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17篇))

发布时间: 2024-10-13 05:54: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三国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

后三国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17篇))

三国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国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读后感范文1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读后感范文2

  中国的历史中总是刀光剑影、冷枪暗箭、防不胜防,而西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正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接而破黄巾,救董卓。经过几次辗转征途,先后成为汉亭侯、皇叔、徐州牧。袁绍、袁术经过官渡之战,实力大减,其子孙后代争权夺位,先后被曹操所灭。江东历经孙坚、孙策稳固了政权。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孔明,养精蓄锐。曹操南下,火烧赤壁、败走华容。刘备取得荆州,孙刘两家合作告终。周瑜巧施美人计,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用假途灭虢之计,不料被孔明识破,生气过度,一病不起,最终被气死。孔明又攻下益州,收服了马超。曹操病逝,曹丕接魏王之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被司马懿拖住,进食极少,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国姜维九进中原,都以失败告终。司马懿之子司马昭篡位,改国号为晋,先灭蜀国,后亡东吴,一统天下,建立了晋朝。200多年历史的西汉王朝终究灭亡了。

  诸葛亮善待百姓,在百姓中威望极高,死后,各地都建起武侯祠,每年香火不断。这时当时皇帝才有的特权。尽管后主每次都派军队去拆毁,可是,百姓又总在军队走后重建。后主不得不破例允许祭拜诸葛亮,后代皇帝也都去祭拜这位军事奇才。“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三国时期名将奇才辈出,每一位皇帝都招贤纳士,尊重人才。每一位都尽心尽力,报效自己的国家,为国出力。刘关张三人情谊十分浓厚,都视对方为自己,这种仁义宁人挥泪如雨。南蛮孟获,要不是他浪费孔明的生命,天下又归汉朝啦!关羽心高气傲,才丢了荆州,又损兵折将,还被人杀了。张飞脾气暴躁,爱喝酒,还痛打士兵,结果竟被自己的手下杀了。刘备太重感情,居然动用了80万大军讨伐东吴,却落了个“火烧连营八百里”的下场,最后病死在白帝城。总而言之,没有关羽的失败,刘张二人也不会死,80万大军也不会灰飞烟灭。

  刘备乃一世豪杰,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权是一位依赖文武百官的皇帝。三位之间你争我夺,却被司马昭一举拿下。真是相当的悲惨啊!

三国读后感范文3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终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之后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可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向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之后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之后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十分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我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之后最终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之后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立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明白。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样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读后感范文4

  读完《三国演义》后,脑海里就一直回放着书里的点点滴滴。

  这本演绎了三国时代的风风雨雨的名著不仅刻画了200多名人物形象,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启示。

  刘备就是第一个让我敬佩的一个人,桃园三结义后,我就最这个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想颇多,这个重情重义的人每次遇到事都会站在全局上。

  比如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三顾茅庐》,为了广纳贤才,刘备不惜三次前来真诚请诸葛先生,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乱世的统一。

  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

  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

  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读后感范文5

  在中国史上,讲述三国的故事特别多,在众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提起三国,首先想到的是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勇于面对困难。猛将关羽中了敌人的毒箭,回到营中,他请来名医华佗来给他解毒,华佗的刮骨工作一直进行着,血都流了一盆,关羽却用另一只手下棋,喝茶,没有一点痛苦的神色,“刮骨疗伤”也由此而来。尽管关羽那么勇敢,但是结局也很悲惨,就像有人溺水,勇敢的救人者下水施救,光是凭着一腔热血,结果也可能救人失败,因此只有勇敢也是不行的。吕布也是如此,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妇孺皆知,但吕布最终还 是被曹一操一捉住了,这也是有勇无谋的结果。

  假如勇敢中深藏智慧、冷静,结果就不同了,假如发现人溺水的时候能瞬间多观察一下周围状况,量力而行;多做一次呼喊,寻求他人的帮助,那么溺水者与救人者双双遇难的新闻就会少些了。《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故事,一次,司马懿带着几十万一精一兵去打诸葛亮,诸葛亮见此情形,有点紧张,因为城里非常空虚,便冷静地想出了一条妙计,派几个老兵在门外扫地,城门大开,他还 在城楼上优雅地弹琴,给人的假象是城中没有兵力,没有埋伏,可是司马懿觉得城中一定有埋伏,于是下令撤兵,事后方知中计,这就是“空城计”。生活中各种状况也是时有发生,当危险悄然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做事前的“诸葛亮”,而不是事后的“诸葛亮”。

