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杜甫诗三首的读后感!我的老师又要我们写什么杜甫诗的读后感,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写什么,都快吐了,请高手给篇范文!杜甫(712-770):唐诗人。字...
求杜甫诗三首的读后感!
我的老师又要我们写什么杜甫诗的读后感 想了半天都不知道写什么 都快吐了 请高手给篇范文!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辞海》1989年版
参考资料:《辞海》1989年版
杜甫草堂观后感怎么写
杜甫草堂观后感怎么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首先简略介绍一下草堂以及它的相关含义;
2、然后就可以讲述与杜甫草堂有关的历史以及由来等;
3、最后就可以描述一下游览杜甫草堂之后引发的感想啦。
示例范文如下:
怀着思古之幽情,我游览了文学圣地——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顾名思义,是指用茅草作屋顶修建的简陋房屋。诗圣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多在茅屋栖身度日,其所寓居之地,后人建“杜甫草堂”以为纪念,如同古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梓州杜甫草堂,东屯杜甫草堂等等。
成都杜甫草堂最早是唐末的诗人韦庄在杜甫遗址上所重建,以后经历代十多次培修,建筑与园林逐步扩大,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完成时,已成为有近百间多样性建筑群体的纪念性祠宇,基本上奠定了今天博物馆建制的规模。1952年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开始筹建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今天的草堂,很好地保留或再现了杜甫当年居住在这里时的环境风貌。
草堂在浣花溪畔。“浣花溪”其名由来于一个美丽的故事。据宋人任政一《游浣花记》载,唐时,一任姓姑娘住在溪畔,她美丽善良。一日,一满身疮疥的和尚脱下脓血污浊的衣服求她浣洗。见者无不恶心,然任姑娘欣然应允,涤之溪边。但见她每漂一次,则溪上顿现莲花朵朵,瞬间满潭荷花,“浣花溪”遂由此得名。后有南宋诗人陆游赞其花曰: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可见其花事之盛。物是而人非,今人只有发挥其无尽的畅想来求得古今之共鸣:虽无二十里路之花香,然美丽的小溪犹在人们的心中,每当春至,溪之上游繁花锦簇,或蓬勃,或嫣然;或竞艳纷纭,或自怜独处。待得林花谢了春红,春归无觅,春水悄向东。载着无尽的人间情话,蕴着飘零的诗人的思绪,落英随那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如清代佟佳-常明所撰联:水竹旁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灵魂的归处!然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浣花溪。黄鹤一去不复返,诗圣溪畔独留连。抚今追昔朋辈事,浣花浣人浣流年!
建筑是时代的心曲。在我们这个高楼摩肩接踵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所在:照壁前导,深邃含蓄;民居体量,简洁大方;粉墙青瓦,古意盈然;无高大恢弘之气势,存清平深远之意旨;无雕梁画栋之辉煌,不掩天香丽质之诗情。看满园春色,层瓦尽染;览工部茅屋,心绪飞扬。犹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若工部再生,观今之盛世,当惊世界殊!当可以:胸有千言凭吞吐,不复倚杖自叹息。庐破受冻昨日事,寒士欢聚锦官城。
缓步于高大挺拔的楠木间、丛密幽深的竹林旁,呼吸着天鹅绒般的草坪的浓绿,倾听着碧水潺潺的诉说,品味着诗圣那颗幽忧之心,畅想着这百年前的茅屋中发生的一切,顿觉“历史”遽然而至眼前,不禁叹息:“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
出得草堂,即入红尘。恍如南柯之一梦,醒来后依然是我。观众生之熙熙,叹世事之攘攘。忽忆清代顾复初为草堂所撰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诗圣叹屈子,清人忆少陵。我辈踯躅客,思之心何宁?
杜甫草堂的观后感怎么写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首先简略介绍一下草堂以及它的相关含义;
2、然后就可以讲述与杜甫草堂有关的历史以及由来等;
3、最后就可以描述一下游览杜甫草堂之后引发的感想啦。
示例范文如下:
怀着思古之幽情,我游览了文学圣地——成都杜甫草堂。
草堂,顾名思义,是指用茅草作屋顶修建的简陋房屋。诗圣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多在茅屋栖身度日,其所寓居之地,后人建“杜甫草堂”以为纪念,如同古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梓州杜甫草堂,东屯杜甫草堂等等。
成都杜甫草堂最早是唐末的诗人韦庄在杜甫遗址上所重建,以后经历代十多次培修,建筑与园林逐步扩大,到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完成时,已成为有近百间多样性建筑群体的纪念性祠宇,基本上奠定了今天博物馆建制的规模。1952年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开始筹建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今天的草堂,很好地保留或再现了杜甫当年居住在这里时的环境风貌。
草堂在浣花溪畔。“浣花溪”其名由来于一个美丽的故事。据宋人任政一《游浣花记》载,唐时,一任姓姑娘住在溪畔,她美丽善良。一日,一满身疮疥的和尚脱下脓血污浊的衣服求她浣洗。见者无不恶心,然任姑娘欣然应允,涤之溪边。但见她每漂一次,则溪上顿现莲花朵朵,瞬间满潭荷花,“浣花溪”遂由此得名。后有南宋诗人陆游赞其花曰: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可见其花事之盛。物是而人非,今人只有发挥其无尽的畅想来求得古今之共鸣:虽无二十里路之花香,然美丽的小溪犹在人们的心中,每当春至,溪之上游繁花锦簇,或蓬勃,或嫣然;或竞艳纷纭,或自怜独处。待得林花谢了春红,春归无觅,春水悄向东。载着无尽的人间情话,蕴着飘零的诗人的思绪,落英随那一江春水向东流------正如清代佟佳-常明所撰联:水竹旁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灵魂的归处!然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浣花溪。黄鹤一去不复返,诗圣溪畔独留连。抚今追昔朋辈事,浣花浣人浣流年!
