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接纳孩...
接纳孩子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接纳孩子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接纳孩子读后感1一个屡遭劫难、饱经沧桑的民族;一个颠沛流离、很长时间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一个为人类贡献了无以计数杰出人才的民族;一个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洛克菲勒、毕加索、海涅……为什么犹太人中产生了这么多杰出人物呢?
专家们一致认为:犹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犹太人获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重视教育,是犹太民族最为突出的优良传统。犹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犹太人精明富有,而且还使犹太民族中每一个流落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如鱼得水般地开创他们的事业。犹太人相信,良好的儿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因此他们极为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犹太人的教育观。犹太人明白:最初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犹太人的教育特点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犹太人认为学者国王伟大、认为知识胜过财富,智慧胜过知识;突出独立教育;重视对孩子思维和才能的培养等。犹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对孩子进行智慧教育的同时,犹太人还不忘对孩子的性格、美德、创富、社交,以及抗击苦难与挫折等方面进行教育,全面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犹太人那里认识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独立性格培养。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
此外,犹太人是一个举世公认酷爱读书的民族。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8念得一次调查证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每人平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数,以及每年每人平均读书的比例上,高居世界之首,而且每一个村镇都有布置典雅、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正是由于犹太人酷爱读书,使这个民族在亡国两千年以后又能复国,在颠沛流离中孕育出无数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使得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占有惊人的比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使得犹太人创造了世界奇迹,独具特色的犹太教育,蕴含着足以启迪全人类的教育智慧。我们通过解读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从中发掘这个伟大民族的内涵,从而获得启示。
接纳孩子读后感2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小巫的《接纳孩子》,流着汗,读着书,能量剧增,实在令人心旷神怡,深入浅出的写法,道出富有深刻哲理的教育方法。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谈谈自己一点微薄的看法。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教师爱学生就要接纳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论有什么缺点都要用爱心陶冶他,用耐心转变他,用正确的方法诱导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力争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更出色。
接纳孩子读后感3接纳,是教育孩子的法宝。蔡真妮女士用她自己教育三个孩子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式教育中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正巧今年三月,有机会带着孩子去了美国进行为期20天的旅游,期间接触到两个不同的美国家庭,旅行过程中也观察到一些美国人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对美国的亲子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看了这本书,共鸣之处较多。以下列举一些主要观点来做详细探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教育反思、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接纳使孩子成才、家有儿女在美国、育儿问答,里面都是非常具体而典型的例子,读起来很亲切。
