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作业...
《作业设计》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作业设计》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业设计》读后感1这几天看了《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这本书,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深受启发。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观点是作业的“主动投入”比作业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提高成绩的保证。从心理学角度看,作业是教师指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课以外的时间完成的任务。自我调节领域的研究专家齐默曼明确指出,成功的家庭作业完成需要自我调节学习,在成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我调节设置作业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保持动机、监控过程并对作业结果进行反思。
在科尔诺的意志理论中,家庭作业是学生的工作,它使学生学会如何忍受枯燥,锻炼其意志力,促进其责任感与纪律意识的形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作业,包括进行时间规划、作业的环境管理、集中注意力、保持或提高做功课意图的强度、面对困难的作业任务保有恒心、抑制外界干扰因素、对做功课时伴随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等。
美国资深作业研究者库柏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律、遵循作业规范、敢于面对并克服困难、学会坚持、低于诱惑、强化对学习的责任感等积极心理品质。
有效的作业应该是孩子们主动投入的作业,他们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主动克服困难、排除干扰;主动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在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完成的作业,才是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的作业行为。
《作业设计》读后感2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状况,适时地提出要求,调整教学方法,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业设计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什么样的语文作业,怎样设计语文作业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作业设计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和训练重点,设计的作业内容包括基础性练习、思维能力训练、针对性延展等,设计作业时还要结合训练重点合理安排作业内容。
二、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必然会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出开放性、灵活性。语文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中得到不同的收获。
四、语文作业设计要适当地延伸和拓展,使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多元化,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作业设计》读后感3“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对于小学生,却更多依赖于老师的督促和培养。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自主性出发,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抑或加强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需精心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
一、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是孩子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应打破教材的局限,从孩子们的性格爱好、个性、特长出发,布置好学生的课外作业。例如:学完《月光曲》,不同学生会对不同的侧重点表现出兴趣,爱好音乐的孩子会对《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听一听这首中外闻名的曲子,教师可让他们自己去找贝多芬的《月光曲》来欣赏,甚至带到课堂上。而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会对盲姑娘的克服困难、向往音乐的精神产生共鸣,这些学生老师便可激发他们学习盲姑娘,并从现在起利用课余时间,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满足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还有的学生喜欢《月光曲》中描写的场景,觉得读起来富有感情、韵味,教师便可让他们配上《月光曲》,自己去朗读,去体会这一奇特的`景象。这样的作业,各类型学生得到了满足,而他们又互相交融,潜移默化,在不经意中既提高了语文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打破常规,作业开放。
开放型作业,即不唯书本是论、抱书本不放,而是多角度地选取材料,在生活中学语文,突出语文自主性原则。如低年级小朋友,语文学习以字词为主。由于字词学习单调、呆板,对于抄写更是提不起兴趣。这时,老师可让孩子们课后回家将生字抄写变为和父母一起将生字制成谜语,拿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猜。孩子们对于动画片、故事、配画书籍百看不厌,教师便可鼓励孩子们记下动画片中的一句歌词、一个题目、一个人物;对于故事中的生字,激发学生多问,多读,并抽出一定课余时间读故事。还如电视中的广告,有的孩子背得滴水不漏,路边的招牌,学生也会时常指点指点,这都是学习字、词的好机会。老师适当引导、点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布置还需机动、灵活。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受和掌握知识也有快有慢。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难度大的差生受不了,难度小的好生吃不饱。量多对好生如渔得水,一挥而就,对差生便会弄得焦头烂额,最终还是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因此,布置作业时,应灵活地面对不同学生,从数量、难度、形式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分配,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例如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应懂得了地球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是巨大的灾难,懂得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于是,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可让他们观察自身周围对环境的污染或保护、周围人们的一般做法写一篇短文;而对于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应让他们查阅资料,掌握数据,了解人类对地球破坏造成的灾难的一些实际。然后,再将他们的文章拿到班上让同学们阅读,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不但提高了优生的能力,对一般水平的学生也起到了积累知识、扩大视野的作用。再如抄写生字,目的是为了写好生字,默写生字,对于能写好、默好的学生,可以抄。而对于记忆力稍差一些的学生,便可抄到默写为止,而不必强调以遍数为标准,而应强调将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课外作业的布置,随着新大纲的制订,教育与国际接轨,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突出评议的特征,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怎样做课题研究读后感
关于怎样做课题研究读后感相关如下:
第一、课题研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教研而搞“空中楼阁”或“象牙塔”式的研究,它必须立足于具体的教研工作。这本书里面提到“教学与研究合一,是教师课题研究的重要特点。因此,教师的课题研究要以“立足教学”为原则,以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来开展。”
因此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立足教研,把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常规管理夯实。
第二、在本书中也强调课题的“问题意识”,我校在教科研工作中也反复强调“问题意识”,我们的教研、科研都是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对于区级小课题就解决小问题、短平快的问题。比如,目前我校快要结题的9个小课题,当初在选题、立项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强调“问题意识”。
比如我校的特色课程开发,就是立足于南澳地处偏远,文体活动较少,学生的艺体锻炼的机会比较少的实际问题上。针对这个具体问题,我校成功申报了深圳市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深圳市综合素养试点学校。我校的音体美开设了“走读”式分项课。
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我校也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各级课题。比如现在研究中的由广东省教科院批准立项的三个课题。在《教师如何做课题》中提到:课题研究对科学施教、提升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主要是对各类服务业园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设计方面不仅仅在于合理地规划各类园区的生产布局,从规划、景观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生态、科技和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提供集生产、研发、物流、展示及融资等内容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平台。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一般来说,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意义要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以便有关专家能够较明确地知道你的研究价值。要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现的,即该研究的研究背景是什么,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一般可以从有关国家政策及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出发来提出研究问题。
