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达之掘墓鞭尸的读后感(伍子胥鞭尸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4-10-03 03:22: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掘墓鞭尸的故事【注音】ju,m,biān,shī【成语故事】春秋时期,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

林汉达之掘墓鞭尸的读后感(伍子胥鞭尸给我们的启示)

掘墓鞭尸的故事

【注音】jué mù biān sh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墓鞭尸,友人反对,伍子胥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典故】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释义】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仇恨很深

【示例】他干掘墓鞭尸的事情不得人心。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掘墓鞭尸主要内容200字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春秋时期,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
公元前506年,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派自己的亲兄弟公子夫概为先锋,发兵六万向楚国进攻,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那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他儿子楚昭王眼瞧着郢都难保,匆匆忙忙地逃到别的国去了,楚国从来没败得这么惨。 
孙武、伍子胥和别的将士们护卫着阖闾进了郢都。吴国的君臣就在楚国的朝堂上开了个庆功大会。
第二天,伍子胥劝阖闾把楚国灭了,孙武不同意。他劝阖闾废去楚昭王,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为楚王。他说:“楚人大多替太子建抱不平,大王立他的儿子为楚王,楚人准会感激大王,列国诸侯也必定佩服大王,公子胜更忘不了您的大恩。这么一来,楚国就是大王的属国,这是名利双收的办法。”阖闾贪图楚国的地盘,就听了伍子胥的话,决定把楚国灭了。伍子胥为了替父兄报仇,咬牙切齿地痛恨着楚平王,可是楚平王已经死了,怎么办呐?他请求阖闾让他去刨楚平王的坟。阖闾说:“你帮了我不少的忙,这点小事,你自己瞧着办吧。”伍子胥打听出楚平王的坟修在东门外的寥台湖(寥liáo)。他就带着士兵上湖边去找。白茫茫的一片,谁也不知道坟在哪儿。伍子胥捶着胸脯,哭了起来,说:“天哪,天哪!我父兄的大仇为什么报不了呐?”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个老头儿。他对伍子胥说:“昏王自己知道仇人多,怕将来有人刨他的坟,他做了好几个空坟。他又怕做坟的石工泄漏机密,在完工之后,把石工全杀了。我就是当时做活儿里头的一个,碰巧逃了一条活命。今儿个将军替父兄报仇,我也正想要替被害的伙伴们报仇呐。”伍子胥就叫这老石工领路,找着了坟地的地界。大伙儿拆了石头坟,凿开了棺材,里头只放着楚王的衣裳和帽子,连一根骨头都没有。伍子胥又哭了。那老头儿说:“这穴坟是假的,真的还在底下呐。”他们拆了底板,再往下挖,又露出了一口棺材。据说楚平王的尸首是用水银制过的。打开棺材一看,尸首没烂。伍子胥见了楚平王完整的尸首,当时怒气冲天,立刻把他拉出来,抄起钢鞭,一气打了三百下,打得骨头也折了。他把钢鞭戳进楚平王的眼眶里,说:“你生前有眼无珠,看不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贼。你听信小人的话,杀害忠良。今天你再死在我手里,也不解我的恨。”他流着眼泪,越骂越气,把尸首的脑袋砍了下来。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掘墓鞭尸中谁干了什么事

没读过历史故事集,历史上有伍子胥鞭尸,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Ⅰ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简介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作者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其次是注重口语化,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1、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他都没有采用。

2、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Ⅱ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和上下五千年有什么区别

一、时间长度不同

1、《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是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版国为止,权前后一千零五十年。

2、《上下五千年》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上下前后五千年。

二、内容不同

1、《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是一部历史故事集。

2、《上下五千年》 讲述了中国的实史,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2)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扩展阅读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1、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

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他都没有采用。

2、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Ⅲ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千金一笑是什么朝代的事

周朝,两千七百多年以前。那时候,中国还没有皇帝,皇帝这个称呼是秦始皇开始的。

周朝有个天王,叫周幽王 。这位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有个老大臣叫褒珦,他劝天王要好好管理国家,爱护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里的姑娘弄到宫里来。周幽王听了,冒了火儿,把褒珦下了监狱。

