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点自讨苦吃读后感(《将才》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03 07:37: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

不妨多点自讨苦吃读后感(《将才》读后感)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1

  上学期那些日子,睡前的我总会拿起床头那本《不抱怨的人生》,看两篇小故事。这是一本适合职场工作的人、特别适合教师心态调节的读本。读完全书后,给我的感受颇深,让我知道了:抱怨是成功的天敌,抱怨是快乐的克星,抱怨是弱者的标签,抱怨是人生的毒药,如果你想收获幸福、充实的人生,就必须赶走抱怨。

  其实不抱怨只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衔接方式。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都有自己的快乐与忧愁,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与幸福。你面对着这一切,抱怨也好、埋怨也罢,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写到这里,不妨先说说我自己最近几年有多么倒霉:身体不断出现问题,同一个部位做了三次手术;儿子因意外受伤到北京去做手术。遇到这些事,我真的有些崩溃,不断的抱怨生活的不公平,见人就想倾诉。这样做,无非是希望得到别人给自己一些安慰和同情吧。可是抱怨并没能帮我解决任何现实问题,最终只能让我更加痛苦不堪。

  此前我从没想过关于生活中的抱怨问题,没有仔细思考过原因,过程,以为抱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理所当然会出现的现象。可看过这本书后,我反省自己,其实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糟糕。现在的我还能每天站在讲台上给可爱的孩子们上课,和那些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的人相比,我幸运多了。儿子的病现在也恢复的很好。事实上,是我把小事件看成大事件了。我真应该向书中提到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学习。有一次,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实验失败,烧毁了好几节车厢,被行车员狠狠地打了几个耳光,导致耳聋。他妈妈为此伤心极了,可爱迪生却轻描淡写地说:“幸亏我的手还能用,幸亏我的眼睛还能看得见,我还能做实验。”即使生活给他带来大大小小的不如意、形形色色的烦恼,爱迪生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耐心地在不如意中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通过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遇到事情先不要杞人忧天,更不要无休止的抱怨,而是把大事件看成小事件。只有不抱怨,才能不盯着自己的悲苦,只有不抱怨,才有可能亲吻幸福。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却是截然不同的。你再抱怨,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只会增加你周围每个人的痛苦。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么也应当对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书中说到:包容别人的过失,收获的是感激,一味指责抱怨别人的过失,则可能收获报复。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别人的错误,无论是无心之失还是能力所限,我们都应该善意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当你选择宽恕时,你已经是一个更优秀的你,一个全新的你。

  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一个经常发脾气的人不会成为受欢迎的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也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自然也很难成为成功的人。所以,在生活中你无论遇到多么糟糕的事,都不要无休止的抱怨,更不要因此而迁怒无辜的人。

  最后,我要用书上的一段话来和大家共勉,“让心胸放宽,烦恼自然变得微不足道;让心胸放宽,自然可以装进去更多的快乐。大度一点,就会少一些忧愁烦恼;大度一点,就会多一些谅解体贴;大度一点,看似是为别人提供方便,实则是为自己带来一个广阔的心境。”以后,我要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的不配合,不抱怨自己的选择!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地协助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2

  暑假期间,我闲来无事便翻阅姐姐的藏书——《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威尔·鲍温写的关于心灵励志之书。威尔·鲍温是一个可以同甘地相媲美的心灵导师,他仅在两年的时间里,得到全球80个国家、超过600万人的热烈响应,凭借紫色的手环和正念的力量,改变自己,塑造一个远离抱怨的美好生活。

  我国的《论语》中所讲到的“不怨天、不尤人。”与威尔·鲍温的观点如出一辙,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正是如此吧。每当面对奶奶的唠叨,我会情不自禁地开始埋怨;每当姐姐催促我完成作业时,也会抱怨她的不近人情;每当妈妈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兑现诺言时,我甚至开始发脾气。平时的点滴,充满了我对家人的抱怨和不理解,但是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之后,我尝试着改变自己。都说家和万事兴,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少点抱怨,多点包容,一切困难险阻都会成为通往美好生活的奠基石。因为远离抱怨,我开始懂得奶奶的唠叨中包含对我的关心,姐姐的严格中充满对我的希望,妈妈的言而无信中承担的却是家庭的重担。从前抱怨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只看到了黑暗,如今远离抱怨,好像拨开云雾见青天,瞬间视野开阔了,心胸也豁达了。

  这本书是指路明灯,让我找到人生之路的正确方向;这本书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美好生活的大门;这本书是一位医生,切除了“抱怨”这颗肿瘤。

  相信此时的你已经迫不及待想打开“不抱怨的世界”这扇大门了吧,我邀请你和我一起领略属于这个世界的精彩!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3

  来到丰海工作已经七年了,在这里,我养成了每天睡前读书的习惯。这几天,睡前的我总会拿起床头那本《不抱怨的人生》,看两篇小故事,学着豁达自己的心胸,书中的每篇小故事都给我很多的启示,总会感觉那故事中的内容都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身边,恰恰有很多人无时不在抱怨生活,抱怨身边的人和事。当然,我也抱怨过,我抱怨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同事的认可,抱怨工资拿得太少……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工作环境的好与坏要取决于你对工作付出的多与少,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就不去做某件事,而面对一件困难的事情,你做了没有做好只是能力问题,但你如果根本没有去做,那就是态度问题了。总是想要有一番成就,可是却害怕工作,怕被那些无聊的,烦琐的小事拖住,耗尽精力,磨灭心志。当内心的矛盾升级时,我选择了逃避。逃避我眼中所谓地无聊,枯燥的生活,其实则不然。我明白,生活就是由这些乏味的,一再重复的,繁琐的小事情组成,只是我心里不愿意接受罢了。我想,我之所以选择,是因为我知道,我终究会融入这样的生活,而我不愿面对。当内心感觉不到满足时,便产生了一些抱怨。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抱怨是简单的,改变是痛苦的。许多时候,自己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不愿意面对,并且积极做出改变。