一、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第一篇《表兄表弟关于学习成绩与未来的争论》中谈到两个在不同国家接受基础教育的表兄弟,对于未来的工作定位是不同的,一个是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当歌手也无所谓;一个是别人眼里看起来比较体面的工作,自己喜欢不喜欢无所谓。这让我想起来前不久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长都是做足了功课,帮着孩子填志愿,孩子喜欢的专业,却被家长否定,因为那些在家长眼里是无前途的专业。父母习惯了包办代替,在如此重要的一件大事上,也是包办。多数孩子屈从于家长,也有一些孩子与家长发生了激烈冲突。本人在高校工作,看到很多学生因为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厌学情绪严重,毫无方向和明确目标。《平庸儿子和天才儿子》这篇文章更是用真实事例讲述了父母在教育两个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放任自由,一个严密规划,结果却与他们预料得相反,真是“有心栽花化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问题还是在于教育目的观的失误,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智商培养和情商培养,哪个更重要?答案很明显。《中美父母对待孩子职业的不同态度》一文中谈到,中国父母的功利性较强,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较少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父母比较尊重孩子意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工作,哪怕做个环卫工人,只要孩子乐意,父母是不会干涉的,并且同样引以为豪的。我们教育孩子要看到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时。
二、关于接纳孩子
接纳,都有此意。在本人的观点中,接纳与接受是有区别的。接受有被动的意思,接纳是很愉悦地接受并且包容对方。接纳孩子,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需要宽广的'胸怀。每每看到生活中某些大人在大声地训斥孩子,而很少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一些事情。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如果静下心来问一问,孩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有个故事,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画画,画森林里的小动物。其中有个孩子把一张白纸涂得一片漆黑。老师打算批评孩子乱画,忍住了,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孩子很天真地回答:我画的是小白兔,小熊,还有……,可是,天黑了,他们都回家睡觉了。看,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在P137《是否接受孩子的检测办法》一文中,我也对照了一下,基本属于能接纳孩子的父母这一类。但是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才能做到真正接纳孩子。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与我所崇拜的小巫女士的理念,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纳孩子读后感4孩子是我们心上的花、梦里的笑、未来的希望、今朝的奉献。孩子一天天的成长,逐渐接受着自然的阳光、风雨,人世的爱育、自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是那么的天真和率直。如何和孩子走在一起,带着他们走向社会的挑战,是我们今天奉献的宗旨。
接纳孩子。孩子每天都给我们新的认识,有让我们开心快乐的,有让我们担忧困惑的。无论怎样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爱,要认真的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我们鼓励发扬,对于缺点我们正确引导,以健康、平安、快乐为前提,尊重儿童的天性,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走向天天向上的成长之路。
鼓励孩子。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她记录好,待做错事的时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记录和他研究,鼓励他扬长避短。这样既不粗暴,又讲道理。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老师是孩子的偶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真善美我们要言传身教,只有我们以身作则,孩子的世界里便会是蓝天白云,孩子们成长才能健康快乐。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感想,与各位家长、老师共勉!
接纳孩子读后感5在所有宝贝们的身上,有着他们的可爱天真率直,有着情绪的喜怒哀乐。他们每天都给我带来新的认识,带来成长,让我体验孩子们和自己的各种快乐;悲伤;担心;困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我心中最爱的那群宝贝天使。
书本上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映像最为深刻,“无论他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想改变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只要成年人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的。”这段话我最为感触。在没有读这本书,没有进入爱如是学习之前,对于自家的小侄女我一直以为是非常接纳的。宝贝她很爱玩闹,不爱吃饭,还经常咬别人,所有小孩身上出现的问题在她的身上基本都会一一呈现。我曾以为我可以无条件的爱她,可是经过多次的挑战,却发现我接纳不了在我看来她不好的习惯。于是在一次冬天,她依旧不吃饭在外面玩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顺着她不吃就算了,饿了再吃零食。而是强行把哭泣的她关在房间,任由她哭闹叫喊,中间我有很多次想冲进去停止的冲动,但急于想改变她的不好,而选择在门外等待她,大概一刻钟后哭声停止了。我打开房门时,瞬间眼泪往下流,哭累了的她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着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是多么的不可以原谅!当我抱起宝贝时,宝贝用非常委屈难过的眼神看着我,虽然有跟宝贝道歉无数次,但是至今我还是没办法原谅我自己。当宝贝紧紧的抱着我时,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不管宝贝她的行为在我看来有多么的荒唐,我都要不顾一切的爱她,接纳她的所有。将自己的爱括散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
