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地图读后感(培训计划方案)

发布时间: 2024-04-30 16:07: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战略罗盘》读书笔记这本书是在读《人才战略》时,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的。因为这是同一个作者。作为一名组织与人才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人才、组织和战略...

战略地图读后感(培训计划方案)

《战略罗盘》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在读《人才战略》时,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的。因为这是同一个作者。作为一名组织与人才领域的从业者。我认为人才、组织和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一开始先抛出三个基本问题:

我是谁?到哪去?如何去?

这是战略的三个基本脉络,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公司就有了哲学思想。

华为基本法的第一条,一句话概括了华为的战略: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去哪里)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是谁/去哪儿),我们将用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用我不是谁来更加清晰回答我是谁)。我们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如何去)

有了战略,企业就能从“懵着打”到“瞄着打”。

但是战略也有好坏之分。坏战略仅是计划,好战略是谋划。好战略务实而非务虚。好战略要“快”。

哈佛商学院约翰.韦尔斯教授的战略智商(Strategy IQ):

三流战略智商是无视变化,往往被变化所抛弃;

二流战略智商是跟随变化,能够应对变化并作出快速反应;

一流战略智商是创造变化,,他们能够快速推动战略创新,这些创新往往是引领变化的潮流。

作者从四个维度来阐述战略:

一、计划视角: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地图。也就是把想法变为可实施的路径。那么首先就应该是明确想法吧。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而作者在此又给了大家一个方法论,就是要由外及内的思考战略。借用贝佐斯的一句话:“不要问我们擅长什么,而是要问我们的消费者是谁?他们都需要什么,之后,我们要找到满足他们需要的方法。”清晰了这个思考逻辑,就开始明确战略意图了?

非也,这时需要明确愿景。对,就是很多公司都会认为有的那个东西,比如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愿景要是共同的,而非个人的。即便一开始是个人的,这个个人愿景也要被公司各个层级的人真心认同,并凝聚这些人的力量。在高度多样化的人群中构建了一体化的身份认知。愿景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回答“我们想创造什么?未来我们将成为什么?”好的愿景是值得全新追求的目标,由此可以产生战略上的方向感、激情和归属感。打造共同愿景现如今已是所有高管的必修课!如果要造船,不应该只给船员造船所用的锤子和钉子,而应该呼气他们对辽阔大海的渴望。

问题来了,愿景和战略意图的区别是什么?“战略意图”是愿景的进一步延伸,与愿景相比,战略意图更加具体明确,更具有竞争性和目的性,同时也富有行动性。看到愿景,员工可能激动,看到战略意图,员工知道该如何去做。愿景是公开的,而意图可以公开也可以非公开。

好的战略意图是在远期愿景与可以企及的近期目标之间搭建了桥梁。如果说愿景是“仰望星空”,那么战略意图就是脚踏实地。同时,战略意图和愿景一样要能够点燃全体员工的激情之火,让员工勇于亮剑,富有胆量,战略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作战口号”。

在战略意图的制定上,大多数人会用根深蒂固的“柱形思维”方式,就是看看现有的资源、能力,已经过往的业绩等基于过去历史及现有资源推导出未来的战略计划,这样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往往就等于销售计划和财务预算的简单相加。

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习惯,是人们给自己设置的最大限制。战略也就是需要摆脱现有资源的局限,远大的战略抱负一定是与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对称的。对现有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担心是非常正常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摆脱现有资源的舒服,要思考的战略行动就是如何去不断地弥补现有资源和战略目标两者之间的差距,这就屁事我们变得更加具有创造力,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分配自身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积累和创造资源,最大限度的借用和融合外部资源。

战略是一个从理想到实现理想的路径。那么当我们有了愿景,有了战略意图,就ok了吗?不行,我们还需要把战略意图变为一张可实施的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保证意图可以充分执行的方案。也可以理解为“战略执行”。那么如何变为战略地图呢?

