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择读后感,第三选择读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第三选择读后感
第三选择读后感(精选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第三选择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选择读后感1
人生是无数个选择路口汇聚而成的交集。尤其是离开大学后,每个人都仿佛从天真烂漫的游乐场模式迅速过渡到了荒野求生模式,每天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问题和压力,承受着突然其来的压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而我们曾经听到过的那么次告诫,突然会在这一刻放大音量再次回响在耳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既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么我们更加应该听下大神级人物的说法。斯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演讲大师和作家,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于职场的影响尤其之大,很多企业都用这个理论作为初入职场人士的培训教材。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有所不同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然有作为殷鉴的地方。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崇尚简单明了。对于当今世界充满的各种各样的冲突,斯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简单命了的建议:那就是在各种各样的选择摆在面前时,能否突破思维惯性使用第三个选择?这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着各种问题——很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邻里以及更广泛领域中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绝望,放弃,不情愿地妥协,我们需要新的出路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把钥匙去解决人生最棘手的问题。
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面对问题时我们会选择“我的方法”或者“你的方法”,第三选择是要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寻找“我们的方法”。
斯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说理透彻:一个人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比如家庭难题,事业难题等。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双赢思维,突破画地为牢的思维桎梏。那就是能够设身处地的对方的问题看成自己的问题,将我的问题或者他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去思考如果能够获得共同的解决方法。
作者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如果获得共赢的结果,从社会领域到个人的发展领域不一而足。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但是本书的论说除了说理,还有着励志色彩。在作者看来这个第三选择不单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是为了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中国人在古代就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传统智慧里就包括了这本书中所说的道理。中国社会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相对于几十年前不管是物质市场还是思想市场产品的匮乏,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时代既造成了人们的物质利益容易发生冲突,也容易使得人们容易为各种学术和公共问题发生意见的争论。
因此双赢思维不单是一个人的完善需求,也是考验一个人能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作者并不认为第三选择是件容易实现的事情,他在书中列举了一大堆要素:同理心,爱,尊重,耐心等;也列举了一系列思维框架帮助人们建立实现第三选择的方法。
第三选择读后感2上周听了读书会上分享的《第三选择》,感触良多。在当今的生活工作中,不管是对家人、朋友、同事、领导、下属还是客户,都需要不同的沟通过程,但往往有很多的结果,并不理想,不是我们预期的结果。这就说明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了太多的问题。
读过《第三选择》后,才知道,原来沟通的技巧还有很多。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
我们平常往往是以“我”的方式或者以“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都达不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我们的面前总是充满难解、看似无解的问题。于是我们失望、决定放弃,或勉强接受一些最终还是会让自己觉得很糟的妥协。这时就不妨考虑用第3选择了,有没有一种更好更高明的方式解决双方的共同问题,从而达到双方的满意呢!第3选择可以用于多方面,比如教育孩子、客户谈判、领导沟通、跨部门交流、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等。它的步骤为:第一步,“找到我自己”,将自己视为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不受情绪控制。第二步,我看到你。视他人为人而非物,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要站在双方的'站场上。第三步,我找到你。关乎找出冲突,而不是回避。回避往往是忍受或认同,这样就达不到双方的预期。第四步,我和你协同。最后这种思维模式关乎的是找出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协同的四个步骤。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
(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
(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
(3)寻找解决方案;
(4)达成协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用同理心倾听。
在人们的兴奋与激情里识别出第3选择,新的选择符合成功的标准。注意要避免将错误性妥协与协同相混淆。妥协令人满意,但并不让人感到快乐。妥协意味着人人都有损失,协同意味着人人都有赢的可能。把握好第3选择,将会让我们无往不利,走向成功。
第三选择读后感3与公司部分家人们在二楼会议室学习《第三选择》,学后感触颇多,记录如下:
1、概念的理解
首先我们在概念上要明确什么是第一选择?什么是第二选择?我的理解如下:第一选择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利益面前,我要打败对方。在责任面前,我要想办法把责任全部推到别人身上。这符合中国人的大众心理。
第二选择就是退让,忍让,与六项精进中的“思利他”相近,符合中国人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儒家思想。
以上两个选择都没有离开“总和定律”,在你输我赢或你赢我输的轨道上。那么用第三选择,不仅难打破了“总和定律”,还创造了新的价值,在共赢的轨道上。我对第三选择定义的理解是:
当双方有争议时,或在利益面前有分歧时,双方不争论谁对谁错,也不讨论谁的责任,更不去计算个人利益得失。而是双方通过沟通,合作,把问题解决,然后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达到共赢!
选择了第三选择。任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就算一时解决不了,有了第三选择的心态,问题就会得到控制,事态不会恶化,矛盾不会上升。
之前我负责振兴生产时,总是指责振兴的领导只要产量与产值,不要质量。也因成品线的人对振兴人员的不理解,心生烦恼,甚至与成品线人员发生语言冲突。那时总想说服振兴领导,让振兴领导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工作,结果失败了;也总想能得到成品线人员的理解。结果成品线人员是无法理解。那是因为我用了是第一选择和第二选择。没有说服振领导,没有打败对方(第一选择)。自己隐让,退让,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二选择)。学习了第三选择后,大家应静下心来,与振兴领导商量如何达到共赢,与成品线商量如何做才会减少与振兴人员矛盾,朝“达成”这个目标去努力。不去抱怨,不去指责,不奢求得到别人的理解。因为攀高老师讲得好:强大的人不去追求公平,只求解决问题!
2、如何做到第三选择?
关于这个问题,攀高老师讲得比较清楚,四个步骤,我个人的理解是:
第一步:询问:在问题,在争议,在利益面前,要询问对方的想法,对方的需求,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需求。使双方均知道彼此的思想。询问过程中,不批评,不评论。
第二步:界定:在了解彼此的想法与需求后,双方静下心来,商量怎么做,才会更好?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怎么做,双方才会更好?达到共赢!而不是你好我不好或我好你不好!
第三步:创造:当双方或多方(也叫大家)界定了怎么做后,就开始实施,也就是攀高老师所说的创造了。其实这里所说的创造,就是行动!
