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电影读后感(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10 13:35: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塔克拉玛干的影片评价苏有朋在《塔克拉玛干》中的表演得到了业内的称赞,大家认为他的表演很有成熟男人的气质,把警察演绎的很到位,称这一次的表演是成功...

塔克拉玛干电影读后感(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塔克拉玛干的影片评价

苏有朋在《塔克拉玛干》中的表演得到了业内的称赞,大家认为他的表演很有成熟男人的气质,把警察演绎的很到位,称这一次的表演是成功转型。(新浪娱乐评) 而秦海璐在戏中也将一个“逼婚”的女人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使得这部追匪影片在紧张之余平添了一份“刁蛮”式的温情。(新浪娱乐评) 《塔克拉玛干》全程在新疆拍摄,外景拍摄地选在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阜康的天池;吐鲁番的火焰山和鄯善的吐峪沟大峡谷等处,随着叫停令的颁布实施,新疆建设厅也下文叫停了在新疆风景名胜区的影视拍摄,这也使得电影《塔克拉玛干》成为新疆著名景区在大银幕上有珍藏版。而苏有朋、秦海璐倾力出演的爱情故事值得称赞,另外片中新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西域景色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新浪网评)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1:

  电影太短,意犹未尽,奈何内心激荡的文字太浅,不足以表达我无法压制的泪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部为新疆的时势应运而生的电影,却将我心底深处那浓的化不开的新疆情像剥洋葱般一层一层打开,只抵我那未曾说出口的对家乡的炽热的爱。

  从小生长在新疆,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疆人。从小我周围的同学各民族齐聚,未曾想过有一天我们会因为彼此民族的不同而割裂我们的感情。至今,我都能想起我那小学时阳光十足的同学迪力夏提,初中那对美丽的姐妹花:加美娜,加拿提。从小,街边卖烤肉,卖羊肉串的维吾尔族帅小伙,是我们家乡的一景。从小,维吾尔族大婶的酸奶,维吾尔族大爷的葡萄,是我小时候最甜美的回忆。我喜欢在买水果的时候和维吾尔族大爷讨价还价,因为我喜欢听他们乐呵呵地说着新疆味儿的普通话,我想我什么时候能够和他们一样,也能说一口不那么流利但是充满味道的维吾尔族语。我的新疆情,我的民族心,在很小的时候,已然将这一切,自然而然视为我们中华一家。《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让我内心波动了无数次,电影结束了,可是那一个个镜头在我脑海里不断播放,无限循坏,我不知道从何时起,有电影能够让我如此迫不及待奋笔疾书写下我内心的激扬的文字,但是我知道,我的感慨是因为我对于如今家乡的形势震惊,愤怒,无奈,悲叹,但是电影中的每一帧却又都在让我对新疆的美好明天而充满必胜的信念。

  昏黄一体的沙漠与天相接,没有尽头。蜿蜒曲折的公路延伸到了有清澈溪水声的地方——努尔鲁克村,绿意葱茏,民风淳朴,可是每一个人的脸上挂着莫名的忧郁。灰色,笼罩了这里的天空,也遮住了每个人原本会笑的脸,灰蒙蒙的色彩,让这里的每个人都在压抑着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纳格拉鼓的热爱。阿依古丽对舞蹈的热爱,屡屡被剥夺,艾山江对打鼓的热爱,屡屡被压制。跳舞,打鼓,那是维吾尔族的天性,是一个民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啊,为何就能因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而改变!民族文化为何就能因少数人的极端言论而被践踏!那个老村长——纳格拉鼓的传承人,托合提老大爷在听到徐红房顶上的'鼓声时,回到自己的家里,拿出心爱的鼓,狠狠的过了一把“瘾”,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对鼓的热爱,溢于言表,老大爷的可爱,让我忍俊不禁,可是老大爷因受宗教思想蒙蔽不敢打鼓压抑的心,又让我揪心。一部电影,全程泪点,每个泪点,我无一幸免,并非我泪点低,只是因为我对新疆深沉的爱,对我们中华大家族的爱。

