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邹谦之书其五读后感(杜娟10日读《寄邹谦之其五》有感:)

发布时间: 2024-10-03 14:24: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寄邹谦之书》其五心得感悟,张、陈二生来,适归余姚祭扫,遂不及相见,殊负深情也。,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以为尚隔一尘,为世之...

寄邹谦之书其五读后感(杜娟10日读《寄邹谦之其五》有感:)

《寄邹谦之书》其五心得感悟

        张、陈二生来,适归余姚祭扫,遂不及相见,殊负深情也。
        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以为尚隔一尘,为世之所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求之于外者言之耳。若致良知之功明,则此语亦自无害,不然即犹未免于毫厘千里也。来喻以为恐主于事者,盖已深烛其弊矣。

      寄示甘泉《尊经阁记》,甚善甚善!其间大意亦与区区《稽山书院》之作相同。《稽山》之作,向尝以寄甘泉,自谓于此学颇有分毫发明。今甘泉乃谓“今之谓聪明知觉,不必外求诸经者,不必呼而能觉”之类,则似急于立言,而未暇细察鄙人之意矣。

      后世学术之不明,非为后人聪明识见之不及古人,大抵多由胜心为患,不能取善相下。明明其说之已是矣,而又务为一说以高之,是以其说愈多而惑人愈甚。凡今学术之不明,使后学无所适从,徒以致人之多言者,皆吾党自相求胜之罪也。

        今良知之说,已将学问头脑说得十分下落,只是各去胜心,务在共明此学,随人分限,以此循循善诱之,自当各有所至。若只要自立门户,外假卫道之名,而内行求胜之实,不顾正学之因此而益荒,人心之因此而愈惑,党同伐异,覆短争长,而惟以成其自私自利之谋,仁者之心有所不忍也!

        甘泉之意,未必由此,因事感触,辄漫及之。盖今时讲学者,大抵多犯此症,在鄙人亦或有所未免,然不敢不痛自克治也。如何如何?
      读阳明先生的著作也有一些时日了,常常是以为颇有心得,然而一遇见事又会打回原形。比如前些日子,我初学阳明心学,感受到其博大精深的魅力,便迫不及待在微信朋友圈、等媒体上发表个人感悟。本以为会迎来一片赞誉之声,结果始料不及的是居然有一位平日里相处甚好的博士朋友回应我在炫耀自己的学问,让我是又委屈又难过。我反驳说自己只是在个人的空间分享,而且只为传播正行正念,言谈中颇为不悦,情绪也很激动。这种“秒杀”的情绪在工作、生活中屡见不鲜,事后虽有后悔且反思己过,然而再遇见自己不爽的事仍然会时有反弹。事后回想,还是在心上用功夫不够,正因为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才如水中浮萍飘摇不定,心情也时好时坏没有一个定力。

            而这种所谓的只有结果发生了才去明事理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大的市场。所谓“理在事上明”,即是在读先生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很认同这个观点的。不料今天读罢先生的文章,又有了更高的领悟。

          正如本人所遇到的事,虽说“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然而总有无济于事的时候,终究不如“未雨绸缪”来得更妙。“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以为尚隔一尘,为世之所谓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而求之于外者言之耳。”。话虽如此,可是若非修得一定境界,要做到这点恐是大为不易。从我开头的分享来说,博士朋友也没说错,一个刚刚学习没几天的人即急于分享,若没有误人子弟混淆视听至少也是犯了浮躁急功的病。更何况,致良知不看你说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多少,做到了什么。分享的最好方式恐怕还是用行动证明,想及此,心也不禁释然矣。