第四步:达成:就是按大家界定的思路去行动,去创造,创造过程中按生产体系中的PDCA循环去执行,达成双赢目标!
3、《第三选择》这堂课,虽然没有六项精进这么感人,但我觉得比六项精进更好!六项精进重点在概念上,思想上。而第三选择不仅阐述了概念,思想,也明确了如何去做第三选择。打个比喻,六进精进是ISO的质量手手册,第三选择不仅仅是质量手册,包括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理念与作业指引同时并存。
第三选择读后感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20年后,作者出了一本书《第3选择》,作者认为这是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一般的人会认为,我们跟别人打交道时,就是一种博弈,通过博弈,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结果往往就是你赢或者我赢,或者我们之间相互妥协取得的中间结果,就像50年代战争中的三八线。但这并不是作者说的第三选择,作者认为,妥协表面上看上去不错,本质是双输,妥协的关系是脆弱的,争端往往会再次爆发。
第三选择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首先我们第一要认真倾听,发言的目的不是辩论,而是让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将他的思想提炼出来。要有同理心,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感同身受。
其次,要跳出我们的利益圈,如果我们把精力浪费在谁得49岁,谁得51的讨价还价上,我们就会因追求公平,而破坏了彼此的信任。在第三选择的思维下,我们必须愿意放弃我们的立场,必须愿意在放手中受到伤害,真正的创新的想法,不是来自于辩论,而是不同理念人之间的对话。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达成了协同找到了,第三选择呢。第一,我们周围的气氛是一种积极的气氛,第二,我们对原来的争执和这项不太感兴趣,第三,大家因为这个结果而受到鼓舞。
读了《第3选择》我想到了我们在三阶段的一个练习。24小时感召。我们希望感召别人来上课的时候,不能把它当成我们需要完成的一个任务。而是要真正设身处地的去询问对方,看对方用在生活和工作上有什么困惑?然后提出我们的建议。我们让他们上课的目的是真正想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一颗真诚帮助他的心。对方才能敞开心扉,愿意接受你的建议。这样达成的协议,即对我们有利,也对他们有益,双方都满意。而且我们的关系会因此而变得更加亲密。
第三选择读后感5这是史蒂芬柯维的经典之作,被成为是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简单来说第3选择就是“双方都有好处的选择”。第3选择不是仅仅来自于妥协,它的核心是来自于创造力。本书作者用四个思维模式来教大家掌握这项技能。
思维模式一,我看到自己。主人翁何在,现在掌控自己的是我的情绪还是我。要记住,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要想有独立选择的权力就要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如何定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来自内心的尊严感,评价自己,知道自己是个好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容易被伤害,被激怒。”
思维模式二,我看到你。把他人看作是人,千万别给他贴标签。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3选择。
思维模式三,我找到你。这里关键的是倾听。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争辩。
思维模式四,我和你协同。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互相攻击的循环,在这一步当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创造协同的四个步骤。询问、界定、创造、达成。
企业文化的读后感
企业里员工的习惯已经是定型的了,而习惯又造成了惯性思维,所以很多企业不是没有文化,而是没有好的文化,或者没有ceo理想状态下的文化。那么读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企业文化的读后感【1】看完《绿城企业文化》后,作为绿城的一名员工,我感到非常自豪身在绿城这个追求精致完美的公司,它是一个非常优越的锻炼平台,同时感到压力的存在,因为我们也不是孤立的,面临着很多的竞争对手,百舸争流,不进则退,让我们把压力化为动力。我坚信只要努力去做,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就能提高,我们的能力素责就能进一步得到锻炼,提高我们的品牌形象就进一步能够深入百姓心中。
以人为本,在很多地方成了一句口号,却难以落实到对人的尊重中,绿城做到了,它用严密的制度来实现这一切,它把利益与制度与人本结合,让三者相互发挥作用,既相互制约,又各自促进,从而达到理想化效应。绿城正是秉持这个理念,将“为员工创造平台”作为使命的一部分,将员工作为公司的“第一产品”,将“培养优秀的员工”作为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将“为了员工的成长”作为公司存在的理由,更强调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公司倡导“以人为本”,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致力于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真诚、善意、精致、完美”是绿城的核心价值观,它所提倡的是:“与人为善,仁爱求真;追求认真,追求精致,同道共识,方谓同仁。”正是绿城的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公司出品了一个又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秀精致的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认真,追求
理想,追求完美,精心细致的优秀员工。精致的产品必是出自认真工作的优秀员工之手,而认真又是绿城人、绿城产品与绿城服务所特有的鲜明特征。绿城人都是认真的在工作着的,对公司,对客户,对社会我们都是以自己的一种真诚,一种善意在努力回报着。市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社会需要更精致的产品,企业需要更认真工作的员工,于是我们每一个绿城人都在更努力的追求精致完美!
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通过工作的实践来不断的学习,积极地注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公司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 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风险理念、人才理念等等一系列形成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资本才可能不断增加,而且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本,否则,再多的资本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因为它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
企业文化的品质、品格、品行,一言以蔽之,是企业的品位。在绿城这个大家庭中,我们绿城人将肩负起应尽的职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绿城无限的事业中去!
关于企业文化的读后感【2】《企业文化》读后感 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不但要有好产品、好的人才,而且更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没有生命力,没有竞争力。最近,这个月读了《企业文化》之后,感触颇多!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延伸;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行业准则和思维习惯;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只要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得长,慢慢地就会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然后融入这种文化。制度不是企业文化,口号不是企业文化,标语不是企业文化,凡是企业内摸得着、看得见可以复制的东西都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说不清、道不明、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一种行为准则,思维习惯。【企业文化读后感5篇】
每位员工都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赞赏,《企业文化》为我们每一位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以更快、更好、更优为目标,以主动、责任、团队、原创为工作作风,以干事的激情、肯干事的态度、干成事的胆略为事业目标。
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干工作必须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着一个人可能取得的成就,工作就是生命的投影。一个天性乐观,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无论他眼下是在基层,还是在作为经理、老总,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天职,并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自己喜欢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第二、无论做何工作,必须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的成功与否。如果能以火焰般的热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所做的工作怎样,都不会觉得劳苦,即使做最平凡的工作,同样也可以成为最精巧的员工。这就告诉我们,要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这样即使在平庸的职业中,也能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关注细节,每天将日常工作做到专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学习,遇到困难不断的创新,并持久坚持下去。
孔子云:“吾一日当三省吾身。”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每天
都应扪心自问,今天我努力工作了吗?真正做到尽职履责了吗?公司的各项制度要求都认真贯彻执行了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才能敢于问责,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中体现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
最后,谨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与大家共勉: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我们牢记董事长的教诲和该书的精髓,勇敢地肩负起应尽的责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公司无限的'事业中去!
