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与运用法则读后感((原则读后感6篇)

发布时间: 2024-02-04 22:03: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人生十二法则~读后感逝去的是时间,是生命,是人生,是过往,是之前的一切所有,但也有留下了回忆,美好,财富以及自己所想要的所有。,三月阅读书籍...

基本概念与运用法则读后感((原则读后感6篇)

人生十二法则~读后感

逝去的是时间,是生命,是人生,是过往,是之前的一切所有,但也有留下了回忆,美好,财富以及自己所想要的所有。

三月阅读书籍第一本是《人生十二法则》,作者,乔丹.彼得森。似乎像写这些关于人生哲理亦或是心理的书的作者,都是带有心理学家的称号。如今我们现活的世界里,心理学,心理营养几乎人人都需要的,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类似一句话,活着的我们,每人个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病轻病重不同。轻则不会影响生活,重则影响生活或是自己。不是没有,或是没有发觉,一直来我也在体悟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承认并证实,是存在一定的病症,重点是我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个状态,也在这几年的阅读中,多多少少看了很多关于心理,关于人生,甚至是关于死亡的书,不细说具体,至少大的框架与概念性的东西都已耳熟。

同样也因自己工作辞职的一段时间里,探讨过许多写关于人生问题的书,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品质,生命的重建,找到你的生命礼物,最好的告别等相关书籍。在这些阅读的过程,慢慢地对自己的生命,对活着的时刻以及对疾病或死亡的到来有着表层的认知与那么一些小小的心理准备,所以,由此可以更加从容淡定的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所有,这些也是之前一直强调阅读的意义与好处所在。

在人生十二法则中, 最重要的法则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每个成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对自己的生命以及关于自己所有的一切负全责,也只有自己才可以。活着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蜕变,不断成熟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全权为自己负责,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前行,这不关乎原生家庭,生长环境,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尽管多少会有,但不是全部,最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在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双手,思维,行动创造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想并给予行动。

我们可以先一起来看看乔丹,彼得森都讲了哪十二个法则,在这十个二则中是否有你需要的点或是触动到了你的某一处:

法则一:笔直站立,昂首挺胸:挺拔的你会直面人生的重负,随之你的神经系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你会更加积极地迎接挑战,而不是坐等灾难降临。而这里的笔走站立, 昂首挺胸不光是指身体,更有思想,物理层面以及精神的挺拔 。挺胸迈步,直视前方,随后,包括你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你是有能力的,有了这份信心后,你会接纳并且努力优化自己的存在。

法则二:待自己如助人:1、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即使那个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如果我们想好好照顾自己,就必须先拥有自尊。待己如助人, 我们要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或是“令你快乐”的 。2、世界的本质是混乱和秩序,我们在不断的混乱中寻求秩序,在想在秩序中看到混乱从而更好的前行 。书中说到,光有秩序是不够的,当你一直稳定,安全和一成不变的时候,就无法学习到重要的新事物,同样,当你学习的东西太多,超过了你的吸收能力时,又会被混乱所淹没。在这本质的混乱与秩序中找到合适的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既可以平衡对未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 。3、你可以阻挡一切外在事物,但无法阻止内心出现的邪恶。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看到自己内在的所有,感受自己的身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 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 由内而外的成长自己。

法则三: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智商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性格成熟与否则决定了一个人在行为上是主动还是被动,遇事时是焦虑还是沉稳;动力的大小也决定了一个人是追求上进还是自甘堕落。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很低或者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与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友。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恶人并不会因为不作恶就变成英雄, 英雄是积极正面的,而不仅仅是没有邪恶。 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 。友谊之间真诚最重要,且是可用心感受到。与真心希望自己好的人做朋友,和善良上进的人做朋友,这也是需要勇气与付出以及带有力量的,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都是相互的。不是说道不相同不相为谋,圈子不同不必强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先努力地提升自己,当自己进入到一定的层次,相遇与收获而来的自然也是与自己能量相关的人事物。