建筑是时代的心曲。在我们这个高楼摩肩接踵的时代,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所在:照壁前导,深邃含蓄;民居体量,简洁大方;粉墙青瓦,古意盈然;无高大恢弘之气势,存清平深远之意旨;无雕梁画栋之辉煌,不掩天香丽质之诗情。看满园春色,层瓦尽染;览工部茅屋,心绪飞扬。犹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若工部再生,观今之盛世,当惊世界殊!当可以:胸有千言凭吞吐,不复倚杖自叹息。庐破受冻昨日事,寒士欢聚锦官城。
缓步于高大挺拔的楠木间、丛密幽深的竹林旁,呼吸着天鹅绒般的草坪的浓绿,倾听着碧水潺潺的诉说,品味着诗圣那颗幽忧之心,畅想着这百年前的茅屋中发生的一切,顿觉“历史”遽然而至眼前,不禁叹息:“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
出得草堂,即入红尘。恍如南柯之一梦,醒来后依然是我。观众生之熙熙,叹世事之攘攘。忽忆清代顾复初为草堂所撰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诗圣叹屈子,清人忆少陵。我辈踯躅客,思之心何宁?
杜甫草堂的观后感怎么写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的背后故事,诗作+自己的感想
要一段故事,一首诗歌,一位诗人李白最好字不要多只要一看就懂就行李白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的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其诗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
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
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道:“且慢,你是何许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过头来,说: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 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说完,解下毛驴骑上,扬长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见踪影了,县官还在那里琢磨这首诗呢。
店家心里知道是“岂有此理”,也假装不明白,让县官琢磨去吧!
杜甫
有一天,杜甫又缠着姑母讲故事。姑母说:
“咱们杜家出过许多名人,晋朝著名大将杜预(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2集)就是我们的第十三代远祖。他打仗有勇有谋,为朝廷立过大功。百姓们还编歌谣称赞过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爷爷(杜审言)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
这些故事给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读书,好学苦练,七岁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看起来。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后说。
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还带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听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的绝妙音乐。这对他的影响很大。杜甫一生写诗都十分讲究技巧,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一天,杜甫对妻子说:
“听说老皇上到蜀地去了,太子登了基,我打算到他那儿去为国效力。”
第二天凌晨,杜甫上路了。没走多远,就被叛军抓住。叛军把他押到长安,见他是个头发斑白的读书人,盘问了一番,又把他放了,但是又不让他离开长安。
杜甫只能在长安流浪。不过几个月,这座雄伟的京城已经完全变了样。过去皇帝的宫殿和王侯的住所,有的成了一堆破砖碎瓦,有的住满了叛军。街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尸体,不时还有一队队叛军的骑兵耀武扬威地通过,扬起漫天尘雾。
杜甫亲眼看到这悲惨景象,为国家前途担忧。他在长安期间写下不少优秀的诗篇,《春望》就是其中一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去下面的网站看看吧~~还有很多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XX/XXYW/YWBL/LSGS/1800_SR.HTM
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高下,自唐以来,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一千多年来,好事者络绎不绝。其实这完全是多事,况这也确是个难题。即便不带个人好恶,有非常学力者也难评判。
太白杜甫出生于唐诗上群星灿烂的时代。王维高适和太白出生于同年,杜甫约小太白10岁。此时诗人灿若星河,风格多样,手法也各有长。李白和杜甫是其中的真正翘楚。
太白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以大鹏自居,用青莲为名。心雄万夫,汲汲功名。大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30岁那年,他写了「与韩荆州书」,中有“平生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句。此文历来多被传颂,但也常遭人垢病。这篇文章简直可以看成是太白出世的宣言,可惜这宣言实在是不漂亮。与向来给人们以“谪仙”形象完全大相径庭,也不象后来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士。和盛唐时的一些边塞诗样,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作为,这本身无可厚非。他向往管仲谢安那样能辅佐朝廷,但实际上太白的才高只在诗,倘让他去经纶国家,大约比不上狄仁杰,张九龄。「仰天大笑出门去」用在狂歌纵饮时,风流倜倘,潇洒出群,倒是诗人的好写照。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挟妓,贯穿他生活的始终,及至醉中捉月升天,完成其浪漫的一生。这一切,和现实的烦琐政务,切实的济世利民,完全是风马牛。
