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执行的四元读后感(读书笔记08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发布时间: 2024-06-08 20:22: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解读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高效能人士执行四原则在企业中,无数中层或者高层的领导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员工的执行力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那么究竟...

高效能人士执行的四元读后感(读书笔记08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解读高效能人士的执行四原则

高效能人士执行四原则
在企业中,无数中层或者高层的领导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员工的执行力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的执行不力呢?

是目标不明确?还是对集体的目标缺乏热情?又或者是如何明确责任?

在执行一项策略需要极大的改变人的行为习惯,很多人甚至整个团队成员的行为习惯。我们在推动团队或组织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策略都可以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发号施令,第二类则是需要改变他人的行为习惯,贝恩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到:大约65%的行动方案,需要一线员工行为习惯的积极改变,这也是很多经理们在考虑制定计划时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综合上述我们会发现执行力的真正敌人是我们的日常事务问题。

而高效执行四原则并非是为了帮你处理日常事务而设计的,相反,它教会的是如何在日常事务的纠缠中去执行最重要的战略规划。

什么是高效执行4原则

原则一:聚焦最重要的目标

原则二:关注引领性指标

原则三:坚持激励性计分表

原则四:建立规律问责制
原则一:聚焦最重要的目标

人体的生理构造天生只能一次做好一件事情。习惯同时做多件事的能力,是以牺牲在主要事务上的专注换来的。

最重要的目标是我们在周而复始的日常事务之外,值得你集中所有精力去完成的事情。

在工作中,有很多的压力促使我们去拓展目标,而不是精简目标,虽然我们懂得聚焦的必要性,但做起来就是很难,原因之一就是在我们想要聚焦目标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对大量的好主意说不。好主意的数量,总会超出执行能力的范围。当我们说不的时候,内心里燃烧着更大的是的决心。这是我们院里影响聚焦的第一种困境,第二种困境就是管理者试图把所有的日常事务都纳入最重要目标的范畴,当我们试图去改进每一项日常事务的工作,那只会耗尽你的全部精力,并且最终毫无起色。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能够高度聚焦,出色表现的团队成员,就必须先给他们一个值得聚焦的最重要目标。

在确定最重要目标的时候,不要问什么是最重要的,而应该这样问,如果各方面保持现状的话,改进哪一个方面才能给我们带来最大收益。

确定好最重要的目标以后,如何让组织聚焦目标

1.没有任何团队可以同时聚焦两个以上最重要的目标

2.选择的局部战役必须为赢得整个战争服务。也就是一个组织中,下层要实现的每一个最重要的目标,都应该且必须为实现更高层的最重要目标服务。

3.领导可以否决,但不能独断,简单的由上级向下级分配任务的话,执行效果绝不会达到最好,要允许下级的各级领导为团队制定最重要的目标,因为人们对自己亲自选定的目标会更有责任感。

4.所有最重要的目标必须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限和标准,类似于到什么时间,把某个指标从现有的X提升到Y.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登月的案例

聚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领导者将战略规划由概念转化为目标,把模糊的战略规划变成一系列具体目标的完成时限。

原则二关注引领性指标
引领性指标与滞后性指标的区别。滞后性指标是对你想要的达成结果的衡量指标。称它为滞后性指标是因为在获得这个指标数据时,所有事情都已经发生结果了。

引领性指标是它可以预告结果。引领性指标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引领性指标具有预见性,第二引领性指标它是可控的,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促使引领性指标发生变化。

以减肥为例,设定一个目标,从120斤减到90斤,这就是一个滞后性的指标。如果我们再定一个目标,每天锻炼一个小时或者每天饮食不超过多少卡路里。这就是一个引领性的指标,当我们引领性指标按照计划达成的时候,我们的滞后性目标也就会相应的改变。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只关乎滞后性指标。有两个原因,第一:滞后性指标是直接衡量成功与否的指标。第二,相比引领性指标,滞后性指标的数据往往更容易获得,也更加直观。再以减肥为例,站在体重秤上称一下体重很容易,但是计算每天摄入了多少卡路里就很难了。所以引领性指标的数据往往难以获得,但是坚持去获取他们才会带来真正的收益。找到一个引领性的指标在前文中已经有过提及,它是一个起杠杆作用的,可预见并可控的行为指标。举例:卖鞋的故事

跟踪引领性的指标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获得指标数据。但同时采集数据是一项繁琐且难以获取的,但如果对于最重要的目标是严肃认真的,就必须要想办法跟踪这些指标。没有数据,就无法带动引领性指标的提升,没有引领性指标,就失去了发挥杠杆作用的良机。
原则三坚持激励性计分表

