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一二章读后感非暴力沟通第一二章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1:留意发生的事情,2:表达感受,3:说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第一二章读后感
1:留意发生的事情
2:表达感受
3:说出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4:说出需求
例子,一个母亲对青春期的儿子说: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事实),我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原因),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洗衣机?(要求)
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1:道德评判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略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例如,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就是“太粘人了”,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他就是“冷漠的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那就是有“强迫症”,如果我更关心细节,那他就是“粗心大意”。
2:进行比较
3:回避责任(我不得不做),事实上你总是有选择的。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多少次我们会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有多少次我们说一些话仅仅是为了发泄我们的情绪?有多少次我们使 用语言去伤害自己爱的人?又有多少次我们会被语言所击中,很久很久都陷在这个语言所构筑的噩梦中无法挣脱?
“非暴力沟通”是作者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这里借用甘地曾使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
艾提海勒申(曾经被关押在德国人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她在一则日记中曾经写道:“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这个日记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为所欲为,可是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想要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总是可以的吧。于是,在“说话”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自己可以最大限度的为所欲为,因此当我们自己感觉痛苦的时候,语言几乎就会在第一时间变成我们的武器。我们用它来伤害我们爱的人,我们恨的人,或者整个社会。
这种方式也许在短时间内会让我们觉得松了一口气,舒缓了自己的痛苦,可是它并不会有什么长期效果,而且它会造成其他人的痛苦,激怒别人,然后别人又使用语言来伤害我们,最终我们就陷入了这个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如果伤害的是我们爱的人,也许我们还会被接踵而至的内疚和悔恨所淹没。我们都知道,说出去的话等于泼出去的水。伤害已经造成。唯有悔恨留给我们。
所以我们才会说,即使在最亲密的人之间,有一些话你也永远不能说。
而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注意:是两个方面,说和听。
我们要学会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时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期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我们练习这种方式,直到有一天这种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在我们头脑中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模式,虽然这很难。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自己防御机制以及谈话方式的条件化,但是这是我们值得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非暴力沟通》第一章读后感
好多时候都是我们本能的反应别人的说话、做事,让我们说出一些话,其实就是一种暴力,让人家不舒服了那就是暴力。
当听到别人批评我们时,我们一般都会怼回去对吧?当你怼回去后,对方是不是也不舒服?那他又会反击,然后就可能从语言到身体都产生了伤害,这就是暴力沟通了。如何避免呢?就要通过倾听自己及他人,去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要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所以说就算你沟通的对象并不熟悉非暴力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做好我们自己,我们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乐于互助,那么我们就会感染到对方,他们自然会发现这样对彼此的好,就会不自觉的也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
书中也举例说了一件事情,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我们平时也可以这样利用起来。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的儿子也会经常做一些大人看起来是捣乱的事情,也许他的背后也有很多我看不到的需要没有被满足。
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限制性的社会文化在一代代的相传,比如无法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真正的需要。我们以及祖祖辈辈已经为此在承受着痛苦,我希望痛苦就在我们这里停止,我希望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没有语言暴力,停止批评,指责,命令的说话方式,所有人都能够坦诚的沟通,都能够清楚明白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接纳个体的差异性,那么改变就从我开始。我将致力于让非暴力沟通融入到我的家庭生活中,我的职业中,融入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非暴力沟通包含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观察,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这里我有一个关于观察和评论的快速的识别方法,供大家参考。首先,如果你说的词汇更倾向于是给别人贴标签,比如懒惰、愚蠢、差劲、傲慢、话太多了、发脾气、好人、坏人、工作时间太长了、霸道、发牢骚,那么你说的就是评论。还有,如果你使用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样的词汇,那么,你表达的也是评论。
在听到评论时,我们会认为是受到了指责和批评,当感受到了指责和批评,人们的反应一般不会有什么好态度。所以双方就会开始争吵,冲突就产生了。
2)感受,接着,我们表达感受,P43页有感受的词汇表,大家可以一个一个的去感受这些词汇所表达的不同感受。
书上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马歇尔询问他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又试一次,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的说:“我没什么感受!”。其实他有着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出来。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我们有些时候的感受很复杂,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感受,更不用说表达出来。所以,辨认各种感受也是需要学习的。
