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1000(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03 05:03: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本文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由观后感栏目我整理,欢迎阅读。,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一】,近日,备受关注的冯小...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1000(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本文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由观后感栏目我整理,欢迎阅读。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一】

  近日,备受关注的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在北京召开首次发布会,当天,冯大导演携原作及编剧刘震云,主演范冰冰共同出席了这场被命名为“十二年,一个圆”的活动——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相隔12年,范冰冰与冯小刚、刘震云继《手机》后又合作了。整场发布会围绕“圆”的三个谐音展开,三人也彼此互夸,甚至刘震云表扬起了范冰冰会凭着这部片子成为”表演艺术家“。而冯小刚则透露,本片中有28个男演员,女主角只有一个范冰冰,可谓是“众星捧月”。

  《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在2021年首部以女性视角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是金马影帝冯小刚再度回归导演身份的作品。发布会现场,播放了一段电影《手机》的混剪视频,带领众人回忆起2003年《手机》掀起的一场家庭关系的“腥风血雨”。时过境迁,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再聚首被主持人马东调侃“岁月对每个人下手的轻重果然不一样”。冯小刚与刘震云已经第四度合作了,两人现场谈笑风生互相“开涮”,“革命友谊”可见一斑。范冰冰则是《手机》后第二次与冯小刚合作,相隔十二年再任“冯女郎”,范冰冰感慨颇多称一切都是缘分。

  据悉,范冰冰为“李雪莲”这一角色“牺牲”颇大,不仅造型上打破以往“女神”形象颠覆出演,更历经诸多户外拍摄,十分艰苦。值得一提的是,范冰冰在《手机》中饰演的是一位仗着美貌插足他人婚姻的“潘金莲式”人物,而此次《我不是潘金莲》中则饰演了一个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的“良家妇女”,两个角色遥相呼应趣味横生。

   主创问答

   记者:我们对冯导电影的期待,首先第一个期待就是喜剧,这是一部喜剧吗?

  冯小刚:这是一部喜剧,只是喜剧有不同的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言语上的幽默,第二个类型是事情上的幽默,还有一个是这个事情背后道理的幽默是什么。《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觉得它就是这个事情的道理的幽默。

   记者:看预告片里的范冰冰,不太像特别有喜感的角色?

  范冰冰:其实诠释李雪莲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会心一笑,这个笑不是现在市场上所谓的这种搞笑电影,那个笑有的时候应该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都能看得懂,但是又非常让你觉得在心里面触动了你某一个点。我们没有刻意地做幽默的东西,但是它就是很幽默,是故事的幽默。

   记者:冯小刚导演三年拍了一部电影,这部片子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冯小刚:为什么三年了才拍这么一部电影,希望找到一部像我这个年龄值得拍的电影。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这个作品,首先这部电影一定不是市场的奴隶,它是引导市场的一个作品,同时这部作品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变革中的中国人的生活的一部电影,同时我认为它也应该可以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当然了,它首先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但是它不停留在好看,它有比好看还更多的东西,但是首先必须是好看。

   记者:范冰冰为什么要接拍这部电影?

  范冰冰:我能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很多人的影子,为什么我要拍这个电影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想拍一部在这个时代能留得下来的电影。拍一部能在你的职业生涯里面,最后能留得下来的作品。我觉得《我不是潘金莲》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对于我来说,所以很珍贵、很珍惜它。

   记者:请问冯小刚导演,范冰冰这12年来有什么变化?

  冯小刚:冰冰,我是觉得她十二年来,有一个核心变化,就是变得非常自信,拍《手机》的时候,她第一次拍电影,当然第一次拍电影,在我的指导下,已经是可以,我没想到她第一次拍电影能演得那么生动,然后这12年来,现在发现冰冰的谈吐,包括这次演李雪莲角色,整个人非常自信,这一点特别重要,当然还有没变的,往往看长得这么好看的女孩,会不会想这是不接地气的人,但是冰冰让我感觉,一直以来,她的内心非常接地气,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还有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好看。

   记者:起用范冰冰演一个农妇,不怕她太好看而观众忽略她的演技吗?

  冯小刚:我要说,我当时有一个野心,冰冰其实是演戏非常用心、有才华的演员,因为她太好看了,所以人们总会要强调她的好看,所以我就很想给大家一个意外,给大家一个惊喜,让他们看到,冰冰不靠好看,来塑造一个人物,而是离她很远的人物,这次特别欣慰,我也要恭喜冰冰,我觉得这个电影放了之后,会让观众觉得真的是眼前一亮,才貌双全。这部电影里男演员28个,女演员只有一个,而且这里面的男演员有很多非常有演技的,众星捧月,但是她也没辜负众星。

   记者:范冰冰演这部电影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范冰冰:最大的困难就是要克服这个洋气的脸(笑)。其实要克服的东西真的很多,包括走路的形态,包括造型的改变,包括方言的学习等等。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二】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是他与刘震云的第四次合作。我们太久没有在中国银幕上看到活生生的中国人了,没有切实去领略这块土地的日新月异和亘古不变。有什么样的规矩,就有什么样的方圆。《我不是潘金莲》必将是2021年,还可往前追溯的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一些人畜无害的文艺工作者,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后,给自己下了不忘初心的强大心理暗示后,决定曲线救国。把稻粱谋足之后,再进行可持续发展。他们把这称之为理想主义,而自己仍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追梦人。无数美丽的现实告诉我们,他们的一切冀盼,只是从一个物质转换成另一个物质。