(3)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扩展阅读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

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他都没有采用。

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Ⅳ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与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哪个适合小学生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两晋南北朝故事(这一本不是林写的)前五本是林先生写的,这套故事集到目前为止就这六本。再有就是详细一点的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这三套都是林先生写的

Ⅳ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有什么故事

1、千金一笑

讲的是:受周幽王喜爱一个女子——褒姒,她长得很美,却不爱笑。周幽王想:褒姒这么美的女人不愿意笑,那可多刻可惜啊!

于是周幽王派人贴出:谁能让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两金子(其实是铜)。许多人都来试试,可没有一个人成功。

忽然有一天,一个大臣虢石父对想出了一个主意,周幽王听后觉得不错,于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点火。

各个诸侯王都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金子。

2、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

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3、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

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

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4、一鸣惊人

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

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而妨碍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过早显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绩。

5、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Ⅵ 求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的西汉故事中的好词好句

千金一笑
兄弟相残
暗箭伤人
管鲍之交
一鼓作气
老马识途
仙鹤坐车
唇亡齿寒
五张羊皮
“仁义”大旗
饱不忘饥
退避三舍
犒军救国
放虎回山
桃园打鸟
一鸣惊人
搜孤救孤
晏子使楚
混出昭关
鱼肚藏剑
掘墓鞭尸
夹谷之会
石屋养马
卧薪尝胆
战国故事
三家分晋
用人不疑
河伯娶妇
起死回生
不受蒙蔽
商鞅变法
孙膑下山
马陵道上
悬梁刺股
攻守同盟
合纵抗秦
连横亲秦
胡服骑射
屈原投江
鸡鸣狗盗
狡兔三窟
火牛陷阵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
赠送绨袍
坑杀赵卒
毛遂自荐
盗符救赵
图穷匕见
统一中原
西汉故事
张良拜师
学万人敌
揭竿而起
天下响应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鸿门忍辱
火烧阿房
韩信拜将
暗渡陈仓
鸿沟为界
四面楚歌
汉王登基
制订朝仪
缇萦救父
晁错削地
李广射虎
张骞探险
再通西域
通神求仙
苏武牧羊
大雁带信
霍光辅政
昭君出塞
王莽称帝
东汉故事
绿林好汉
赤眉起义
刘氏举兵
昆阳大战
死守黄金
豆粥麦饭
“铜马皇帝”
争先恐后
攻占两京
得陇望蜀
种地钓鱼
宁死不屈
取经求佛
投笔从戎
外戚专权
天知地知
豺狼当道
跋扈将军
宦官五侯
禁锢党人
官逼民反
廉颇对蔺相如的官级比他高不服并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而蔺相如却说:“秦国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要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廉颇知道后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董卓虽说请了一些有名望的人来做官,可是他根本不懂得怎么跟这些人打交道。笼络自己的将士,他倒是有一套土霸王的办法。他放这些刚进京城的将军和士兵随便抢财物,抢美女。洛阳城里一条街挨着一条街,买卖人家挺多;还有不少皇亲国戚,贵族富豪。董卓的将士闯进去,见什么抢什么,还有个名目,说这叫“搜牢”,就是保护治安的意思。这么“保护”下去,谁受得了哇?将士们把抢来的财物美女交给董卓,他就分给他们一部分,好让大伙儿享受享受。他还叫人刨开了汉灵帝的坟,把里边藏的珠宝都拿出来分了。这么一来,将士们都竖起大拇指夸董卓真够意思。

Ⅶ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兄弟相残》的主要内容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不喜欢㽵公,因为生他的时候难产,喜欢他的小儿子段叔,一心想让小儿子做国君。一开始,姜氏为小儿子求封地,要求把京城的土地分封给段叔,庄公无奈,只得答应,人们把段叔叫“京城太叔”。

