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1000字以上(《中庸》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12 20:21: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中庸读后感800字,中庸读后感800字,中庸读后感800字,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馈赠,让我们丢开手机静心读...

中庸读后感1000字以上(《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800字

中庸读后感800字

  中庸读后感800字,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馈赠,让我们丢开手机静心读书,阅读其他人的读后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用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是很必要的,中庸读后感800字,也许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

  中庸读后感800字1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中庸读后感800字2

  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接触一些中庸的观点,高中的语文填空题也经常出现四书五经,工作后,也经常听到或看到很多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奉行中庸之道。家里小孩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叫家长买四书五经给孩子读。最近几年,到处讲国学?国学是什么?于是,在最近三年,购买了四书,《大学》、《论语》先后购买了3个版本,《中庸》记忆中购买了至少5次,先后阅读了不下10次,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前天,在机场又购买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进行了阅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当我们行走在命运之路上时,面对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快乐,当痛苦时,要学会节制自己的哀伤,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快乐时,也不能过度。为人处世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自私。做事要遵从规律,用道来规范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此句中,非常强调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心存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者,自知也”。在强调慎独时,作者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说,说话办事时,一定要看场合,区分对象,要说不同的话语。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与包容。中,“把东西放在中”“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在厌弃、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认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

  这是我读完前三章,《天命》、《时中》、《鲜能》中的一小点感悟。但是越读越感觉自己无知,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参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庸读后感800字3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信于外”,“和为贵,不自弃”从六个方面展示了《中庸》的思想和理论。

  一开始读《中庸》时,感觉很迷茫,因为我并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但是学习通的经典共读里有译文,让我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章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也高要求自己,自律成为一种习惯,坚守原则,不辜负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还有当颜回被污蔑偷盗时,孔子用金子试探他,颜回却说“天赐颜回一钿金,外财不发命穷人”。从他身上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庸》中说的诚,他诚实,不为外财所诱惑,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君子坦荡荡”的感觉,这让我感觉很佩服,在生活中我们要做这样的人,只有成为一个真正诚实的人,他人才会更相信你。

  还有祁黄羊荐贤无私的故事,他身上有着伟大的包容心,所以他不计前嫌,无私推荐有能力的人,这让我学习到我们不能够总是斤斤计较,我们要拥有一颗伟大的包容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善良要多多包容他人的过失或者不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意思就是君子是重于人际协调,但是不能随波逐流,信守中庸之道,但是独立不偏不倚,国家政治修明时,不因世事艰难而改变方向,国家混乱无道时,君子坚守品德和信念,至死不渝才能叫刚强,作为新青年,我们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现在国家开明,政治有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幸福的年代,但是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读《中庸》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还有在学习中的道理,很多名人都是自学成才,如王冕等,在如今这人教育资源如此多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学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庸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庸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庸读后感范文1

  我选读的《中庸》是杨天宇撰《礼记译注》中的,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庸》选自《礼记》,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在孔子以前,已经有了中庸思想的萌芽。在《易经》中,讲究阴阳的相生相克。凡是好的卦象,都是刚柔并济的。孔子自己也说过,说自己学习中庸太晚了,要是早点学习就好了。在书中,孔子对“致中和”的概念又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间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摆正了,万物就能生长繁育了。

  我们常常说“中庸之道”,什么才是“中庸之道”呢?在《中庸》这个章节中,孔子并没有给中庸下一个定义。只是说,君子常守中庸,中庸难常守。倒是朱熹,引用程颐的话给中庸下定义,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也,庸者,天下之至理也。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是一种修身手段。在心理活动上,“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倒中庸”。孔子主张出世,这种心理活动必然要外化为一种符合仁爱与礼仪的外在表现。

  中庸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志。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有很多。孔子重视自身修养,把中庸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之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重视自身修养,认为一切事情都是源自自身修养的。“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知道了天理才可以了解人,了解了人才可以侍奉双亲,侍奉双亲才可以修正自身。

  中庸是一种至高美好的德行。是一种理想人格。“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就是说,能常守中道的德行大概是最完美的了吧,但是人们很少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是君主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比如颜回,常守中道,比如舜,隐恶扬善,择其两端,用于民。而一般人很难真正达到中庸的境界,“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中庸之道是治国安邦的良策。孔子在称赞舜是时候就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孝是什么?孔子用舜的例子来阐释“孝”:他具有圣人的德行,天子的尊贵,拥有整个天下。而在武王、周公的例子中,他直接这么说:“夫孝者,善继任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是指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赞述先人的业绩。

