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锁麟囊》观后感,文/罗汉,心心念念想再看一次苏凤丽的夺梅大戏秦腔《锁麟囊》,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如愿,...
秦腔《锁麟囊》观后感
心心念念想再看一次苏凤丽的夺梅大戏秦腔《锁麟囊》,终于在新年到来之际如愿,让平淡无奇的日子凭添了一丝惊喜。见到从宁夏西吉数百里外专程赶来、为亲眼一睹这台大戏的戏友,在黄河北聊戏喝酒虚度了一个下午,然后赶往黄河剧院,与上千人一起共享了这台华美的秦腔盛宴。
幕启,秦韵袅袅、绵绵隽永。春秋亭避雨,贫富对比;一场水灾,命运颠倒;道具锁麟囊,锁控着人物,锁控着剧情。
这出移植于京剧程派的同名大戏,以锁麟囊为主线,通过选囊、春秋亭赠囊、阁楼供囊、审囊等情节,讲述了发生在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贞之间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它以京剧的神韵,秦腔的风采,再加上中国戏曲梅花奖、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副院长苏凤丽领衔主演,她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表演节奏鲜明,身段丰富多彩,秦风秦韵淳厚。 秦腔肖派与京剧程派的完美结合,让这出戏异常华彩旖旎,美轮美奂。
苏凤丽是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传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先生的亲传弟子,并得到京剧“程派”传人李文敏的指导。她主攻青衣,表演风格大气流畅,追求内秀。在艺术上不张扬,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唱腔上讲究发声、行腔与收音的融会与连贯。她嗓音甜美,扮相俊秀,做功细腻,将秦腔“肖派”唱腔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西北秦腔界最著名的旦角演员之一。
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苏凤丽通过四十多本传统戏、十多本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创造和扮演了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表演风格。看她每一出戏的演出,都有不同的感觉,真可谓“一样的心情别样娇”。不同性格的人物,都被苏凤丽塑造的活灵活现。从王宝钏到苏三,从薛湘灵到红柳,一路走来,谦虚谨慎、低调勤奋、专注执着是苏凤丽最好的标签。《锁麟囊》已成为她的标志性作品,《玉堂春》名振西北,《八月十五月儿圆》引爆西安。但凡有她的演出,西安、宁夏甚至新疆的戏迷不远千里追逐而来,争相观看。苏凤丽以其正宗、地道的秦腔表演艺术,赢得了西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获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成为西北五省戏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苏凤丽扮演的薛湘灵端庄清丽,表演自如优美,唱功更是令人赞叹。 在《春秋亭》一幕结束后,观众已被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所带入,被秦腔时而激越、时而婉转的唱腔所感染,被薛湘灵的命运深深吸引。特别是洪水之后寻亲那段独戏,水袖翻转,唱腔悲怆,让人领略秦腔艺术的雅致和飘逸,也让我意识到,秦腔不仅仅有高亢激越,还可以低回婉转,荡气回肠。
随着演出的步步深入,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很快征服了全场观众,并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台上台下强烈的共鸣贯穿演出始终。观众们时而为主人公起伏跌宕的命运唏嘘不已,时而因演员的精彩表演击节叫好。主人公薛湘灵的扮演者苏凤丽,全情投入,嗓音婉转柔媚,扮相婀娜清俊,表演干练大气、细腻走心,塑造人物出神入化、精准到位,极见功力,多处雅致柔媚激越的唱腔,委婉顿挫、节奏鲜明。人物情感丰富,身段洒脱优美,水袖飘逸,演唱以情带声。巧妙融合了京剧与秦腔的优点,既有京剧程派雅韵,又有高亢苍凉的秦腔特色,把一个从大家闺秀的颐指气使,到登州灾变后的穷困潦倒,又因曾经的善行得到眷顾,终得全家团圆,脱离苦境的跌宕人生,演绎得丝丝入扣。 整台戏庄重典雅、浪漫激越,让人回味无穷。
苏凤丽以优美动听的唱腔,优雅的身段,节奏精到的道白,委婉顿挫的行腔,诉说着人物的悲喜哀乐。她出神入画、传神有致的表演,细腻、准确地塑造了大家闺秀薛湘灵的艺术形象,让剧中人物丰满的立在了秦腔舞台上。薛湘灵从小娇生惯养,美丽善良,富足任性,施恩不图报,后来惨遭不幸,参透世事无常与人情冷暖。剧中人性本善的情节,扶助、感恩,转换着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诠释和表达了尽管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祸福旦夕,但只要广结福善,好人终有好报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
