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的读后感10篇(《学会提问》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4-26 16:57: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学会提问》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会...

学会提问的读后感10篇(《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会提问》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会提问》读后感1

  在读《学会提问》之前,以为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掌握怎么提问,然而经过一周的精读,最初的想法过于天真,虽然还不具备高水平的提问技巧,但是对批判性思维有了系统的认知。

  问题

  问题一旦被提出,就需要有人给出一定的答案。通过提出关键问题,可以让你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平等的互动者。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提高个人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此不再盲信盲从。

  比如,临近全运会,天津各区在维护市容市貌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不少工厂必须停工导致有些小工厂只能晚上偷偷开工。因此近期时常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期待全运会;为能在天津开展全运会而荣幸;大额财政支出,只为面子工程;生意没法做。

  面对种种观点,如果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只是纯粹的接纳,照单全收,甚至再把别人的观点未加思索分享给其他人。长久下去,大脑中有大量信息,看起来博学多才,其实只是又“浅”又“薄”,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而有的人,通过批判性思维,坚持用自己的智慧去寻找真相。

   两种思维方式

  刚才提到的对于别人的观点照单全收,即“海绵式思维”;

  而我们提倡的则是“淘金式思维”:不仅动用记忆力,还要动用推理分析能力,质疑接收到的信息,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和知识开展积极的互动。

   批判性思维的强势与弱势

  难免遇到一些人,以批判性思维为幌子,利用对手的逻辑漏洞来凸显自己的正确,抵制反驳甚至狡辩耍赖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便是“弱势批判性思维”(偏封闭)。

  强势批判性思维(偏开放)目的是为了接近真理,寻找真相,为此,质疑包括自己的观点在内的各种主张,有种海纳百川,兼听则明的大气感(偏开放)。

  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说,一有问题就立即提出来,这并非好习惯。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在对的时间进行有效地提问。那么我们要提什么问题呢,为此,作者分解了批判思维的问题体系,也是书中各个章节名称: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证据的效果如何?

  有没有其他替代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关键是什么时间,怎样有效提出以上问题?

  《学会提问》读后感2

  翻开书,我的习惯是看完目录和序言后先对自己进行提问,这一类思维提升的书更是如此,往往我的问题由如下环节构成:

  1、我希望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技能和思维方式?

  2、我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心得?是否可以进行提炼?还有哪些经验需要作者的点拨?

  3、我在这个方面有哪些失败的经验和做法?我曾尝试过哪些技巧来克服但是并没有作用?

  4、假设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想要对几种不同的人群介绍这本书,我会使用什么角度?(无答案)

  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我在这一类的书本面前,不仅收获颇丰,而且速度也明显越来越快。因为在阅读之前先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汇总和梳理,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会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点,甚至作者思维不同点会如同跳入眼帘一般,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然而这个阅读习惯在这一次的看书中,却起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作用——转变我的读书时的思维立场。

  因为跟随着我的老师做过的思维的锻炼做的比较多。在很早期的时候,便已经形成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发生的事情进行重审,模拟场景思考,从而锻炼批判性的意识习惯。所以初读的时候,好像是把老师教授的观点和方法,重新模拟和熟练了一次,当然还有一些双向的查漏补缺。让我对这一类的方法有了更系统和细致思考。但是这并不是我读此书的初衷。

  人的思维方式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定型,很难通过一两本书的阅读,来提升自己思维的敏锐度,提升自己阅读的质量。而反复的锤炼与其在随书阅读中,不如放在每日的工作和思考中,对日常的反思和模拟,才是真正思维锻炼的地方,也才是真正能让我们有兴趣深入下去的地方。

  第一个书外音,来自于一个自问:这本书我想要得到什么?书中给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写作者。

  当视角发生转变,我不再是需要进行批判的接受者,而是要说服听众的写作者的时候,便发生了有意思的事情。

  不过这个有意思,不是来源于避免谬误,而是来源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谬误?

