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概要读后感(“五七因中转 六八果上圆”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4-09-02 16:06: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那,是不可改变的,是业力。第二个相状...

唯识学概要读后感(“五七因中转 六八果上圆”是什么意思)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生,指的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刹那,是不可改变的,是业力。第二个相状呢,就是这个心指的是第六意识的你的分别、你的思惟、你的忆念。我们来看我们的心灵的力量是怎么去主导这个相状的?我们看这个偈颂:

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

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

好,那么这个地方,提出了生命当中的两种因缘:第一个名。「名」这个是第六意识的名言,就是你的思想分别,就是来自于心灵的力量,第六意识心灵的力量;这个「事」指的事,第八识的业力所变现的相状。那么心力跟业力,它是互为因缘。

因为你心力会影响你的业力,业力也会牵动你的心力,你在一个不同的相状,你也很容易受到影响。那么这当中的心力跟业力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思惟:到底你是要用心力来主导业力?还是你要用业力来主导心力?这两种,值得我们去思考。

那么「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 就是在业力跟心力这两个当中,「唯量」:你产生不同的分别,它就会变现出不同的假相。这个「量」指的是第六意识的心量:你是产生一个如理的思惟,跟不如理思惟,它会产生不同的相状。

人生有两种相状,有一种相状是不可改变;有一种相状,你可以改变。业力所变现的相状,就是客观的环境,不能改变,今生不能改变;但是主观的因缘,今天有人障碍你,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他是恶因缘,那他果然扮演恶因缘;你认为他是善知识 他是来激发你的,欸,他果然扮演善知识的角色,他对你是帮助的。

所以我们不能主导生命的相状,但是你有办法解读,就是你的名言分别很重要。就是说这个相状出现了,那么它对你代表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向,它对你代表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你是可以决定的。

你认为它是来伤害你的,那么它果然是来伤害你;你认为它是来帮助你的,它就是在帮助你。我们有解读人生的权力,因为你有主观的第六意识的力量。你可以主导这个相状,让它往道上会、往净土法门会。

也就是说逆境本来是要伤害你的,但是你如果好好的去思考,它会变成菩提道的助缘,这叫做「顺逆皆方便」。你如果不会操作,顺境、逆境对你都是伤害,顺境让你放逸,逆境让你挫折。所以说有些东西不能改变,有些东西,你应该主导,你自己可以主导的。就是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不能改变,来自第六意识的分别,这一块你不要放弃,这是你的权力。

那么我们看总结。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面对于两种的因缘:第一个第八识的业力,跟第六意识的心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你要善用第六意识的心力。我们看善用其心,这地方有二:第一个我们先了解一心二门;第二个转凡成圣。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第六意识的心是关键!人生会让我们堕落,人生也可以让我们增上。诸位,当你学大乘佛法的时候,你最好保持双向思考——「不二法门」。凡夫把娑婆世界讲得太美好,想像太美好,错觉;二乘人对人生是全盘否定,悲观主义者,也不对。

其实人生没有好、也没有坏。你说生命现象——人生,你得了一个人的果报,你说今生对你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很难讲!如果你好好利用,它可能是你一个往生的跳板;如果你不好好利用,你今生会造很大的罪业。

我们一念心那,永远是两种门,它随时打开:一个是通往地狱之门;一个是通往净土之门。

《唯识学概要》

学佛是修行,那么如何修心呢

学佛网
通过佛经里面记载的方法,把他落实到生活中,落实到起心动念,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念,也就是转经,我今见闻得受持,接受保持。
同时多看因果故事,看法师开示,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如果想脱离轮回,就必须放下对娑婆世界,六道轮回的执著。在生活中多修清净心,平等心,要知道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转眼成空,没什么好执著的。建议你看下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讲的是八识心所,圣人如何用心,我为什么有轮回,你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看破放下。
正心正念,修心是指从你的每一个念头都让它是好的善的,戒断贪嗔痴,明白人生八苦无常,从而体悟大道,出离六道轮回!永得清净安详!
修法当中最主要的是修慈悲心和菩提心,念佛也好,打坐也好,没有慈悲心和菩提心功德特别小,有了慈悲心和菩提心功德就特别大。 在家里时,要观想做饭是为了众生做饭,看书是为了众生看书,拜佛是为了众生去拜佛。家里有老人、爱人、孩子必须照顾好他们。必须控制自己的脾气,如果有人骂你,我们应该观想这是在为自己消业障,不应生嗔恨心,而更应对骂自己的人发慈悲心。出门时,看见路边虫子呀、蚂蚁呀、蚊子呀、牛呀、马呀,也要发慈悲心,他们也是因为前世造业变成现在这样子的,在轮回过程中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亲;走路时,看见有乞讨的众生,他们非常可怜,一定要发慈悲心,有钱财时可以给他们一点钱财帮助他们,没有时心里也要发慈悲心觉得他们很可怜。真正的上师是为了度众生而来的,不能约束和干扰上师的弘法利生工作。
所以真修行在哪里?就在事相上,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大乘法里常讲“历事练心”,清净心在哪里修?
净业三福
(一)人天福:
孝养父母:圆满孝道,心中常存“普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
生”之心。
奉事师长:常念师恩,并落实本师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的
教诲。
慈心不杀:仁慈博爱、礼敬一切众生。
修十善业:善护身、口、意三业。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
作至诚。
(二) 二乘福:
受持三皈:一切时、一切处,务必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
邪、净而不染”。
具足众戒:严守并力行各种戒律与礼仪。
不犯威仪: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规范具足。
(三 )大乘福:
发菩提心: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护佛种
性,常使不绝。
深信因果: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读诵大乘:对于净土宗经论,必须深解,并加以落实。
劝进行者: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誓愿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
正之道。
佛言:三福乃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欲生彼国者皆当修之。