很显然在没有进入爱如是,没有读这本书时,我以为事情过了就过了,孩子小不懂得往心里去,现在我才知道,对她内心的伤害有多大。每次想起,我都无比的后悔懊恼。我的本意是爱的,只是不会正确去爱。原来我对她的爱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无条件的接纳,我把认为好的接纳,不好的强行去改变,没有考虑到宝贝的情绪,想法,我的爱也是盲目无取的。
现在我想表达最多的就是感恩爱如是!感恩林老师,让我学习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接纳孩子,爱孩子们。爱宝贝们也不只是表面上的各种满足,更多的是需要走进宝贝的内心,从内心真正了解宝贝的成长。每次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并不是只爱她们可爱的好的一面,爱是需要无条件的。
每一个宝贝都是天使,来自不同家庭的天使宝贝。他们所呈现出的行为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性。不管我做为老师还是家人,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扮演着不同重要角色。在爱如是的每一天,宝贝们都会有不同的状况,有时候让我和孩童一样开心,有时候让我难过,对于个别宝贝的行为我还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接纳,但我知道了那都是宝贝们凭着天性出发的,没有对与错。他们都是纯洁的,他们通过各种工作,游戏,情绪好坏来发展生命的智慧。他们没有恶意,我们要做的是敞开更大的胸怀去接纳他们,爱他们。同时也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自己的内心改变了,成长了,我才能更加柔软的去爱;去无条件接纳可爱的宝贝们。
接纳孩子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接纳孩子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接纳孩子读后感1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
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我们总是在压抑坏情绪,殊不知越是不让宝宝体验,他意犹未尽,下一次只会让他的情绪更加夸张,因为他想要彻底体验)、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她记录好,待做错事的时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记录和他研究,鼓励他扬长避短。这样既不粗暴,又讲道理。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总之,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更出色。
接纳孩子读后感2一个屡遭劫难、饱经沧桑的民族;一个颠沛流离、很长时间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一个为人类贡献了无以计数杰出人才的民族;一个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洛克菲勒、毕加索、海涅……为什么犹太人中产生了这么多杰出人物呢?
专家们一致认为:犹太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犹太人获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重视教育,是犹太民族最为突出的'优良传统。犹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犹太人精明富有,而且还使犹太民族中每一个流落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能如鱼得水般地开创他们的事业。犹太人相信,良好的儿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因此他们极为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犹太人的教育观。犹太人明白:最初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犹太人的教育特点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犹太人认为学者国王伟大、认为知识胜过财富,智慧胜过知识;突出独立教育;重视对孩子思维和才能的培养等。犹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对孩子进行智慧教育的同时,犹太人还不忘对孩子的性格、美德、创富、社交,以及抗击苦难与挫折等方面进行教育,全面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犹太人那里认识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独立性格培养。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
此外,犹太人是一个举世公认酷爱读书的民族。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8念得一次调查证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每人平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数,以及每年每人平均读书的比例上,高居世界之首,而且每一个村镇都有布置典雅、藏书甚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正是由于犹太人酷爱读书,使这个民族在亡国两千年以后又能复国,在颠沛流离中孕育出无数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使得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占有惊人的比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使得犹太人创造了世界奇迹,独具特色的犹太教育,蕴含着足以启迪全人类的教育智慧。我们通过解读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从中发掘这个伟大民族的内涵,从而获得启示。
接纳孩子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接纳孩子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接纳孩子读后感1在所有宝贝们的身上,有着他们的可爱天真率直,有着情绪的喜怒哀乐。他们每天都给我带来新的认识,带来成长,让我体验孩子们和自己的各种快乐;悲伤;担心;困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我心中最爱的那群宝贝天使。
