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无常读后感(命运无常 生活不易 且行且珍惜 余华《兄弟》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2-24 14:24: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

命运无常读后感(命运无常 生活不易 且行且珍惜 余华《兄弟》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后让我很受启发,回味无穷。用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路遥笔下的人物却是那么个性鲜明,书中的少安、少平,还有其他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必受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实亲近,栩栩如生。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特别是孙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又或者说,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她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田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她的牺牲,让人认识到这就是生活……总之,世间所有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

  平凡的人生本书,从平凡中而来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信心,盼望,爱,以及平凡中的苦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春节前几天,妈妈买回来了一摞书,我一眼就看见了《平凡的世界》。

  一本八十年代的书,现在读起来,却不觉得难懂,反而读起来觉得越来越有滋味。

  故事读主人公是陕北双水村的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展开的。上世纪70年代,自尊好强的农家子弟孙少平在原西县高中读书,与地主出身的郝红梅相互爱怜,后郝红梅与家境优越的班长顾养民谈恋爱。同村同班的好友金波为此抱不平狠揍顾养民一顿。倔强的少平不肯承认自己失恋,但开始与自己过于自尊的自卑斗争,积极参加赴地区会演的排练。好读课外书的少平敏感、自尊,吸引着县领导的女儿田晓霞。少平高考落榜回乡劳动,在经历了大旱、抢水、死人的事件后,远离故土,漂泊揽工。哥哥孙少安初中毕业就在家里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青梅竹马,遭到田的剧烈反对。最终少安娶了勤劳善良的山西姑娘贺秀莲,转型开办了烧砖窑,走上了致富路。

  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是田晓霞,她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女孩,她不嫌弃农民,对他人都温柔相待,可惜最后却因为救人而牺牲。

  这本书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所以在现实社会生活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让中国不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正如孙少安和田润叶相爱却不能相守,正如孙少平和田晓霞打破世俗偏见相守却没能长久。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同样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因而,缺憾是人生的常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学会接受缺憾,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你和我,生如夏花之绚烂,在接受缺憾中不随遇而安,而是奋发图强。像书中孙少安一样,敢于进取,敢于破而后立,造窑、破产、再造窑,最后从旧社会的贫农成了县里的先进户;像孙少平一样,敢于寻找自我,走出自己的土地,在陌生的大地上,依靠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实现人生价值。

  尼采曾说:“就算人生是出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轰轰烈烈的演下去,不要失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学会接受缺憾,缺憾不是失败。相反,缺憾是一种美,就如同悲剧结尾一样,在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同时,我们又领悟到生活之美。欣赏缺憾之美,就是欣赏生活。我们常说生活不要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由此,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接受生活的糟粕,并为获得幸福而不断努力。

  缺憾无法避免,但这就是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做好自己,拼搏奋斗,尽力让自己的青春少些缺憾。即使留下了缺憾,我们也不要纠结,就往前看。怒马鲜衣,披荆斩棘,为自己的青春代言,为国家的前进奉献自己。

  接受缺憾,欣赏缺憾,让自己的青春在“缺憾”中流光溢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孙少安天生就是一个忍者,强者,智者。他憨厚朴实、坚韧不拔;他不屈不挠、无畏向前;他忠肝义胆、有情有义;他头脑灵活、敢闯敢拼。

  孙少平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勇士,学士,绅士。他不甘于平凡,不局限于小小的黄土地;他不想要故步自封,不甘愿自甘堕落。相反,他像一只雄鹰一样,一直在勇敢的飞行,去往更高,更远,更辽阔的世界,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惊艳,充实自己的人生。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炎炎夏日,一个暑假,我读了《平凡的世界》后,颇有感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所写的长篇小说,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背景,通过矛盾纠纷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普通人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我最喜欢的角色,当然就是孙少平了。孙少平高一出场,在高中阶段,与田晓霞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后来他认识到与田晓霞的门第差距,与他哥再次做出同样的选择,经过漫长曲折的经历,最后与惠英嫂走在了一起。