  诚是什么?诚的意思与慎独相近,是一种精诚的精神状态。书中认为,只有最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他人的天性,万物的天性,最终能够“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人要是能够达到“诚”的境界,就能“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最真诚的人,才能制定天下纲纪,确立天下的根本。儒家重诚,认为“不诚无物”。根据《中庸》,“诚”被分为天道之诚和人道之诚,书中,“诚”有7种解释:

  1、诚者,天之道。2、诚之者,人之道也。

  3、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4、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5、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

  7、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诚实际上是天道与人道共通的一种精神。诚就是“道”,做到了诚,就是掌握了遵行本性的方法,就是“率性之谓道”了。而“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致中和,天下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间一切事物的位置就摆正了,万物就能生长繁育了,这不正是遵循了事物的本性吗?所以,我觉得中庸与中和,以及“诚”一样,都是为了遵循事物本性而达到的一种境界,

  怎样治理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孔子主张“德政”,认为“为政在人”,而获取人才的途径还是要落实到修身养性的方法上来。

  讨论:

   1、中庸与仁爱,诚的的关系。

  孔子的这些君子必为的道德品质,是紧紧镶嵌在一起的。是一个原,说不清谁是第一位的。比如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但是怎么修养呢,修养当然要“孝”,要“仁爱”,要“诚”,要“中庸”,可是怎么样才能具备这些呢,在这里,孔子就陷入了一种循环论了,为了具备这些品质,“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就要努力成为“君子”,而君子的表现就是“坦荡荡”,就是恪守“中庸”。

   2、中庸与国民性格。

  在哲学层面上,中庸主张“过犹不及”,主张适度。这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精神。它要求人们时时刻刻要注意“反省”,“反求诸己”,不怨天尤人。换句话说,就是时时刻刻同自己做斗争。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人们不断用中庸所维护的那种谦谦君子的形象出现,八面玲珑,明哲保身,毫无个性可言。

  中庸读后感范文2

  初读《中庸》,才知《中庸》的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中和是道,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它与《大学》不同,《大学》阐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在我看来,《大学》讲的是具体的大方面的外在的道理,而《中庸》则是讲求自身的中和,重在自身的修养,好似与外界无关,实则蕴含丰富的人生道理!

  第一次上课老师便讲了天人合一和宇宙全息论。实在高深,我实在是听不太懂。单纯的`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我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任何一个部分如果出现了不平衡,那么宇宙整体也会出现问题。这正如人的身体一样。中医与西医的不同就在于中医讲求的是平衡,而西医讲求的是就病开药,根据病人的病开什么药。我自小生病都是吃的西药,一堆一堆的药片,加上不知道多少的副作用,不少的药在我身上已经不起作用了,因为身体里已经有耐药性,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就会喝中药。中医看病讲究通过整体来看,比如说感冒,西医就直接开感冒药杀死病菌,而中医不然,推断出是身体中有热,则开些清热的药来,所以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还有个现象,就是有的人一辈子病病怏怏的,不过还是长寿;有的人一辈子健健康康的,结果突然一下子得绝症病死了。这是为什么?病病怏怏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健康,看起来不长寿,但是他们维持了自身的平衡,这也就是长寿的秘诀;而看起来健康的人,体内则不一定平衡,虽然不体现,但是一有表现则为大病。这就是《中庸》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其实读《中庸》时首先注意的是“中”、“庸”二字。原先认为,此二字意思为平庸。后来经过学习终于明白,中,就是不偏不倚;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平常也就是很少改变。这就是成功之人大多人到中年的原因。年轻人轻狂,处事激进,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时时思变,这都是因为“不庸”引起的。而中年老年人向往平淡的生活,甘于平凡,稳中取胜。“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而但凡青壮年取得成功的人,大多有庸者之风范,较同龄人稳重。比如教师教学,如果班内有非常淘气的学生,老师如果严厉地批评一般会使学生更加变本加厉,起不到正面的效果,这便是不“中”,而这个老师如果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并时常的鼓励这名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源,师生一起解决的话,就会令学生感到受重视而努力学习起来,这便是“中庸之道”。

  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要说这不偏不倚,我觉得法官最应该做到这不偏不倚了。《中庸》就是让人们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品德,法官的判决是否公正决定了人们的命运或生活死。而反过来想,人们的命运不更加由自己决定吗?如果人人都“中庸”那么世界岂不是非常的平衡了?可是世界就是维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有动有静,动中有静。万物都有其自己的位置,生生不息。