这一条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随时获知自己的成绩这样他们才知道自己是领先了还是落后了。

以篮球比赛为例

领导者面对很多各种各样的表格,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对于员工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具有激励性的选手型计分表,选手型计分表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否简单 2.它是否显而易见 3.它展示的是引领性指标还是滞后性指标 4.它能否一眼从计分表上看出是否取得了胜利。

很多人认为士气可以带动成绩,但同时成绩也可以带动士气,成绩与士气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工作能给予人们体验成就感的机会时,他们才会对这份工作感到舒心惬意,其士气也会得到最大的激励。一个正在走向成功的团队,不需要虚情假意的提振士气,所有通过心理暗示和口号号召提升士气的方法,都比不上通过出色完成一些关键目标对士气提振效果更明显。

原则1.2.3是驱动执行力的有效工具,但他们仅仅是一个开始,前三个原则奠定了比赛的基础,但我们的团队想要置身其中,还需要下一步。
原则四建立规律问责制

建立有规律的责任机制,即对过去表现和未来行为计划的有规律周期性的问责,是执行力真正发生的环节。

伟大的团队总是有着高水平的问责机制,如果没有问责的话,每一个人都去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当他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去努力时,重要目标盘很快就会被日常事务所取代。

运用原则四,第一步要做的是我们的团队至少每周需要就最重要的目标召开一次会议。

可以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但需要一套完整的流程快速进行,来确定下一周的工作节奏,从而带动最重要目标的不断发展。最重要目标会议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保持每个人都为团队负责,带动引领性指标,最终克服日常事务的干扰,达到最重要的目标。

最重要的目标会议可以坚持两条原则

1.会议应该放在每周的同一天的同一时间召开

2.永远不要把日常事务带到最重要的目标会议中来

不论其他事情看起来多紧急,最重要的目标会议,只能讨论与推动计分表有关的行为和结果。这种做法可以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强化最重要目标的重要地位,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关于最重要目标的事情上,如果你没有完成上周会议上做出的计划保证,其他任何事务上的成就都是补偿不了的。最重要目标的议程建议由三个必要组成部分,1.问责:汇报工作计划和完成情况 2.回顾计分表,寻找成绩和不足 3.计划:清除障碍,做出新计划

在这个流程中,每个参会者做出的计划是最关键的,再怎么强调这一点也不为过。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你的团队应该怎么做,他们只会领会你说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他们每次都能够告诉你为了达到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怎么做,他们就能获得最好的执行力,自己也可以从中受益匪浅。

帕特里克.兰西奥尼在“痛苦工作的三个特征”中描述了导致个人在工作中导致士气底下的三个原因

1.默默无闻

2.无关紧要

3.缺少标准

运用高效执行4原则,这三个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部分就在这里解读完毕了,接下来还会继续解读第二部分,在团队中如何有效的运用高效执行的4原则。这是继续解书的Jing。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阅读是一场奇妙的体验,我们可以从那些文字当中体会作者的爱与孤独,以期跨域时空和作者达成一点共鸣。而读后感,便是这些心灵震撼过的记录。下面,为您带来“《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读后感”,欢迎大家的关注和阅读,更多精彩读后感尽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

  最近读了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个人评价,烂,很烂,超级烂,大失所望。

  可是,网上对这本书的评价却超级高。之前,我受此影响,满怀憧憬,心生膜拜,才开始阅读。

  你瞧,书名取得多好。今天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都在追求效率高效能吗?这,应该是本超级无敌的好书吧?

  然而,读着读着,我越觉得不对劲,越来越无聊,越来越痛苦,简直快郁闷死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仅次于圣经的全球畅销经久不衰的励志管理学中的经典著作?

  其实,中途我一度想停下来。这他妈谁写的,真是大师所为?怎么会这样?论点宽泛,老生常谈,言语粗俗,陈词滥调,还夹杂着些半生不熟的英文单词,晦涩蹩脚,我看得都快吐血了。我甚至怀疑,这书不会是冒牌货吧?可事实证明,它是正版的,如假包换。

  我失望至极,我在浪费时间。这是今年我读的经典著作中最烂最名不符实的一本垃圾书。上次那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还可以,至少人家语言精炼,朗朗上口。而今天这书,读起来真的是味同嚼蜡,几乎没有一处能让我震撼让我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的。我甚至认为,1000字就足够表达清楚本书所有观点,可作者却硬扯了几十万字,又臭又长,简直是在扯淡。

  我们来看看史蒂芬·柯维大师都写了些什么。

  通篇的废话,其实都在围绕着那七条准则(七个习惯)。所谓的“七个习惯”,如下: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平衡自我。

  试问,难道我们不知道面对困境应保持积极心态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人生要有明确目标吗?难道我们不知道应抓紧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吗?难道我们不知道双赢合作是最好的结局吗?难道我们不知道知己知彼很重要吗?难道我们不知道调整自我平衡自我的重要性吗?