  三国故事中,马谡的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他奉诸葛亮的命令前去守街亭,守在路口,但他生搬兵书上的道理,自作主张上南山,结果被围,虽然他逃了出去,但还 是被砍头了,马谡虽然聪明,但缺少实战经验,生搬硬套,空空其谈,纸上谈兵,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在学一习一中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只记住公式,却不知怎么用,没有真正懂得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不会学以致用,是做不出来的。

  三国时期是英雄倍出的时代,讲述他们故事的《三国演义》,仍是我最喜一爱一的书。

三国读后感范文6

  在《三国演义》中,我认识了一个个聪明机智,骁勇善战的人物:忠义之士关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孔明,老谋深算的曹操……

  小说从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为统治而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描写了从东汉到晋朝统一期间的许多的战争故事。而在《三国演义》中,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更是让我难以忘怀,使我敬佩不已。

  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为了蜀国鞠躬尽瘁;赵子龙忠得义薄云天……而我更加敬佩的是武力群超、尽忠尽职的关羽。他面对曹操的的百般诱降毫不动心;为了送刘备的家人平安回到家,不惜自己的生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的忠厚诚实让我想到了那天下午,那件事……

  那天下午,我写完了作业,碰巧妈妈上班回来了。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去菜场买菜,说今天要给我烧几个好菜尝尝。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菜场,想买一斤肉做成香喷喷的红烧肉,便走到卖肉的摊主那,问:“老板,这肉多少钱一斤啊?”摊主说:“我这可是上好的肉啊,你看,多好啊,就十一元一斤吧!”妈妈说:“太贵了,你看,别人卖的都比你便宜,就十元一斤吧!”摊主作出一副难舍难分的表情,说:“好吧,就十元一斤,算便宜了你!”于是,妈妈挑了一块好肉,让摊主称,这块肉刚好一斤,妈妈便给了他十元钱。之后,我们又去别的地方买了些菜,便回家了。回到家,我见报纸上经常说摊主会缺斤少两,我便用家里的电子称称了一次,结果不出我所料,他少了我们一两肉。于是,我便回到菜场装作买菜,仔细观察他的称,才发现了他的称底下粘了一片一两的肉,要是别人找上门了,他便把肉往下一揭,便可以逃脱罪责了。我见了,十分生气,便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后,再也没有去那买过肉。与关羽的诚实忠厚相比,卖肉商家的行为是被人鄙视的。而在现在,不需要为谁舍弃生命,更不需要为了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只要诚实守信,就能勤劳致富,要不怎么说是智慧是金,诚实是银呢?只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正道上,自己又诚实守信,就一定能做现代的“英雄”。

三国读后感范文7

  今年寒假,很多电视频道都在播放《三国》,我陆陆续续看了一些,觉得很好看,于是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少儿注音版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太精彩了,我连续看了三遍,都觉得不过瘾。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故事叙述有声有色: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最喜欢的故事是草船借箭。

  在第十三章《草船借箭》里面,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使得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的心腹大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故意刁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十天太长了,我保证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想趁机杀了诸葛亮。

  诸葛亮请鲁肃准备了二十只船、六百名军士和一些稻草人,到了第三天凌晨,诸葛亮和鲁肃坐船同往去取箭,当时江面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那二十只船的两边却插满了稻草人。诸葛亮一声令下,船只快速向江边驶去,天还没亮,船就行到了曹军水寨附近,诸葛亮命士兵将船只在曹营前一字排开,然后在船上擂鼓呐喊。曹操担心有埋伏,马上下令一万多弓箭手,一起向江中射箭,诸葛亮见一边船上的稻草人都插满箭,就下令将二十只船调过头来,一会儿,另一边的稻草人也插满了箭。这时,太阳出来了,雾也散开了,诸葛亮命船只全速往回开,并叫船上士兵齐声高呼:“谢丞相箭!”