  另外读中庸还有一个领会就是“忍”。忍”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为了做大事才忍小节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忍让,相互忍让,则事情就能和平解决。在我身边就发生过不少因为互不忍让而使小事演变成大事,最后给双方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同学同事之间相处也是这个道理,不激进,不冲动,遇事先动脑后动口,凡事“慢半拍”,这样给自己一点时间,想清楚应该怎么做,而不至因自己一时的血气方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争名夺利也不可过于激进。何必计较的一时得失,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老师在课上讲的吴清源不就是这样吗?把棋盘当做人生来下棋,从全局来考虑问题,不计较得失,不在乎输赢,只为了“中”。就是这样高尚的超出常人的品德,才造就了他在棋坛上的长盛不衰啊!在家时也常看吴清源的围棋,多少名家、主持拿他的棋局给观众讲解,我都觉得他们讲得固然好,但是离吴清源大师的领悟还差的远。虽然吴清源大师已经谈出棋坛,但是后来者无一人能够达到大师的境界,这就是中庸带给吴清源的成功。

  不过,“忍”并不代表任人摆布,是在忍的过程中找到明智的解决的办法。其实追求一种东西的时候,往往会失去另一种东西。追求忍,你失去的是面子,他人可能会说你的懦弱,但是“忍”并不是没有原则,趋炎附势,并不是我们不反抗和没有反抗的力量,而是要在忍中等待时机,才能明智的取得更多更大的好处。其实做人处事都要讲原则,在不违背个人的本性和道德标准的范围内,要忍得恰到好处。

  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有些人对中庸有些误区,那就是他们觉得中庸就是不思进取。这是错的。中庸是乐观的,是乐观的哲学,它告诉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要乐观地看待问题,持一颗轻松的心去面对,不失望,不绝望,不失去理想和信念。

  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么个例子,觉得不错。分享下:有个渔夫一天打鱼回家,路上碰见了一个精明的商人,那个商人看着这么多鱼一定很赚钱,于是他就去问“渔夫,你的鱼打得真多,打了多长时间?”渔夫答到,“2个小时”。商人就说“那么为什么不多打点?”渔夫说“我回家跟老婆睡午觉,然后跟小孩玩”然后商人说:“可是你打多点,你就可以赚多点”“然后呢”渔夫说。“那么你就可以开一个公司,然后让它上市”商人回答。渔夫疑惑了问“那我可以得到什么?”商人说:“你可以得到很多的钱啊!”渔夫更疑惑了问,“那有什么用?然后我可以干什么?”商人就说“你可以跟你老婆睡午觉,跟你孩子玩……”渔夫说“那我现在就是拉?”商人无话可说。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很多。其实中庸就是一个克服这个贪字,而做到知足常乐的精神境界。这个渔夫就充分达到了这个境界,知足常乐!其实我在生活中也有这种体会。比如挤公交车,学校车站有很多人等车,有一回我站在第二排等车,结果上车时挤啊挤,最后所有人都上去了,唯独我没有上去车,那么悲观的看法是,气死我了,就我没上去。而乐观的看法则是,没关系,等下一辆车,还不是那么挤。再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站着的人心里想,如果我有个座位多好啊。而坐着的人想,如果座位不那么拥挤多好啊。这就是贪念!中庸的想法是,如果你站着,你就该想,还有很多人没位置站呢;如果你坐着,你就应该想,很多人都没有位置坐呢!这样你才会快乐,这才是中庸倡导的不贪,知足!

  初步了解中庸后,才知道以前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浮浅。读过中庸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并重新审视了自己做人处事的陋习,重新修正了我做人的方向。中庸使我受益匪浅。中庸中的智慧值得人们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探究,不论时间的发展,或时代再怎么推移,中庸的智慧是不可能被淘汰的。

  中庸读后感范文3

  《大学中庸》是一本适宜正在学习的学生读的。这本书给予我许多道理,好像是雨水滋润着鲜花的心田。

  《大学中庸》还教导我们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

  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古人说:“才智,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

  《大学中庸》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明百姓,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就……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己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

  书是我们的朋友,有的人认为《大学中庸》是“宝”,但有人认为它是“草”。我去认为它是宝!你们看了我的作文,一定要看看《大学中庸》哦!