法则四: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你 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然后你会发现,解决自己特有问题的方案是需要量身定制的 。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们无需与任何人进行比较,我们永远的朋友是自己,永远的敌人同样也是自己,当你每一个今日优于昨天并是成长,是进步,是财富,是收获。请相信,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有时候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源自你的无知,要想知道自己真正相信什么,不能光局限于你认为自己相信什么,还要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否则就真的无法真正了解自己了。 专注于今日,进而活在当下,完全且妥当地照料眼前的事物 。

法则五: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管教孩子是一种责任,管教不是对不良行为的愤怒或者报复,而是仁慈和长远判断的谨慎结合。 育儿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这是一门学科,一门艺术,一项传承,是终生的事业。作为父母需要学习,需要训练,需要自律,同样孩子亦是如此,或是更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 ,管教和适当的鼓励,这样才可以更好更健康的成长。你可以选择管教你的孩子,也可以选择把责任转交给严酷,冷漠的社会,这便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如果选择了要孩子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与义务。在这个管教与陪伴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对自己与孩子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需要建立规则与结构意识,需要共同协商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做好榜样,与孩子共同成长。

法则六: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不要一味责怪,不要在整理好自己的人生之前就试图去干预别人 。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从小事开始,因为真相是,生活都艰难,每个人都注定要遭受痛苦和伤害,所以 ,在一切崩溃时,主动为自己的失败负责,直面现实 ,停止卑鄙的行事方式,停止令你感到懦弱和羞耻的言语,只说让你感到强大的话,只做令你为之骄傲的事 。

法则七: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我们都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与远方,那么深问活着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在哪里,是什么呢?书中讲到,应该 坚 持练习奉献与分享,直到习以为常,然后你的生活就会幸福顺利 ,事实是否如此,倒是可以去实践一把。如果你自律,并且愿意为了未来牺牲当下,那么你就能让现实变得对你有利。如果你行为得体,这会整合你的今天,明天和未来,让自己,家人和身边的人受益,一切都会累积叠加,秩序井然,然后产生最大程度的意义。

法则八: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是否在任何困难或是不好的面前,尝试去说真话,听听自己内在声音,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我们大多都过于虚荣与那么不真实。逃避或者说出真相,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更是两条人生道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因此你会选择什么呢,个人若以失去自我为代价赢得了世界又有什么益处呢? 一个拥有爱,力量和完整人格的人可以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然而由欺骗和悲剧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则是难以忍受的。 设定自己的志向,即使你不确定应该有怎样的志向,专注能够让你朝着目标前进,更重要的是,专注带来的信息能够让你及时调整目标。当你直面真相,坦诚地生活时,需要接受这种存在模式带来的冲突,这样你才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担当 。你会不断发现和纠正那些不可避免的错误,然后朝着更新也更明智的目标不断前进,随着经验的累积,你会越来越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你相信命运会把你带到更好的地方,相信改变的过程可以不断纠正存在,这就是探索精神的本质。谎言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会生长蔓延。一开始你只是撒了个小谎,然后你便需要用更多的小谎去掩盖。然而说真话能够创造最宜居的现实,真相将人类的复杂性简化为各自的语言,认人和自己化敌为友。 真相让过去尘埃落定,并充分利用未来的可能性,看见真相,讲出事实 。

法则九: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别给建议,选择聆听,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这才是最大的智慧。有时候,你必须改变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然后你才能理解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有时候,你只需要闭嘴就可以做一个很聪明的人。要相信, 一个问题在被解决之前通常需要先被很好地理解 。要知道,你在聆听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聆听自己。 所以,与人谈话,有时候聆听比诉说更有作用,更有意义,带着真诚聆听他人,在聆听地过程中也聆听内心的自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交谈方式。