全剧用一老一少两个傧相贯穿始终,二人插科打诨,妙趣横生人的表演,为剧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也更加符合了秦腔看点,让观众感受到喜从悲来,悲中见喜的舞台效果,成就了一部新颖别致,华丽大气、娓婉动听的好戏。
秦腔《锁麟囊》虽然改编自京剧,但没有步京剧原版后尘,而是破壳而出,凤凰涅槃,在整体上有更大的提升甚至超越,整部戏将程派的韵味与秦腔高亢、激越的剧种特点进行了完美融合,主演苏凤丽表演大方、细腻、委婉,赵守贞的表演者郭峰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国家一级演员贺中宏、温彩霞、左育强等著名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出色,把流派、行当和剧种特色完整地融化到了人物当中,完美地呈现出了该剧的艺术品质,共同成就了这出华美大戏。
这部戏特邀曾为该团执导过《白花曲》的著名导演李学忠先生导演。在继承京剧之传统的前提下,对剧本进行了符合剧种特点的重大改编和艺术再创。使故事架构更加合理,充满了节奏感、形式感、抒情性和爆发力。作曲、舞美、配器,服装设计阵容强大。音乐制作精美,在保留秦腔浑厚苍凉、慷慨激扬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大段温婉优雅的唱腔,让剧情波澜起伏,人物的心理刻画真实可信,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拓展了秦腔的表现力。简约又不失华美的舞美,回肠荡气的音乐及伴唱,大秦腔赋予了这部戏更多的沧桑与辽阔,以慷慨激昂的秦腔旋律与张力十足的戏曲表演将这一经典之作演绎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本色与韵味,把秦腔的魅力唱腔展示得一览无余。这出戏的艺术效果完全可以用无与伦比、精彩绝伦的感受来形容。
艺术之美本无界限,一出京剧剧目,被秦腔改编演绎得如此完美,这样贴切,这样激荡人心,确实给人意外的惊喜,带给我非同寻常的震撼及观剧体验。这台曾让秦腔舞台振奋的大戏,也成就了苏凤丽,再一次证明了秦腔艺术的无穷魅力。
京剧观后感
快!!!!!!!!!!~~~~~~~~~~~~!!!!!!!!!!~~~~~~~~~!~!~!~!·在当今梨园,她被称为程派青衣第一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把越来越多的青年观众吸引进京剧剧场,甚至有评论说,她对于京剧就像王菲对于歌坛。新年伊始,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为一个京剧演员举办了个人交响京剧演唱会。她,创造了京剧界的又一个奇迹——
1月3日晚,银装素裹的人民大会堂灯火通明,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他们中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更多的是三四十岁的青年人。人民大会堂这座有着40余年历史的恢弘舞台,第一次专属于一位京剧演员——张火丁新年京剧交响个人演唱会正在这里举行。没有花哨舞台,没有嘉宾助阵,也没有主持人插科打诨,张火丁不说一句话从头唱到尾,冷艳的外表下,一曲曲程腔百转回肠,令人为之动容。她那独特的程腔张韵洞箫之音,让全场观众掌声雷动。张火丁,当今梨园程派青衣第一人,以传统艺术吸引了无数时尚青年的艺术家,以特立独行的个性行走在文化圈,在2007新年伊始,创造了京剧界的又一个奇迹。
艰难求学:
连考6年不中,自费求得出路
每一位成功者背后注定会有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史,张火丁也不例外。自小受到学戏的哥哥影响,对京剧艺术充满迷恋,迷恋舞台上漂亮的服装,也迷恋一个水袖一个眼神无声的表达。“哥哥比我大3岁,9岁那年我们一同去考吉林戏校,结果因为我年龄太小,生活自理能力差没考上。我常和爸爸妈妈去看他的汇报演出,慢慢就喜欢上了京剧,没有理由,就是喜欢。本来想年龄小还有机会,谁知后来学校几年都没招生。”
不知是不是命运有意捉弄,终于等来了招生的机会,张火丁却接连失利。此后她连考6年,从吉林戏校到锦州戏校,再到朝阳戏校,学校等级不断下降,结果却无一被录取。“我当时真是很受打击,怀疑自己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但是越想学越学不上,欲望变得特别强烈,我发誓一定要干上这一行。”这段特殊的经历对日后张火丁性格的形成影响巨大。
转眼到了15岁,对于一个需要京剧启蒙的孩子来说已经很晚了,张火丁不甘心,她对父母说,如果还不能学上京剧,我这辈子就跟最喜欢的东西擦肩而过了。善良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费送火丁去上学。“1986年,我成了天津戏校第一个自费生。那时一学期的学费是650元,加上吃饭要1000元,是我父亲一年的工资。”终于学上了喜欢的京剧,火丁快乐得像只小燕子,她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将去向何方,也不知道京剧将怎么改变她的命运,她只是如饥似渴地练功学戏,因为这一切得来的太不容易了!
