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六大原则读后感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很诧异为什么要把“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影响力》的封面,“微笑—影响力”、“影响力—微笑”它们二者...
影响力的六大原则读后感
影响是一种行为,而“影响力”则是一种去影响他人行为方式的能力。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为模式”,而过往的经验,也早已在脑中形成属于自己思维构架的“图示”,这些经验都会不自觉的去抵御外来影响,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也许,《影响力》的魅力恰恰在于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透析宏伟哲理,反向推之,验证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许你正经历着,也许刚刚经历过,每每看到《影响力》书中得出的结果,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哦,我说怎么会这样呢?”,等阅尽所有文字,最后,才信了。
而对于我来说,从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会认同、权威、承诺和一致、短缺”这六条原则是怎样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们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审视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样运用这六种“武器”更好的服务于工作,既能“皆大欢喜”也能提高效率。作为市场营销人员,我们时刻在“影响”和“被影响”中轮流角色,怎样做能将“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样做能让权威的嘴帮我们说话,怎样做能让我们的产品获得最多的“社会认同”,怎样做能让我们在“互惠”的同时成为这个过程中最大的赢家?巧妙的开启“火鸡妈妈”身体里的磁带,能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关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互惠原则”告诉我:给予以后的索取更能帮助我们顺利的拿到想要的资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备的竞争能力,为客户的维护和资源的互换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子甚多,举不甚举,只怕是说多了,简单的事情就变得细碎而烦琐。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心理游戏的乐趣。
现在,我似乎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要用“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封面,也许它意味心理学的神秘源自于人丰富的内心;也许,它预示着当“心理学”与“经济学”相遇就变得微妙迷离却又两者相宜。而这二者的结合,恰恰成就了《影响力》,只要是看过,以后在生活中就难以避免的要给某某事情对号入座。难怪,这本书要以“社会心理学著作”示人而非“销售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懂得了,学会了,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助抵御那些看似光鲜却暗藏玄机的心理陷阱,不要太大的实惠,仅此一点,足矣!
《品牌设计法则》读后感
一个优秀的品牌必须具备两:差异性与符号性。
差异性是品牌必须在市场中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定位,在品牌策略层面贯彻一个明确且有别于同行其他品牌的个性定位,让消费者直观的了解该品牌的价值。
符号性是品牌定位策略要植入消费者的心智,体现在视觉上就是品牌符号,品牌通过传播和消费体验产生大量的品牌记忆信息,让所有认知归结到这个强有力的视觉符号上,建立独有标签,使消费者能想起、购买并愿意推荐该品牌。
品牌设计的核心理念:品牌理念、品牌符号、品牌标志。
品牌标志三大基石:图形符号、中西文标准字、品牌色彩。
品牌设计流程:前期沟通、调研分析、策略定位、草图探索、设计品牌识别、简报提案、品牌触点应用设计及品牌视觉识别手册制作。
实际的设计工作大多脱胎于平面设计的细分,例如电商视觉设计、广告设计、展会设计、交互设计、UI设计、UX设计等,这些都与品牌设计有关,如果能立足于品牌的高度去思考工作和项目,会让自己的设计更具有商业深度,也更佳成熟、可信、更利于应用与传播。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应该掌握现代设计语言,更应该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对市场有敏锐的触觉,为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这样才能创造出类拔萃的品牌形象。
设计师在设计品牌的同时,也是被品牌传播的对象,当自己选择购买某款产品时是如何取舍、选择品牌的?以设计师的身份观察自己被品牌传播、感染的过程,多一些专业层面的思考,通过逐步积累提高自身的品牌认知深度,用心观察身边的品牌传播现象。对于设计师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提升自我对品牌及设计认知的有效方法。应为品牌设计是立足于商业传播视野的系统,要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品牌认知为最终目的。
对于一个需求,市场会向消费者提供各种眼花缭乱的商品,在做选择时,品牌悄悄的影响着我们的购买决定。品牌通过品牌识别系统与独特的消费体验让企业建立起五星的品牌资产,使企业具备强大影响力。优秀的品牌形象与传播策略结合,可以让消费者快速形成广泛认知,并建立品牌价值认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企业利用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为产品赋予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认同是消费者增加进深层面的愉悦,甚至身份、品味、审美、阶层的象征。