  就这样,诸葛亮凭他的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他真是了不起的人物。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自己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的人。

三国读后感范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心潮澎湃。《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部名著,它不仅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惊险曲折的故事,还让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英雄。

  说起赵云,也就是常山赵子龙,大家肯定很耳熟。从“单骑救主”、“截江救阿斗”足能够看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再加上他具有武艺高强、正义凛然的英雄本色,难怪刘备说他“浑身是胆”“乃真丈夫也”。他实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

  再说关羽,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忠勇人物。因为他髯发长二尺,一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样貌,所以被人们誉为“美髯公”。他不仅仅是个美男子,还是刘备集团的得力干将。不管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是“千里走单骑”,都能反映出他对刘备的赤胆忠心。他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提到刘备,在作者眼里,他是个“乱世枭雄”,但在我眼里,他只可是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虽说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体现了他的遇事老练,工于心计,但他为了一个“义”字,不听众将的忠告,竟大动干戈,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草率伐吴,最终被陆逊用火攻破,最终蜀军全军覆没。读到那里,我真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惋惜!

  谈起诸葛亮,他可谓是书中最具光彩的英雄人物。他凭借自我的绝顶聪明,成功运用了“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等一系列妙计。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他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虽说他灭魏吞吴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成功,可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经流芳百世。他永远是后人敬仰并崇拜的伟丈夫!

  反复品读《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并且提高了我的个人道德修养,更重要的'是,从书中的众多英雄身上,我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为人诚信、机智勇敢、胸怀天下、无私奉献。

三国读后感范文9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在汉,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为作者的写作能力而叫觉,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读后感范文10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三国,简单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国的一员,意气风发的称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场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现小时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许是从最简单的对三国的喜爱产生的。越是喜爱,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实。《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然而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之后就开始阅读《三国志》,想到作者能够以史学家的身份将历史与感情融合在一本史书真的很不简单。当我仍然在三国的历史琢磨的时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多少英雄豪杰,繁华盛衰,都已经随滚滚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学习三国,学习历史,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锻炼磨练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的历史故事,小说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个个个性鲜明。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来阅读。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读了一个学期,终于把《三国演义》这本名着读完了。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将一个个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刻画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让我很难忘,如曹操的__诈,周瑜的小气,张飞的勇猛,刘禅的无能等等。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无疑是曹操了。曹操生性多疑、阴险__诈。当许攸问曹操粮草有还剩多少时,曹操以为许攸是袁绍派来的__细,撒谎三骗许攸,结果都被许攸一一揭穿,许攸叹曰:“曹阿瞒不愧乃__雄也!”不光如此,曹操还生性残忍,为报父仇,屠杀百姓数万,血洗汜水,残骸如山,尽管后人的评价都是褒少贬多,不过曹操确实一个货真价实的诗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文学意境。曹操的用武方面也很强大,武有许诸、张合、张辽、典韦,文有荀彧、郭嘉,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仓亭破本初,无一不体现出曹军的将才多,军事强,文官多,计谋好。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也让人陶醉于其中:“卧龙”孔明于七星坛祭风;周瑜与黄盖密谋“苦肉之策”;“凤雏”庞统献上“连环之计”。名载史册的着名战役赤壁之战,拉开帷幕。二龙争霸,雌雄相决;赤壁一地,楼船尽毁,烈火冲天,将云海染得通红,曹军死伤无数。这仿佛把我带进了那次惊心动魄的战役。

周瑜十分聪明,是东吴的军师。可周瑜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十分小气,容不得任何人比自己强。结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

要说谁的计谋多,最聪明,那无疑是诸葛亮了。他能文能武,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书中对诸葛亮的事例也很多:孔明借东风、巧摆八卦图、空城计、七擒孟获、木牛流马、草船借箭等等,无一不让人看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不愧是一个英雄。

合上书,我仿佛还沉浸在一个迷人的故事和鲜明个性的人物之中,群雄纷争,逐鹿中原,《三国演义》仿佛带我回到了那个充满豪迈和激情的__时代。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暑假期间,我看了很多很多书,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三国演义》,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本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的罗贯中写的。这本书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兴衰过程,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风云画卷。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备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关羽之忠,张飞之莽……每个人都写得栩栩如生。

