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第14和15章的读后感,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
红岩第14和15章的读后感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六神磊磊读唐诗第一篇的读后感
六神磊磊读唐诗第一篇的读后感两天时间读完了《六神磊磊读唐诗》。不是什么名著,但读完了却颇有些感触。且还想写出来,这该能算得有感而发吧,很高兴的是自己还能有感,还能发。
六神磊磊在自媒体百花齐放的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微信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在网络上非常火,但是我知道他才不过一年的时间。一年前在朋友圈看到转载的一篇写金庸小说的文章,看完觉得特别有意思。文章来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作者是六神磊磊。于是我果断关注了这个公号。不久他又开了公号“六神磊磊读唐诗”。读唐诗里推送的文章并不多,但是文章的品质不俗。六神磊磊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幽默风趣,在一众自媒体公号中独树一帜,吸引着众多的粉丝,一篇文章的点击阅读转发量动辄十万加。
前段时间,读唐诗这个公号好像被平台封了。我想找一篇他之前写的关于王维的一篇文章竟然找不到了,好在他的书《读唐诗》出版了。早就被种草,前几天终于到手了。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就看睡前的一会儿功夫,已经被它深深吸引,让我欲罢不能。
红色的保护套,书皮是素雅的白色。这一红一白,不正是太阳和月亮的颜色?我觉得正好映证了书中的一篇文章: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封面的画是一幅线描的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般意境的远山的中式抽象山水画。书是不薄的一本,拿到手里,超带感,正如那千万首唐诗带给我们的承载了近千年历史的厚重感。
未及正文,作者的自序就能吸引你想要一直往下看。他说“只要你认识常用汉字,懂得二十一世纪的汉语,你就是唐诗的有缘人,你和唐诗的距离,真是只隔一道矮矮的墙而已。”读完全书,你会发现,他此言非虚。亦如书后附带的评论中的罗振宇的评论“从此,唐诗不仅仅通向远古,还通向当下。在这本书里,你对诗人不会再仰望,而是相逢。”
开篇
读了多少年书,就背了多少年唐诗。也知唐诗三百首,却从来汉有想过这些诗是怎么经过千年时空、朝代更迭流传到今天的。读完这一章,才体会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读到唐诗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通过此篇,我第一次知道了胡震亨、季振宜的名字。他们俩为了让唐诗能流传到后世,付出了十年心血去为唐诗编写集子。他们之间还有钱谦益,最后到康熙皇帝号令曹寅等人集前人之所成,编著成《全唐诗》,收录当时存世的近五万首唐诗。这样,那些古老的诗篇才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
了解到这几个人前仆后继的为唐诗的传世做出的贡献,我觉得他们的伟大不逊于当年写出传世名篇的大家们。因为正是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一千年前的诗啊。没有他们设法使这些伟大的诗篇保存下来,也许那些诗篇真的无法抵挡岁月的流转而散轶贻尽了。他们的功劳值得被后世永远铭记。
书中写到的诗人及诗篇,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和我们耳熟能详著名诗篇,还有很多我们大多数人(汉细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的人)没听说过的诗人和他们的诗篇。他们不是不出名,他们的诗不是写得不好。他们不被我们熟知,乃是我们自己孤陋寡闻。
比如谢胱。六神说他是被李白视为偶像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也是极好的。他虽然不是唐朝人,但是他的诗与唐朝的名诗比也丝毫不逊色。果然是当得起诗仙崇拜的一位诗人。(附李白写的致敬这位谢公的诗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长风万里送秋雁,中间小谢又清发。
月下沉吟久不归,令人长忆谢玄晖。