  人生的责任无法逃避,我必须面对现实,我要积极的改变,只要改变心态去愉快的工作,开心的生活,那么枯燥的工作会变得让人愉快,新的一天会有好的心情,每一天都要提醒自己,勇敢面对人生,正视自己,我想收获一个更加开阔的人生。

  最后我想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和同龄人分享,“要努力把每项工作做到完美,让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朋友们,请不要再抱怨你的人生了,去努力工作和生活吧,现在的努力终将成为你最美好的回忆!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4

  一口气读完《不抱怨的人生》,感悟颇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压力大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似乎借此可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获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过后,一切照旧,问题怎么解决还得怎么解决。

  我还想引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加西亚的信”。罗文在尔知道加西亚将军的名字而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没有援军也没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寻找的情况下,历经磨难穿越战火纷飞危险重重的古巴丛林,最终成功的将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换做我们,肯定会一通怀疑或抱怨:“没有电话和地址我怎么找到加西亚将军,要穿越古巴丛林才能到达目的地那是多么愚蠢的事!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罗文是一个伟大的信使,这正是他异于常人之处,他没有任何抱怨,毅然决然的踏上征途,最终完成使命。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解决难题吗?不能!那甚至会是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是更好吗?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5

  去年看过一本类似的书,书名为《不抱怨的世界》,是鲍温的书,看完之后有一种觉悟的感觉,才知道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抱怨。

  最近,发现自己总是抱怨身边一些小小的事情,所以赶紧找来这本书看一看,叫《不抱怨的人生》。但是这本更偏向于理论方面的,而鲍温的更倾向于实践。迷茫时看书,这句话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当我发现自己总是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就抱怨,所以需要看这方面的书来提醒自己,减少抱怨,热爱生活。

  当你遇到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一直抱怨,那对你和对这件事没有一点点益处,因为困难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就消失。所以遇到困难时,想到的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抱怨。

  大道理懂的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我觉得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脑子里面存放着一堆的大道理,但是当挫折来临时,道理就都不见了,这也是人会迷茫的原因。迷茫本身没有错,如何在迷茫的时候调整好心态,才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不要让心中的乌云遮挡了头顶的阳光。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的时候,你才能拥有真正开心的生活。记得看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时,他告诉我们戴一个紫色的手环,每抱怨一次就换一只手戴,从戴起那只手环开始,我才知道自己每天的抱怨是如此的频繁,从前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从那开始,只要心中有抱怨的念头,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抱怨,解决问题才重要。

  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我忧郁,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这段类似的话我在别的地方也有看到,但在这里依然给了我足够的震撼。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6

  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不顺遂,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别忘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例如:当女生常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个“不坚信有好男生”的因,因此即使遇到了好男生,可能也打从心里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了真命天子,也可能会错过吧;同理,如果多说一些感恩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这样,你要选取抱怨还是不抱怨?

  不禁使我想起以前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小故事,一位家庭主妇为家事与照顾孩子所累。一天此刻忍不住打了母亲的电话抱怨诉苦,电话那端听了之后。叹了一口气说:“孩子,不好意思。我务必告诉你打错电话了。我只有一个儿子在读大学,但是作为一名女生并且母亲。请容许我告诉你。你抱怨不开心,日子一天还是一天过去。开心地过日子,日子一天还是一天过去。何必不开心呢?”

  原来开心的秘诀很简单,诚然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不可能不能一向顺风顺水。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7

  人近中年,除了工作的重任外,还有沉重的家庭负担,父母的老龄化,身体缺少锻炼,体质每况愈下,女儿成长的烦恼问题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让步入中年的我应接不暇,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尤其对待工作是抱怨、折腾、怠慢。

  可是没有人会因为你的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提升,它只会使人浪费更多时间,错失更多机会。而空折腾、乱折腾、瞎折腾都不会达到成功的效果。而怠慢是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越怠慢就会越没有精神,越怠慢就会越没有信心,越怠慢就会越难有所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和这种心态,我在假期读了王娟娟所著的书《不抱怨的人生》。

  其中讲了这样一位人物: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病逝,母亲出去做工,幼小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十二岁的时候,母亲改嫁,继父经常趁着母亲不在家而痛打他,没有温情,只有暴力。十四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学校,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十六岁的时候,他为了参加远征军而谎报了年龄。在航行的途中,晕船严重,被遣送回乡。十八岁的时候,他娶的老婆这本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刚刚过了几个月,老婆就将家里所有的财产变卖,逃回了娘家,不再回来。二十岁的时候,他工作换了又换,从电工到渡轮水手,后来又成了铁路工人,可是没有一样干的顺利,他的人生看起来那么糟糕。三十一岁的时候,他萌生了学习的念头,他自学法律,并且在朋友的鼓励下进入律师行业。有一次审理案件的时候,法庭上的他对当事人大打出手,他的律师生涯宣告结束。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再次失业,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三十五岁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那天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不料大桥的钢索突然断裂,他整个人连同车一起跌倒河里。他身受重伤,再也不能做轮胎推销员了。四十岁的时候他白手起家,在镇上开了一家加油站,可是因为广告牌砸伤了竞争对手,一场纠纷随之展开。六十一岁的时候,他竞选参议员,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六十五岁的时候,政府拆了他正开得红火的快餐店,这使他不得不低价销售出全部设备。六十六岁的时候,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小餐馆推销自己独特的炸鸡技术。七十五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了,于是转让了自己的品牌和专利。新主人说,给他一万股,作为购买价的一部分,他严词拒绝了。可是后来股票大涨,他就和亿万富翁失之交臂。八十三岁的时候,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可是因为商标注册的问题,与人打起了官司。八十八岁的时候,他终于成功了。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叫哈伦德.山德士,是肯德基的创始人。他的一生经历了1009次的失败,可他却在1010次时成功了。

