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洛神赋读后感(老师给我们看了《洛神赋》之后要也 心得这么写 2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2024-06-13 19:31: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4

对《洛神赋图》的感受简短的,别太啰嗦!顾恺之的绘画激情与艺术构思,东晋顾恺之阅见曹植的《洛神赋》,深感诗赋通篇言辞美丽,人物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

看洛神赋读后感(老师给我们看了《洛神赋》之后要也 心得这么写 200字左右)

对《洛神赋图》的感受

简短的,别太啰嗦!

顾恺之的绘画激情与艺术构思 东晋顾恺之阅见曹植的《洛神赋》,深感诗赋通篇言辞美丽,人物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大为感动。遂凝神绘制出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卷一出,便成为千百年来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为世人传颂的名画。

《洛神赋图》,为绢本设色,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长卷,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画面通过曹植和宓妃(洛神)形象的反复出现,描绘两人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以“美人香草”的爱情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相传洛神原为伏羲的小女儿,因在洛河戏水溺死,后转型为主管洛水的女神,故为“洛神”。

神赋图(历代摹本总览)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神赋图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瑰词丽文,易写陌上草曛之欢羽墨丹书,难言断魂伤魄之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世如此翻云覆雨,似纳兰说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也似刘禹锡的《竹叶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只一首长恨词,他们却回不到终点,即使最初的开始在等着他们。玉环不知,是以长恨。李商隐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彼此太浓腻的纠缠,往往如是。需要一个死,才能戛然而止。这种决裂是上天的旨意,不允许人弥补。这才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三郎,我误你,所以"宛转蛾眉马前死"也一无所怨。只求三军齐发,护你早日回长安。玉环,我并不觉得被误,从未觉得后悔,只是救不得你,我抱恨终天!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来,把种子埋下,幽秘地笑着,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温泉水滑洗凝脂,夜半无人私语时。"大明宫韶华极盛时,谁会料到,结局竟是马嵬坡前"一掊黄土收艳骨,数丈白绫掩风流"?命运伸出手来,我们无能为力。有些爱要用一生去忘记,恨,一样会模糊时间。若,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何必可惜?昙花一现的惊艳,只要出现一次已经可以。荒芜的本身就是一种保留。因为静默,你永远不会了解它蕴藏了怎样深沉如海的情感。烟花不会让人懂得,它化做的尘埃是怎样的温暖。它宁可留下一地冰冷的幻象,一地破碎。如果你哀伤,你可以为它悼念,却无法改变它的坚持。《洛神赋》是曹植最动人的作品。姑且不去考证,曹植和甄宓之间是不是爱过,父子三人争情夺爱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只是如果,蓬莱文章,建安风骨,没有了甄氏的美貌来映衬,该减却多少风情?曹植用《洛神赋》告诉我们--爱情是不会死的,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实,人对美一直有着无悔的追求。哪怕代价是毁天灭地也一样。很多事冥冥间自有天意,就像秋香对唐寅的一笑,多少缘分巧合,谁料得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唐伯虎没有一点风流本色,君子不敢求淑女,那么,这段爱情就永远不会有机会成为传奇。爱一个人,倘若没有求的勇气,就像没有翅膀不能飞越沧海。除非,甘心就此放你离开,否则,还是去君子好逑吧。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告别了你,在风餐露宿的长途跋涉中,我忘记有多少人因疾病和劳累死去。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战马跟着踩踏上去。鲜血,混入泥土。我看见一张张绝望的脸。他们在我的眼前沉没下去。走过去的时候,我不敢回头,回头已经没有意义。等我们再经过这里时,他们已成了累累白骨,湮没在泥土中。明天。依旧会有无数的战车、战马,无数的人踩在他们身上,沉默走过。当我们不能回头的时候,我们只能继续往前走。终于可以暂时地驻扎下来,我们是那群死人中的幸存者。应该感到庆幸的,可是我剩下的只有对你的思念和忧伤。它们浩浩如江水,我无力地沉沦其中。最后一颗星终于消失在天边。仰望天际时,我今夜最后一次想到你。天明,又将起程,我不知道,明日明夜的此时此刻,我还有没有命坐在这里思念远方的你。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对你的承诺。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久长,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我的妻,我的眼睛再也无法亮起。这是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妻子之间的爱,沉默到连名字也没有。他们死后若有爱的墓碑,也许上面也是一片空白。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有时候,爱只是输给了生死、时间,以及欲望。当我们回归心海深处,那片幽蓝深静中,我是鲛人,依然会为你落泪成珠。爱是沧海遗珠。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晨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间未有期。握手一长欢,泪别为此生。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留别妻》死亡是自私而公正的事,它不许你陪我。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洛神赋的观点看法

