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智海拾贝》一书的读后感的作文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精彩有趣的书,书名叫《唱着歌走来的女孩》。这本书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的作品集,里面的文章都...
读《智海拾贝》一书的读后感的作文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老人以大海为家。有一天大海突然开裂要退潮了,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在沙滩上捡海味。而老人却没有这么做,他把大家筐里的小鱼小虾都扔回海里。村民们都十分疑惑,纷纷指责这位老人。这时,从山上传来一声惨叫,原来是郑老师滚下山崖了。村民们急忙围过去,站在周围犹豫不决,议论纷纷。而老人毅然把郑老师抬到自己的老木船里,克服海裂的危险,在波浪间颠簸,在冰坨中穿梭,终于把郑老师送到了城市医院。
在老臣的笔下,这位老人具有人类最优秀的品质:善良、有爱心。在那海裂、狂风暴雨的恶劣环境下,他依然保持朴实、善良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当今社会,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遇到危险困难时,你会退缩吗?你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吗?正因为老人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才会把小鱼小虾都送回大海,留给后代;正因为老人善良,有爱心,毅然抢救别人;正因为老人勇敢坚强,遇到困难才沉稳不乱,绝不退缩。
合上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断地反思自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我们每天都要心存善念,为身边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只要你伸出双手,从身边小事做起。给陌生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和帮助;弯下腰拿起扫帚为校园美化出一份力;遇到陷入困境的同学献一份爱心……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但一样是善良、有爱心之举。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善良、充满爱心,我们的人生才活得更有意义。
活动总结作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活动总结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总结作文 篇1用爱感悟幸福,用爱化掉寂寞,用爱拉近距离。我们要用爱来关心一切,关心需要帮助的人。
20xx年1月18日,北区中学组织慈善万人行义卖活动。早上九点,一三班的同学在学校集中先进行义卖的培训。同学们都认真的听着,并总结别人的经验。
到了11点多,我们拿上义卖的物品,穿上志愿服,就一起去假日广场进行义卖。
在路上,我们也不浪费一分一秒。一边进行义卖一边走。路上有的行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有的对我们不理不睬。不过,我们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因为我们相信一定还有许多有爱心的人。
这次义卖中,我们遇到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而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老婆婆。当时,一位老婆婆走过来。我们对她说:“您好,我们是北区中学学生义工队的,我们在做慈善义卖活动,义卖所得的钱,我们会捐给红十字会,帮助困难的人。”
老婆婆说:“我的孙子,受过红十字会的帮助,我特别感激红十字会。“老婆婆毫不犹豫的拿出口袋里的所有钱。虽然只是十几张比较旧的零钱,但是我们却十分敬佩这位有爱心的老婆婆。
这次义卖一三班的同学不仅更加有爱心了,而且更加团结友爱了。
时间滴答滴答的走着,义卖渐渐地结束了,那沙哑的叫卖声,那一幕感人的对白,依然在耳际回荡。这时我想起了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活动总结作文 篇2本学期,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现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在作文教学时,我首先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孩子们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象到的,只要语句通顺就行。这样学生就克服了畏惧作文的情绪,他们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每个学生都能学写作文。
当学生对写作不再畏难时,逐渐提高要求,对学生文中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一个好片段等都要及时鼓励,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向别人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期待下一次的写作与交流,写作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写话、习作是一件难事,不会再冥思苦想、生编硬造了。
(二)注重创设情境,重视个人的感受
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亲身经历的事,让他们写或说,学生都会流利地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创设情境,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就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甚至是在生活中随机出现的趣事,天气变化所引起的感想等等。这样,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入手,他们写起来就深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从而达到练笔的目的。
与此同时,教师不局限孩子们的思维,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作文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写,老是让孩子猜想“老师要我写什么样的.作文”,“我写的作文有没有意义”“布局谋篇是否新颖”等,要引导孩子自由思考、自主表达,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老老实实写下来就可以了,那样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
(三)、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通过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我充分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让学生仿写、改写、续写,甚至要鼓励学生,挑战作者,写出与作者不同的作文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综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我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举办“谈读书”,“坚持阅读,把好词好句摘抄在‘采集本’上”,“班级精选日记”等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评比。这样,当学生遇到习作时,平时积累的知识就能“随手拈来”,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
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今后,我还要继续探索实践,摸索出更好的作文教学方法。
活动总结作文 篇320xx年4月是第28个爱国卫生月,为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观念,改善学习、生活环境,4月19日下午,武集小学组织各班开展一次“灭蚊防病健康你我”的主题班会课。
本次班会课各班班主任老师都积极准备,向学生们介绍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的目的,利用电子白板设备,以文字、图片、视频等途径,着重介绍了春天易见的蚊虫及其危害。然后详细讲解了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正确方法,要求学生们衣物勤换洗,不吃不卫生的垃圾食品,教室或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自觉爱护我们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下午放学前,全校开展了一次大扫除,各班将教室和清洁区卫生进行了认真清扫,学生们不放过墙壁上、地面上的任何一个污迹和垃圾,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玻璃、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学校以此次“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师生的卫生责任意识。利用晨会课、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在全校形成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活动总结作文 篇4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多的日子,我们一直在坚持晨诵、午读。校长曾语重心长地告诉过我:“焦艳,坚持读书一定会有收获,相信你们班的孩子到毕业时一定会很优秀!”