皈依程派:
真诚感动老师,终得大师亲点“我是插班生,入学的时候好多同学都能演折子戏了,可我什么都不会,感觉特别自卑。在戏校3年,除了吃饭、睡觉,我基本上都是在练功房里度过的。别人半年学一出戏,我3年学了30多出戏。”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张火丁总是淡淡的,仿佛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张火丁的程派启蒙老师孟宪荣也是她自己找来的。“我慕名找过孟老师,她说没有时间婉言谢绝了。恰巧她的一个学生学了一半回老家了,我的机会来了。她教了我一折《春秋亭》,彩排演出后反响很不错。我与程派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毕业后的张火丁与哥哥一起考进了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军队剧团多是慰问演出,而程派以塑造悲苦的中年妇女为主,在战友6年,张火丁几乎没有什么演出的机会。但是,她与哥哥还是在排练厅里一身汗一身汗地练。“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我只不过比别人多付出了10倍、20倍的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火丁被程派艺术研究会发现并推荐给了一直在寻找接班人的赵荣琛先生。“我很崇拜赵老师,却一直无缘见面,听说78岁的他不准备再收徒弟了,我也没敢多想。赵老师考验了我3个月,给我说了一出《荒山泪》,他是尽心尽力地教,我也是尽心尽力地学,老师对我很满意,我也有幸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得到很多真传。”
程腔张韵:
坚实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求变
从战友京剧团调进中国京剧院,是张火丁想都不敢想的事。2004年,张火丁工作室正式成立,她步入艺术事业新的阶段。从《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等程派经典到《江姐》、《白蛇传》、《梁祝》、《鸳鸯冢》等新创剧目,她在继承创新程派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在张火丁看来,含蓄深沉、性格忧郁、庄重典雅的程派艺术,不是晴空日出,而是淡云遮月;不是不遗余力,而是游刃有余;不是震耳欲聋,而是韵味无穷。她说:“程派艺术的精髓在于细腻地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突出这一特点的同时,我也努力追求自己的个性,力争给大家一些新意。程腔张韵应该算是我的目标吧!”
张火丁一再强调,自己喜欢一个人物才会去演,才能演好,她是用心在与人物的精神世界沟通。无论是英雄江姐还是白素贞、祝英台,她们身上都承载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端庄、善良以及脆弱的情感,而这多少也是火丁自己性格的写照。她说:“角色不打动我,我怎么能打动观众?每一次的创作我都必须100%地投入,不用心就演不好。程派演出的多是悲剧女性,我往往陷在里面很长时间都出不来。一场戏演下来真是前心贴后心。舞台上的我是最幸福的,也是最痛苦的。”
许多喜欢火丁的戏迷说,青衣是女人中的女人,而火丁是青衣中的青衣。
冷艳孤傲:
不善言辞表达,一切都在戏中
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张火丁,台下却是一个极其不善言辞的人。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冷,有几分孤傲,有几分自闭,甚至还有几分对人本能的逃离。即使面对狂热的戏迷,面对他们送来的鲜花、礼物甚至是激动的泪水,她也只是淡淡地说:“我知道,谢谢你们。别给我送花了,太浪费了!”