  “访惠聚”这个字眼,很早就进入了我的视野。当时,在浏览这类信息的时候,我真的只是匆匆一瞥,因为,新疆太大,南疆太远,我了解得不够深。可是当今天电影的长焦对准了南疆的一个小山村时,不到两小时的时间,无数个“访惠聚”的缩影,我才明白,党中央和政府让近30万干部下基层开展轰轰烈烈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对于南疆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多么重要。美丽善良的阿依古丽,从小对舞蹈的执着和梦想,终于在工作组到来的那一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如果没有工作组,阿依古丽的人生会充满色彩吗?阿依古丽的脸上还会焕发出幸福的微笑吗?阿依古丽会想像到有一天她能够站在舞台上和自己的偶像面对面,实现自己的舞蹈梦吗?徐红从刚开始一个看到虫子会尖叫的弱女子到后来看到泡面里的虫子能够淡定扔出去继续吃泡面,她的身,她的心,已经和努尔鲁克村的一切,融为了一体。徐红没法陪伴自己年幼的孩子,可是他却让又聋又哑集聚音乐天赋的阿迪力重新听到了这个世界美妙的音符,重新站在了梦想的舞台上。能够让一个村里人认为的傻子,有一天站在舞台上成为一名乐手,实现他的梦想,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徐红,没有工作组的到来,阿迪力的笑容会依旧灿烂吗,阿迪力的明天又会是怎样?阿迪力对音乐的痴,只有徐红知道,徐红对阿迪力发自内心的照顾和关爱,阿迪力内心最清楚,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纳格拉鼓的另一只出现在徐红门口的那一刻,我知道了,民族之间的真情和关爱,从来都是在一起的,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影片的结尾,在纳格拉鼓声响起的那一瞬间,震撼了每一个人。壮观的纳格拉鼓表演,维吾尔族特有的音符和曲调,在发声的那一刻,就让人震颤,让宗教极端思想无处可躲,无处可逃!那鼓声,让人忍不住要舞蹈,忍不住全身血液与之沸腾!一群汉子的鼓声,一片田野的鼓声浩荡,在这气势如虹的鼓声中久久回荡,那声音在歌颂维吾尔族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唱响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旋律,在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为了新疆,为了中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电影太短,文字太浅,我的新疆情太深,我的爱国心太浓,却只能化作最简单的文字,表达我的心:我爱你,新疆。我爱你,中国。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2: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这部电影以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下最终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

  阿依古丽是一名典型的南疆农村女孩。前些年,这些热爱美丽、热爱艺术的少女们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毒害,无法上学、不再唱歌、跳舞,也不再露出自己秀美的脸庞、不再穿艳丽的艾德莱斯绸服饰,甚至在未成年之前就要被逼嫁给跟她父亲年龄相近的男人,她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电影中,受极端思想侵害的那古拉村,婚礼失去了喜悦,葬礼丧失了哀悼,卧病在床的人不敢去医院救治,那古拉鼓的后人不再敲鼓,在极端宗教思想的氛围下想找到一张微笑的脸庞都变得困难。看着这一幕幕我不禁潸然泪下。

  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艺术,乐观向上的民族,因为在音乐上有较强的节奏感,所以在学习跳舞上也占优势。我的父母出于让我能有个健康的身体和敢于表现自我的自信心,从4岁开始就把我送去少年宫学习舞蹈,足足学了8年。这个特长,在我成长过程中帮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登上了更大的舞台。舞蹈让我成为了拥有阳光心态的少女,并成长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青年。因此,我非常理解,也能切身体会舞蹈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失去跳舞权利的维吾尔族女生所承受的悲痛与绝望。

  透过银幕,我们还看到了“访惠聚”工作的辛苦和不易,除了生活的不便,还有民心的距离,当境内外“三股势力”将它罪恶的魔爪伸向这些淳朴的群众时,我们“访惠聚”的干部们用他们的真情、真心、真意融入他们,通过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这让我体会到当前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思想整合、一种目标追求。

  影片结尾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一股感动、感恩、欣慰与庆幸涌上心头。我为“访惠聚”工作组的成员放下他们父母孩子,来到南疆为民造福的事迹而感动;为党中央、自治区为新疆各族人民制定的惠民政策而感恩;为阿依古丽登上达人秀舞台展现舞姿而欣慰;为南疆的维吾尔族同胞能摆脱极端宗教思想的毒害而感到庆幸。作为党校一名教师,我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决心,用我的专业、用我的经历,站在党校讲台上积极传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和理念,共同弘扬起“民族团结,热爱伟大祖国;不忘初心,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正能量。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宋祖英唱的《爱我中华》表达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今天下午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这部电影。这部影片令我泪光闪闪。

