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吴阖闾读后感(春秋第一贪污犯是如何逆袭戴罪求官谋升迁的)

发布时间: 2024-05-01 17:49: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孙武为什么斩杀吴王的爱姬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

横空出世吴阖闾读后感(春秋第一贪污犯是如何逆袭戴罪求官谋升迁的)

孙武为什么斩杀吴王的爱姬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


吴王高兴地问道:“先生,你说的虽然很好,但不知实战起来究竟如何,能不能找个什么地方练练?”

“行!没问题。”

“那就寡人让你带上一支队伍,去教训教训楚国蛮子,或者越国鸟人也行,你敢不敢?”

“不行!兵者,国之大事也,没有正当理由,没有充分准备,又怎么能随意挑起战争呢?”孙武一口拒绝了。

吴王笑了笑,又问:“不错。既然不能轻易攻打邻国,那我就给你一只队伍训练训练,怎样?”吴王阖闾要继续考验。

“没问题,什么样的队伍都可以训练。”

▲《孙子兵法》小楷作品

“什么队伍都行?”吴王阖闾想了想,“你说什么都行,那我把后宫的女人交给你训练,行吗?”

“当然行。”孙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吴王阖闾就把他后宫的三百个宫女召来,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让这三百个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挑选出吴王最喜爱的两名美姬担任队长,右姬管理右队,左姬管理左队,都穿上盔甲手持兵器,站在那里听命。

这些宫女们穿上盔甲后,一手持盾,一手握剑,大家相互看了,都觉得好笑,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大家安静!现在,你们不再是宫女,而是战士!击鼓!”孙武命令身后的士兵击鼓。

行军打仗,重在步调一致。中军指挥,鼓旗为号,孙武命令士兵示范击鼓,怎样是前进,怎样是后退,怎样是左转,怎样是右转,怎样是停顿, 等等。

交代完毕,孙武开始第一遍演练。

鼓声响起后,宫女们无动于衷,都嘻嘻哈哈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不动声色,继续第二通响鼓。宫女们还在笑,没有人听他的命令。因为大家觉得这只是在演戏。

第三通鼓响了起来,有的宫女笑弯了腰,有的蹲了下来,有的干脆坐到了地上。

孙武的脸色很难看,“大家不要笑,这一次,可能是大家没有理解,我再重复一遍。”孙武把命令和注意事项又大声讲了一遍。

第二次演练开始了,孙武亲自击鼓。

但是, 这一次还是和先前一样, 宫女们都不听他指挥, 没有丝毫进步。

孙武的脸色更难看了,“我再和大家讲解一次,两个队长请注意,约束好你们的部下。”孙武又耐心地讲了一次,开始第三次演练。

结果,第三次演练与前两次仍无差别。

“哈哈,哈哈哈!”宫女们笑得花枝乱颤,边笑边指着孙武,看他的笑话。

《史记》上说:“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吴越春秋》,汉赵煜撰

“三令五申”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依然不管用,怎么办呢?《吴越春秋》上记载:“孙子大怒,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项旁绝缨。顾谓执法曰:‘取鈇锧’。”

鈇锧,就是铡刀。把铡刀抬了上来。

孙武大喝道:“约束不明,申令不信,那是我这个指挥官的罪过。既以约束,三令五申,你们却不听从指挥,这就是队长的问题了,如何处置?”

一旁的执法官回答:“当斩。”

孙武一声令下,把两个队长抓了出来,就要当众斩首。

此时,吴王阖闾正在远处高台上观赏孙武练兵,看到孙武要斩杀自己的两个宠姬,急忙下令叫身边的伯噽赶去救人。

当伯噽飞奔而来时,两名宠姬队长已被按倒在了铡刀之下,吓得花容失色,浑身发抖。

“刀下留人——!大王有令,请放了两位宠姬。”伯噽传王令来了。

“这里是军队。大王已经任命我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必接受。”孙武转身对执法的军士喊道,“还等什么?快斩!”