  冯小刚和他们不同,一开始,他的口号是为老百姓做足底按摩。等老百姓舒坦,他自己又不自在了。他曾说过,他之前所有影片所积累的财富、声名和信誉,都只为一部电影做准备,那就是根据刘震云纪实小说改编的《一九四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冯小刚是一个还算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与陈凯歌、张艺谋先阳春白雪、后下里巴人的创作轨迹不同,冯小刚走向了他们的背面,他越来越严肃(也可以说冯小刚每一部影片的内部肌理都不是那么嬉皮笑脸),现在轮到了《我不是潘金莲》。

  从冯小刚的电视剧时代开始,冯小刚最重要的文学给养,来自王朔和刘震云。私以为,冯小刚其实更容易与刘震云互通款曲。虽然这两位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都能极尽讽喻之能事,但就在王朔早期作品中,他所描述的生活再怎么热气腾腾,都有一种欲驱尽烟火的浑不吝和一种巨大的怅然。刘震云则善于在鸡零狗碎间,道尽历史与现实对人的双重捆绑,且有着极强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叙事野心。

  也可以说,刘震云更“在地”,而王朔则更虚缈(不仅是他的《我的千岁寒》)。王朔会写到政治,但总体而言是去政治化的,是换汤不换药的周而复始,也更空荡和灰色些。而刘震云则一直秉持人是历史的人质这一创作原则。仔细端详王朔和刘震云,若进行粗暴判断的话,刘震云是写实的,而王朔则是写意的。冯小刚一旦真要投入心力和心血的影视剧,则都是现实主义的,都是见了棺材才落的泪光点点,撞了南墙后的头破血流,这在《北京人在纽约》、《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等影视剧中都暴露无遗。

  冯小刚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莲》,是他与刘震云的第四次合作,也是这二位与范冰冰继《手机》之后的二度携手。范冰冰自《苹果》后,极力想摆脱“花瓶”的称号,目前看来,大家更感兴趣的,还是她的姿颜。范冰冰这次出演的角色,性格上是一根筋,性情上倒极随和,与多名男子有染。小说中这是个美人,一旦这个美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事情也会接踵而来,但是不是就能一了夙愿,还得两说。

  从目前出炉的预告片里,实际看不出范冰冰在表演上有多少华彩,只是在装束上去了些铅华,这跟她在《桃花运》和《苹果》里的所谓牺牲,无甚两样。范冰冰应该会从29岁一直演到49岁,这其中的跨度倒是范冰冰没有经历过的,而这样一个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都在庞大的社会关系网中左奔右突的女子,对范冰冰而言,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说不定,这会真的成为范冰冰表演生涯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具有非凡的转折意义。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相信《我不是潘金莲》上画以后,会有人将范冰冰此次的出演,与巩俐勇夺金鸡和威尼斯影后的《秋菊打官司》相提并论,盖因这两部影片都讲述了一个民告官的故事,都在冷眼旁观女性的欲望是如何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就是说,范冰冰演得越热烈,越具泥土的气息,我们才能感受到那零度以下才有的寒意。

  从预告片里,大家目前看到的画幅为圆形,此画幅最麻烦的是,给光影的聚焦带来很大的难题。早期默片里也有类似圆形遮罩的用法,比如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电影,但那种用法还是有阴影边缘,借助阴影凝聚画面焦点。2021年,墨西哥和比利时合拍的影片《路西法》也采用了圆形画幅,是用制造滤镜的方式来完成拍摄的。

  《我不是潘金莲》目测来看,估计是在后期采用了特殊的手段。稍微透露一下,《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的成片,会有圆形和方形两套画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又或者是有什么样的规矩,就有什么样的方圆。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三】

  1725位观众力赞,平均三分钟一次笑声,“冯小刚这次讲了一个好故事”。当地时间9月8日晚,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于第41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全球首度公开放映。导演冯小刚携主演范冰冰、郭涛、大鹏悉数亮相。在此次入围的300多部影片中,《我不是潘金莲》被选为电影节官方推荐的45部不容错过的佳片之一。

  影片在多伦多首映的消息引发观众超高期待,1725张电影票提前售罄,放映现场过程更是反响热烈。作为冯小刚导演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影片大胆使用圆形画幅形式,方圆之间巧妙暗喻“镜花水月”的中国式寓言更是收获观众盛赞。

  《我不是潘金莲》入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消息一经公开,就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观众的超高期待。在此次入围的300多部影片中,《我不是潘金莲》更是被选为电影节官方推荐的45部不容错过的佳片之一。此次影片全球首次放映不仅近两千张票提前售罄,更有不少观众特地从多伦多之外的其他地区赶来,只为第一时间看到冯小刚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冯小刚携主演范冰冰、郭涛、大鹏惊艳红毯,所到之处引起观众连连尖叫。

  映前见面会上,现场三层放映厅1725个位置座无虚席。作为电影的绝对主角,范冰冰自信表示:“从未想过这部电影的首映是在多伦多,但《我不是潘金莲》是个好故事,相信外国观众一定看得懂,也一定会喜欢。”冯小刚更是霸气表示:“不喜欢随便骂。”事实证明电影不负观众期待,首映场观看过程中气氛十分热烈,不少台词和片段让在场观众惊喜不断,平均三分钟就爆发一次笑声。放映结束后,整个影厅几乎要被雷鸣般的掌声掀翻屋顶,观众们对主创们奉献出如此精彩的电影表示最热烈的支持。