不过,《三国演义》中最让我感慨万千的还是吕蒙,吕蒙是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候家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他自己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于是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我有很多的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他就以这个理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多次告知他学习的重要性。吕蒙听了孙权的话,非常感动,便抓紧时间开始学“四书五经”和各种兵书。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后来终于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个大都督,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我也曾经是那个“吴下阿蒙”,记得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拿起笔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也写不出几个字来……记得有一次又要开始写作文了,我又在那犯愁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文文,写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长期的积累,所以你需要多去阅读增加知识积累……”听了妈妈的话后,于是我一有空捧着书认真阅读,不过开始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看书,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书会给我带来很多见识和乐趣,因为书本可以带着我游遍祖国大好河山;书本可以带着我穿越历史;书本可以带着我遨游太空……慢慢的我也成了一个手不释卷的小书虫,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的文章还获得过很多的奖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与书为友,与书为伴,让书籍助我们健康成长,走向成功之路!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篇3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篇4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我国长篇章回小说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还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以75万字的.规模,塑造了400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如今人们对三国的故事津津乐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部小说的魅力。然而在它获得巨大赞誉之声的时候,却有一种声音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了解这本书。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它的内容取自我国历史上风起云涌、豪杰林立的“三国”,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很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的英文翻译是《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三个王国的罗曼史,战争、打仗被翻译为罗曼史倒也别具一格。《三国演义》主要写的是战争,是智谋和流血牺牲,里面大量的篇幅在说打仗和智慧的较量。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得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的《三体》,里面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三体人不会说谎,发现地球上的人都说谎成风,于是向人类学习这一智慧,他们学习所选用的书就有《三国演义》。

如果回到最初的问题,就会发现“老不看《三国》”是有道理的,一是书中阴谋诡计、尔虞我诈太多;二是容易让人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等。其实,这句话也证明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之大,艺术手法之高超,是一部经得起检验的、当之无愧的经典。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篇5

《三国演义》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名着,虽然大家读后的感受不同,但它主要贯彻着一个思想:对国家要“忠”,对朋友要“义”,对父母要“孝”。更让人懂得了什么叫知恩图报,什么叫忠孝两全。

我在日夜啃读着本书时,感受也很深刻。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贤相”化身诸葛亮,“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__雄曹操,刘备则被塑造成了一个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仁君典型。什么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这些情节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在我脑海里回放。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谢母亲给我生命,感谢老师无怨无悔的教我知识,更感谢我的祖国这么强大,有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我暗自发誓,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一定要关心亲人,帮助同学,孝顺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祖国。

这就是《三国演义》带来的道理。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位嫂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位嫂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位嫂嫂,他也不忘把二位嫂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再说智谋,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闲暇之余,我经常和爸爸妈妈讨论三国人物和故事。谁最厉害,谁最忠义,谁最阴险狡诈,谁最聪明机智,谁最……有时我们还争得面红耳赤,但爸爸妈妈都会其乐融融的看待争执结果。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算不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2

《三国演义》这本书我从小就开始接触了,以前是读少儿版带注音和插图的那种,而现在则是原着。这几年随着知识的增长,这本书也读出了一点门道来。别人总是说曹操是让人搞不懂的角色,我也不否认,但是在我心里他只能排第二,那么第一是谁呢,是有着凤雏之称的庞统。庞统是一个与诸葛亮并称的智慧顶尖的人物,并且就连诸葛亮也说庞统的智慧是自己的十倍,这样的一个人的戏份为什么会这么少呢?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死了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我把六十二和六十三章又看了一遍,果然看出了许多漏洞,从看星象这一点来说,诸葛亮和庞统这种基本不会出错的人竟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答案,并且庞统也已经看出来诸葛亮是故意想让刘备回荆州,才跟刘备说天象这回事,所以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根本就不迷信,迷信只是一个借口,给刘备看的借口,而且刘备还信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备是个迷信的人。再看出发之前的那段,庞统也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他的马不可能无缘无故把自己弄翻,如果硬要把它分类的话,这应当归到迷信那里去。但是庞统又不迷信,所以应该可以证实这个结论:庞统是故意的。那故意干嘛呢?装给别人看。给谁看呢?给迷信的人看。那谁迷信呢?刚才证实了,是刘备。六十三章中部也可以看出来,敌方是因为看见了刘备的马才断定庞统就是刘备,这样的话如果把刚才的结论跟这个再连起来,就会很惊人地发现庞统的目的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找死。并且作为军师的他,不可能在决定路线之前连地名都不看,所以落凤坡应该是他特意为自己选的坟墓。