大学中庸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学中庸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中庸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大学中庸》这一本书,这本书是将《大学》和《中庸》两本书合为一体,我读后,深有感触。

  《大学》是孔子传下的书,是古人做学问时读的第一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人想学习道德的入门书。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得的方法,“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指天下正道,“庸”是静止不变的意思,指天下定理。《中庸》这本书开头讲了一个道理,中间把这个道理用各种方式讲述,最后又归回到开头的道理。这个道理每读一次都会让你有新的收获,这收获,是让你终生受益的。

  人要使自己永世垂青,就必须为人民做善事,但是,人要做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必须有道德。

  道德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修身”开始,将自己的根本修正了,才可以成大器、做大事,而道德,是要一生坚持、坚持不懈的,还要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实践,从小事上做起。道德,不止是表面的样子,更是内心上的修为,也就是做到“自谦”和“慎独”。干大事,就是懂得修身,为民找想,才能万众一心,让人民得到幸福。

  《大学中庸》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一定会再重读这本书。

  大学中庸读后感2

  《大学中庸》这本书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一部分是《中庸》,它们都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大学》包括十一章的内容,分别是经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知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想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就是朱熹所说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极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朱熹所说的“八条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德。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是《大学》的经述,也是这本书的总领,揭示了大学的宗旨,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使人弃旧向新,在于是人得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志向确定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神思安稳,神思安稳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有收获。

  每件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知道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看完这部分后,联系实际确实是有道理的,学习和做学问都需要一个安静和平的心智,这样才能神思安稳,去思考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思虑周详问题,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规律。相反如果内心急躁,很难去认真全面的思考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

  读《大学》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做人要正心,正心就是保持内心的中正,就是谨守天性中的良知,不被个人的好恶所左右,不受个人感情、自私的欲望所支配,就是把握好自己的情志、心态,以保持美好的心灵,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愤怒、恐惧、偏好、忧虑,心思不能端正。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大三下学期刘明祥老师给我们放的翟鸿燊的国学经典讲解视频,当中提到做人要有正经见,正思维。原来与《大学》中的正心是有相同之处的。

  《中庸》强调“诚”,认为“诚”是现实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的内容比较多,共包括三十三章内容。跟人认为中庸比较适合个人修身所借鉴,像大知,大德,素隐,素位,行远,诚明等章节以及后面跟的实例,都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中庸”的理解,以前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当自己去真正研读时才知道其内容之多。在第二章《时中》中“时”,不仅指时间,时代,也指时机,既不要超越阶段,也不要被时代抛弃,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可故步自封超越现实是偏激,跟不上步伐是落伍,我认为中庸的意思很大部分的意思与“时中”的概念是一致的。而中庸的精确理解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认识。

  儒家思想中的最高思想境界是中庸,这里的“中庸”有包容和利用的意思。就是对于一切的客观存在都予以包容,并合理使用,在具体事件,无论其性质如何,其中都深含着一定的必然意义,都应予接受。而在具体的运作中应作出恰当的选择,把握适度。就是说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作出适宜的行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中庸”是这样的“中”是原则,“庸”是实践,中庸就是知与行的统一。朱熹对中庸的理解,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中庸说起来简单,可是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做到太难了。因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

  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至诚的人他的人品是诚恳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诚实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事业开始的奠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自己对自己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一个企业不诚信,那么这个企业也不会兴旺。

  大学中庸读后感3

  看了这本经典书——《大学中庸》,我觉得这本书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就像是一位活了几千年的人,对于以前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历史中的人物和故事更能体现人性和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形成,以及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它也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数不胜数的道理。这些道理散发开来塞满天地四方,收拢回来又能隐藏内心深处。他所蕴涵的趣味无穷无尽,而且都是很实在的学问,对于我们终身受用,而且用之不竭。这些道理深深地影响了我,例如:做人要以身作则,做人要感恩,做人要勤学……其中最深刻的是:感恩和勤学。

  像感恩,做人一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故事。像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像勤学,如果我们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像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和大学问家匡衡,他们为了勤学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他——匡衡,幼时极爱读书,白天在田间忙於助大人农作,日落始返家,欲读书却苦於家中无灯,后来忽发妙想,原来,邻家点灯的那间房与他仅一壁之隔,他硬悄悄凿了个小孔,借此一孔之光,夜夜倚壁读书,读完了不少书。后来,匡衡成了著名的学者,特别是对于《诗经》一书,在当时的见解无人能出其右。汉元帝时,他的学问极为当朝赏识,所上之书屡被采用。他的凿壁偷光故事,也成了学界千古佳话。

  读了这本书,我获益良多,读过这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希望我们读了这本书后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本文标题: 中庸读后感1000字以上(《中庸》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35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书签(《李毓佩数学童话总动员》读后感书签怎么做)我会表达自己读后感(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主要写一些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