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18岁的时候读后感800字(王开岭的一本书《当她十八岁的时候》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05 10:10: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求王开岭《当她十八岁的时候》读后感当她十八岁的时候,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

当她18岁的时候读后感800字(王开岭的一本书《当她十八岁的时候》的读后感)

求王开岭《当她十八岁的时候》读后感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美丽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水仙一样清纯,像花朵一样感人。十八岁那年,她中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别父母,投亲来到了首都奥斯陆。
六月的挪威,已进入“白夜”季节,阳光格外眷恋这个童话般的海湾,每天都赖着不走。
傍晚,达格妮和姑母一家在公园边散步。当港口边那尊古老的“日落炮”响起时,突然飘来了恢宏的交响乐声。
原来公园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还从未听过交响乐。
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将演奏我们的大师爱德华·葛里格的新作……这首曲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
达格妮惊呆了。这是给自己的?为什么?
音乐响起,如梦如幻的旋律似遥远的松涛在蔚蓝的月夜中汹涌,渐渐,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虽从未接触过音乐,但这支曲子所倾诉的感觉、所描述的景象、所传递的语言……她一下子就懂了它!那里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静、清脆的鸟啼、黎明的雾、露珠的颤动、溪水的流唱、松软的草地、牧童和羊群,云雀疾掠树叶的声音,还有一个拾枞果的小女孩颤颤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动了,隐约想起了什么。
十年前,她还只是个满头金发的小丫头。
深秋的一天,小女孩挎着一只小篮子,在树林里捡拾枞果。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见一个穿风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样子是从城里来的,他望见她便笑了……他们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欢她,帮她摘枞果,采野花,做游戏……最后,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恋恋不舍地望着他:我还能再见到您吗?陌生人也有些惆怅,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谢谢你,美丽的孩子,谢谢你给了我快乐和灵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礼物——不,不是现在,大约要十年以后……记住,十年以后!”
小女孩迷惘着用力点点头。
时光飞逝,森林里的枞果熟了一季又一个季,那位陌生人没有再来……她想,或许大人早就把这事给忘了吧。
小女孩也几乎把这事给忘了。
此刻,达格妮什么都明白了。那曾与自己共度一个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曲子的主人:尊敬的大师爱德华· 葛里格先生。
音乐降落时,少女流泪流满面,她竭力克制住哽咽,弯下身子,把脸颊埋在双手里。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演出结束了,达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她像一只羞红的小鸟,朝着海滩拼命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怀,才能接纳内心的澎湃。
在海边,在六月的白夜,她大声地笑了……
巴乌斯托夫斯基如此评价道:“有过这样笑声的人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我立即被它的美强烈地摄住了。被大自然的美,童年的美,少女的美,尤其被它通体洋溢的那股幸福感,旋涡一样的幸福……(后来我才知,大师赋予这首曲子的主题,恰恰就是“女孩子的幸福”)
这样的经历,对一个孩子的灵魂将产生多么高贵的影响啊!少女明亮的笑声中包含了多么巨大的憧憬,多少对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热爱……谁也不会怀疑,这个幸运的少女会一生勇敢、善良、诚实……她会努力报答这份礼物,她要对得起它,不辜负它!她决不会堕落,决不会庸俗,决不会随波逐流……她会用一生来追求美,她会在很久以后的某个夜晚,深情地将这个故事讲给子孙听。她会在弥留之际,在同世界告别的时候,要求再听一遍那支曲子……
后代也将像她一样热爱这支曲子。和她一样,他们是不会丢失生命的。
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议!
这是我所知道的,由音乐送出的最烂漫的花篮,最贵重的成年礼。而达格妮,也是世上最幸福和幸运的少女。
(收自《精神明亮的人》)
[解题]
提起王开岭的散文,人们往往首先提到《为何我们没有自己的大师级》、《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俄罗斯课本》、《是“国家”错了》、《一个人的遭遇》等脍炙人口的篇章,赞美他那深刻的批判和忧愤的呐喊。然而,如果只是把王开岭看作一个批判型的作家,肯定是片面的,因为他虽然对黑暗和窒息有深刻的感受,并且因此而成为一个紧锁眉头的思索者,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这两句诗也可以作为王开岭的写照。他有对黑暗、污浊的深刻感受和思考,有愤怒也有呐喊,但更为独到也更值得注意的,却是于精神暗夜中对光亮的寻找。应该说,他是一个痛苦的思想者,又是一个为人们摘取星光和传递温暖的人。
王开岭的写作大多建立在阅读基础上,阅读是一种寻找,写作则是一种推荐。寻找精神暗夜的灯光,是因为知道没有星光的夜空是多么无聊,没有光亮的生存是多么可怕。他努力寻找人类文明遗产中那些当代中国人所紧缺的火种,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其吹旺,以动人的笔墨呈现出来,以此烛照我们早已习惯的愚暗。在他关注的这些遗产中,有奥威尔、茨威格、昆德拉、哈维尔、索尔仁尼琴等那些“勇敢的心”,有华盛顿等人所承载的现代文明精华,也有人类应有的精神之美和心灵之美。王开岭多角度地审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寻找那些能把人从黑暗中解救出来的光亮和温情,其发现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终日埋头写作却每天必需“按时看日出”的福楼拜,在战场上“决不向提着裤子的人开枪”的奥威尔,等等。《当她十八岁的时候》所给予读者的,则是一曲生活的赞歌,一份富于震撼力的美好。
18岁的少女达格妮·彼得逊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而来到首都奥斯陆,晚上到公园散步。公园正在举行一个露天音乐会。美妙的旋律使她沉醉,但更让她沉醉的是她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乐曲《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达格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演奏开始了,那的确是大音乐家爱德华的作品,的确是献给她的礼物。她想起来了,那是在她8岁的时候,音乐家爱德华曾经来到西部森林,独自漫步在幽静的林间,他们相遇了,并且成了朋友,分手时爱德华说过要在十年后送给她一件礼物。
这份礼物的确珍贵。它使达格尼感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使她对生活心存感激,使她更加热爱生活。众所周知,一个梦想,一个承诺,可能让人在期待中走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尤其是青春少女,梦的天空本来纯洁而又美丽,却常常会因为美丽的诺言最终成为谎言而使内心改变了颜色。爱德华的礼物使达格妮充满幸福而感谢生活,王开岭重新讲述这个故事,则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提醒我们怎样尊重和爱护美好,怎样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王开岭作品集录要]
《激动的舌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黑夜中的锐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有毒的情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跟随勇敢的心》,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精神自治》,台海出版社,2004年
《精神明亮的人》,书海出版社,2009年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书海出版社,2021年
《当年的体温》,书海出版社,2021年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山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
《亲爱的灯光》,山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
《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
[作者自述]
论资质和学识,我太匮乏太贫瘠,更谈不上睿智或深刻。之所以在苦苦支撑生存的隙间,挤出一点灵魂的胆汁,那是因为我觉得生命要有尊严,再卑微也要有尊严,再贫贱也要自由地表达意志,再伶弱也要抗拒那些强加于己的东西。
——《激动的舌头·后记》,《激动的舌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
我想寻找那些被大雪吞没的人的影子,他们冷得发抖的工作,那僵紫得说不出话的嘴唇,那快要被遗忘、被“人工”打扫干净的生命辙印……为了打捞和纪念,我选择了读书的方式。其实更是推荐的方式。愿你们在合上这本薄册子之后能踏上真正的书梯,能与伟大的“他们”会师。
——《跟随勇敢的心·前言》,《跟随勇敢的心》,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你提到我那本阅读札记《跟随勇敢的心》,不错,正像自序所说,这是我深夜精神私奔、与大师对话的结果,也记载了我青春岁月的心路,当时我客居在一个小城,大运河边,很闭塞,很安静,我的家当是几纸箱书,那是我唯一的人生行李。在那儿,我度过了最重要的读书时光,那时候,感觉白天很小,夜晚很大,因为一亮灯,纸箱一打开,时空即变了……
——《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当她十八岁的时候》,海天出版社2021年
[评论摘要]
他在一个措词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
——王刚:《王开岭:锋棱的瘦骨》,《中华读书报》2000年8月9日。
王开岭的文章是以生命体验的深刻与思想的锐利取胜的,而他的表达却是文学的,充满了诗意,这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震撼力。
——钱理群:《喜读“新青年文丛“》,《书屋》2000年第6期。
在今天这个尘嚣日上的商业时代,是怎样的使命感使得这颗年轻的灵魂如此沉重,充满了怀疑的精神与批判现实的力量?又是怎样的责任心使他自愿承担起如此深刻的思想重负,独自坚守着精神良知的家园去表达如此悲怆的生命血性?
——王淼:《一本真正的书会让人感到沉重》,《书评周刊》2003年第1期。
一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吴散人:《阅读的盛宴》,《精神明亮的人》,书海出版社2009年