洛神赋的观点看法
关于此赋的主旨,历来有较大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甄氏说
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第二种观点:君王说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反对洛神即甄氏说。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第三,叔嫂情的传说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记》,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而李善在《记》中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8-9]
第三种观点:亡妻崔氏说
一直以来,甄氏说都占据着主流,而君王论也时而露露头角。几年前,学术界另一种观点横空出世,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10]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绝不似由想象。其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现在“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是模拟崔氏心理描写,虽然处于阴间,但心里还是挂念着曹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匏瓜本是一个整体,现在分而无匹,牵牛织女本是一对,现在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来形容曹植与崔氏及其合适,而来形容甄氏实为不妥。此处只是抛砖引玉,点明一二,详情可参考所印文献,细细体会。

《洛神赋》——二十四诗品读古文之纤秾

读书群里曾经许诺过我的读古文系列会写到洛神赋。本着文债自负的的原则,虽然确实挺忙。但还是在这个五月里来写一写洛神赋吧。理论上来说,从小就在洛河之畔长大的我是最有可能见到洛神的人群之一。但是第一次读洛神赋之后,还是无法把那些华丽 的近乎甜腻的文字与少时疯跑的田野边的那条被污染弄得渐趋深蓝色的小河联系在一起——虽然现在的洛浦公园已经号称是亚洲第一长的公园。不过以上都是闲话,还是开始固定的套路吧。

二十四诗品之纤秾如下: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纤秾这个词不太常用,用于意境描述并不太常见,大约也要宋以后了。然而用于人物描述却是颇有渊源。纤细和丰腴是标准的解释。而这个说法似乎也就出自于洛神赋中的“秾纤得衷,修短合度”。再说的浅白一点就是形容身材很好,该纤细的纤细,该丰腴的丰腴。再粗鄙一些用俺的洛阳方言来说就是“瘦要瘦的带劲儿,胖要胖的滋腻儿”。

不过二十四诗品中的这四十八个字却写的相当有风致,宛如一次美好的出游经历。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出行时间与背景。窈窕深谷是初见地点, 时现美人是发现目标;碧桃满树、丰日水滨和柳荫路曲,流莺比邻是一路追随而来景致。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则是描述这一路追随的心态。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就很有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结局。能把一次春游看见美人之后,追随着走了好远却没有结果的经历写的如此有趣确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纤秾之意在这四十八字之中蕴含在哪里?呵呵,估计就是追随的目标吧。

再来看看曹植的这篇千古纤秾之祖吧。

洛神赋的全文如下: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赋这种题材介于诗与文之间。不歌而诵谓之赋。而且赋的渊源是上溯屈原的骚体,在两汉兴盛的似乎是古赋或者大赋,到了曹植的三国两晋,已经逐步趋向于骈赋。曹植的这篇洛神赋是很有些上承骚体的文风和意旨,借用美人香草来灌溉自己胸中的块垒,同时又有两汉大赋的铺排华丽,最后还颇有些开启了两晋南北朝文人的骈赋的意思——四六骈文的顺畅犹如完美的丝绢,读起来的时候有忍不住从喉头滑出的感觉。个人以为,其实明清之际为后人诟病的八股文其实也是这赋的变体传承。儒林外史里马二侉子教训似乎也颇有道理——“八股这个东西做好了,要诗则诗,要赋则赋,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所以从这角度来说,赋其实是古代文人的文体基础训练,熟练掌握了这个基础也就熟练掌握了汉语文字游戏的规则。