又比如王绩。严格来说他也算不得唐代的诗人,但是作者却难掩对他的喜爱之情,多次的提到他,并且赞美他。作者说这位王绩性格豪放不羁,有陶渊明之风。又夸他对夫人好,和他的琴瑟和鸣,恩爱到老。(附他的两首诗在下面)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接下来的篇章作者就按大家所熟知的对唐朝的四个阶段的划分展开了他对唐诗和唐朝诗人们的详尽而独特的解析。这些解析,是六神磊磊式的解析,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人的解析。他讲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经常会加上他个人的想象甚至导演,画面感极强,让人感觉如亲临其境一般。然当你以为这些都是事实的时候,作者笔峰一转,后面加一括号告诉你,这些都是他想象的,当时未必如此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这就是六神厉害之处。然而,这并不是说本书里的描写都是杜撰的,相反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和收录了很多的权威典籍资料。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多条注解,说明这些说法的出处或来源。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甚至是一本可以当工具书使用的书,而绝不是一本戏说唐诗、只为逗你一乐的书。
初唐四杰
看这本书之前,我所知道的初唐四杰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洛宾王的并称。他们四人都是极有才华,年少即成名。成年后,留下的作品却并不多,知道他们差不多都是英年早逝。对他们的诗作,也就是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那些。四人中王勃算是名气最大的吧,因为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对王勃知道的多一些,知道他是二十七八岁时一次乘船落水后受惊而死。
不读六神不知道卢照邻原来如此凄惨,穷困至极,但是他的诗却充满力量和气概,无一丝病态。摘几句他的名作《长安古意》如下:
……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溪。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不读六神不知道七岁就写出传世名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骆宾王因为参与“造反”后来不知所踪,让人无限唏嘘。
沈荃期和宋之问
这也是齐名并称的二位,即“沈宋”。这二位的诗被选进我们课本的好像不多,读完了此书,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宋之问的人品有问题,所以才不选录他的诗。本书里作者着重写了这位宋之问。这位宋先生生前可说是一位“宫斗专家”,竭尽所能的巴结所有他能够得着的权贵往上爬,他的结局当然不好。但是,在他最落魄的人生的最后的一个阶段,他写出了最好的诗作——《度大庾岭》、《渡汉江》。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不是正应了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的苦难使他终于看清了自己。
盛世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自不必多说。他们诗名我了解的稍多,经过作者别具一格的解读,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丰盈生动起来。只是说起杜甫生前,两次考进士不中,后又逢安史之乱的乱世,晚年生活困顿不堪。这些还不算,杜甫的诗文在当时未得到和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朋友的肯定和赞扬,这对他才是最大的苦闷。想到他写的那些描述民生之苦的诗句,我仿佛看见一位在瑟瑟寒风中独自吟唱的老人。
只留下六首诗的无冕之王——王之涣
因为一首《登颧雀楼》,人人都知王之涣,但一定不知道他只有六流传下来供我们瞻仰。他只留下六首诗,后人无法对他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但是说他是无冕之王,所有人都是服气的。因为他的六首诗分别是唐诗里最好的五言绝句之一,最好的七言绝句之一,最好的送别诗之一,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晚唐李义山
终于到了我喜欢的李商隐。我只说喜欢,却不说最喜欢。对唐诗宋词,也只说喜欢,对其他的诗人,也只说喜欢,而不说“爱”,是因我的修为还不配对他们说爱。对于他们我知道的都只是皮毛的皮毛。而对李商隐,也没比皮毛多一点,但我就是喜欢他的诗,最爱他那一首《锦瑟》。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他的名字里有一个“隐”字,他并不是一个隐士,相反相传他很风流(后世研究他的人从他的诗中给他附会的情人估计得有一打)。研究他的人们发现他的诗不可一字一句的琢磨。你越琢磨,越觉得他隐藏得越深。如此一说,这个“隐”字原来是有深意的呀!
