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儿童行为心理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15: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儿童心理学》,相同书名的有好几本,我读的这本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乌莎·戈斯瓦米所写,2021年,她曾获得全球最大...

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儿童行为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儿童心理学》,相同书名的有好几本,我读的这本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乌莎·戈斯瓦米所写,2021年,她曾获得全球最大的教育单项奖“一丹奖”,《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是乌莎·戈斯瓦米教授的著名作品,她进行了有关孩子读写能力的研究,发现了儿童对语言节奏模式的认识在其语言学习上的重要性,还揭示了大脑感知节奏的基础,解释了神经认知过程是如何因为受损从而导致发育过程中读写障碍的问题。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里面很多新的概念、新的内容都不太好理解,大多是因为作者的功力深厚,也正是这样,她才可以带领读者去往更高的地方。这本书虽薄,却读了我好些时间,目的是要把薄书读厚、把里面的概念读清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要停下来思考,而于我而言,这样的书也是我的喜好之一。

书中提到, 如果儿童在家庭、同龄群体和大的社会环境中是快乐的和有安全感的,那么他们便处于能够发展认知潜能的有利位置。如果成长的环境让儿童感到焦虑或害怕,那么他们在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中会遇到更多困难。 这些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事与愿违,比如夫妻不和、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等等。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温暖和适时回应是获得最佳发展结果的关键。“适时回应”指的是立即回应儿童的提议并关注儿童所关注的事情。当儿童的提议能获得“支持性的结果”时,他们便能够有效的学习。一个儿童如果持续性地被忽略、忽视或冷漠地对待,便会有社会、认知和学业发展受到损害的风险。

此外,儿童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数量方面,就是保证儿童有足够的输入,他们要听到照料者更多的声音,这种声音最好是一种“儿向语”、具有教育意义的、有爱的声音。质量方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围绕图书做互动,每天带着儿童和图书互动会很自然地引入更复杂的语言,为认知发展提供大量的刺激。

研究显示,如果儿童的环境中有很多“限制性的语言”,那么这对后期的认知、社会和学业发展都是有负面影响的。(例如“停下来”、“别这样”、“放下来”等语言)

书中的很多结论都是源于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看似枯燥,却十分值得花时间细细品读,品读个中乐趣,也正因为这样,这本书是归属于科学类书籍。教育学家陈美龄在书中作序时提到: 为了孩子的未来,当父母的应该尽量争取进修的机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更有信心地培养儿女。

心理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古往今来当然也有很多没有学过心理学的家长培养出杰出人才,但那也并不代表这些家长们不懂心理学,即使是真的不懂,他们也懂得要给孩子们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地,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创建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们茁壮成长。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有心栽花花不开”,也不必担心在孩子们身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很多自私的家长,往往很难培养出孝敬的子女,因为他们的每个言行,都在影响着子女,童年时的这种影响又是十分深刻的,因此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书中还提到, 孩子是父母的哲学老师 ,他们问的很多问题看似幼稚,却都是一些哲学问题,善于思考的家长会发现,他们其实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也经常能看到自己儿时的一些影子, 理解儿童,就是理解自己 ,我们要感谢TA还来不及,何必骂呢?

不管怎样,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籍。

《儿童行为心理学》读书笔记

      每个孩子都是爸妈手心里的宝,但是我们的孩子有的时候乖巧的像天使,有的时候却调皮的像小恶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行为,这些奇怪的行为,有些是成长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会消失,有些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心灵的秘密。我们只有走进孩子心灵,才能读懂孩子,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列举了很多孩子常见的一些奇怪行为,并分析了行为的原因,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策略。语言通俗易懂,可以作为居家必备的手册。下面我记录几条我目前发现的问题行为的分析和策略。
一、交换——孩子人际关系的开端

原因:交换是孩子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用交换获得友情。

正确对待:a不要以成人的成见看待孩子的交换行为。b.告诉孩子交换后就不能后悔。3.鼓励孩子交换和赠送。
2.伸手打人——只是想引起注意

原因分析:a.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b.情绪太激动。c.想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d.想与别的小朋友沟通。

引导方法:a.对孩子打人的行为不要做出过激反应。b.揭掉扣在孩子头上打人的帽子。c.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坏的榜样。d.尽量不让孩子观看那些暴力镜头。
三、超级喜欢接电话的小家伙。

原因分析:好奇心驱动

引导方法:a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好奇心。b.跟还好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c.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电话用语。d.试着让孩子拨打、接听电话。
四.让孩子学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

心灵解读:a.孩子没有把物品放回原处的意识。b家庭环境的影响。c.父母没有强制孩子收拾东西的意识。

引导方法:a父母要做好表率。b为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c给孩子学习的机会.d.形成一个每天打扫整理的惯例。f.父母要抓紧时机表扬孩子。e.让孩子感受一下不收拾东西的后果。
五、教孩子跟小磨蹭说拜拜。