1、讲故事,把一个好战略变成一个好故事,生动有意思,清晰而富有逻辑,还能反映出动态画面。看看贝佐斯的战略故事吧。

我们意识到,WWW过去式,现在仍是World wide wait因此,我们便想为客户提供某种他们以任何其他方式,在任何地方都是无法得到的购物体验(Why)......我们坚持关注购物体验的改善,对我们的书店惊醒了实质性的增强,同时我们也大大降低了价格,进一步提高客户价值(What)。这么一来,我们的网站访问量就会增加。只有我们成为拥有大量访问者的网站,就能吸引跟多诸如出版商这样的买家。而这样的话,我们网站的商品种类就将得到进一步扩充,进而又进一步充实了客户体验,提高网站访问量(How)

2、用BSC(平衡计分卡)讲好战略故事。是不是很诧异,平衡计分卡居然是讲战略的?确实,有本书叫《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是平衡计分卡的创造者罗伯特.卡普兰博士和大卫.诺顿博士写的。

计划视角是战略制定的方法论,告诉我们制定战略的思考维度,只是告诉我们(How)如何制定战略,没有告诉我们(What)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战略,以及符合什么标准的战略才不是一个“错误的战略”。于是有了第二部分

二、定为视角:通过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

制定什么样的战略,首先要洞察你的战场,正如巴菲特所言:“上哪条船,远比你划船划得有多有效率更重要。”寻找客户的痛点,寻找行业。什么样的行业能长期获利呢?

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对抗程度。

2、客户的议价能力。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潜在进入者威胁。

5、替代品的威胁。

根据以上选了行业,接下来就要进行不对称的竞争,战略切勿模仿他人。战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位置,你要知道:和谁竞争?战略就是为了让自己:“没有任何竞争者。”

战略如同战争。你要知道在哪儿作战,也就是在哪儿竞争,指的是你的业务范围:客户、产品和服务。明确界定的业务边界需要高管去“取舍”,应该专注什么,应该放弃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次要考虑“如何竞争?”指的是竞争手段和竞争优势。

商业竞争的本质并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认知之争。。基于此,作者将战略定位分为2种:第一种是基于行业空间的业务定位;第二种是基于头脑空间的品牌定位。两者若能完美切合在一起,就能碰撞出战略奇迹。

最好的定位是首位。如何才能占据首位呢?第一,站在竞争对手的对立面,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头脑空间中的强势,或是利用起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优势。第二,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信任状。第三、推动整合营销传播。在任何时候都要“抢跑”,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确立战旅定位时,你需要想着整个产业结构,能够和产业结构契合。定位时,做到不同比做到最好更有战略意义。战略的本质就是创造差异化。

三、能力视角:打造执行战略的组织能力。

任正非说过:“我们坚持‘压强原则’,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围。”

战略定位明确后,就要考虑资源如何优化,业务机构如何优化调整、核心竞争力如何打造等问题。那么,如何让资源配置更加具体化呢?利用BCG矩阵,即:

从2大维度分为4大类:

1、高市场份额、低增长的业务是“现金牛”业务;

2、相对市场份额低、增长率也不快的“劣狗”业务;

3、低市场份额,高成长的“问题类”业务;

4、相对高市场份额,外部高增长率的‘明星类“业务;

构建你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不仅仅是业务的组合,更是能力组合。在业务组合的导向下,任何事业部都不会独立承担起做强大狠心竞争力的职责,也无法提出充足的理由并获得必要的投资来打造某种世界领先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家多元化的集团中,如果资源配置,技术开发,关键人才流动、信息系统、管理层报酬都受制于战略事业部的组织边界限制,那么其核心竞争力就必然是支离破碎的。

核心竞争力必须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

偷不去,是指别人很难模仿;

买不来,是指这些资源不能从市场上获得;

拆不开,是指企业的资源、能力有互补性,分开就不值钱,合起来才值钱;

带不走,是指几个人才离开公司也不会把核心竞争力给带走。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拥有同一个愿景、同一个价值观、同时武艺高强,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还要具备合适的组织能力。杨国安教授说:“成功=战略*组织能力”,如何培养公司的组织能力呢?---“组织能力三角模型”

1、员工 能力,员工会不会展现出这些核心竞争力。

2、公司引力,公司让不让员工展现这些核心竞争力,公司需要通过各种制度流程来为员工展现核心竞争力清楚障碍。

3、员工动力,员工愿不愿意展现这些核心竞争力。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终究是通过“人”来展现的。人才管理体系体系的搭建和战略息息相关又极其重要。人才管理体系,即从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出来,通过人才标准界定、人才测评、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手段,对人才进行系统的甄别、评估和培养,从而使人才不断涌现,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人才管理体系要解决三大问题:

1、确定人才需求:哪些人才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满足怎样标准的员工可以被称为人才?