段叔到了京城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操练军队,势力渐渐大起来。大臣把这件事报告了庄公,庄公不以为意。没有多少日子,京城太叔真把临近京城的两个小城夺取了。庄公知道后却不着急。

后来,姜氏写信给段叔,让他趁庄公离开都城时起兵造反,被庄公识破,并派公子吕占领了京城。段叔夺不回京城,走投无路之际自杀了。

庄公把姜氏送到城颍(在河南省)临颍县,并称母子今生不到黄泉再无相见之日。后来庄公感动于颍考叔对母亲的孝心,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在地下挖了一条隧道,母子在隧道里相见,抱头痛哭。庄公把母亲接回都城,完成了孝心。

(7)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扩展阅读:

一、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一部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二、郑庄轶事:掘地见母

郑庄公出生时母亲难产,他的母亲姜氏于是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姜氏讨厌郑伯,与共叔段秘密谋划, 自己做他的内应。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对姜氏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颍考叔劝谏庄公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和好如初。

Ⅷ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夹谷之会怎么概括

概括:公元前500年,齐景公联络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在两国的边界夹谷开了个著名的会盟,史称齐鲁夹谷之会,准备订立盟约。盟会上孔子屈强国、正典仪的凛然大义,被称为是“圣人之大司”。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归还了郓、讙、龟阴等汶阳之田。

齐鲁夹谷之会原出自《春秋左传》,原文如下:

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加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之何不闻焉?事即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得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

译文: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祝其会见,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孔子担任傧相。齐国大夫犁弥对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齐景公听从了犁弥的话。

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

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让兹作揖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齐景公准备设享礼款待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据说:“齐国和鲁国从前的典礼制度,您怎么没听说过呢?盟会的事已经结束了,而又没有设享礼款待,这是让办事人辛苦了。再说牺尊和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能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牺象钟磬,这是抛弃了礼仪;

如果这些东西不备齐,那就像用秕稗来款待,是国君的耻辱;抛弃礼仪则名声不好。您为什么不好好考虑一下呢?享礼是用来发扬光大德行的。不能发扬光大,还不如不举行。”

结果齐景公没有举行享礼。冬天,齐国人向鲁国归还了郓邑、瓘邑和龟阴邑的土地。

(8)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扩展阅读:

林汉达是1900年生人,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所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

其中的战国故事篇,除了齐鲁夹谷之会外,还有混出昭关、鱼肚藏剑、掘墓鞭尸、石屋养马、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用人不疑、河伯娶妇、起死回生、不受蒙蔽、商鞅变法、孙膑下山、马陵道上、悬梁刺股、攻守同盟、合纵抗秦。

Ⅸ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之暗箭伤人的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
(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
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这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
那年夏天五月,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
并制作一面锦缎大旗。上面书写“奉天讨罪”,表示代替周天王讨伐许国。
这面大旗长一张二尺,宽八尺,插在兵车上威风凛凛。
郑庄公说谁能举起这面大旗,谁就能分到插旗这辆兵车,
瑕叔盈首先下场,举旗子前后走动又插到车子上,
而颖考叔比他力气还打,能把大旗当枪耍,
郑庄公看了他俩的表现很高兴,就把战车赏赐给颖考叔,
公孙子都不同意了,他也能把旗子当枪耍,因此和颖考叔发生争执,
颍考叔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
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
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
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考叔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
公孙子都眼看颍考叔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考叔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
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
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
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像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
不过,它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来伤人,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道理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唇亡齿寒概括

晋献公又向虞国抄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

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1)林汉达历史故事集道理扩展阅读:

唇亡齿寒:

汉语成语。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正音亡:读作“wáng”。

辨形:齿:不能写作“尺”。

辨析:“唇齿相依”和“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难免。同时“唇齿相依”除了指国与国、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唇亡齿寒”中的“唇”指虢国;“齿”指虞国。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里有什么故事

1、千金一笑

讲的是:受周幽王喜爱一个女子——褒姒,她长得很美,却不爱笑。周幽王想:褒姒这么美的女人不愿意笑,那可多刻可惜啊!