  弱者遇到痛苦会心烦意乱,失意无主;强者遇到痛苦会学会成熟,变的豁达洒脱。接纳痛苦和收获幸福并不矛盾,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因为我痛苦是走向成功的试金石,也许人的一笔异常宝贵的财富。

  在今后工作中的时常勉励自己“面对不如意,如果可以改变就积极改变,如果不能改变就欣然接受。不要抱怨,抱怨只能让你在失败和痛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抱怨的人生》读后感 篇8

  人生,是有很多不愉快的;人生,是艰难的;人生,是不公平的;人生,是残酷的!面对人生中所有的不愉快,你是如何做的呢?以前的我,一定会抱怨。抱怨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够优越,抱怨自己为什么当不上班长,抱怨父母不够宠爱我,抱怨考试题目太难,抱怨……但现在的我,不会抱怨,只会用自己很好的心态去面对!只因为我阅读了《不抱怨的人生》。我们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遇到的事儿,其实,都可以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和我们周围的人相处。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有利有弊,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和人,其实也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选择,有时候被称为抉择。“选择比坚持更重要!”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就是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那么这种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明天和未来。

  其实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也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

  《不抱怨的人生》通过讲故事,摆事实讲道理,为处于成长之路的职场新人们提供一个似乎真实的职场生存体验,也让职场新人们了解职场中的成长之痛,并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去看待。这些书,其实,都是在教给我们,当我们遇到在某种情况下自己认为的生活和职业中“问题”的时候,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成长和上升。然而,这些我们在某种情况下认为的是“问题”的问题,当我们以另外一种心态去看待,去思考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看上去已经不再是什么让我们痛心疾首的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最最正常的一部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是没有付出的。我非常相信英语中的一句话:“No pains,no gains!”并且,时时以中学的时候,让我永记心中的一段古文:“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鲁迅先生的一段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在寂静的黑夜中奋勇前行。”也一直是我遇到苦难和身处困境之中的激励!

  我记得美国史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曾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然而这个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则“: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抱怨的事。书中作者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可能我们也曾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事情失败了,习惯归结于他人的不体贴、不配合或不努力,从而逃避责任。这些负面思绪不只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还影响着别人。其实这些都是自己假想出来的对手。如果我们会抱怨不断是因为我们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占据着。那么我们要怎样逃离抱怨的泥潭呢?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有人去概括佛家的思想精髓:”自觉——自我觉悟“。那么”觉悟“,其实也是一种对待世间事物的心态。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我们就可以超凡脱俗,继而优秀卓越!

  在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使我们学习到很多面对人生,面对学习所应该具备的心态,比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包括国内外大学的校训,共产党的”八荣八耻“、”三个代表“,其实也都是在讲一种心态。有了好的心态人才会在不断总结中前进。

  态度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人生!用正确的心态去看每一天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让我们每一天都成长和进步!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范文800字(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1

  近期,我读了美国作家威尔·鲍温写的心灵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感概良多。出生贫穷的威尔·鲍温以超乎寻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国重点大学。毕业后,他屡次找不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为此而感到伤心,不由地抱怨命运。但在朋友的启迪下,他站了起来,终于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他走上成功的奖台,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都拥有无尽的潜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章写了抱怨与不抱怨、寻找抱怨的原因、改变抱怨的习惯、树立不抱怨的信心、不抱怨自己、不抱怨他人、不抱怨的工作、不抱怨的家庭、不抱怨的身体、感谢生活。详细地写出了抱怨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并以一个个小故事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一个个励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脑海中划过。威名不是靠关系和钱财买来的。真正的名人,是通过千锤百炼和不懈的努力诞生的,不是从一帆风顺和无拘无束中成长出来的,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从苦难中磨练出来的!

  要有顽强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抱怨的心。要敞开胸怀,涵养一颗包容的心。有时,我们会因为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这种抱怨往往是自己被冒犯的一种宣泄。它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尤其在工作中,会在同事之间产生隔阂。学会包容,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解放自己,提升自我。也许你会因为领导交付的任务过于繁重而抱怨,或者由于工作毫无头绪、进展不顺而抱怨,其实说到底是我们内心深处在排斥、挣扎和躲避,是一种向困难示弱的表现。过多的抱怨不仅对工作毫无帮助,而且会失去自己宝贵的信心和他人对你的信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始终奋扬一颗上进的心。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在危机和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端正态度,不抱怨,不放弃,勇敢接受挑战。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世事无难,重在行动!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2

  《不抱怨的世界》——正因为有"书香浙邮"这样一个活动,让我有幸拜读了威尔·鲍温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也因为它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态度。这本书是作者献给他妻子的,而他妻子正是一个有着积极生活态度的人。