大铡刀咔的一声落下,两位美姬顿时香消玉陨了。

三百宫女们鸦雀无声,吓得气也不敢出。

远处的吴王阖闾也傻了,愣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他好后悔,真不该把他的美姬交由孙武训练。

接着,孙武叫排在第二的宫女上前,接替两个队长的位置。“你们要记好,一切行动听队长,队长若不在了,由下一个自动接替,以后都这样。”

此时鼓声再次响起,宫女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迈着步伐,左右进退, 回旋规矩,两队没有一个人犯规。

这一招,正是田穰苴第一次领兵时快速树立威信的狠招。孙武第一次领兵,就套用了这个模式,很快就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威信。(当然,这也是后来孙武功成之后需要快速隐退的原因了。)

▌摘自《霸王的春秋:横空出世吴阖闾》,吴闲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春秋第一贪污犯是如何逆袭戴罪求官谋升迁的?


○摘自书籍《霸王的春秋:横空出世吴阖闾》作者: 吴闲云 , 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春秋第一贪污犯逆袭记

文:吴闲云

话说晋文公斩杀了吕省、郤芮二人,回到晋国后,大赦天下,表示对吕氏、郤氏等各大家族既往不咎。以前的两任君主,执政过于严苛,这样不好。现在要改行宽松政策了,请大家放心。 

但吕、郤各族的党羽甚众,虽见了赦文,却更加不自在,经过这些年的残酷斗争,谁敢轻易相信谁啊。很快就谣言四起,不能平息。 

晋文公虽然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却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怎样才能快速整合好这个烂摊子,一时也没有好的对策。 

忽然有一天清晨,有个叫头须的人来到宫门外,要求见上晋文公重耳一面。 

重耳现在已经是一国之君了,不是什么平民老百姓想见就可以随便见到的,看门的门卫又不认识他,还以为是来了个上访的,所以就被门卫挡在了门外,不让进去。

但头须执意要见,否则他就围堵宫门不走了。 

那么,这个头须究竟又是什么来历呢? 

《左传》上说:“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头须,是晋侯之竖,“竖”是什么呢?竖就是童仆、小臣、宦官的意思。 

他以前是重耳身边一个跟班的小弟,他的工作是“守藏”。 守藏者,就是看管财库、保管财物的人。 

接着,《左传》上继续说:“(文公)其出也,(头须)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当年,晋惠公追杀重耳的时候,重耳从翟国出走。刚一出城没几天,那个管理财物的人,也就是头须,趁着混乱把大伙的钱财一股脑都卷跑了,害得大家苦不堪言。 

头须,就是那时有记录的最大的贪污犯,以工作职务之便,携公款私逃, 眼都不眨一下。 

重耳想到卫国去借点路费,但卫君闭门不见;想找野人讨点吃的,又差点挨了打。所以,这重耳的内心深处,是恨死了头须这个势力小人的。 

现在,晋文公熬出头了,终于当上国君了,头须则又主动跑上门,找他来了,“尽用以求纳之”。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把钱花完了之后,又来找重耳请求收留他;或者他用尽了钱财上下打点,以求重耳能够收留他。 

总之,他把当初卷走的钱,都消耗干净了,这一点是错不了的。 

把人家的钱卷走了、花光了,没钱用了的时候,还敢厚着脸皮,再次大着胆子,来向人家要钱花,要官做! 

这就是头须的本事!若换成一般的人,早跑得远远的,再无脸相见了。

话说当时,晋文公重耳正准备洗头,头发已经解开,泡在水里刚一打湿, 突然听说头须在门外求见,顿时勃然大怒: 

“好你个头须!把钥匙交给你,叫你去守仓库,你居然黑良心,全部盗走,让寡人当了好几年的乞丐,今天你还来干吗?寡人不想杀你,快滚!” 

门卫就走出宫来,把晋文公的话对他说了一遍,让头须快点走。 

头须听得,略一沉思,突然抬头问道:“主公,他现在正在洗头吧?” 

门卫大吃一惊:“你,你怎么知道?” 

头须笑道:“只有洗头的时候,才会低着头,躬着腰,这时他的心就跟着身子反过来了,所以他说的话就是颠倒之言,他想见我还见不到呢!况且主公能免勃鞮之罪,能容吕、郤之族,难道就偏偏容不下我吗?我有安国之策见他,你快快再去通报,如果他还拒绝,那我就从此消失!” 