洛神赋的起初是交代时间背景,这种习惯似乎承继自汉赋。哪怕是再虚幻的后续铺排也得给他一个明确的源头。黄初三年,也就是文帝曹丕继位的第三年,被封为鄄城王的曹植黯然从京师回到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这是一个典型的失意者之路。类同于孔老夫子“礼失而求诸于野”的心态,夺位失意的曹植将求之不得的心情转化到了这篇赋中。

“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伊阙不用说就是龙门,轘辕似乎应指轘辕关——洛阳八关之一太室和少室的交界,通谷也是古地名,洛阳城南五十里。也有说法,通谷就是大谷。伊阙、大谷、轩辕都是洛阳八关其中的名号。景山所指不详,说法颇多,但是汉语大词典的在偃师以南位置的说法却也差不多。这十五个字是一份有意思的路线图,归东藩指的是曹植会封地的目标,伊阙、轩辕和通谷都是洛阳盆地东南出山的关隘,景山是路程中的景致;但是熟悉洛阳地理的我知道,洛水是东北向流入黄河。曹植的路线大约也只有在最初的一段是渡过了洛水,然后一直向南而去。也就是说曹植所说的“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其实是出发最初的一段,而并非是沿着洛水一路北上。。其后所谓看到美人而问随行的场景也只是一段演绎。在实际的河山景色中虚构出了一个洛神宓妃,却以华丽无伦、铺排奢靡的文字尽其所能的描述了这个虚构的美女。这个看似有些中二的举动似有深意。要知道,曹植不是竖子小儿,虚构一个美女而尽情夸耀对于他来讲显然幼稚中二;这个其中似乎有两种可能的推测;一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美人香草情结,这是从屈原的骚体继承下来的。所以当你看到一些文人骚客的歌颂美人的艳辞美句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色迷迷的。这个有可能是文人表达忠君之情的一种方式。不过各位看官要是拿着五代词人的花间集问我,我也勉强认,但要是有人拿《金瓶梅词话》出来,我绝对是落荒而逃。第二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是一种隐瞒个人思想的手段。在后面写思旧赋的时候我会拿出来细说。但是只要想一下曹植此时的处境就会明白。夺位失败东归封地,这个路上任何的明白的怨言都会被盯紧打小报告的。
真正的精彩从"余告之曰"开始,这个似乎是汉赋的一个通用套路,不管是司马相如还是贾谊,甚至是后来洛阳纸贵的《三都赋》也都是这一个调调。以一人之言,极尽浮华奢靡、铺排夸张之能事;把所属的事物或者景象渲染的无与伦比。对于美人来说,这个就是文字版的美图秀秀啊。不过细究起来,曹植这篇千古名赋还算是清新脱俗的,与那些妖艳的大路货并不一样。

首先余告之曰这一大段描写,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把妹的辞语利器不说。就这由外及内,从头到脚,形而上学的这种全方位奉承的劲儿,就足以让无数单身狗们努力认真的学上个几年。起初由“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开始。直接把洛神的美貌上升到了一个惊鸿与游龙的高度。直接点出了远观最令人心动的美人姿态,并以轻云闭月和流风回雪的意境比兴。实在是出手惊人。接下来就是:“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远景过渡到近景。画面感十足。近景的描写就是“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再其后从近景又过渡到特写:”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最后回到中景,再描绘一下美人洛神的衣装打扮和动作姿态——“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这个套路都可以拿来作为拍美人的剧本了,这个画面感镜头感好的演员可以直接作为表演脚本了。这其中描写体态的纤秾合度、削肩素腰,描写皮肤的芳泽无加、铅华弗御,描写面容的明眸善睐、环姿艳逸;都是后世形容美人的习惯性辞语。按照Github的说法,是被fork了无数次——这还是职业病,看不懂的直接忽略。

