衡阳保卫战的读后感(衡阳保卫战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发布时间: 2024-10-29 03:21: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求衡阳保卫战的简介!!谢谢!衡阳保卫战1944年,国民党军和日军在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的一场会战,因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

衡阳保卫战的读后感(衡阳保卫战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求衡阳保卫战的简介!!

谢谢!

衡阳保卫战

1944年,国民党军和日军在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的一场会战,因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日军惨胜,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军。衡阳市也因此被誉为抗战纪念城,也是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1]
名称
衡阳会战,衡阳保卫战
发生时间
1944.6.23~1944.8.8,共战斗47天
地点
中国湖南省衡阳市
参战方
中国,日本
结果
日军惨胜,国军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军

为什么衡阳保卫战的援军没能抵达?

是战略误判。衡阳保卫战发生于1944年6月23日~8月8日,以方先觉率第10军率部投降而告终。此役以中国抗日史中少有的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交锋时间最长,日军伤亡最多,而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历史

战斗在6月23日打响。战斗之激烈程度超过其他人想象。打到7月上旬,衡阳守军伤员已经超过3000人,弹药短缺不说,士兵每日只能以炒米就盐水充饥,营养严重缺乏。医疗用品也已告磬,只能用盐水擦洗,7月的酷暑天气下,很多伤员伤口开始生蛆。

到7月16日,城内伤员已经达到了6000人,重伤员超过1300人。止血纱布已经没有了,方先觉说:”只能用士兵的绑腿洗净消毒用了。“

衡阳保卫战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衡阳保卫战可以说是一场持续时间长、战斗惨烈,且影响深远的战役。
1944年,在中国的湖南省衡阳市发生过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之间震惊世界的一战,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在湖南衡阳以孤立无援的病惫之师抗击近6倍于己的日军,血战了整整47天,这一仗的影响,震动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东条英机内阁为之下台。纵观整个中国抗日史,这一仗持续之弥久、战斗之惨烈、影响之深远,中国战场所有的城市防卫战,似乎没哪一仗可与堪比。
衡阳保卫战的影响:
衡阳会战对日军而言,可说是在中国战场上最惨烈的一战,后来依据日军曾参战的官兵描述衡阳之战,中国军队根本是拿手榴弹当刺刀在使用。血战间日军的兵力前后补充了三次。在城郊的阵地争夺战中,日军付出了损失六万多人的代价。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阵亡才得以近逼市区。衡阳会战期间,日本国内更因各地的战况不利,导致东条英机的军人政府因而倒台。当时时文表示“衡阳驻军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态,展开抗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相持48日(按实际47日)不徒予后方以从容布置之时间,且使太平洋美国毫不顾虑而取塞班岛。东条内阁穷于应付而急遽崩溃。”

南渡北归读后感范文





  南渡北归读后感(一)


  继《陈寅恪与傅斯年》后,又手棒岳南的新作《南渡北归》三部曲(《南渡》、《北归》、《离别》)反复研读。读后,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鸿篇巨作震撼之余,更多的则是感叹和无语。如果前者是再现了陈寅恪和傅斯年追求学术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曲折而辛酸的一生,而《南渡北归》三部曲则是立体呈现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在剧烈的历史变迁中的史诗巨着,“他们在20世纪所遭遇的命运剧变,谱写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哀歌”,更重要的是在含泪读完每部多达450多页的大部头后,他们完全*了我从小所受的历史教育,对大师们经历的那个时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敬佩作者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简单描写,而是重点着墨大师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的交待以及人物成长的家世背景及其对他们成长(特别是思想形成和专业造诣)的关联影响,辅以详实的背景材料为支撑,兼具文学作品的流畅描绘和历史学家严谨的治学方式的考据和追溯,让这三部厚实的巨着能让人有一气呵成读完的冲动,同时读后带给读者深深地思考。在为大师命运悲叹之余,在无法排遣的怆然中,不得不去仔细思量如果身处其境自己又该作何诀择和判断。历史不可重来,但以史为鉴,是每一个国家和有使命感的人都应该看重的。


