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读后感打卡(一)《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第一章“范式转移的代表”阅读打卡~3:本章让自己感受最大的三句话...
《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读后感打卡(一)
3:本章让自己感受最大的三句话
3-1:“社会建构论相当看重当事人’主观’认定的现实”这句话体现了短焦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尊重和重视当事人的,作为咨询师要能够转换视角。
3-2:“改变一个人更重要的,不是仅仅处理内在议题,而是可以通过改变沟通互动以及外在系统来达成。”这句话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属性,作为咨询师,咨询思路要从看似“内在”的问题通过沟通互动外化出来,并借助外在优势和资源去解决当事人的困扰。
3-3:“SFBT认为形成可以朝所欲目标前进的具体行动,是启动改变的第一步,是最为重要的选择。”这句话强调了改变对当事人的重要性,以及SFBT理论所看重的方面。有时跳出过往,离开内在,其实就是一种进步了,这点对于深处内在困扰的当事人很重要。
2:本章最大的两个疑问是什么?
2-1:当事人与咨询师共同创造的关于改变的行动信息,为什么也需要符合当事人的生活脉络?这样会不会又会使当事人陷入惯性行为和习惯中而再次产生困扰问题?
2-2:为什么说SFBT更适合华人?是因为华人强调集体主义,华人的生活更社会性而不是个体性吗?华人更看重社会关系人及其支持吗?
1:本章学习后最大的一个感受或者实践计划是什么?
1-1:最大的感受是作为咨询师,当事人视角下去发现其资源和优势,后续实际咨询工作中要注意倾听和感受~
《尊重与希望: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读后感打卡(二)
答:生活中,我认为尊重的前提是看到和倾听,是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控制”的另一面,我看到比较多的情形是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尊重”的成分太少。
对“尊重”的最早感悟是我参加工作几年后,因为我自己很不喜欢黑汗白流的辛苦耕作的生活,所以靠学习走出了农村,然后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也应该脱离那种生活,所以参加工作后一直先把父母弄到城里,但显然我是一厢情愿,他们根本没有去城里的意思,后来我意识到真正的孝顺不是让父母过自己认为好的生活,而是顺遂他们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大多数人也容易陷入自我站位和立场去评判、评价他人,作为咨询师,尊重来访者应该是贴近他去倾听和好奇,而不是强加自己认为对的价值观或生活经验。
二、请自行阅读本书第二章,并完成“3-2-1”读书笔记输出【20220214补充】
3:本章让自己感受最大的三句话
3-1:SFBT相信人们是健康的、有胜任能力的。
3-2:SFBT是赋能导向取向的。
3-3:SFBT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特别看重和开发当事人想要有所不同、已有过的成功经验,并将其用于建构解决之道。
2:本章最大的两个疑问是什么?
2-1:SFBT咨询过程中强调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内在价值观和参照系统,咨询师不能颠覆当事人的世界观或认为当事人存在所谓的错误信念,但咨询师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较大的话是不是就不适合建立咨访关系?或者说当事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跟传统普通大众的差异较大时,咨询师又该如何处理?
2-2:P045倒数第四行提到“对人深层次的尊重与信任”这里的“深层的”具体指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对人最初的信任?
1:本章学习后最大的一个感受或者实践计划是什么?