  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是饥饿中长大。但他不怕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迎难而上,最终走上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他由于贫穷,很自卑,但他更坚强,为了改变这种自卑,他只能通过看书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没有借贫困而成为颓废的借口,他利用时间读书和学习不断进步,最后便从饥饿和自卑中走了出来。

  孙少平是精神家园的守卫者,他善良、朴实、孝顺,即使他很穷且还在上学,但他总是想着为家里做些事,奶奶眼不好,他就和妹妹去收集露珠给奶奶滴眼睛。在煤矿中,王世才死后,他帮助惠英嫂照顾孩子,他是当之无愧的精神家园的.守卫者。

  当然,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正面角色,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少平。因为他的性格,品质,精神都属实,让人感到敬佩。

  读《平凡的世界》感触极大,尤其是孙少平,他的一身正气值得我们学习。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6

  看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我,不知留了多少次泪水,本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又如此的不平凡,他经受了贫穷的痛苦,社会的残酷,爱情的失意以及无数的挫折,但可以说他的精神是饱满的。小说的开场介绍了少平的哥哥,是一个宁愿断送自己的美好前途也要靠自己的劳动力供弟弟妹妹上学的好哥哥少安,少安无疑是全家人的支柱,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少安都充当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广阔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少安的家只不过是无数平凡家庭的缩影。书中有很多人物都是能让人深有感动,触动很大,如孙少安、润叶、晓霞、惠英嫂、秀莲等等,这些看似平凡的人,做出的事是那么的不平凡。孙少平与晓霞是让我最意不难平的一对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是让人如此的向往,他们经过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好不容易在一起,最后却在那场洪水中晓霞失去了生命,这对于少平来说是多么的痛苦,但是后来他走在那段与晓霞的回忆路里,走到了双水村的村口时,蓦然看到了村子的点点灯火,一股温暖聚然涌遍了全身,那灯光下有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责任,他心中郁垒刻间消失,重拾起使命的荣光。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就算出身平凡,也要有坚定的信念,满怀着对世界,对未来的期待,勇敢地去拼搏,勇敢的面对世界的不公,活出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7

  这本书在看完的时候在龙空以及QQ上都和一些朋友做了一些交流,大概是因为这本书进过课本的原因,读它的人还是很多的,这点倒是在我的预料之外。

  先说说我个人的一些主观的印象吧。开篇读来还是挺有感觉的,伪废物流的手法,倒也给人很高的期望值。或许是网文看多了的原因,看开头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孙少平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将来,即使是在他揽工的时候,即使是在他在矿场的时候,我都怀着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期待着孙少平和田晓梅在一起,我期待着孙少平的生活能够出现实在的转机,我期待着作者来一个神转折,好让他从此过上另一种生活。

  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有。没错,什么都没有。这样的结局确实是令我唏嘘不已,难道说,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你努力,你坚持,你奋斗,你永远保持着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和信念,但生活最终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这是谁造成的呢?是一种作为这社会一份子的你我所无法改变的力量所造成的。

  是啊,如果你知道你努力,你坚持,你奋斗,你永远积极乐观,但现实还是没有一点改变的时候你又该当如何?是继续坚持还是随之得过且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看不明白。

  这是一个机会相对充裕的时代,我们很少考虑自己付出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但不可否认,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都还在上演着。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8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已交得好运,但是,命运无常,没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可以做的只有把握当下。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亲眼目睹了命运的跌宕起伏,有些事情发生的太突然,没有丝毫征兆,正如书中所说:“没有永恒的幸福,也没有永恒的悲痛。”的确,任何幸福与悲痛都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一朵花会绽放也会凋零,周而复始。但是没有人知道它会何时凋谢,也许它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可转眼间的一场夜风将它吹的支离破碎,早晨再来看时,只剩下几片花瓣孤独的摇曳。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想使明天不留遗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今天。

  如今我们提倡做长远计划,反对急功近利,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在做长远计划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当前的现状,今天比明天更重要,只有能很好的把握今天的人,才能更好的利用明天。我们在为未来做准备的同时也要关注今天的发展。