  身为老师,一个普通的老师,我们日常要面对的不是保持高度敏锐的专家,而是模棱两可容易混淆的普通人。而在交流与写作中合理使用一些“谬误”,反而更加能够清晰的传达我们的指向性,表述我们的结论。

  比如我饶有兴致地看到了我最常使用的“滑坡推理谬误”和“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在和家长的交流以及我日常的教学日志中,我经常无意识地在巧妙使用这两招。我会以我从初中到小学的教学经验,以及家长们对公众心理的模糊定位,来对我的目标指向进行强化。在写字中,会经常说到字如其人,会说到写字是在看孩子的性格,会强调到低年级练字的习惯至少会一直影响到中考,而中考字迹影响下,至少有二十多分的差距!巧妙的滑坡谬误和诉诸公众意见谬误,让家长非常轻易地接受了我对书写的严格要求。

  再比如在其中某些谬误中,我很有意思地看到了一些指导说话谈判的书会经常使用的技巧。如答非所问,如光环效应等等。

  所以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定位角度是:我在日常的交流与反馈中,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些“谬误”和引导,来使得他人更加轻松地接受我的看法和论点?

  第二个书外音,也是对书本内容的补充。在阅读此书的时候,书中给了很多思维体操的地方,但是警惕!请对书本内容本身警惕并保持批判!他希望我们能够看到的,虽然也有生活场景的描述,偏向于文字意义上的提问,为什么不能扩展到事物意义上的`提问呢?

  不仅是在对话和交流中。其实对场景和事情发生的反思拓展,原本也应该贯穿于我们生活中。

  比如这样一个事故中,你能够转换角度,去思考其中人物面对此事的心里,以及换不同的情景、人物,会发生的故事变化吗?这是我常做的思维体操。

  例:大学女生小林去超市购物,没注意的情况下放了一个文胸在购物筐没有结账就走出去了。中途被保安拦下,要求到小黑屋搜身,最终以10倍的罚款逃离现场。

  短短一个小的故事片段,可以进行训练的方面太多了。如果有耐心可以尝试一下。事情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方面的因素,当其中某一两个因素变动,那么一切的结果会变得迥然不同。

  第三个书外音,其实是一种态度。强势,意味着开放性与整体性。这算是意外的收获,因为也是最近一直在反思的地方。

  每逢新年都要做新的规划,以及去年的反思。与过往每一年都不一样的是,今年的新年规划不再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构建,而多了很多稀奇的以往都不会想到的东西,比如今年要去潜水和滑翔,要去森林里徒步一次,要做我的2021摄影集之类。一开始的变化,来源于暑假里的一次生死之别。陷入巨大沉痛的我,从用工作麻痹自己,逐渐地变成明确自己不想浪费每一天,因为想到要带着他人的希望活下去,所以更要活够本。

  什么是活够本?不是要不断的成就,而是要不断的成长。

  于是开始梳理我从大学至今的点滴变化,从心态到知识到行动,于是悚然意识到:呆在舒适区的轻松愉悦是老去的标志,而保持激情与好奇的探索才能是成长的开端。

  教小学的我也经常观察孩子们,什么样的孩子更加容易“成熟”?毫无疑问,不是等着他人来教导的孩子,而是主动探索和发现,保持着开放与积极的孩子。如果要比喻的话,《全职猎人》的主角小杰应该是最好的例子。

  我秉持的理念是,只有当你的世界发生改变,你才会自然地发生变化。这个世界有可能是物理环境,也有可能是心理环境。

  所以,开放是一种强势,一种不断保持生命力的强势。

  就如同此书反复梳理的前提:保持批判。

  开放之外,还需要提到整体性思维。

  相比和对方说话的结论是什么,你更容易记住和对方说话的感觉。

  同样,在看到此书的时候,也会注意将文段作为整体层层拆分的过程,上一次让我有这样感觉的时候,是读叔本华,即便是哲学随笔《人生的智慧》,他的逻辑也浑然天成,一气呵成,简直让人喝彩!