  历史的*,对于我们认识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梅贻琦、叶企孙、曾昭抡、陈梦家、吴宓、穆旦等大家都有重要意义。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大师们在重要人生关口的选择对启迪后人方面将有深刻影响。


  多么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在一个岁月安稳的时代,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能凭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在各自的学术上有所建树,带领我们这个巨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长久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开放、自由,鼓励创新的时代对国家的发展有多大意义毋庸置疑,在经历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历史变革之后,后世之人当以历史为鉴,开启一个全新的民主、自由时代。


  当再次吟诵陈寅恪的诗词“东城老父机先烛,南渡残生梦独多。衰泪已因家国尽,人亡学废更如何”时,相信大师们的精神和伟业以及他们遭逢的命运洗礼会深深警示后来人。


  南渡北归读后感(二)


  写于2021年夏,重新整理。《南渡北归》可谓大块头的历史佳作,可与这几年出名的《明朝那些事儿》、《大秦帝国》相媲美。内容丰富、详实,是一部了解民国文化和抗日历史的佳作。


  刚读完岳南着的《南渡北归》之南渡,堪称民国时期大师们命运变迁的史诗巨着,着重描写了清华、北大、南开、同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囯营造学社等在抗日期间艰难跋涉的历程,大师们包括蔡元堷、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梅贻琦、梁思成、梁思永、李济、林徽因、金岳霖、冯友兰等,命运坎坷,刚毅坚卓!文中还有大量的注释和考证,还原了很多历史*:张自忠在卢沟桥事变中的历史污点、胡适对学生运动的批判议认及对日主和的由来,还有林徽因和金岳霖之间柏拉图式的爱情,等等。何时能追寻一趟大师们南渡之足迹:长沙、云南蒙自、昆明、四川李庄。再加上重庆、腾冲、松山、龙陵,可谓抗日文化苦旅!


  《南渡北归》第二部精彩内容多多:方先觉军长在以少战多的衡阳保卫战中最终是投降还是停战?闻一多教授如何从一名新月诗人变成楚辞学者再变成一位共产斗士;为了让苏联出兵东北,美、英、苏在1945年初达成“雅尔塔”秘密协定,出卖中国利益(外蒙正式独立),苏联红军在东北大肆掠夺厂矿、交通设备。身为驻美大使,胡适如何外交斡旋,让美国政府停止对日贸易;九一八事变后的大撤退是是张学良自己主意,还是受蒋介石指使?


  终于读完了《南渡北归》之离别篇。抗日胜利后,内战爆发,最终胡适、傅斯年等人撤到台湾,梅贻琦等人赴美,陈寅恪、梁思成等大部分教授都留在大陆准备建设新中国。短暂的欣喜之后,新中国开始复制苏联发展模式,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随后爆发了反右、*等系列政治运动。奉行独立、自由的大师们大多被*至死,自杀者甚多。梁思成临终前说过:“抗战八年,跋山涉水,面对饥饿与疾病,过关斩将,终于迎来胜利之日,但过不了*这一关。”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南渡北归读后感(三)


  第一次在网上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封面上那些联袂推荐的作家的大名所吸引的,李存葆、莫言、张志忠、朱向前等……,然后觉得很奇怪,何谓“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什么才称得上是大师,这里所指的大师又是哪方面的呢?于是毫不犹豫地在网上买了下来,最近才看完第一部分,南渡,就深深被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以及两者交叉呈现的内容所吸引,更准确地说是感动。有感于大师们的民族气节和精神,更有感于他们的治学、求学之严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迭,风云如何变幻,烙印在他们心底的那一份爱国与求学的精神不来,同样,带给我们的这一份感动也同样永存!