          孟子云,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真正的良知是无须用脑去想的,应该来自那颗至诚之心。记得在走教练技术的时候,常常有同学回应“上脑”,老觉得莫名其妙,大脑难道不是用来思考的吗?后来慢慢的经历多了,才逐渐明白其中的奥妙。对一件事我们用心感应和用脑去想显然结果大相径庭,心不会欺骗自己,而脑总是会过滤,留下对自己有利的去掉对自己无利的,这里的利只是自己所理解的狭隘的“利”,而非真正从大处利于自己。“人类一旦思考,上帝也会发笑”,大概就是对于人类的“上脑”莫大的讽刺了吧。而要拥有一颗至诚之心,“无他,唯熟尔”,日精日进,勤习不辍,当可以修得。“人人皆可为尧舜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天下万物本为一体,当放大我们的心,以天下一体之心去看世间的人和事,则自然可以将心比心,无须“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以至于“恐主于事者,盖已深烛其弊矣。”

      阳明先生与甘泉亦师亦友,阳明先生对甘泉也是委婉的责善。而甘泉与阳明先生既有相同的观点,更有甚多不同的见解,以至于终究从阳明学派上分了出来另立山头,形成了史上所谓的“甘泉学派”。先生见甘泉为标新立异,明明是用了先生的观点却又欲彰显自己的不同,只是淡淡的说道“后世学术之不明,非为后人聪明识见之不及古人,大抵多由胜心为患,不能取善相下。明明其说之已是矣,而又务为一说以高之,是以其说愈多而惑人愈甚。”

        对于今人而言,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好胜心”是成功的不二法门。甚多的成功学都一昩鼓吹胜心,甚至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一说,谬矣!当今社会无论是政界、商界、学术界,多数人奉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理念,竞争残酷激烈,结果大家都感到心累心塞,人与人之间也不敢真诚以待。与甘泉相似,当今学术界也不乏学生为了“上位”谤师毁师,分明是偷了老师的拳头却又用改装过的拳头来打击老师,如郭德纲曹云金师徒,便是因为胜心而展开了一场“撕逼”大战,最终双方在观众中的影响都削弱不少。再如前一阵子某女学者为了标新立异,在电视台大大的戏说“论语”、戏说“道德经”,把神圣庄严的传统文化娱乐化,结果在北大的舞台上被师生哄下台去,自讨没趣。现在的媒体高度发达,各路神仙纷纷粉墨登场、鱼龙混杂,让广大听众读者观众无所适从、乱了心志。曾经有笑话说,医学界有人说喝牛奶有助于健康,有人说喝牛奶会致癌,有人说早上跑步好,有人说晚上跑步好,弄的受众头晕目眩、云山雾海。“明明其说之已是矣,而又务为一说以高之,是以其说愈多而惑人愈甚。凡今学术之不明,使后学无所适从,徒以致人之多言者,皆吾党自相求胜之罪也。”,无非是“惟以成其自私自利之谋”罢了。

        前几天在上海的线下活动中,有一位企业家的分享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位80后的年轻企业家,极善于思考,也是学习阳明心学用到实处知行合一的典范。他的行业是什么我已记不清了,但是原来他是以追求行业冠军打压同行为目标,处处争强好胜,结果不但疲累不堪反而成了众矢之的。而修习阳明心法后,他悟到了致良知之道,从先生的胸怀格局中深受启发,悟到了“利天下”之含义,改变了做法,转而谋求合作,将自己的优势技术、竞争力与同行共享,帮助同行企业发展,并且组建联盟平台,资源共享,甚至成立投资基金帮助同行解决资金瓶颈,此招一出,高下立见,收获了同行的赞赏、合作、认可,最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树立了自身的行业地位。在分享时,该企业家还提到了人、圣贤、神三者之间的区别,认为圣贤是介于人和神之间之过渡。事实上,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和神之间有很多时候只在一念之间,而这个念便是修圣贤之心了,比如致良知,圣贤之道吾性自足,没有绝对的人、圣贤、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神,当我们在尘世的喧嚣中逐渐让名利蒙蔽了自己的内心时,才需要用致良知拂拭心上的尘埃,才能够找回与生俱来的神性。

        本人在十多年的企业经营中同样也由于胜心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创业之初,由于当时行业技术落后,而本人是专业出身,略领先竞争对手一步。于是争强好胜,价格战、市场战招招迭起,结果“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自己也未意识到却得罪了很多人。有时候对手反而因为我而抱团,在背后结成联盟对付我。十几年里,有朋友反目、有对手倾轧、有下属背版,真是“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而今读了先生的文章,才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胜心为患,不能取善相下”,必将反为其累,招来众怨!