那么他为什么想死呢?因为刘备堕落了,从六十二章中后部可以看出来刘备认为夺了涪关是一种乐事,换成以前的他绝对不会这样。六十二的后部与六十三的前部可以看出,刘备这时所谓的仁慈差点害了所有人。这和那个以前的明白真仁假义的刘玄德已经不一样了。这不叫仁慈,这叫愚蠢。而庞统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不想在刘备手底下干了。但是以他军师的身份是绝对不能辞职的。然而从诸葛亮寄来的信可以看出诸葛亮妒忌庞统,妒忌心是会害死人的,庞统应该是料到诸葛亮到最后肯定是要对他下黑手,而刘备又更偏向于诸葛亮,所以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那还不如死在这里。所以庞统的.死也是为了诸葛亮证明一点:我不是你害的,我也不屑和你争。

庞统这个人啊,到最后还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我觉得他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勇者。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3

最先知道《三国演义》是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成都玩,看变脸演了桃园三结义,很是喜欢。回来就去图书馆借了绘本的《三国演义》看,当时我还没上小学,认的字也不多,都是爸爸妈妈读给我听。今年我已经是一年级结业的小学生了,前两天去图书馆又借了儿童版的《三国演义》,这次不用爸爸妈妈帮忙,我也可以自己看了,看不懂的地方再问大人。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人,到最后都死了,而且本来他们都很历害,是统领千军的将领,但最后死的都让我觉得很不值得。妈妈说“历史就是个大舞台,他们顺应需要上来演完了自己精彩的戏就要退场,可惜确实退得不太漂亮,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著名的历史人物”!我记住了几个人怎么死的就写下来。

诸葛亮:三国里最神机妙算的人,关于他的精彩部分太多了,可是他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病死在六出祁山的军中。他就是太操劳了,什么都要管,才54岁就死了,好可惜!

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伤都是他的精彩。可是他却因为大意丢掉了荆州,最后败走麦城,还因为太自负中了埋伏被捉去砍了头。妈妈说他太骄傲了!三国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和诸葛亮了,他要是小心一点,最后还可以多打几场胜仗。

张飞:因为关羽的死,张飞很悲伤,日夜大哭,血都哭了出来。天天喝酒说要给关羽报仇,脾气本来就暴躁,后来还老是鞭打士兵甚至打死。最后他打了两个将领,还让他们三天内做出足够的白旗白甲,说是要给关羽挂孝出征,结果这两个将领怕完成不了任务被杀,就趁他酒醉睡着,把张飞杀了,带着他的人头去投奔东吴了。

刘备:我觉得刘备没什么本事,不过妈妈说他有用人的大本事。他本来因为关羽的死就伤心,听说张飞的死,就带着七十多万水军去攻打东吴。开始取得了胜利也报了仇,但是他不肯罢休,想完全消灭东吴,还骄傲轻敌,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虽然被赵云救出退到白帝城,但因为心情不好又得了风寒就病死了。

最可悲的是曹操,得了脑瘤,不听华佗的建议进行医治,还怀疑华佗并杀了华佗。结果最后自己也病死了。

其它还有好多人,我都不知道了,因为我的书上也没讲,妈妈说等我大一点看全版的《三国演义》就都知道了。以后我还要看三国,特别是赵云和吕布我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4

寒假里,我读了许多有趣的书,有《明朝那些事》《呼兰河传》《隋唐演义》……但我最感兴趣的要数《三国演义》这本书了。

这本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役各有特色,读起来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文中许多个性鲜明、叱咤风云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想必大家对这些人物都了如指掌,我也不例外。但是,如果问我最喜欢的人物,那要数性情豪爽、勇猛过人的张飞了。

只要提到张飞,估计他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一个粗犷鲁莽的武夫。殊不知,猛张飞也精通兵法。有一次,诸葛亮让张飞带领十万大军攻打西川的巴郡城。巴郡太守严颜是位老将,有万夫不挡之勇,张飞率军一连三天不能攻入城中,决定抄小道进攻。消息被严颜知道后,提前带兵在那条小路上埋伏下来。严颜擒获了“张飞”,眼看就要偷袭成功,突然一队人马杀了过来,为首的却是张飞!原来严颜擒获的是假张飞。张飞活捉了严颜,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我由衷地为他叫好!他的勇猛过人和智慧让我深深折服!难怪书中有诗赞曰:“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至今庙貌留巴蜀,社酒鸡豚日日春。”张飞性如烈火,嫉恶如仇,那份豪气无人可比。他的许多故事脍炙人口,感人肺腑。他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他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吓死夏侯杰……至今读来,那豪气干云的张翼德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飞也有他致命的弱点。他不吸取教训,终生不改爱喝酒的毛病,曾因喝酒误了许多大事,比如如痛失徐州等。他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对手下动不动就打骂,招手下怨恨,终招致杀身之祸,实在可惜!