看诗词大会,曾出现过他的诗句。当时一位专家点评时说林黛玉说她就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说他的诗娇柔做作,毫无生气,全无男子气概。听到这话,我一度觉得自己喜欢李商隐的诗很掉价,不应该喜欢这种病秧秧的文字。
但是当我发现刻在我内心深处的仍然是那首“锦瑟无端五十弦”,我坦然的接受了那个独爱李义山诗的自己。
现在六神大神也极力推崇李公的诗,说他的诗文美到极致,甚至说只有他得到了杜甫的真传。
叶嘉莹奶奶说李商隐:“信有姮娥偏耐冷,休从宋玉觅微辞。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可说是对李商隐最恰当的评价了。
故只是林妹妹不喜欢李商隐的诗而已,我相信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喜欢李商隐的诗。因为她们实在是太美了,我还是继续安心的喜欢我的《锦瑟》,喜欢我的义山诗。
夜 雨 寄 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就问你美不美吧?我已经听过两个人取这首诗里的“秋池”两个字来当名字了,且是一男一女。在我看来,这首诗不但文字美,而且情也美,总之就是美到极致了。
书的最后,六神选择了司空图来作为结尾。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的名字,但六神对他极为珍爱,称司空图是一位极致的美学家。我读完司空图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祭奠唐朝的逝去,想起了《大明王朝》里的海瑞,因他们都对国家充满了满腔的热爱。而如六神所言,司空图的做法更加难得。他本已看透世情,最后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去,才更加让人敬佩。
司空图的这首诗,两次出现在这本书中。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至此,我跟随作者的神笔,梦回大唐,从一众伟大的诗人身旁悄然走过,见识了他们历经的风云变幻,不愿归来。然作者写了这几万字,充分表达了他对唐诗,对唐朝的诗人,对唐王朝的深沉的热爱,得出的结论却是:在唐朝,只有难以逾越的杰作,从来没有不可挑战的诗人。他说,从初唐到晚唐,有“蓝田日暖”就有“月落乌啼”;有“落日照大旗”就有“月下飞天镜”;有“白日歌须纵酒”就有“夜吟应觉月光寒;有“东边日出西边雨”就有“露似真珠月似弓”。看完下面这些诗文的对阵,你更一定会赞同他的这个说法。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对高适的《别董大》,“飞月”战“白日”
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薰,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寄》对垒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才女薛涛也来凑热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李白继续出场《早发白帝城》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李贺《燕门太守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个擂台有点挤。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 歌 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燕门太守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湾写太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张九龄写月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维歌咏太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月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不知不觉写成了这样,那就这样吧。话说读完了这本,我倒真是想去寻一本《全唐诗》来读了。
六神磊磊在自媒体百花齐放的当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一个特别的存在。他的微信公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在网络上非常火,但是我知道他才不过一年的时间。一年前在朋友圈看到转载的一篇写金庸小说的文章,看完觉得特别有意思。文章来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作者是六神磊磊。于是我果断关注了这个公号。不久他又开了公号“六神磊磊读唐诗”。读唐诗里推送的文章并不多,但是文章的品质不俗。六神磊磊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幽默风趣,在一众自媒体公号中独树一帜,吸引着众多的粉丝,一篇文章的点击阅读转发量动辄十万加。
前段时间,读唐诗这个公号好像被平台封了。我想找一篇他之前写的关于王维的一篇文章竟然找不到了,好在他的书《读唐诗》出版了。早就被种草,前几天终于到手了。拿到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就看睡前的一会儿功夫,已经被它深深吸引,让我欲罢不能。
红色的保护套,书皮是素雅的白色。这一红一白,不正是太阳和月亮的颜色?我觉得正好映证了书中的一篇文章:唐诗,就是一场太阳和月亮的战争。封面的画是一幅线描的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里船”般意境的远山的中式抽象山水画。书是不薄的一本,拿到手里,超带感,正如那千万首唐诗带给我们的承载了近千年历史的厚重感。
