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
《新世界》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新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世界》读后感1另外还有一种成为梦魇的状态值得一提。梦魇的学术名称是睡眠瘫痪症(sleep paralysis),表现是睡梦中感觉已经清醒,可以感觉周围的环境,但喊不出话,身体动不了。有时会出现假醒,就是感觉醒了实际还在梦中,这种假醒可能多次迭代甚至循环,让人紧张恐惧。但我认为人如果能把握梦魇的机会,不要紧张恐惧,或许是一个可以更好认识觉知的机会。因为这时身体其他部分没有唤醒,可以减少对觉知的干扰。
我最近有一次梦魇体验,清醒后感觉自己是睡在床上,但不知道是睡在哪间房子的床上,搞不清处于生命的哪一个时期。这时意思完全清醒,但记不清自己多大年龄,想不起自己孩子多大,甚至不知道父母是否还健在。可惜我当时心中紧张,急于要摆脱这种梦魇状态,没能静下心来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记忆系统没有完全启动)来探索自己的觉知。
据说人死后,会经历类似的阶段,大部分人没有经验,会紧张,不知所措所以错过觉醒的机会从而依照习气进入轮回。如果一个人可以在这种情形下保持冷静,就可以选择来世的.走向。
有些跑题了,让我们回到《新世界》。
《新世界》读后感2托勒20xx年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属灵作者,他《当下的力量》曾是最为畅销的属灵书籍。我去年读完《当下的力量》后感觉很有启发,立刻发现打坐中“瞬间昏厥”的现象增多了。
所谓“瞬间昏厥”就是打坐中有一瞬间丧失了思维,但意识还存在的一种现象。我猜想这就大概和顿悟,或者见到本心的瞬间相关。
人一醒来,大脑就开始活动,各种念头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去刻意观察自己的大脑活动,我们或许都没有意识到大脑时刻的运转。有些人刚开始打坐时,发现自己大脑安静不下来,以为是打坐反而让大脑活动更杂乱。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没有经过训练刻意观察自己思维的人,经常是不会意识到大脑的复杂活动,当静心去观察时,才发现里面的混乱。
当我们安静坐下,仔细观察自己大脑的活动,身体的感受,各种情绪时,大脑的活动就会慢慢减缓。虽然一个念头一个念头还会不时出现,但在念头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个思维活动的空白区间,如果可以抓住这个空白区间,可以找到一种没有思维的觉知状态。
这种没有思维的觉知状态是帮助人们觉悟的一个关键。许多禅师可以在深度禅定状态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还有禅师可以在无梦的深度睡眠中保持觉知。
我还无法长时间保持思维停止的觉知状态,但感觉一个念头消失,另一个念头起来时的一种难以言传的瞬间昏厥或许是是一种相接近的状态。
《新世界》读后感
小我和当下的关系有三种:
1. 把当下当作去往未来的手段,表现是设立一些并非来自内心的外在目标;
2. 把当下当成问题,表现是不断发牢骚,生活说“你要把生命变成问题,那么生命就是问题;你视生命为障碍,生命就成为障碍”;
3. 视当下为敌人,敌视一切,生活说“你要战争,生命就给你战争”。
只有真我通过当下,在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缝隙间,有意识的感受到一个内在空间,才能够破除小我,与当下成为朋友,在意识之光中让生命觉醒,获得无限的力量。
简单的办法就是享受当下正在做事情的深层感受,由此对思想之间的空隙可以窥见一斑;其次在现实中,暂停一切原有的、已经自动化到无意识程度的自发反应,在那个时刻,感受自己的感受,感受思想的空隙。外在表现是尊重、接纳、臣服于事实,暂停观点,不抗拒、不评断、不执着。这样的真我意识是新的天空,其外显是新的大地,这就是“新世界”,它不在未来,只在当下。
二
痛苦之身是负面情绪记忆的集合体。
它大多处于休眠期,因为某些导火索,会使之迅速复苏和爆发。表现为过度反应:别人眼里一件小事,当事人却会暴跳如雷。当痛苦之身活跃时,人们会感觉到众多蜂拥而至的负面情绪,无法摆脱。
和小我不同,小我因为我执等限制性观念产生负面情绪,但痛苦之身不仅想法影响情绪,而且情绪影响想法,在两个方向上互相增强,所以一旦触发,很难停下来。
孩子小时候,即便父母非常有意识,也会有无法诉说、面对和处理的情绪,因此人人都有痛苦之身。不同的团体也有不同的痛苦之身,不同性别、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历史,都各有自己的痛苦之身。由此可见,内在小孩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等概念,由何而来。