天宝三年,太白入宫做了翰林,这与当时的玄宗天子好诗以及太白的诗名有关。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太白未免太天真了。皇帝所要只是一名弄臣。三首「清平调」的高级宫词,一曲“可怜飞燕倚新妆”激杨妃,遭馋而被“千金放还”。自此,政治热情幻成一腔愤懑,开始游山纵水寄情诗歌了。虽然永王之乱时,太白又一次进身庙堂但毕竟是昙花一现这与太白仕途,固然是不幸;但对中国文学却是千古幸事。「李太白集」许多浪漫,奇丽的名篇都出于晚年作品。没有了刚出蜀时的豪放羁,狂狷傲倪,但更多了清新俊逸。
杜甫是真正的儒家,具有真正关心民间疾苦悲天悯人的古代“士”的情怀。他出身宦家,祖父是写出“云霞出还曙,梅柳度江春”的唐初有名诗人杜审言。不过,这些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似乎看不到一点痕迹。
观其一生,一直是在辛苦辗转中度过。他没有太白那样横空出世的起点也没有过高的政治期望。一辈子没有做过多大的官,他的生活,经历更贴近民众。比太白晚生了10多年,正是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身经安史之乱,饱受离别流离贫病之苦。他的作品和太白那些不着尘世,飘飘若仙有云泥之别。「三吏三别」「北征」「羌村」无不浸透人生的苦难和悲凉。晚年在老友严5的照拂下才能在成都过上安定生活。他的一些比较明快的作品也都是在“浣花草堂”所作。如“二个黄郦鸣翠柳”“黄四娘家花满溪”等。纵观他的全部作品,现实主义是一根主线。他是真正的身体力行,不作矫声的诗人。郭沫若有本书《李白与杜甫》,是为了迎合毛泽东喜欢唐三李而曲学阿世的风派作品,不足为据的。但他在“浣花草堂”的题字“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对杜甫的评价倒是非常精当的。
考察一下李杜的交往也是很有趣的话题。杜甫赠李白的诗有10首,其中不乏声情并茂之作。尤其在「梦李白」的几首里。如“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国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都是让人感动的好句。李白送杜甫的不多,记得有“饭课山头遇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的句子。两人聚少离多,感情是真挚的。李白有仙气,感觉是不食人间烟火,他的诗与友情,亲情就很淡。这是不应苛求的。
文章写到这里有点近似“博士卖驴”的味道。该怎么评价李杜的诗歌艺术?总的看来李白近仙,杜甫近人。仙易让人慕,但太多空想。看他的他天马行空,才气纵横。清词丽句,叠出不穷。想象奇特,浪漫无涯。千百年来,可算是空前绝后。也的确,他的诗是不能学的。无此胸襟,无此豪情,只能得其皮毛,难有其筋骨。晚唐的李贺到有点仿佛,但多鬼气,细看之下,实在不是那一回事。宋人王令,气派宏大,也不过大在气派而已。他死的早,但也和太白风格有异。自宋以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了。口出狂言倒有,能才情俊发,佳句神来的寥若晨星了。
杜诗诗歌格律最完备的。沉雄生涩,感情饱满,结体谨严,用韵险绝,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他的许多诗的确是千古绝唱,如“无边落木潇下”这首七律,被认为“唐七律之冠”,我最喜欢的到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首,真是让人荡气回肠。他的许多涉及亲情的诗,如「闺中望月」亦颇有风致,使人感动。读他的诗,有时总觉得他在苦着脸…… 近代诗人林庚白曾出狂言,说自己的诗高于老杜。舍下倒有他的「丽白楼诗选」,诗的确不错,但说高于老杜,鬼才信他!
以前在清韵写「晚唐诗。李商隐」时曾诌过一首打油诗:少年意气慕太白,中岁颓唐爱温李。华鬓听雨僧庐下,老来饱读渊明诗。前二句大约是写实。但饱读渊明,可能是矫情了。陶集本来就薄,能反复吟俄的就那几首,况无田园可归,也足以影响诗兴,我想真到了晚年,可能会喜欢老杜多些。
说太白才高只在诗,是纵观他一生的行藏得出的结论。前面说过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挟妓,贯穿他生活的始终,这是平实之论。王安石曾说太白诗“十句九句妇人酒耳”,这话或许尖刻,但也看出北宋这位卓越的政治家对李诗的看法,这实际上道出了李诗的一种倾向。至于鬼兄说太白学“长短术”“剑术”,本人看来这也只能算野狐禅,于治国济民基本是不搭界。他不满足被当做弄臣那是豪无疑问的,但现实留给他的出路只有二条:要么浪迹山水,要么供奉朝庭。经纶济世非他所长,须知,即便在朝堂之上,在写「清平调」时他还醉熏熏的,别人以水拂面,他才清醒。一个老是醉眼朦胧的诗人让他来埋头与朝廷公案,黎民俗事实在是难以想象。太白可以名动公卿让他位居公卿将相,实在是难为他了…… 诗人,是他最好的选择,尽管他是一万个不情愿。
至于杜甫,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想过出将入相。但你作的那些假设确有些想当然,历史实在是个复杂的东西。任何一些小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一生际遇。可以说他能力不足,也可以说他命运多蹇。
陶诗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甚剧这是事实。究其原因,与旧式文人的传统
有关。身在庙堂,则思山林野趣;处身山野,又忍不住济世思君。政治冷血,文人多情,他们总是政客手上的清客或皇帝身边的弄臣。能真正如张九龄,王安石之流出将入相的,只是少数。总以为一身本事,可以匡济天下,现实是往往遭馋,造嫉,被流放,被搁置,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失意后的阿Q气的避难所,就是归隐田园。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老夫子,成为他们的楷模--这就是陶诗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的原因。可惜,方今社会与古代相差太远,品味陶诗,能将“那股气”读出来,实在是件难事。鄙人尚未入中年,还难理解个中三味……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的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同时也由于封建统治思想的严重影响,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梦、及时行乐和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李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其诗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的诗歌各体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与七言绝句最为擅长.