  从每一章的重点来看,威尔·鲍温自始至终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们积极地思考和行动,就能得到肯定的和理想的结果。他一点点的从思维、心理、信心、行动力等各种方面给读者们灌输积极的力量,积极的方式,积极的态度。他给我们列举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案例,那些成功的人们一开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通过积极的采取行动克服所面临的困难从而得到成功。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残疾人,他们更是将自身不利的因素变为积极的动力。他们都可以做到如此,那么更何况我们这些正常人。他在很多章节中也会给读者们一些测试,让我们自己从中认识到自身害怕的或者消极的东西,更是会给予我们摆脱消极态度的指南,让我们朝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迈进。

  读这本书时,刚巧局里组织了一次理财经理竞聘。在面对这样的机会,我想很多人会像曾经的我一样,害怕去尝试。但是《不抱怨的世界》有一种魔力,它说要敢于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书中那种乐观向上、积极的力量带动了我。于是我鼓起勇气参加了理财经理的竞聘,并且认真地备好演讲稿和演说PPT,为竞聘做足准备。做一件事,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可以?因为我相信抓住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让机会跑了成功的机率只能为零。通过这次竞聘,让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我想竞聘成功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我突破了自身害怕的防线,去尝试锻炼自己的胆量。我找到了积极面对问题的方式。我想在此之后,我将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希望这种积极的力量能传播给每一个人。

  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灵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我不想太多,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开始,让自己也可以有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他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3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抱怨虽然没有明显的恶果,但一种心怀感恩、宽容大度的态度却给我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不抱怨需要一个过程,让快乐代替抱怨,关闭那扇抱怨之门。

  想一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报怨。也许经过了众多挫折和困苦之后,人们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处,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因为我们要学会更多的放弃,放弃过去的挫折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楚,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前进的借口。

  在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放弃抱怨。但当我们放弃抱怨,心怀感恩,用一颗宽容的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过多的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学会不抱怨之后,心情会比较开朗,也会有能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我在看这本书时,我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不要匆匆经历这个过程,这不是赛跑,而是一种过程。放弃抱怨,相信自己。书中写道“你会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生命会时时得到滋润,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去,喜欢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将来也会变成祸。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人人都怀有一颗如此感恩的心,那么人生一定会过得坚实而有信心!因为感恩,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多彩的社会。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4

  “不抱怨”对大多数平凡的人们来说是不可能的,这大多数人中也包括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不公平,甚至是打压,冷落。这时“抱怨”就自然而然的来了,我们开始怨天,怨地,怨领导,怨同事,把自己平时积累的不满统统的发泄出来!时间久了,自己也觉得很无趣,且于事无补,就自己压抑自己,不再抱怨!直到现在,读完了《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不抱怨”!正如书中阐述的那样“责任多一点,责怪少一点,团结;感激多一点,埋怨少一点,和谐;反思多一点,错误少一点,明智;自强自立多一点,牢骚抱怨少一点,成功就在你面前”!

  通过阅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使我真正从心灵深处理解不抱怨的真谛,净化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的认识,我决定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变自己:

  1、认清本质,放下抱怨。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接面对,这或许就是惰性使然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会再以沉默代替抱怨,而是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培养自己锐意进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培养自己勇于,敢于,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放下抱怨,付诸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试图抱怨解压时,不妨试着不去张口,而是首先理智的思考,告诫自己“试试就能行,争争就会赢”,然后去定目标,找方法,做决定,马上付诸行动,多做几次,不抛弃,不放弃,问题总会解决的。

  最后,摘抄部分经典语句与大家共勉:

  一、不抱怨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二、不抱怨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不抱怨家人,获得家庭幸福。

  三、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不抱怨环境,人生不败的奥秘。

  四、不抱怨挫折,为未来铺就道路;不抱怨当下,活在快乐的氛围里。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5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想一想:人发怒时,怒气会毒害我们自我的血液。伤人伤己,进而抱怨无际于事。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我是一个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醒悟:“诚实应对情绪,安于自我的不安,对发现自我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当诚实勇敢的应对它;就应当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我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我。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终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欢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其实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人感慨,令人难免抱怨不已。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简便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我负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进取的态度去欣赏事物完美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虽然本书中教导我们不要抱怨,但我认为不抱怨真的很难,人离不开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向轮回在抱怨之中,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影响个人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我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我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最终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优秀读后感6

  泽泽,妈妈小时候可以阅读的书少之又少,所以了解到的知识也有限。课外阅读是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所以我们要爱上阅读体会书中真正的意义。谢谢你经常在家邀请妈妈一起看书。今天妈妈给您分享一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这本书讲述作者发起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越来越多人参与这个活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多点实际行动少点抱怨,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正能量。

  书中最喜欢的几句话: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人生就是释放的综合,你释放什么你的人生就是什么。如果看不惯,那就改变它;如果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通过对《不抱怨的世界》的阅读让我明白,一个人能力有限,不能改变别人,所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注意寻找问题的关键人物,注意交流方式,不抱怨自己。他人。当我们抱怨自己的成就时,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时,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这样子,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学习成长也是一样的,少点抱怨多点努力用心。泽泽,不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身上也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们要相信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你已经不断在进步。我们看到你的努力看到你的成长。只是希望一些不好的习惯能够得到改变。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成功都是靠长期的坚持小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良好的习惯养成。学习生活中和他人难免会有些冲突,遇到问题我们先发现问题的根源。先思考自身的问题再结合别人一起去解决。是缘分让大家相识相聚在一起,和同学要好好相处,宽容待人。还有最近同学教会了你很多东西我们要感谢他们。你平时很少会去抱怨妈妈,相信泽泽一定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我们要知足常乐,感恩生活感恩他人。每周你开心的回来高兴的回校这也是妈妈非常开心的,发现你爱上东华爱上113班。这离不开老师、阿姨和可爱的同学们。谢谢您们!你说113班最幸福,一个班主任两个副班主任还有青藤树。确实,113班风水宝地,希望同学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

