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眼泪读后感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
叶圣陶眼泪读后感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正文内容: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个叫《眼泪》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在地球上无休无歇地寻找同情的眼泪,这是他遇到了一个“快活人”,“快活人”告诉他了许多有眼泪的地方,但都不是他所要找的那种眼泪。
最后,寻找眼泪的人终于接到了从一个孩子眼中流出的同情的眼泪,他要将这些眼泪还给丢失了它的人,给那些“快活”的人送去。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缺少同情心的人。“快活人”甚至都没有流过眼泪,说明他根本没有同情心。一个人只要有了同情心,就不会生活在单一、单调的“快活”中;有了同情心,就会更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叶圣陶《眼泪》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有一个人找一种眼泪,他要的并不是爱恋的泪水,也不是婴儿流的幼稚的眼泪,更不是演员们虚假的眼泪,而是同情的眼泪,他要的是十分真挚的,没有一丝一毫虚情假意的眼泪,最后在乡间找到了。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种同情的泪水算得上稀有之物了。
以前,当路边有一些小猫、小狗时,人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它们。而现在,人们看见流浪狗、流浪猫,都置之不理,即使它们朝人们投以可怜的目光,人们也熟视无睹,嗤之以鼻,扬长而去。
以前,在公交车上,一有老人,孕妇上车,就会有人主动地让座,整个车厢就充满温馨,而现在,在公交车上,有老人,孕妇上车,许多人看都不看一眼。
以前若有老人摔倒了,便有人及时地把老人扶起来,而现在呢——人们都避之不及。
当然,这不是我所希望的,但确确实实是我看到的。我也和大家一样期待着这种局面的扭转。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代表作有《隔膜》《线下》《倪焕之》等,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每个人都要流眼泪,你多久没为他人流过眼泪了?叶圣陶是想用这滴同情之泪唤醒我们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良善之心,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一颗真挚的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并不只是有物质财富才值得珍惜,美好的品质感情都是无价之宝,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应,同情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