2、评估现有人才:企业目前的人才现状(数量、素质、潜力)怎样?

3、弥补人才差距:企业的人才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之间有怎样的差距?如何提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弥补这一差距?

人才管理体系建设能够起到两大关键作用:首先,从组织层面看,能够使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使人才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从员工层面看,能够使人才明确自己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总之,企业通过人才管理体系可以找到解决一下问题的钥匙:员工能力和岗位要求如何匹配?员工能力如何持续提升以适应其职业发展?员工能力如何经过团队学习、知识显化等耦合为组织能力?如何保证连续的人才供应?

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尔的一句至理名言:“企业经营的是什么?既不是产品的组织,也不是服务的组合,而是人才组合,这种人才组合在本质上决定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强弱。不要就人才谈人才,而糊了了人才与组织的关系。个体专业能力能够和整体的组织能力相匹配的员工才是企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发展规划要把公司的战略翻译成组织的能力,把提升整个组织的系统能力作为人才发展的新使命。

四、学习视角的快战略

战略的底层是心智模式。周鸿祎说: “为什么很多公司在面临战略转折点,在行业发生变革的时候,被淘汰掉?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够聪明,没有钱,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转折面前,已有的成功往往会变成他们特别大的抱负,甚至已有的经验会舒服他们的思路。所以,我说死去的恐龙不是死在对手的手里,是死在自己的手里。”

心智模式是什么?心智模式(Mental Medels)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哪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就是图像、画面或形象。

两个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观察相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决策判断。心智模式会影响我们所“看见”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是在“看见事物”,而是用我们的认知去“投射事物”。

创业者的破坏性创新一定是来自于哪些行业领先者不屑一顾的事情,看不见,看不起和看不懂的事情,甚至是一些巨头们嘲笑的事情。

用心智模式制图仪让我们的“悬挂假设”,先将自己的“对行规的认定”这些假设悬挂在面前,不断的进行询问与观察;这些假设的起源是什么?它是从哪些来的?当初成功的条件还存在吗?你不能一味地为自己的观点做辩护,进行习惯性防卫。

企业家的意义在于打破行规。一种在内部不断变革经济结构,不断破坏旧结构又不断创建新结构的产业突变过程。企业家唯一的职责就是“破坏性创新”,他们颠覆了旧 的市场通知格局,废弃了旧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家这个称谓不是永恒的,往往是暂时的,也许你能通过破坏式创新成为企业家,但是一旦你定下创新的脚步,你就不再是企业家了,如果只是执行日常的管理职能,那就只能是一个管理者了。

战略不仅需要规划,还需要进化。敏捷企业、快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化。构建生物型组织,让组织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成功的组织会依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推动战略变革:

1、忘记。忘记旧业务定位,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心智模型”,并认识到开展新业务需要新的竞争优势。

2、借用。忘记并不是彻底隔离,你还要善于利用已有的资源。

3、学习。对于变革而言,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是为了弥补“已经知道”和“应该知道”之间的差距。

最后,总结一下,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一场旅行。去哪里?如何去?在设定去哪里时都需要评估外部环境,也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资源”去达成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路上,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也需要作出很多调整。一个是对方向的调整,一个是对路径的调整。

和旅行不一样的地方是。旅行可以一个人,战略的实现必须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我们需要一个领导者,他负责决定战略何去何从,为我们指明方向,并说服大家一起去奔赴愿景,将战略变为现实。深思熟虑制定战略,执行战略并确得战略说过的行为成为“战略领导力”。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卓越的领导者能够把人们带到他们没想要去但是应该去的地方。