门卫就又进去,把头须的话都对晋文公说了。 

晋文公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就整了整衣冠装束,召头须入宫相见。

头须一进来,就跪在地上叩头请罪。 

晋文公余怒未消,还在对他当年卷款逃跑的事耿耿于怀。

头须解释道:“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什么意思呢?狡辩之词: 

当年,你流亡的时候,我悄悄脱离你,没跟你一起逃跑,你别生气,我这都是在帮你坚守阵地、守护社稷呀!而赵衰、狐偃之流,他们虽然紧紧跟随你一起走了,但他们不过是身不由己的奴仆而已,这十几年来,他们究竟又帮了你什么呀?有多大点贡献呀?什么都没有!你又何必要怪罪我呢?如果你一国之君和我这样的小人物成仇的话,那全国害怕你的人就不知道该有多少了! 

晋文公听了,默然无语了。 

?

头须就问他:“主公,你虽然已经杀了吕省、郤芮这两个人,但你知道这十几年来,他们两大家族在晋国发展的势力有多大吗?” 

晋文公蹙了蹙眉头,苦着脸回答:“很强大。” 

头须就说:“他们自知罪重,虽然你已经赦免了他们,既往不咎,但他们总还是疑神疑鬼,放心不下啊!这样终究对你不利,主公,你应该想一个万全之策出来,才好安心。” 

晋文公问:“计从何出?难道还像我老爸、老弟那样大屠杀吗?那一套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不想再杀人。” 

头须奏道:“臣有一计,不用杀人,可以对你好,对我好,对郤氏、吕氏大家都好。” 

晋文公问道:“是何妙计?” 

头须究竟出了个什么样的计谋呢?他这样说道: 

“以前,我为你掌管私人的小金库时,把你的钱都偷走了,使你一度沦为乞丐,我的罪过之大,杀头灭族也还不清了,这是全国的人都知道的。 

“现在,你不如再封我一个高官,还让我继续为你掌管国家的大金库,把国库的钥匙交给我掌管。这样,别人就都会说你不念旧恶,不记旧仇,有这么大的容人之量,有这么宽的海阔胸襟,自然也就群疑尽释矣!” 

这头须的胆量的确够大,价钱也的确开得够高。以前只听说过戴罪立功、将功赎罪的事,而身负重罪之人,还敢在君王面前漫天要价,恐怕除了他也没几个人了。 

晋文公曰:“善。”就封了他一个高官,又让他去掌管晋国的国库。 

头须又说,为了更快地起到效果,现在,就让我开着车带上你,围绕着国都游行一番吧! 

晋文公又点头曰:“善。” 

于是,头须为文公驾车,在国人面前好好地秀了一场。 

吕、郤的党羽们见到后,都悄悄私语说:“看来,重耳果然是个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人,连头须这样的贪污犯也重用了,勃鞮这样的杀人犯也重用了,又何况于他人乎?” 

都不再想着造反了,都想去学头须,学勃鞮,自比管仲,去向晋文公效力讨赏。至此,晋国十多年的动荡,这才告一段落。

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的两位爱姬?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


吴王高兴地问道:“先生,你说的虽然很好,但不知实战起来究竟如何,能不能找个什么地方练练?”

“行!没问题。”

“那就寡人让你带上一支队伍,去教训教训楚国蛮子,或者越国鸟人也行,你敢不敢?”

“不行!兵者,国之大事也,没有正当理由,没有充分准备,又怎么能随意挑起战争呢?”孙武一口拒绝了。

吴王笑了笑,又问:“不错。既然不能轻易攻打邻国,那我就给你一只队伍训练训练,怎样?”吴王阖闾要继续考验。

“没问题,什么样的队伍都可以训练。”

▲《孙子兵法》小楷作品

“什么队伍都行?”吴王阖闾想了想,“你说什么都行,那我把后宫的女人交给你训练,行吗?”