  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资源共享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而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可能一落千丈。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切有机会从头再来,我的命运会如何不同?人生充满着很多‘如果’,转折点比比皆是,往往不由我们控制。因为命运还没有给我另类的选择,我成就今日的我。”我们不应该为失去的机会悲痛惋惜,也不应该盲目等待未来的机遇,而应将目光着眼于当下,努力发现,创造机遇,虽然“转折点比比皆是”,但是能把握住“转折点”的人却少之有少。

  命运无常,把握当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成天担忧未来,今天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明天的好坏,只有抓住今天的人,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9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因为生活,我做了本该属于我的工作;也是因为生活,我读了本应该属于的我的书。”——《平凡的世界》

  它是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小说。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不知为何就想拿起它来读。当着迷于这本书时,你会觉得你就是主人公,他的经历,他的感情犹如附加到了自己身上。在国家政治生活不正常的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作者通过孙少安、孙少平、润叶、少霞等人的家族矛盾,将农民生活的艰辛,感情的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地描绘了出来。

  “细雨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这是开篇便提到的景色,就像是主人公的人生一般。他所经受的苦难,他面对苦难时的态度都应是我们所学习的。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人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周国平曾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第一次与《平凡的世界》接触是通过电视,一经碰撞,便一发不可收拾。我被剧里的人物深深的吸引,农民方阵的优秀代表孙少安、励志“脱农皮”的孙少平、阳光而充满激情的田晓霞、被感情折磨的伤心人田润叶,每个人物命运在大时代的背景里,鲜活又充满斗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我这个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来说,我初时会将此剧归为悲剧,看完以后,总似如鲠在喉。

  孙少安和妻子余秀莲一路携手从一个“烂包”的家,到成为县里“夸富大会”上的优秀代表,再到开砖窑当上个体户,有成功也有失败,他们是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余秀莲虽然有着小农意识的局限,但至始至终爱着孙少安和他们的家,却终因积劳成疾而去世。在生活越来越富裕,光景越来越好后,余秀莲的去世,让观众揪心,世事无常。

  孙少平和田晓霞本是高中同学,在毕业后历经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后,却又在黄原相遇,这让本来就心灵相通的两个年轻人突破世俗的偏见,地位贫富的差距,走到了一起。但田晓霞却在外出采访时因公殉职,在爱情经历种种磨难,等待收割时,却戛然而止,实在让人心疼。

  田润叶和李向前本是仓促结婚,又是男方的单相思,结婚后,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矛盾愈演愈烈,李向前因感情受伤饮酒驾驶,导致严重的车祸失去双腿,却因祸得福,看似还算是本剧的残缺之美。

  看完电视剧我对原著有了强烈的好奇感,电视剧会对小说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我必须原原本本读原著,这样也许我才能更深的走进它、了解它,与它产生更大的共鸣!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对于无关风月的我实在没有大多感悟。直到今晚抓紧时间刷完孙田二人的感情线后,竟发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有了极大转变:

  常说完美的爱情故事都以“画上圆满的句号结尾,但路遥的这部作品,皇甫同学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一画上一个省略号,我最初并不满意这个结局,但真正读到孙少平不甘心田晓霞的牺牲,一如既往地在约定地点“见面时,真有一些感动。某种意义上,这未必不是完美结局。若林黛玉葬花之辞:“若未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作者也不想这段理想的情感沾凡尘之事。从始至终,两人的情感就是纯粹的爱情。

  其实孙田二人的结局可以说是最有味道的:纵观全书,所有人的爱情都因现实不圆满。把孙氏兄弟的感情线相比。简直是一组鲜明的对照:男女双方差距相同,但收获了不同的结果。我的眼中,爱情也有三个层次:付出,负责,改变。少安与润叶属于第二层,少平与晓霞却已达到改变一层,跨越地位,学历,家境,两人不断改变着自己,甚至达到“生者可死,死者可生”的“情之至”可惜,少安若可为润叶过上圆满的生活去寻一条可能更艰难的,却可成全二人的路也好。

  爱情其实与万物无关,其中没有距离,没有伦理,没有生死。可以“恨不相逢未嫁时”,亦可“能以精诚至魂魄”,除去时间,爱情就是亘古不变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3