瑜伽师地论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瑜伽师地论》(梵文:Yogācāra-bhūmi-ā stra),系印度佛教论书。又称《瑜伽论 》、《十七地论》,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亦是玄奘西行取经法之最大原因。 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汉传佛教以此经为弥勒所造慈氏五经之一,藏传佛教传统上认定此论的作者为无著。

全书中心内容是论释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性质及其所依客观对象是人们根本心识——阿赖耶识所假现的现象;禅观渐次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以及修行瑜伽禅观的各种果位。以分析名相有无开始,最后加以排斥,从而使人悟入中道。全书分五部分:①本地分(1~50卷)。将瑜伽禅观境界或阶段分为十七地,即五识身相应地、意地、有寻有伺地、无寻唯伺地、无寻无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闻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声闻地、独觉地、菩萨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②摄决择分(50~80卷)。论述十七地的深隐要义;③摄释分(81~82卷)。释十七地有关诸经,特别是《阿含经》的说法和仪则。初明说法应知的五分,次明解经的六义;④摄异门分(83~84卷)。释十七地有关诸经,特别是《阿含经》所有诸法的名义和差别;⑤摄事分(85~100卷)。释十七地有关三藏,特别是《杂阿含经》等众多要义。初明契经事,次明调伏事,后明本母事。五分中以本地分为重点,后四分主要是解释其中的义理。
如果想了解唯识学,建议议先听听净界法师的《唯识学概要》,对唯识学讲解深入浅出,适合不同程度的人。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问: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把仓库拆掉,那这个拆的时候,下手处是在它起现行的时候才有得拆,才用智慧观照去拆,是不是?

净界法师答:第八识其实它经常起现行,它没有休息的时候。八识里面有两个识是不休息的,一个第七,一个第八,叫恒常心所,它白天晚上不休息的。前六识会休息,你睡觉的时候前六识,你不做梦的时候前六识是全面休息,第七第八识它没有休息。但是你拆第八识,你要改变第八识,要从第七意识下手。因为第七意识的我执深深的主导第八识。

所以我们在研究唯识的时候,你除了研究它当体的功能,你还要注意它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会互动的。第八第七密切互动,第七第六也密切互动,第六前五也密切互动,它会显现一种互动关系。所以你要破坏第八识,要从第七意识下手,因为它的我爱执是第七意识引起的,它本来是变成因果嘛,对不对?那么因果里面有一个我,我去造业,我去得果报,那个我的概念是第七意识给它的。所以第七意识一转,第八识就跟着转,所以六七因中转嘛,对不对?五八果中圆。在因地里面要改变的只有第六第七,六七嘛,五八是配合的,你六七转,五八就跟着转,感受也跟着转,第八识也跟着转。

所以你因地的时候,注意第六第七就好了。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我们净土宗的人,我们今生不可能破坏第八识,这是一个现实,但是你最好把第八识的势力,降到最低,你必须把你的清净心,所摄受的信愿的力量加强,你临终不能让第八识来主导你,你要第八识来主导你,你就完了,你就随业你就流转了。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要在第八识没有启动之前,你还没有死亡之前,你的正念就要提起来。

所以随念往生没有经过死亡,没有经过第八识。一旦第八识开始活动,你就完了。第八识的势力不是你可以控制的,所以净土宗是要在第八识还没有活动之前先下手,你赶快提起正念跟弥陀感应道交,靠第六意识随念到净土去。一旦你的第六意识进入闷绝,第六意识开始不活动的时候,由第八识主导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往生了。一个人临终只要进入昏睡状态,你就百分之百不可能往生。因为你的根本、随念往生那个第六意识的正念失掉了,完全第八识主导的时候,你不可能往生了。第八识它是一个有漏业力的根本,所以你必须在第六意识清楚的时候,就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第八识还没有出手之前,你就要先下手,完成感应道交。一旦第八识开始活动,你就没机会了。

当然第八识,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因为我们修行也不能从第八识下手,因为它是被动的,它只是一个仓库,其实它很无辜,它只是一个因果的一个摄持者跟变现者,那么真正主导它的当然是第七意识,当然第七意识也受第六意识的影响。

本文标题: 唯识学概要读后感(“五七因中转 六八果上圆”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06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英语写读后感格式(英语读后感的格式是什么)焦点访谈20210901读后感(焦点访谈缺碘的危害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