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1近期有幸拜读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导言中,泰勒即指出,本书旨在阐明一种“视导、分析、以及诠释一个教育机构所提供的课程及教学方案”的基本原理。上述问题,会因教育阶段及学校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本书并不尝试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对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程序加以说明,进而探讨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层次,因此教育目标是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只有确定了教育目标,我们才能实施教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育目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目标是根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流程以及准备测验与考试的标准。学校在计划任何课程方案时,对于每一种来源皆应予以适当的考虑。
(一)以研究学习者作为教育目标的来源
教育目标代表教育机构想在学习者身上引起的种种行为变化,包括思考与情感。而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正是教育目标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可运用“观察法”、“晤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及“成长档案袋(?)”等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需要与兴趣。
(二)以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的来源
从研究“当代社会生活”寻找教育目标更具意义。分析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之一便是将生活分成:
(1)健康生活
(2)家庭生活
(3)休闲生活
(4)职业生活
(5)宗教生活
(6)消费(经济)生活
(7)公民生活,以此作为确认教育目标的凭据。
(三)学科专家对教育目标的建议
这是一般学校和大学最常用的目标来源,学校和大学的教科书通常由学科专家撰写,而其内容大致反映学科专家的观点。很多人批评学科专家所订定的教育目标太专门,不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如何帮助那些不想成为学科专家的年轻学生,“进步主义教育学会”的中等学校课程委员会,则是列出学科领域的主要概念,并指出可作为一般教育目标的途径。
目标的获得正如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一般,是需要时间的,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们所选择的目标的数量,应该是以我们拥有的时间内,能够实际达成的为限度,并且要能确保我们所选的,的确是重要的目标。为了选择一些少数具有高度重要性及一致性的目标,我们必须对于已经搜集到的不同类型目标做一番选择的功夫,将不重要及相互矛盾的目标去除。“哲学”及“学习心理学”正是两道重要的过滤网。
(四)运用哲学选择目标
学校所选择的教育哲学与社会哲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一道过滤网。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办学的宗旨或其所蕴含的价值,从一系列的目标中,找出与价值系统具有高度符合性的目标。泰勒认为一套有效标准可用于检查每个建议的目标,而且可以注意到目标与哲学立场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与学校哲学立场一致,就可以列为暂定的目标。
(五)运用学习心理学选择目标
学习心理学是选择教育目标的第二道过滤网。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可使我们判别,对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哪些目标是可以达成的,哪些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达成,或者几乎没有达成的可能。每一种学习心理学不仅包括各种具体的、确切的新发现,同时还包含了一种统一而完整的学习理论。
(六)以有助于选择学习经验与引导教学的形式叙写目标
叙写目标的方式,是以“指出欲使其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行为,以及该行为所将运作的生活内容或领域”的形式予以表达。即,任何一个目标的叙写,都应包括目标的“行为”及“内容”两方面。例如,“能清楚而有条理地写出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此一目标,指出有待发展的行为——即写出清楚而有条理的报告,并且也指出了报告所拟处理的生活领域——社会学科。泰勒也主张运用双向分析表以便更简明地表达目标的分析和叙写。在双向分析表中,同时指出行为及内容层面,可提供令人满意的目标构造及明晰的规格标准,从而指出究竟教育任务为何。若能仅可能明确地界定预期的教育结果,那么课程设计者便等于拥有了一套最有用的效标,可供其选择内容、建议学习活动以及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学习,我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目标的制定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域差异而已,实事求是,不能过于僵化。
这也恰恰和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为第一,教助学成”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有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收获。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篇2这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所著。在书上他给出了很多这样的说明:“为了能透彻了解从学生兴趣与需要的资料中,获得教育目标的各种解释以及所涉及的种种困难,我建议你记下你所熟悉的一些学生团体的有关资料,并尽可能全面地阐释一组有关他们兴趣与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隐含的教育目标写下来。”这就像是一个教育专家,坐在你的对面,和你侃侃而谈,告诉你如何在实际上操作你的课程,告诉你他的原理能有多大的生命力。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如何评价?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向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1、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技能,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很多时候,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差别很大,有的学习很好、能力很强,有的对学习一窍不通、能力很弱。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味的教给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探究。教师应该多开展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
2、思维不是复制,而是联系,是把一些概念联系起来。
我们的教学训练,几乎总是用不断的重复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技巧,用这样的思路教育学生,结果他们脑子里就会装满“知识”,但缺乏思考能力,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学生遇到不会的题总是希望老师告诉自己“怎么办”,然后他记住,然后他就去做,至于为什么、该这么办,他往往不予追究。毛泽东早就说过,要把精力集中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思维能力培养上来,教育才算走上了正轨。
3、学习心理学很重要。