  《南渡北归》它以时代背景,历史变迁为线索,按时空的逻辑细致全面地描述20世纪在我国国家危亡,民族饱受*的特殊历史时代,一些有志有为的学术大师们的命运变迁,他们是中国近代最有名的知识分子,也是近代中国在饱受列强侵略和瓜分后保留下来的知识分子的种子,然而他们的命运,时运都很不济,可谓是“命运多舛”,用文中自己的文字来讲就是“天欤,亦或时运欤”?


  在这样一部着作里,我们看到了无数大师级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们要么抱病离开,要么含恨而终,要么终于与自己毕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事业与人生失之交臂,悔不终生。他们为了中国的文化传承事业,为了国家民族大义,放弃了自己原本美满的生活,违背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放弃权威、名利本可以双收的社会地位,或失去亲人,或离开爱侣,而这些都是他们所不想更不愿的,然而他们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切都身不由己,一切也都理所当然。这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们付出了,牺牲了,可是值还是不值?


  我想它留给我们后人尤其是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应该是更为深刻的思考与反省,如今局势安稳,环境充裕,我们可否一时像这些大师们一样潜心于学术,专注于真知,废寝忘食不是为了备考,绞尽脑汁不是为了作弊,我想我们不会如此肤浅,不会这么快对一件事情失去热情,失去耐心。


  书中阐明了一个观点,当代的中国人(指那个历史剧烈变迁的时代),大多“下愚上欺”,官僚勾结、*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面对这样的民众,如果仅强其体魄,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也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在这一点上,我想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由强其体魄,转为强其精神、灵魂的观点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从这一个层面上来看,发展壮大中国知识分子队伍,重视文化、知识、品德的教育就显得越为重要了。这也是这批大师们命运剧烈变迁留给后人的一大启发吧。


  可是还是有遗憾,还是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吴宓真的迷恋毛彦文,如果徐志摩真的倾心于林徽因,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处于安稳之秋,也许有情人终能眷属,至少没有那么多凄美的色彩。如果陈寅恪真的是奔李庄而去,也确实去了,留给他自己的不会是深深的遗憾,留给后人的也不会是迷一般的历史遐想,然而,陈寅恪最终却舍李庄而去。自此,一代史学大师失去了李庄,李庄推动了这位三百年才得一见的大师。而史语所同仁与陈寅恪之间的交往也如滚滚长江中游走的鱼,渐行渐远,直至冲出三峡汇入大海的那一刻分道扬镳,相忘于江湖。

为什么衡阳保卫战打了一个多月,外围的援军一个也没赶到?

衡阳保卫战孤军无援?衡阳保卫战第十军官兵来自哪里?
现在很多网络朋友说衡阳保卫战,外围中国军队见死不救,其实也是不对的。
  外围的20几万中国军队,很多情况下也是尽力了的。
  
  外围中国军队25到27万,其中川军5个军10万人、桂、湘、粤各一个军一共6万人,还有11万人左右是中央军。
  
  川军伤亡最大,40多天的衡阳保卫战下来,川军5个军几乎一开始就全被打散,最初一度只收拢了2万人,后来又慢慢收拢部队,还剩下6万,伤亡3万多,占中国军队伤亡的三分之一。
  
  中央军7个军11万人,40多天下来,伤亡也达2万多。
  
  湘军第73军在湘江西岸,由西向东渡过湘江的时候与日军遭遇,被日军密集火力阻击,伤亡巨大,半天之内就几乎溃散,战役结束后,湘军伤亡3000多人。
  
  粤军第62军起初不愿增援衡阳,开始小打了一下进入衡阳火车站就马上撤出,后来国民政府亲电黄涛军长,给第62军三个师订下军令状,62军这才没命地猛烈冲杀,第62军整个军全面扑在日军阵线上,一天之内整个62军支离破碎,第151师副师长余子武将军在督阵中壮烈殉职,一天之内,62军伤亡高达1万人,完全失去战斗力,战况极为悲壮。
  
