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读后感(《名师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26 19:30: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暑假里,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感触良多。该书对怎样才能成为名师作了最好的注释。更为有价值的...

名师读后感(《名师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读后感)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暑假里,读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感触良多。该书对怎样才能成为名师作了最好的注释。更为有价值的是该丛书正是要通过众多名师的亲身感受,如何听课、如何反思及品悟,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名师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能努力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聚众人之精华,让每一个参与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长为名师。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名师这个词好像离我们很远,不可触摸,但是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其实机会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的。要成为名师,必须要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要富有激情。而现在的我正处于树立目标的关键时期,若此时没有目标,那注定一辈子只能当个庸师。看了书中窦桂梅老师的亲身体验让我受益良多,知道了要成为名师,首先必须要有一颗成为好教师的心。即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教师,只要心中有追求,只要肯努力,就会把握现在,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会一步一步向名师迈进。其次要有信心。

名师的人格教育力读后感

  从教快十年了,在这当中,顺应当今社会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日益强烈的呼声,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阅读领悟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会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学。最近,我阅读了《名师的人格教育力》这本书。书中内容不以教学的具体知识为主,而以施教者教育能力为落脚点,突出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如施教者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人格魅力、特色教育等,精选国内外经典有效的教育案例,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评析让教师充分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在这几年的教学里,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有不少难题困扰着我,读完这本书,整个人豁然开朗,受到很大启发。下面,我挑选了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教育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以及亲身的实践。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曾获得过诺尔奖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少年时,对所有的动物内脏十分好奇,他很想知道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他偷着把校长家里养的宠物狗杀死,把狗的内脏看得清清楚楚。校长知道此事后,给予他惩罚:必须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和狗的骨骼结构图。

  这对一心专注内脏观察的麦克劳德来说是个轻而易举地“惩罚”,他很快交给了校长自己的“杰作”。当校长接过这两幅画,意味深长地告诉他:”我了解你现在对求知的欲望,虽然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的做法却伤害了其他人,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世界上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找出自己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你会获得意外的收获。麦克劳德被这个饱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所感动,由此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巨匠。也许,在别人眼里,麦克劳德是一个”坏孩子“但是,校长并不认为他是无药可救的,校长用一种宽容的心术对待麦克劳德,证明他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普普通通的校长对学生的宽容和关爱的”惩罚“为世界培养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巨匠,而他的宽容与关爱也彰显出了他那撼动人心的伟大人格,并因此而影响了麦克劳德的一生。

  在新环境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

  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那些从小受到太多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失望。也有一种说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很多人不提倡惩罚教育,顾虑也就在此。实际上,教师惩罚学生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无非是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这就需要教师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更多的人生哲理。如果你在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惩罚一个学生时,结果却与预期的效果相反,只会使学生年幼的心灵受到难以承受的伤害,蒙上一层阴影;如果你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教育一番,这种过轻的惩罚只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其实,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群体里都想树立起自己光辉形象,他们很在乎教师对自己的批评或赞扬。那么如何合理的惩罚学生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适度性原则。

  对学生的惩罚,应考虑被罚者的个体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一个自尊心较强,偶尔在课堂上讲话、看课外书的学生,我一般会给予一个眼神,一个保持安静的微笑动作,或走近他们身旁摸摸其头,敲敲其桌子以作暗示。一个有尊严的学生很快领会教师善意的批评,立即改正错误,认真听讲,有时无声的教育胜过有声的教育;但对于那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顽固派”,我会点名对他说, “呆会你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少一点课间休息时间,因为课后老师想和你谈谈刚才的表现。”刚刚还乐在其中的“顽固派”这时发现了事态的严重,也乖乖地听课了,以前我一急也会忍不住大声呵斥不听话的学生,但发现效果不佳,反而不利整体教学的开展。

  第二,尊重性原则。

  惩罚是一种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伤其自尊心。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首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肯定他是一个好学生,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于喜欢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课后我会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影响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 那位插嘴的学生当时会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有问题我会举手的。”当学生犯了错时应给学生申诉权,让他从容地讲明过失是怎样发生的.比如我们班上有个学生有一段时间多次不交作业本,对此我很纳闷:虽然这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每天的作业还是交的。后来我把那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这几天不交作业,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那个学生见我无生气之意,才吞吞吐吐地说出真相,原来几天前他的本子已丢了,心存侥幸的他也就每天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我帮助他认清过失的性质与危害后,所取的惩罚是:让他每天留下在新的本子上补作业,直到补完为止,学生也欣然接受惩罚。后来我发现他每天都按时交作业了,从而也达到了惩罚教育的目的.