未及正文,作者的自序就能吸引你想要一直往下看。他说“只要你认识常用汉字,懂得二十一世纪的汉语,你就是唐诗的有缘人,你和唐诗的距离,真是只隔一道矮矮的墙而已。”读完全书,你会发现,他此言非虚。亦如书后附带的评论中的罗振宇的评论“从此,唐诗不仅仅通向远古,还通向当下。在这本书里,你对诗人不会再仰望,而是相逢。”
开篇
读了多少年书,就背了多少年唐诗。也知唐诗三百首,却从来汉有想过这些诗是怎么经过千年时空、朝代更迭流传到今天的。读完这一章,才体会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读到唐诗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通过此篇,我第一次知道了胡震亨、季振宜的名字。他们俩为了让唐诗能流传到后世,付出了十年心血去为唐诗编写集子。他们之间还有钱谦益,最后到康熙皇帝号令曹寅等人集前人之所成,编著成《全唐诗》,收录当时存世的近五万首唐诗。这样,那些古老的诗篇才得以保存并流传下来。
了解到这几个人前仆后继的为唐诗的传世做出的贡献,我觉得他们的伟大不逊于当年写出传世名篇的大家们。因为正是他们,我们才能看到一千年前的诗啊。没有他们设法使这些伟大的诗篇保存下来,也许那些诗篇真的无法抵挡岁月的流转而散轶贻尽了。他们的功劳值得被后世永远铭记。
书中写到的诗人及诗篇,除了那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和我们耳熟能详著名诗篇,还有很多我们大多数人(汉细读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的人)没听说过的诗人和他们的诗篇。他们不是不出名,他们的诗不是写得不好。他们不被我们熟知,乃是我们自己孤陋寡闻。
比如谢胱。六神说他是被李白视为偶像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也是极好的。他虽然不是唐朝人,但是他的诗与唐朝的名诗比也丝毫不逊色。果然是当得起诗仙崇拜的一位诗人。(附李白写的致敬这位谢公的诗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长风万里送秋雁,中间小谢又清发。
月下沉吟久不归,令人长忆谢玄晖。
又比如王绩。严格来说他也算不得唐代的诗人,但是作者却难掩对他的喜爱之情,多次的提到他,并且赞美他。作者说这位王绩性格豪放不羁,有陶渊明之风。又夸他对夫人好,和他的琴瑟和鸣,恩爱到老。(附他的两首诗在下面)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接下来的篇章作者就按大家所熟知的对唐朝的四个阶段的划分展开了他对唐诗和唐朝诗人们的详尽而独特的解析。这些解析,是六神磊磊式的解析,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人的解析。他讲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经常会加上他个人的想象甚至导演,画面感极强,让人感觉如亲临其境一般。然当你以为这些都是事实的时候,作者笔峰一转,后面加一括号告诉你,这些都是他想象的,当时未必如此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这就是六神厉害之处。然而,这并不是说本书里的描写都是杜撰的,相反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和收录了很多的权威典籍资料。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多条注解,说明这些说法的出处或来源。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甚至是一本可以当工具书使用的书,而绝不是一本戏说唐诗、只为逗你一乐的书。
初唐四杰
看这本书之前,我所知道的初唐四杰就是王勃、杨炯、卢照邻、洛宾王的并称。他们四人都是极有才华,年少即成名。成年后,留下的作品却并不多,知道他们差不多都是英年早逝。对他们的诗作,也就是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那些。四人中王勃算是名气最大的吧,因为那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对王勃知道的多一些,知道他是二十七八岁时一次乘船落水后受惊而死。
不读六神不知道卢照邻原来如此凄惨,穷困至极,但是他的诗却充满力量和气概,无一丝病态。摘几句他的名作《长安古意》如下:
……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溪。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不读六神不知道七岁就写出传世名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骆宾王因为参与“造反”后来不知所踪,让人无限唏嘘。
沈荃期和宋之问
这也是齐名并称的二位,即“沈宋”。这二位的诗被选进我们课本的好像不多,读完了此书,我怀疑是不是因为宋之问的人品有问题,所以才不选录他的诗。本书里作者着重写了这位宋之问。这位宋先生生前可说是一位“宫斗专家”,竭尽所能的巴结所有他能够得着的权贵往上爬,他的结局当然不好。但是,在他最落魄的人生的最后的一个阶段,他写出了最好的诗作——《度大庾岭》、《渡汉江》。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不是正应了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后的苦难使他终于看清了自己。
盛世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自不必多说。他们诗名我了解的稍多,经过作者别具一格的解读,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丰盈生动起来。只是说起杜甫生前,两次考进士不中,后又逢安史之乱的乱世,晚年生活困顿不堪。这些还不算,杜甫的诗文在当时未得到和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诗人朋友的肯定和赞扬,这对他才是最大的苦闷。想到他写的那些描述民生之苦的诗句,我仿佛看见一位在瑟瑟寒风中独自吟唱的老人。