卓越领导=(交易领导力+魅力领导力)*战略领导力

不仅企业需要战略,你也需要战略来规划你的人生,做自己人生的战略家。对于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对于有方向的人而言,走哪里都是追寻。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1

  《商业的本质》是韦尔奇夫妇对毕生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的一个回顾,尤其对过去十几年商业变革的反思和总结。书中提出了企业实现快速增长的六大突破口,包括:协同力、领导力、影响业绩和成本的关键数据、快速敏捷的战略制定流程、组织结构优化和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整本书应该来说没有特别新颖或高深的理论,也是平时管理咨询或企业管理中经常会涉及的,但是跟一些案例结合显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因此本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具体来说,在几个方面感受比较深:

   1 、协同力 。

  书中一开始强调且基本上贯穿全文的要点就是——协同力。协同力是让公司的使命、行动与结果协同起来,这一点其实就是从战略规划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但是用了这个词感觉很贴切。一个好的公司,必然有一个充满激情的使命,能让公司上下未来实现这个共同的使命而持续奋斗。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8090后,工作开始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到手的工资,所以一个能让他/她“嗨起来”的使命和公司愿景本身就是不错的激励机制,再配套明确的行动计划和评估奖励体系,能有效地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公司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和结果。

   2 、企业运营健康指标 。

  衡量企业运营健康状况有三个关键指标:员工敬业度、客户满意度和现金流。这一点我表示非常认同,内在逻辑就是通过内部的管理优化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果,进而提升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最终体现在财务上的回报。一看到这个我就想起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地图所描绘的,它们是相通的。管理大师们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体现为不同的形式,我们学习和运用管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融会贯通。

  (1)员工敬业度是更高层次的满意度,从物质和表面上的满意上升到精神和骨子里的认同,员工才能真正的热爱工作和体现主人翁精神,加强自我驱动,最大程度发挥他的价值。齐心协力是员工敬业的核心,大家往一个方向发力才能形成合力。提升员工敬业度,除了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要素外,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前文提及的协同力,领导者阐明使命并明确指出员工应该采取哪些行动,然后评估和奖励表现出色的员工,始终保持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期望是一致的,对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敬业度有重要作用。二是对工作的及时认可和奖励,这种认可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很多时候,领导在公开场合的一个口头表扬同样能发挥这种作用,中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往往对口头表扬或精神上的鼓励不太看重,认为涨薪或晋升等奖励才有作用,其实不然,公开场合的表扬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很大程度的认可,对于80后尤其是90后来说,它的作用绝对不是三五百块钱奖金可以媲美的。甚至听大公司的朋友讲过,公司的高管们尤其是老板如果能直接叫出一个无名小卒的名字,他们已经觉得莫大的荣幸了,虽然有些许夸张,但道理是很明显的。

  (2)客户满意度书中提及用NPS(净推荐值)衡量,即“你愿意多大程度上向自己的朋友或同事推荐我们的公司、产品或服务”。这与互联网思维的要求是一致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前提还是好的产品或服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快,好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自带光环,很快被人熟知,马太效应特别明显,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以前去外面吃饭总是很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宁愿花一两个小时等位,也不愿意去旁边那个不用等位的去吃,现在想想用NPS就很容易解释。

   3 、领导力。

  韦尔奇认为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做好五个方面:一是要体量下属,二是要将自己视为“首席解释官”,三是要为下属的前进道路扫清障碍,四是要愉快的展示“慷慨基因”,五是要确保下属快乐工作。

  (1)首席解释官还是挺有趣的。在很大程度上,领导者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团队找到正确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充满激情地向下属解释目标,告诉他们我们正处于什么境地,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将奔向什么目标,你在这个过程中的位置是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不断地重复甚至啰嗦,让下属真正的理解公司的使命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时候,没有什么是实现不了的。

  (2)冰壶运动。看冰壶比赛不是太多,因为不是太懂规则,但是印象却很深刻。一个人掷球出去以后,两个人在前面拼命擦扫地面,清除可能的障碍,让冰壶能到达预定的区域。优秀的领导者也应该是这样,为下属扫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推动他们个人和整个团队目标的实现。从这一点来看,将领导者称为助手也不为过,清除障碍和整合各种资源应称为其工作重心。

