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论读后感(15《二规教言论》-得果)

发布时间: 2024-08-10 18:39: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4

《二规教言论》-智慧所谓妙慧即智慧,即是无误取舍者,若无如眼此智慧,则彼无有其余德。,妙慧指的是无误取舍的智慧,要是没有的话,纵然具备其他...

二规教言论论读后感(15《二规教言论》-得果)

《二规教言论》-智慧

所谓妙慧即智慧,即是无误取舍者,若无如眼此智慧,则彼无有其余德。

妙慧指的是无误取舍的智慧,要是没有的话,纵然具备其他功德也寸步难行。所以教导小孩子从小就要学好知识,学习好方法,掌握的了智慧。

彼亦取舍一切事,须先详细而观察,世间众生之遭殃,皆从未知未察来。

具有智慧的人,做事情之前都会详细的观察,如果自己的智慧不够就会去征求智者的意见,事情发生前后,智者会认真仔细的观察,而愚者事后才会去观察,所以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就一定要多请教有智慧的人。

或由年龄未成熟,或是孤陋寡闻者,自己往昔所做事,亦有众多自所笑。

因为自己年少无知,导致自己的孤陋寡闻,回看过去做的事情,也是很可笑的。所以,智慧也是一个不断随着年龄增长起来的过程,但是不可停滞不前,学习也是要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

是故于诸善恶事,见多识广极为要,尤其大国大政规,广见多闻亦为要。

善恶的分别在于要见多识广,入乡随俗不能因为自己的分别念就断定别人的善恶,所以一定要多问多看,特别是大国的政策也要了知人与人的关系等等。

一旦胸怀极宽广,接受好坏诸事要,方能位列正人中,是故广见极为要。

为什么有些人心胸宽阔,有些人狭隘?不管别人是赞叹你还是诽谤你,你都能想得开放得下,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辞而过分的欢喜和难受,这才是位列人的行列,但这些你又要多去经历才会有这样的体验,就像经历了死亡,其他的痛苦也就不算痛苦了。

由此具有智慧者,考虑长远之利益,平时目光极远大,发起广大殊胜心。

具有智慧的人要看的长远,不要只看到目前的蝇头小利,要发起广大的殊胜之心。平时也不要总惦记这自己的事情,也要惦记众生的事情,想想如何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不管自己能力大小,发心是很重要的,要用菩提心来摄持。
狭慧目光短浅者,成办自他之诸事,虽为精勤果极小,犹如孩童造土房。

智慧狭窄目光短浅的人做事,即使很努力,但是也会想孩子造土房一样效果甚微。因此大家除了要有智慧,也要时刻想着是利益众生的事业,不要总顾着自己这一世,而是生生世世,就像火烧完就有灰,自己的利益无勤当中即可成办。

或多自己能了知,若不了知问智者,当阅智者诸论典,思维愚智之区别。

搞不清的一定要多问智者,或者多看阅读智者的书,这两者很重要。不要不懂装懂,不愿意向他人请教,以为这样就会很笨,同时对待智者,如果不询问或者不辩论也不知道他智慧的深浅。 同时也要多读书,避免自己堕入愚者。

如此行持则智慧,自然而然愈增长,若其智慧愈增长,高尚行为亦随增。

依靠请教和读书的方法,自己的智慧就会越来越增长,随之而来也是高尚的行为。

高尚行为愈增上,一切福德如泉涌,其后年月日时中,自己获得大进益。

倘若行为越来越高尚,自己会得到众人的恭敬名声等等,相续中的智慧和境界,也会一年比一年的增进,使得自己获得很大的利益。在短暂的时间中,智者也会有很大的转变,,所以大家理应不断的增长自己的智慧。

于此世间万物中,更无如己之爱重,若无思维己已过,则与禽兽有何异?

世间万物中,我们最爱的就是自己,尽管爱自己,但是很多人都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要用智慧才能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有利的,思维哪些是过失,哪些是功德,对过失尽量去克制,对功德尽量去增上。 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去思考自己的方向,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没有意义的,要舍弃哪些,要做哪些事情,不要整天迷迷糊糊,吃了吃饭,什么都不管。

乃至营商诸琐事,亦需问他及自察,一生所取所舍事,不问不察岂非蠢?