如果说前面还只是把妹时写情书的辞典和奉承的词库,这后面的一段就是直接的搭讪指南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从自己的忐忑心情开始,在无良媒的条件下,托微波通辞——我非常怀疑这就是暗送秋波的最原始出处。然后表示诚意,拿出身边的玉佩作为见面礼邀请,同时还要感慨美人的清高。这个套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一个王公能这样已经很有诚意了。在其后的美人洛神的反应也非常符合预期——“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美人已经拿着赠送的玉佩指水表达自己的期待……而在得到这种一般人都会欢欣无比的回答的时候还要矜持的”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即要警惕受骗上当,又要表达自己的诚意。我的推测,这也符合一般人搭讪的心理,美女欣然接受的时候估计都会回头看看,想想搭讪指南的另一个分支防骗术,又不能漏出自己的这个权衡,所以假做矜持守礼。这种主动发起,在对方接受收后又欲拒还迎的心态确实也是足够生动。

正常的流程搭讪成功之后,常会有些不可描述的情节。但是千古名赋洛神赋的这一大段描述却又是金句迭出,清新脱俗。“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这其中的描写,颇有点现在的女明星视频写真的意思。在美丽的风景之中走几步说几句话,摆几个姿势。这其中凌波微步被金庸化用为逍遥派的无上轻功而为人所熟知。

再其后就是美女摆起了洛神的身份,全套仪仗尽出。华丽的拿着到手的礼物回銮。我们贵为王公的曹大诗人也只能无奈的看着这个刚刚搭讪成功却只是陪着演了一边写真的美女摆着神仙的架子离去。“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这个离别的场面描述的非常排场,但是结合前面的情景看起来却转变的诡异。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你邂逅了一个美女,然后解下了随身的名贵玉佩搭讪成功。对方也表示了相互倾慕。然后一起在洛水边走了走,有了一个零距离欣赏美女的桥段。然后美女一转身,一片MIB般的黑衣人和华丽的劳斯莱斯出现,美女拿着你的玉佩依依不舍的上车走人。郭老板的相声里,这叫“梦中婚”吧,接下来就该是梦醒了发现自己坐在桥底下抱着讨饭碗了……可是曹大诗人接下来的辞藻依然华丽无比:“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这个表现简直比《罗马假日》里的布莱德利还要矫情。

最后的一段:“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按照之前的推测,这个属于曹大诗人在梦想照进现实之后的郁闷表现。而“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这四个动作几乎可以原型还原到一个电影镜头里,没错,就是大话西游里那个好像一条狗的背影。

整篇洛神赋近千字,洋洋洒洒。和之前区区四十八个字的二十四诗品之纤秾比起来可以说是汪洋恣睢。但是从文人的意境来看,差可仿佛。纤秾的四十八个字几乎就是洛神赋的一个中心概要缩写。和洛神赋比起来,纤秾是文人用文字美图秀秀加工过之后的压缩版,洛神赋是高清原图。所以说中国的传统文人的审美观基本上可以在这二者之间做一个大概的定义。古典美人的定义大约也就在其中。

关于洛神赋的来历,最普遍的说法是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曹植思念甄氏所作,文帝觉得不妥后改的名字为洛神赋。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曹植在黄初三年的时候,正是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的时节。这么明目张胆的思念大哥的亡妻不大可能。古文里,甄可为鄄的异体字,所以说东归封地之时,作赋感怀一下自己的封地似乎是比较讨喜的,也是容易被盯着自己的文帝所接受的。而文中的洛神美人,不可能是甄氏,倒是似乎有可能是之前被父亲赐死的前妻崔氏。《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在此之后,曹植一直未在续弦。而这么看来,洛神赋就有了些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味道。

而我觉得最有可能的还是之前所说的以美人香草而比兴自己的忠诚。以此忠诚之意借这篇千古名赋表达给自己的大哥文帝曹丕。以各类资料看,曹丕似乎并未领情,或者说也并未放心。从这种意义上讲,这篇名赋其实是后来曹植七步诗的前奏。所以说真想成功骗过曹家的人,恐怕只有司马家的两次装疯了。
本文标题: 看洛神赋读后感(老师给我们看了《洛神赋》之后要也 心得这么写 200字左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02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毕业作文读后感作文(毕业生优秀作文 读后感)陪儿子一起长大读后感(陪孩子一起成长读书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