  (3)快乐工作。从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是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如果连最重要的这一部分都很无趣的话,的确是个悲哀的事情。所以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和环境绝对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深入挖掘员工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并进行平衡,也许都是让员工快乐工作的途径吧。

  总体来说,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商业的本质和管理的本源是一脉相通的,研究大师们的管理精髓对从事管理的人员应该是相对的捷径。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2

  1、长尾理论适用于数字产品,对实体产品来说,长尾电商就是一个社会净值小于零的商业模式;

  2、在当前的信用环境中,单纯依靠线上数据无法做出准确的信用评级,除非出现像美国FICO那样的专业评级公司;

  3、以补贴做规模,说穿了是企业竞争的失败,不能在技术和服务上超越对手,转到资金市场上一决雌雄;

  4、里夫金《零边际社会成本》可以当作思想实验看,现实中不可能发生;

  5、产业互联网的一个悖论、只有行业专家才能开发行业平台,而行业专家开发的平台没人愿意用;

  6、哈耶克进一步辨析到,计划经济拥护者错误地假设,经济和社会计划所需要的数据在计划之前就已经存在;

  7、实际上,在斯隆设计通用汽车的管理体系之后不久,德鲁克就对科层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与斯隆多次当面交流;

  8、制定内部价格的困难限制了阿米巴的适用范围,这一组织方式更适用于内部环节少、容易找到市场参照价格的服务型企业;

  9、在很多情况下,忽略甚至完全不看基本面的趋势投资可以是理性的;

  10、尽管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我们也有理由怀疑,长尾电商就是一个社会净值小于零的商业模式。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3

  最近有幸拜读了杰克韦尔奇先生写的《商业的本质》一书。获益匪浅,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获得了一些想法和今后做事的方法。

  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在我日常的企业管理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第一条:

  当读到韦尔奇先生关于团队目标设立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强调,我们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一家人,都应该一起合力,抓成一个拳头来奋斗。我们整个是一体的,我是头,大家是四肢等等。但是恰恰忘记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居然没有设立一个明确的企业的目标,而且也没有告诉所有的员工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这样如何才能叫所有的员工有所目标的努力奋斗啊,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企业的情况,没有一点的危机意识。忽然就汗如雨下啊,这是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啊!

  第二条:

  员工犯错没有及时指出,而且并没有及时的告诉员工对的是什么。而且为了顾及员工的面子,并没有告诉其他员工,他做错了,是如何错的,对的是什么样子。还有就是做的好的员工,赞扬和奖励也不够及时。

  综上所述,通过对韦尔奇先生《商业的本质》的学习,特别制定出了今后具体的改进和应用。

  面对第一条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一月一次的员工大会上直接使用6张ppt,首先明确企业的目标,并且多次重复强调记忆。通过ppt直观的叫所有员工了解企业的运行状态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并了解双方的市场地位和市场潜在的一些变化因素。

  面对第二条的解决方案:

  员工如果犯错,及时指出,并告诉员工如何做是对的。并及时告知所有人。

  员工如果做的好,就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及时的奖励以及告诉其他的所有员工。

  经过以上两条长期的潜移默化,所有的员工就会逐渐形成适合于我们企业的是非观,知道什么东西是对的,什么东西是错的。

  至于不认同我们企业目标,无法改变以及劝阻的,及时清理出队伍。“心要善,刀要快。”这一句好像是马云说过的!

  以上几条,已经开始执行中,由于工作的原因,这篇读后感也好,计划书也好,还是晚到了两个月左右,但是可喜的.是,通过以上的这些计划的实际应用,员工的凝聚力和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所以现在写的这篇东西,也算是确实实践过的东西,希望对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商业的本质》读书笔记4

  如果你去问别人他为什么做这份工作,你会得到各种特别有意思的回答。

  有人会说:“因为我学的这个呀!”如果再进一步问为什么学的这个,可能就会说:“我妈让我学的!”或者说:“听说这个挺好找工作的,而且挣得也挺多,所以我就来学了,当然我就干这个了。”