        学习致良知,必然会面对自己的伤疤,这是一次剜骨疗伤的过程,唯有痛彻心扉的苦才得酣畅淋漓的悟,“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有重新认识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孟子云,“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信乎!

读《寄邹谦之书》感悟

齐帆齐微课第4篇 1127字 共累计6574字

这周读了《寄邹谦之书》,邹谦之是阳明心学的重要传承人之一,阳明先生对学生邹谦之也寄以厚望。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阳明先生把良知看作根本,以及在当时社会对浮夸之风的批判。

阳明先生把良知作为儒家圣学根本,除了良知,什么都是空谈了,因此,良知就是道,是一种根本,犹如一棵树的树根一样。

求之不得,反求诸己,要求内求,不要外求,圣人之学,吾性自足的学术思想。

阳明先生开创阳明心学,其根本上还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合了佛家、道家及诸子百家,形成最后的思想体系。

因此,在现代的我们,学习阳明心学,也因以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例如内求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要与现代的哲学观联系起来,把内求看作因果关系中的内因,那么内因是主导,而外因为辅,就样理解起来,要简单的多,也与我们所学的哲学观相符,而不是一种比较虚玄的心之本体。

这样理解,也相当于阳明先生把佛家,道家等融合在一起一样,具有发展观念,而不是一味地拿着以前的东西不变,到了现代,学习阳心学,也应如此,现代的人,都普遍认同唯物的辨证观了,也只有将现代的哲学体系,与古代的哲学体系相融合,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其实在古代与现代都是相类似的,在古代可能在哀叹世风日下,圣学断绝,而现代,可能也有人,也在这样哀叹。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总感觉现在比不上以前的纯粹,似乎是现在比不上以前了,这只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现在比以前过得肯定要好,要出众。

这是历史事实,现代人会想回到古代去生活吗?除了写穿越文之外,我想,没有人会想回到过去,为什么?现代在生活上比古代过得要好,在思想上也比以前先进,谁想要回到过去?

因此,我们不必为圣学断绝之类的言语吓坏了,毕竟优秀始终优秀,必定会继承并发扬下去,而那些糟粕,那怕是再怎么学,也终究会淘汰。现代人,还会要求女孩子三从四德吗?糟粕的东西,终究会扔进垃圾筒内。

其实,东方的中华文华与西方文化,才是一种真正的较量,谁才是影响较大的一方,不是看哪个历史更悠久,也不是看哪个传承的更好,而是要看哪个经济发展的好。

经济的发展,才是主导谁是强势文化的一方,就象以前中国经济相对较差时,西方的一些文化蜂拥而至,就象现在结婚时穿白色婚纱一样,如果按中国的文化,在婚礼上穿白衣,那是无法想象的,那现在为什么都认同了呢?

如果,现在我们中华的经济比西方要好的多,那么,东方的文化自然也会影响到西方,哪一天,西方人在结婚时,就要穿红衣服了。

学《寄邹谦之书》有感

前天晚上有学长分享心得,说这个新年跟孩子爆发了几次冲突。我自认为跟我儿子的关系从破冰到现在越来越亲密,在倾听、共情与尊重上做的很不错,特想分享给那位妈妈。

前天晚上睡觉时鑫鑫和涵涵因为争玩具让我心烦意乱,在鑫鑫拒绝穿纸尿裤时我情绪崩溃,扔下两个孩子独自一人去书房待着了。

昨天读《在远远地背后带领》时我忽然意识到,虽然我在“倾听”、“共情”与“尊重”上作出了努力,但是离真正的做好还差得很远,前天晚上我在处理两个孩子的问题时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我因为我儿子跟我关系的破冰、缓和,自认为学习实践的不错,“胜心”上线,让自己自满,觉得自己不再需要那么勤奋的学习,甚至放弃了进一步学习。

老师讲到这里我才忽然意识到,唯有空杯心态,才能让我持续成长,胜心让我自满,阻碍了自己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让自己不进反退。
胜心让我们对任何人都不服气,都觉得不如自己,事情交给谁都不放心。

放在工作中,我们无法信任同事,障碍了团队的合作和发展。

放在家庭中,我们无法信任家人,事事都是我最行,事事都是我自己来,到头来还觉得好委屈,为什么所有事都是我自己做?