关于企业文化的读后感【3】经过这个星期熟读了企业文化,我才真正的了解和明白了。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重要,以及企业文化的作用,每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成是顺驰的文化,队伍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是战略执行和公司发展的最终驱动力,是所有战略的基础。执行战略需要文化和氛围。 我们的行动纲领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清晰的表达了核心价值观,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期望的结果四者的整合,通过对纲领的贯彻实施,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企业文化之魂-----核心价值观,使命般的激情,永不满足的挑战精神,创造奇迹的团队精神,使得每一个人充满激情,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希望创造奇迹的人是自己。这样才能超越自我。所有的一切都需一个高效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是决心和态度。我们要说到做到,而不是就口号没有行动,以结果为导向是高效执行力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应付过程,执行力是监督检查的保障。
关于企业文化的读后感【4】在企业界,有这样一句话:"制度是砖瓦,再好的设计也会有缝隙;文化是泥浆,见缝插针,无处不在。"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以惊人的速度在战争的废墟上异军突起,秘密何在?有人认为,日本企业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提升了竞争力。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类企业也都很重视自己内在的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说近乎倒退。大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我想出现这种现象还不能完全归罪于企业,业界不良的导向负有相当大的责任。现在企业文化有一种"泛化"的倾向,咨询专家和学者出了许多书探讨企业文化,但是他们往往把这个问题搞得过于复杂,搞成一种体系,难以执行。比如,有些公司领导一开始就说他们的企业文化要做成25个"观",包括人才观、发展观、效益观等等。按照这个想法,企业文化做出来就是厚厚的一部书,其实大可不必,企业文化越简练,越清晰越好。还有一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因为对国企来说,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大,他们只要完成工作就行了,但是民营企业一切都要自己从头做起,很操心,所以,民营企业更关注怎样利用企业文化来进行管理,进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在我们东洲集团里,文化简单,但深刻,可用"诚、勤、朴、慎"来概括。
企业文化包括3方面内容: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使命是说一个企业是干什么的;愿景是指企业要到哪里去,也就是要实现什么目标;价值观是指用什么方式实现目标。在这里,最关键的是价值观管理。我所理解的"价值"就是一个事物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企业树立"创新"为自己的价值观,就代表"创新"是最能引导企业实现自己目标的价值取 向,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最理想的企业文化就是简练清晰,能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观。这里,我特别强调"清晰"两个字,因为我看到有不少企业,请咨询公司帮助建立企业文化,面面俱到,丰富之极。但是应该想到,越是这种过于全面的东西,越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越难在员工那里产生共鸣。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讲,给员工的工作设置这么多的条条框框,也不利于发挥他们的才能。另外,企业动用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传达了一些零乱的信息,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国外很多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很简单的,一般只有2至3句话,至多4个要点,但是却非常有效地体现和贯彻了企业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就是最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东洲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很清晰:奉行客户至上和诚信的服务文化;追求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实现企业和个人价值的和谐追求; 拥有永不衰弱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也经常的反映在我们编辑部日常的工作中。对待来稿决不随便,马虎,稿件中提到的效果、数据等必须逐一验证,这是对作者的负责,更是对读者们的最大尊重。
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应该包括3个步骤: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继承企业原有的优秀基因、深植企业文化。先说调研,现在有些企业的文化不是通过调研找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而是从员工那里征集来的。这不是科学的做法。他们认为员工了解自己的企业,但其实员工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掌握大量材料来发现问题。继承企业原有的优秀基因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深植企业文化","深植力差"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造成深植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体系本身无可操作性和没有科学的操作规划。但其实,这些工作在摒弃了形式化表现之后显得自然,有效,比如说上次在沭阳举行的趣味运动会,每个参与的员工都融入其中,自然的被团结奋进的气氛感染。这些气氛,正是建立在前期细致的调研上的。因此,应该确保在前
期调研梳理阶段就要面对企业文化"是否可深植"的问题。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哑铃型"的,重两头,轻中间,就是重调研和深植,轻形式化的表现,而现在大多数国企的做法正好相反,呈"纺锤型",轻两头,重中间,就是轻调研和深植,重形式化的浮泛表现。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但是企业文化的变化应该遵循"核心不变,始终在变"的原则。比如,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3个要点,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境况,企业可能会调整这几个要点的先后顺序,但是核心的理念不会变,这也是企业具有良好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表现。当企业需要新的理念和活力时,招聘也能够为企业带来这些东西。招聘具有不同特点的员工可以让企业文化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兼收并蓄地让各类员工在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通过招聘,许多不太了解企业文化的新员工进入企业,他们身上的一些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旧的企业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最终他们接受了本企业文化,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企业文化和东洲文化的一点理解,希望生机勃勃的东洲文化伴随着、促进着东洲的成长。山之高处人为峰,企业共赢人作本。公司以德育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跨时代的精神文明;公司关注人才,关注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才;公司发挥人力优势,打造着强有力的员工实体队伍。不但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创造了社会效益,打出了晋煤物流人的服务品牌。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求真务实,积极开展工作。每个员工都以身为晋煤物流人而骄傲,三个春夏秋冬在领导的带领、同志们的努力下,使得我们成为了一支成熟稳健的团队。在前进的道路上,晋煤物流一定会更创辉煌!