跟名师学写作文——读后感篇

   跟名师学写作文——读后感篇

  纵 亮&弟子

  一、敲黑板——写作指导

  1、什么是"读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2、写读后感的主要步骤

  (1)读通全文

  (2)捕捉感点(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3)选择感点

  (4)落笔行文

  A、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

  B、引出感点介绍内容

  C、围绕感点议论看法

  D、围绕感点展开联想

  E、总结感受升华感点

  二、范文引领

  我们需要这样一位父亲

  ——我这样读《走一步再走一步》

  纵 亮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代表作,是一篇根据自己儿时的一段经历写成的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个故事,在一个酷热的星期天自己和五个小伙伴一起去冒险爬悬崖,结果自己被困在悬崖上,小伙伴都已离开,自己在父亲的指挥下,一步一步脱险,自己从中获得了启发,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

  我们在为这样的一个"我",能在困境中靠自己的力量脱险,鼓掌,赞扬时,我们也要为这样一位父亲,竖起大拇指点赞!引出感点介绍内容

  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在孩子最危险、最孤立无缘的时候,出现。(围绕感点议论看法)

  一起去爬悬崖的小伙伴,都已经蹦蹦跳跳地爬了上去,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就是作者最好的朋友杰里,也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悬崖上只有一个"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想调转回头,"绝对回不去了"因为"太远""太危险";想爬上悬崖顶部,像其他小伙伴一样,从崖顶绕道回家。可是,"更高""更陡""会摔死"的风险更高。"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处境,上不去,下不来,疲劳到麻木,孤立无助的时候,父亲来了,帮助我解除困境。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父亲理所当然是孩子安全的依靠。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渠道看到不少新闻,都是孩子身心受伤,甚至失去了生命。有游泳溺水的,被火烧伤的,被热水烫伤的,孩子骑车遭遇交通事故的,坠楼……一个个幼小的生命,面临诸如莫顿一样危险的时刻,我们的父亲却在何方?是在工作,还是在玩乐?

  监护的缺位,造成的悲剧,实在让人痛心!

  其二,善于抓住时机,给孩子上生动的一课。(围绕感点议论看法)

  文中的"我","过去的八年岁月中","绝大部分时间是一个病弱的孩子",不像其他小朋友强壮,不敢去冒险。我们可以想象,就是父亲想要带儿子去爬爬悬崖,儿子也不会去的。父亲应该知道,带孩子爬悬崖无疑可以带给孩子勇气,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八年了,就是没有去成。现在孩子自己爬上去了,即使是尴尬的境地,这无疑仍是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若能好好把握,必能带给孩子良好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在看到成年后的莫顿在做了一名飞行员后,仍再拿父亲给自己上的"悬崖上的一课"指导眼前的工作,出色的完成侦查任务时,仅从这一点来看父亲都是成功的。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会变坏了。"变坏的原因是多样的,没有在正确的时机进行正确的教育,让大好时机白白流走,肯定是其中一条。

  其三,运用正确方法,让孩子脱险。(围绕感点议论看法)

  面对孩子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父亲采取了非常正确的处置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首先对孩子进行心理抚慰。这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孩子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绝望,恐惧,疲累,任何一个不小心,后果不堪设想。于是父亲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对孩子说:"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对于长时间趴在悬崖上,几近崩溃的孩子来说,这安慰太重要了。虽然从文章看来并未起到太大作用,反而激起了孩子的愤怒。但是"愤怒",不也是一种力量吗?而力量,不正是孩子脱险的前提吗?

  安慰之后,这位父亲没有赶紧地上去把孩子抱下来,却让孩子自己下来。

  我要是自己能下来,还至于趴成这样吗?父亲,你是来搞笑的吗?

  仔细思考,父亲的决定是英明的。

  这个悬崖并不高,只有60英尺左右高,约等于18米,而孩子处于什么位置呢?从文中一句"那些男孩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而孩子在这些个男孩的下方的位置,可以推断,孩子爬到还不足6米的高度,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下来。

  若自己把孩子抱下来会怎样?

  孩子就是在小伙伴的激发下,才去爬的悬崖,孩子在小伙伴面前即使再害怕都没有哭泣,孩子也要自尊!

  直接抱下来,帮助了孩子一时,害了孩子一世。难免还要遭受伙伴们的嘲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去冒险,再也不去爬悬崖,再也不会有勇气,就一直懦弱下去,就再也没有后来的优秀空军飞行员了。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可以教你怎样做,但是,路还是要你自己走。

  于是,这位父亲,就告诉孩子怎样一步一步下来。"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孩子每一步做到了,父亲都不忘说一句"很好"来鼓励孩子。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个个简单的动作,换来了安全的"降落",孩子成功了!