“当然行。”孙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吴王阖闾就把他后宫的三百个宫女召来,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让这三百个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挑选出吴王最喜爱的两名美姬担任队长,右姬管理右队,左姬管理左队,都穿上盔甲手持兵器,站在那里听命。

这些宫女们穿上盔甲后,一手持盾,一手握剑,大家相互看了,都觉得好笑,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大家安静!现在,你们不再是宫女,而是战士!击鼓!”孙武命令身后的士兵击鼓。

行军打仗,重在步调一致。中军指挥,鼓旗为号,孙武命令士兵示范击鼓,怎样是前进,怎样是后退,怎样是左转,怎样是右转,怎样是停顿, 等等。

交代完毕,孙武开始第一遍演练。

鼓声响起后,宫女们无动于衷,都嘻嘻哈哈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不动声色,继续第二通响鼓。宫女们还在笑,没有人听他的命令。因为大家觉得这只是在演戏。

第三通鼓响了起来,有的宫女笑弯了腰,有的蹲了下来,有的干脆坐到了地上。

孙武的脸色很难看,“大家不要笑,这一次,可能是大家没有理解,我再重复一遍。”孙武把命令和注意事项又大声讲了一遍。

第二次演练开始了,孙武亲自击鼓。

但是, 这一次还是和先前一样, 宫女们都不听他指挥, 没有丝毫进步。

孙武的脸色更难看了,“我再和大家讲解一次,两个队长请注意,约束好你们的部下。”孙武又耐心地讲了一次,开始第三次演练。

结果,第三次演练与前两次仍无差别。

“哈哈,哈哈哈!”宫女们笑得花枝乱颤,边笑边指着孙武,看他的笑话。

《史记》上说:“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吴越春秋》,汉赵煜撰

“三令五申”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里。依然不管用,怎么办呢?《吴越春秋》上记载:“孙子大怒,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项旁绝缨。顾谓执法曰:‘取鈇锧’。”

鈇锧,就是铡刀。把铡刀抬了上来。

孙武大喝道:“约束不明,申令不信,那是我这个指挥官的罪过。既以约束,三令五申,你们却不听从指挥,这就是队长的问题了,如何处置?”

一旁的执法官回答:“当斩。”

孙武一声令下,把两个队长抓了出来,就要当众斩首。

此时,吴王阖闾正在远处高台上观赏孙武练兵,看到孙武要斩杀自己的两个宠姬,急忙下令叫身边的伯噽赶去救人。

当伯噽飞奔而来时,两名宠姬队长已被按倒在了铡刀之下,吓得花容失色,浑身发抖。

“刀下留人——!大王有令,请放了两位宠姬。”伯噽传王令来了。

“这里是军队。大王已经任命我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必接受。”孙武转身对执法的军士喊道,“还等什么?快斩!”

大铡刀咔的一声落下,两位美姬顿时香消玉陨了。

三百宫女们鸦雀无声,吓得气也不敢出。

远处的吴王阖闾也傻了,愣了好半天回不过神来。他好后悔,真不该把他的美姬交由孙武训练。

接着,孙武叫排在第二的宫女上前,接替两个队长的位置。“你们要记好,一切行动听队长,队长若不在了,由下一个自动接替,以后都这样。”

此时鼓声再次响起,宫女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迈着步伐,左右进退, 回旋规矩,两队没有一个人犯规。

这一招,正是田穰苴第一次领兵时快速树立威信的狠招。孙武第一次领兵,就套用了这个模式,很快就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威信。(当然,这也是后来孙武功成之后需要快速隐退的原因了。)

▌摘自《霸王的春秋:横空出世吴阖闾》,吴闲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合作稿

春秋无霸是哪些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这八种说法如下: 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史记》 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⒊“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⒌“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⒍“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鲒崎亭集外编》 ⒎“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夫差、勾践”——部分中学课本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 齐桓公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晋文公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接着称霸的是 晋文公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 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和报答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楚庄王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 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 秦穆公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吴王阖闾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翌年,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前504),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中华。 越王勾践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滕县),成为霸主。 称霸主要标志 诸侯大国争霸,说明了周朝王权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朝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现在这些权力都落到诸侯手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执国命”。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起来夺权了。周朝奴隶制处于“礼坏乐崩”的境地。 称霸的诸侯主要标志是“会盟”诸侯,而完成这一重要仪式的有齐桓公(名小白)、晋文公(名重耳)、晋襄公(名欢)、楚庄王(名旅)、晋悼公(名周)、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诸侯。另有人认为,所谓“五霸”,应是一种虚指,并非实指五位国君,因为晋国就称霸了近百年,在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襄公接霸、景公失霸、最后悼公复霸。
本文标题: 横空出世吴阖闾读后感(春秋第一贪污犯是如何逆袭戴罪求官谋升迁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17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梦想或者初心的读后感4篇(梦想读后感)《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一章读后感100字(海底两万里第二十一章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