  请问大师,大家都懂的道理还用得着你废话吗?怎么到你笔下稍加论证就成了经典著作?难道这就是水平?

  其实,这些大道理每个人都懂,心知肚明得很。现在关键不是在理论,不在于谁说,而在于谁坚持做了。

  有时候我觉得很可笑,像这种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书,国内一大堆,随便哪一本都比这位洋大师写的要通俗易懂,有趣得多。那些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的人生哲理,被这位洋大师用洋文装神弄鬼地摆弄了几下,怎么就成了成功人士大力推荐、屁民盲目跟风追捧的畅销全球的不朽之作了?

  后来,我推测出了两个原因:

  一、作者的身份和地位。史蒂芬·柯维在管理咨询培训界是个权威人士,世界级大师,赫赫有名。像他这样的人,随便写一本书,我想,很多人,包括成功人士,他们甚至可能连书都没看,然后就在那摇旗呐喊,好书好书,不容错过,仿佛拍了大师一个马屁,自己也跟着沾了光长了面子似的。退一步说,即便他们真读了,如果大师真写的不好,碍于面子,他们也不敢说大师写得差,因为看看同行们,大家都在捧臭脚,你不跟风,那多丢面子啊。这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谁要是那小孩,谁就没品味,谁就是异类。你说可笑不可笑?

  其实,盛名之下,一个人的名气早已远远大过了他的才气,所以无论他出了什么书,都会有很多人将它奉为经典。

  事实上,我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往往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严重干扰,像作者的地位身份之类。假如这本书的中英文版本,都是以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名义出版,内容和作者写的一样,但把史蒂芬·柯维这个大名抹去,我就不相信,还会有几个人会在那边大声疾呼为我叫好。这就好比我拿了一篇文章给专家们看,他们看完可能会十分不屑并指指点点,说写得真差劲;但我若说这是鲁迅写的,他们立马会肃然起敬,性情大变,说另有深意。你说可笑不可笑?

  豆瓣的网友,会对这本书有如此高的评价,众口一词,很多都是出于拍马屁的心理。他们大多数不敢提出质疑,也不知道自己看懂多少是否有收获,反正大师的作品,大家都说好,基于羊群效应,很多人就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着叫好。因为谁说不好谁就没文化没内涵没修养。偶尔有几个说不好的,就被围观了,然后被围攻了,被沉溺了,慢慢的,就又恢复了叫好声一片的和谐盛况。

  我想,如果是一年前的我,也会跟大多数人那样,哪怕没什么收获,依然叫好。但是,今天我不会了,因为我不会像以往那般虚荣了,非得叫好才能抚慰心灵,才显得跟大家一样有品味,装逼装得深沉。如今,我只会写出自己真实的读后感,不好就是不好,无需掩饰什么。

  二、崇洋媚外,连文字也不例外。如果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的,原版是中文,再翻译成英文,那还会受到世界各国成功人士的吹捧吗?它还会成为中国集团高层的必备书吗?

  中国读者,一看人家被誉为世界经典之作,然后也就跟着瞎起哄瞎叫好,也不看看是否符合自身情况。我想,如果把这本书的荣誉摘掉,撕掉封面,进行双盲实验,给100个大学生看,我就不信会有90个人说它经典。我们对洋书的评价太不客观了。如果比尔·盖茨随便编一本书,稍加宣传造势,恐怕也会被很多中国人奉为圣经。看来,还真应了那句话:书好不好,畅不畅销,那得看谁写的。

  我曾说过,老外写营销管理方面的书很有一套,但这本书确实写得不好。也许是翻译问题,也许是国籍问题,也许是我个人问题,反正,它确实很不合我口味。

  这本书,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吧。

  经典,经典,经典一定适合我吗?经典一定精彩吗?或许,我该重新认识经典了。

  不要再浪费时间在糟粕上了,选书需谨慎,只选对的,不选废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读完,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书中的很多观念比如要事第一,回应方式,倾听理解,不带自己的偏见,重视自己重视的人的重视的东西,这些观念令我非常激动。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有一个护士,曾经看护过世界上最挑剔,最难伺候的病人。无论这个护士做什么他都觉得不够好,不但从来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而且还处处找茬,与其作对,结果她每天都过得特别痛苦。可是你刚才却在台上大谈积极主动,说什么除了我自愿,否则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害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这实在让我接受不了。可是后来我又反复思考了这番话,从内心深处问自己:我真的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吗?结果居然发现我自己有这个能力。我承认自己选择了痛苦之后,我渐渐认识到自己可以选择不痛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站了起来,我自由了,我摆脱了牢笼,不再受限于别人对我的方式。