  影片讲述了一个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她从小喜欢跳舞,可是她的爸爸被宗教极端思想所蒙蔽,认为跳舞和打鼓会给家里带来灾难,就不让她跳舞,逼她早早嫁人,她的生活一片黑暗。当“访惠聚”驻村工作组的叔叔阿姨们收到阿依古丽的信后,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不畏艰苦,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了阿依古丽,帮助她实现跳舞的梦想,站在了舞台上。当阿依古丽身穿火红鲜艳、艳丽夺目的维吾尔族舞蹈服,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地舞蹈时,在阳光下,她是那样耀眼而夺目,美丽而动人,欢快而幸福!

  在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托乎提老人勇敢地重拾鼓棒,带领村民们一起打响了久久未响起的纳格拉鼓,一度灰暗的小山村终于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村民们不仅寻觅到了致富的路,更获得了久违的生活幸福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动人的笑容……

  世上只有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的女儿才会这样默默无闻,这样拼命,这样无私的奉献!而“访惠聚”驻村工作组的叔叔阿姨们与阿依古丽、这些村民们都素不相识,他们这样做不累吗?累!不苦吗?苦!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就像14亿中国人民一样深知这样一个道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民族团结起来维护;一个昌盛的民族,需要各族人民心连心。四分五裂的,绝对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对!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历史才不会重演!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真正的辉煌!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1】

  继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在新疆首映后,5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文联”)联系工作实际,结合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天山南北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及“访惠聚”工作的意义,召开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座谈会。

  座谈会特别邀请了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编剧李牧时,演员梅丽古力·艾买提、巴赫提亚·艾则孜等主创人员在现场分享了影片创作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括整个剧组在编剧前的付出,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对影片情感的重点表达,对艺术风格样式的确定,以及对民间音乐舞蹈为载体的挖掘,对纳格拉鼓如何贯穿整个电影情节的斟酌等方面创作背后故事进行了讲述。

  自治区文联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学亮,自治区文联《西部》杂志社社长、副编审黄永中,自治区文联《新疆艺术》(汉)杂志社社长、一级作家黄毅,自治区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副研究馆员彩才等来自新疆文艺界的10多位艺术家,对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影评。

  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新疆作家协会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说,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有思想,艺术传达方式独特,让人感动,让人思考,积极向上的电影,题材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感染力强,充满正能量,是一部象征关爱和希望的影片;通过电影的形式去极端化,建设健康的现代生活,是一部鼓励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优秀影片。在当前我们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进程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观影时,我屡屡被震动、被打动、被感动,眼泪夺眶而出。”自治区文联《西部》杂志社副主编、编审张映姝说,在主题的深度开掘基础上,影片在艺术呈现上也不乏精彩之笔。“鼓”这个意象贯穿始终,它代表着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代表着维吾尔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是群众的心声,更是以工作队为代表的正能量与极端宗教势力对抗的象征物。从偷偷地打鼓,把鼓锁起来,收藏鼓,心甘情愿送鼓,到最后鼓声响起来,从一面鼓到几十、几百面鼓被击打,这一跌宕起伏的过程展现出工作组用真心、诚心、爱心、耐心、细心换得了民心,赢得了民心,也体现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张新生总结时表示,《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彰显新疆文艺家责任与担当的佳作。文艺创作应当有正确的艺术追求,要立足于具有稳定性的精神传承,潜心发现现实之真、人民之善、生活之美;文艺创作要有扎实的生活积累,关键是创作者要植根生活沃土、汲取人民滋养,以精心打磨的细节真实,忠实践行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我们要认真总结这部电影的创作经验,以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鼓声”激发广大文艺家的创作激情,把学习总目标、贯彻总目标、落实总目标的政治要求,融入文艺创作实践各个方面,努力为各族人民奉献更多文艺精品,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作出文艺战线和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宏阔的时代背景,以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影片艺术地再现了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的生动现实,表现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携手并进的良好精神面貌和高昂斗志。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2】

