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宫传序》读后感800字(关于《伶官传序》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29 00:48: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0

关于《伶官传序》的读后感不能“玩物丧志”,----读《伶官传序》有感,晋王在临死之前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

《伶宫传序》读后感800字(关于《伶官传序》的读后感)

关于《伶官传序》的读后感

不能“玩物丧志”
----读《伶官传序》有感
晋王在临死之前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燕、契丹都背叛了他,这是他的遗恨。庄宗把箭收藏于宗庙,以后他每次出兵打仗,都去庙中请来这三支箭,而且每次都大胜而归。但是庄宗却因为宠爱伶人而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我读后很有体会:祸患常常在微小的事件中积累而来。
假如没有伶人作乱,后唐这个国家可能还会继续强大;假如没有伶人作乱,庄宗也不会落得“泣下沾襟”的下场;假如没有伶人作乱,更不会有庄宗的国破家亡。正是因为伶人作乱,才造成了庄宗的“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下场。由此可见,“玩物”是非常可怕的。
从古至今也有很多玩物丧志的例子。很多原本有着大好发展前景的人,却因为沉溺于玩乐而失去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古时有一个孩童,做诗很了得,父亲就把他带到各个地方去卖艺,因为年龄小而又能做出很好的诗,大人们总是夸他聪明。小孩终于被夸得飘飘然,以为自己有了傲人的资本,开始不再勤奋,好吃懒做,最终难成大器。
如今有些孩子沉溺于电脑游戏中,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以前有一个报道说一个天津的男孩由于玩网络游戏上瘾,以为自己是在游戏世界里,写下了长达万字的游戏总结及遗书,最终从22层楼跳下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他会飞行。结果酿成了悲剧。而那个孩子只有11岁。11岁写出数万字的文章,可见这个孩子多有天赋,而他却因为电脑游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玩物丧志,害人害己。只因为贪图享乐,连自己的前途都不顾,这是一种多么愚蠢的做法。身为高三的学生,我们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不要浪费时间,不能只顾眼前的小打小闹小玩小乐而荒废学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谦受益,满招损。告诫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们一善于听取长辈或者老师的谆谆教诲。聆听老师总结的好的学习方法或者应试技巧,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贡问:孔文子何谓之“文”也?孔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为谓之“文”也。听了人家名人的话我,我们作何感想,名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普通的学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向老师请教请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谦虚一点向学习好的同学问一问。《伶官传序》还启示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说:生天忧患,死于安乐。目前我们的条件很好,我们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服饰。就是不思学习,条件好, 呼好穿好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享乐,不思进取,不思学习,我们是否也意识“祸患就在我们身边”,享乐可以使人颓废。如果我们能够见微知著,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前途高精尖会一片光明。