  是以有了我第一个书外音的思考:作为引导者,我要如何让对方更加容易接受我的结论?

  也有了我另外的串联,不论是结论还是自我管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整体性思维和调整。

  最简单的来说,想要提升专注力和精力,都知道要从保持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开始,而《深度工作》一书,更是将专注力比喻为大脑的肌肉:你不能只在你专注的时间段保持训练,在闲暇的时间段则用碎片来打断专注的肌肉能力!

  我们对一个东西的关注,需要一种整体性。一方面是时空的横向与纵向的整体,另一方面是对于每个节点的观察与反思。人的心理特征便是如此。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是单一结构的因素促成,而是层层递进互相交织的一张网。从一个方向使力,必然不如从多个节点处作用。

  《学会提问》读后感3

  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通过阅读,我收获良多,重新开始思索问题,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会主动或者被动地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这些信息你是不是不假思索的懒惰地全盘接受,还是提出关键问题,让大家探讨?

  首先,我平时也有这个问题,常常会不加思考的接受别人的观点,通常是比我资深或更专业的人的观点,大多数时候确实没有经过分析。

  日后需要注意:

  1.或许他的论点是片面的,或已过时的,我没有分析,简单接受,时间长了会影响我的思维习惯。

  2.如果对观点进行批判后再接受,更能将谈话深入下去,能够产生更多话题和火花。

  其次,我认为本书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培养一种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第一点:思维逻辑的要点,首先提出问题要环环相扣,也就是讨论问题时的每个提问应该和上一个提问有关联,更深入,而不能跳跃,跳跃会导致讨论无法深入。

  第二点:提取关键字,快速做出分析(批判性的),如果没那么快想清楚,可以问他:我对这个很好奇。这样可以引导对象继续就这个问题说下去,同时,给我自己思考的时间。

  第三点:提问的时候多带上对方刚才表达过的关键词,这样一个是让问题和回答始终不离核心。还有就是让对方感觉我能够听懂他说的话,更愿意谈下去。

  最后,于我来说,通过品读这篇文章,就像是接受了一个拥有资深教历和提问经验的教授所上的一课。内心有的是触动,思想有的是提升,提问技巧有的是积累。

  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必定有学与问,正如那句俗语: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学与问就像打开知识海洋的钥匙,让我们尽情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

《学会提问》读后感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搅乱着我们的思绪,以致于我们很难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富有价值的信息。通过阅读《学会提问》这本书,我们可以掌握一种思维工具,灵活运用它,我们便能在大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中辨识出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被错误的信息所蛊惑。而这个工具就

是批判性思维,唯有当我们真正拥有这种思维中的意识能力,才算真正学会提问。

  我认为,作者撰写这本书的目标便是: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即针对一个逻辑推理提问,确定这个推理是否严密,是否真的是有效推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由四个问题概括: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古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即使是术业有专攻,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能发现其他领域精彩的理论或提出独特角度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即读者拥有将各个相互关联的关键问题联系起来思考的意识,在恰当适宜的时机提出并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为什么要有批判性思维?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信息,读者应有自己的想法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否则自我的思考能力会渐渐丧失,成为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这本书将学习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前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类似海绵吸水的反应,即大量接收信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淘金式思维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随时准备与作者辩驳的互动方式,目的是对自己罗列出的一系列问题,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大多数人是海绵式思维指导,因被动难以对信息进行取舍;相反淘金式思维是主动的,能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合理的评价。显然淘金式思维更接近批判性思维,值得读者学习。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修正自己的初始判断从这一点来看,可分为两种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就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想法,目的是抵制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观点;而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评估所有的断言和想法,尤其是自己的观点,借此辩证地看待整个世界。弱势批判性思维满足于让他人臣服于自己观点的荣誉感,不利于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思想,多利用强势批判性思维,冷静辨析自己与他人的意见,使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成长。