   中国故事惊艳国际 圆形画幅暗喻“镜花水月” 方圆尽显中国式人情法治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妇女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而辗转十年的荒诞故事,作为冯小刚导演暌违三年的最新力作。冯导表示,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剧本送来,但终于等到这一个值得拍的故事,既是回归电影初心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冯小刚首次在本片中大胆采用圆形画幅进行拍摄。据悉,圆形的灵感来自于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风情画,构图和色调十分讲究,不少观众表示看电影时有置身江南园林一步一景的视觉效果,新鲜之外非常赏心悦目,有观众评价道“摄影和美术简直就是中国版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太美了”“画幅的变化跟情节结合得好棒!”圆形画幅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尝试,其背后另有含义,方圆之间似真似幻,观众们从圆形画幅中看电影的形式巧妙暗喻了“镜花水月”的荒诞寓言。

  放映结束后,观众纷纷点赞“冯导真是太大胆了,不论是故事还是圆形形式,都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这部电影跟一般的喜剧不一样,笑完还能有思考,冯导讲了一个好故事”。冯小刚导演表示,希望借此向国际展示这个荒诞故事背后的中国式人情与法治,李雪莲故事背后的道理值得观众们再度回味。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6/8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老师的作品,阅读时有被这本书里黑色幽默的风格所吸引。故事讲述了一个被大夫骂作“潘金莲”的农村妇女李雪莲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为了证明离婚是假离婚,以及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这一告状从镇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省、直到北京,持续二十多年的故事,只为了证明假的就是假的,李雪莲不是潘金莲。从第一次申冤上京,将所在地涉及离婚案的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到二十年间每年“两会”时所在省市县都要上演的围追堵截场面,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近似荒诞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农村妇女形象,以农村妇女李雪莲二十年的告状为主线,关注女性家庭亲情、传统道德、权力抗争的生存困境。
《我不是潘金莲》中人物的名字很有意思,或是谐音,或是旁意,都有寓意。王公道、董宪法、荀正义,史为民、郑重、蔡高邦…或多或少都有讽刺的意味在其中。
读完这本书会让我真正感觉到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从上到下,层层“踢皮球”,让一个农村妇女摇身一变成“当代小白菜”,让芝麻变成了西瓜,蚂蚁成了大象。层层的指示,传达到了执行层往往变了味;层层的批评指责变成了二十多年来对李雪莲的特别关照,却都忽略了整件事情的本质和关键是离婚案,到底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没有人在意和关注。正是因为如此,二十多年来李雪莲这皮球被踢来踢去无法解决。李雪莲假离婚的目的是多生一个孩子,与丈夫秦玉河商量好先假离婚再复婚,不料假离婚成了真离婚,自己成了潘金莲。理论没用,打官司没用,那只能是告状。她告状是为了把离婚这件事说清楚,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但没有人相信她。她的前夫秦玉河满不在乎,指责李雪莲不是潘金莲,法院院长王公道对她这一小小离婚案竟告了二十年甚是不解,多次撇清法院责任;县长郑重觉得是法院当年将离婚案判错才铸成如今的大麻烦…反过来,李雪莲也不能理解这些官员,只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怎么告状这么难,所有阻挡她告状和申冤的人,都是不作为的人,是她要告的人。
正是因为人人的立场不同,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作为读者,也会感觉李雪莲的行为是无理取闹,但又会觉得她的遭遇凄惨坎坷,心生同情。但我们都不是李雪莲,所感受到的也只是她的部分痛苦和悲哀。
其次,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和解。面对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李雪莲的选择是因为不甘心,不甘心自己提出的假离婚被变成真离婚,不甘心自己一无所有而秦玉河分得好房娶得新妻,不甘心顶着潘金莲的名声一辈子,也不甘心次次告状没有结果。
但她的坚持也并没有好的结果,她的坚持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坚持,在法治社会,哪有假离婚,只有真离婚,双方合意一成,程序一走,关系一解,合理合法。再有她的做法,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观上来讲,李雪莲就是典型的“一根筋”的偏激型人格,非要一条路走到黑,用时间与不值得的事纠缠,白搭上半生时光。倘若她学会放下,重新开始生活,那就不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小白菜,秦玉河眼中的潘金莲,自己眼中的窦娥。
所以,我们要学会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才能拥抱幸福。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

  《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范冰冰主演的一部电影,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我不是潘金莲的影评,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一:

  近日,《我不是潘金莲》在冯导、万达互撕中上映,六日的票房2.72亿,相信这部电影票房过5亿指日可待!

  《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6.9分,评分不高不低,三星半的成绩在冯导这几年的电影中确实是评分挺高的一部了!

  可以这么说: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国产电影之一。这部由冯小刚执导、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的电影,从一个农村妇女的离婚案讲起,又讲到她执拗地一级一级往上告状,最后却只成就了一个荒唐。在反腐的背景下,这个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让人感叹。这当然不是关于一个妇女个人冤屈的电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中遇到的困顿那么简单。用冯小刚的话说,这是一则社会寓言,而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

  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里讲了一个道理,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电影里这些官员里哪怕有一个认真对待李雪莲这事,都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但每个人都想推诿,每个人都想怎么临时去把这事堵一下,出现问题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对我的乌纱帽有影响”。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些官员在办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受到责难,就是我们说的胆小怕事,其实说到底这种干部就是没担当。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有的干部为了求自保就宁左勿右、宁严勿松,而我认为这是最大的腐败,比贪污还厉害。最大的腐败就是不负责任,而且是用负责任的面目出现的,它的本质是只对自己负责,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是不负责的。我觉得很多领导干部看完这个电影后会有触动、有思考、有启示,担当对于一个干部的重要性,这是这个电影的重要意义。

  对于这部电影各说纷纭,有的人说这部电影好看,笑点多,但是又有的人称该电影实在无趣!但是该片很符合冯导的风格,明星大腕不能少,范冰冰、郭涛、大鹏、李晨等等,明星大腕齐上阵,助阵《我不是潘金莲》!