  其四,让孩子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骄傲感和启发。(围绕感点议论看法)

  不该出手时,绝对不出手。完全让孩子自己去走,成功之后,孩子必然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就是因为他自己做成的!他还会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自信,懂得道理:"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先只要"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化用一下就是,一个坏的父母,包办一切,一个好的父母则教会孩子获得一切的本领。长期只一味给予孩子物质财富,孩子变得自私、懦弱,长大后一事无成,然后"啃老族"诞生,"啃老族"的诞生,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教育,那也是父母培养出来的。父母们也要考虑一下,当您的孩子"啃"不成"老"的时候怎么办?他们去啃什么呢?

  其五,让孩子知道,你最信任的人还是父亲。(围绕感点议论看法/围绕感点展开联想)

  "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让孩子自己去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从危险中脱险。这样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教子的故事与这如出一辙。有一天洛克菲勒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

  孩子说:"我上去了,您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

  父亲说:"放心吧,儿子,相信我。"

  孩子爬上去后,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

  孩子说:"您为什么骗我?"

  父亲说:"我要让你记住,一切要靠自己,不要指望任何承诺。现在,你自己跳下来吧!"

  孩子踌躇再三,带着一肚子的委屈、愤怒和不满,闭着眼,流着泪往下一跃。洛克菲勒却张开双臂把孩子稳稳地接住,抱在怀里。

  孩子诧异地睁开眼睛,洛克菲勒抚摸着儿子的头发,柔声说道:

  "我要让你记住,这世上如果连父亲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谁呢?"

  文章中,就当"我"在父亲一步一步地指挥下,迈出最后一步,踩到底部的岩石时,父亲用强壮的臂弯,拥抱了一个成功的我,那温暖,终身难忘。

  我们生来并不会做父亲,也很难去预演如何去做一个好的父亲。好在我们还能学习。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者是成才,离不开父亲的帮助和支持。若能有一个懂得专业知识的父亲,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必然顺畅很多。(总结感受升华感点)

  我们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扮演好角色,给孩子搭好台子,让孩子自己登台去唱,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只要远远的欣赏。

  最多,在他们需要道具时,当好跑龙套的,然后,才能安然地去领盒饭。

  三、使劲敲黑板——大显身手

  真正帮助孩子成长的父亲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文︱王雅晴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是位美国作家和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文章讲述一个故事,在费城的一个七月天,自己和五个小伙伴一起去爬悬崖,中途被困在悬崖上,在父亲的帮助下,成功脱险了,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位父亲可真是一位从心理上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成长的人。

  课文中的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明明知道他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父亲完全可以爬上悬崖去抱孩子下来,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深深的明白,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虽然孩子安全了,但孩子的勇气不能得到丝毫增强,而且今后会更加自卑和胆怯。因此父亲有意引导孩子自己战胜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在心理上给孩子支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强了勇气,增加了信心。

  首先,父亲有意的引导孩子克服困难,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其次,在脱险的过程中,"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爸爸鼓励"我"去做,并教会孩子面对艰难阻险的方法,可以把眼前的困难慢慢的解决,既让孩子经受一次历练,又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

  我刚刚学自行车的时候,我的爸爸也是一直耐心的教我。爸爸用手扶在车的后面,帮我平稳中心,我来控制方向。爸爸一开始的时候手是扶着的,可是慢慢的,爸爸突然放开了,嘴里还喊着:"不要往后看!"可是我老是时不时情不自禁的往后看,生怕爸爸放手,就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我原来是想放弃的,可是爸爸坚持想让我自己再尝试一下,并且反复强调不要往后看,要向前看。爸爸又是慢慢放开了手,我牢牢的记住了爸爸的话,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们的父亲要向文中的父亲学习,要做一个真正帮助孩子的人,要循循善诱,当孩子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要善于指导孩子思考问题,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作为孩子,也要向文中的孩子学习,大胆尝试,勇敢去做,做就做到最好!