    怎么进行批判性思维?首先我们要找出这个推理的论题、结论和理由,就是认清他人讨论的内容,各自的观点以及用于支持观点的证据;其次,我们要在推理中寻找意思不明确的词句,暗含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否存在谬误,使用的证据效力如何;最后,抛开他人已有的分析推理,弄清是否存在替代原因可以得出类似结论,使用的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忽略了某些重要信息,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看看能否得出其他合理的结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一个分析推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很少教导我们如何提出问题,反之教导最多的,是思考如何解决拥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很容易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限制。如果说知识是水,那我们的思维就像是一块海绵,看似渴望知识般不断吸水,其实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因为我们缺乏淘金的思维,不懂得筛选我们需要的信息,不懂得积极和所吸收的知识进行互动,不懂得海绵吸水可能存在一个饱和值......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却不能助我们深入探讨。我们应该运用海绵式思维进行知识储备,再运用淘金式思维对知识进行互动筛选,

直至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观点。

生活中受缚于种种因素,我们的思维可能被困在一个舒适的牢笼里却浑然不知,信息这个东西既能成为开启未知世界的工具,也能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为了拨开遮蔽我们双眼的迷雾,必须努力使自己掌握批判性思维,冷静客观地辨析身边的事物。批判性思维并非是一种挑刺、转牛角尖的思维,可以说它是一把钥匙,用以打开束缚我们的枷锁和牢笼,让我们知道其实生活还蕴含着其他种种可         

能性,敢于开拓自己的思绪,探寻各种未知奥秘。

《学会提问》读后感

看完这本栗津恭一郎的学会提问,突然觉得自己对于术业有专攻这一词的理解,又多了一个角度;

关于提问,说实话,我一直都觉得是个简单的问题;

但随着自己的获得的知识的增加,才觉得,之前的理解有多肤浅;

本书的作者栗津恭一郎,是知名轻奢品牌COACH公司的董事,有着几十年的高管教练工作经验,可以说是一名资深的高管教练;

而学会提问这本书,就是他这么多年经验的精华;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每个名人,都会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一本书,但现在慢慢的,好像突然发现了这一秘密的答案;

我们知道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规律;而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一本本的名人经历,正代表着他们所从事行业,他们发现的事务发展规律;

而获得成功的人之所以将自己发现的规律写出来的意义,在于帮助那些正在努力奋斗的同行,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那些正在努力前行的后辈;

而今天看完学会提问,感触最深的还是,原来提问还有那么多的学问;

书中先将提问方法分为了:轻松提问、劣质提问、优质提问、沉重提问四类;

轻松提问的特点是回答的人乐意回答,但和提问者的提问目的没有什么关联;

劣质提问的特点则是回答的人不愿意回答,和提问者的提问目的也没有什么关联;

优质提问是回答的人愿意回答且会引起回答者的内化并采取行动,提问者也能达到自己提问的目的;

沉重提问则是回答问题者可能不愿意回答,但和提问者提问的目的也有关联;

做好了这些分类,作者通过我们熟知的英文have to还是want to这两个单词,逐一列举了每类提问方式的案例,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跟具体的案例场景,来展示各种提问方式的效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让自己在提问者和回答者之间来回切换自己的身份;通过运用和代入发现,果然还是有技巧的提问方式,做为回答者的我更愿意回答,更愿意通过积极乐观的方式接受提问者的执行目的;

我们常常说,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而通过这本书我所获得的知识是:别小看任何事情,那怕是一个小小的提问,也是有方法技巧可循的;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古人曾经说过: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而对这句话我每读完一本书,这样的感触就会更多一分。