《草叶集》读后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是同一本书、同一个视频,不同的读者也能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下面,为大家带来“《草叶集》读后感”,更多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阅读。

  《草叶集》读后感1

  在我未读到《草叶集》之前, 我不知道别的国家的国民如何理解“爱国”。而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爱国情结十分深重。从古溯至今日,我们可以从各种古诗词中寻到不少踪迹。先人早已为我们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到如今早已流淌在了炎黄子孙的血液里,成为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记。拜读《草叶集》,是我第一次去了解与中国迥然不同的资本主义体系的西方国家的国民诠释他们的“爱国”。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草叶集》中处处可以窥见自由民主体系下的国民个人追求,具有人类冲破封建观念和专制压迫的双重枷锁,以及奋力追求光明未来的重大意义。

  虽说《草叶集》看似如此大义凛然,如果有心人愿意细细剖析,会发现其中充满惊喜,而且情感极其细腻。它以小诗的形式,汇聚了惠德曼零散的思绪。将一个世纪伟大诗人的抱负,时至今日依旧让我们感怀。

  “没有哪座为自由而牺牲者的坟墓不长出自由的种子, 而种子又必然生出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将滋养它们。 没有哪个被解脱躯壳的灵魂是暴君的武器所能吓跑, 它将在大地上到处无形地前进,低语着,商量着,告诫着。自由,让别人对你失望去吧——-我永远不对你失望。”

  对自由的追逐和崇尚,一直是美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是这一思想的完美诠释。不仅让我想起中国古代也有不少此类价值观高于一切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裴多菲为自由可以抛下一切,文天祥为气节可以舍弃所有。二人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却同样可以为了一生所认定的价值观做出最大的牺牲。惠德曼也是如此,长期在自由主义笼罩下的他,向大地播撒着自由的种子,而历尽四季的种子必然以春风吹又生的趋势,在大地上蔓延,接受春风雨露霜雪的滋养和馈赠,拥有无坚不摧的抵抗力,那不是别的,那是对抗残暴和凶恶的自由力。它跑进激进者的胸腔里,它流淌在呼吁民主者的血液里。对自由的坚守,情愿赌上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信仰和追求。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我无法不联想到中国未建国之前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那时红军征战南北,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国的老百姓争取独立,打下江山。那时候除了红军之外,还有千千万自发成为农民兵的青壮年,也加入到抗战队伍中去。支持他们在炮火连天中坚持战斗的动力是什么,我想是老百姓期盼和平的热切目光,是老百姓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得只有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用血和肉铸成新长城。我想惠德曼想表达的也是这样一种对国家强烈的爱戴。我们是生命力最顽强的草,只要我们的土壤在,我们的根基在,我们的生命之源在,灵魂便与祖国同在。几乎很少有国家是不经过战争而独立的。如果不能成为征战沙场的前锋,灵魂誓与祖国生死相依。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我是你的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里,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无论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着什么样的国民,相同的热忱的家国情怀,为自由而抗争的精神,《草叶集》当属赞颂的典例。只此三言两语,道尽绿叶对根的情意。

  《草叶集》读后感2

  拿到这本《草叶集》时我就很喜欢,特别是它的封面!以绿色为基调,有树、有草、有湖、有隐藏的动物和不知性别的模糊人影,抽象又富有诗意。这本书很精致,附带“惠特曼经典诗歌配乐朗诵专辑”一张。

  读这本书,我并没有在书桌前慢慢品读;也没有倒卧在床头慵懒翻阅;更没有因为它附带朗诵碟而偷懒不看、闭眼倾听。我选择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搬张座椅在阳台,拿了个自己感觉舒服的靠垫,拿了支黑色的中性笔,倒了杯简单的白开水(其实冰箱里有贡菊花茶、柠檬片、芦荟、玫瑰花茶、上等的红茶和龙峰、蜂蜜柚子茶、咖啡、金银花露、以及红酒和黑啤。我翻遍了这些,还是觉得,品惠特曼的诗,应该配白水。搭配繁杂,它便没了滋味。),选择了一个能沐浴阳光又温暖的位置,坐下、端详。它虽页数不多,但却让我感觉是神圣而厚重的,它有着强大的贴合自然的亲近气息,它让我完全脱离形骸鄙夷自我,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宽容与气度容纳任何新生或逝去的力量!我要让灵魂进入每个字符,深入到每页的转角,和它们抚摸、拥抱、并肩前行……

  秋天。秋天的阳光真好!直接躺进去也不觉得狂躁,它们柔和而谦逊,夹杂着徐徐微风淡淡扫过发梢。我完了,我就要沉溺其中了,这让我感觉,特别的不真实。对面的楼顶,有妇女在晾晒被褥。小区高楼林立,楼下虽然有草、有树、有庭院、有池塘,但终究是人造景观。不远处两栋正在施工的大楼,叮叮咣咣,不绝于耳。就这样在半梦半醒中,开始了我的旅程……