除了哥哥,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除了京剧,她几乎没有什么爱好。研究京剧,学习程派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作为她的同龄人,笔者就很不理解,“这世界色彩斑斓,生活五彩缤纷,京剧让你丧失了许多人生乐趣和体验,难道不觉得亏吗?”火丁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付出了很多,但是也得到了别人没有得到的东西,所以就算失去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戏曲演员太难了,有些人付出的比我多,山后练鞭比我还苦,却不一定有我今天的成绩,我已经很知足了!”她一脸的平静,好像把一切看得极其自然,倒是我有些大惊小怪了。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世界面前,一个人还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不为名利所动,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知道火丁的人都知道,她一向是低着头走路,从不说别人一个不字,不善表达的背后是她善良的内心。对于别人对她孤傲、冷艳甚至是不合群的评价,火丁解释说:“我从小学戏,文化水平不高,生怕别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其实我的一切都在戏里。”
承受压力:
艺术完美难求,太累无法解脱
张火丁是典型的A型血性格,追求完美,坚韧不拔,有时近乎偏执。为了保护嗓子,她总是轻声慢语。为了塑造江姐的英雄形象,她始终保留着齐耳短发。舞台上一个小小的闪失,会让她伤心流泪。找不到喜欢的角色,宁可不登台演出。如今,她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希望尝试着去烫发,同时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她将与江姐告别。她说:“我知道自己活得太累,但是没有办法,已经被架到这份上了,不坚持不行啊!”
你不拿观众当回事,观众也不会拿你当回事,火丁非常明白这一点。她说:“好多戏迷太可爱了,我们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坐着火车、飞机来,看完戏第二天一早就走,不管多贵的票,他们一准出现在现场,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他们那么辛苦,坐着火车晃荡两天一宿跑到剧场来不是为看漂亮的脸蛋,而是为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所以我不能怠慢。观众越多越紧张,名气越大越害怕,就担心出半点闪失差错,怕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自己。一个演员对自己要求不高,永远成不了好演员。”
放松身心:
暂别京剧舞台,向往家庭生活
张火丁深爱着京剧,得来不易的一切让她备感珍惜。但是,说到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她却说:“不知道,也许不会再选择京剧。小时候是因为喜欢才学京剧,现在它是我的一份工作,我的事业,也是我的负担,我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热爱了。很多事情跟我想象得不一样,有很多演戏以外的事情会突然冒出来,让人不知如何是好。这个行业太苦了!可是,我的命怕是逃不脱京剧了。”
有消息说,此次演唱会之后,张火丁将暂时告别舞台,去结婚生子。听到这样的问题,火丁笑了:“是准备好好放松一下,怎么放松还没想好,也许会暂时告别舞台。我今年已经35岁了,也该考虑结婚生子的事了。谁不想生孩子?戏再重要也不能脱离一个女人正常生活。”此时的火丁显示出了一个小女人的可爱。“我对生活没什么要求,没想挣多少钱,开什么车,住多大的房子,也没想争个可以炫耀的头衔,最大的心愿就是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地生活,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唱戏。”
采访手记
采访火丁非常困难,因为她实在太不爱说了。你问三句,她能回答一句,更多的时候是以微笑或是羞怯的低头来作答。惟一能让她兴奋的是戏,说起戏中的角色她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认识火丁7年,评奖不争,晚会不上,社会活动更是很少参加,她好像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姐姐,在传统的梨园行她绝对是个另类。有人说,火丁对于京剧就像王菲对于歌坛。
第一次见火丁是1999年,在人民剧场陈旧的贵宾室里,清瘦沉静的她被一袭黑衣包裹着,齐耳的短发已经是很多年前流行过的款式,她像个听话的乖学生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骨子里的冷傲气质一目了然。那是中国京剧院破例为28岁的张火丁举办个人演唱会,在名家云集的中国京剧院,张火丁是享此殊荣最年轻的一位。时任副院长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对这位学生钟爱有加,她说火丁的刻苦在今天的演员中已经不多见了。
再次遇见火丁是2000年在西安举行的第17届梅花奖颁奖活动上。与那些衣着光鲜、春风得意的梅花奖得主相比,火丁显得特别朴素,她总是有意无意躲避着一路说笑的人群,有些孤僻有些自负。只有在深入到基层慰问演出的那一刻,她才找着点感觉。一段低回幽咽的程派唱腔,似洞箫之音令人难忘。
去年,在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演出中又见到火丁。当晚的演出名角荟萃,程派的几代传人悉数登台献唱,包括火丁在内的“四小程旦”是当晚最耀眼的明星。火丁最后出场,依旧是天然去雕饰的朴素,与同台珠光宝气的女演员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她一开口四座震惊,掌声雷动。一曲完毕,二楼后排一位小伙子站起来高喊:“张火丁,我爱你!”跑了这么多年戏曲,看了那么多场演出,这阵势还是第一次见。如今已记不清她唱的是什么了,但是那一幕却难以忘怀,京剧演员做到这份上真是绝无仅有。