于是周幽王派人贴出:谁能让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两金子(其实是铜)。许多人都来试试,可没有一个人成功。

忽然有一天,一个大臣虢石父对想出了一个主意,周幽王听后觉得不错,于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点火。

各个诸侯王都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于是赏给虢石父千两金子。

2、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

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3、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

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

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4、一鸣惊人

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不发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

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而妨碍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过早显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绩。

5、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有感怎么写

读了一本由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和语言文字家林汉达编写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共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韩信拜将、三顾茅庐、暗箭伤人、完璧归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韩信拜将,韩信没成名时,平时出门喜欢佩带宝剑。别人看着韩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样子,觉得很不顺眼。有一个屠夫的儿子就要挑起事端,对韩信说:“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剑来刺我;不敢,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看了他一会儿,就从他的裤裆底下爬过去了。周围的人都取笑他,还得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韩信当时虽当众受辱,可心怀大志,一心成就末来。后多亏遇到了承相萧何,由于萧何三番五次的向汉王刘邦推荐韩信,汉王同意重用,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智勇双全后来他就成为了大英雄。
本书的内容虽是讲述历史,但故事情节却深深的吸引着我,阅读时一点也不觉得枯燥。通过阅读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一些历史典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书里的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我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书,特推荐大家都去读读这本有意义的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660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历史故事.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历史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这本书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有“春秋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林汉达的心血,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一生的知识结晶。记录了历史上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一些成语典故。每一个章节都写得栩栩如生,读起来不那么枯燥,都是那么活灵活现。我也在其中领会到一些道理。比如说第一篇故事“千金一笑”这篇故事出现在两千七百多年一前,讲述了一个周幽王为了看到褒姒的一笑,点燃了烽火台,引起了战争,最后周幽王的儿子就是周平王带兵打退了敌兵,大家封他为天王的故事。这故事恰好反映了现代人们的心态,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自己的一生。还有一篇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人们常称的管鲍之交,现在形容人们之间最真诚的友谊,就像是管鲍之交一样,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典故的。这个事件发生在郑国,那时候郑国很强大,当时也有不少的诸侯国,像齐、鲁、宋、卫、陈等等。郑庄公在郑国为国卖力,忧国忧民,又是很能干的国君,他跟许多人有来往,而且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见,连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没奈何。他一死,四个儿子都要抢夺君位,闹得郑国没有一天太平的日子,每天都鸡犬不宁。最后老四继承了君位,郑国就渐渐衰弱下来了。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他的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个叫公子小白,母亲是莒国人。这两个公子的师傅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是古时候最要好的朋友,然后他们互帮互助,把两位公子的关系弄好了,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友谊的重要性,人们不能失去友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了中国的一些历史和典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也让我在写作方面有所长进.我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书,推荐大家也去读读这本有意义的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兄弟相残》的主要内容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不喜欢㽵公,因为生他的时候难产,喜欢他的小儿子段叔,一心想让小儿子做国君。一开始,姜氏为小儿子求封地,要求把京城的土地分封给段叔,庄公无奈,只得答应,人们把段叔叫“京城太叔”。

段叔到了京城一面招兵买马,一面操练军队,势力渐渐大起来。大臣把这件事报告了庄公,庄公不以为意。没有多少日子,京城太叔真把临近京城的两个小城夺取了。庄公知道后却不着急。

后来,姜氏写信给段叔,让他趁庄公离开都城时起兵造反,被庄公识破,并派公子吕占领了京城。段叔夺不回京城,走投无路之际自杀了。

庄公把姜氏送到城颍(在河南省)临颍县,并称母子今生不到黄泉再无相见之日。后来庄公感动于颍考叔对母亲的孝心,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在地下挖了一条隧道,母子在隧道里相见,抱头痛哭。庄公把母亲接回都城,完成了孝心。

(5)林汉达历史故事集道理扩展阅读:

一、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一部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二、郑庄轶事:掘地见母

郑庄公出生时母亲难产,他的母亲姜氏于是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姜氏讨厌郑伯,与共叔段秘密谋划, 自己做他的内应。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对姜氏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颍考叔劝谏庄公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和好如初。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夹谷之会怎么概括

概括:公元前500年,齐景公联络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在两国的边界夹谷开了个著名的会盟,史称齐鲁夹谷之会,准备订立盟约。盟会上孔子屈强国、正典仪的凛然大义,被称为是“圣人之大司”。会盟后,齐人为孔子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归还了郓、讙、龟阴等汶阳之田。

齐鲁夹谷之会原出自《春秋左传》,原文如下:

十年春,及齐平。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加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之何不闻焉?事即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得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

译文: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祝其会见,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孔子担任傧相。齐国大夫犁弥对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齐景公听从了犁弥的话。

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

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让兹作揖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齐景公准备设享礼款待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据说:“齐国和鲁国从前的典礼制度,您怎么没听说过呢?盟会的事已经结束了,而又没有设享礼款待,这是让办事人辛苦了。再说牺尊和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能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牺象钟磬,这是抛弃了礼仪;

如果这些东西不备齐,那就像用秕稗来款待,是国君的耻辱;抛弃礼仪则名声不好。您为什么不好好考虑一下呢?享礼是用来发扬光大德行的。不能发扬光大,还不如不举行。”

结果齐景公没有举行享礼。冬天,齐国人向鲁国归还了郓邑、瓘邑和龟阴邑的土地。

(6)林汉达历史故事集道理扩展阅读:

林汉达是1900年生人,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所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

其中的战国故事篇,除了齐鲁夹谷之会外,还有混出昭关、鱼肚藏剑、掘墓鞭尸、石屋养马、卧薪尝胆、三家分晋、用人不疑、河伯娶妇、起死回生、不受蒙蔽、商鞅变法、孙膑下山、马陵道上、悬梁刺股、攻守同盟、合纵抗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放虎归山的概括

晋襄公的军队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主要将领,后来听信其后母的话,将三人释放回国,晋国将领原轸提醒晋襄公,大将阳处父自告奋勇去追。三人跑到黄河边,遇到他们的好朋友公孙枝驾船逃离。

这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7)林汉达历史故事集道理扩展阅读

林先生编写历史故事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一是注意史实的准确。他写的历史故事跟演义小说不一样。演义小说虽然写得很生动,可其中有许多虚构的情节。他写历史故事着重说明历史发展进程,又比较尊重历史事实,主要取材于《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

二是文字的口语化。林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对普通话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宁波人,虽然只能说家乡的方言,可写起文章来,用的却是地道的普通话。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懂得了什么道理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告诉了我们:
以史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可以增长自己的文化学识与做人才能。
漫漫历史中有许多人用自己的教训来告诫后人,我们不应忽略他们的贡献,应该多读书。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这本书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分别讲了五个系列:《春秋专故事》、《战国故事》属、《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其中我映象最深的是《韩信败将》。
韩信虽然穷,但他还挎着一把宝剑。淮阴城里的一般少年老取笑他,说:“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像个什么啊?你还是把宝剑摘下来吧。”有个屠夫的儿子特别刻薄,要让他更自己比一比,否则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端详了他一会儿,就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爬过去了。
他让我很有感触,有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同学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有时候甚至还会去告老师。而韩信没有更屠夫的儿子计较,而是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我们应该学习韩信的精神,宽宏大量。
今天我读了其中的一个故事——《千金一笑》,说的是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的烽火来戏弄各路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的故事。这个教训无疑是惨痛的。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像我以前听过的《狼来了》的故事,都是教育人不要撒谎、不要骗人,要诚实做人的。我也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本文标题: 林汉达之掘墓鞭尸的读后感(伍子胥鞭尸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19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秦始皇读后感135字(秦始皇的读后感{20分}[50至80字]小学程度)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读后感(卓娅和舒拉读后感400字三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