  开学至今也快一个月,开学伊始,学业并不算太重,便端起了积灰已久的的书物《平凡的世界》。断断续续地,也算是勉强地读完了这本书。虽囫囵吞枣,但也有不少感触。作者路遥让我从另一面认识了人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

  《平凡的世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以其深厚的笔力深入人心,打动着我们渐趋麻木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的人给我们带来的不平凡的感动和震撼。或许每个人在读完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但希望每一个认真生活的能够在苦难中磨练自我,在平凡中成就伟大,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坚强地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与书中的角色一样,经历着一切,不管你处于什么地位,出身如何,你只是世界的一粟。但是,每个人又是独特的,存在于世上的个体,没有重复,即使是相貌一致的双胞胎,也有着自己的思考,这也是构成世界的精彩。不管怎样,我们都得认识到自身,在世界上的我们,既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凡的,这或许有些矛盾,但是偏偏是这样,我们才能经历我们独有的经历,接受世界所给的磨练,以平凡成就自己的不平凡。

;

命运无常,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余华《兄弟》读后感



工作之余,花了将近两周时间,我读完了长达632页的《兄弟》。这本书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借的,借书理由,一是打发时间,不想虚度光阴。二是之前看过余华的《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觉得余华作品质量上有保证。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开始了对《兄弟》的阅读,可令我未曾想到的是,耗时两周,我才将其艰难地读完。

为何会感到艰难?因为这是一本既令人震惊,又令人惘然若失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明亮,时而灰暗。时而希望,又时而沮丧。看这部小说,无异于同时看了一部喜剧片、恐怖片、爱情片、色情片、童话片、现实主义批判片……

额……请原谅我混乱的描述,这就是我阅读后的真实感受。总之,在这悲喜交加的阅读体验中,632页的篇幅并不显得漫长。可真要一气呵成地,痛快淋漓地读完,似乎又不可能做到。毕竟,太多的感受需要慢慢去消化,人的情感也不太能适应情绪的多种变化。故而,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为何感到阅读艰难的缘故吧!



《兄弟》故事背景设定于两个时期:文化大革命与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则是讲述了两位异父异母的兄弟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如何艰难求生,以及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面对着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追名逐利的社会大背景,兄弟俩如何适应,如何选择,最终如何走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李光头和宋钢,一个粗俗而慷慨,一个愚钝而忠诚。在作家余华的笔下,两兄弟的命运与一个女人(林红)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粗俗与儒雅相碰撞,愚钝与狡黠相碰撞,而这种碰撞似乎到小说的结尾,哪怕宋钢选择以卧轨自杀来成全(或者说是一种进退两难的解脱),也未能碰撞出任何结果。 余华似乎也不是要刻意地揭穿或者控诉什么,他可能只是想呈现给读者,描述出人类在当时的那种政治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简单点说就是,人可以“恶”到什么样的程度,人又可以从这样的“恶”中得到什么。

对《兄弟》上部的阅读,是一种既开心又难过的体验过程。虽不时会忍禁不住放声一笑,但总体来说内心还是很压抑的。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以李光头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被抓获当众游街开始,通过对话的形式,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刻画出刘镇群众(隐喻社会民众)的众生相,反映了当时那个物质资源极度贫乏的年代,人们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是多么的稀缺,以至于一个偷看屁股的事件,都弄得像是在举办一场全民盛事。

起初,这曾令我反感。我总觉得这些刘镇围观群众太过尖酸刻薄,他们的快乐是那样的无聊,他们的快乐建立于他人的痛苦。与这样的一群人存在于同一块土地,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都让我感到可悲。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尤其是当我读到文化大革命席卷刘镇,童年的李光头(五岁)与宋钢(六岁)的悲惨生活后,我释然了。我的心里不再怨念,我似乎开始理解刘镇群众的众生相。在那样的政治背景下,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无论群体或个体,都被特定环境裹挟着,人人自危,担惊受怕,朝不保夕,能存活下来已是不易,还奢谈什么人性的高贵呢?