因为要在人民大会堂办演唱会,火丁被哥哥“逼”着出来接受采访,为此她一宿一宿睡不着觉,能连说三句话已经算是超水平发挥了。与那些追着记者跑、围着镜头转的明星相比,火丁的个性充满魅力。出于好奇更出于敬重,我试图走近张火丁,通过她的亲人、朋友以及戏迷的眼睛去揭示一个神秘背后真实的火丁。
相关链接
火丁戏迷故事
我认为真正的好演员都是自恋的,不是小情小调的那种,而是一种高境界的自我关照,由自我投射而生发的爱恋、眷恋、痴恋。他们表演真正的投射对象是理想中的那个自我,他们是表演给自己看的。正因为他们感动了自己,也因此理所当然感动了我们。一直以来,真正让我喜欢和欣赏的就是这样的演员,符合这种高层次审美需求的演员,而张火丁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我也敢说,真正懂火丁的,骨子里都有文人气质。 (剑囊泪梦)
我有时会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人们会对京剧、对火丁有了这样一种深沉的爱并几近狂热呢?这里面一定有某些不得而知或者“虽知而不能名之”的因素。人的本质是孤独的,现实之苦闷无以排解,于是人们便自造空中楼阁,聊以潜心。火丁的艺术美得不可言说,引人入胜自是不言而喻了,我写了一首《摸鱼儿?爱秋声》,形容自己和同道们喜爱火丁艺术的心情:“爱程派无限相思。衷肠百转只为哀婉缠绵几许。荡气回肠堪折,性情人,泣诉声,夜阑人散尚犹忆。仙音缈缈,更袖里春风,美不胜收,算人间能几?
一时节,风云际会旖旎。梨园高谈兴议。喜看灯影绘秋声,温馨千万痴迷。长相期。乐不胜,欣慰平生聆此曲。又手舞足蹈,奉之和之,心神俱飘逸。”(佚名)
京剧中程派的东西“文人学士们最喜欢”,有人说真正懂火丁的骨子里都有文人气质。火丁古典端妍,眉目流盼,莲步蹁跹,唾珠吐玉哀而不伤,让人心弦欲断愁曲难拨,俏影姗姗,款款娉婷,堪为绝代青衣。像我一样,许多人为听火丁而听程派,为看火丁而看青衣,由火丁而爱上京剧。火丁让无数戏迷的郁闷和激情有的放矢,更让和我一样的人们产生了浓浓的挥之不去婉约无尽的缠绵情结。 (郝文体)火丁骨子里那种要强的性格,沉静而淡定的神态,不张扬低调的做人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这个浮躁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竟然还有一个叫张火丁的人安于戏曲演员的本分,扎扎实实的练功,认认真真的排戏,安安分分的唱戏,不被尘世所染孜孜以求地钻研着,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京剧表演大师的勤奋和刻苦,看到了老一辈京剧表演大师的影子。我想这也是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原因吧。在我看来火丁是一个普通的人,她的不平凡在于她的坚持!这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 (肖然)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喜欢火丁?她有那么好吗?火之丁丁社区的每一位朋友对于这个问题都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如果总结一下可以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她的艺术,二是她的气质。而更重要的是她的气质与她所钟爱的程派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最终展现出来的京剧艺术魅力,使我们折服,这恰恰是我们最为欣赏的。我觉得她在舞台上演绎的青衣,正是我们理想中的青衣形象,青衣应该具备的品质。在我们心中,火丁是完美的青衣,火丁的青衣落在一个“正”字上,这不只是她在“唱念做舞”上的完美表现,也不只在她对人物的深入理解,而在于她最终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个性品质与人物浑然融为一体的功力。 (朱秀亮)
Dear Huoding’s fans
She is prettiest woman in the world. Aimost people who love her think it. She is the first one who has sang the Peking Opera in the People Opera House. Her name is Zhang Huoding. She is very good looking, so the people who have ever seen her think she is a myth. Though she is very weak, her power is stonger than a big man. I love her since I can speak. Her voice is very tactful and has more magic. Most people think she is the Cheng Qiang Zhang Yun. 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 and sings yerl, but she is very nice. Some months ago, in a performance of herself, she couldn’t sing out. In return for this, she sang this song again and felt very sad. She said,‘I’m sorry,’and then had a deep bow. After this song for eight minutes, everybody stood up with a long clapping. Every one was moved. On Nov 24th evening, it was raining when the Opera finished. There was an old woman still stayed in the theater because she didn’t have the umbrella. About thirty minutes passed and Ms Zhang went out with a driver. She saw the woman and then gave herself umbrella to the woman. After she did it, she ran out of the rain. The old woman was so grateful that she crayed out.