关于企业文化的读后感【5】今天听了刘老师的课,虽然是面向中层管理者的,但做为一名普通员工,听了以后也很受启发。刘田老师将管理者的工作简单分解为管理和领导,前者教人怎样正确地做事,后者教人做正确的。并由此延伸出制度和文化,执行力和领导力,绩效和沟通,做人与做事这几对虚实相映的概念。正如刘田所说,对目前处于人治和法治的过渡区的公司而言,管理只有依靠制度,才能出执行力和绩效,而领导人的品德及由品德延伸出的企业文化的塑造,对于团队的凝聚和鼓舞,将起到莫大的作用,左手是管理,右手是领导,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
来公司两年多,逐渐对地产行业和公司的情况有一些了解,结合这门课,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首先,由于地产行业价值链长,对风险把控和专业要求很高,每个项目好比长途的接力赛跑,环环相扣,所以对于管理者不论是知识面还是领导力都要求很高,而责任心是做为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的前提;其次,在制度上,我们公司有思想深刻的《员工手册》,其他一些制度也都很完备,但是公司对于制度的学习和普及不够,员工要么缺乏对制度的尊重,要么将制度刻板地运用,如何尊重制度,约束人恶的一面,又如何运用好制度,提高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我到公司的那天,一位领导跟我谈到部门之间沟通,遇事推委的现象,他的坦承让我深受感动,有句老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公司各部门的精英都是各自专业上的能人,即便是一个部门一个项目,都有很明显的专业分工,并且从性格上,做前期的,与做工程的,销售的也都是性格各异,公司有没有一个好的氛围能让各部门之间加强理解和沟通很重要。最后,塑造好的企业文化去感召人,凝聚人心,其中企业的人才标准和导向是文化的发源地,比如老员工和新员工的耦合,企业存量人才的质量决定增量人才的质量,存量人才是不是具有包容性,有没有受到好的企业文化的熏陶,将会间接地影响新员工是否能在本岗位上有最优的发挥。
另外,我注意到刘田老师在课堂中讲到两个决定成败的因素,一是制度,二是心态,同时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而性格决定成败。亿城的性格是什么呢?决定这个的,是我们有什么样的制度?还有在亿城所赋予的这个环境下,员工和管理者都是以什么心态在工作?如果我们的企业解决了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答案,就不愁生存,也不愁得不到发展。 相关文章
经过一天紧张而又充满生动趣味的培训。这不仅是公司对企业文化建设迈出的一大步,而且让我们员工收获颇丰。
首先从个人角度讲,杨经理一上午的脱稿演讲,思路清晰,条理明确。语音铿锵有力。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积累,有准备的人。也验证了那句“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名言。尤其对公司“达博加瑞”名称的精辟诠释,让“吾”见识了文化人的底蕴。
从大方向,从公司的角度讲。前景目标规划信息的传递。增强了我们对公司的期望和信心。从小个体讲,对我们个人的启发则是:“我需要思考,在随公司一同发展的过程中,我需要以什么样的速度,迈出什么样的步伐,才能和公司同步。”更直接的讲则是:“在公司迅猛的发展过程中,我需要做什么样的职业规划。理顺我的工作思路,更多的去承担我的工作责任。
培训的核心是紧紧围绕着”团队建设和执行力“这一主题。谈到这个话题,我不得不提到的是下午培训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杨经理对我们工程部提出了一个非但有针对性,且是有预谋性,逼我们工程部在现场做承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管“问题。当时我很冲动,很个人英雄主义的在众人面前承诺“我来吧!”我坐下来,冷静思考。用杨经理团队建设的理论方式来思考问题。我站起来表述的事实答案应该是“我们工程部的每一位员工都肩负着质量监管的工作,尤其我们一线生产的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直接的,并且时时刻刻的参与到这个工程监管的工作中来。”当然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在我们部门领导的布置和指导下进行的。
还感动于老板夫妇和谐的家庭关系带来的强大气场。在老板有批评,有赞扬,有真情表述的话中,看到一个值得员工追随的企业人的风采。
在公司文化的不断建设中,在销售同仁的努力下,达博的路会越拓越长。在生产兄弟及其它各部门的努力下,达博得路一定会越铺越宽,越铺越远。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速度啊《企业的性质》这篇论文发表于1937年,是由罗纳德·科斯构思完成的。这篇著名的论文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企业的规模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文章从企业的定义开始入手,认为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给出明确的定义。而通过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这两种分析工具,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接下来,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对企业的性质做了全面的阐述。
第一部分:作者觉得探索企业的定义有必要先考察经济体制。因此作者列举了阿瑟·索尔特爵士对经济体制的描述:“正常的经济体制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同时,作者也补充道,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的计划。但作者还是认为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并不完整。虽然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但这些仍然不能解释组织为什么会存在。最后,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组织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他几乎是不自觉的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单细胞的作用。而我们可以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自己写就本文的目的在于为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和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这两个假设构建一座桥梁,说明在现实中我们是如何对二者进行选择的,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第二部分:作者首先就企业的出现是由于一些人具有指挥别人的愿望以及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这两种假设予以否定。从而指出建立企业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而企业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市场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的作用在某一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的产生。
第三部分:明确了企业产生的原因,作者把焦点放在了企业的规模上。企业的规模与企业的效益直接相关,当时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要想科学地分析和预测企业的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作者对此却持有不同观点。基于之前企业产生的原因的理论,作者认为企业的规模是可以预测的。作者指出,当其他条件不变,组织成本越少,生产要素的价格越低,企业家犯错的可能性越低,企业的规模就会趋于扩大。而在实践中,上述的要素不可能满足,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收益很有可能会减少。当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时,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企业的规模就达到了最大。
第四部分:作者进一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举例说明了为什么自己的解释比其他已有的解释更加可取。当时有人说企业的产生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一体化的力量,没有一体化的力量,分工将会导致混乱。但作者提出为什么一种一体化力量(企业家)会替代另一种一体化力量(价格机制)?这于当时并没有合理的解释,因此被予以否定。另一方面,有人觉得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安于接受合理的报酬而听从别人的指挥。某些人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知识,这些自信者和冒险家为消费者承担了风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从而使得企业得以产生。但事实是,即使在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中,仍存在协调者,尽管他们仅承担日常工作的职能。由此看来,这一观点是自相矛盾的。而且上述观点也不能够解释价格机制被替代的原因。
第五部分:作者处理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是否相符。作者是通过考察“主人与仆人”或“雇主与雇员”的法律关系来加以证明的。作者指出:1、仆人必须向主人或主人的其他代理人承担提供个人劳务的义务,而契约就是有关物品或类似物品的出售的契约。2、主人必须有权亲自或者通过另一个仆人或代理人控制仆人的工作和何时不工作,以及做什么工作和如何去做。而雇主与雇员这种法律关系的实质,这正是本文所提出的经济概念。由此作者得出结论,本文的定义与现实是比较相近的,是能够指导实践的。
科斯的这篇文章可谓是经典之作,拜读了之后确实受益匪浅。一方面对企业的产生和实质有了全面的了解,一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局限性。当人的大脑得到一个相对正确并且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时,我们就会不断地对此加以认同和证明,因此,就很有可能无法全面把握事实的真相。
本文在对企业的产生进行描述时,是把企业当作一个质点来看待的。指出企业的产生就是因为交易费用的减少。但事实上,企业的内部是复杂多变的。就企业与外部市场的关系来看,也是错综复杂的。而人性也并不像作者描述的那么单一。所以就现实而言,企业的产生并不单单是因为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另一方面是关于企业规模。作者把它归结为两种交易成本的对比,当企业的交易成本等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最大化。这一论点虽然具有指导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规模的本质。然而事实上,企业的职能是有限的,就算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规模。企业的规模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绿城企业文化读后感
导语:我坚信只要努力去做,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绿城企业文化读后感三篇,欢迎借鉴!