做生意等事情都要问人和察己,一生中应当取舍的大事,反倒不问别人,也不观察,岂不是很愚昧。一生中修持佛法,一遍学理论,一遍要调续自己的内心,。

无过之士虽少见,若于过失知为过,则能断彼所作故,将成犹如离云月。

没有过失的人现在很少了,但是有了要不要害怕,过失毕竟是有为法,他能依靠对治来摧毁。如果一直沉溺在过错中,不愿对别人讲,自己也不知忏悔,这样下去会一错再错。

圆满诸德虽罕见,若于功德生欣乐,且于彼德常串习,则将成为具德者。

圆满功德的人很罕见,但是对功德善法生起了希求心,欢喜心,并经常串习,同样能成为功德具足的人。我们发现自己过失的时候,对善法生欢喜心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听闻佛法毫无兴趣,但是看电视就可以乐此不疲,自然今后的功德也不一样。

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错,会把之前积累的功德都全部灭尽。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马上要加以改正,今后用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己。如果一直错下去,就无药可救了。

修行功德越增上,如是过失越减灭,处事浑噩不观察,虽经百年不长进。

修行功德越来越多了,自然过失就会减少。如果处事行为中不观察自己的过失和功德,即便过了几百年也是没有增进的。智慧的人,即使取舍的人,会观察善恶的人,每时每刻自己的行为都如此来行持,自然就会有精进的功德了,所以辨别出功德和过失尤为重要。

若自相续增学问,昔过己者成同等,昔同等着居其上,最终获得极无上。

倘若自相续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学问,以前超过自己的人现在也会被自己追上,曾经和自己一样的人就可以超过他,最终成就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精进来说就十分的重要! 有智慧的行为和戒律等好多方面,可以变成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一定要有决心,不要在让自己下降或者停滞不前了。

若自相续增过失,犹如陡山之流水,彼等下堕势难挡,向上牵引无可奈。

如果相续当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过失,就会向高山的流水,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千方百计想拉上来,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我们遇到违缘的时候,最好能够祈祷三宝的加持。

是故凡欲自利者,应当恒时精进行,断除自续之过失,增长极大之功德。

真正想要自利的人,应当恒时的去精进断除自己的过失,不断的增长自己的功德。有了殊胜的发心,用智慧去辨别善恶,然后精进的去修持,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增长相续中的功德,断除一切过失。

彼亦了知取舍要,故当欢喜诸正士,及与正士之论典,恒常精进而修行。

欢喜依止善知识和多翻阅高僧大德的论典。少说一些无聊的话, 少打游戏让自己内心产生分别念的嗔恨心等等,不要到不清净的场合,不要不分昼夜无聊的看手机和电视,不要成天的去混日子。只有不这样,你的智慧才会增上,才会不断的增上功德。

15《二规教言论》-得果

如是具慧稳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公平正直誓坚定,了知报恩勤利他。

及起正信广布施,则于一切今来世,寿命长久无疾病,悦意安宁具财富。

最后,其实我们要是具备了这些十种功德,自然我们的福泽会增上,得到快乐和名声的树果。

众人恭敬获赞叹,福禄增上威德高,超胜四方兴事业,势力盛旺如火燃,

一切安乐诸福德,如于彼前皆自住,荣誉犹如天鼓声,遍满于此世间中。

一些人不仅有对出世间超胜的开悟境界,更有在世间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了如指掌,这样人人都会尊敬他。
全文的总结:

如是一切天与德,普愿诸众皆获之,以此等起所触动,造此简言易解规。

我于胜者于佛子,及诸正士之善说,精通之故善宣说,如同空谷之回音。
然后无始恶串习,染污自之相续故,高尚行为极鲜少,仅只仰慕善妙行。

若诸众生能行持,殊胜善妙高尚行,于此极为随喜故,愿令他众入此道。
如是自心生悲悯,具慧尊者亦劝请,故于人规论典中,稍作摄略而宣说。

以此善根愿诸众,无勤趣入此妙道,圆满十种功德相,获得天德诸庄严。
我的心得:

顶礼上师三宝。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仿佛回到了自己小时候,父母和学校思想品德课的教导历历在目,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我们就知道的东西现在还要学,其实上师在后面也说到了,随着我们年龄的长大,我们的所谓的社会经历让我们一次次的认识到,不能说实话,要贪财,要贪婪,恶串习不断的污染我们的相续,导致我们的内心越来越痛苦,人生过得很压抑。

其实,学完二规教言论,就是给了我们一把为人处世的尺子,从智慧稳重开始,对照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举个例子,最近完成十万遍观音心咒的念诵,念来念去自己就开始不稳重了,树根还有问题,就去找原因,原来是自己念的时候的对镜有问题,很容易就被分别念所影响,于是我开始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换个办法,走在路上呢,看见可怜的众生就为他们念,从心里希望他们能获得天人快乐,于是我发现我的分别念少了,所以很稳重了,但是慢慢的也会出现放逸的问题,所以在在放逸那个课程中去温故,不断的闻思修这样的反复结合起来,我想才能真正的融入到自己的内心。

最后,也希望自己能慢慢的把自己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世间法能修好,修圆满。

《二规教言论》之智慧

假如没有智慧的明目,纵然具足其他功德,在世间也寸步难行。《格言宝藏论》云:“必定发生之事前,对此研究则分清,智者愚者之差别,事后观察即愚者。”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应当详细观察,智慧不够的话,问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格言中说,愚者问别人觉得羞愧,而智者不问别人才觉得羞愧,因此自己若有不懂之处,理应虚心向他人求教,千万不要盲目行事。

虽然做事之前需要观察,但有时由于自己的年龄未成熟而考虑不周,有时因为与外界接触少了,孤陋寡闻,因此所做之事当时觉得很合理,现在看来却幼稚可笑。很多人小时候有了一件新衣服,就想穿给很多人看,长大后觉得自己非常愚蠢。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无论做好事坏事,都应该有所了解。不管是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对于世间的好坏善恶、国家的动重大决策、国际的政治变动,应当适当有一些了解,这对修行和人格培养也很有帮助。

有些人会想:“看报纸、听新闻,都是世间人干的事情,像我这样脱俗出尘的修行人,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当然这些若对修行有影响,让你一天到晚沉迷其中,那可以不用去了解。但一般来讲,我们最好能关注一些国内外时事,这样一来眼光会越来越开阔,心胸也会越来越广大。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讲,应当学着去了解整个世界。

人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心胸犹如虚空般宽广,别人诽谤你也好、赞叹你也好,什么都可以忍受,对痛苦和快乐不会斤斤计较。遇到自他的痛苦,不会特别伤心,遇到自他的快乐,也不会过分欢乐。什么事情都想得开,放得下,同时具有广大的见识,这才是列入了人的行列。

具有出世间智慧的人,应该站得高,看得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去考虑眼前的蝇头小利,仅仅想到个人的事情,而应发起广大殊胜之心。

没有智慧,鼠目寸光的人,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根本没有长远打算,不管是说话事情,收效都微乎其微,所以一个人不要把自己束缚在小圈子里,尤其是做事情,想事情时,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应该稍微扩大一下智慧的境界。

古人常言:“智者不问执为耻,愚者询问执为耻。”不懂的问题应该问别人问过之后才可以得到准确无误的答案,但有些人却不懂装懂,不愿意向他人请教,唯恐这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让人觉得自己很笨,所以宁可死守似是如非的答案不放,也没有面对别人的勇气,这种态度不太好,应该把问题展开来探讨。

打开智慧有两种途径,一是长期依止善知识,哪怕每天听一堂课也要坚持下去,如果没有这种机会,那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看这些智者们撰著的,对今生来世有帮助的问题,不要整天看凡夫人凭分别念写的文章,只有这样你的功德才会像上弦月一样日益增上。
本文标题: 二规教言论论读后感(15《二规教言论》-得果)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852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国演义第51回合读后感(<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读后感)数学教材读后感(数学书籍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