三国时代,英雄如云。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勿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奸诈,要学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任的品质;勿学关羽的心高气傲,要学他的勇敢顽强、忠心耿耿……让我们继承英雄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吧!

指导老师点评:小作者写出了自己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感受,赞美了性情豪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习作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5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本书的开篇词,然后引入正文。这书中有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深奥的军事谋略,更是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书上记载了昏庸的汗献帝、刘禅,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述的生动、形象。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能够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可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当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英雄任务人物更是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点,这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6

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张这样的京剧脸谱:水白底,上钩青纹,眉心红点,典型的奸诈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我以为,曹操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

英雄表现一:治世之能臣

人们之所以认为曹操“奸”,是因为它“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在我眼中,这只是他在乱世中的英雄所为。众所周知,汉献帝软弱无能,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后,采用严格的法律法规,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此外,他唯才是举,廉洁奉公,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在此基础上,他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屯田制,户调制等,不仅很快地恢复了农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还有效地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试问,若无曹操的“强硬”,何以平天下?连毛主席都曾经说过:“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封建正统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尽管曹操权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终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孙权派使者向曹操称臣,并劝他做皇帝。但曹操将其书信给群臣看,说“是儿欲据吾著炉火上耶!”群臣也乘机劝他,但是他却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足见其为人真挚,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义,有治,有度,有德,实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现二:乱世之奇才

“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说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仅是一位能臣,还是一位军事奇才。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曹操之军事之才在战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是袁绍。当时,袁绍后方稳固,兵精粮足;而曹操处于四战区域,兵残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惧。面对袁绍大军的白马之围,他亲自上阵。用计佯攻,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调转方向,打得袁军措手不及,曹操初战得胜。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持久战中,曹操处境极为困难。袁军作高橹,起土山,挖地道,无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等法破解。最终决定胜局的战役是乌巢之战。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曹操,献计偷袭。曹操在分析了形势后,果断地采纳意见,最后打败袁绍。想想看,许攸可是袁绍的人呐,曹操的胆识和用人,真让人叹为观止。纵观官渡之战,曹操虽身处劣势,但他有胆,有谋,有文,有武,不愧为“非常之人”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本三国演义,一群英雄人物。我独爱曹操———有道,有义,有治,有度,有德,有胆,有谋,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7

“草船借箭,借东风,木牛流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民间流传中,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但我通读完《三国演义》,仔细分析后,我对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说忠诚:诸葛亮受刘备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终其一生,即便明知刘禅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认为是忠诚的楷模。

但是,换个角度讲,对于一个身处三国乱世的臣子来说,什么是最高的忠诚?应该是帮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辅佐君主,将国家治理好;如果表现更为完美,应该是:结束战乱,统一国家。

反过来看看诸葛亮他做了什么,刘备的规划就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统一天下,成就霸业;如果诸葛亮在统一天下之后没有篡权,并帮助刘禅成为一位英主,把国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诚。

而诸葛亮呢?虽然没有篡权,但他既没有帮助刘禅统一天下;更没有把刘禅培养成一代英主,反而让刘禅出演了“乐不思蜀”的千古笑话。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贤相的美名,对蜀国而言,不管是对刘备还是刘禅,他并没有真正做到人们所诵扬的忠诚。

再说智慧: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借东风、空城计、木牛流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详的智慧体现。但在我看来,这只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罢了。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个百八十年,但诸葛亮是一位国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如何调动整个国家的聪明才智,让大家共同努力,把国家治理好;他的智慧应该体现在,如何建立规范有效的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来管理国家,而不是事必躬亲,把国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个人的权威上。