只留下六首诗的无冕之王——王之涣
因为一首《登颧雀楼》,人人都知王之涣,但一定不知道他只有六流传下来供我们瞻仰。他只留下六首诗,后人无法对他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但是说他是无冕之王,所有人都是服气的。因为他的六首诗分别是唐诗里最好的五言绝句之一,最好的七言绝句之一,最好的送别诗之一,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晚唐李义山
终于到了我喜欢的李商隐。我只说喜欢,却不说最喜欢。对唐诗宋词,也只说喜欢,对其他的诗人,也只说喜欢,而不说“爱”,是因我的修为还不配对他们说爱。对于他们我知道的都只是皮毛的皮毛。而对李商隐,也没比皮毛多一点,但我就是喜欢他的诗,最爱他那一首《锦瑟》。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他的名字里有一个“隐”字,他并不是一个隐士,相反相传他很风流(后世研究他的人从他的诗中给他附会的情人估计得有一打)。研究他的人们发现他的诗不可一字一句的琢磨。你越琢磨,越觉得他隐藏得越深。如此一说,这个“隐”字原来是有深意的呀!
看诗词大会,曾出现过他的诗句。当时一位专家点评时说林黛玉说她就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说他的诗娇柔做作,毫无生气,全无男子气概。听到这话,我一度觉得自己喜欢李商隐的诗很掉价,不应该喜欢这种病秧秧的文字。
但是当我发现刻在我内心深处的仍然是那首“锦瑟无端五十弦”,我坦然的接受了那个独爱李义山诗的自己。
现在六神大神也极力推崇李公的诗,说他的诗文美到极致,甚至说只有他得到了杜甫的真传。
叶嘉莹奶奶说李商隐:“信有姮娥偏耐冷,休从宋玉觅微辞。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可说是对李商隐最恰当的评价了。
故只是林妹妹不喜欢李商隐的诗而已,我相信还是有人和我一样喜欢李商隐的诗。因为她们实在是太美了,我还是继续安心的喜欢我的《锦瑟》,喜欢我的义山诗。
夜 雨 寄 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就问你美不美吧?我已经听过两个人取这首诗里的“秋池”两个字来当名字了,且是一男一女。在我看来,这首诗不但文字美,而且情也美,总之就是美到极致了。
书的最后,六神选择了司空图来作为结尾。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的名字,但六神对他极为珍爱,称司空图是一位极致的美学家。我读完司空图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祭奠唐朝的逝去,想起了《大明王朝》里的海瑞,因他们都对国家充满了满腔的热爱。而如六神所言,司空图的做法更加难得。他本已看透世情,最后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去,才更加让人敬佩。
司空图的这首诗,两次出现在这本书中。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至此,我跟随作者的神笔,梦回大唐,从一众伟大的诗人身旁悄然走过,见识了他们历经的风云变幻,不愿归来。然作者写了这几万字,充分表达了他对唐诗,对唐朝的诗人,对唐王朝的深沉的热爱,得出的结论却是:在唐朝,只有难以逾越的杰作,从来没有不可挑战的诗人。他说,从初唐到晚唐,有“蓝田日暖”就有“月落乌啼”;有“落日照大旗”就有“月下飞天镜”;有“白日歌须纵酒”就有“夜吟应觉月光寒;有“东边日出西边雨”就有“露似真珠月似弓”。看完下面这些诗文的对阵,你更一定会赞同他的这个说法。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对高适的《别董大》,“飞月”战“白日”
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彻,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别 董 大
千里黄云白日薰,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有此寄》对垒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才女薛涛也来凑热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李白继续出场《早发白帝城》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李贺《燕门太守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个擂台有点挤。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燕 歌 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燕门太守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湾写太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张九龄写月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维歌咏太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月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不知不觉写成了这样,那就这样吧。话说读完了这本,我倒真是想去寻一本《全唐诗》来读了。
本文标题: 燕歌行读后感(燕歌行读后感三百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31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