  近日,天山电影制片厂2021年重点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分别在北京、新疆举行首映式,影片带给疆内外观众强烈的震撼。《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为宏阔的时代背景,以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最终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艺术再现了近年来新疆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的生动现实,表现了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携手并进的良好精神面貌和高昂斗志。今日,本报刊发4篇专家学者的文章,为读者深度解析这部优秀影片的成功之处。

  一次心灵的震撼

  董立勃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在新疆大地上全面开展以来,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党和政府派出的大批干部走进了村庄,带领着各族群众与“三股势力”进行斗争,狠狠地打击了“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天山南北到处可以看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祥和景象。而作为这一个文艺工作者置身其中,不能不在兴奋和激动中,思考着如何用文艺的形式去描绘这火热的现实,去歌颂那些为了祖国的利益而甘愿奉献一切的干部群众。

  天山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首先行动了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在厂长高黄刚的带领下团结一心,深入基层搜集素材,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剧本几易其稿,克服了拍摄中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终于在2021年的春天,推出了这部名为《塔克拉玛干的鼓声》的故事片。作为第一部反映“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文艺作品,它的问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说真的,我是带着担心和期待的心情走进电影院的。担心的是这个题材的创作难度太大,一些话题比较敏感,会影响主题的深刻表达。但同时又期待着这部作品会成为一朵报春花,为同类题材的文艺创作提供经验和启示,给新疆文艺的春天带来一花引得百花开的繁荣景象。

  我不知道别人在看这部故事片时,有什么感受。我只能说,影片开映后,这个讲了一百分钟的故事,让我觉得还没有看够,灯亮了以后,还坐在椅子上不愿意离开,还想继续往下看。因为我的整个身心还沉浸在故事的氛围里,深深被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鼓声震撼着。也就是说,我的担心没有了,我看到了我期待的东西。

  每个民族都有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维吾尔族热情豁达乐观的天性,使得他们生活的地方被称为歌舞之乡。但近些年由于宗教极端思想的毒害,许多美丽的乡村开始变得压抑沉寂。这部故事片虽然没有直接让那些可恶的宗教极端分子露面,但透过大量真实有力的情节,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宗教极端势力给社会和民众造成的伤害。婚礼上听不到笑声和歌声;一个热爱舞蹈的美丽少女,被剥夺了自由,还要被逼着早早嫁人;敲了一辈子纳格拉鼓的老人,不得不把鼓藏到箱子里,只能在半夜里偷偷地拿出来抚摸一番……黑雾笼罩了乡村曾经蔚蓝的天空。

  然而这一切,都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到来以后发生了改变。从机关走进村庄的各族干部,和村民们一起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别看他们人数不多,但他们特殊的身份使他们像是太阳的使者,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给人们带来光亮和温暖。

  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村子里有了第一条柏油路,从此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村民都不再受到泥泞和沙尘的困扰;村里建起了可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广场,让村民们尤其是年轻人有了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大挤压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空间;工作队把农业技术人员请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传授种植红枣的先进技术,让村民致富的梦想变成现实;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走家入户,送去的不但是柴米油盐,更是党和政府的贴心关怀。

  电影中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是“访惠聚”驻村工作的真实呈现,并没有进行什么艺术的夸张和虚构。工作队队长何建疆母亲病危不能前去看望,坚守在岗位上直到传来母亲病逝的.噩耗。他握着手机泪流满面的神情,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正是众多的工作队队员的敢于担当和奉献牺牲,才最终让南疆的乡村响起了久违的歌声,而一群男人在天地之间摆出的威武的鼓阵,把整部电影推向了高潮。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来得正是时候,它将会带给每位观众一次心灵的震撼。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投身到关注现实弘扬主旋律的文艺创作中去,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激发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3】

  5月3日下午,新疆文联召开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座谈会,电影主创人员和文联专家代表共同座谈讨论该电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项社会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时代背景,以自治区正在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为叙事线索,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依古丽的小女孩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实现舞蹈梦想的动人故事。

  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新生在座谈会上说:“天山电影制片厂的新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关注现实、弘扬正气、艺术精湛的好电影。尤为可贵的是,影片直面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的严酷现实,以艺术家与人民同爱恨、共情仇的崇高情怀与艺术担当,深情叙述淳朴善良的维吾尔族群众因极端思想影响,隐匿在心灵深处的情感痛苦和精神创伤,以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弘扬了各族群众拒绝极端思想,创造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时代主旋律。”