法则十:直面问题,言辞精确:一个人必须拥有精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淹没在世界的复杂性当中。 而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永远不要低估忽视问题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此时,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利剑,直面黑暗,勇往直前,如果你一直拖延到麻烦找上门来,那么事情肯定会对你不利。当一切陷入混乱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创造结构,重建秩序。未来有太多可能性,浑浊不堪,难以掌控,但谨慎的思想和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证明人生意义的独特,辉煌的命运。 你需要确定自己过去到过哪里,才能知道自己当下在哪里,只有知道过去去过哪里,才能到达未来想地的地方。 说真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承认你想要的东西,让周围的人知道你是谁,精准注视,径直前行。

法则十一:承认现实,反对偏见:人们做所有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同时人们也会给自己一点压力,这样才能持续成长。 你必须清楚自己期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直接告诉对方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指责他们现在或者过去做过的。 如果你无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那就看看结果,并以此推动动机。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要做的都不是将风险最小化,而是优化风险 。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会去试图改变别人,至少他们会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

法则十二:关注存在的善: 当你内外一致时,就能够专注于当下,谨慎地对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修复失序混乱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如果你已拥有一切或已存在于各处,那么你就无处可去,也不会再有任何变化,一切可能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可能存在 的都已经存在。要知道,没有局限,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存在。当生活富足时,你可以为下个月,明年,甚至未来10年做计划,但是当你遭遇危机时,就不要这么做了。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 存在的美好也许可以平衡生命中无法消除的痛苦,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也能在不如意的情况下幸运地拥有这样的机会。 生活是好的,至少目前是 。

每个人都该知道的最有价值的事是什么,书说有讲到很多,比如说真话,管教小孩,对自己负责,关注存在的善等等。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明明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繁盛和平的时期,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有史以来困扰最多人的各种心理问题。相信,关于以上法则所讲到的内容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遇到,或是现在正在遇到,以及未来会遇到的。或许看到这里,写到这里,又在某个方面或是某个字句上深深的触动到我,再一次用文字的方式来写这样一篇读后感,相当于我对书本的内容又重温了一遍。对于一本好书,是可以多次细品地慢慢阅读,且会因为不同的阶段以及所处的境遇其收获与感悟也不一样。无言处在现阶段的我,对书中的内容还是触动了不少,并深同感悟。

我们在这世界的混乱中求得有序,又在不断的有序中寻求混乱以便更好的成长与进步,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动的,混乱中存在着有序,而有序中也存在着混乱,如同太极图中阴阳平衡,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任何人事物也亦是如此,有好并有不好,只时看待的人以及看待的时间所看到的不同而已。愿我们都能从这十二法则中吸引到我们需要的精华,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通过实践与练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法则。

(原则读后感6篇

(原则读后感篇1

前段时间读书,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读书都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我们从书中理解作者的观点,有触动之后就会深思,进而吸收,然而这只是初级的阅读,而更高一层的阅读则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果是同样的话题,假设让我们自己写,应该怎么构思全文,然后对比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这样的阅读则更能够收获别样的智慧。

创新的原则,是选自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中的一篇文章,既然是谈原则,必然需要考虑一些边际条件,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这个正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现在看来,基于自己目前对创新原则的认识,与德老先生相比,是断不能思考如此全面。所以当我试着构思自己关于创新原则的文章时候,估计观点也都是普通大众都能够想到的层面,没有更深刻的见解。

既然现在有机会接触到德鲁克《创新的原则》这一篇文章,自当全力思考其中的逻辑,将知识信息转化为个人智慧。德老在开篇就告诉我们他所分析的创新不是灵光乍现,不是缪斯垂青,是可以系统化研究、发现的创新一般原则。简单总结为“五个要做”、“三个不要做”和“三个条件”。其中五个要做:彻底分析机遇、走出去、简单、细微、领导地位;三个不要做:不要太复杂,不要多样化,不要对未来;三个条件:工作、长处、市场。具体了解,可以阅读原文,这里不再赘述。

创新的原则等同于飞机的航道,飞机如果安全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就不能够随意的飞行。同样,当我们在系统化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从创意到成果,必须有原则的规范。其实对于创新,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只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以致于很多人在创新面前都望而却步。但当我们认真分析创新的原则之后,反而突然发现创新与普通工作无异,很多原则并不是创新独有的,也可以适应普通工作。换过来想,凡是能做好普通工作的人,也一定能够胜任创新工作。