She must be a Chang E flying from the sky. In the world, she brings the warmth which is cold and brings the light which is dark. Many people love her, me too.
Can you be my lover
<PIXTEL_MMI_EBOOK_2005>11 </PIXTEL_MMI_EBOOK_2005>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1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2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3中华民族艺术博大精深,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民族艺术演走进了我校燕化附中,这是我们的荣幸,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精湛之处,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绝,让我们明白了他永远是中国人的宝,并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脱落,它永远笼罩着中华大地,永世不休!
节目的一开始,是一位长得十分喜剧的哥们,演唱了一首弘扬中国的歌曲,虽然不是民族曲风,但其内容却唱出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国龙!随后尽是些民族节目,展示了中国人的艺术。戏曲,先是一位穿着整齐的姑娘拿着一杆长枪,向大家传授如何使唤它,然后大声喊: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试?接着有位身怀绝技的大哥哥上去耍了几下,但它展示的是武术,等姑娘教他的时候却显得十分笨拙。
我听到盼望的瑰宝京剧了!我默默地说着。一出《红灯记》,道尽国粹艺。但绝大多数的人对其抱有极为不屑的态度,让我对这些人反感。因为他们这是对中国的不屑。
多么动听的唱腔!我高喊。那是一个旦角儿用高细的嗓音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令我给予了他我最响亮的掌声和呐喊声。
民族艺术进校园观后感民族艺术进校园观后感
接着川剧神秘的变脸又前来助阵,看到那演员迅速地不露出任何破绽和变换着那一张张戏脸,我迷惑不已,迷惑其中的玄妙!但我无可奈何,只有用掌声和叫好声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之情。
看完了,回班了。同学们都淡忘了。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叹,因为他们对民族艺术竟无一知半解,嘴里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学的是高雅艺术如钢琴,洋琴等。试问有谁还在听着京剧,相声等民族艺术?那个欣赏民族艺术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了。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4戏曲进校园作为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通过创造戏曲与年轻人的交集,对戏曲事业的振兴和青少年精神培育两方面同时产生深刻影响,让青少年因亲近戏曲而变得高雅,让传统戏曲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到延续。
当前,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开始强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两种文化的冲突正影响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文化的寻根之旅不只存在于漂泊在外的华侨华裔后代,也广泛存在于国内校园的在校学生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年青一代应具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具有千百年来积淀而成、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融合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艺术精华,可以很好展现中华美学风范。通过戏曲传艺、传神、传德,讲述中国道德故事,褒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可以很好地传承中国精神。因而,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孩子们自觉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可以说,戏曲进校园为校园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戏曲剧种以平均一年一个的速度在消失,观众老化分流,“戏迷”“戏粉”锐减,戏曲衰落,前景堪忧。中国戏曲孤独的守护者们一直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坚守定力,苦练内功,遏制流失,用心传承。当然,在西方文化剧烈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在思考戏曲的存在与发展问题时,也有一种现象,即习惯于在继承与创新这对关系的讨论中本能地维护传承的.价值。强调对戏曲本体的坚守,这是不错的,多年来正是这样的价值倾向保证了戏曲的存续。但是,对于一直在寻求更好发展的戏曲来说,另一对关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戏曲传承与传播的关系。传承保证戏曲本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走样,保持其内在的规定性,保证这个文化种子的基因不变异,保持其特殊的审美质量和精神。传播则是传承得以存在的阳光雨露。在戏曲行业走向复兴的初始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关注传播的价值,捕捉传播的机遇,选准传播的途径,瞄准传播的优先群体。