篇一:绿城企业文化读后感
绿城,这是一个在行业内一直被我敬仰的企业,很荣幸的能加入到这个团队当中来,虽然我入职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的在我心中扎根了。
首先,公司的企业文化告诉我们,做好绿城人,必须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我们既是房地产行业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但是理想主义色彩一直会是我们的导向。理想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我会把我的理想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做一个敬岗爱岗的绿城人,与企业荣辱共存!
公司将我们划入了最重要的企业产品,而只将公司的其他物质产品归为副产品,由此可见,公司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都是倡导“以人为本”,带动我们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让我们成为公司发展以及享受劳动果实的受益者,甚至将培养员工放到很高的一个高度上,与之将企业的存亡联系在一起,这让我们更应该把所有的工作都努力的做到最好!另一方面,绿城文化的“以人为本”是人文主义的,现在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文化与市场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买方市场的到来,社会只承认优秀精致的产品,那么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用功,生产出高品质的精致产品,传承人类精神、传承人类文化,把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作为精神文明的积淀来做,这样的价值观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佛曰:种善因得善果。公司讲:走正道得正果,其实道理都是互通的,世间万事变化都离不开这几个字,虽然这也许是一条充满着荆棘的道路,但是我们唯有行的正才能走的更远……我记得某公司的企业广告语是:我认真做XX,您放心享用!当时我看了这个广告语很感动,人品即产品,生命多精彩,产品多精彩!这家企业以此为企业文化,出品的必是精品,同样的我们也去认真的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做的每一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高品质、高智慧、高强度和高难度的劳动,又怎么不能享受丰收的硕果呢?
“真诚、善意、精致、完美”是绿城人的核心价值观,它所提倡的是:“与人为善,仁爱求真;追求认真,追求精致,同道共识,方谓同仁。”正是绿城的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公司出品了一个又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秀精致的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认真,追求理想,追求完美,精心细致的优秀员工。精致的产品必是出自认真工作的优秀员工之手,而认真又是绿城人、绿城产品与绿城服务所特有的鲜明特征。绿城人都是认真的在工作着的,对公司,对客户,对社会我们都是以自己的一种真诚,一种善意在努力回报着。市场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社会需要更精致的产品,企业需要更认真工作的员工,于是我们每一个绿城人都在更努力的追求精致完美!
在绿城这个大家庭中,今后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严格秉承公司的企业文化,时刻牢记在心,让自己辛勤的汗水在这片热土地上肆意挥洒,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二:绿城企业文化读后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企业文化理念读本绿城》,读完更是一阵激动与澎湃。绿城,这个我一直敬仰的企业,虽然入职时间并不长,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绿城正是秉持这个理念,将“为员工创造平台”作为使命的一部分,将员工作为公司的“第一产品”,将“培养优秀的员工”作为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将“为了员工的成长”作为公司存在的理由,更强调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公司倡导“以人为本”,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致力于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首先,公司将我们划入公司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产品,而其他的物质产品都是我们的副产品。公司认为一个好的公司是由一些“好的人”运作起来的,只有先把人培养好才能生产出好的经济产品,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人始终是产品进步的原动力。因此,绿城也就将员工的培养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这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同时,公司也将这个理念落实到行动,其更深层次的目的也是为了员工的成长。
公司相信一个好的员工必须依托于好的社会环境和好的企业氛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欣欣向荣,更在绿城这样把员工放在首位的公司,我们普通员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我们也更深刻的理解把自己锻炼好不仅是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益,对自己而言,更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体,我们是最终的受益者。同时我们也将在心、智上对自己进行开拓,学习。通过在绿城的工作学习,我感受到领导们一直将员工的利益摆在首位,领导对我们自己,更对绿城这个大家庭倾注了很多的关心,让员工感到了无比的温暖。而我们也将公司视为自己的大家,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公司的同事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大家庭里与兄弟姐妹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奋斗,真是充满了乐趣。
另外,公司非常注重于员工个人优点的培养,强调尊重员工,公司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个人着想,这大大的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员工,不仅让员工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大的价值。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将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员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企业进一步了解员工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从一个普通员工的角度,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领导对我们的尊重。生活中就把我们当作朋友,对我们嘘寒问暖,将员工视作朋友甚至兄弟姐妹,这也在无形中让领导和我们的距离拉近,这样的领导才是我们的好领导,这样的'领导才有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公司也善于开发员工的潜力,关注和发扬员工的优点,使每个人都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候我们对待自己爱好的东西总是能发挥自己所有的斗志而无所计较,工作有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感受到无比的快乐。与此同时,我也发现,有时公司也有我们这样的态度,让我备受鼓舞。在绿城,“雇员”与“老板”的概念被大大的弱化,我们就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中,与绿城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在绿城,企业首先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而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做才算好呢?才能回馈绿城给我们的优厚条件呢?这一直是我在绿城的所思所想。这时我看到了绿城的员工基本准则:“你是否很真诚善意地去工作,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工作结果”,这也成为我在日常工作中衡量是否完成任务的依据。于员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做好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平常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抱着谦逊,不浮躁的心态,安心的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每一个挑战,尽自己所能,为自己,更为绿城,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一直坚信,有理想、有目标、有拼搏的精神才能促使我们前进!