诸葛亮没有成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个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连打两百棍以上的军罚都要亲自前往监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办好,别人得不到机会;可能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培养人才这件事,以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样。结果最后只是把自己身体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国推向了灭亡。正可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可以毫不客气地讲,蜀国的灭亡,诸葛亮这位所谓的贤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我认为诸葛亮只是被无限夸大、吹捧起来的完美先生,像神话人物一样当故事看看就好!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著作。我在领略了三国时期那些乱世英雄的豪迈、勇猛、谋略之后,可谓是颇有感触。而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曹操。

曹操,多少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辱骂和唾弃。起初看到他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我也曾一度认为他是一个狂妄、狠毒、阴险的奸诈小人。但在我深入阅读后,我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写的《龟虽寿》里的两句话,这,其实就是曹操的价值观。从这篇作品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个拥有鸿鹄之志的人。尽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职,但他并没有活在当下,安于现状,而是有着伟大的理想,招兵买马,讨伐董卓,统一北方。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心中有着高远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迈大气。

人们误解曹操的,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曹操误以为有人要暗杀他,所以杀害了县令陈宫的朋友——吕伯奢一家。但我认为,那也是曹操的一种无奈啊!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谁能分辨出,谁是忠心耿耿的人,谁又是心怀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而不是骂他恶毒。毕竟曹操那会儿是身处在那样一个人心叵测的时代。

说曹操奸诈的,更是荒诞。曹操的谋略才能在“官渡之战”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军队声势浩大,而曹操才七万人马,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吓得不战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静,截去了袁绍的粮草,大败绍军。而我们称曹操此举为奸诈,难道不过分吗?军事上本来就有“兵不厌诈”一说,更何况曹操只是略施小计而已!

当然,作者罗贯中的确是将曹操作为一个“乱世奸雄”来写的,难免会有些地方将曹操描写得负面了一些,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某人的个别行为举动,就否定了整个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将过多的自身情绪,带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很傻的作法。

我们应该从曹操身上学习:学习他的志存高远,学习他对人才的爱惜,学习他对百姓的爱怜之心,学习他的文采超群。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凡事都有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情。

以上是我读三国对曹操的见解。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9

我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以后,受益菲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宫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曹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当时全国14个州:幽州,并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雍州,凉州,荆州,扬州,交州,益州,司隶(司州,就是首都)。曹操占10个。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死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

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

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10

世界著名思想家莎士比亚以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卷帙是全球的营养品。”确实,看书能带给我们很多益处。它能让我们拓宽视界,让我们浩博情谊,让我们提高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边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获得人的生活的启发。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魏蜀吴一段时间,蜀国的圣上刘备由于东吴杀翘辫子自个儿的八拜之交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负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击东吴。但因为扎营不合适和气候学问题,被东吴的参谋长陆逊用火攻,造成蜀国的武装部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禁不住为刘备觉得痛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泉下,多凄惨啊!压根儿,蜀国食粮丰足、兵多将广、实在的力量坚强雄厚,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勇敢威猛的武将,绝对有有经验一统天下。但因为刘皇叔的兴奋过度,让怒火冲昏了头,不听手底下的奉劝,气冲冲的地去讨伐东吴,最后结果把更多昆季的生命都赔了上去。出征作战广阔沙地积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读书人击败,并且输得那末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羞辱啊!自打那一仗后,蜀国便得不偿失,不惟没能报到仇,并且起步向下坡路,成了魏蜀吴中实在的力量最弱的一国,多令人惋惜啊!刘皇叔的兴奋过度造成了他的蜀国打败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禁不住想到达自个儿,自个儿不也有过得不偿失的事物吗?

想的起来钟头刻,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个儿制造的小木制的船来玩。在玩的时刻,李力不谨慎撞了我一下子,我手中的小木制的船马上飞了出去,开绽两半。我立刻怒火极大,不听李力的诠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制的船摔在地上,成为两半。李力看后,激愤地对我讲:“我往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讲堂。我也暴跳如雷地走了。打那往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如今回忆起来,我非常懊悔,懊悔自个儿当时兴奋过度用事,得不偿失;懊悔自个儿由于一个小木制的船而错过了一个好朋友;懊悔自个儿由于一次聒噪而错过了一段宝贵的友情。

读了《火烧连营》,我知道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使得不偿失,兴奋过度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错过更多更多。

本文标题: 后三国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17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35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荷塘月色第二章小城故事读后感(2021荷塘月色读后感600字)《做正能量员工》读后感(正能量如何成为最优秀的员工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