放在孩子身上,让我更是觉得特别的不寒而栗。

我们不放心孩子做任何事情:怎么吃饭我们要插手;穿什么衣服我们要插手;收拾书包我们要插手;做作业我们要插手;学习我们要插手;甚至孩子玩什么、想什么我们都想要插手。

这导致我们越来越侵入到孩子的人生,甚至由我们替代孩子过他的人生。

亲子关系从此鸡零狗碎,一地鸡毛......

孩子的人生应该交还给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引领、带领,在背后带领,在远远地背后带领。

1.持续学习。我们越是看到圣贤的高大,就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就会越来越谦逊。

2.克除“胜心”并非让我们做“老好人”,不能无原则退让。当争则争,当止则止。

3.将“胜心”转为一颗精进的心,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价值。

4.将“胜心”转为利益他人,我们利益 100 个人,也就是将自己的价值提升了 100 倍,还需胜何人?
大树下小草难长。树越大,树下小草越少。

若美德为大树,缺陷就是小草。我们要做的不铲除小草,而是不断滋养大树。

若“胜心”、“傲心”为大树,美德就是小草。我们要做的不是滋养小草,而是要不断地砍伐大树。
附《寄邹谦之书》其五  原文

杜娟10日读《寄邹谦之其五》有感:

杜娟10日读《寄邹谦之其五》有感:
      文中背景中所讲的一句话让我汗颜:“人惟胜心最难驱除,其为害最大……”这句话如醍醐灌顶,对于一个一生不服输的我来说,胜心伴随我一生,总以为没有自己干不了的事,无论大事、小事,再难的事,我都想挑战一下自己,从来不认输。生活中总要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标杆,超越他,但从未想要打败他,并愿意与他处朋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资源共享,共荣共胜!

      通过昨天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胜心和心胜的区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念之间还会走偏,只有在心上用功,心上去私存理,才能让自己不断的纠偏,不至于陷入泥潭,误入歧途!好一个驱除胜心才能心胜!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光明自己!加油吧!感恩![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

杜娟15日读《寄邹谦之》有感

2022年4月15日《寄邹谦之其三》读书分享:真信、真学,真行、真知是学习圣贤之道修为自己的途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真信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克除很多的旧思维意识和习惯,信仰圣学才能在内心升发力量,才能势如破竹的克除阻碍学习的避障;真学就要正诸先觉,考诸古训,这是一个不断博文约理的过程;学而时习之,学到就要践行,在行上才能有所切实体悟,达到真知。

杜娟15日读《寄邹谦之》有感:良知人皆有之,只是如何发挥出来而已。面对人间诸多不如意,一切问题只有向内求,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生活中只有实时处处照镜子,实时处处做反省,实时处处观照自己的那颗心,是否诚意真切?只有对症下药,挖出病根,才能有好的结果!感恩![玫瑰][玫瑰][合十][合十][合十]

读书《寄邹谦之》其三感悟:

“后世大患,全是士夫以虚文相诳,略不知有诚心实意。流积成风,虽有忠信之质,亦且迷溺其间,不自知觉。”大学之要,诚意而已,不诚意何以修身养性、不诚意人何聚、不诚意事何成。

别人诚不诚意是别人的事,自己诚不诚意是自己的事。自律加持,静等花开。
本文标题: 寄邹谦之书其五读后感(杜娟10日读《寄邹谦之其五》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20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宝葫芦的秘密吗读后感400字(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作文400字)人鱼少年读后感400字(读《人鱼少年》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