德鲁克先生说:成功的创新者都是相当保守的,他们不得不如此。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会”。企业家创新精神不是冒险性格的体现,然而却有一个前提,就是遵从于创新原则。如果企业家希望创新可以一夜暴富,那就是冒险,但如果希望成为行业领导者,那就是专注机会;如果企业家希望创新可以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就可以成功,那就是冒险,但如果企业家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那就是感受创新可生长土壤;如果企业家希望的创新产品要非常复杂,以展现其超前性,那么就是忽略消费者接受能力的冒险,但如果基于简单思路,那就是可实践的创新。

(原则读后感篇2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你想要什么?

(2)现实是什么?

(3)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

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则读后感篇3

?原则》这本书,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总结自己的一生所得的感悟和原则,从创业的历程讲起,进而谈到了工作和生活。

在谈到自己的成就和取得成功的原则时,不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更是启发我们每个人从内心深处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不管是享受生活还是改变世界,没有任何的对错和好坏,全凭自己的权衡,当独立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之后,找到其实现的途径,努力为之拼搏,享受这个过程,最后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一观点始终贯穿着整本书,没有任何成功仅仅是通过读了一本书或者完完全全按照书中的原则去做就能达到,这也是我和作者一致认同的一点。书中所提及的作者的经历,大多是创建桥水和他在成长中的错误教训,也许他职业的特殊很难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向,而且作者大量的举例和故事,很容易分散我的注意力,导致我忽略掉原则本身和追寻事件前因后果的联系,所以从一开始的阅读,我就提醒自己定要透过事例看到其描述的原则的逻辑与价值,权衡他们,并判断他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我和我的生活环境,以及能否帮助我实现目标。

在我看来,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我很认同作者的一点是,他也在提及自己的成长轨迹中写到:“与失败比起来,我对乏味和平庸的恐惧要严重得多,对我而言,很好的事要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为糟糕的事至少给生活增加了滋味”。

在我大学毕业,结束了十六年的学校教育之后,我真的有去想过这些年的教育教给了我什么,我像是一个没有跑偏轨道的动车,顺利地抵达了学校的终点站,社会的首发站,但是我却没能在这旅途中找到自己所热爱和擅长的,愿意去倾注热情和努力的东西。与其说自己过得平庸,不如说自己已经想不出如何让生活变得有趣了,更不用提该怎么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成功。

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断地去接触不同的人,去理解他们,融入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倾听,观察,因为“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始终愿意去理解那些看问题与你不一样的人是怎么形成他们看问题的方式的,你将会发现这很有趣,而且益处无穷,而你获得的更丰富的视角将帮助你决定你应当怎么做”,同时,试着去尝试新的事务,会更加了解自己。

自从工作以后,我越来越觉得人是没有极限的,要学习的东西没有极限,可以忍耐的东西没有极限,包括一个人的弹性也是没有极限的。当下觉得不能跨过的坎,不能说服自己的心结,以己见就认为不好的事,到最后还是挺过来了,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当初是考虑得是多么不周全,也忽略了任何事情的发展能受控的部分真的太小太小了。

“人越是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挑战自己的极限可能使你一蹶不振,这将造成很大的痛苦,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失败了,但这不一定是失败,除非你自己放弃。但之后你的痛苦将会逐渐消散,你在未来将会迎来很多其他的机会,尽管当时的你也许看不清这些机会。”

作者的这些话字字击打着我的心,也刚好印证了我最近遇到的一些不顺心的事,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成功或者机遇也是如此的不可控,那些不能自疗的压力和难题,不如劝服自己往远了看。我所能做的是总结这些失败提供的教训,学会谦虚和极度开明的心态,然后继续挑战自己的极限。

看这本书,很慢。因为我总是停下来,不由得思考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此相似的经历或者错误,也许每个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尽相同的事,但是其中的因果和联系让我和作者屡屡产生共鸣。