  特别是哪些影评人,各个褒贬不一,冯导曾称影评人不用自己掏钱看电影,还能收钱点评电影,或许冯导觉得影评分数对不起自己的电影,怒骂:一群傻帽!

  其实凭心而论,冯小刚三年磨一剑的回归之作《我不是潘金莲》与近期比较热门的国产电影相比,传统冷门11月档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首周票房也远超国庆档上映的.口碑之作《湄公河行动》首周1.66亿票房成绩。

  今年以来电影市场增速放缓,《我不是潘金莲》在11月能获得如此成绩,已经不错。凭借来源于生活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莲》通过李雪莲为线索,投射出一副社会众生相,这种还原生活、反映真实的电影作品让不少观众颇有共鸣:“就像看到了身边的人。”

  并且冯导还曾挖苦他们:“街上卖煎饼的都有证,而他们却没有”,意思是说他们“无证经营”,什么都不懂,还收钱不办事,睁眼说瞎话。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关于您认为这里头最讽刺的点是什么的提问时,冯小刚说:中国几千年的人情社会,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李雪莲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

  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其实看他的这本小说我是觉得处处会心,我捧着这书看的时候,脑子里各种形象全出现了,觉得这可以拍得妙趣横生。幽默这种东西,大家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一点,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刘震云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很多细节、很多台词,非常写实,但你会发现它整体有一种荒谬感。就像他说的,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这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这个荒谬感怎么去表现,作为导演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所以最后我觉得应该把它拍成一个圆的。

  我不是潘金莲影评二:这可能是冯小刚最牛逼的一部电影

  这两天朋友圈被一部叫做《我不是潘金莲》的预告片给刷屏了。

  原因在于这些关键词(yuan):圆形构图(圆),荒诞主题(冤),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12年后再聚首(缘)。

  随便一组关键词拿出来放到现在的华语电影市场,都是新鲜得很。

  你见过望远镜一样的圆形构图电影吗,没有吧?

  你见过冯小刚两次启用同一个女演员么(除夫人外),没有吧?

  在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范冰冰主演的这部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莲》里,首次打破了这一常规。

  看过预告片剧情后,很多观众的第一直觉是:这是不是翻版的《秋菊打官司》?

  这个疑问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两部电影,就能清楚辨析。从剧情上来说,《秋菊打官司》是女主秋菊帮自己的男人讨说法,解决村长踢人的事;而《我不是潘金莲》则是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证明她不是潘金莲。

  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这两部电影的电影表现形式。为了加强纪实效果,《秋菊打官司》采用的是肩扛式摄像机的跟拍方法,此举也开创了扛肩拍摄的先例,一度引领潮流。而《我不是潘金莲》则大胆首度采用了第三只眼,旁观拍摄的圆形构图,将观众置于电影之外。

  冯导这是要再一次颠覆传统电影的拍摄方式吗?

  看完预告片,很多观众表示“方”了,这还是我们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吗?在丰富观影感受这件事情上,我们发明了3Dmax,还启用了会喷水的4D5D电影,包括拓展动漫效果 .......

  谁也没想过,电影院长方形的荧屏还能变?

  上一次把荧屏比例变成1:1正方形的还是侯孝贤的《聂隐娘》,没想到这次冯小刚直接变成圆形。

  啧啧啧,冯导你这么会玩,是要当窜天猴上天吗?

  那么冯小刚选择圆形构图,真的只是为了标新立异博眼球么?很多观众表示已经读懂了冯导的深意(毕竟,能让老炮儿通过审查的导演可是真有几把刷子的)。

  有人说:因为预告片发布日是3月14号,为了致敬伟大的圆周率。

  有人说:这是个有点“方”的时代,冯导为了缓和大家的情绪,选择的圆形。

  很明显,这些解读听起来站不住脚,人家冯导才没那么无聊呢。

  稍微沾点边的,则这么说:

  圆形结构有窥视窥探的感觉,冯导想让我们在客观立场看这场闹剧。

  整个荒诞的剧情就是围绕女主一个“冤”字展开,正切合了“圆”。

  至于说为了配合中秋节上映而做出的话题营销,我只想说人家导演并不傻。

  那么,冯导又是几个意思,搬出一部全程圆形镜头的电影给我们看,他真的已经自信到拿上亿的制作成本来挑战观众的视觉适应能力么?