教育者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能学会,不要以为教育万能。无知者无畏。缺乏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不管学生具体情况,幻想只要自己“严格要求”,就什么都能“要求”出来,结果当然是碰一大堆钉子,搞得满心沮丧,或者满腔愤怒。所以我们应该找个时间静下心来,把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一条条具体写出来,然后冷静地审视它们,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只是主观幻想,属于“不可能达到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搞清哪些变化可以通过学习产生,哪些则不能。高中的教师和学生家长还经常强调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事实是高中生早已形成了自己一套学习习惯,高中老师能对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做某些微调,就已经不错了。教师必须清醒而明智。清醒才能少做无用功,明智才能把钢使在刀刃上。
该书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思索,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回味,将学到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运用到工作教学中。不做简单重复的教书匠,为能成为一位教育者而努力奋斗。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书摘记(202109)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6页。[悟: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疑问的解答,更多的应该是让人们通过受教育,改变自身的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的方式。]
教育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要求学习者自己积极主动的努力。一般来说,学习者只学习那些他做过的事情,如果学校的情境涉及的是学习者感兴趣的事物,他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情境。此外,有人认为,学习者能越来越有效地应对当前的情境,确保了他能够应付将来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境。因此,从本质上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能积极参与并全心处理让他感兴趣且与之关系密切的事情,特别是学会如何有效的从事这些活动。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11页。[悟:学习者只学习他做过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能够与他的生活发生关联且能激发他兴趣的内容,这说明学生一定会主观判定学习是不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够衔接,是不是能够激发他的求知欲、创造欲。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应付新情境,就是他能够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应对、应变能力。学习就是为学生适应未知生活做准备。]
只有当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境,与学习时发生的情境之间有相似性事,他才更有可能运用己之所学。而且,学生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才较容易发觉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之间的相似性:1.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在很多方面明显相似;2.要求学生练习寻找将校内所学内容应用于校外生活的实例。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18页。[悟:学习是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这里的“生活”,既是真实的生活,也是包含工作等的综合生活。能够解决生活问题,往往是因为他积累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以对当代生活的研究为基础获取教育目标时有争议,第二种批评是要素主义者提出的,他们把对当代生活的研究称为对现世主义的膜拜,这些批评者指出,由于人生是持续变化的,所以培养学生解决当今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无力应对长大成人后将遇到的问题,因为问题到那时已发生变化。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18页。[悟:学习是为了教给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实际问题,它不仅仅包括当下,也包括未来,我们不能用现有的经验,去为孩子未知的世界做储备,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孩子自己会运用现有的经验生发出解决未来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具有这样的应变能力和组合能力是孩子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科学对普通公民而言,具有三个主要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对促进个人及公众的健康皆有贡献,第二个功能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即科学能帮助人们了解可供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资源,了解获得并利用物质和能量的合理方式,第三个功能是向人们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精彩描述,让人们像科学家一样,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及世界的茫茫宇宙中的位置。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30页。[悟:对科学的定位、认识精准细腻。]
艺术的五个功能,一、拓展学生的感知范围;二、澄清人的观念和感觉;三、个人的整合;四、培养兴趣和价值观;五、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31-32页。
[悟:学习这种宏观分析精准解读的能力。]
陈述教育目标的最有用的形式,是既指出应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又指出该行为可运用于哪些生活领域或内容中。(47)
对教育目标的陈述要想清晰得足以运用于指导对学习经验的选择和对教学的设计,就得同时指明,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行为和要在哪些内容或生活领域中运用该行为。既然一项阐述清楚的目标包括行为方面和内容方面,这两个维度,有时可借助于二维表格简明清晰地表述目标。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48页。[悟:行为目标印证了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行为发生变化;内容目标说明其价值意义。]
“学习经验”这个术语既不同于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是指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他学到什么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有可能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里,却有两种不同的经验。所以,“教育的关键手段是其提供的经验,而不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东西。”
——(美)拉尔夫﹒泰勒著,罗康 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021.8重印),第68页。[悟:学习经验的主体是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是学生,需要培养这种能力的还是学生,也就是说,一切教学行为要为了让学生获得体验而施行。]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