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李白10岁那年,开始动笔学习辞赋,创作非常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他想到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一次逃学回来,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铁杵(舂米的工具)李白问老大娘磨它做什么,老大娘回答说:“磨成针。”李白想,我学习辞赋,只要有这个精神,超过司马相如是不会有问题的。(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李白按照这个意愿,勤学基础练。一天,他经过几次修改,把一篇辞赋写好了,便兴冲冲地送给父亲看。他自认为写得不错,一定会得到父亲的夸奖。不料,父亲读了以后,很不满意,对他说:“你这篇赋写得太差了,既无气势,又乏文采。不过你也不要灰心,应当继续努力。”
李白点了点头:“一定按照父亲的要求办。”回到书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炉中烧了。然后重新构思,重新创作,连续拟作了三次,没有一次感到满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写成比较满意的两篇,即《拟别赋》、《拟恨赋》。《拟别赋》后来散失了,《拟恨赋》还保留着,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编的《李太白集》中。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兴庆湖畔,他们漫步长堤,身后是空辇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园弟子。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诗)。哪想到这时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当然高兴,但想李白古体诗超凡脱俗,律诗不大多见,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诗,不知五言诗写得怎么样,于是让李白以“宫中行乐”为题写十首五言律诗。
李白醉意朦胧中,也明白皇帝在试他的本事,就对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赐给我无畏的胆子,这才能尽情发挥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两个内侍扶住摇摇晃晃的李白,再让两个内侍按住朱丝为栏的稿纸。
李白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但唐玄宗当时心情特别畅快,又见到李白的律诗能在醉意中写得那么完美,就让杨国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给李白脱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杨国忠捧过研好的墨来。李白拿过笔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笔地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
唐玄宗读了很高兴,马上让乐师谱曲,让乐工演唱。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
李白写完诗就睡着了。李龟年配着李白的诗唱着清平调,杨玉环见那些诗写的全是称赞自己的美丽,也与玄宗尽情赏花才回去。
过了两天,杨玉环一个人唱那几支清平调玩的时候,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从此,李白骑着毛驴云游四方,到华阴时,醉醺醺地想登山,走过华阴县衙门口却没有下驴。县令不认识李白,见一个小百姓竟敢骑驴闯县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问他:“你是什么人?胆敢如此无礼?”
李白当时接笔写下一纸奇怪的供状,上面没写姓名籍贯,只写着:“曾经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亲自为我调制羹汤;杨国忠为我捧砚;高力士替我脱靴;天子的门前我尚能骑马,华阴县门口却骑不得驴。”
县令又惊讶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谢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声笑着,骑上他的驴继续浪迹天涯去了。
唐肃宗乾元年间,年过花甲的李白仍在骑着毛驴浪迹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热的天气使他渴得七窍生烟,忽见前边一家门前挑着一面小旗,上书“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门前,见是一醋店。他想,没有酒喝,喝点醋解解渴也不错。
李白把毛驴拴在树上,缓步走进店来,一看,店内早已坐着一人,看穿戴象个七品芝麻官。李白懒得理他,就直奔柜台,对店家说: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
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店家是个落泊文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首诗谜,不一会儿,他就琢磨出了谜底是“何等好醋”。于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陈醋,北国佳品,客官尽可品尝!”
李白很高兴,醋店遇知音,就边喝边与店家聊起来。一会儿,李白饮完了醋,把醋壶还给店家后说:
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水不来。
店家马上就解出了谜底是“我要回去”,便与李白告别“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颔首笑道“谢谢!”
县官见李白从进店到走,都与店家说说笑笑,说的什么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边,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见李白转身要出门,就站起来叫道:“且慢,你是何许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过头来,说: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 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说完,解下毛驴骑上,扬长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见踪影了,县官还在那里琢磨这首诗呢。
店家心里知道是“岂有此理”,也假装不明白,让县官琢磨去吧!
杜甫
有一天,杜甫又缠着姑母讲故事。姑母说:
“咱们杜家出过许多名人,晋朝著名大将杜预(他的故事,请看本全书第12集)就是我们的第十三代远祖。他打仗有勇有谋,为朝廷立过大功。百姓们还编歌谣称赞过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翘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爷爷(杜审言)是个有名的诗人,他写的诗,受到过皇上的奖赏,人们都夸他是个才子。”
