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的读后感(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发布时间: 2024-07-31 22:03: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8

统筹方法的介绍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

统筹方法的读后感(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统筹方法的介绍

1、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2、《统筹方法》作者是数学家华罗庚的著作文章。也是上海市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二十课所说的内容。

哪里有《统筹方法》的原文

  1、原文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 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广泛,在 企业管理和 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左边的箭头图来表示:

  箭头上的数字表示,这一行动所需要的时间,例如15表示从把水放在炉上到水开的时间是15分钟。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 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 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往往出现「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或往往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 1-洗水壶 2-烧开水 3-洗茶壶茶杯、拿茶叶 4-泡茶)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时间方面的事,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它方面的许多事。而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因而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作者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数学大师, 汉族,江苏太湖西北金坛县城镇人,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多复变函数论的创立者, 丘成桐说过,几十年来,多复变函数论的专家正是沿着华罗庚开创的道路走的。

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这个主题,本来是打算昨天写写的。但把工作上的事告一段落之后,已经接近零时,于是放弃。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保证精力充沛、持续输出,且没必要为了个无实质意义的日更,就匆匆下笔。

为什么打算昨天写呢?因为1992年的11月4日,首届“华罗庚数学奖”在京颁发,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和陆启铿两位教授获奖。小时候总是分不清华罗庚与陈景润,反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后来渐渐发现,二人其实差别很大。华罗庚算是陈景润的前辈,华罗庚自学成才,陈景润科班出生。陈景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华罗庚的研究面则很广,在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特别是后来他在普及应用数学方面的工作,他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的推广,使他的研究更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践。

记忆中第一次听到华罗庚的名字,应该是小学时的“华罗庚金杯赛”,华罗庚金杯赛堪称小学阶段最高水平的数学竞赛了。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初中时学到的一篇课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华罗庚以生活中常见的烧开水泡茶为例,让人们了解到通过统筹方法可以把一项任务的工序进行安排合理,从而节约时间。从那以后,这种方法就植入了我的大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当有一连串多个事情要处理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

曾有篇帖子《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局限性》在网上一度流行,其作者根本就没弄明白统筹方法统筹的究竟是什么,完全不知所云。他不仅把华罗庚烧开水泡茶的例子记成了煮鸡蛋,所举事项之间毫无时序关系,而且片面地将统筹方法理解为通过并行节约时间,进而误解为一心多用,大谈“如果在抓紧时间和集中精力之间选择,将毫不犹豫地选择集中精力”,并将统筹方法的运用原则归结于“它只有在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思考的事情时才能发挥作用”,真是可笑。要是怕锅里的鸡蛋分散注意力,去买个煮蛋器好了。建议这位作者再去好好看看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还有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运筹学》,别再不知所云、信口开河、贻笑大方。

统筹学研究如何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全过程中施行统筹管理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手段,是数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个学科分支。从我接触最多的项目管理来说,统筹方法就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原本固有的工作模式,从而压缩项目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最常用的基本模型是网络图,重点概念是关键路径和时差,在关键路径上缩短时间,在非关键路径上精简资源。
生活也是如此。 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关键路径就是成长,要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我们的成长上。 找到自己最深爱并能带给自己长远价值的事,作为重心投入我们的注意力,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既努力又勤奋,却没找到自己的关键路径或选择回避关键路径。想尽快喝到茶,不在“洗开水壶→烧开水”上做文章、下功夫,却花大量精力去洗茶杯、拿茶叶。看似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但收效甚微。

华罗庚在1958年开始研究将统筹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亲临一线传授科学方法,全国各地都是他的足迹。华罗庚统筹方法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可以增加生产,降低损耗,在许多工程项目上取得了成功,不仅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奠定了实施规范的基础。他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为当时多少人打开了科学实践的大门。据说现在《统筹方法》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了,实乃幸事。华罗庚这样的大师能够贴近生活,用一些浅显的语言解释科学应用,期盼现在的科学家们也能够深入浅出的多传授一些这样的方法论,教科书里也多增加些类似的浅显易懂的科普文章,为小朋友们多培养些科技兴趣、埋下知识的种子。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小学数学题:
本文标题: 统筹方法的读后感(华罗庚的《统筹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73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巴黎圣母院第四章读后感(巴黎圣母院每章读后感50字)窗边的小豆豆里的第一次来车站的读后感(窗边的小豆豆第一次来车站的读后感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