带着理想,我们一路前行。第八届书香班级颁奖仪式的激动心情还不时地在我心头浮现。创业难,守业更难。面对冬季的第九届书香班级活动,我的心中充满了忐忑。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呢?
开赛之前,我统计了班级博客数量。由于条件限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博客。所以在每次读完一本书之后,我就要求没有博客的学生写在笔记本上。我提倡读书时手边放本子,随时记录好词好句。根据个人能力,篇幅长短不受限制,首先要做的是——认真读。
短短的三个月,我们一起读了《红楼梦》《UFO与外星人之谜》《西游记》《草房子》《银顶针的夏天》《特别女生撒哈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是这样说的:高年级的孩子适合读科普读物,孩子会变得更加聪明。所以在读完《UFO与外星人之谜》后,我们利用两个午读时间讨论看书后的收获。有的同学对水晶头骨十分好奇,有的人对千年前的外星人感到好奇,还有的人对不明飞行物有兴趣......由于这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害怕读后感对孩子们来说有难度,让孩子们产生畏难情绪,我告诉孩子们,只要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可以了。
《红楼梦》人物众多,社会制度离我们的学生遥远,担心孩子们理解上有困难。但这本书属于四大名著,我觉得学生得有一定的了解。我把主题定位在《你喜欢的人物》上。看完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喜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喜欢她的作诗才华;有的同学喜欢薛宝钗,喜欢她的知书达礼。当然,也有的孩子不喜欢林黛玉的哭哭啼啼,不喜欢薛宝钗的虚伪。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渗透了一些封建社会的制度,让孩子们了解封建制度下,林黛玉走向死亡的必然性。
《西游记》相信每个孩子耳熟能详。但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和看电视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读完这本书后,孩子们都填写了读书卡,都敬佩不怕辛苦、勇敢无比的孙悟空。
读得多了,还要加强练笔。我和班里的孩子开展了共读共写活动,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历程。我由获奖的红花让学生自由猜测,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由班内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写班级故事博文,记录了大家的成长;在家发生的酸甜苦辣让孩子写成家庭故事博文,我们一起品味其中喜怒哀乐......海伦凯勒的精神、班长桑桑的可爱等都被我们永久地保存在了博客中。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本本好书给孩子们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一篇篇博文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历程。我相信,坚持就有收获!
活动总结作文 篇5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在这次轻叩诗歌大门综合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系活动。
在老师的的带领下,在诗海拾贝中我们搜索了许多诗歌,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刊、访问其他人等途径。了解到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都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伟大诗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伟哥国人民传诵。
同时,我们还整理了诗歌,我们把诗歌分类。按诗人分有李白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等。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等等按形式分有送别诗《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还有怀古诗、山水田园是、边塞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我们还欣赏了许多诗歌。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喜欢的诗歌朗诵了出来给大家欣赏有《天上的街市》、《春夜喜雨》、《古朗月行》……其中我最喜欢《古朗月行》内容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应为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去,耐人回味。从这些诗中我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手法,古代诗只要是赋、比、兴。现代诗写作手法有好多,其中有比喻、夸张、拟人、重复、排比……为此我也写了一首《雨》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跟着一阵阵山风,伴着一层层云雾。我悄悄的来了,来到大地的每一处。怎么样不错吧!我用的是拟人手法,把雨当做人来写。这一期我们班上掀起了一股诗歌的潮流。我们班还制作了诗歌总集,许多同学都投了稿,我也不例外,至今不到一个星期就有20多片稿,相信不久后一本厚厚的诗歌总集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标准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六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五年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 “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 “口语交际?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 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
如何写诗歌现代诗四年级下册
写诗歌现代诗的技巧如下:
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一般可分为一句一行,过长的可分为两行或三行。还有必要划分小节。 就像作文的段落一样,根据意思、景色、季节等要素进行分节。不写空行,做另一行写另一小节。抓住事物各种丰富的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收集诗、整理诗、欣赏诗、欣赏诗,有些学生还可以试着写诗。通过综合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与新诗的差异,认识一些诗人,增加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检索、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分类和诗歌学习方法。通过表演朗诵、诗集和原创诗作展示等活动,锻炼学生胆量、增强勇气、增强自信、培养创造力。
在《诗海拾贝》中,我注意到他扎实地开展了“收集诗”、“分类整理诗”、“欣赏诗”等活动。 为此,我把全班分成十个学习小组,除了第九组七人外,其余九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两个组长带领,先小组讨论决定收集哪方面的诗,再制定活动计划。
然后,小组成员再次聚集,对收集到的诗进行分类、整理,专人制作《诗分类表》; 另外,研究了该小组向全班推荐的诗,决定由另一位负责制作“诗推荐表”。在这个环洞做雀节,我忽视了所有学生在收集诗时概述他收集的所有诗的内容。
因为我在学生们提交的《分类整理表》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经常读他收集的诗。只是抄写了诗的名字和作者就结束了。这将违背我的初衷,用——收集的名字广泛读诗。因此,《诗分类表》的页眉应当包括“体裁、诗的标题、作者、大致内容和读后感”五个项目,这可以真正激励学生读诗。
诗歌现代诗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胡逗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纳早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拓展”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他人(“心灵之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 “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言精炼、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大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 “口语交际·习作” 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珍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三组、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料扩写;第七组,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行给予了明确指导,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读材料。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编诗集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