《伶官传序》评析

历史评价
  《伶官传序》赏析
  赏析一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由于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曰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这正说明了欧阳修编写这部史书的用意。
  这篇序文与其说是写伶官,不如说是写庄宗。李存勖是一位颇具勇力之人,打仗时能冲锋陷阵。作者写他由盛转衰,教训十分深刻,十分惨烈。作者先从王朝更迭的原因写起,落笔有力,足警世人。这正是陆机在《文赋》中讲的“立片言以居要”。应该说,欧阳修的历史观比薛居正深刻,他认识到了“人事”的重要性。然后,作者回顾历史,概述了庄宗临危受命的情景。这段描述,言简意赅。随后,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这是文章的重点。“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又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犹如从万丈高空跌落下来,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对比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开头的“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然否定了天命之说,但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当描述完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作者开始总结历史教训了。他先引用古书上的话,意在告诉读者,这个道理古人已经知道,庄宗没有记住前贤的话。然后作者道出自己的体会:“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读者至此,会很自然地想起另一位先哲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都有些相同的见解。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
  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沈德潜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此言达哉!
  赏析二
  本文是《新五代史 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段叙事,后段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调.用一个"原"字推寻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请语气的转折复句,意在强调后者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全文的论据,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后来由胜而败,由盛而衰的史实.在叙事中融入作者的议论,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结出发人深思的道理,告诫人们汲取历史教训,这是史论文章的目的和特点.本文在"写史"方面,文字精当.先写晋王临终遗嘱,庄宗恪守父命,出兵报仇,终于凯旋——有"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壮举".证明"成则由人"的道理.次写庄宗报仇雪耻后,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由盛而衰,最后落个仓皇出逃,土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惨状".也证明了"败亦由人"的道理.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两句末的两个感叹句,用词不同,却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可谓壮哉"在赞叹中含有轻蔑;"何其衰也",在惋惜中蕴含谴责,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岂……欤 ""抑……欤 "反诰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印证了开头的论点.为了加强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中进一步推论,仍用"方其……""及其……"的对比句式,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扩展了论点,照应了题意,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气概
  赏析三(金开诚)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提出,也说明他是有一定的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
  ……
  下面再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艺术,准备谈三点。
  第一,选材与剪裁。本文属于史论性质,而用的主要是归纳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具体事例。本文所用的主要事例是“晋王三矢”的故事,作者对此是下过一番选材和剪裁工夫的。任何历史家撰写历史都会面临两项要求,即记事既要全面,又要可信,但二者往往发生矛盾。为了全面最好能“有闻必录”,但所闻未必可信,所以又要遵守“无征不信”的原则。“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是有影响的。所以宋初王禹在《五代史阙文》对此作了记录,以弥补薛居正等人所编的《旧五代史》的缺陷。现在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如果仍然不用这条材料,恐怕难免被人讥为疏陋;而如果加以引用,却又无法证明它确实可信。因此他采用了一种巧妙的处理方法:在《新五代史》的《庄宗本纪》中不用这条材料,表现了应有的谨严态度;同时却把这条材料写进《伶官传》的“序”中,并且加上“世言”二字,这就恰当地表明了这个材料的社会影响及其可信程度。这一处理不但解决了求全与求信的矛盾,而且对《伶官传序》来说还是一种积极的选材。因为序中如果再拿一些《庄宗本纪》写过的事来发议论,未免重复无味;而“晋王三矢”故事既是《庄宗本纪》所未记的,用在这里便显得新鲜,而且很有助于论证本篇的中心论点。这正是一石二鸟恰到好处。同时作者又通过恰当剪裁来突出这个事例。全文想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写得比较详细的只是这个“晋王三矢”的故事,加上兴亡两种不同结果,此外并没有写李存勖如何“忧劳”,又如何“逸豫”。然而读者对他从“忧劳”发展到“逸豫”却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就叫做“存大而略小,举重以明轻”,表现了相当高的写作艺术。
  第二,叙事议论的波澜。《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篇幅不长,但由于叙事议论配合恰当,行文中又注意了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所以整个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很有厚度。例如“晋王三矢”故事叙述相当充分,笔势则比较平缓;等到摆完这个生动事例之后,便立即用繁弦促节把文章推向高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两个长句,一扬一抑,大起大落。前者好像驾机起飞,直指长空;后者又似高山坠石,一落千丈,这就形成了全文中一个很有声势的大波。再则两个长句分别用“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两个分句感叹作结,也是又唱又叹,遥遥相对,使人感到笔墨酣畅,痛快淋漓。大波过去以后,下文还有小波与之呼应配合,这就是“故方其盛也”至“为天下笑”各句。这样便显得笔有余力,文不单薄。本文的中心论点在于宣扬“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因此对李存勖的扬和抑的对比度越大,便越能证明作者所要宣扬的道理。所以文章中出现的波澜正是为表现中心论点服务的。
  第三,语言的锤炼。锤炼语言不是为了卖弄词藻,而是为了准确而充分地表现主题。《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了突出“忧劳”和“逸豫”的对比,很注意使用对称的词句。例如“人事”和“天命”、“盛”和“衰”、“得”和“失”、“难”和“易”、“成”和“败”、“兴”和“亡”等等,这些对称的词,散见于全篇。再从句子上看,本文更有骈散结合的特点。欧阳修是著名的古文家,原则上是反对骈文的;但他没有陷入形而上学,而是很善于运骈入散、以散破骈,使句式多彩而富有表现力。本文在这一点上尤其突出,凡是叙事议论吃紧之处,作者都着意锤炼了四六成文的对偶句,例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经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另外本文还比较多用转折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前人说欧阳修的说理文“一唱三叹”,富有感情色彩,看来这和用语上的“三多”也不无关系。因为转折句使语气委婉,疑问句给读者留下思索和回答的空隙,这两种句子用得好都可以增加文章的情致;至于感叹句更是直接地表露着感情。当然本文之富于感情色彩,根本上是由于作者对北宋封建统治者满怀忠厚恻怛之情,这是应加识别的。但作为写作经验来看,欧阳修能够把说理文写得颇有情味,这还是值得研究的。
  (选自《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作文:《伶官传序》读后感该怎么写呢?

《伶官传序》,启示我们:谦受益,满招损。告诫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们一善于听取长辈或者老师的谆谆教诲。聆听老师总结的好的学习方法或者应试技巧,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贡问:孔文子何谓之“文”也?孔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为谓之“文”也。听了人家名人的话我,我们作何感想,名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普通的学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向老师请教请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谦虚一点向学习好的同学问一问。
《伶官传序》还启示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说:生天忧患,死于安乐。目前我们的条件很好,我们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服饰。就是不思学习,条件好, 呼好穿好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享乐,不思进取,不思学习,我们是否也意识“祸患就在我们身边”,享乐可以使人颓废。如果我们能够见微知著,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前途高精尖会一片光明。
本文标题: 《伶宫传序》读后感800字(关于《伶官传序》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72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莎剧读后感(求一篇莎士比亚戏剧读后感 要高二水平)读后感六年级550字(小学生读后感550字范文【七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