成功者和平庸者,不会因为成功了就过得更加开心,也不会因为平庸着就放弃了生活。说到底,快乐是自己感受的,成功也是自己定义的,最重要的,“成功的满足感并不来自实现目标,而是来自努力奋斗”。

(原则读后感篇4

瑞·达利欧,作为一位金融界具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三十年来,领导着桥水基金公司,叱咤风云。与他惺惺相惜的挚友乔布斯一样,他曾有一段时间痴迷冥想,都拥有超强的创造力,可以在一次次的重大错误中,不断修正学习,让自己进化。而《原则》,正是他对过往经历的生活和投资的普遍性指导。整个下午,我都试图在和瑞·达利欧“隔空”对话。

人类如此渺小,无论如何努力和勤奋,对世界有多么准确的研究,他说,你都不能够真正预测下一步真正会发生什么,这被称之为“不确定性”。没有防守的进攻,在全球外汇市场和债券研究中就会变成赌博,“不确定”性已经让他的好几位最富有的朋友彻底破产。达利欧本人也曾经两次破产,到最后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但得益于原则,总能像不死鸟一样经历“凤”凰涅槃重生。在他看来,如何建立防守机制,形成一个应变的操作系统,这也被称之为“原则”。

在达利欧看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生物丛林中存活,必须不断进化。资源从来都是有限的,20%的人掌控着80%的资源并非偶然。无论哪一个领域,总是有一小撮人,特别优秀,他们就是制定并主宰各种规则的英雄。例如达芬奇、牛顿、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丘吉尔、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等。于当下的中国商界,此现象更甚,风投市场红杉资本基本能够在每一个大的趋势赛道精准布点;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巨头,在各个细分领域取得霸主地位,强压着中小创公司变成阿里系、腾讯系;华为专注电信领域的研发,挖了足够深的护城河,难逢敌手,这些都不是偶然。

细细品读之下,你会发现,作为一个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在他相当长的财富自由之后,金钱已经不是他的唯一诉求,他在追求一个快乐的人生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试图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他对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具有超高的额外兴趣,并尝试和各个领域的专家交流,以获得充分开放的心态,而后者,正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事业成功的法宝。

世界的能量相互守恒,没有人能够持续“占有”任何一笔财富,包括,瑞·达利欧。作为一个动物性存在,人,需要有一定的金钱来购买生活资料,并以此维系自己的生命。因此,没有钱,万万不能,但钱一旦越过标准,就会越来越变得不重要。我一直认为,金钱,于五行之中,不仅属金,也属水,一时拥有,然后可能转瞬即逝。

昨天,5月10日,李嘉诚先生正式退休了,众所周知,香港长和系创造了资产神话,让他一度成为了华人首富。可以想见,几十年来,他个人拥有财富的数量,是何等的巨大。也许很多人羡慕他拥有的巨额资产,可事实上,他亦不过是一个凡人,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和伟大,这一丁点的财富,在世界发展的长河中,根本无足挂齿。与其艳羡他创造的财富,不如尊敬他的为人处世价值观。一位90岁的老先生,几乎没有休息过,一辈子忙碌于自己的事业中,最终捐赠了大量财富用于教育和医疗,这真的很让人尊敬。我想,李嘉诚先生一定是看透了金钱的本质,财富才能源源不断地聚集在他身上,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也。所以,人心真的特别奇妙,往往一个思维转化就能改变一切,一旦对某事某物看破,就没有什么可以执着的了。

达利欧认为,除了财富之外,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极其重要。我们要先学会和自己相处。让自己不管有没有财富,而变得快乐起来。许多人有这种危险,拥有了财富,却并不快乐。许多人为了汽车、房子、游艇、江边豪宅等等,辛辛苦苦奋斗一辈子,一旦拥有,却不一定快乐,实乃可悲。

