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的读后感(《黄河象》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10 01:39: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黄河象读后感黄河象读后感,昨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

黄河象的读后感(《黄河象》读后感)

黄河象读后感

黄河象读后感
 昨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读后使我增长了关于化石产生的知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都是由化石骨骼安装起来的。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最常见的化石是由牙齿和骨骼形成的。古代动物死后,尸体的内脏、肌肉等柔软的组织很快便会腐烂,牙齿和骨骼因为有机质较少,无机质较多,却能保存较长的时间。如果尸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的过程便会放慢。天长日久,骨骼的重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还保存牙齿和骨头原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石头,这个过程被称作“石化过程”。
  除了牙齿和骨骼外,有的动物的粪便也能成化石。例如,有的肉食动物吃肉时是连着碎骨一起吞下的,粪便里有许多没有被消化掉的碎骨,碎骨不容易腐烂,所以也能成为化石。脚印也能成为化石。人或动物踩在泥沙上,造成脚印。泥沙干后,脚印又被另外的物质填满。两种物质都被后来渗进去的矿物质石化后保存下来,但是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软硬不同,容易风化或破坏的程度也不同。一种物质被风化或破坏后,另一种物质便表现为脚印化石。

《黄河象》读后感

1.特点:骨架庞大,象牙长,化石保存完好
2.黄河象特点:笨重,体形巨大
3.被当地农明挖掘沙土时发现,进而向政府报告,进行挖掘。
之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大象陷在淤泥里不能动弹,日子久了,被冲击的泥沙掩盖,所以才得以完整保存。
4.中间部分介绍了对黄河象死因的猜测与描述
5.科学家是根据化石的保存完好程度来进行想象假设化石的来历。
6.我认为最深动一幕就是大象失足落入泥潭的那一幕。
望采纳,谢谢

黄河象科学家们假想的依据是什么

1、黄河象科学家们假想的依据是科学家们根据一定的材料和科学道理作出的辩证的客观的分析和结论。
2、《黄河象》是刘后一创作的文章,是旧版小学语文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
3、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
本文标题: 黄河象的读后感(《黄河象》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961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经典鲁迅读后感(鲁迅作品读后感)路加福音2章读后感(2021-03-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