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第三格局读后感(《父母的格局》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13 23:45: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父母的格局》读后感这个七天感受最大的收获,读了这本书《父母的格局》,在黄静洁老师的分享中,我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是父母的远见决定孩子...

父母的第三格局读后感(《父母的格局》读后感)

《父母的格局》读后感

这个七天感受最大的收获,读了这本书《父母的格局》,在黄静洁老师的分享中,我看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是父母的远见决定孩子的未来。

不同的家庭养育出不同的孩子,优秀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栽培。黄老师用心陪伴的两个孩子,都是我们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此的优秀与特别。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黄老师一直在培养孩子的韧性与爱心。不断的让他们尝试各种公益事业。特别是根与芽,这个公益事业的参与对我触动特别大。根与芽的意义,是根在大地下舒展蔓延,无处不在;芽,看上去弱不禁风,却能钻出坚硬的砖墙。拥有世界观的孩子才是世界的孩子。世界的孩子不仅仅是为小家,而是为大家,甚至为整个人类而奋斗。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的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它不仅仅是孩子的引路人,更是孩子成长陪伴的教练。身为父母的我常常在思考,怎样能给到孩子更好的一个世界观?不断学习、突破、自律、践行……我想用行动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可以掌控自己。不要因为外在的事情而改变你最初的想法,只要坚定信念,一定可以实现梦想。虽不能有黄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成长中的我也想给他孩子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父母的格局》读后感

    首先请问在坐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是不是每到寒暑假,就疯狂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习;你们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是不是全部给孩子一手包办,不管孩子是否有自理的能力;你们是不是只要孩子提要求,做家长的都尽力满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面对孩子的叛逆和早恋时你们是不是特别焦虑、烦恼?想想我们是不是总是以爱的名义,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呢?
上周读了《父母的格局》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减少了焦虑,多了一份责任感。作者黄静洁是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谭盾先生的太太,同时也是一位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父母的格局》是续畅销书《学习的格局》之后又一力作,此书还荣获了冰心儿童图书奖。作者通过多年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形成了融贯中西的家庭教育观。在对两个孩子的育儿实践中建立了独到的亲子关系培育法,并提出“为世界养育孩子”的育儿理念。它让我们明白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这个生命应该属于更大的世界,孩子被世界需要时,他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作者的育儿观其实就是“格局养育”,她认为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它代表了三个维度,即高度、广度和深远度。视野需要我们攀上高山,然后把肩膀让给孩子,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胸怀,即包容,越有广度的包容,一个人就越少封闭,越少自私。它能带给孩子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世界影响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沉淀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理想,也就是抱负,它很单薄时,就象一双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有深远度的理想会带给孩子大的抱负,让他们不只看到眼前,还可以看到海洋、看到天空、看到山川。
看到作者的这段话,完全理解了“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来有多精彩”这句话,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培养出了两个那么优秀的儿了。孩子是不属于自己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灌输多少东西,而是要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价值观上特别塑造,兴趣爱好可以引领一个人自主自愿参与并付出,通过实践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行动力、领导力和凝聚力等等。

“第三种力量”这个概念是第一次从这本书接触到,它是指除来自父母和原生家庭的亲情的力量和来自老师和学校的知识的力量以外的各种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可以是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榜样、一本好书、一个号召、甚至一个小宠物、一个自然现象、一次旅行、一张机票都可以唤起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方向感甚至是信仰。书中卡罗尔一家延伸家庭的力量和瑞吉奶奶对Lan心理路程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还说到“自我醒悟”是一个人的第三种力量,当Lan因为玩游戏让作者感到焦虑时,为他找来了他的人生的辅导员丹尼,通过丹尼这个榜样的优点与长处让Lan自我醒悟,用丹尼的优点挑战自己,从此不再沉迷于游戏,所以面对爱玩游戏的家长们,限制孩子玩手机,不给手机这种堵的方法是无效的。只有当孩子学会了自我醒悟,他的内心才具有变化的动力,那时的变化才真正有可能实现。
所以“允许犯错”就是引导孩子去实践自我醒悟的第三种力量。如果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插入一些犯错的过程,希望孩子能及早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错误,这对于父母来讲是一个痛点,明明知道是一个错误却没有办法阻止或改变的时候,要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错误中摸索、挣扎、成长,那么父母要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和决定做主,让他们在学习承担后果的同时学习对自己负责,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苦甜自担,那就暂时没有独立自由可言,在这时也可以给他找个人生导师。