站在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角度来揣摩达利欧,我会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冲基金创始人,他满足了吗?到了人生的晚年,他还想干什么?他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了吗?没错,他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1500亿美金资管规模),他的团队拥有最优秀的人才,他设计了流水线式对冲基金的管理流程。可以说,这么多年以来,他被各种各样的鲜花和掌声簇拥着。但他筋疲力尽,而且不能够专心,自言虽然每周工作80小时,一边管理着资产,一边管理公司,仍旧不能在最佳状态,时间远远不够。显然,他被束缚住了。人终究要考虑清楚,你到底是将工作视为什么,是驾驭它还是成为它的奴隶?是享受它,还是被它牢牢地束缚?也许,从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上,达利欧并没有达到最佳,缺乏一些中国佛道的超脱。

面对社会发展的无序,人生际遇的偶然,事物变迁的无常,我们当如何自处自洽?达利欧的态度很简单,谨守住自己的原则,依循着原则工作,依循着原则生活,那末,结果自然不会太坏。我想,这些原则不仅对达利欧有用,对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成长也有莫大裨益。试问,谁能独享有这些具有普世价值的原则,抑或藏之于名山?

合上全书,画完感触文字的最后一根横线,一次关于自我、人生的透彻反思就暂且告一段落。想想,人若常以《原则》为矢的,置“身”于其中,然后自省自励,等再次抬头看这周遭,必将恍如隔世。

(原则读后感篇5

跟风读完了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我之前很少看经管或投资类的书,所以对这类畅销书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书实在名气太大,各种赞美之词,所以忍不住就买来看了。还好这本98元的书物超所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经历

先说说作者。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投资这个领域,所以达利欧这个大咖还有桥水基金这个名字自己是第一次听说。看完这本书,对于他的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他曾经让他的11岁儿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独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还有就是他对岐山书记不吝赞美之词。而且听说他现在每半年就来中国一次。他自己甚至开玩笑说上辈子可能是中国人。其次感兴趣的是桥水这个公司。从这本书看看来,桥水公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公司,甚至是有点邪教感觉的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桥水奉行的企业文化和一般西方企业奉行的自由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相悖的。从本书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达利欧以及他所建立的桥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规则,相比起个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对于原则的绝对服从。他和桥水基金对原则的坚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记下来,甚至要用计算机把这些原则固化下来,而这些计算机固化下来的模型就是个人或者公司决策的依据。这种对于原则的绝对坚守造就了达利欧和桥水的成功。而他也在这本书里把他运用的原则公开分享出来。

二、生活原则

这部分我觉得是本书的最最精华的内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优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质,在这部分里,我认为达利欧就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总结出来,枚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原则中选取出适合我们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一定会带来成长,让我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顺畅。生活原则最重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内在的过程,答案是你的梦想;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外在的过程,答案是现实;第三个问题是探究方法的过程,答案是你的决心。所以梦想+现实+决心=成功。仔细想想,很多人没有成功是输在了现实和决心,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现实是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真正理解现实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认识到有些事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要过于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而要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局限以及对于失败的承认。决心,这里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有开放的头脑,决心不是说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说拥有开放头脑,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别人的决策。因为真正要坚定的目标是做出最优决策而不是你个人的决策。

三、工作原则

简单来说桥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则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相对于生活原则的普适性,工作原则在中国公司中还是要有所取舍的。我当然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一个公开,透明,公开辩论,可信度评分的环境中工作。但是我觉得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很难应用这些工作原则。首先国企不适合。国企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就不能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方面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适合,毕竟这样大规模原则应用对于一个快速反应的中小企业反而是一种负担。那像那些独角兽公司呢?可能是最适合移植这种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对于中国人本身文化里面的隐晦有一种担忧,即便是最年轻的新新人类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极度透明。因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对所有的会议录音,单说这一原则,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过,不论是哪种企业类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这些规则,适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则。

四、总结

这本《原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阅读起来也很过瘾。里面有许多干货,值得多看几遍。这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可以作为成长类书籍,也可以作为日常心理学书籍,还可以当作管理圣经,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和绩效管理的参考。里面提到的可信度评分方法相对于绩效评价或许更有价值。