这些故事给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读书,好学苦练,七岁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咏凤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拿给父亲看,正巧有两位客人来访。他们也很有兴致地看起来。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扬雄(都是汉朝著名的文学家)的手笔呀!”客人们看完后说。
从这以后,这两位客人经常向人们夸奖杜甫,还带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听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的绝妙音乐。这对他的影响很大。杜甫一生写诗都十分讲究技巧,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一天,杜甫对妻子说:
“听说老皇上到蜀地去了,太子登了基,我打算到他那儿去为国效力。”
第二天凌晨,杜甫上路了。没走多远,就被叛军抓住。叛军把他押到长安,见他是个头发斑白的读书人,盘问了一番,又把他放了,但是又不让他离开长安。
杜甫只能在长安流浪。不过几个月,这座雄伟的京城已经完全变了样。过去皇帝的宫殿和王侯的住所,有的成了一堆破砖碎瓦,有的住满了叛军。街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尸体,不时还有一队队叛军的骑兵耀武扬威地通过,扬起漫天尘雾。
杜甫亲眼看到这悲惨景象,为国家前途担忧。他在长安期间写下不少优秀的诗篇,《春望》就是其中一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去下面的网站看看吧~~还有很多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XX/XXYW/YWBL/LSGS/1800_SR.HTM
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高下,自唐以来,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一千多年来,好事者络绎不绝。其实这完全是多事,况这也确是个难题。即便不带个人好恶,有非常学力者也难评判。
太白杜甫出生于唐诗上群星灿烂的时代。王维高适和太白出生于同年,杜甫约小太白10岁。此时诗人灿若星河,风格多样,手法也各有长。李白和杜甫是其中的真正翘楚。
太白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以大鹏自居,用青莲为名。心雄万夫,汲汲功名。大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30岁那年,他写了「与韩荆州书」,中有“平生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句。此文历来多被传颂,但也常遭人垢病。这篇文章简直可以看成是太白出世的宣言,可惜这宣言实在是不漂亮。与向来给人们以“谪仙”形象完全大相径庭,也不象后来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士。和盛唐时的一些边塞诗样,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作为,这本身无可厚非。他向往管仲谢安那样能辅佐朝廷,但实际上太白的才高只在诗,倘让他去经纶国家,大约比不上狄仁杰,张九龄。「仰天大笑出门去」用在狂歌纵饮时,风流倜倘,潇洒出群,倒是诗人的好写照。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挟妓,贯穿他生活的始终,及至醉中捉月升天,完成其浪漫的一生。这一切,和现实的烦琐政务,切实的济世利民,完全是风马牛。
天宝三年,太白入宫做了翰林,这与当时的玄宗天子好诗以及太白的诗名有关。满以为从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太白未免太天真了。皇帝所要只是一名弄臣。三首「清平调」的高级宫词,一曲“可怜飞燕倚新妆”激杨妃,遭馋而被“千金放还”。自此,政治热情幻成一腔愤懑,开始游山纵水寄情诗歌了。虽然永王之乱时,太白又一次进身庙堂但毕竟是昙花一现这与太白仕途,固然是不幸;但对中国文学却是千古幸事。「李太白集」许多浪漫,奇丽的名篇都出于晚年作品。没有了刚出蜀时的豪放羁,狂狷傲倪,但更多了清新俊逸。
杜甫是真正的儒家,具有真正关心民间疾苦悲天悯人的古代“士”的情怀。他出身宦家,祖父是写出“云霞出还曙,梅柳度江春”的唐初有名诗人杜审言。不过,这些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似乎看不到一点痕迹。
观其一生,一直是在辛苦辗转中度过。他没有太白那样横空出世的起点也没有过高的政治期望。一辈子没有做过多大的官,他的生活,经历更贴近民众。比太白晚生了10多年,正是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身经安史之乱,饱受离别流离贫病之苦。他的作品和太白那些不着尘世,飘飘若仙有云泥之别。「三吏三别」「北征」「羌村」无不浸透人生的苦难和悲凉。晚年在老友严5的照拂下才能在成都过上安定生活。他的一些比较明快的作品也都是在“浣花草堂”所作。如“二个黄郦鸣翠柳”“黄四娘家花满溪”等。纵观他的全部作品,现实主义是一根主线。他是真正的身体力行,不作矫声的诗人。郭沫若有本书《李白与杜甫》,是为了迎合毛泽东喜欢唐三李而曲学阿世的风派作品,不足为据的。但他在“浣花草堂”的题字“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对杜甫的评价倒是非常精当的。
考察一下李杜的交往也是很有趣的话题。杜甫赠李白的诗有10首,其中不乏声情并茂之作。尤其在「梦李白」的几首里。如“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国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都是让人感动的好句。李白送杜甫的不多,记得有“饭课山头遇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的句子。两人聚少离多,感情是真挚的。李白有仙气,感觉是不食人间烟火,他的诗与友情,亲情就很淡。这是不应苛求的。
文章写到这里有点近似“博士卖驴”的味道。该怎么评价李杜的诗歌艺术?总的看来李白近仙,杜甫近人。仙易让人慕,但太多空想。看他的他天马行空,才气纵横。清词丽句,叠出不穷。想象奇特,浪漫无涯。千百年来,可算是空前绝后。也的确,他的诗是不能学的。无此胸襟,无此豪情,只能得其皮毛,难有其筋骨。晚唐的李贺到有点仿佛,但多鬼气,细看之下,实在不是那一回事。宋人王令,气派宏大,也不过大在气派而已。他死的早,但也和太白风格有异。自宋以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了。口出狂言倒有,能才情俊发,佳句神来的寥若晨星了。
杜诗诗歌格律最完备的。沉雄生涩,感情饱满,结体谨严,用韵险绝,也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他的许多诗的确是千古绝唱,如“无边落木潇下”这首七律,被认为“唐七律之冠”,我最喜欢的到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首,真是让人荡气回肠。他的许多涉及亲情的诗,如「闺中望月」亦颇有风致,使人感动。读他的诗,有时总觉得他在苦着脸…… 近代诗人林庚白曾出狂言,说自己的诗高于老杜。舍下倒有他的「丽白楼诗选」,诗的确不错,但说高于老杜,鬼才信他!