  要从这部作品的故事说起。

  这部取材于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的是村妇李雪莲怀了二胎,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公职决定假离婚。谁知丈夫转身就和村口理发店的姑娘结了婚。孤立无援的李雪莲去讨要说法,却被丈夫再次侮辱,称她是潘金莲。

  为了纠正这句话,证明自己的清白,洗刷冤屈,她踏上了漫漫上访路。在这期间遇到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

  故事本身听起来很荒诞,为了一句话,就把告状当成了全部的人生。刘震云的作品总是充满荒诞和戏谑,却在荒诞之外延伸出了真实的社会痛楚。在冯小刚看来,要充分的表现这种真实的荒诞,则需要将观众置于更客观的荧屏之外。在圆以内是现实主义的故事,在圆以外则多了一丝是是而非的荒诞意味。

  一桩冤案,耗费了李雪莲二十年的青春,观众立足于圈外,窥视着剧中的人间百态和悲欢离合,更容易催生出立场的客观。

  其次是摄影角度的视觉构图创新。

  据本片的摄影罗攀在采访中所言:使用圆形画面是一种特殊的考虑,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中国风情画”的特色。无论是构图,色彩,还是运镜方式,都是经过很多设计的。

  中国风情,又使得圆形构图带有一丝复古意味。早在明宋年间的院体小品画,就有以团扇为载体的构图,且多见于圆形。

  摄影罗攀和冯小刚也是多年的合作关系,最近的一部作品是《老炮儿》。

  对于他来说,延续以往的风格无疑是最轻车熟路的,但每部电影都应该有它独立的镜头语言,显然老炮儿的凌厉剪辑并不适合这部中国农村的文艺电影。

  好的摄影师能帮电影说话,圆的设置使得整个画面都很中国风,而圆的镜头语言则会让整个画面有着非常强烈的透视感,这些都要归功于聚焦在圆心的纵深镜头。

  减少了背景干扰的圆形遮幅,能最大可能的把观众视线集中在中心人物上面。

  比如上图这充满讽刺意味的“和为贵”

  圆形构图的窥视背后,是各自观影的心态。

  可是我想问摄像老师的是:整部片子都是窥视,那还叫窥视吗,会不会看着头晕啊?在静态的艺术作品中,有多众多的圆形构图先例,放在电影里是否能够既不喧宾夺主,又能锦上添花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所有的颠覆和挑战都需要勇气。

  放眼望去,也只有冯小刚有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冯小刚曾坦言,到了他这个年纪,总想拍点让人笑过之后,对社会有价值的作品。他从来不缺投稿的本子,却缺合适的故事。直到遇到刘震云的这个故事。

  许多人对冯小刚的作品还停留在贺岁电影的印象里,动辄冯氏喜剧。却不知道,早些年的冯小刚并不是依托贺岁片出道。无论是他和郑晓龙合作的《大撒巴》,还是和刘震云合作的《一地鸡毛》,都充满浓浓的现实批判意味。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是因为贺岁喜剧的成功把他推至台前,人们才发现在苦涩朴实的第五代导演和商业文艺两极化的第六代导演之间,还存在冯小刚这样的过渡:既能得到观众的好口碑,还能拿下商业的好票房。

  一晃眼的功夫,他和葛优搭档的无数部贺岁喜剧已成为历史。过了不惑之年的冯导又重新拾起了他对世界的探索和披露的野心,从《唐山大地震》到《一九四二》,重新拾起对大时代背景下悲剧个体的临摹,重现历史的深沉。

  永远走在前面的冯小刚,当大家都还困惑于商业与艺术性的表达时,他的贺岁喜剧已经叫好又卖座;当大家跟风拍喜剧片圈钱圈粉时,他却要重新思索电影揭露现实的另一种可能。

  他一直在转型,同样搭上这条转型大船的还有范冰冰。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会是范冰冰来演这个李雪莲?美艳不可方物的范爷,真的适合来挑战一个落差这么大的角色吗?

  在冯小刚看来,他选用范冰冰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范冰冰是非常自信,内心强大的演员。他希望看到的是演员能驾驭这个角色,而不是角色驾驭演员。

  再者就是反差惊喜,范爷的漂亮很容易让人觉得她的成就都是堆砌在颜值上面的,如果她能拿下这个离她非常远的角色,就像蒋雯丽之于王彩玲,赵薇之于李红琴,那将是非常大的惊喜。

  多少年了,美艳不可方物的范爷,荧屏履历满满当当。但大部分广为人知的荧屏作品主要还是集中在宫廷女性角色上面,或者是颜值使然,或者是机遇使然,范冰冰几乎没有演过比较小人物的角色。

  这次李雪莲的尝试,无疑是新的开始。而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时隔12年的再度携手合作阵容,更是让人期待。

;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观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1】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同名小说,讲述了农妇李雪莲(范冰冰饰)因生二胎和丈夫“假离婚”,却惨遭抛弃,走上了长达二十多年、不断上访伸冤的漫长路途。在北京上访期间,李雪莲向曾追求自己的老实人赵大头(郭涛 饰)提出一场“特殊交易”,两人的生活掀起了意想不到的波澜…...