书本上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映像最为深刻,“无论他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想改变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只要成年人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的。”这段话我最为感触。在没有读这本书,没有进入爱如是学习之前,对于自家的小侄女我一直以为是非常接纳的。宝贝她很爱玩闹,不爱吃饭,还经常咬别人,所有小孩身上出现的问题在她的身上基本都会一一呈现。我曾以为我可以无条件的爱她,可是经过多次的挑战,却发现我接纳不了在我看来她不好的习惯。于是在一次冬天,她依旧不吃饭在外面玩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顺着她不吃就算了,饿了再吃零食。而是强行把哭泣的她关在房间,任由她哭闹叫喊,中间我有很多次想冲进去停止的冲动,但急于想改变她的不好,而选择在门外等待她,大概一刻钟后哭声停止了。我打开房门时,瞬间眼泪往下流,哭累了的她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着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是多么的不可以原谅!当我抱起宝贝时,宝贝用非常委屈难过的眼神看着我,虽然有跟宝贝道歉无数次,但是至今我还是没办法原谅我自己。当宝贝紧紧的抱着我时,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不管宝贝她的行为在我看来有多么的荒唐,我都要不顾一切的爱她,接纳她的所有。将自己的爱括散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
很显然在没有进入爱如是,没有读这本书时,我以为事情过了就过了,孩子小不懂得往心里去,现在我才知道,对她内心的伤害有多大。每次想起,我都无比的后悔懊恼。我的本意是爱的,只是不会正确去爱。原来我对她的爱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无条件的接纳,我把认为好的接纳,不好的强行去改变,没有考虑到宝贝的情绪,想法,我的爱也是盲目无取的。
现在我想表达最多的就是感恩爱如是!感恩林老师,让我学习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接纳孩子,爱孩子们。爱宝贝们也不只是表面上的各种满足,更多的是需要走进宝贝的内心,从内心真正了解宝贝的成长。每次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并不是只爱她们可爱的好的一面,爱是需要无条件的。
每一个宝贝都是天使,来自不同家庭的天使宝贝。他们所呈现出的行为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性。不管我做为老师还是家人,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扮演着不同重要角色。在爱如是的每一天,宝贝们都会有不同的状况,有时候让我和孩童一样开心,有时候让我难过,对于个别宝贝的行为我还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接纳,但我知道了那都是宝贝们凭着天性出发的,没有对与错。他们都是纯洁的,他们通过各种工作,游戏,情绪好坏来发展生命的智慧。他们没有恶意,我们要做的是敞开更大的胸怀去接纳他们,爱他们。同时也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自己的内心改变了,成长了,我才能更加柔软的去爱;去无条件接纳可爱的宝贝们。
接纳孩子读后感2每个家长都在陪孩子长大,都会经历孩子从小到大的转变,我也不例外。一个四年级的同学已经让我吃不消了,每天在争吵追逐中度过,在一次次的拖拉催促中完成一件件事情,这可真不是一个好习惯,但又能怎么样呢?谁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老师每次家长会上都推荐阅读《父母课堂》杂志,假期中读到一篇好文章——《用接纳促进孩子的成长和改变》,让我受益匪浅,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的"戈登方法"闻名全球。他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入手,到开发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模式。
这篇文章从两个不同孩子的观点举例,为什么许多父母会被孩子从"求助者资源清单"中除名。起初我看到"求助者资源清单"这几个字很是不解,为什么会用这几个字眼呢?后面的内容中做了详细的.解答。
1、接纳性语言的力量。平常我们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是否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如果有的话,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是否也是这样做的。这点我觉得我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孩子讲话,看了文章中对这点的阐述,我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将孩子表达的意愿认真地听下去,并且还打断她的说话思路,认为是很不成熟的表现。接纳不是全盘接收,而是让她自己把想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倾听。
2、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觉到被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父母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接纳。我们和孩子的谈话方式决定了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更多的帮助。不要使用破坏性沟通方法,结合父母自身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再用学习到的新方法来以身试法。
3、用不干涉的方式表达接纳。文章中用孩子设计一个自己眼中的城堡为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不要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致使孩子本来的决定被否决,这是一种表达不接纳方法的表现。反之父母要做到不插手、不干涉,认可孩子创造性的行为,实则是一种很明显的接纳行为。