其次,要世猛说明该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来指出自己选题与各个主流观点的研究前提的差异性,从而突出自己选题在理论上的创新性。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1有幸获读张海晨和李炳亭两位专家编写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在这里首先感谢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智慧的分享。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导学案编写的宝典,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有许多简单易操作的实践方案,即使一位从未经历过课改的老师,读此书后也定会撕毁教案,从此对导学案情有独钟,对课改竖起大拇指。
全文共有六章,十个专题,从教案的种种弊端引出导学案,接下来介绍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行动研究、导学案设计要求、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规范和导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并有十个专题穿插其中,事无巨细,为我们设计导学案指出了许多光明大道。读完后主要感想如下:
一、要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
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中心”中,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教案则被老师们视为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而要想让教师设计导学案,自然得先打破这种观念,实现两个转变: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理论才能保证我们导学案设计的方向不会偏颇。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我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坚守导学案设计行动原则
所谓原则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本文对设计导学案共提出了十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4、合作性原则: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8、实用性原则: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
9、规范性:求同存异。
10、创新性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三、满足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研读课标做指南: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课标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2、用好教材: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
3、学情调查是起点。
4、分层设计重差异。
5、学法指导在其中。
6、集智备课作保证。
四、做好学情调查和学习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导学案问题。
1、学情调查是对学生的性别差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家庭状况等内容所做的调查。日常的学情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学生学习风格特征分析三个方面。它对高效课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学情调查,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2、学习内容分析上要掌握好四个度:深度、广度、梯度、角度(旨在强化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对生活世界的个性化体验,以及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构建)。
3、在学习目标的陈述上,要掌握好“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学习目标四要素的基本要求,要遵守三维目标的设计求。
4、在学习过程设计中要掌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过程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和相关要求。
5、在问题设计上要做到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和问题情境化。
除以上内容外,本书还对“五步三查”的普适性模式、集智备课、课堂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详实的阐述。使人对高效课堂和导学案的有了一个更加立体化、深刻化理解。以简易便捷的操作方法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
五、我们的不足
1、课改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形成坚定的变革观念。对策: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2、导学案的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对策:坚定遵守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方法和路径。
3、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够完善。对策:做好细化也分层工作,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目标陈述上写明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集智备课不够。对策:集智备课纳入到每周的常规则教研活动中去,每周要对下下周上课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
5、课堂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对策:按照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他们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
6、个别小组长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策: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确保每组的小组长会议如期召开。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2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教学,虽然既含有“教”、又含有“学”,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虽然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颠覆,但仍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旧教学方式深层面的质的变革,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己也曾错误的认为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就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习,于是把过去的“填鸭式”改成了“放鸭式”。
到底如何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于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找到了一艘“渡船”。我认识到:认真学习、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力争把导学案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并在使用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就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二)在教改实践中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创造之精神的人。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口号,而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面对这种现状,自己觉得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上高中,升入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要么中考无望,回家务农,放“藏獒”,成为一名文盲型的劳力。要对得起家长和社会,是否还得抓住中考这条主线?《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口号:“高考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的,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对这句口号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能力,何愁中考和高考呢?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还明确指出:虽然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没有考试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考试过不了明天”。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更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这也是许许多多的课改学校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的。
以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真正把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些观念讲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这双桨不是随便就能划动的。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
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因此,找到了这副渡船的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
最后借梁光明老师的两句话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