  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说:“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一部有思想、艺术传达方式独特丰厚、让人感动、让人思考、积极向上的影片,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思想的力量和艺术的盛宴,几乎所有的画面和细节都蕴含着以情动人的美学理念,流淌着浓浓生活味。”

  自治区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副研究馆员彩才说:“《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做了大胆的尝试与试验。例如,影片中的纳格拉鼓本身是一个民族民俗物象,电影充分地运用仪式化十足的民俗现象,通过镜头放大后被拔高为一种文化奇观或者说文化盛宴,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震撼的观影体验。”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1】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这部主旋律的影片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观众会因为影片中纯粹的情感表达而热泪盈眶。影片对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人心、去极端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影片以一个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古丽的命运作为主线,她从小喜爱舞蹈,有着一个舞蹈梦,却因家人受宗教极端思想的蒙蔽,让她早早嫁人,无法实现舞蹈梦。而驻村工作队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当地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阿依古丽的命运。阿依古丽生活的村庄是纳格拉鼓的故乡,这个被称为“鼓声响起的地方”却听不到鼓声。阿依古丽的父亲不允许她上学,还禁止她跳舞,阿依古丽承受着梦想破碎的痛苦,直到父亲要将她嫁出去,阿依古丽决定离家出走。当她路过村委会看到墙上那幅她小时候画的画,画里跳舞的姑娘们代表着她内心的梦想,阿依古丽抚摸着画流下了泪水,此时追赶而来的父亲看到女儿幡然悔悟,父女俩抱头痛哭。阿依古丽的梦想最终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她来到乌鲁木齐参加了达人秀节目,表演了精彩的舞蹈,受到了偶像的高度认可。

  剧中的演员很多是新人,可他们却奉献了自然、细腻的表演,把角色演绎得如此深入人心,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影片中,驻村工作队与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感动,影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源于真实的生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有太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剧中工作队队员徐红驻村不能照顾年幼的孩子,队长何建疆为当地群众的福祉呕心沥血……这样的事例真真切切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为村里修建道路,联系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组建农民纳格拉鼓乐队等等,沉寂的村庄不再沉闷,上演了一场鼓乐喧天的表演,鼓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老中青三代鼓手的演出,只见老鼓手用力敲击鼓槌,激情四射的鼓点此起彼伏,传统的纳格拉鼓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激情,乡亲们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鼓声尽情表达出来。

  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有追求自由和美的权利。当前新疆的确需要这样凝聚人心、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文艺作品。现如今,需要有人文情怀的电影作品,《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主创团队以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彩的民族风格、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优美的音乐舞蹈、真挚的情感、文化传承的追求和赞美,为中国银幕增添了一道异彩纷呈的风景线,焕发出新声音、树立了新形象、传递了正能量。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2】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应时而生、应势而出,对于自治区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无疑是一次极好的宣传。这部影片艺术性地再现和浓缩了广大党员干部在驻村期间的真实故事。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设置了一个明线,即一直围绕寻找热爱舞蹈的姑娘阿依古丽展开剧情。再现了驻村工作队进村以后碰到的种种困难。明线是从阿依古丽开始写信、到寻找阿依古丽再到最后终于找到阿依古丽,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工作队从遇到困难到克服困难最终赢得民心取得实效的一个过程。整部影片张弛有度,把不同的矛盾、冲突不断呈现在观众面前,扣人心弦。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维吾尔族天性活泼、热情、大方。笔者对此有深切的体会,由于职业和专业的关系,笔者常年行走于天山南北,二十一世纪初,我们到南疆各地采集维吾尔木卡姆、麦西热甫、民歌,都会有大量的民间艺人前来表演,有时甚至会录制到晚上。即便如此,喜爱歌舞的许多维吾尔族群众还不过瘾,三五人一堆能唱个通宵、跳个通宵。

  近些年,突然有些村子鼓声听不见了、歌声听不见了、舞蹈看不见了、鲜艳的艾德莱斯绸衣服藏起来了,宗教极端思想如乌云般笼罩了许多村子。正如《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中那样,连当过村长的托乎提大爷也因为顾虑宗教极端势力,藏起纳格拉鼓,不仅如此,还担心孙子打鼓引来麻烦。而剧中阿依古丽的爸爸因为害怕砸掉了电视、烧掉了女儿美丽的艾德莱斯绸衣服,这些情节带给观众的是强烈的心灵冲击!宗教极端思想钳制当地民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特别是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直接动摇的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让舞跳起来,让歌唱起来,让鲜艳美丽的衣服穿起来,让现代文化生活的氛围营造起来!《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情怀:让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时候,精神的脱贫更重要!