很多情况是,我们认为表达感受其实是在示弱,我们害怕展示自己的脆弱的一面,所以绝口不提自己的感受。当你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对方理解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所以,示弱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冲突,示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家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高兴、悲伤和愤怒这些感受吗?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某件事情,所以我很生气。其实并不是,其实感受的根源不在别人,而是在我们自己。我们的需要和期待是否得到满足,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看法,这些因素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书上P48页对这部分并没有展开说,这里我跟大家分享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就明白了。
A表示应激事件,B表示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C表示结果。很多人以为是事件A导致了结果C,而忽略了B的作用,其实导致C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A的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也就是B。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呢?例如事件A是老板对你工作不满意,经常批评你。你对老板批评你的看法是,认为老板在挑毛病B1,于是很愤怒,准备辞职C1。还有一个人,经历了同样的事情A,他的看法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老板对自己的批评,如果老板批评的有道理,就努力改正B2。那么第二个人的结果C2就是情绪上很冷静,在行为上去改正。
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事件A,因为不同的认知和信念B1、B2,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C1、C2。
除了对他人言行的看法,我们的需要是否被满足,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如果某个人满足了我的需要,那么我就开心。如果他没有满足我的需要,那么我就悲伤,愤怒。比如如果我婆婆帮我做家务,带孩子,那么我就高兴。如果他不帮我做家务,带孩子,那么我就郁闷,生气。
所以说,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当有了感受之后,我们其实也有不同的选择,一,使用非暴力沟通,诚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那么被满足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但是结果仍然有可能不理想。
第二个选择就是找出使自己痛苦的那个信念和想法,我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就是我婆婆就应该帮我做家务,带孩子。这是现在很多中国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这样想,难道是错的吗?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看事实的真相是否对我造成了痛苦。如果我婆婆没有帮我做家务,那么我就会痛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改变这个想法和认知,不然我们就会处于痛苦之中。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是选择继续痛苦,还是选择让自己快乐起来。
3)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1)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2)我希望,不论我做什么,你都能点头称是。这两个请求哪一个表述的更清楚,别人更容易满足呢?是第二个。
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加深联系。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有一位母亲说:”马歇尔,我回家试过了,但没什么用“。我请他讲述发生了什么事。
我只是说:”当我看到你没有做答应做的家务活,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希望回家后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然后我提出了请求:”我请你立即把房间收拾干净。“
听起来你已经很清楚地表达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然后呢?
他什么都没做。
那接下来呢?
我和他说:”像他这样懒惰和不负责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
在这位母亲看来,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她的请求是否能得到满足。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有的人对非暴力沟通存在疑惑,认为很多人可能不适应这种沟通方式。我在思考,是不是我们在运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也许我们只是在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形式,而没有掌握到它的灵魂。如果人们怀疑我们的诚意,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动机。虽然我们是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真正在乎的也许只是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的需要。
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以为非暴力沟通就是让我们转变谈话的方式。但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然后我看到了不同的内容,就是我们不仅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自己,也要用心去聆听他人,聆听他人跟表达自己同样重要。
我们的感受,需要很重要,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也同样重要,非暴力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如果你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动机就是想让别人满足你的需要,或者是想引导别人到自己想要的期待里,那么,你肯定会以失败告终。因为你的动机,你说话做事的起心动念,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
第七章和第八章,讲了关于如何倾听以及倾听的力量。有的时候,当别人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时,通常会带着情绪用指责或批评的语气跟我们说话。当我们不再把指责或批评当作是攻击,而把它看成是可以帮助别人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的礼物,我们便不再会有受伤害的感受。
有效的倾听,就是关注倾诉者的感受和需要,这样他会觉得是被理解的,被接纳的。倾听的力量非常强大,它可以帮助人们疗愈内心的伤痛。
在书的末尾列出了非暴力沟通的模式,我们可以使用这种固定的表达方式,去替代自己平时的不合理的表达方式。
1)诚实的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当我看到/听到/想到。。。。。。
我感到。。。。。。
因为我需要。。。。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当你看到/听到/回忆/想到。。。。。。
你感到。。。。吗?