  整本书,我是用嘴看的。或者说,用眼睛吃进去,于体内过了一道,饱食后,便从嘴里打了个嗝出来。我没有漏掉一个字,小声朗读着。我听到,我每读一句,它都有应答!这让我欣喜极了,读得更加带劲儿!我不想让别人听到,但我享受“读”的过程。声音是种莫名的磁场,它让《草叶集》离我那么近,是那么那么的近!总算知道,什么叫做“诗”。之前自己写的那些杂言碎语,充其量也只是无聊发泄、简单记录或扩展性唠叨而已。而惠特曼,这个十九世纪,美国的诗人,竟能让我的心如此平和而谦卑。这些,都是读他的诗自然而然萌发产生的,没有一点费劲脑汁去悟或是刻意地琢磨。他的诗,涉及生死、肉体和灵魂、男女、自然和宇宙。我像圣歌一样朝拜着去读,它是阳刚的、是雄性的;同时我也喜欢和它耳语,它是温柔的、是深情的。

  特别喜欢他的《自己之歌》。这首诗,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长诗,内容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其中,这样的段落,让我如贪吃的蝶,寻到了可口的蜜:

  “我是肉体的诗人,也是灵魂的诗人,

  我享受天堂的快乐,也忍受地狱的苦难,

  我把快乐移植到我身上,使它繁茂;我把苦难译成新的语言。”

  曾几何时,我们抱怨过、伤痛过、狠狠地责骂和感叹过。而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会把快乐与苦难的夹层饼干赠与每个人口中。区别是有人尝得多点儿,有人尝得少点儿;有人这口吃到的是快乐、笑逐颜开,下口吃到的是苦难、悲痛欲绝;有人囫囵吞枣、痛苦难咽,有人细细品味、咀嚼新生。但惠特曼的气魄确实让人惊奇,“我把快乐移植到我身上,使它繁茂;我把苦难译成新的语言。”他是他自身的过滤器,他是人类的过滤器,他是诗歌的过滤器——他让自然法则循循沁入每个人心里。

  “我相信一片草叶的工程并不小于星星,

  一只蚂蚁、一颗砂粒和一个鷦鷯的卵同样完美无缺,

  一只雨蛙是至高无上的杰作,

  蔓藤匍匐的黑莓能装点天上的宫阙,

  我手上最小的关节足以使一切机器相形见绌,

  母牛低头嚼草的姿态超过任何雕刻,

  一只小鼠的奥妙足以使千千万万的异教徒惊异莫测。

  ……”

  不得不承认,他的诗歌,接着地气!其实大自然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去追求所谓的物欲、食欲和性欲,而忽视它、淡漠它、毁坏它。读了惠特曼的诗,才知道这所有的一花一木、一虫一草都是伴随和鼓舞我们的强大动力!一个人眼里如果没有自然和宇宙,她永远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怨自艾或欢呼雀跃,那么,她将永远是无比渺小的、可悲的、丢失自我的。爱的最高境界,便是爱这孕育万物的自然和宇宙,并勇于深深地挖出自己的心去碰触和感激,那么你得到的,便是如惠特曼所描写的完美无缺、至高无上的珍世杰作——而你是杰作的参与者,也是杰作的创造者。

  《草叶集》读后感3

  惠特曼是歌颂自我的诗人,《草叶集》是歌颂自我的诗集,这不是偶然的。在《诗人》一文中,爱默生已经设计了美国诗人的理想形象,在《美国学者》一文中他又勉励美国诗人摆脱欧洲旧传统的影响,另辟蹊径。惠特曼的诗歌热情地回应了爱默生的呼吁。惠特曼意识到,要开创美国诗歌的新疆域,在诗歌内容方面首先就应该全面地界定在美国民主社会语境下自我的内涵。他把自我视为一种双重结构,既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微观的,也是宏观的。他的诗歌从各种维度探索了自我的意义,尤其是自我与人类、时间、自然和上帝的关系。

  一

  当爱默生说"宇宙由自然和灵魂组成" 的时候,他就在灵魂和自我之间划了等号。他的观点反映了贬低肉体的传统态度。由于基督教文化对天国的强调,也由于肉体与人的低级本能有密切关联,肉体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罪的源头之一,精神净化的阻碍。

  因此,惠特曼"灵魂+肉体"的自我定义不仅仅是爱默生观念的拓展,更是对贬低肉体的僵化观念的挑战。惠特曼是第一位"肉体"的诗人。他认为,肉体不仅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而且也不缺乏灵魂所具备的高贵。在《我歌唱带电的肉体》一诗中,他热情地颂赞道:

  如果神圣存在那么人的肉体就是神圣的,

  人的光荣与甜美就是人性未受污染的标志,

  无论男人女人,干净、健壮、坚韧的肉体比最美的脸庞还要美 。

  他甚至宣称:"啊!这些不只是身体的零件和诗歌,更是灵魂的,/ 啊!这些就是灵魂本身!" 但是,我们不应完全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他。他对肉体的惊世骇俗的称赞,从历史的眼光看,是对推崇灵魂、贬低肉体的传统的故意反叛。而且,如果我们从整体上观照他的诗歌,我们就会发现他在灵魂和肉体之间保持着非常好的平衡。

  从根本上说,惠特曼相信灵魂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平等的。在《我自己的歌》中,他说:

  缺少其中一个就缺少两个,看不见的由看得见的作证,

  直到看得见的变成看不见的,反过来接受另一方的证明。

  我相信你,我的灵魂,我另外的部分不应比你低贱,

  你也不应比另外的部分低贱。

  在这首诗的第五部分,诗人把二者的和谐关系比喻成性的结合。惠特曼对保持二者的平衡非常敏感。在诗的二十七和二十八部分,灵魂似乎有被肉体淹没的危险,但抒情主人公很快就恢复过来,制止了不平衡的状况 。