  此次,郭涛一改往日“帅叔”形象,演绎了一个朴实无华的光头厨子赵大头。据知情人士透露,郭涛为了还原好这一角色,凌晨三、四点起床做造型成为了一种常态。不同于片中出现的众多男性角色,赵大头作为李雪莲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对剧情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郭涛与“女神”范冰冰搭戏过程中更是大飙演技,从细微的眼神交汇、举手投足之间,揭露出两人情感纠葛的真相。而在夺人眼球的“肉搏”床戏中,短短数语,却让其中的真情与假意慢慢浮出水面。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由刚拿下了2021年台湾金马奖影帝的“六爷”冯小刚执导,由刘震云亲自出任影片编剧,两人继《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后第四次强强联手。先导预告由著名美术指导张叔平亲自操刀,别出心裁地以圆形遮罩画面,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早在1994年,郭涛与冯小刚首次合作,出演冯小刚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永失我爱》,并首次担任男主角,两人在合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羁绊。如今,郭涛凭借《烈日灼心》中的出众表演,加冕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冯小刚则以《集结号》《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代表作品,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金牌导演,两人再度携手可谓意义非凡。

  《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由豪华班底打造的伦理巨制,以多个情感纠葛、利益纷争,深刻揭露出世间人情冷暖,引发业内外广泛的关注与期待。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2】

  潘金莲从小就被卖到有钱人家做丫鬟,后来被男主人看重想纳为妾,但她不答应并把事情告诉了女主人,男主人因此记恨潘金莲,倒贴钱把她许配给了条件比较差的武大郎,因此才有了后来潘金莲「出轨」、毒害武大郎的故事。

  在当时的社会,像潘金莲这样的女性没有婚姻自主权,躲开了男主人却被男主人「复仇」嫁给武大郎。她没法嫁给自己爱的人,也不能像现代人这样提出离婚。

  坏人并非生来就是坏人,潘金莲也不是自小就计画在未来毒死丈夫。比起咒骂潘金莲的狠毒,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个逼她走上不归路的男权社会。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与潘金莲的故事非常相似,女主角Emma(后来的包法利夫人)从小对浪漫爱情充满向往,因为在丈夫那得不到期待的爱情,她试图从别人那里弥补这种缺憾,但最后这些情人们都抛弃了她,她也因为债台高筑走投无路自杀了。

  在潘金莲和包法利夫人生活的年代,女性没有婚姻自由,也无法经济独立,而如今大多数国家的女性都可以自由恋爱、结婚,也可以自力更生,但爱情中男女的地位就因此平等了吗?

  美国歌手Taylor Swift谈过数段恋情而且每段恋情持续时间都不久,因此遭不少人诟病,甚至有网友称她为「公交车」。

  而同样是曾换过不少女朋友的美国男演员George Clooney却常被评价为风流倜傥、黄金单身汉。

  虽然也有不少人为Taylor Swift喊冤,但从这种现象还是可以看出,传统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要从一而终」思想还是对现代人有一定影响。

  对于这一点,恐怕很多声讨Taylor Swift滥情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在生活中,「女孩还是要以家庭为重」大概也是不少女孩听过的话,说这句话的人或许同样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刻变成了男权社会的帮凶,剥夺了女性本应当有的生活方式选择权。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依旧是不少人给女性的默认角色设定。

  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3】

  《我不是潘金莲》,关于一个女人和二十八个男人之间的纠缠。小饭馆老板娘李雪莲因为想要“二胎”,与丈夫秦玉河口头承诺离了婚。结果假戏成真,秦玉河选择了新生活,从小镇搬到了县城,娶了新老婆。李雪莲想要推翻已成定局的“离婚”,却被秦玉河说成放荡和危险的“潘金莲”。这个抛家弃子的现代版“陈世美”由青年演员李宗翰扮演,与影片中其他大腕儿相比,李宗翰塑造的“秦玉河”跳脱出了符号和类型的限制,尽管出场时间很短,却是整个戏剧冲突的核心,是他将李雪莲命名为“潘金莲”,是他让芝麻最终变成西瓜。

  李宗翰身上的书生气质在《我不是潘金莲》里变成了和李雪莲同样偏执的工人,与妻子的离婚实际上是他早已做好的算盘。他不夸张,不煽情,不去博眼球,暗地里憋着一团火,只是去理解“秦玉河”世界观,所以最终银幕上的几分钟让人惊艳,演绎出了小人物自在的.气场和命运。李宗翰塑造“秦玉河”,口音、形象、行为习惯完全是现实主义的,但正是这种“发乎情而止于礼”的演绎反倒是增添了故事的荒诞感,堪称年度最佳配角。《我不是潘金莲》里,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想要过好自己生活的普通人秦玉河。尽管角色本身背负着道德压力,但是李宗翰还是将他还原成了真实的人。他说自己要做一个“真性情的演技派”。但是他又是低调的,所有对于生活和表演的理解全部聚焦在秦玉河的身上。

  毕业于中戏,母亲又是京剧团的演员,表演对他来说似乎刻在了基因里。所以李宗翰扮演的秦玉河举手投足都有一股特殊的做派,有一种来自尘世中的污浊感,又有几分悲剧的色彩。天蝎座的李宗翰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很少能听到他的八卦绯闻,观众视野中只有他的好作品。回顾李宗翰的演艺道路,在最初期他就已展现出与同龄男演员不同的特质,在别人还沉浸于偶像剧带来的光环时,李宗翰则早已聪明地转向性格演员的方向。《我不是潘金莲》像是一场战役,李宗翰的精湛演技已经让他成功突围,对于演员来说,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在角色扮演中实现自我。

  秦玉河形象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李宗翰从生活中悟出的演技。不同的角色类型、不同的故事背景,都在李宗翰的演绎下一脉相承,成为“李式标配”,也成为最能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无论娱乐圈里上演着怎样的风生水起、跌宕起伏,李宗翰总是能够保持着一份独有笃定。沉稳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魅力,所以李宗翰出演的“秦玉河”是令人信服,尽管面临着因为塑造太过完美而被观众“讨厌”的危险,当然后者是一种更大的赞誉。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影评