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女儿在上高中时与理科班的男生有了蒙胧的好感,学校老师说他们早恋,我们家长的被校长找去谈话,我想此时很多父母会和我的心情一样,脑子“哄”的要爆炸,恨不得把孩子抓回来痛打一顿,或者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但我没有这么做,而是冷静的找她和那个男孩出来吃饭,把所有的事情摆在桌面上谈,分析给他们看,他们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另外,我还找了女儿之前一个特别喜欢特别尊重的年轻老师,找她聊天,这个老师没有说这件事,当不知道,而是讲了自己的经历,他后面是如何考上北大的,如何竞争学生会主席的?用自己的故事给到她启发,后面女儿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考试上,考上了她理想的音乐学院,那个男孩子本来连专科学校都不一定能考上,结果考上了本科,而现在女儿和那个男孩子仍然是朋友关系。所以让孩子自我醒悟才能发生内心变化的动力。
书中说到“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理念让我联想到学校组织每年给山区的孩子捐赠衣物的活动,女儿他们去做公益演出,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国际性环保组织“根与芽”他们为这个社会,我了解到国际性环保问题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我的人明白:热爱环境就是热爱自己,一旦参与其中,还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热情,甚至置入梦想的版图,成为孩子追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让孩子感觉这种神奇的力量,作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给到孩子更多的引导与教育。

“闲暇时间”体会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意义。但很多家长并不重视,而更多的闲暇时间运用在做多少习题,看多少书,练多长时间的琴,把孩子的闲暇时间都占用了;或者带孩子出去旅游、单纯的傻玩,除了放松没有做任何的引导,比如没有让孩子在旅途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相互协作、自我激励等能力。其实做家长的我们要学会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带孩子去参加各种运动和游泳,轮滑、爬山,击剑,美术、音乐以及各种户外活动,亲子游戏,课外阅读、创意写作,也可以开个家庭会议等等,它们可以磨练一个孩子的意志力,提升她们融入集体的速度,学会大胆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愿望,找到生活的乐趣;用集体运动锻炼孩子的自控力、协作能力、思辩能力,社交能力和同理心等等,所以闲暇旱的安排是不可忽视的成长因素。

管理孩子其实就是修炼,让自己做的更好。打骂都是“速成法”,大了以后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尤为深刻:在孩子变得更棒以前,父母必须先做得更棒。你可以没有知识、没有专长,因为把孩子送到这校他可以变得有知识、有专长,但你不可以没有善良,没有温暖,却梦想孩子给予人善良和温暖。看到这段时话让我想到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学霸的妈妈从小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妈妈是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一个高管,有次不小心打破了花盆却遭来一顿痛骂和责备,这个男孩子从来不敢跟自己妈妈说“不”,只有无声的反抗,因为在家里没有感受到温暖,跟同样遭遇的一个女孩经常在一起聊天,老师认为他们早恋,把家长叫到学校,可想而知后果是怎样,男孩子写了一万字的保证书和一封遗书,这封保证书修改了3遍才算通过,里面加上了有失于尊严和污辱的话语这个妈妈才肯罢休,从此这个男孩子更加刻苦学习,考上了他理想的大学并留校任教,这期间没有回家看过他妈妈一次,妈妈刚开始经常打电话给他,他就把那封遗书寄给了他的妈妈,他的妈妈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的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男孩的姥爷从来没有给过他妈妈爱,他的妈妈再努力,做的再好也没有得到过姥爷的认可,所以他的妈妈也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
作者在书中说到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搭建四个家庭链接:共同的兴趣、互相的情感投入、互相的信任感和互相的尊重。共同的兴趣让家庭成员之间有了更多的话题,增加亲密关系,因此我们现在拿出来的每一分钟,都是在往孩子的“情感银行”里投资,我们要把孩子当成我们人生的“合伙人”,才有机会做他们的人生导师,对他们的教养才会起到有效而正面的作用,我们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原生家庭的好和坏,都会沉淀到孩子的生命中,因此,作为原生家庭的创造者和掌握者,我们要留给孩子的不只是财富和地位,而是要把爱和温暖一并传递给孩子,让他们学会爱,做个温暖善良的人。

父母的格局3

我的收获:

1自律比学习成绩重要上千万倍

2当孩子不自律的时候还是需要从父母的教养模式来入手

3成就一个孩子,成就一个家庭一定要慢慢来,跟中医一样,急火会攻心没有疗效!
我身边的许多父母都有同一个疑问:为何“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家的孩子”聪明程度相当,但成绩却名列前茅,而“自家的孩子”呢,怎么学都是班上垫底的那一个?
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大多数父母要么抱怨孩子不够聪明,要么指责孩子不够努力,却很少关注孩子的自律性养成。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黄老师,我的孩子一做功课就喊累,这与自律有啥关系?是不是他的脑子真的没别人好,因此学得比别人累呢?”