所以才有了宋凡平车站外的惨死,才有了孙伟因拒绝剃掉长发而丢掉性命的悲剧,才有了孙伟父亲那匪夷所思的自杀方式,才有了那些手臂上戴着红袖章,手上拿着红缨枪的魔鬼…… 当社会失去控制,当生活失去法则,当流氓披上合法的外衣,当权力被滥用,无法想象的可怕也就来了,悲剧已然无法避免。

我庆幸自己生长在现如今这个年代,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年代。我无法想象,假若我生长于李光头那个年代,我能存活多久。一句童言(戏言),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听到,就可以马上让你陷入巨大的灾难中。比如宋凡平在教两兄弟识字时,为了解释“地主”这个词语,引导两个孩子说出了“地”上与毛“主”席,调皮的李光头只是因为将这两个词语连在一起,读成“地上的毛主席”,就被那些手臂上戴有红袖章的人,当成了恶毒攻击(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的证据,从而给宋凡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了后来的惨死。由此观之,你才可理解刘镇群众的麻木不仁与冷酷无情。

在那样的年代,人命贱如蝼蚁。罪恶猖狂到无需隐藏,无需遮遮掩掩。一切在如今看似无法想象的场景,一次次光明正大地发生在刘镇的大街上。刘镇的那条大街仿佛成了审判场与屠宰场。只要戴上红袖章,你就是执法者,你就拥有了权力,你就能成为合法的施暴者。反之,你就只能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活着,以避免陷入巨大的灾难漩涡中。

我以为,这大概就是刘镇群众变得如此冷漠的原因吧!



如果说《兄弟》的上部是一部集合了喜剧、灾难、诙谐、恐怖等元素的片子,那么《兄弟》的下部则轻松许多,它的基调少了一些沉重,多了一些欢快。它更像是一幅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众生相,一出十年浩劫结束之后,暴力与狂热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的舞台剧。

李光头无疑成为了这部舞台剧的主角。他粗俗、狡猾、奸诈、无底线、敢想敢做,也足够聪明。他身上的这些“特质”,让他能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大机遇下(指的是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如鱼得水。他活的真实,也活的够无赖。这些“特质”让他取得了成功。

小说里有段谈话,让我印象深刻。谈话的主体是县长和李光头,谈话内容是如何移走县政府旁的五座垃圾山(这五座垃圾山因李光头的废品回收生意而产生)。对于这个老大难问题,县里领导可谓伤透了脑筋,而问题的制造者李光头却用他自己制造的这个问题,利用自己的无赖与狡黠,获取了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李记回收公司,也才有了日后的万贯家财。试想,这样的事情,哪怕是写好剧本,让老实忠厚的宋钢按部就班地去做,那忠厚的宋钢也是万万做不成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粗俗之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活的不虚伪,他们更能看穿社会精英的假面。因为活的无所顾忌,反而活的真实。他们(李光头这类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解别人需要什么(钱,钱,钱),所以反而容易取得成功。而宋钢,由于不能适应,再加上自身的倔强,最终只能在下岗之后艰难求生,从而走向了灭亡。



余华的笔下是犀利的,他对《兄弟》里的人物刻画是成功的。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即使读完之后,仍然是值得再回头翻看的。我的心绪难以平复。我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即通过李光头、宋钢、林红以及刘镇群众的众生相,这部作品到底要表达什么?要传递什么?

李光头真的成功了吗?他没有爱情,没有兄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宋钢死了,他又成孤儿了。”他穷的只剩下钱了,所以故事的结尾,李光头对地球已经不感兴趣了,他要乘坐俄罗斯的飞船上太空了……

小说里有人成功了吗?林红、童铁匠、余拔牙、王冰棍、刘作家、赵诗人等等,在我看来,都奇奇怪怪的。他(她)们的人生总显得有点不正常。又或者说关于成功与否的讨论根本就毫无意义。

实际上,到了最后,每个人都迷失了方向,没有谁是胜利者,因为谁都没有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东西。

突然想起一句话,“小孩才会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而此刻的我则想说,也许有时候连利弊都不用看,有时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因为命运无常,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本文标题: 命运无常读后感(命运无常 生活不易 且行且珍惜 余华《兄弟》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39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黄帝战蚩尤读后感(黄帝战蚩尤读后感)中医针灸推拿读后感(针灸推拿学习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