(原则读后感篇6

?原则》这本书在年初很火,一直打算看一下,最近终于将本书提上了阅读日程。说实话,看完后并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收获但与之前的期待是不符的,原因应该是目前的我还没有亲身的实践体验,而且也不会立马去用到书中的原则。

这是一本手册,作者瑞?达利欧作为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将一生中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则进行了记录和总结,桥水公司以这些原则为基石,参考、学习、执行和监督。作者在人生的晚年阶段将这些原则公开,希望能给世界带来帮助。

随思

这本我读起来还是有点无聊乏味的,就像在读一大堆的公式定理,这很大一个原因是不太适合现阶段的我。因此不能一味追那些经典好评的书籍,适合现在的自己的书就是好书,能有收获的书就是好书。

作者如此强调原则,与作者的「把做事和投资决策的方法转化成计算机算法」强烈信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极度透明和极度公开也是希望增强公司成员的确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毕竟是做对冲基金,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倾家荡产。相比当下重视相关性而忽视因果关系的机器智能,作者偏爱强调强因果关系的专家系统,这也是其经历和行业所决定的。

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一些自己的感触。

当你开始建立自己的原则,并在人生历程中不断调整、加固,慢慢你就会塑造出你自己,你自己和他人都能更好地认识你,帮助你更好的做出决策。

以前面对质疑和批评,总会本能地抗拒和拒绝,希望以后以更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去对待,不要过分在意所谓的面子和自我虚荣。

建立一种坦诚的文化,出问题时及时找到错误去修补,并找出如何避免再次重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去隐藏问题。

《原则》的读后感

  最近看了桥水创始人,华尔街投资大神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自传,第二部分是“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此书是达利欧多年来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看完这本书,我最想记下来并分享给大家的是达利欧关于个人进化的观点。他指出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个人进化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认知的升级、能力的提升。想要让自我不断进化,就需要头脑极度开放(开放的胸怀)。

  读完此书,我总结了头脑极度开放对个人进化作用的几点体会,分享如下:

   一、克服人生两大障碍,保持积极开放的认知态度

  阻碍人生愿望实现的两大障碍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自我意识障碍是人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人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人的内心深处有被人赞誉和认可的需求,从而把批评当成一种攻击。尽管大脑更高级的部分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自己有帮助,但内心的需求对批评有高度的戒备心理。

  对批评的戒备、抗拒阻碍了人们对自我错误的认识及剖析,妨碍了人的个体进化。从进化的角度看,完美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假如有完美的存在,进化也就无从谈起。生物、组织、和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存在着缺陷或者思维盲点。人要实现进化就要让大脑处于极度开放,花费力气克服以上两大障碍。

  克服自我意识障碍重在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批评我们的人其实是来帮助我们的贵人,是促进我们完成个人进化的导航者。所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们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达利欧曾经收到过下属的一封邮件,里面写到:“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

  “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问我。”

  像这样内容的邮件,达利欧会常常收到。他不但不生气,还会认真回复,所以桥水的同事之间非常坦诚相待。

  极度开放,坦然面对错误,才有可能追索到事情的真相,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错误有完整、理性的反思,才会挖掘出错误的价值和意义,发挥错误在个人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所以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陷,知道犯错在所难免。这就是现实,是真相。正因为这样,当王宝强勇敢地出现在每个艺人都不愿获得的“金扫帚奖”颁奖典礼上时,我被他又一次圈粉。他获得的是“最令人失望导演奖”,这个奖项开办九年来,每年都有人得过,可从来没有一位莅临现场领取,王宝强不但亲临现场领了奖,而且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这种奖。

  谁都有不完美,但只要有一颗愈挫愈勇、不断进取的心,就应该得到喝彩。

  在达利欧投资生涯早期,他曾做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赔了很多钱。他后来回忆道:那次投资失败是在他身上发生的最糟糕的事,但同时也是最好的事情。糟糕的地方在于,公司濒临破产,他不得不把员工全部裁掉;好的地方在于,这件事情教给了他敬畏之心,让他的状态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才知道我是对的”。