最近两年来,全国范围的系列利好政策正助推戏曲繁荣,戏曲界应顺应变化,努力将多年传承积累的成果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资源,主动将传播作为阶段重点,在中小学普及戏曲常识,讲述戏曲所承载的中国故事,科学引导孩子们看戏、听戏、学戏、唱戏、爱戏,培育更多年轻观众,涵养更多的戏曲人口,从根本上解决戏曲事业发展后继乏人这个瓶颈性问题。可以说,戏曲进校园政策为戏曲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511月30日下午八、九节课,我们在北一阶观看了“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让我们得到了精神食粮的补充。
首先,由侯顺成侯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并普及了戏曲及评剧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戏曲。
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三百六十余种。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剧种,根据数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和梆子、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而在这六个剧种中,京剧和评剧是唯二有国家级剧院的剧种,其它的则都是地方上的剧院。评剧是从唐山地区发源的,评剧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和《小二黑结婚》。侯老师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曲剧和越调、山东的吕剧等等。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唱戏的唱法,现在90%以上的戏曲演员都是用普通话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员赵丽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戏曲演员,她唱戏的时候就是用唐山话唱的。还有就是评乐队,它是由古代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而成,古代乐器有弦乐、二胡、笙、唢呐、梆子、铙钹等,现代乐器有提琴、黑管、长号、小号、大号等。
之后,就是刘和军老师介绍笙。刘老师先讲了笙的历史。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它最早发源于3500年前,并且很多西洋乐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口风琴。笙还有17、21、27、30孔之分。之后,刘老师还亲自现场为我们吹奏了笙。
接着,马旭峰老师为我们讲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识。它们两个的用处很多,如:电影《地道战》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大脑,保持体形。
最后,还进行了互动,还进行了现场演唱,并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声雷动。
我相信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戏曲,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神,源于它立世五千余年。
在这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们十一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的气息撒至操场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掉入了京剧的大殿。我们在演员们身上看到了戏曲的魅力,不是想象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眼中充满了赞叹的神色,好美丽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得这么洒脱,富有虚实的色彩。舞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更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看似信手捏来的,却在台下付出了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结束,台下同学们的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校园,叫好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演员们谢幕的微笑,沐浴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递来说,校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土壤。一方面,戏曲进校园,到底应该采取什么形式,期待获得哪些目标,如何才能够让戏曲进校园不再流于形式,这些细节问题都应该思考到。另外一方面,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龄层次,都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戏曲进校园的方案,而不是只是为了节约工作而进行各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有鉴于此,戏曲进校园的工作贵在“精准”二字上做足文章,否则,戏曲进校园往往不能够获得预想中的效果。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我相信,中国的京剧必定会闪耀出它璀璨的光芒。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7今天,在我校开展了第一届“戏曲进校园”活动,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去观看了戏曲表演。
