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至乐》看庄子养生,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叫李耳,后来人们都叫他老子,他以有学识而著称,后来一个叫庄周的人也通过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出了名,人们...
从《至乐》看庄子养生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叫李耳,后来人们都叫他老子,他以有学识而著称,后来一个叫庄周的人也通过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出了名,人们称他为庄子。
对于名人,人们常常有一种刻板印象,比如说我们提到张信哲就想到情歌,提到周星驰就想到喜剧片。而我们提到庄子,最先想到的几个特点里总是难以去除一个瘦老头的形象。
作为一个老头,庄子是特殊的,我不是说他瘦,而是说他不但写书写的好,而且养生也养的不错。庄子活了84岁,这在那个物质文明不太发达国与国之间不太和平的年代,确实是件难事。难事成真,当然靠着养生。
今天我们就从他的《至乐》这篇文章来看一看他在养生方面的想法。
庄子的养生思想
无为
庄子做人做事,乃至谈道理,都讲究一个“无为”,说到养生,他也讲无为。这个无为并不单纯是说毫无作为,而是带有顺其自然的一种态度。他在《至乐》这篇文章里说,烈士为了天下百姓而牺牲,却保不住自己的性命,那么做烈士是好还是不好呢?说好吧,烈士自己死了,说不好吧,他又为百姓做出了贡献。他先提出了这个让人不好回答的问题,然后他自己也不好回答,只好从侧面来说,他说现在世俗所羡慕欢喜的东西,人人都在追求,都觉得那简直是最快乐的事了,可是他又觉得那不是什么快乐的事,但也不是什么不快乐的事。那么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快乐的事呢?他说他认为最高的快乐就是无为,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感觉痛苦和烦恼的,所以他得出了他的结论——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
这个“无为”让他这么一说,感觉就玄之又玄颇有道理,其实我等凡人要理解他这个无为并且应用于养生,大可以认为这个无为就是在说“不求”。
比如我想要自己高兴,那么我千万不能刻意去追求高兴,追求高兴往往最后只能追求到空虚,我不去追求它,大概它也就自己来了。
乐观
庄子在《至乐》这个故事里还写了个故事,这是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还衍生成了个成语,叫“鼓盆而歌”。这说的是庄子老婆死了,惠子跑去吊唁,却发现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呢,于是惠子生气了,批评庄子说“你这也太不厚道了,你老婆跟了你这么多年,现在她死了,你还在这敲着盆唱歌。”
庄子就辩解说“事情是这样的,这个人刚死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可是我又想了,这个人原本是不存在的,后来她根据元气变化出现了,然后她又变回了死亡,她好好的遵循自然之理,我也没必要哭啊。”
这就是庄子的乐观,看起来好像是跟常人不同,其实道理是相通的,他也有悲伤,然后他通过思考,用自己的认知和思想解决了这个让他悲伤的问题,找到了答案,想通看开,也就不悲伤了。
我们说正常人的乐观并不是说这个人毫不悲伤,永远都不会悲伤的那不是正常人,乐观是说一个人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那个让他悲伤的问题因而变得不那么悲伤。
如何学习庄子的养生思想庄子的养生思想大体来说还有寡欲、少私、清静等,因为《至乐》这篇文章主要体现的是无为,而因为“鼓盆而歌”让人映像深刻的是乐观,对于他其他的一些养生思想,也就暂不细说。
我们养生,要通过前人的养生经验来完善自我的养生之道,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适合的也多有不同。学习庄子的养生思想,我们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现状,如果真学不了无为,那么心里存着这个念想也是好事,或许某些时刻也能用之来开解自己,从而达到“乐观”。
有“乐观”在,养生也就不是件太难的事了。
《庄子》重读
发现需回读《庄子》。蚕食。翻目录,兴之所至,先随便读。
一、《至乐》
读完这一章节选内容,对于“至乐”,庄子压根也说不清。我算明白了一点,有时,他批判的多,建设的少。至少这一篇。
且记录下我理解或认可的部分。
1、世人多为物役,庄子应该倡导的是极简生活,有点躺平的嫌疑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2、道不同不相为谋
"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吴王夫差接受越王勾践的求和,伍子胥苦谏,丢了性命。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何必对牛谈琴。
疑惑:无为诚乐?绝对的躺平有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