另外,真诚、善意是公司要求我们所保持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与客户进行打交道的姿态。一个善意的微笑代表了太多太多,可以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产品的信心,更是对客户的善意和尊重。秉着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实现与客户的快乐合作,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
在绿城,要做一名合格的员工,让领导放心,让公司放心,更要让客户放心。业绩,不是衡量员工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保持好的心态,刻苦努力,我们的进步才是创造出良好业绩的根源。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放低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让别人认可你,接受你,才能在工作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我们不相信有天生的天才,天才都是在平常的小事中积累,由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我们只承认辛勤的劳动者和操作者,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才是我们成功的唯一道路,才能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成长的共同目标!
篇三:绿城企业文化读后感
管振廷通过对《绿城企业文化》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作为绿城的一名员工,我感到非常自豪身在绿城这个孜孜不倦的追求“精致、完美、真诚、善意”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优越锻炼的平台。
但自豪的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压力的存在,“精致、完美、真诚、善意”,这不仅仅是公司致力追求的,同时也是我们每个绿城员工努力达到的做人的境界。事无巨细,皆认真待之,与人为善,和谐共存;这也是我现阶段所追求的目标:不论事情大小、重要与否,皆要付出百分百的认真与努力去完成,养成做什么事情都全力以赴的习惯;与人相处的时候以和善为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EQ。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竟争对手,我们的事业犹如逆水而行的舟船--不进则退。每当在我们原地踏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超越我们;每当我们思想惰性出现,拒绝学习进步的时候,就有很多学而不怠的人掌握了更多知识而领先于我们。在这个信息极度膨胀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再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唯有努力汲取有用的信息,方能使我们不在人后;唯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战胜其他竞争对手--失败者不是输于别人,是输给了他们自己。只要坚持不懈,我们的工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提高,我们的能力素质就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以人为本,是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却难以落实到对人的尊重中,每位员工都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赞扬,我们把自己的智慧、组织能力、技巧及专业,贯穿、凝聚于我们的产品中。绿城做到了,它把每位员工当成了企业最宝贵的财产,它用严密的制度来实现这一切,它把利益与制度与人本结合,让三者相互发挥作用,即相互制约,又各自促进,从而达到理想化应该,以更快、更好、更优、以主动、责任、团队的工作作风为目标,绿城是秉持这个理念,将为员工创造平台,作为使命的一部分,将员工作为公司的第一产品,将培养估秀的员工作业为企业运作的首要目标,更强高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公司倡导“以人为本”,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以为人本出发和中心,致力于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真诚、善意、精致、完美”,是绿城的核心价值观,它所提倡的是:“与人为善,仁爱求真、追求认真、追求精致、同道共识、方谓同仁:通过学习(绿城企业文化),使我清楚了什么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对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现代的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正是绿城的种核心价值理念,公司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受消费都喜爱优秀精致的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工作认真优秀员工,精致的产品必是出自认真工作的优秀员工之作。绿城的产品与绿城服务所持有的鲜明特征,绿城人都是认真的工作着,对公司,对客户对社会我们都是以自己的一种真诚,一种善意在努力回报着,市场经济发日益繁荣,社会需要更有创意更精致的产品,企业需要更认真工作的员工,于是我们每一个绿城人都在更努力的追求完美。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的延伸,所以一家企业能不能做强做大,不但在有好的产品、好的人才,而且更要有好的企事业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没有生命力、竞争力。
读了《绿城企业文化》,感触很深。企业文化始终是一个不断凝聚、不断提炼和修正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工作的实践来不断的学习,与公司一同达成并保持我们的“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文化理念。
《阿米巴经营》读后感
《阿米巴经营》读后感
之前看过稻盛和夫最流行的《活法壹贰叁》,虽然非常地认同它的观点,但依然觉得在铺天盖地的成功学书籍中,它的内容并不那么显眼。唯一的特点是朴实,其实几本书翻来覆去讲上好几遍的,就那么几条价值观和人生原则。看到《阿米巴经营》,才真的觉得是有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能正如其中文序言所说,《活法》乃是哲学,《阿米巴经营》则是实学,也即经营企业时实际的管理技术,具体的操作手法。
刚看完书的时候,心里还蛮有些迷茫,不能理解其真义。所幸随后阅读高德拉特小说四部曲的时候,结合着对精益、丰田生产方式的理解,再跟自己的一些知识连通一番,突然有种通透的感觉。但是在不敢说是理解了其真义,毕竟只是书面了解的知识而已,没有实践,不敢妄言。