  一位伟大的父亲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

  文︱陈茜

  本文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是莫顿·亨特晚年写的回忆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写了儿时的莫顿·亨特体弱多病,也常常被同龄人嘲笑和讥讽。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了雾霾。而那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却让作者莫顿·亨特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自信和克服困难的方法。从此,他变得坚强、积极和乐观,最后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的,"要吃晚饭了。"从中我可以读出父亲为了让孩子靠自己的实力爬下来,不断地说着让他感到温馨的话语。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励和鼓励作者莫顿·亨特,让作者莫顿·亨特充满了信心和自信。

  我觉得作者莫顿·亨特的爸爸做得非常正确,不自己去把莫顿·亨特直接抱下来,而是让莫顿·亨特我凭着自己的力量爬下来,从中我感受到成功并不在于别人的帮助而是在于自己的`努力,我们大家要学习作者莫顿·亨特的这种勇气,而不是去做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从这点出发,就可以证明莫顿·亨特的爸爸给了莫顿·亨特很大的勇气。

  曾经,我在一本故事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一只小马想要过河,可是小马怕河水太深,会把它淹死,于是,它就去问别的小动物,刚好有两只松鼠经过,小马就连忙问小松鼠们。

  它说:"小松鼠们,这条河深吗?"

  小松鼠们异口同声地说道:"这条河可深了,上次我们的亲戚来拜访我们,就是因为我这条河才被淹死的。"

  小马不确定,他又去问老牛爷爷。

  它问:"老牛爷爷这条河深吗?"

  牛爷爷说道:"不深,不深,我踩进去还露出半个身子呢!"

  小马又疑惑了,小松鼠们说深,可牛爷爷又说不深,这条河到底深还是不深呢!"最后,小马决定自己试一试,结果刚刚好,小马很顺利的穿过了这条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待一件事,不一定他人的感受就是正确的,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勇敢尝试。

  人生不仅在于他人的帮助,更在于自己的尝试。我们大家要学习莫顿·亨特的这种勇气,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成就,而不是只有空想唯唯诺诺的懦夫。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文︱王玉祥

  今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完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知道了面对困难不能退缩,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畏惧它,从眼下做起,就能战胜困难。我还认识了位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父亲,他十分关爱自己的儿子。

  在文章中,当其余的五个男孩爬到山顶时,看到幼时的"他"还在山腰上,不但没有帮助他,还嘲笑他,最后还弃作者而去。

  嘲笑"他"已是不对的,更不应该弃"他"而去,我们千万不要向他们学习。他一开始不敢爬下来,后来爸爸指导让他安全地下来了。

  从中,我们知道做一件事情时,不要想着目标有多么遥远,多么困难,只要坚定信念,不畏惧它,一步一步,就能战胜它。

  做事要坚定信念,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看"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就是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迈出一小步,再迈一小步,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时,你会感到无比惊讶和骄傲。

  我有时也这样,比如说我抄课文的时候,要把1到13课全抄了,这一看就知道很多,可我不去想目标多么遥远,我只顾抄,先抄一篇,再抄一篇,一篇接着一篇,直到这13篇课文全部抄完,这时,我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如果我们做事也能坚定信心,不怕艰辛,从眼前做起,那还有什么事是完不成的呢?

  做一件事,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做,就能完成它。

  我们需要一位这样的父亲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文︱张欣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走一步,再走一步".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引人入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意蕴深远,引发读者的思考。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空军飞行员。

  在这边文章里,我认识了一位父亲,他的做事风格值得每一位当父亲的人学习,在我们生活中,也需要有一位这样的父亲。

  故事是这样的,那是讲在费城的7月天。主人公和几个小伙伴去爬悬崖,被困在了悬崖上,最终是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的脱了险。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粗壮的中年男人,在得知我被困在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的情境下,站在悬崖脚下,用手电筒照着孩子,用非常正常的口吻说道:"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很多人也肯定会责怪父亲,怪父亲为什么不去把孩子直接抱下来,而是让他自己下来,但仔细想想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主人公根本不可能主动去爬悬崖,这次可好,是他自己爬上去了,这可真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父亲用正确的方式让他一步一步的下来,"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是要想的事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现在转过身去,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有另外一个落脚点,移动你的右脚慢慢的往下"……就这样他才能脱险。

  读到文章里的父亲,是一位教导有方的父亲,我的父亲同样也是一位这样的父亲。

  一次我和弟弟去游泳,我已经会游了,可是弟弟还不会,于是父亲就对弟弟说:"要不我来教你游泳吧!"弟弟很害怕,还是把救生圈脱掉了,对父亲说,"我下去了,你一定要抱住我"父亲说:"好,我肯定会的。"

  弟弟先是靠着地游了一会儿,弟弟玩得很开心,突然父亲一松手,弟弟在水面上仍然像一只鱼戏水的样子。

  晚上回家弟弟责怪父亲为什么松手,父亲却说:"我松了手你不还是能游吗?"弟弟害羞的红了脸。

  我们生活中多么需要这样的父亲啊!

本文标题: 名师读后感(《名师 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67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关于最近疫情新闻或视频读后感(2021观看抗击疫情视频心得感悟多篇)销售书籍读后感(营销类书籍读书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