此书中一再强调“意识之光”,想起《意识光谱》这本书,包括“觉醒”,都属于“超个人心理学”。所以我的立场是:西方心理学是在东方哲学范畴里某一个阶段的细化,并且曾经因为想用“实验”这种外在手段认识人性而演变为非常糟糕的干预。从西方哲学来,到东方哲学去,是科学心理学唯一的成长之路。
三
科学是西方哲学的手段,科学解释不了“活的”,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医学相关(解剖、分子、脑、神经、生物电,所有的所有)。所以西方哲学也解释不了“形而上”的东西。他们更善于讨论“形而下”,也就是所有生命的外显。所以他们大多数需要上帝的团体来满足自己生命体里那个解释本源的需求。
东方的“神”,就是“精气神”的“神”。无论是概念、结构还是应用,东方哲学早已完备。科学成就了西方统治的强权,但人性未曾有过实质的跃迁。世世代代的人,每个人都是在把“人性发展史”再活一遍,去回答一个问题:“生命经由你,活出来的是什么样子?”
而回答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从无意识中觉醒,让意识永恒的临在于当下。
四
中国的封建社会和西方的封建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和人文思想的追求完全不同。而当初推翻孔子庙要打破的那些思想桎梏,是朱程理学从法墨两家吸收融入,并非原有的儒家思想。
中医本质上是结合了哲学和医学,印度的阿育吠陀也是。从整体看待生命,是它们的逻辑底层。现代西方医学聚焦和技术都更精湛,但是视角很重要。如果非要把症与病分裂,非要把生病和健康对立到极致,那么健康营养、康复理疗、包括免疫学也都会失去原有的空间视角和逻辑基底。
索罗斯说希望年轻人不要研究他是如何赚钱的,而是应该研究他的哲学理念。这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研究他是如何赚钱的,对双方都不是有利的;第二个是,成功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但是生命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无论是索罗斯,还是无数的年轻人。
索罗斯还说,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愿意接受哲学。在我看来,这句话里表达实际事实是:中国人更愿意接受“索罗斯讲哲学”这件事。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人更懂生命哲学,不仅对此责任心更重,而且更有知识和实操的基础与氛围。
五
所有人,无论富有还有贫穷,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成功耀眼还是普通平凡,最终都要面对的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当你面对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时候,你是否能够饱含接纳、享受和热诚,决定了你是否能够用接纳、享受和热诚去面对所有的时间、空间、人、事,和所有外在的无常变化。
希望你找到生命里那份永恒,以此为根,稳定牢固,生命之树,郁郁葱葱。
加油啊希宇!
《魔法亲亲》读后感
今天,我借了《魔法亲亲》这个绘本,《魔法亲亲》读后感.故事的大概内容是小浣熊奇奇对它的妈妈说:“我不想上学,我想在家玩我的玩具,看我的书,荡我的秋千.”浣熊妈妈温柔的对小浣熊奇奇说:“就算那些事刚开始看起来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只要你去上学,就会爱上学校的,读后感《《魔法亲亲》读后感》.”你会交到新的朋友,玩新的玩具······妈妈又对小浣熊奇奇说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就是魔法亲亲,魔法亲亲,什么是魔法亲亲?奇奇问,妈妈就告诉了小浣熊奇奇魔法亲亲就是在奇奇的手掌心亲一下,奇奇从心里感到很温暖,通过魔法亲亲,奇奇越来越爱学校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对新的事物不要存在害怕心理,要学会适应并且只要有爱心,就会慢慢爱上它,并且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魔法亲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