原因分析:a.孩子对需要做的事情缺乏兴趣,就会用磨蹭来拖延。b.孩子动作发展不协调,做事比较慢。c.注意力不集中。d.孩子时间观念差。f.家庭环境影响。e.父母的大包大揽

策略:a给孩子做好榜样。b.比赛法 。c.用兴趣激发法。孩子喜欢听故事,就跟孩子说,“快点收拾好,我们就可以讲故事啦。”d训练孩子手上速度。教给孩子快速收拾方法。f.让磨蹭付出代价。e拒绝包办代替。g.通过名人故事帮助孩子认识时间价值。
六.孩子不再马大哈。

原因分析:a注意力不集中。b.父母包办代替。c受心理因素影响,(如容易紧张和激动)

引导方法:a.给孩子成长机会。b.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c.培养孩子良好的认知和视觉辨别能力(玩找不同的游戏,让孩子关注细节)d.多给孩子细心的暗示。f.让孩子自食其果
七、好动是孩子天性

1.正确区分好动和多动症。

  区分好动和多动可以从专注能力,控制能力,年龄的三个方面的不同去判断。正常的好动孩子对感兴趣的事能够专心致志,在一些场合能安静下来,好动情况会随着年龄增长减轻,而多动症儿童都不不能做到。

2.孩子好动背后所隐藏的心理需求

a探索心理b性格差异c.取悦心理

d补偿心理  父母陪伴的少,希望获得关注

f精力旺盛

3引导方法。

a.让孩子痛快自由的玩耍。b.要多陪伴孩子一起做做手工或者画画。c.让孩子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培养孩子的专注力。d定好规矩。
八 .和小朋友打架——自我意识正在发展
引导策略:a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矛盾。b教孩子分析问题根源。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和平处理?c.别数落孩子懦弱。
九、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希望获得心灵满足。

原因分析: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自控能力差。

策略:a不迁就孩子,要言出必行。

b拒绝孩子的要求时,要做到以理服人。

c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
十、嫉妒 ——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

嫉妒表现:明显外漏,直接对抗性,鲜明的主观性。

方法:a通过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

b,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父母要以身作则。

c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d.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十一.孩子总爱插话并不是故意的。

a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b孩子对谈话的内容感到好奇。c无事可做。d还没有学会等待。

策略:a.给孩子找点事做。b让孩子学会等别人说完自己再发表意见。

 
      学习让我们和孩子心灵更贴近,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就像书本封面说的 我们不要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理解孩子行为,与孩子达成合作。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600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小学生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上仍处于不成熟时期,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仅仅用形象的思维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抽象特别是稍微复杂一些的数学问题,并且,由于其他学科,特别语言的理解障碍,使得他们在理解数学问题时更难以恰当到位。有时他们只依靠某些简单的关键词汇理解或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现象。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恰当地运用某些方法和工具如学具、教具与及适当的语言鼓励等都能比较好地引导小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抽象思维。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恰当地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多媒体动画出示游乐园的一角:摩天轮、转转椅、缆车、大风车、小火车等的运动,学生一边观看屏幕一边用手势表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运动方式分类。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以及亲身的体验中,理解和掌握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再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米”和“厘米”等较小的重量长度单位时,可先用让学生称、掂、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概念,用思维的形式建立起“吨”、“千米”等较大的新的重量、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具体的计算,引进运算定律;通过教具、实物的演示,引入几何概念。概念的引入方式是概念教学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而复杂的认知过程,只有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直观教学,才能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
我们通过形象操作、感受,直观地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儿童认识规律。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数学的基本概念,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具体而形象概念并向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从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方向协调发展。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300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300字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阿德勒的教学理论著作,这本书可以说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

  在本书中,提到了小学生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情感表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脸部,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情感容易转换。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一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我们平时总说老天爷的脸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充分说明小孩子的情感容易转换。刚刚和别人吵了一架,正哭的厉害,一会不知道为什么又笑了。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容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因此,既容易接受积极的影响,又容易接受消极的影响。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接受不良影响的机会也比较多。虽然在学校学生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但是从社会中他们可以看到和老师讲的不一样的行为,比如: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还是有人扔垃圾;老师教育我们在车上要学会把座位让给老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会视而不见。这时,他们心理自然会想:为什么和老师教育的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和人性。但是,在他们眼里,老师还是有很高的威信的,根据这些特点,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就要和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切忌要求过高过急,简单粗暴。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心理学》从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各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我们如何来培养健全人格的儿童,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目。
本文标题: 儿童行为心理学这本书的读后感(《儿童行为心理学》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56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停不下来的迈克斯绘本读后感(野兽国读后感)笑猫日记1500字读后感(《笑猫日记》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