  二

  对惠特曼来说,自我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建立与其他人的情感联系。与人类的关系是自我存在的基础。虽然上帝在惠特曼的思想体系中也许不只是一个象征符号,而是一个实体存在,但惠特曼的世界观显然是以人为中心的。正是对人的关注使他成为歌唱深沉的博爱精神的伟大诗人。

  最亲密、最热烈的爱存在于恋人之间。性是这种爱最完美的表达形式。当它和真挚的爱融为一体的时候,性就既是肉体的融合,也是精神的融合。两人之间的爱是人对世人的爱的缩影。正如惠特曼在《一个女人等着我》中所写:

  我不能让你走,我会善待你,

  我是为你而造,你也为我而造,不只为我们自己的缘故,也是

  为他人的缘故,

  你的睡梦中包孕着比我更伟大的英雄和诗人,

  除了我,没有任何男人的触摸能让他们醒来。

  在这首诗里,抒情主人公和他的恋人都成了历史上所有人的化身。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具备了普遍的意义。性的重要性还来源于它的繁衍功能,体现了自然的创造力。惠特曼对性爱场景的大胆描绘有时令人震惊,但正如他对传统肉体观的挑战一样,对在严肃文学中回避性描写的传统做法,他同样持反叛态度。既然性是人类生活的关键部分,既然惠特曼已经决定在歌唱宇宙时"毫不阻碍最初的活力" ,他就没有任何理由躲躲闪闪。

  除了恋人之爱,惠特曼在其他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发现了精神的力量。他对人类的同胞之爱超越了所有种族、阶级、宗教、教育和国籍的差异。他相信,普遍的爱为所有伟大的哲学和宗教提供了源泉:

  今天,在希腊和日耳曼的体系里我看到

  在所有的哲学里我看到,基督教的教会和教义里我看到

  在苏格拉底的下面我看到,在神圣的耶稣下面我看到,

  人对同伴深挚的爱,朋友之间的引力,

  相亲相爱的夫妻之间的引力,父母孩子之间的引力,

  城市与城市、土地与土地之间的引力。

  (《所有形而上学的基础》)

  对人类之爱的信仰是惠特曼整个精神大厦的基石。当他处于充满怀疑的低落状态时,他经常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幻觉,所有的观念都是错觉,然而一想到恋人和朋友对他的爱,所有的怀疑便一扫而空。惠特曼认为,不管这些怀疑有没有道理,都与他的终极幸福无关(《对表象的可怕怀疑》 )。

  三

  人类之爱的核心是"神入"(empathy)--设身处地、在想象中经验他人经验的能力。通过“神入”的作用,自我就能突破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回溯过去,或者将自己投射入未来。

  在《我自己的歌》第三十三部分,抒情主人公在想象中漫游全世界,扮演各种角色,重新去体验过去的事件。惠特曼借他之口说,"我就是那人,我在那儿,我受过苦。" 在第三十五和三十六部分,在转述祖父关于一场海战的回忆时,叙述者令人惊讶地、然而又十分自然地替换了祖父的角色,他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如此逼真,仿佛他自己就是直接的目击者 。惠特曼以这种方式复活了过去,并将它融入现在。

  面对未来,惠特曼显示出非凡的自信。很少有诗人像他这样,把如此多的诗作奉献给未来的读者。《穿越布鲁克林渡口》就是一首献给未来的诗。对惠特曼来说,身后的不朽并不像很多艺术家认为的那样,仅仅在于个人的名声。他相信自己不朽,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诗作包含了自己对未来的人们不可磨灭的爱,这种爱将会吸引他们,他们会通过"神入"的力量反过来使自己在他们的精神里复活。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他才在这首诗里向时间的暴政发起了挑战:

  那么,我们之间有什么阻隔呢?

  我们之间的几百年、几千年又算什么呢?

  自我借助"神入"能超越时间的限制,但是自我的"神入"能力还是在它所处的具体时空位置上最为活跃,也最有效力。因此,惠特曼特别强调现在:

  除了现在,永远没有什么开始,

  除了现在,也永远没有青年和老年,

  除了现在,永远不会有完美,

  除了现在,也永远不会有天堂和地域。

  (《我自己的歌》)

  现在是过去和将来的汇合点,是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的高潮处。只有现在能让自我通过积极地进入生活,积极地从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活动,最完满、最强烈地体验人类的爱。《桴鼓集》就是惠特曼"现在"诗歌的代表作。爱默生劝告诗人投身社会生活之中,主要是为了创造更好的艺术,惠特曼则把全面的社会参与视为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

  在爱默生那里,自然是感受上帝存在的中介。当他独自在林中散步时,他时常感觉"超灵的电流在(他)全身循环",他自己成了"上帝不可缺的一部分"(《自然》 )惠特曼面对自然时,却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对人类之爱的渴求。比如在《我看见一棵橡树在路易斯安那生长》一诗中,孤独的橡树依然快乐,和诗人自己对友谊的依赖形成鲜明对照 。在惠特曼的价值体系里,自然对于自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对自然的爱是人类之爱的延伸。惠特曼爱动物,就像他爱人一样。《我自己的歌》第三十二部分所描绘的诗人与种马之间亲密的情感交流,其动人程度不亚于任何人与人的关系。在《永远摇晃的摇篮之外》一诗中,惠特曼甚至进入了一只鸟的内心,把它深情的歌曲"翻译"成了人的语言 。虽然从某个角度看,这可视为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同时也是自我的"神入"能力延伸到非人世界的体现。

  爱默生相信"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 ),惠特曼也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所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令他身心振奋,动物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独立也让他羡慕不已(《我自己的歌》 )。更重要的是,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灵魂不懈追求神性的形象。在《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中,他在灵魂和蜘蛛之间找到了共同点:

  一只沉默而耐心的蜘蛛,

  我注意它孤立地站在小小的海岬上.