以前在清韵写「晚唐诗。李商隐」时曾诌过一首打油诗:少年意气慕太白,中岁颓唐爱温李。华鬓听雨僧庐下,老来饱读渊明诗。前二句大约是写实。但饱读渊明,可能是矫情了。陶集本来就薄,能反复吟俄的就那几首,况无田园可归,也足以影响诗兴,我想真到了晚年,可能会喜欢老杜多些。
说太白才高只在诗,是纵观他一生的行藏得出的结论。前面说过嗜酒学剑,问道,求仙,尚侠,浪游,挟妓,贯穿他生活的始终,这是平实之论。王安石曾说太白诗“十句九句妇人酒耳”,这话或许尖刻,但也看出北宋这位卓越的政治家对李诗的看法,这实际上道出了李诗的一种倾向。至于鬼兄说太白学“长短术”“剑术”,本人看来这也只能算野狐禅,于治国济民基本是不搭界。他不满足被当做弄臣那是豪无疑问的,但现实留给他的出路只有二条:要么浪迹山水,要么供奉朝庭。经纶济世非他所长,须知,即便在朝堂之上,在写「清平调」时他还醉熏熏的,别人以水拂面,他才清醒。一个老是醉眼朦胧的诗人让他来埋头与朝廷公案,黎民俗事实在是难以想象。太白可以名动公卿让他位居公卿将相,实在是难为他了…… 诗人,是他最好的选择,尽管他是一万个不情愿。
至于杜甫,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想过出将入相。但你作的那些假设确有些想当然,历史实在是个复杂的东西。任何一些小的因素都会影响人的一生际遇。可以说他能力不足,也可以说他命运多蹇。
陶诗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甚剧这是事实。究其原因,与旧式文人的传统
有关。身在庙堂,则思山林野趣;处身山野,又忍不住济世思君。政治冷血,文人多情,他们总是政客手上的清客或皇帝身边的弄臣。能真正如张九龄,王安石之流出将入相的,只是少数。总以为一身本事,可以匡济天下,现实是往往遭馋,造嫉,被流放,被搁置,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失意后的阿Q气的避难所,就是归隐田园。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老夫子,成为他们的楷模--这就是陶诗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的原因。可惜,方今社会与古代相差太远,品味陶诗,能将“那股气”读出来,实在是件难事。鄙人尚未入中年,还难理解个中三味……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如何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那么后人对杜甫的评价如何?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后人对杜甫的评价,希望对你有帮助!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杜甫所写之诗包含着生动的形象和热切的情怀,更有担忧的愁绪,展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重大的变化。
杜甫因此被称为是诗圣,和李白合称为“李杜”,而他所写之诗更是给后人还有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对战乱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对黑暗腐朽的 政治 风气给予批判,他甚至愿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而牺牲自己,故其诗一直贯通忧国忧民的主线,可见其伟大之处。
杜甫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是热爱,他前期所作之诗皆是他伟大的抱负和对大好河山的描绘,他十分嫉恶如仇,热爱人民,所以他诗歌的穿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对杜甫的评价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虽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其诗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他却在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杜甫所影响的程度之深,在我国 历史 上村存留的影响之大。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现如今有两个,一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另一个也在四川省,不过是在绵阳市。而今作为四川省重点 旅游 开发项目,更为广泛接受的是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的三台杜甫草堂。被称之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纪念堂,当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却远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绵阳三台杜甫草堂。
三台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县城西边的牛头山上,是三台县城牛头山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伟大著名爱国史诗级别的诗人杜甫先生的纪念遗址,整个草堂里面亭台楼阁,风景如画,十分注重生态建设和园艺建设,在不破坏原本草堂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景致,并注明了杜甫生平的简介,另外还有杜甫先生在三台县的生平 事迹 和诗歌著作展览,可为打造了一个精致独特的草堂。整个草堂是建在原来明代的工部草堂的遗址上的,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做了重建,整个一复古园林,更广泛吸引游客。
另外,坐落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博物馆类型的草堂,是国家为了纪念被称之为“诗圣”的伟大历史诗人杜甫先生而修建的博物馆,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因此处杜甫草堂所在位置,又被称之为浣花草堂。但历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离任成都之后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据历史记载,五代时期诗人韦庄重寻得杜甫草堂遗址,而后重新修建,而后,历经数朝杜甫草堂均被多次修复,从而保存至今并最终被建作纪念性博物馆,并成为如今历史 文化 圣地和著名旅游景点。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猜你喜欢:
1. 杜甫的思乡诗读后感
2. 读书破万卷怎么理解
3. 杜甫的诗为什么会被称为诗史
4.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5. 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
6. 怎样评价颜真卿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杜甫所写之诗包含着生动的形象和热切的情怀,更有担忧的愁绪,展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重大的变化。
杜甫因此被称为是诗圣,和李白合称为“李杜”,而他所写之诗更是给后人还有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对战乱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对黑暗腐朽的 政治 风气给予批判,他甚至愿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而牺牲自己,故其诗一直贯通忧国忧民的主线,可见其伟大之处。
杜甫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是热爱,他前期所作之诗皆是他伟大的抱负和对大好河山的描绘,他十分嫉恶如仇,热爱人民,所以他诗歌的穿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对杜甫的评价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虽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其诗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他却在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杜甫所影响的程度之深,在我国 历史 上村存留的影响之大。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现如今有两个,一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另一个也在四川省,不过是在绵阳市。而今作为四川省重点 旅游 开发项目,更为广泛接受的是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的三台杜甫草堂。被称之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纪念堂,当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却远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绵阳三台杜甫草堂。
三台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县城西边的牛头山上,是三台县城牛头山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伟大著名爱国史诗级别的诗人杜甫先生的纪念遗址,整个草堂里面亭台楼阁,风景如画,十分注重生态建设和园艺建设,在不破坏原本草堂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景致,并注明了杜甫生平的简介,另外还有杜甫先生在三台县的生平 事迹 和诗歌著作展览,可为打造了一个精致独特的草堂。整个草堂是建在原来明代的工部草堂的遗址上的,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做了重建,整个一复古园林,更广泛吸引游客。
另外,坐落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博物馆类型的草堂,是国家为了纪念被称之为“诗圣”的伟大历史诗人杜甫先生而修建的博物馆,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因此处杜甫草堂所在位置,又被称之为浣花草堂。但历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离任成都之后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据历史记载,五代时期诗人韦庄重寻得杜甫草堂遗址,而后重新修建,而后,历经数朝杜甫草堂均被多次修复,从而保存至今并最终被建作纪念性博物馆,并成为如今历史 文化 圣地和著名旅游景点。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猜你喜欢:
1. 杜甫的思乡诗读后感
2. 读书破万卷怎么理解
3. 杜甫的诗为什么会被称为诗史
4.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5. 杜甫草堂对联名胜励志
6. 怎样评价颜真卿
名人的书房名字?