当然我理解你们的困惑,孩子的聪明程度对学业表现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科学还告诉我们,自律比智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更大,因为不自律的孩子甭管多聪明,一旦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不会主动学习。

原理分析:自律的本质

相信很多父母对课程中视频感同身受,总结起来就是这些孩子有两大行为问题:

一是,无法到点停下手里的游戏,开始做应该做的功课;
二是,无法履行规则与规矩,比如准时上床,按时起床、上学等。

那么,这两大行为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些自律性强的孩子都具有一个共同性,就是拥有超出一般孩子的自控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比同龄孩子更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冲动和欲望,具有良好的“延迟满足“的能力;还有呢,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表现出极强的责任心。比如,当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时,他们不会说“我必须这样做,因为爸爸妈妈要我这样做”;相反,他们更加会从自己的立场来思考和权衡,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由此看来,一个自律的孩子具有高责任心、高自控力,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而专家们为这些优良品质取了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名字,叫 “非智力优势”。

这向我们证明了,如果家长忽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内在驱动力,只是一味地靠外力来灌输知识,逼孩子被动学习,最后非但成绩上不去,还会把孩子逼到厌学的境地。因此,与智商相比,自律对孩子的学业和成绩,乃至成人后的事业影响要来的更大、更深远。

案例分析
比较前后两组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面对同一件事,两组孩子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行为反应。比如,放学后,大家都带着同样数量的作业回家,可是有的孩子会先做“应该做的”作业,而有的则会先看自己“感兴趣的”电视,然后久久想不起来应该去做功课了。
看起来,这两组孩子的区别仅仅是做事的先后排序不同,但正是这个小小的不同让结果变得天差地别,有的孩子按时交出了书写整齐的作业,而有的孩子却连作业内容是什么都忘了。这就是“自我控制”带来的不同结果。
因此,即使你生了一个聪明无比的孩子,只要他不自律,不会掌控“该做”与“想做”的前后顺序,那么他就很难自主完成作业,更别说持续获得好成绩。那么,怎么让一个不自律的孩子学会驾驭好“该做”与“想做”的关系呢?
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孩子是否自律,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在父母的家庭养育模式上。

《父母的格局》有感

读书心有路,讲书就是酷。大家好,我是讲书人红霞,来自湖北襄阳高新区余岗社区,一个传播健康和正能量的教练演讲红霞
很多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非常的焦虑。他害怕孩子犯错,不能忍受孩子浪费时间,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等等。尝尝压得自己和孩子都喘不过气来。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教育焦虑情绪这么普遍?应该怎么样才能缓解他们的焦虑呢?
看到本周这本《父母的格局》,这本书提出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帮助父母用格局,视野来破解教育难题。应对焦虑的当下和对面多变未来。孩子的未来在于父母的格局,我们看得远,未来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我大家推荐《父母的格局》,这本书作者黄静洁是中西合璧亲子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特聘实战导师,冰心儿童图书奖得主,与享有全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育有两子,通过深入的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多年,提出为世界养育孩子的新格局,成功帮助3万+父母解决养育困惑。
本书中提出第3种力量是什么呢?它是排除了父母教育之外的第3种力量,比如:一本书,一个故事,一场电影,一个场景,一个朋友,一个榜样,或者是一连串的错误,也可以是孩子面临的一次困难,一系列的挑战。这些宝贵的“第3种力量”,有的是可遇不可求,有的是需要父母仔细的探索和发现,有的是需要父母耐心和持久的实践,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人父母是一份全职的终身工作,也是一项终身的荣誉,因为孩子的优秀不仅仅是属父母,也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这个世界。如果每个父母都抱着孩子能够成才,孩子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在养育孩子这方面,父母要有大格局,父母的格局能使我们的孩子更自信,内心更有力量,内心充满阳光,更优秀,更强大,那他的人生也将更有格局的一生。
在这里我把第3种力量也可以看作是与女儿的“美好闲暇时光”,作为第3种力量的元性,让孩子在闲暇时光深刻体会到深刻体会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意义。
作为家长,应该放下,放手,在玩中学习,也就是闲暇教育。让孩子把课堂教育让孩子能够真实的触摸到这个世界,玩出精彩玩出理想,玩出自己的追求。比如我女儿的闲暇时光,周末一起骑着单车挖野菜,看风景或者坐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看看书,交流一个小故事,分享他读过的书,跟着一块做蛋糕,做他爱吃的菜,我们都乐在其中。
我们一块儿打乒乓球,排球,一起学演讲,还有每周两次的钢琴学习。一方面是通过我的自身带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另一方面通过他的亲身参与,能够磨练他的意志力,找到其中乐趣和团队的参与感,能够释放自己天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她的各项能力。
书中也是从多元化的角度诠释了闲暇里有真教育。延续出第3种力量,找到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给到他真正内心的力量。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父母首先就要成为什么,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高度,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视野,视野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这本书里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父母一定要来看一下这本书,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共学习,共成长,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孩子是属于这个世界更大的舞台,
今天的讲书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聆听。
本文标题: 父母的第三格局读后感(《父母的格局》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367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铁皮鼓 读后感(《铁皮鼓》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000子大一(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