  注意它怎样勘测周围的茫茫空虚,

  它射出了丝,丝,丝,从它自己之小,

  不断地从纱绽放丝,不倦地加快速率。

  而你--我的心灵啊,你站在何处,

  被包围被孤立在无限空间的海洋里,

  不停地沉思、探险、投射、寻求可以连结的地方,

  直到架起你需要的桥,直到下定你韧性的锚,

  直到你抛出的游丝抓住了某处,我的心灵啊!

  (飞白译)

  在爱默生的哲学里,自我通过对上帝的共同信仰与其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在惠特曼这里,人类之爱替代了上帝的位置。作为这种爱的"大臣"(minister),自然为人类之爱的外化提供了材料,沟通了不同的时空位置。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在的物品上,即使后来他们自己不在场,这些物品本身就能传达他们的感情。艺术作品、古代遗址、伟大的人们居住过的地方,都能够带领我们进入过去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跨越时间的对话。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自我的不朽是通过自然的循环实现的。肉体的材料来源与自然,当肉体死亡、分解,这些材料又返回自然,进入新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它们将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惠特曼诗歌中的核心意象"草"就是这一过程的象征。在《我自己的歌》第六部分,惠特曼将草比喻成"墓地未剪的美丽头发" ,诗意地揭示了生命的不朽。

  五

  我们已经认识到,上帝在惠特曼的世界观中不占中心地位,然而上帝的观念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惠特曼哲学和诗学的终点。

  爱默生和惠特曼对上帝的理解都不同于正统的基督教。他们都对作为制度的宗教表示怀疑,而看重作为个人信仰的宗教精神。他们不相信天堂、地狱、原罪等传统观念。在《亚当的孩子》组诗里面,我们看到的亚当不是一个背负重罪的人类始祖,而是一位激情赞颂生命、尤其是肉体的先知。亚当、夏娃和他们的孩子们在洋溢着无限活力的狂喜中紧紧联结在一起(《世界再次向花园上升》)。

  爱默生经常因为无法从自身经验中证明上帝的存在而感到困惑不安,惠特曼却经常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证明。即使上帝不存在,人类之爱也足以让他感到完美的幸福。他们两人都不愿对上帝作出定义。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第四十八部分表明了这一态度:

  我对人类说,不要对上帝好奇,

  连对每一个宇宙好奇的我对上帝都不好奇。

  ……

  我在每一件事物中听到并见到上帝,却丝毫不理解他,

  我也不知道有谁比我自己更奇妙。

  爱默生和惠特曼都有一种泛宗教的情绪。如果说他们信仰上帝,他们信仰的不一定是基督教的上帝。他们都能接受各种宗教。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中宣称,"我的信仰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微不足道的,/ 它包括了古代和现代的信仰,以及古代与现在之间的。"

  作为爱默生思想的追随者,惠特曼也认为,诗歌的目的在于唤醒自我中潜藏的神性。在《民主展望》一文中,他呼吁诗人们写作一种新的诗歌:

  愿我们能够创造出一种与人的不朽灵魂相称的诗歌,它在吸收各种材料、展现自然的本来面目时,能够最终既直接又间接地获得一种解放和拓展心灵的宗教特性,它分享科学的喜悦,收获道德的果实,催生探索的抱负,唤起对未知事物的沉思。

  惠特曼认为,这种泛宗教感情对于自我的提升至关重要,诗歌应当为人类灵魂中潜藏的神性提供第一手的经验。《我自己的歌》就是对这一理想的探索。在诗的第二部分,他自信地宣告:

  今日今夜和我一起停下来,你将拥有所有诗歌的源头,

  你将拥有地球和太阳的精华,(除了它们还有许多太阳,)

  你将不再接受二手、三手的事物,不再通过

  死人的眼睛看世界,或是靠书中的幽灵喂养,

  你也不会通过我的眼睛看世界,或是从我这里接受事物,

  你将倾听各个方向的声音,并靠你自己过滤。

  六

  在讨论了自我与人类、时间、自然和上帝的关系之后,我们就能理解惠特曼的宏观自我的观念了。微观自我由处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肉体和灵魂构成,但惠特曼相信自我还有一个具备无限时间和无限空间的部分,或者说宏观自我,它通过自然永恒的循环和"神入"永恒的流动实现。通过前者的作用,个人的物质生命得以融入自然的普遍生命;借助后者的力量,个人的精神生命得以融入人类的总体文化。这样,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自我都是不朽的。

  正因如此,比起其他诗人来,惠特曼对死亡的态度平静得令人惊讶。和有些诗人不健康的死亡情结不同,惠特曼通过对自我的信仰与死亡达成了和解。虽然死亡标志着微观自我的终结,它却提供了最大程度实现宏观自我的机会,因为摆脱物质躯壳之后的自我不再有利益的纠缠,也不再有现实的罪错,因而更加纯洁。所以,惠特曼才在《我自己的歌》里写道:

  一切都在进行,进行,没有什么崩溃,

  死和任何人想象的都不同,而且更幸运。


   我精心推荐

本文标题: 不妨多点自讨苦吃读后感(《将才》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196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门缝中的童年》读后感(《门缝里的世界》读后感)红岩 罗 读后感 3000(关于小说《红岩》的读后感范文4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