  在失败后得到的体悟和成长,是成功所无法给予的。成功只会让人形成路径依赖,一直重复过去的行为,无法实现进步;而错误往往可以给我们巨大的刺激,逼着我们去反思剖析,去实现个人进化。

   二、个人进化之路——“痛苦+反思”

  人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缺陷,弱点和错误让我们感到难堪,所以人们往往试图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然而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身的缺陷弱点,会使自己得到解放,也会拥有一颗战胜它绕过它的勇敢而明晰的心。

  面对错误和弱点导致的痛苦现实,不逃避,主动反思,直面自己的问题,勇敢地拼搏在个人进化的道路上,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摆脱“低层次的自己”对个体的控制。

  你的怯懦在哪里,你就把那里割开,让它流血,让它接受阳光的照耀(开放),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疗愈和改变。

  反思就像剥洋葱,难免辣得人流泪,但你还坚持着一层层剥开,是因为洋葱里面有你需要的养分。

  在痛苦的现实面前不放任自己,勤加练习,养成习惯,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中工作,你将更快地进化。

   三、与可信赖的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集思广益)

  极度开放的心态会让你发现他人闪光点的同时,让自己变得谦逊,谦逊的品德与人的能力同等重要。

  头脑极度开放的人会意识到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有可能是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所以说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无比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束缚我们提升的是生命中已知的.、固有的。

  只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这种做法本身就有极大的缺陷。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争奇才项羽,不但具有作战天才,而且英武盖世,同时又具有领导魅力,二十八岁就成为全国的军政领袖,但他最终失败了,三十一岁即身殁,何也?因为他太过自负而任性,这使他无法听取和尊重他人意见,导致重要的谋臣范增离开了他。最后这个个性强悍,自我意识浓厚,对人彬彬有礼且重视士兵感觉,不喜虚伪好斗的盖世英雄落得众叛亲离,英年早殁的悲惨结局。

  亚里士多德一针见血地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结果。

  可见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与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对我们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四、学习让个人进化插上翅膀

  看了《原则》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不仅仅是讲给小学生听的,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特别是善于向错误学习。有好的学习态度的人都是那些头脑极度开放的人。

  极度开放的人会将学习作为目标,不会因好面子而掩盖自己的短处,也不会因好面子而害怕向他人请教。

  极度开放的人在考虑他人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个人的进化是在经历了失败后,学习总结,快速改进完成的,如果你不停地学习总结,你的进化过程就会不断地循环上升。

  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让人类比任何物种都更快更深入的进化。

  极度开放让学习更有效,善于学习让进化更神速。

   五、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人的大脑构造不同决定了人体验现实的方式千差万别。任何人的单一体验本质上都像“盲人摸象”一样存在扭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短处,如姚明篮球打的好,但他不如张韶涵唱歌好,张韶涵唱歌好,但她没有马云的创业能力……

  日本吉野弘的诗《生命》里这样写道:

  所谓生命,

  仅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

  ……

  生命自有缺陷,

  需要他人来填满。

  我们彼此对自身

  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觉知,

  人人大不同,世界才显得如此美妙。

  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让每一天都有收获,让今天的自己优于昨天的自己。这就是成长,就是进化。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宝贵的时间里得到滋养,这也是对时光最好的珍惜、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你会体会到:

  也许他是曾经吹拂你生命的风;也许他是曾经滋润你生命的雨。

  感恩和我一起共事的伙伴,他们都曾丰盈过我的灵魂,使我有所顿悟。

  感谢《原则》这本书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让我以不同以往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让我试着用极度开放的大脑看待、对待这个世界。

  我想拥有一个不断进化的自己。

本文标题: 基本概念与运用法则读后感((原则读后感6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00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堂吉诃德 英文 读后感(《堂吉诃德》英文读后感)《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书笔记兼读后感1—6(《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读后感6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