1-1:对照案例,梳理自我问话,并作比较,找出优化空间~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篇一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进入高校任职的青年教师,如何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教育部主办的这次网上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必要而及时。在认真听取了各位老师们的授课后,获得了很大收获。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我要以优秀教师为楷模,以身边的师德标兵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我在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向专家型教师看齐。因此,我会抓住一切机会多读书,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我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用创新课堂教学,用事实证明自己。比如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利用好网络资源,结合实际,融入课堂;多向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与他们沟通,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碰撞来确定管理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坚持听课,借鉴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如此,还要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今的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为此,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转型的重大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制作复杂的课件,帮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努力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加校级、省级甚至的教研活动。同时,每年至少完成两篇高质量的论文。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教师工作,我充满信心,我将带着百倍的激情投入以后的工作,让自己的规划在最短的时间得到的回报。
篇二
本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进入耀华的时间仅仅一年有余,还有很多的课要上,前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称职胜任的耀华教师,特制定青年教师三年规划如下:
三年计划,第一年奠定基础,第二年符合要求,第三年精益求精。
第一年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是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意味着青年教师教学生涯的开始,这一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志趣与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生教师的教学品位。虽然于我而言,第一年已经过去,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坚持培养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爱岗敬业:力争在教育教学上勇挑重担,忠于职守。当个人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服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力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掌握教学基本功: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一些能正确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熟悉教材教法,对本学科的教材,在起始教学阶段力争作到熟悉全部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自觉懂得并不断地探索用适当的方法去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常规,练好在教学各个环节上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包括备课、组织教学、作业布置、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等;熟练掌握使用电脑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能在日常教学中限度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自主学习、提高素质:充分利用学校这一资源宝库。在交流方面,力争多听课,不错过每一次集体备课与研讨,在学习方面,以图书馆资料室为依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培养上述基本素质的目标是尽快成为一名合格胜任并受学生认可的教师,这个目标应该说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升华,不断提高,实现终身学习。
有了前两年的准备与积淀,在三年内青年教师的临界期即第三年中,应作到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在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在充分完成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使自己初步具备学者型教师的雏形。作到这一点,主要依靠前两年的准备与积淀,在具体方法上,要依靠更充分、广泛的学习、阅读。
1、积极学习、了解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成果,并主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实践,归纳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当然这样的过程应持续进行,成果也应不断改进。
2、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利用前人的宝贵经验充实自己,为成为学者型教师打下基础。
3、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转型,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
4、在教育教学科研上投入精力,力争出几篇高质量论文。
行百里半九十,但本人觉得作为教师,年纪尚浅时的教学时光更加弥足珍贵,三年内的学习与工作,会带来充实与满足,会为成熟后的厚积薄发储备力量,会决定今后漫长的教师生涯的走向,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生的方向。
篇三
新的学年开始了,又一批新教师走上了讲台。新教师有激情,有闯劲,创新开拓意识很强,如果得到科学、专业的引领,其成长速度会是相当可喜的。
“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我该怎么办?为什么我怎么都教不会他们?!”“当教师这么累,我的快乐在哪里?”……
这是不少新教师上岗后对教师职业发出的感叹!其实,做老师容易,做个“有心的老师”不容易。如果新教师上岗后不久精神就开始枯竭,那么其职业发展就会停滞。因此,新教师要保持自己良好的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持续的职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适应阶段”
新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是拜师学习与模仿阶段:新教师要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
二、规划“基本功阶段”
新教师工作到第三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一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一般基本功;二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三是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四是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能力的基本功。至此,新教师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
三、规划“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五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研习、特级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构建了自身教学经验体系。
四、规划“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五至八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所说的“高原现象”,许多教师满足于自己的那点经验和技能,也就此裹足不前。
教师要想突破成长的“高原期”:一要明确专业成长“着力点”——加强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走出教学艺术缺乏的“高原期”;二要找到专业成长“生长点”——重视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走出教学技术缺乏的“高原期”;三要探求专业成长“发展点”——继续教育要终身化,走出专业知识缺乏的“高原期”;四要寻求专业成长“契合点”——培养合作意识,走出单打独斗的团体精神缺乏的“高原期”;五要确立专业成长“支撑点”——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走出教学自我诊断缺乏的“高原期”。
五、规划“教师成名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8至XX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
这阶段教师的工作特点有两个:一是教学在批判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忙碌与宁静中开展自身对话,在教育反思中不断接受理智的批判,在实践中不断接受理论的提升;二是教学在研究中。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拓展内涵,增长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六、规划“教师成家”阶段”
教师工作到第XX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教师不满足于在教育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这阶段教师的工作特点是教师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因他们丰富的学识、灵动的智慧、激情与活力而成为充满底气、灵气和大气的立体课堂,使教学更成为教育。因此“成家阶段”的教师,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一体的教学流派。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