当我18岁的时候 作文

我的十八岁作文
我的十八岁
十八岁,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埃也曾经梦着自己的十八岁,想象中的一切是美的。
时光易逝,十八岁就这样在指逢间流过了。我将迎接十九岁的到来,此时回首十八岁的雨季,心里的这种感觉不晓得该怎么形容。
十八岁,应该是充满梦想的季节,寻梦的天空。
在这年,儿时梦想的种子开始萌芽了。我似乎体会到了含苞欲放的期待,似乎闻到花开的气息,似乎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从未有过的期待使我抛开一切,鼓起勇气,用一颗最真诚的心去追求。可是,梦想的种子经不起风霜,难熬寒冬,一切都成了空想。泪似乎干了,心似乎碎了,梦似乎也破了,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憾。
我明白了,遗憾是难免的,可至少我争取过。

《当她十八岁的时候》阅读答案

12.选文语言很有特色,A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女孩美丽的姿态与容貌。 B句:一个“跑”字,写出了女孩内心的无比激动。
13.选文③-⑤段细腻地描绘了少女达格妮听到音乐时的感受,表现她心理变化的四个词语是战栗、惊呆、震撼、感动。
14.音乐大师把音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的原因是纯真美丽的女孩给了他快乐和灵感,他想用音乐来答谢她并作出了承诺。音乐大师是一个有才华、真诚、友善、守信的人。
15.文章最后写“在海边,在六月的月夜,她大声地笑了”,这“笑”中蕴含着女孩对音乐家的感激和崇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之情。
16.读罢文章,你的内心必定有所感动,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此时,我想对达格妮说:你真幸福啊!你的善良、真诚与美丽,使你得到了生命最珍贵的馈赠。或:我想对音乐大师说: 你真高尚!你的行动使另一个生命变得如此灿烂美丽。
对于十八岁而言,什么是最有意义的呢?
第十八本相册阅读答案
该来的没来,该拥有的没有得到,错过了,哭过了,转身,淡然一笑
18岁....我那一年可经历了好多啊,快乐的难过的
成长的分水岭,过后你回忆起来就知道了,很完美的一年
本文标题: 当她18岁的时候读后感800字(王开岭的一本书《当她十八岁的时候》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87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bbc纪录片复制新人类读后感(bbc纪录片人类心智内容梗概)2021暑假开学第一课读后感200字(2021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