具体的,谁的,叫什么名字?陈 寿.万卷楼
陶渊明.归去来馆
陈子昂.读书台
杜 甫.浣花草堂
薛 涛.吟诗楼
刘禹锡.陋 室
白居易.庐山草堂
欧阳修.非非堂
曾 巩.南轩
司马光.读书堂
王安石.昭文斋
苏 轼.谷林堂
黄庭坚.滴翠轩
米 芾.宝晋斋
周邦彦.倾曲堂
陆 游.老学庵
范成大.石湖别墅
朱 熹.达观轩
辛弃疾.稼轩
赵孟?松雪斋
王 冕.梅花屋
李东阳.怀麓堂
唐 寅.梦墨堂
归有光.项脊轩
徐 渭.青藤书屋
项元汴.天籁阁
王世贞.尔雅楼
董其昌.画禅室
钱谦益.绛云楼
傅 山.霜红龛
顾炎武.堡中书斋
侯方域.壮悔堂
吴嘉纪.陋轩
朱彝尊.静志居
张 英.双溪草堂
蒲松龄.聊斋
石 涛.大涤草堂
查慎行.槐簃
沈德潜.归愚斋
郑 燮.板桥书屋
曹雪芹.悼红轩
袁 枚.所好轩
纪 昀.阅微草堂
李调元.万卷楼
邓石如.铁砚山房
洪亮吉.更生斋
林则徐.云左山房
杨以增.海源阁
龚自珍.羽陵山馆
魏 源.古微堂
俞 樾.春在堂
翁同稣.瓶庐
刘铭传.盘亭
任伯年.颐颐草堂
吴昌硕.缶庐
黄遵宪.人境庐
康有为.游存庐
丘逢甲.念台精舍
齐白石.百梅书屋
谭嗣同.莽苍苍斋
章太炎.膏兰室
梁启超.饮冰室
沈 寿.天香阁
沈钧儒.与石居
于右任.鸳鸯七志斋
黄炎培.非有斋
何香凝.双清楼
李叔同.晚晴山房
陈 垣.励耘书屋
鲁 迅.绿林书屋
冯玉祥.抗倭楼
苏局仙.水石居
马一浮.蠲戏斋
沈尹默.秋明室
刘文嘉.契园
周作人.苦茶庵
黄 侃.量守庐
夏丐尊.平屋
张 钫.干唐志斋
柳亚子.磨剑室
柳亚子.上天下地之庐
陈寅恪.不见为净之室
陶行知.不除庭草斋
胡 适.藏晖室
周叔弢.寒在堂
朱屺瞻.梅花草堂
毛泽东.菊香书屋
梅兰芳.梅花诗屋
徐悲鸿.八十七神仙馆
张恨水.待漏斋
周瘦鹃.紫罗兰庵
林语堂.有不为斋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
郁达夫.风雨茅庐
刘海粟.存天阁
徐志摩.眉轩
潘天寿.听天阁
张伯驹.平复堂
张伯驹.展春园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邓散木.厕简楼
丰子恺.缘缘堂
林散之.散木山房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张大干.大风堂
俞平伯.永安居
冰 心.力构小窗
石评梅.荒斋
胡 风.四树斋
梁实秋.雅 舍
沈从文.窄而霉斋
聂绀弩.三红金水之斋
费新我.行素簃
台静农.龙坡丈室
钟敬文.天风海涛室
程砚秋.御霜移
傅抱石.抱石斋
胡絮青.双柿书屋
李可染.师牛堂
赵朴初.无尽意斋
武中奇.四喜斋
翁偶虹.六戏斋
文怀沙.斯是陋室
邓 拓.苏画庐
启 功.小乘阁
吴祖光.逸兴居
田家英.小莽苍苍斋
黄 胄.伏枥堂
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书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梅花屋--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七录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惜字阉--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春在堂--清代文学家俞樾的书斋名。
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学家廖燕的书斋名。
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名。
十驾斋--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书斋名。
人境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
饮冰室--清末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
锲斋--现代文学家商承祚的书斋名。
何妨一下楼--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书斋名。
犹贤博弈斋--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书斋名。
北望斋--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书斋名。
三松斋--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书斋名。
磨剑室·羿楼--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书斋名。
菊香书屋--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斋名。
龙虫并雕斋--当代语言学家王力的书斋名。
励耘书屋--当代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名。
紫罗兰斋--当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书斋名。
积微斋--当代语言家杨树达的书斋名。
缘缘堂--当代画家丰子恺的书斋名。
百梅书屋--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居室名。
师牛堂--当代画家李可染的画室名。
双清楼--当代国画家何香凝的书斋名。
双柿斋--当代画家胡挈青的画室名。
艺海堂--当代画家刘海粟的书斋名。
樱榴居--当代著名作家鲁彦周的书斋名。
无止境斋--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书斋名。
桂叶草堂--当代著名作家杜宣的书斋名。
宽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的书斋名。
九松精舍丹铅精舍 槐阴精舍
蜀山书舍绿天书舍 八求书舍
定泉书舍向湖烟舍 牧牛村舍
石泉古舍村南烟舍 枕湖吟舍
倦游庵学禅庵 铸铁庵
第一句庵双寂寞庵 多假日庵
小绿天庵白蝴蝶庵 退学吟庵
福慧双修庵金石 两壶
闲适窝水云窝 安乐窝
味经窝玩易窝 二砚窝
赖游窝人海行窝 小安乐窝
刘禹锡(陋室} 杜甫(涴花草堂)
梁启超(引冰室)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蒲松龄(聊斋)
陆游(老学庵)
丰子恺(缘缘堂)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陶渊明(归来去馆)
陶渊明.归去来馆
陈子昂.读书台
杜 甫.浣花草堂
薛 涛.吟诗楼