4、用被动倾听表示接纳。虽然我们什么都不说,并不是表示没有意见,这反而是"被动倾听"有效的非语言信息,可以让孩子感觉真正地被接纳。里面列举一位家长与女儿的对话,孩子一直在不停地说,而家长的表现是用"哦"、"我明白了"、"嗯哼",这些简单的答语来回答,比起一味地反驳来的更有效和实际。家长默默地被动倾听,使孩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自己的立场和情绪得到了发泄,并且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父母促成了这个结果的产生。如果没有"被动倾听",事情的结果将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5、简单的"门把手"法。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简单又新颖的名词。所谓的"门把手"法其实就是邀请对方多说一些。比如孩子说她发生的事情,可以问她的想法,父母就点头或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很想听的意思,不要用长辈的言语沟通,这样起不到有效的效果。父母要鼓励孩子打开话匣子,不夺走她的话语权,谈话的过程中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旦她的观点被否定,再继续下去会很难,这点我们做父母的要切记。
读完这篇文章,我作为家长深有感触。中国家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父母的老传统一方面不能丢,另一方面我们要推陈出新,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毕竟现在孩子的想法多样性,接受的新鲜事物也多,正需要像托马斯·戈登这样的心理学家给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方法,给我们解惑。《父母课堂》确实是父母的良师益友,我将一直追随它,伴随孩子的成长。
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读后感
第二:尊重孩子,有什么问题和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意见,然后也让孩子听听父母的意见,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带着孩子做运动,健康的身体是成长的重要因素,坚持运动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和挑战困难的能力…
有时候难免会有情绪,尽量避开孩子或者事后也可以和孩子沟通,孩子也会慢慢理解,慢慢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是父母的反映,为了孩子,我们也要变得更美好!
《接纳孩子》的一些读后感(下)
四、冲突
冲突是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助手。
孩子快三岁了,平时带他在小区里骑自行车,有时他会把车
情景一:
有一次在亲子班的体育课上,老师让小朋友们都坐在彩虹伞里,家长拉动彩虹伞旋转。我的孩子边笑边用脚蹬旁边的小朋友,那小朋友的爸爸看到忍不住叫:哎哎那个小朋友。。。。。我马上告诉自己孩子不可以蹬小朋友,要听老师指挥开始游戏了。孩子不再蹬了,旁边的家长也放松下来,赶紧说“没事啊”。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过几个视频,都是在游乐场里孩子们有了冲突,大人处理不当,最后变成撕打大战。战火愈演愈烈,完全不顾孩子在旁边吓得大哭。
对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小巫说:
有一次孩子在幼儿园用大块的积木堆了一条跑道,另一个小朋友骑三轮车过来要撞积木,我的孩子马上你冲过去,眼看就要伸手打起来了。我觉得有必要采取点行动:我跟孩子说,小朋友想过你的马路,他说你的马路修的真好,你让不让他过呀?孩子i听了点点头,我说那我们一起给小朋友开门吧,于是我们一起拉开积木,小朋友骑车通过,我们又把机木门关上了。过一会儿小朋友又骑车过来,我的孩子主动给他拉开了“门”。两个人合作的很融洽。
情景二:
平时带孩子在小区里骑自行车,有时候孩子把车停在树下去玩别的,其他小朋友过来想看看自行车,我的孩子如果发现了马上就会冲过来把别人推走。
其实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性格比较温和不喜争抢的人,孩子这样的行为我相信只是暂时性的。
虽然每次跟他说要分享,他还是不愿意。而且我观察其他同龄小朋友,很多也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零食、玩具,如果大人非要从手中抢走,就拼命地护住,大哭。
看了《接纳孩子》之后,我有了新的认识:孩子从学步起就开始建构自我意识,迈向独立,同时建立所有权的概念,在孩子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而且他们不理解“借”的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东西还能完璧归赵。片面地以为一旦离开自己的手边就意味着失去。
孩子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他人的物品分开。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摘自《接纳孩子》)
对此:
1、我们不必强迫孩子分享手中的东西,可以多带几样小玩具,把孩子不那么喜欢的分享给别的小朋友,学会交换。
2、不要批评孩子,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
3、如果分享,一定要征求还自己的同意,那别人的东西之前,也要先问问别人是否可以。
规则是儿童健康发展的护卫。
我也曾经对如何理解爱与自由深感迷惑,看了《接纳孩子》,思路清晰了不少。
围栏测试和纸墙测试可以说明规则对孩子的重要性。
围栏测试: 当成年人把围栏挪近一些,孩子们才敢放心到草坪上去玩,说明儿童生活中存在明确的疆界,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而不是没有限制。疆界给孩子安全感,没有疆界,孩子的世界会变得茫然,混乱,难以控制。
纸墙测试: 如果墙足够坚固,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规范和保护的,知道规则是恒定的,而不是变幻无常的。 所以规则要坚定而温和地执行,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妥协,也不能过于强硬凶狠。
如何树立规则?