学会提问,不管是第几次读,我都觉得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45th

《学会提问》读后感

   【篇一:《学会提问》读后感】

  还是在教师节的时候,为了给老师们淘书,我无意间看见了这样一个书名《学会提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想,到底作者会从哪些方面围绕“提问”这个话题来大做文章呢?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等十二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我们的孩子,幼儿时期,喜欢问这问那,为什么年龄越大,提问就越少了呢?我们每次培训活动,专家精彩的长篇大论后,总有互动环节,给大家提问的机会,可为什么总是在这一刹那,大家都低下了头呢?我想,做为老师,孩子爱提问的天性,我们不仅要激发,而且要保护;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学会提问,才能更好的来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提问。

  阅罢此书,我想,虽然不能立即学会做出一个最聪明的判断,至少能学会不做出一个最愚蠢的判断。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寻求更好的结论,寻找更好的看法,做出更好的决定”和大家分享!

   【篇二:《学会提问》读后感】

  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充当着学生的角色,习惯了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除了做作业遇到难题会向老师提出疑问,其余时间似乎很少就某篇文章或某个话题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十几年的学生生活,让我们习惯了全盘接受书本或权威人士的观点,而很少客观独立地去评判某个观点。

  正如美国的尼尔·布朗《学会提问》一书中所言,一直以来,为了应付考试我们更多运用的是海绵式的思维去吸收书本上的知识,把所有的知识点一股脑地全部装进脑袋里。对于阅读教科书,海绵式的思维效果确实很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我们不能再像阅读教科书一样,纯粹地运用海绵式思维去阅读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信息。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通过各种媒介接收到庞大的信息,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迎面袭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用淘金式的思维去分析,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淘金式的思维,其实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一种互动性的阅读方式。采用批判性的思维,需要懂得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需要时时刻刻与自己所阅读的材料互动,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批判性思维,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意识;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愿望。如何激发出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这就需要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首先要抓住作者的论题和结论,了解文章的总体框架,从而为后续阅读扫清障碍。然后,要明白作者的理由,即论据是什么。接下来,思考文章中的表达是否客观、理性,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是否存在歧义。之后,搞清楚作者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分析文中的推理有无谬误,以及证据的效力如何,有无替代原因,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有无重要的信息被省略,根据已有的信息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按照以上的思路进行阅读,逐条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如此,才能逐渐训练于加强对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哈佛大学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提问》将给你一份满意的答案。

   【篇三:《学会提问》读后感】

  当我初读《学会提问》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是发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他们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维。而这应该主要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教育。

  从古到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进行渗透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道德观念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纵观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内容“我一定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的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的选择,批判的接受,否则,你会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如何拥有这项技能呢?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只有部分大学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作为中学的一名基础科学的老师,我们也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推理中存在谬误吗”“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等十一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便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家长、老师、专家、领导的语言、思想和行为,避免上当受骗甚至可以解决盲从的问题,使公民逐渐走向诚信、民主,社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掌握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将来对某个事件产生疑问后,知道如何去寻找理由、搜集证据,如何利用互联网或者查阅资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如何通过探究实验验证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不再盲目、机械地学习,为知识所累。

  读完此书,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本影响你思维方式的书,它不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足以影响你的后半生。”

《学会提问》读后感-第1章

《学会提问》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该书的目标是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提供如下指导:教你应该提哪些问题、选择在什么时间提问。

为何要学会提问
只要切实有效的提出关键问题,才有助于提高个人推理分析能力、巩固个人知识的基石,不再停留在别人的评价和言论之中。

1.学会提出好问题
1.1 批判性思维包含
1)有一套相关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1.2 思维方式的两种风格
1)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被动吸收和接受知识,而不进行取舍。即知其然);
2)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主动思考,获取知识时进行问题思考和评价。即知其所以然)

1.3 批判性思维的两种风格
1)弱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2)强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1.4 需要注意点
1)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
2)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3)一个成功地、积极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思想的人,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1.5 旧答案和新答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批判,才有助于我们客观、公正成长。
本文标题: 学会提问的读后感10篇(《学会提问》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07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雾都读后感800字(雾都孤儿读后感800字)冉阿让的故事读后感雨果(《悲惨世界》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