  桂军第46军由于国民政府克扣军饷,所以他们起初也不愿意增援衡阳,但是在严令下,该军同样誓死作战。于1944年7月29日到达衡阳外围,马上开始进攻,不久即连破日军第34和第58师团主力防线占领距离衡阳仅数里远的二塘,这一度造成日军出现混乱,到8月8日,46军攻击两母山、柿江桥东北之线,眼见马上就得手从而攻进衡阳城内与第十军汇合,但衡阳当天随即宣告失守。为阻日军西进,46军主力奉命转移,并再次击败日军并占领南乡铺、王铺、新桥之线。但是这时,国民政府为部署湘桂作战,将第46军调回广西。桂军第46军也是打得距离衡阳最近的一个军。但是该军由于直接进攻日军主力师团的正面防线,虽然战果很大、效果也很好,但是伤亡也很大,全军伤亡7000余人,团营连长以下军官牺牲超过一半。
  
  其实不能说衡阳外围军队就全部见死不救,有见死不救的现象,但是大部分部队都表现得很英勇的。但是配合混乱、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装备比日军差不少,尤其是重武器,比如川军一个军还不到3门山炮,虽然部分部队的武器说不差于日军,但是弹药配属量太少,单兵弹药配属量不足日军的五分之一,医疗设备也严重不足。中国士兵精锐的都在缅甸战场,留在国内的部队士兵体质差,训练不足,甚至不少还有严重的夜盲症等等。
  而且,外围属于野战,不同于巷战,野战方面,日军火力优势更容易发挥。
  按照日本方面的战史《一号作战--湖南会战》记载,日军在外围作战,损失2万余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衡阳外围中国军队还是拼命了的,只是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原因,无法突破而已。
第十军为中央军嫡系部队,成立之初也不止是山东兵,师管区也是到44年初才由浙江金严师管区该为广西河池宜山的,衡阳保卫战是44年6月开始,之间距离时间太短,所以衡阳保卫战中第10军中广西士兵当然肯定有但不多也不会少。
  
  第10军的几个师,在成立时士兵来源地如下:
  方先觉:江苏徐州,第十军军长。
  预备第10师(师长葛先才):这个师在衡阳战后伤亡最大,但是也杀敌最多,抗战前就成立了,由浙江保安队升级,再补充2千名福建新兵而成,这个师虽然说有“预备”二字,但却是第十军的头号劲旅。
  
  暂54师(师长饶少伟四川人):这个师的兵员最初主要来自湖南,比较擅长巷战,虽然装备不算好,但士气旺盛。
  
  第3师(师长周庆祥,山东人):这个师的兵员来自广西,抗战爆发时从广西的桂林、丹竹等地的新兵站征的部队,基础训练比较好,颇有战斗力,就战果而言,不少于预备第十师。
  第190师(师长容有略广东珠海):衡阳保卫战时实力只有一个团。这个师兵员的来源比较复杂,各省都有。该师战斗力相对于其他三个师来说要差一些,该师很多时候,都有部分部队作为预备队。以上就是10军所辖的4个师的兵员最初的组成情况。但这些都是37、38年抗战刚刚爆发时候的事情。至于37年到44年,10军的新兵来源地在浙江金严师管区,44年开始兵源改成广西宜山了。当然肯定也有就地补充兵源。
除四个师外,此外还有配属衡阳保卫战守城部队配属第10军46军直属山炮营一连、辎重兵一连、高射机枪一排,46军新19师55团1营。其中部分烈士有传记(含烈士简介,烈士事迹,烈士纪念,烈士家庭情况等)。1944年6月23日,日军三路进攻衡阳,守城部队第10军奋起抵抗,孤军守城47天。第10军连同配属部队17000余人参战,其中7000余人阵亡,被俘后又被日军杀害5000余人。
  
本文标题: 衡阳保卫战的读后感(衡阳保卫战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493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延安精神在北安读后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 请问 读后感怎么写)《成功》的读后感(成功学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