其实阿米巴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认为)所有企业都想要解决的——主人翁意识。没记错的话,近来还有所谓“内部创业者”概念的流行,其实都是希望企业内的员工不论层级职位高低,均能够心系企业,关注其日常行为对整体经营绩效的影响,从而上下贯通,万众一心。书中明确地提到“阿米巴经营并非是世人所称道的经营诀窍……但是仅仅模仿阿米巴经营的做法,并不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因为它是以经营哲学为基础的,而哲学之所以为哲学就是你会秉持其理念,追求达到其境界,而不是借口现状不能提供它所需土壤而放弃。要学习阿米巴经营,也就必须得很好地理解阿米巴经营的目的:
“确立与市场挂钩的部门核算制度”:公司经营的原理原则是实现销售额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为在全公司实践这项原则,把组织划分成小的单元,采取能够即刻应对市场变化的部门核算管理。
“培养具有经营者意识的人才”:根据需要把组织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把公司重组成一个中小企业的联合体,把各单元的经营权下放给阿米巴领导,从而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人才。
“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全体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地参与经营,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意义以及成功的喜悦,实现这样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
那么究竟该如何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一个一个的阿米巴呢?它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为了划分后的阿米巴能够成为独立核算组织,需要“有明确的收入,同时能够计算出为获取这些收入而所需的费用”;(二)“最小单位组织的阿米巴必须是独立完成业务的单位”;(三)“能够贯彻公司整体的目标和方针”。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态,时刻调整组织,建立符合当时情况的最优化组织。也即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时刻组织将阿米巴组织调整到最佳状态,而不是有一个组织结构之后就一成不变。
和市场挂钩则体现在其核算制度上让各阿米巴感受到切身之痛。也即从市场出发倒推,在每个阿米巴之间确定售价,也即由每一道工序向下一道工序销售其产品,并结算,而结算价格由市场价格倒推,避免各部门之间恶意结算,而且要能够彼此信服。同时要避免利害关系的对立影响公司整体的道德观念和利益,所以要提拔有实力的人来当领导,
在发生冲突之时由领导来聆听双方的主张,然后做出公正的裁决,而依据的原则就似乎“正确的做人原则”。这套原则表现为公平、公正、正义、勇气、诚实、忍耐、努力、善意、关心、谦虚、博爱等。而这依赖于其“实力主义”,也即不问年龄和阅历,提拔真正的有才之人,让其在领导岗位引领公司走向繁荣。
如其所言“领导就是阿米巴的经营者”,由于阿米巴经营是自由度较高的组织体,也就要求领导和成员具备高度的经营意识和道德规范。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组织扩张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去运作阿米巴时,该如何?答案是党领导人才严重紧缺时,可以在现有人才的范围内划分组织;或是把组织划分完毕后,暂时让其上级部门的领导或其他阿米巴领导来兼任。颇有宁缺毋滥的味道。同样也提到阿米巴经营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具备经营者意识的人才。所以要挖掘那些即使在现阶段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但是却有可能胜任领导职务的人才,另外也不能任命即了事,要有人对该新领导进行指导和监督,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茁壮成长。
阿米巴组织划分的原则在于“根据职能设立组织,打造人人具备使命感的组织”。要避免出现组织臃肿的情况,就必须根绝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职能来构建组织。为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首先明确需要什么职能,考虑至少需要设置一些什么样的组织才能发挥好这些职能。然后再才来考虑使这些组织运转顺畅,至少需要配备多少人员。也即一定要从组织运作、业务需要出发,设置合理的机构来履行职务,而不是人云亦云,别的企业有什么部门,我也要设置什么部门。
在阿米巴之外,还设有经营管理部门,它是一个京瓷经营思想,即“京瓷哲学”和“京瓷会计学”的时间部门,必须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它的三个基本作用如下:
确保阿米巴经营正常运转的基础建设:包括构筑“订单生产体系”和“库存销售体系”等内部业务体系并使其正常运转,还必须起草、修订并贯彻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公司内部规章。在起草并维护管理“公司内部规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规章的意义和目的,参考标准如下:①符合公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②从经营的角度出发;③反映京一的实际状况;④具有一贯性;⑤对于整个公司都做到公平。
经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的反馈:所有经营数据必须真实地反映经营的实际情况。
公司资产的健全管理:按照“一一对应原则”管理所有的物品和金钱,并且同样按照“一一对应原则”管理业绩和余额,使其保持统一和平衡。
和TOC相似,阿米巴经营也摒弃了标准成本方式(我理解就是成本会计吧。。),而是以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基础,通过公司内部交易直接把市场价格引入到各个阿米巴,根据公司内部交易价格开展生产活动。同时由于负责制造的阿米巴都是独立的盈利单位,所以他们有责任尽量降低成本,以使产品的售价能够产出利润。对阿米巴的评价也不是注重订单、生产总值、单位时间等绝对数额,而是重点关注各阿米巴如何通过钻研创新来提高这些数据。其目的不是让各阿米巴在公司内部形成竞争,而是认为理想的企业应该是各部门在和谐相处的同事,能够自觉地提升各自的实力。
而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其“单位时间核算制”。阿米巴经营的结构是销售部门和制造部门都是各自独立核算(盈利单位),因此阿米巴全体成员都会为提高附加价值、增加盈利而做出努力。从收入中减去除劳务费之外的所有扣除金额或经费开支,就能计算出附加价值。不包括劳务费在扣除金额或经费开支中,是因为劳务费是各阿米巴无法自行控制的。我觉得这也避免了一种现象的发生,也即各部门或阿米巴领导为了扩大自身的政治地盘,而盲目扩张,导致员工整体能力低下,部门交付能力堪忧。在其情况下,各阿米巴领导将其心力集中于如何发挥手下员工的潜力,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单位时间核算”,也即用作为附加价值的结算销售额除以总的劳动时间。“单位时间核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用金额来显示工作的目标和成果,而不是用数量。更牛叉的部分在于,它认为经营并不是按照月末统计出的单位时间核算表来开展,月末核算是每天发生的各种细小数据的累积,因此对每天的日常核算不能有丝毫懈怠。其阿米巴在月初会制定计划数据,而后每天掌握准确的也即数据,从而时刻把握计划的进展情况,这一点和Scrum有绝对的异曲同工之妙。阿米巴要提高时间意识和生产率,通过准确地把握各部门耗时多少来尽量缩短总时间,以期提高“单位时间核算”。而且还要统一单位时间核算表地格式,从而可以使整个公司共同拥有一个统一的单位时间核算指标,