1、全家人生活有规律,有节奏,孩子的生活才会规律,规律的生活是规则的基础。
2、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遵守规则。比如在地铁里不能吃东西,那大人要先做到才行。
有一次带孩子坐公交车,对面的阿姨在吃一包零食,我的孩子看到突然大声说:在公交车上不能吃零食。因为声音太大,对面阿姨都听到了,我不免有点尴尬,好在那个阿姨自己解围了,说阿姨太饿了,先吃点东西,小朋友你要不要吃点?好在我儿子坚决没吃,抵制了诱惑,遵守了规则。
性别,儿童与生俱来
如今很多年轻的父母不再谈性色变,回避孩子的性教育话题,这是好现象。
一个孩子穿着开裆裤,不自觉地去碰触自己的生殖器,大人看见了,非常气愤,抓起孩子的手就打,一边打一边训斥,这种场景其实很常见吧。
大人的错误为什么要让孩子来承担呢?大人觉得孩子触摸生殖器羞耻,为什么还要让孩子暴露出来,因为这样的家长并没有真正把孩子当成完整的人。你给孩子穿上纸尿裤不就没事了。孩子因为无意中触碰了生殖器而被打骂,次数多了你能保证不会影响孩子的性取向吗?
很多家里大人看电视剧,孩子也跟着看,看到电视剧里亲亲我我的画面,到学校和同学模仿,被家长知道了可能又是一番打骂。
有一次听几个小学生家长聊天,谈到班上一个孩子语文成绩特别好,还说这个孩子的家长晚上都不看电视,孩子看书,大人也看书。这样的家庭氛围,孩子语文成绩不好才奇怪了。为了孩子,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放弃下追剧的需求,陪陪孩子。
关于读书,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批判性阅读,边读边反思。《接纳孩子》一书中的观点我不敢说全部认同,但无疑这本书让我颇受启发:
1、无条件爱孩子,接纳孩子,首先要觉察自己,接纳自己,先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放松、充满爱和自由,同时规则清晰的成长环境。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工作单位,领导特别严厉,办公气氛紧张,随时都有被批评的担忧,我们是什么感觉?我们还能发挥最佳的工作状态吗?
当同龄的小孩都能唱起字母歌,我儿子还不会唱一句,甚至听到英语儿歌都要关掉,我能做的只有想想怎么激发他对英语的兴趣,而不是逼他一遍遍的唱字母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他擅长的东西就越会反复练习, 这样更自信,我们成年人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我焦虑,就会去逼孩子,孩子学的不开心更抵触,那就是把我自己内心的问题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我的孩子对英语兴趣不大,但中文语言能力相对好些,不到三岁的时候能背15首诗,在教的过程中,我们从来没逼过他。
2、正确的引导、示范比任何打骂、训斥、物质刺激都有效
超市购物排队、等地铁让别人先出再进、别人让座要说谢谢、专心吃饭不看手机.......
孩子无时无刻都在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有句话说:因为孩子,自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3、无我的状态
当孩子在表达一些情绪时,说明他们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第一句话往往不是针对问题实质,所以父母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进入“无我”的状态,感同身受,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真正理解接纳了自己,才能进一步表达内心深层的感受。
下图是孩子两岁十个多月时的画作,希望他今后的人生如同画面一样丰富多彩,无论未来你风雨飘摇,内心能如画画时一般平静喜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