刘禹锡.陋 室
白居易.庐山草堂
欧阳修.非非堂
曾 巩.南轩
司马光.读书堂
王安石.昭文斋
苏 轼.谷林堂
黄庭坚.滴翠轩
米 芾.宝晋斋
周邦彦.倾曲堂
陆 游.老学庵
范成大.石湖别墅
朱 熹.达观轩
辛弃疾.稼轩
赵孟?松雪斋
王 冕.梅花屋
李东阳.怀麓堂
唐 寅.梦墨堂
归有光.项脊轩
徐 渭.青藤书屋
项元汴.天籁阁
王世贞.尔雅楼
董其昌.画禅室
钱谦益.绛云楼
傅 山.霜红龛
顾炎武.堡中书斋
侯方域.壮悔堂
吴嘉纪.陋轩
朱彝尊.静志居
张 英.双溪草堂
蒲松龄.聊斋
石 涛.大涤草堂
查慎行.槐簃
沈德潜.归愚斋
郑 燮.板桥书屋
曹雪芹.悼红轩
袁 枚.所好轩
纪 昀.阅微草堂
李调元.万卷楼
邓石如.铁砚山房
洪亮吉.更生斋
林则徐.云左山房
杨以增.海源阁
龚自珍.羽陵山馆
魏 源.古微堂
俞 樾.春在堂
翁同稣.瓶庐
刘铭传.盘亭
任伯年.颐颐草堂
吴昌硕.缶庐
黄遵宪.人境庐
康有为.游存庐
丘逢甲.念台精舍
齐白石.百梅书屋
谭嗣同.莽苍苍斋
章太炎.膏兰室
梁启超.饮冰室
沈 寿.天香阁
沈钧儒.与石居
于右任.鸳鸯七志斋
黄炎培.非有斋
何香凝.双清楼
李叔同.晚晴山房
陈 垣.励耘书屋
鲁 迅.绿林书屋
冯玉祥.抗倭楼
苏局仙.水石居
马一浮.蠲戏斋
沈尹默.秋明室
刘文嘉.契园
周作人.苦茶庵
黄 侃.量守庐
夏丐尊.平屋
张 钫.干唐志斋
柳亚子.磨剑室
柳亚子.上天下地之庐
陈寅恪.不见为净之室
陶行知.不除庭草斋
胡 适.藏晖室
周叔弢.寒在堂
朱屺瞻.梅花草堂
毛泽东.菊香书屋
梅兰芳.梅花诗屋
徐悲鸿.八十七神仙馆
张恨水.待漏斋
周瘦鹃.紫罗兰庵
林语堂.有不为斋
郑逸梅.纸帐铜瓶室
郁达夫.风雨茅庐
刘海粟.存天阁
徐志摩.眉轩
潘天寿.听天阁
张伯驹.平复堂
张伯驹.展春园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邓散木.厕简楼
丰子恺.缘缘堂
林散之.散木山房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张大干.大风堂
俞平伯.永安居
冰 心.力构小窗
石评梅.荒斋
胡 风.四树斋
梁实秋.雅 舍
沈从文.窄而霉斋
聂绀弩.三红金水之斋
费新我.行素簃
台静农.龙坡丈室
钟敬文.天风海涛室
程砚秋.御霜移
傅抱石.抱石斋
胡絮青.双柿书屋
李可染.师牛堂
赵朴初.无尽意斋
武中奇.四喜斋
翁偶虹.六戏斋
文怀沙.斯是陋室
邓 拓.苏画庐
启 功.小乘阁
吴祖光.逸兴居
田家英.小莽苍苍斋
黄 胄.伏枥堂
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书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梅花屋--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七录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惜字阉--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春在堂--清代文学家俞樾的书斋名。
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学家廖燕的书斋名。
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名。
十驾斋--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书斋名。
人境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
饮冰室--清末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
锲斋--现代文学家商承祚的书斋名。
何妨一下楼--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书斋名。
犹贤博弈斋--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书斋名。
北望斋--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书斋名。
三松斋--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书斋名。
磨剑室·羿楼--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书斋名。
菊香书屋--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斋名。
龙虫并雕斋--当代语言学家王力的书斋名。
励耘书屋--当代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名。
紫罗兰斋--当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书斋名。
积微斋--当代语言家杨树达的书斋名。
缘缘堂--当代画家丰子恺的书斋名。
百梅书屋--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居室名。
师牛堂--当代画家李可染的画室名。
双清楼--当代国画家何香凝的书斋名。
双柿斋--当代画家胡挈青的画室名。
艺海堂--当代画家刘海粟的书斋名。
樱榴居--当代著名作家鲁彦周的书斋名。
无止境斋--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书斋名。
桂叶草堂--当代著名作家杜宣的书斋名。
宽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的书斋名。
九松精舍丹铅精舍 槐阴精舍
蜀山书舍绿天书舍 八求书舍
定泉书舍向湖烟舍 牧牛村舍
石泉古舍村南烟舍 枕湖吟舍
倦游庵学禅庵 铸铁庵
第一句庵双寂寞庵 多假日庵
小绿天庵白蝴蝶庵 退学吟庵
福慧双修庵金石 两壶
闲适窝水云窝 安乐窝
味经窝玩易窝 二砚窝
赖游窝人海行窝 小安乐窝
刘禹锡(陋室} 杜甫(涴花草堂)
梁启超(引冰室)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蒲松龄(聊斋)
陆游(老学庵)
丰子恺(缘缘堂)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陶渊明(归来去馆)
本文标题: 浣花草堂的读后感(求杜甫诗三首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02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