并以相同的标准和规则运作。由此,不管多小的阿米巴都能对问题的症结一目了然,经营高层也能够把握正确的经营方向。而且通过晨会等场合通报各阿米巴以及公司的.业绩,可以让全体员工正确地了解各部门和公司的经验状况,从而提高员工们参与经营的意识,使整个公司实现玻璃般透明的经营。
京瓷会计学是日常的财务处理能够正确而且迅速地进行的基础,其根本就是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追究事物的本质,回归经营的原理原则,对会计问题做出判断。也就是不拘泥于会计常识,而是挖掘事物的本质。其主要思路包括如下几点:
一一对应原则:只要物资一旦出现流动就马上开具票据,无论是谁都能够把物资和票据意义对应起来,杜绝只有票据或只有物资的流动;
双重确认原则:为了保护员工,必须由至少两人对数据进行双重确认,建立起能够防止不法和错误行为发生的管理体系;
完美主义原则:“虽然没有完成100%,但达到了99%就相当不错了”,京瓷决不允许有这样的想法。
肌肉型经营原则:肌肉型体质就是指没有任何多余的赘肉,浑身肌肉紧绷的体质,也就是说必须消除不能产出利润的库存和设备等多余资产。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规定“现用现卖的原则”,也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按所需数量购买必需物品”的思路;
提高核算原则:为了提高核算,领导必须具备为公司谋发展、为员工谋幸福,无论如何也要提高本部门核算大的坚强意志和使命感。而且与阿米巴所有成员共同分享这一愿望也非常重要,只有领导与第一线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团结一心,努力提高自己部门的核算,才能够提高公司整体的核算状况;
现金本位原则:现金本位经营就是指聚焦“资金流动”,开展单纯的经营,回归会计的原点,关注经营中最重要的“现金”,并据此作出正确的经营判断;
玻璃般透明的经营原则:必须把经过光明正大的财务处理后的经营数据透明化,让所有中层人员和普通员工都能了解。阿米巴经验的目标是实现全员参与经营,要让全体员工都能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致力于透明的经营。
贯彻单位时间核算制度时,为了如实地反映各阿米巴的经营,关键是如何正确、迅速地掌握实际业绩数据。业绩管理有最基本的三大要素:要将基于部门职能的活动结果准确地反映在核算表中;公平、公正、简约;用“业绩”和“余额”掌握业务流程。
掌握阿米巴收入的方法是与市场价格挂钩,有三个机制:
①定单生产方式:稻盛和夫认为制造部门才是利润的源泉(这和TOC小说中的观点相似),基于“售价-成本=利润”的思路,在经营中彻底贯彻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的原则。制造和销售部门之间的定价要符合整体事业的利益,销售部门的收入就是手续费,从制造获取佣金,将其看做是公司内部的规则,在这个范围内努力提高核算。其数据变化要能反映市场动向;
②库存销售方式:销售部门与制造部门在协商的基础上,决定产品的希望零售价格,设定每个流通阶段的示范价格,决定京瓷的销售价格以及销售与制造之间的公司内部购销价格,在此方式中,实际销售金额减去制造部门的报价,也就是毛利,成为销售部门的收入。不移交按成本结算价格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库存管理是销售的责任,追求销售经费最小化;
③公司内部购销:与对外交易相同,在阿米巴之间把材料和半成品作为产品进行收发时,统计“公司内部销售”、“公司内部采购”的业绩数据,以这种形式进行购销。重要的是,
即使在公司内部,也不是由各个阿米巴来设定自己的应得利益,而是根据市场价格来进行定价,而且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价所有阿米巴的价格、质量及交货期。各阿米巴公平地负担支付给销售部门的手续费,考虑每一件产品的核算,在公司内部形成市场活力。
此书的第五章是“打造激情四射的集体”。
首先是要制定年度计划(Master Plan),作为月度计划的基础,它基于公司的整体方针和各个事业部的方针与目标,通过反复进行周密的模拟而制定出来的,显示出领导“希望在这一年里开展何种经营”的意志。制定年度计划,并按月进行核算管理。阿米巴内所有人都要清楚地了解目标,掌握定单、产量、销售额等数据。全体成员都能掌握每天的进展情况,从而凝聚所有人的力量到同一个目标,有助于完成整个集团的目标。并以坚决完成计划的坚强意志加以实施。
支撑阿米巴经营的经营哲学有非常重要的几个点:
定价为经营之本:领导必须对销售员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彻底的分析,在准确掌握市场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家产品的价值,然后进行定价;
实施定价与降低成本的联动:领导在定价时,必须同时考虑降低成本的方法,而且,还必须当即指示制造部门毅然决然地进行成本削减,指出降低成本的办法;
为应对市场变化,领导的使命感不可或缺:要有“无论如何也要以这个价格进货”的强烈使命感;
用将来进行式看待能力:坚持用将来进行式看待自身的能力并发起挑战,通过大家竭尽全力的努力来取得成功,降低成本,那么阿米巴的也即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事业的可持续性:经营就必须基于长期观点来加以开展;
销售部门与制造部门携手发展:它们隶属于同一个公司,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只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如果不是携手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就不可能使客户满意;
不断从事制造性的工作:时刻思考“以往的方法是否有效”,时刻谋求更好的方法;
确立具体的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数据,不仅有销售额数据,更有具体发生多少开支,最终核算是多少;
强化每一个阿米巴组织:京瓷从未有如下的想法,也即一个阿米巴的核算滑坡能够被其他阿米巴出色的核算也即所弥补;
具备“为公司整体”的意识:只有一个部门业绩优秀,而整个公司却衰弱,这是毫无意义的;
领导必须身先士卒,不能完全放权给现场:员工们看到经营者为了大家而尽心尽责的行为,自然也会为了公司而努力履行自己的责任。阿米巴经营要求事业部长等高管必须身先士卒,付出成倍于他人的努力。
另外,是如何培养领导。即便缺乏足够素质的人才,一旦被提拔为领导,负责部门工作自然而然就会萌生出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的成员在于领导一起努力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中,也会逐步提高经营者的意识,所以阿米巴经营可谓是培养领导、提高全体员工经营者意识的完美的教育体系;通过会议上的发言来端正思想,“争取在某日之前完成”的回答说明你胃自己留了条后路,这种逃避的想法是不可能按期交货的,所以在会议上,经营干部在准确地掌握各部门的情况,讨论今后应该如何推进事业的同时,必须对领导的想法进行指导和教育;树立远大目标,每天全力以赴,利用一切机会灌输“终有一天会成为世界第一”的想法;共享事业的意义和判断标准,公司的目的必须符合“大义名分”,必须引起员工、顾客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共鸣。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