  其实我一直也受别人对我方式的制约,很多时候,因为怕被拒绝,所以不会选择主动做什么,如果能够摆脱制约,不再关注别人对我的方式,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朋友,不怕朋友的拒绝,其实对自己不会有什么伤害,所有的伤害不是别人对我们造成的,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从精神上伤害我们。有时候我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别人可能一句话,或者嘲讽,或者冷漠,都会让我猜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恶意,或者对我有什么意见,其实是自己太敏感了,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不怕受到伤害,别人不能伤害到你,别太敏感,把别人想的太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我们做任何事都是现在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多么像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其实,要想提高做事效率,要先明白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这可以由第二个习惯来决定。比如对我来说,毕业了去什么单位很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明白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然后在实践中,把最好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相应的工作。

  情感账户的六种投资方式:

  1.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

  2.注意小节,一些看似无关既要的小节,如疏忽礼貌,不经意的失信,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小事。

  3.信守诺言

  4.明确期望

  5.正直诚信

  6.勇于致歉

  第五个习惯,知己知彼,移情聆听,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有效的沟通: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使人专心倾听

  第二阶段是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去理解

  第三阶段深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

  第四阶段即加以解释,又带有情感,左右脑并用

  同别人交流的时候,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受到的伤害,并作出回应。何不从现在起立刻付诸行动,不论在办公室或家中,敞开胸怀,凝神倾听。不要急功近利,即使短期内未获反馈也决不气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3

  “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圣经》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理解的,而能够与此相提并论的我尚未耳闻。出于这种好奇,这句广告词吸引了我。

  在大学,我就研读了这本书。但是,真正学习一本书的内涵根本不是读完就结束的。读书就像是一种交流,和大师之见的沟通,同时也是去寻找某些的认同感。读书真正的乐趣在于学习大师的思维方式,同时在阅读的不断深入,人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书中逻辑而去,最终会形成一定共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给了我不间断的共鸣。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不断从中学习一个高效能人士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从中,我不断去批判自我的错误观念与行为,之中对自我也有很好的触动,相信在今后的行为中也会存在些许影响。

  17世纪的美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土地,是一个投入勤劳和智慧就能产出财富的土地。一批又一批的人登陆美国去寻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美国成今日的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在阅读此书的同时,不断让我想起一个个能人志士的那种激情与拼搏精神。《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美国精神的书籍,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人的那种改变命运的决心,当然还有他们特有的美国式的幽默与思维。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规则逐渐建立,民众的不断渴望成功的意念,国人大有一扫先人儒雅之风的倾向。随着80后,90后的不断成长与崛起,属于新新人类自己的那种拼搏精神的建立,此书在中国的风靡热销也是不难揣测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系统。要求我们以完善自我开始,进而寻求团队,最终要以终为始,使每个有志向的人走向自己的巅峰。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个人修为。本书没太多修饰性格的字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从而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到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会/情感,心智及心灵)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养成适合自己的习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为自己所用。阅读的本质不是我们“看过了”,而是努力的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进行尝试,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使自己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职场精英。


   我精心推荐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一、4原则概览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1b5c2-1620895182279)]

原则一:至多选择两个最重要的目标

1.最重要的目标的定义

这里需要避免的情况是,你无法专注,因为:

而我们需要理解的是:

如何确定最重要的目标??!!!!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

这个问题,改变了你的思路,让你们明白最需要聚焦的方面,同时可以带来最大的改变。但是这一点,需要智慧,同时也因人而异,也是我主要要考虑的问题

2.组织如何聚焦目标

规则:

因此,一个组织中,下层要实现的每一个最重要的目标,都 应该而且必须 为实现 <u>更高层的最重要目标</u> 服务。

由此,也可以看到,最重要目标的重要性,确定他仍然是最优先级别。当然,作者提示:

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目标拆解的时,我们最应该问的问题是:“要取得胜利,我们至少要做哪些事情?”

