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起义读后感100(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100字3篇)

发布时间: 2024-03-31 20:31: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布莱尔山之战充分证明了“美国梦”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公正、公平、机会均等等信条深信不疑,才鼓舞着西弗吉尼亚州矿工们反抗煤矿经营...

红巾军起义读后感100(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100字3篇)

红巾军起义的历史意义

布莱尔山之战充分证明了“美国梦”的力量,正是因为对公正、公平、机会均等等信条深信不疑,才鼓舞着西弗吉尼亚州矿工们反抗煤矿经营者和他们的暴行。也因为红巾军团信任中央政府,联邦力量的介入,削弱了反抗者的激情和狂怒,让他们认输并放下武器。矿工们的反抗在布莱尔崎岖的山路上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一直存在,对国家的信任也让他们得到了最终的公正。西弗吉尼亚州枪声沉寂之后数年,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新政的帮助下,矿工们最终赢得了组织工会的权力,为参加过这场“被遗忘的美国内战”的一万名战士赢取了最终的胜利。

红巾军起义简介

红巾军起义

  一块红色的头巾,竟能挑动天下人造反

  红巾军起义是爆发于元末的一次农民战争。

  元朝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

  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

  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

  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

  元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美女,天天供佛炼丹。 *** 财政入不敷出,滥

  发货币,祸国殃民。加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饿死已满

  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反抗的烈火在人民心中燃起。社会上流传着「一日三遍

  打,不反待如何」的歌谣。

  在这种情况下,刘福通遂利用白莲教和弥勒教暗暗串通穷人。1351年,元朝 *** 强

  征农民15万人挖黄河河道。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挨饿受冻,群

  情激愤。

  刘福通派了几百名教徒作民夫,在工地活动,传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的歌谣,暗中凿了个一只眼睛的石头人埋在工地。民工挖出后,反抗的烈火顿时燃起。

  刘福通是颖州(今安徽阜阳)人。他与白莲教另一首领、河北永年人韩山童一直在

  北方地区秘密传教,宣传「明王出世」、「弥勒佛下生」,以吸引群众。石人挖出,时

  机成熟。在韩山童、刘福通领导下,3000人在颖州颖上县白鹿庄准备起义,因事前泄密,

  遭到敌人包围,韩山童牺牲。刘福通突围后把起义群众组织起来。起义者以红巾裹头,

  一鼓作气占领颖(今安徽阜阳)、罗山(今河南罗山县)、上蔡(今河南上蔡县)、真

  阳(今河南正阳县)、确山(今河南确山县)等地。

  「众至十余万,元兵不能御。」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首诗: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反映

  了元朝统治下的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被压迫的广大农民的政治理想。

  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红巾军所到之

  处,开仓散米,赈济贫农,深得人民拥护。群众纷纷加入红巾军,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

  万人。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起响应。人数较多的有蕲水(今湖北浠水)

  的徐寿辉部、萧县(今安徽萧县西北)的芝麻李部、南阳的布王三部、荆樊的孟海马部、

  濠州(今安徽风阳东)的郭子兴部等。

  为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起义军提出以「明」斗「暗」(「明」指起义军;「暗」

  指元朝统治)的口号,鼓舞群众向封建官府作斗争。1355年,刘福通率军攻下亳州(今

  安徽亳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建立了农民革命

  政权。

  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经山东、河北攻入大都;中路由

  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攻向山西、河北一带,经大同直捣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

  北),放火烧毁「富夸塞北」的蒙古皇宫,继续转战辽东各地;西路由大刀敖、白不信、

  李喜喜率领,直趋关中,攻下兴元(今陕西南郑县)、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转战四

  川、甘肃、宁夏各地。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出现「官府四散躲」,「红军府上坐」的

  大好形势。

  三路大 *** 战各地的同时,刘福通率部于1358年五月又攻克汴梁,定为国都。在红

  巾军沉重的打击下,元王朝危在旦夕。这时,红巾军的势力已「东逾齐鲁,西出函秦,

  南过闽广,北抵幽燕」,达到了极盛时期。

  元朝统治者如热锅里的蚂蚁,惊慌失措,先派遣的回军、汉军溃败后,又派御史大

  夫也先帖木耳带兵镇压,结果又大败而归,军资兵器几乎丢光。元朝统治者搜罗一切反

  动力量,孤注一掷,从各处向红巾军扑来。

  红巾军英勇抗击官兵和地主武装的进逼。由于兵力分散,三路大军流动作战,没有

  巩固的根据地,又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往往使所占之地得而复失。正当红巾军与元朝

  军队进行殊死斗争的关键时刻,义军领袖刘福通遇难,中原地区的红巾军被地主武装镇

  压下去。1363年,红巾军建立的韩宋政权结束了。而在南方,朱元璋的起义军发展迅速。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原是郭子兴红巾军部左副元帅,后独树旗帜,背叛农民军,

  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元王

  朝在各地农民军打击下终于灭亡了。

  元末红巾军虽然失败了,但农民军坚持斗争13年,历经「大小数百战」,波及大半

  个中国,对瓦解和推翻元朝的统治起了决定性作用。

红巾军起义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巾军起义的原因还要从元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开始说起。在元朝的后期蒙古族贵族对待他们眼中的汉人如同对待家畜。他们用尽了很多手段想把土地据为己有,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代替汉人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对社会秩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大量的汉人沦为他们的奴仆,官府要征收的赋税不断上涨,而且刑罚也更加严酷。有很多用来种粮食的肥田沃土都被迫拿了出来,一时间百姓们生活变得十分艰辛和困苦。可以说蒙古贵族的不当统治是红巾军起义的原因之一。

  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贵族则不停的搜刮民脂民膏,甚至为了自己的私欲寻找民间美人。造成了当时土地被糟蹋,百姓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悲惨现象。最后身为汉人的百姓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继续忍受内蒙古贵族的折磨和不平等的制度,然后在最后痛苦的死去。要么拿起自己的武器奋力反抗,至少这样还有奋斗和活下去的希望。这样说起来汉人百姓的痛苦也是红巾军起义的一个原因。

  总之红巾军起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由于那一时期蒙古族统治造成的,正是因为那时出现了这样不堪入目的惨景,才有了民间的三教组成的红巾军。

红巾军起义事情简述

  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
(望采纳,谢谢)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100字

如下:

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毅然将自己的青春做赌注,放弃富贵之家,甘愿做一名革命的先驱者,这是何等的可歌可泣!

他说:“革命是历史的潮流,整个中国都被卷进来了,我能避免吗?我不能死,他们能吗?”确实,革命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全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共同责任,我们也不能避免也不可避免!

写好作文的技巧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题: 红巾军起义读后感100(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100字3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89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新闻读后感450个字(求新闻的读后感500字)济南的冬天第二章读后感(济南的冬天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