因为你需要/看重。。。。。。
所以,你想。。。。。。
《非暴力沟通》第一章感悟
观察:区分观察和感受,不要给别人贴标签和下定论
感受:表达出上述观察所带给自己的感受
需要:表达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感受
请求:请求帮助,告诉对方需要做什么
下面说具体工作中的应用
员工经常迟到
Xxx,我看到考勤记录,你上周迟到了三天,上个月一共迟到了10天。是不是最近家里遇到了什么事情,我觉得你这样的工作状态让我感到很不安,我希望咱们的工作氛围是一个努力并且有纪律性的团队,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说,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如果是你自己的原因我希望下个月开始你可以解决迟到的问题。
非暴力沟通中的“爱融入生活中”的“生活”,囊括了生命体的时时刻刻。其中的爱。即是感受体会与体察。需要的察觉和感知。体会自己,体察对方。察觉自己,感知对方。在这里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是对自己的爱。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通用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1
几年前就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看了三十多页,感觉和结果导向思维有点相似,因为个人原因搁置了。想着等以后再看,通常等以后再看的书都等不到以后了,书太多,能静下心来看完的很少。
前几天你给我发了张照片,是这本书的封面。我才又找到这本书读了起来。因为是同读一本书,所以看的很认真。慢慢的发现这确实是结果导向思维。不过更有艺术,既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也关注对方真实的内心。不带评论的表述事件,艺术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又不强求别人满足自己。
如何表达愤怒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为电子书有很多人的评论。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当出现这种情绪时,请关心我们自己的内心,我内心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沟通大概就是用艺术找到真实的自己,关心爱护真实的自己。也引导他人找到真实的自我,关心爱护真实的自我。
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因你而遇见它,也遇见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2说一下昨天晚上家里发生的事。因只有我参加了学习小组,孩子爸爸并没有参加,可能就和我不是很同步,做事比较鲁莽一些,不能做到积极倾听。
昨晚儿子洗脚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撒了一地,孩子爸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了孩子一下,并训斥:“干嘛呢你,地板怕水不知道啊!”孩子马上就委屈的掉眼泪了,但是又不敢哭出声,压抑着抽泣。我看到了后连忙对他说:“儿子,你是不是很委屈,如果是就大声的哭出来吧!”儿子听了我的话后就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过去抱了抱他,拍了拍,对他说:“哭完告诉爸爸怎么回事就好了。”儿子哭了几声就不哭了,告诉爸爸:“我的洗脚水打热了,我把2只脚放在盆边上,一只脚太用力,踩翻了。”爸爸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以为你跟妈妈闹脾气,故意打翻的呢,爸爸错怪你了。请你原谅。”儿子点点头,算是勉强原谅了爸爸。
睡觉的时候我和儿子谈论这事,并表扬他没有对爸爸发态度,但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表达出来。事后,我对爸爸也进行了沟通,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了孩子,爸爸也特别后悔.其实他也在看书,但是同我一样,运用起来还是比较生疏,希望他将来也加入学习小组,我先自己努力变好,慢慢影响他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3生活中总有很多淬不及防的言语冲撞与你撞个满怀,他有时只会让彼此皱邹眉,有时会让你急火攻心,有时更会让彼此恶言相向,更严重的还会手脚并用……事情的发展全然不受控制,他撕裂着我们的心、肝、肺,直到你满身伤痕,叩问自己: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失心疯,让我们这样彼此伤害。
我想到了陈小春4岁的儿子,拿着大喇叭淡定的对陈小春说:“你是不是生气了?你能不生气了吗?”紧张的.气氛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孩子就是在观察、感受之后说出了他的请求,化解了当时的气氛。
非暴力沟通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他教会了我怎样正确面对言语暴力,或者说冷暴力,简单的说,只有解决了心情,才能解决事情。以前只会干生气,或者失态以后说出伤心伤肝伤肺的话,让场面失去控制。
简单的说,就是观察、感受双方的需要和请求,并且告知对方。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无形之中你的注意力转移了,并且能发现事件背后的隐情,矛盾自然就成功化解。
在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总会忘记方法,没关系,我们可以像马歇尔.卢森堡儿子所说的“快拿出你的卡片”那样,借助工具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沟通更顺畅一些吧。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4读完这本书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时间好好品读,做笔记,好像明白了许多矛盾产生的原因~暴力沟通,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思考如何解决矛盾。这本《非暴力沟通》里面提供的四种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觉得始终就是贯穿的一个道理,当冲突产生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这样很有可能能够建立积极的关系或者说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生活中,每当遇到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了用指责,命令,批评,否定的态度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殊不知,以这种暴力沟通的方式,会让对方因自我保护而产生强烈的攻击性。因此,好好说话,认真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同时,善于自省,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将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投入实践中,不断实践,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定会因为你的善意的话语和行为闪闪发光。若能将内心潜藏的爱也赠与他人,很多人将会觉得无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将是有意义的,你也会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400字5暴力!这个听起来就很暴力的词!
沟通!这个社会交际必备的技能!
理解中的暴力就是动不动就动手打架、大声吼叫,甚至是战争等等,总之就是不和谐,很不文明,让人很不舒服的行为方式!而用这种方式去与人沟通,那无疑是非常不好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她的不妥之处,但是,我们身边乃至于我们自身却经常如此,那些无情的语气话语即使不动手却伤人更深!唉,无比的感慨!多少次,自己也陷入这个冷暴力的漩涡当中!
幸好,幸好我是一个相对理性的,给自己点个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己都能够快速脱离这个冷暴力的氛围,然后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真的非常庆幸读到这本书,非暴力沟通真的是爱的语言!只要在沟通的时候注意规避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多现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用心去感受爱的语言,那么,沟通的效果势必会比想象中好很多,幸福指数也会提高不少!一定要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去深刻感受爱的根源并请求帮助,那么你就将成为非暴力沟通的高手!
书中总结了12个关键字——懂观察,讲感受,谈需要,提请求!营造好沟通的氛围,学会使用爱的需要!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