小时候,看见自己的爷爷和奶奶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很老土,赶不上潮流,可今天我欣赏了戏曲后,我才被戏曲震撼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川剧变脸《戏曲进校园》观后感《戏曲进校园》观后感。看了很长时间,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知道了变脸的“庐山真面目”。其实变脸人的衣服后面有一个机关,每次要变脸时,我都注意到变脸人的手会往背后伸。
还有使我高兴的一出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头上戴个有“翅膀”的帽子,这个节目快把我笑死了。老爷爷戏没有唱多少,但表演非常厉害。他头上的两个“小翅膀”很神,爷爷头晃晃它就一直在转。老爷爷走路,走着走着摔倒了,倒下时还一直在吹胡子,从中看出老爷爷的功底很深呀,表演完后,主持人说爷爷练了二十多年了,我都惊呆了,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呐。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8戏剧之所以被誉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还被称为是“国粹”,我想原因应该就在眼前的戏曲表演中。充满缤纷色泽的服装,浓重的中国气息,一位位迈着京剧步伐的演员们登场了。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将京剧气息纷撒至剧院的各个角落;一个迈步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般的掉入了京剧的大殿;一个眼神让大家把吸引力纷纷投向了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真正看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乏味,而是令人沉醉于此。同学们的目光紧盯着舞台上的演员们,没有摇头,没有做别的什么,只有注视,眼中充满着赞叹的神色,好美啊!原来京剧也可以演绎的这样脱俗富有虚实的色彩。
乌黑的环境中,皎洁的月光下,“咕咕……咕咕……”猫头鹰在啼叫着,是什么让它紧张起来了?是什么让黑暗的使者警惕着!啊,有一场打斗,悄无声息的来临了。武生伸出了他的手,勘探着前方的道路,紧皱着的眉头,表现着他的焦急与愤怒。依然伸了伸头,苦苦地寻睨着,他在哪里,我要杀的人躲在哪了!一蹦,愤怒的神色溢于言表。啊,拿命来!探着手,伸着头,咦,就在此时,旁边是个人!这不就是……我要抓的人吗?砰砰乓乓,开打了。演员们的扎实功底顿时显现了出来,恩,没有语言的修饰,只通过两名演员虚拟的表演各种武斗招式,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三岔口》登场了。
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不愧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纳。汗水的背后除了努力,便是坚持。演员们的唱、念、做、打没有一样不是信手捏来的。是的,在我们看来的十分普通的一个动作,他们为了做到精益求精,也无不让我们由衷的赞叹、敬佩。掌声犹如阵阵波涛,席卷了整个剧场,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为他们呐喊,为他们的精神而祝福,演员们脸上的微笑,折现了他们内心的喜悦,沐浴在赞美声中,多年里来的艰苦锻炼也变得不值得一提了。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相信中国的京剧必会闪耀出他璀璨的光芒。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9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我们河南的是豫剧,北京的是京剧,四川的是川剧,河北的梆子,安徽的黄梅戏……
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11月3号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后操场观看豫剧。主持人不仅为全校师生讲解了豫剧的基本知识,还带领大家欣赏了四大板式的节奏和传统曲目,如:《花木兰》、《抬花轿》、《三哭殿》、《铡刀下的红梅》……中间主持人请同学们上台跟着老师学动作,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但让我感觉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珍贵的,而且需要我们大家不懈努力,去延续这份辉煌。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10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学校下午要举行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
下午我早早的来到学校,远远的看见了舞台,我赶快上楼吧书包放下。接着,同学们搬着凳子下楼,去西广场有次序的坐下,坐好以后,主持人开始倒数时间了。宣布活动开始了,还介绍了很多戏曲内容,重点介绍了河南豫剧。第一个节目是《花木兰从军》第一个出场的是穿蓝色衣服,带有一把宝剑上了台,在台上唱,这时,第二个人也出来了,穿着红色衣服手里也拿了一把宝剑上了台,盒穿蓝色衣服的人对打了起来。
接着我最喜欢的《红灯记》讲的是李奶奶和她的孙女,不怕危险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事。还有《辕门外三声炮》等······同学们看的津津有味。等表演结束后,我们还兴奋不已。
今天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真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戏曲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更喜欢戏曲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