  由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即将上映,这部电影备受期待。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我不是潘金莲》的影评,更多内容请进入实用资料栏目查看。

  篇一:《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冯小刚是个有追求并且保持着电影初心的导演,在凭借贺岁喜剧安身立命并且扬名立万之后,把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来拍自己想拍的电影。因为当过兵,他拍了战争题材的《集结号》。因为对民族苦难满怀悲悯,他拍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

  然而,电影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带着脚镣跳舞,是每位中国导演都必须面对的创作环境,冯小刚也不例外。有的脚镣来自于制度,比如《天下无贼》曾经面临“主角不能是贼”的过审难题;有的脚镣来自于资本,比如为了拍《一声叹息》不得不“捏着鼻子生攒了”第三部贺岁片《没完没了》,比如为了填补《一九四二》的亏空拍了《私人订制》;有些脚镣来自于观众,比如贺岁档大家都不爱看过于悲情的《一九四二》。

  “小钢炮”绝非浪得虚名,脚镣束缚不了他,非科班出身的冯小刚拍电影历来也是不走寻常路。他在谈到中国电影史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中国电影是一间房子,第四代从大门走进去就把门关上了,第五代从窗户爬进去把窗户关上了,第六代从地下挖洞钻进去把洞口堵死了。我只好在旁边搭了个帐篷。后来,房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帐篷挺好,都过来了。房子就空了,那我去房子里看看吧。所以呢,大家都拍文艺片的时候,我来拍商业片,大家都猛按计算器的时候,我去拍文片。

  多年积累的信誉度和人脉,让冯小刚有了“任性一把,就拍自己想拍的电影”的资本。《私人订制》的口碑失败之后,他画画/唱歌/参加综艺节目,还通过《老炮儿》中的六爷拿了个影帝。经过三年的沉淀,“小钢炮”很任性的拍了《我不是潘金莲》。

  这部影片在形式上就很任性,采用了三种画幅,圆形/正方形/宽银幕。一部影片采用不同画幅并不新鲜,无论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妈咪》,还是《山河故人》/《刺客聂隐娘》,重点是形式是否服务于内容。

  谈及采用特殊画幅的原因,冯小刚和摄影指导罗攀(就是李雪莲第一次进局子时的那个警察)是这样解释的——刘震云的原著小说讲的是农村妇女李雪莲在10年里不断上访打官司的故事,尽管故事内核很不一样,但乍看上去还是太像《秋菊打官司》了,必须做出点新花样儿。受泽维尔·多兰《妈咪》启发,也考虑到故事主题有“中国风情画”的概念,而传统中国绘画中圆形构图是很多的,所以考虑用圆形画幅。因此也把原著小说中发生在刘震云老家延津的故事搬到了湿润多雨的南方小城婺源,以便更贴合圆润的概念。影片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乡土人情社会和现代法制社会的矛盾,所以每当李雪莲进京告状的时候,就采用正方形画幅。既有“天圆地方”之意,也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意。影片最后,不再告状的李雪莲开始专心经营自己的新生活了,画幅就变成了正常的宽银幕,正是“放下执念天地宽”。

  看完影片,对于在画幅上玩的花样儿,我只想说——厉害了,小钢炮!

  三种画幅完全贴合主题,尤其是圆形画幅,没有任何不适感,看上去非常舒服。针对圆形画幅也专门设计了拍摄角度和运动镜头,都是中远景没有特写近景,并且运动镜头都是横移拍摄没有摇,这两点就彻底杜绝了圆形画幅容易造成的从望远镜观察的偷窥感。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出现在一个圆圈中,也真正绘制了一幅中国风情画。

  影片拍摄之初,冯小刚对范冰冰说:“这部电影大概有150场戏,其中130场有你,但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你,是围绕在你身边的那些男人”。

  在李雪莲的10年告状路上出现的诸多男人可以分为两波。一波是各级政府官员,法院院长王公道/前任县长史为民/县长郑重/市长马文彬/基层法官贾聪明等人。一波是前夫秦玉河/杀猪匠老胡/暗恋者赵大头/果农等人。

  正是这些名字就满是讽刺的政府官员,联袂上演了一部现代版《官场现形记》,也通过一幕幕既滑稽又荒诞的剧情,为观众献上了最地道的冯氏幽默,绝对是笑死你不偿命。故事中的这些政府官员,从法院院长到县长,再到市长/省长,甚至更高的首长,这些官员是坏人?是所谓的贪官污吏吗?都不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试图帮助李雪莲解决问题的。那为什么一个看似无理取闹农村妇女的离婚官司能折腾10年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最后只能通过一个偶然事件以不解决的方式解决了呢?还真就是那个很俗套的答案,体制问题。所有的官员都是只对上负责只求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的,所有的官员遇到李雪莲的问题都是“堵/推/躲”,这就是官僚主义,这就是体制问题。

  批评体制总是容易的,但什么样的社会产生了这样的体制呢?李雪莲身边那些非官员又都是些什么人呢?是背信弃义抛弃了她的前夫,是只想跟她“干那事”不敢为她杀人的杀猪匠,是既帮助她上访“拦轿喊冤”又利用她跟政府人员做交易的暗恋者,是要上吊别在我家果树上去隔壁老曹家的果农。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体制,这幅中国风情画上当然少不了这些人。