  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给女儿起名叫“明月奴”。精通古突厥语的专家破译了“明月奴”的意思,古突厥语中的“明月奴”,今天翻译过来,就是“阿依努尔”也就是“月亮花”的意思。笔者想,从李白的“阿依努尔”到今天《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中的阿依古丽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古丽”,只要有着太阳的照耀,都是最美的花儿!

  观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3】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是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该片讲述了以何建疆、阿里木江、徐红等为代表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舍小家、顾大家,来到一个被宗教极端思想笼罩的小村庄,在艰苦的工作和不断努力下,不仅与各族干部群众互帮互助,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且帮助当地群众摆脱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束缚,生活与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故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从电影类型上说属于政治意义比较鲜明的主旋律影片,但天山电影制片厂却本着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在创作上大胆突破,使得影片有着令人震撼的效果。

  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首次真实反映了宗教极端思想带来的恶劣影响。

  《塔克拉玛干的鼓声》以反映“访惠聚”驻村工作为主要内容,展现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各族群众做好事,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而且将工作队帮助群众摆脱宗教极端思想的束缚作为主线。影片通过声画镜像、光影色彩等电影造型手段,直观真实地反映了宗教极端思想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伤害,使维吾尔族群众抛弃他们传承多年的传统,不敢追求美、不敢追求快乐美好的生活,也不敢追求多彩的人生理想,甚至使得一些群众人性发生扭曲,这样真实大胆地揭露宗教极端思想的毒害,“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影片的教育意义。

  其次,独特的艺术技巧,具有独特的“可看性”效果。

  作为一部具有较强政治意义的主旋律影片,影片没有运用生硬浅显的政治说教,而是尊重电影的本性,运用电影特有的艺术手段,使观众在审美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启迪。作为视听艺术,影片对色彩的运用独具匠心。当“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进入村庄时,路边出现了几个穿长袍、戴黑色面纱的少女,那种压抑沉闷的感受令人窒息。影片中阿依古丽是一位心怀梦想的美丽少女,当宗教极端思想笼罩全村时,她只能穿长袍裹头巾,毫无美丽可言,可是当她穿上美丽的艾德莱斯长裙,跳起维吾尔族欢快的舞蹈时,她却是那么美丽可爱。特别是她在“达人秀”舞台上时,少女之美与舞蹈之美交融,简直令人惊艳。工作队召集村民来领花头巾,村民们穿着黑色、灰色等冷色的服装,带给人强烈的沉闷压抑之感。后来,当村民思想得到解放,大家聚集在一起,穿着多彩而华丽的民族服装,敲起鼓、唱起歌的时候,那种视觉美感是极具冲击力的。特别是影片结尾,全村人围成一个圆形,一起敲鼓唱歌,极具震撼性。

  此外,影片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的,提升了影片的审美品格,避免了运用直白肤浅的说教来阐释主题,让创作的意旨得到自然而然地生发。影片的对比是多方面的,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如阿瓦汗提与她的儿子尼亚孜不力孜、“疯子”与其他被宗教极端思想蒙蔽的村民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主题更加鲜明。还有细节的对比,徐红刚来到村里时,看见虫子吓得乱跑与后面碗中掉下虫子淡定地挑出,表现了工作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努力适应环境的情形。影片中对比的地方还很多,通过多方面对比,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影片也更具“可看性”。

  总之,《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电影造型、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是天山电影制片厂近年来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影片。

本文标题: 塔克拉玛干电影读后感(电影《塔克拉玛干的鼓声》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47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阳光班级成长簿读后感(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读后感)半碗月亮读后感(半碗月亮的丰富含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