  可能还会有人说:“我毕业之后我父母刚好有办法帮我找了一份工作,所以我就来做了。”

  还会有人说:“我只能找到这份工作,而且离我家也挺近,所以我就去做了。”

  很多人的工作都是这么来的。

  这样就容易带来一个后果。

  这个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你,而且你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不适合你,所以你要做出成绩就比较难。可能你觉得这份工作做着也行,为了生活,我得有收入嘛。那你会有多喜欢这份工作么?这个可就不一定了。

  还有就是,生活通常会趋于复杂,生活的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比如说,你要花时间做家务啊,要花时间陪父母啊,还想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啊等等。

  那因为你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你就更容易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工作的时间就工作,其他的时间再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像大家常说的,“把你应该做的事做完,才能再去做你想做的事。”

  那好,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用多少时间工作?多少时间生活?比例是多少?如果把你醒着的时间算作100%的话,都各占多少?

  可能有人会说各50%;有人会说80%工作,20%生活;可能也有人相反,这个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么做之后你会面对一种平衡,就是工作和生活在什么比例上是平衡的。当然每个人都不一样。我想跟你说的是很难达到平衡,而且大多数人都很困扰,工作和生活就是平衡不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杰克·韦尔奇在书中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按他的想法,工作是可以不断地向前晋升的,就相当于有个台阶。按照台阶一步步走,你就比较容易获得工作中的幸福。

  那咱们解释一下怎么做。

  第一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你得创造一种价值观,我相信我得通过工作来产生成果,这样我才能被别人所尊重。换句话说,这个社会更尊重那些靠自己的劳动产生成就的人。然后,你愿意为了让自己受人尊重也好,让自己获得幸福也好,因此而去努力得工作。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你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因为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别问我理想,我理想是不工作!

  这种人通常很难从工作中获得幸福,因为工作对他来讲始终是一种负担。他也会因此在工作中不停的打转儿,很难有进步。

  所以如果你想在工作中获得成果、获得幸福感,首先你必须认同工作所带来的价值,然后让自己渴望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我希望获得社会认同,我希望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寻找幸福,这是我的价值观。

  第二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在脑子里面想象两条高速公路。

  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你擅长的事”。一提到擅长,你可能会想到很多。比如说擅长写作、擅长唱歌、擅长跟人交流等等。但杰克·韦尔奇认为的擅长不是普通的擅长,你得“非常地擅长”。什么叫非常擅长呢?就是你的这种才能远远地超过了社会的平均值,它很有价值,甚至是别人发现了这种价值并且加以利用,这样才叫“非常擅长”。

  举例子

  比如说,有的人非常擅长组织,一要举办什么活动,大家首先想到他,把这个人找来,他就能给你找来一群人,把活动办得非常好,完全不用别人操心;

  再比如说,有人非常擅长唱歌,就是进到KTV里大家宁可自己不唱也希望他唱,听他唱歌就是一种享受;

  再比如说,有人非常擅长讲故事,只要说这个人要讲故事了,一传十,十传百,口耳相传就能来一群人听他讲,座无虚席。

  类似这样的才能才叫“非常擅长”。这是第一条高速公路,擅长。

  第二条高速公路叫“我喜欢”。我们可以喜欢很多东西,比如喜欢衣服、美食、喜欢旅游、甚至喜欢看一个人,我们喜欢的东西都非常多。而杰克·韦尔奇提到的喜欢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能忘记时间,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做,只要开始做就能忘掉时间、忘掉空间、忘掉身体的疲劳,甚至忘掉自己,这样才叫“喜欢”。

  比如有人喜欢去网吧通宵打游戏、有人喜欢打球等等,当然我不是鼓励你去网吧通宵打游戏,就是描述的这种状态,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这个就是喜欢。

  那么这两条公路它会有一个交叉点,就是你特别擅长的事和你特别喜欢的事交叉的那个点。如果你找到了,在那个地方,上帝就会为你留下一扇门。从那里打开的,是你真正的职业路径。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上帝为每一个人都准备好了位置”,那个交叉点就是上帝为你准备好的位置,当然前提是你能找到那个地方,并且通过自己的创意性思维把这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把它做成一份工作。

  那什么叫创意性思维呢?