  李雪莲是什么样的人?是个既坚强又执拗认死理不肯妥协的女人,她相信乡土人情社会的那一套价值观,有点小聪明,同时又几乎是法盲。

  李雪莲的遭遇值得可怜吗?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本片的主题,乡土人情社会跟现代法治社会的矛盾。站在人情社会的角度,李雪莲很可怜,她被丈夫抛弃还被污蔑为潘金莲,为此走上了10年的上访告状之路。站在法制社会的角度,李雪莲并不值得可怜,只是很可悲。为了生二胎假离婚的主意是她出的,法院对真离婚的判决并没有错,但她很偏执的认为法院站在坏人一边,认为那些人都该杀。还利用“干那事”来雇佣杀猪匠老胡帮他杀人,差点真的成了潘金莲。当前夫因车祸突然而死,10年告状之路戛然而止了,她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并试图去寻死。好在创作者对这个人物还是满怀悲悯的,故事最后给了她一个光明的结局。

  通过《我不是潘金莲》,我们能看到冯小刚的任性,三种画幅尤其是圆形画幅的设计很大胆,直面体制问题的故事主题也足够黑。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冯小刚依然是带着脚镣在跳舞,影片结尾明显有为了过审强行主旋律的元素。但我们还能要求更多吗?这支舞已经跳的非常好了,这部《官场现形记》已经足够讽刺了,这幅中国风情画已经足够写实了。

  篇二:《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天然来雕饰,斗笠即皇冠

  “如何证明我是我”,这是前几年广泛讨论过的一个问题,当然不涉及哲学思辨,而是户籍管理的程序上。而比“如何证明我是我”更难的是“如何证明我不是她”,这就是冯小刚导演、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的提纲挈领。这部电影将成为范冰冰和她所饰演的角色李雪莲的双重证明。一个个层级、一里里路、一年又一年,为了纠正一句话,这句话变成了一句又一句话,假话说一千遍让人以为是真话,李雪莲越走越远究竟与潘金莲距离几何,刘震云通透的阅历,冯小刚一贯以来着眼小人物的智慧,全由一个被惯性认知霸气的范冰冰给演得精到和凝练。

  范冰冰这些年演过不少“大女人戏”,甚至有人把“大女人”当作标签贴于她身上,但《我不是潘金莲》是范冰冰演的第一部“大女主戏”,何为“大女主戏”,全片以她饰演的角色的经历为唯一线索,28个男性围绕李雪莲,郭涛、大鹏、张嘉译、于和伟、赵立新等,你能想象的这几年活跃于银幕上的实力派和戏骨们群贤毕至,从戏里范冰冰与他们的“车轮战”来看,并非是众星拱月式的,而是棋逢对手,与他们的一次次交锋里,李雪莲更深入人心,形象更为饱和,也衬托出这些不同职业、不同级别男人的身份特征,通过范冰冰的告状与他们的周旋,范冰冰的神情和姿态就表现出了这些男人们的内心,他们抱定着自己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是怎么被自己的职业和处境改变了初衷,他们不仅想确认李雪莲究竟是不是潘金莲,他们个人的内心其实也是挣扎着自己究竟是“李雪莲”还是“潘金莲”,不少人望而却步,不少人半途而废,不少人明哲保身。

  整部戏来看,范冰冰演得很节制,有别于观众传统认知里村妇告状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式蛮横,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更多是打碎牙和着血往肚里吞,她表现的更多是农妇委屈无处诉说的苍茫,这就跳脱出了农妇打官司这个层面而来到了更深更广的境界里,范冰冰诠释李雪莲这个角色更多不是依赖台词、表情甚至哭戏,而是靠神情、姿态和动作,冯小刚的圆形遮罩画面不是纯技术性的尝试,而是更好与范冰冰的演技相得益彰,圆形镜头大多是远景,让观众看不清忽略掉范冰冰的脸部表情,却是深得了中国山水画云遮雾绕的表现形式,此时范冰冰的身影已足够呈现李雪莲的心理,多一丝表情和范冰冰的脸就会嫌多。范冰冰身背斗笠、蹙眉、站于桥头,怎么看都有点古代侠客的气魄,如果说一开始李雪莲是为自己要个清白,那么一次次碰壁之后,她是以自己的遭遇给一群女人发声,的确是有一股侠气而出,“斗笠”也暗含着“斗你”之谐音。

  这部戏以前纵使范冰冰的电影拿过不少奖,但大多数人仍停留于她的掷地有声的那句“别低头,皇冠会掉”的霸气之姿,从俾睨众生,再到低眉顺眼、不折抗争,范冰冰的跨度确实有点大。顶头上比皇冠更不会掉的是斗笠,低头也不会掉,你不想顶着就能背着,斗笠才是范冰冰的皇冠,纵使范冰冰凭借这部电影里的李雪莲角色拿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银贝壳”奖,但个人认为演了这个角色的范冰冰就是“无冕之王”。

  替沉默的大多数发声,《我不是潘金莲》的李雪莲是开启了一场关于农妇的尊严的辩论赛。清官难断家务事,做人别太较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个农妇的权益究竟归谁来管、你要不要管、你怎么管。范冰冰天然来雕饰的李雪莲不是芙蓉,但她却有雪莲般执拗、纯净的追求,看过雪莲生长环境的人不多,能理解生活里成千上万的李雪莲的人更少了。比李雪莲不是潘金莲更需要认可的是,她是女人。

本文标题: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1000(我不是潘金莲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83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猫和老虎读后感(小猫和老虎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国精神书读后感(爱国主义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