原则2:关注引领性指标

杠杆作业原则:引领性指标和达成最终目标关系最紧密。

3.两种衡量指标: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

例如:销售收入、利润率、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等研究分析都属于滞后性指标。更准确的格式是: 到xx时间,把某个指标从现在的X提升到Y 。

用人话就是: 当你得到这些结果的时候,导致这些结果的事情早已经结束了。你得到的都是历史数据了 。

两个显著的特征:

1) 预见性 :一旦某个引领性指标变化,你就可以根据这个推断出滞后性指标会有什么变化。

2) 可控的 :可以考自己的力量促使它发生变化。

注意:在日常操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引领性指标只符合一个特征,大部分可能是可预见性的,但是非可控的,这样的指标不能算引领性指标。如书中例子:“在9月1日前,谷物产量提从200提高到300吨。”,降水量影响很大,那么它是可预见的,却非可控的,所以不是,而同时满足引领性指标的两个特征的是:施肥次数。

4.为什么领导或者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滞后性指标?

两个原因。

想象一下,站在体重秤上称一下体重很容易,计算每天摄入消耗的卡路里就难了许多。引领性指标的难易获得,但坚持去获取才会带来真正的效益。

4.滞后性指标和引领性指标的区别

原则3:坚持激励性计分表

作者举出的例子很有感受力:

3.1 教练型计分表和激励性计分表的区别

教练型记分表:样式、数据丰富,唯一的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后才能看明白现在的局势。

而选手型计分表,目标一目了然,任何时会都可以看到自己是否超前进度了。

3.2建立激励性的选手型计分表

首先,四个问题:

应用第四点,可以使用「五秒定律」,五秒钟之内是否可以看出成败。[图片上传失败...(image-c60833-1620895182279)]

3.3 你是在避免失败?还是在追求胜利?

和日常琐事进行艰难的斗争,不过是避免失败!

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导致的最令人沮丧的结果莫过于,你们感觉不到自己有胜利的可能。 如果你的团队正在和日常琐事进行艰难的斗争,他们就会把所有资源全部投入到日常事务的运转中去。他们这时候不是在追求胜利,而是在避免失败,这两种心态导致的表现是有天壤之别的。

3.4 你的士气和引领性指标有关

原则四:建立规律问责制

建立有规律的责任机制,即对过去表现和未来行为计划的有规律的周期性问责。

原则4是,执行力真正发生的环节,原则1、2、3是建立了比赛的框架。

4.1 最重要目标会议2原则

每周至少需要就最重要目标召开一次会议,会议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目的很简单:保证带动引领性指标,克服日常琐碎,达到最重要的目标。

做到不容易,请遵守:

4.2 会议的3必要组成部分

4.3 会议前可以问自己的问题

最后,别忘了“帕金森定律”

也别忘了《痛苦工作的三个特征》

二、如何聚焦最重要目标

选择正确的最重要目标是重要的。我们总是对此犹豫不决,因为我们害怕选错,当然也担心完成不了。尽管如此,作者说道:“一旦你选定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你就创建了一场有意义的比赛,赌注很大,奖赏也将是丰厚的。”

2.1 寻找?

1.三种有启发的问题

2.最重要的目标,备选清单越长,越有创意,最终的选择质量就会越高。

2.2 定义?

定义一个最重要目标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读后感是什么?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读后感可以从:身体层面、精神层面、智力层面、社会、情感等方面去写。

如下:

今天终于看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也难怪那么多人推荐,确实很不错。遇到一本好书,感觉像是遇到一位良师。

书中强调,由内而外造就自己,这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很浮躁,很多人做事都追求捷径,注重技巧。书中说道,只重技巧就仿佛考前临时抱佛脚,纵使有时顺利过关,甚至成绩还不错,但没有日积月累的付出,绝对无法学得精通。

书中还举例说,试想如果耕种也临时抱佛脚会有多荒谬。春天忘了播种,夏天忙着享乐,秋天能收获什么呢?耕种是一个自然体系,必须付出代价,一步一步完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循。


说到这,我想起自己学营养师的经历,刚开始学营养师时,在微博上看到很多营养大卡,他们的粉丝都上百万,我特别羡慕,每天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粉丝多起来,却从来不行动,现实很残酷,几年过去了,我的微博粉丝却没有变化。

直到今年年初,我下决心,要好好练习写作,要坚持每一天或两天写一篇文章,付出还是有收获的,虽然我的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多写多练,才会写得越来越好,如果一直坐等写得很好的时候再开始写,估计永远也没有这一天。

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真的特别好,在没看这本之前,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消极,总是喜欢说,要是…就好了。其实,说这样的话一点作用没有,我应该积极主动,变被动为主动,今后,不准自己再说消极的话,而是说,"我能"、"我要"等等。很不错的一本书,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文标题: 高效能人士执行的四元读后感(读书笔记08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938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呐喊读后感600字(《呐喊》的读后感600字)打工经历 读后感(《暑假工》的打工有感作文500字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