  举例子

  电子格斗游戏界有一个传奇人物叫“小孩”,他参加全世界各地的格斗游戏比赛,靠打游戏就赚了很多钱。还有像今天网上很多的主播等等,这好像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才艺。但其中真正能够做好的,真正能够变成网红被大家追捧的,通常都是,他真的很擅长并且喜欢做这件事,才会有好成绩出现。那就是上帝为你准备好的那扇门,你从这儿进去,它就是你要的工作。

  当然有时候可能还需要你的一些创意。杰克·韦尔奇举了个例子。

  他有个孩子上大学,本来是要学机械制造,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做不来。但是他发现自己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听歌,而且他通常能听出来,这首歌以后能不能流行,所以他的朋友就开玩笑说,他能提前三年预测出“格莱美奖”。那他怎么利用自己的喜欢和擅长呢?他去一个电台当音乐编辑,挖掘那些明天可能成为巨星的歌手,这个工作他就很擅长而且他也很喜欢。

  像这样,把喜欢和擅长融合在一起,创造的工作,就是上帝之门。

  第三步,需要慢慢过渡

  有个词叫“财务自由”,简单说就是你的非劳动性收入足以覆盖你的一般支出,你不再需要为钱而去努力工作的一种状态。如果你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就是没人给你钱你也愿意去做的事,我想那种状态,也可以叫做“工作自由”。

  当然,即使你找到了“工作自由”的状态,从你今天的工作状态过渡到那个工作,可能也需要一点时间,你也需要付出一点努力,不过我想,那也是值得的。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提到的问题,工作和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呢?我想跟你说的是,最好的关系就是没有比例!也就是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如果你能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你的幸福感能大幅提升。

  如果说这份工作需要更强大的创意,那你可以去创业。但创业对很多人来说门槛很高,需要很多条件,要承担很多风险。所以如果你不具备创业的条件,我想你至少还可以加入这样的团队,这样就可以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位置。

  总结一下

  杰克·韦尔奇认为你怎么能找到一份适合你的工作呢?主要三步:

  第一步,你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创造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就是你得认为通过工作来获得成就是你追求的,并且我愿意为此而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个时候你就已经超越了世界的大多数人。

  第二步,是你要弄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和喜欢什么,并在其中找到交叉点。然后根据这个交叉点设计一份工作,那就是上帝早已为你准备好的位置,你只需要找到那个位置并且把门推开。

  第三步,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它和你今天做的工作可能需要一个过渡。你可能需要点儿时间,才能把自己从现在的工作转移到那份工作中去,这个过程你应该能逐渐感受到,你的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最后甚至融为一体。如果你找到这种感觉,那恭喜你,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看过英雄无敌之十二翼天使的进来说说

这本书好看么? 主角性格如何?实力强么? 嗯 , 最主要是看的郁闷么?麻烦看过的仁兄发表下自己的读后感哈 谢谢~
开头的话还好,尤其刚进入了战略地图到发展融入了许多英雄无敌的要素和别的一些游戏非常吸引人。但从引进了boss之后开始变味了。起初兵力和英雄四围魔法还能起到一点作用,后期完全yy变成了boss、神器的天下。人物的性格也变得单调,到了后期刻画的笔墨很少,而且强者一个个冒出来,让人觉得很假(一个拥有两年重生经验的人还比不过那么多的玩家发展的好?),完全破坏了游戏的平衡性。
主角在开头的实力完全靠重生的知识,运气好坏参半。但到了中后期主角的运气完全是逆天的好,让人觉得很假。主角的性格起初是为了让家人朋友女友过上好日子,不再重复之前的错误。给人一种很朴实但有责任心的感觉。但到了后面又再次沉浸在游戏中,虽然有钱但关心家人朋友反倒变少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前期和中期都不错很吸引人。但到了后期就觉得过于yy,单调无聊。所以现在我已经很久不去看了
本文标题: 战略地图读后感(培训计划方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15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拇指班长14追踪怪同学读后感50字(拇指班第14册长追踪怪同学读后感不少于500个字)青春期心理读后感(青少年心理学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