品牌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围绕产品的展开对其价值的传播,做品牌首先要了解产品的价值核心是什么,这是建立品牌、创造品牌形象设计的基础,像工作中的网络推广、公众号推文等,都是在直接或间接的宣传我们的产品。销售渠道决定决定了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环境,实体产品销售大多采用线上平台、线下实体终端双管并重的销售模式,因此了解产品渠道属性是制定品牌策略不可忽视的考量点。
产品六大属性:需求因素、用户特性、行业状况、价格档次、渠道特性、功能利益。
品牌五大要素:属性、价值、利益、个性、文化。
很多品牌塑造能力弱的企业没有区分市场中的产品和品牌,认为产品即品牌,只懂得在功能性价值上做营销,而忽略了品牌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创造情感价值,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同行“H”在发一些看似与产品无关的情感导向性文章,重视产品没有错,但品牌应该是建立在产品之上的差异化定位主张,产品只是品牌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有的产品在功能上设计丰富,使消费者初次看到产品产生“这款产品功能多应该就是好”的错觉,有调查显示在经过多次接触某款产品后,80%的消费者会放弃多功能的产品,转而选择在决绝明确问题表现优秀的产品上。所以“专注于某种产品的属性,最终会被超越”,竞争者随时都有机会推出更优质的产品,如果仅仅基于产品属性去经营所谓的品牌,那么消费者只有产品的功能价值认同,而情感伤上的价值为零,一旦产品功能被超越,那么销售就会收到影响。
品牌是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用区别于竟品的产品或服务的识别符号,打造在烙消费者心智的超级符号。
做好一款酒类产品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
现在的很多人都是比较的喜欢酒的,酒可以助兴,酒可以缓解自己的不好的情绪,酒也可以帮助我们排解更多的无聊的时光,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喝一些酒也并不是什么坏事。那么既然现在有很强的对于酒的需求,我想这些生产酒的厂家要是注重好自己的家的酒的品质的话,自然是会有很好的生意的。
那么做好一款酒,到底是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就是品质。不得不说,要是你想走得长远的话,我觉得品质是不可少的,因为毕竟你想要有回头客,那么你就是要用品质来说服他们。否则的话,别人凭什么一直买你家的产品。所以在原材料上面,一定不要贪图小便宜,拿一些比较的低劣的材料,在制作流程中,也要注意好每一道工序。
那么除了品质,还有的就是性价比,虽然说作为商人,赚取利益是很重要的,这也没有什么错误,毕竟大家都需要生活,辛辛苦苦的付出就是希望有一定的回报。但是在报价上,还是不要过于的高,前期还是要把一个名声打响亮,要是你本身酒的品质又好,价格又吸引人,那么即使后期你的价格提升上去了,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去买你的酒的。
第三点就是包装了,虽然说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在的人也是比较的注重外表的,所以说你要是有好看的包装的话,肯定是会更加的吸引人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也要用心。
目标法则读后感100字
《目标法则》读后感(一):分解目标 实现梦想
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 他是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 原来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设定为一个小目标:比如第一目标是银行,第二目标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目标是一座高楼……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 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而绩效目标是一个具体的,相对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当终极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及时得到激励,从而增强我们挑战终极目标的信心。 山田本一就是凭借如此智慧战胜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
《目标法则》读后感(二):如何应对时局之变,找到新的方向?
近几年大环境不好,不少从业者被迫离开原来的岗位去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即便是一向收入颇丰的互联网大厂也不时传来裁员的消息:爱奇艺进行大幅裁员,阿里将裁员2万人……这些消息让这个冬天显得分外寒冷。而这还不是全部,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面对这些悄然在发生的谋生巨变,普通人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谋生出路?这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同样感到多少有些焦虑。于是,当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的《目标法则》 一书出现在我眼前,我毫不犹豫地打开了它,希望可以获得一些帮助。希尔在年轻时接受卡内基提供的工作机会,遍访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等卓有成绩的近500位成功者。之后,他潜心研究和思考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反复的比对与研究,终于找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真谛——如何才能成功。
这本《目标法则》不是希尔本人的亲笔撰写,而是由研究希尔思想的米奇·霍洛维茨的潜心研究的结果。希尔认为,所有成就的起点都是因为一个明确的充满激情的目标。目标明确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塑造积极的心态,消除恐惧、疑虑、消沉、犹豫不决和拖延等束缚,解放思想,为充分践行信念铺就道路。因此,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引导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开山之作。
目标法则
暂无评分
[美]米奇·霍洛维茨 / 2022 / 广东经济出版社
那么,”明确目标究竟有什么神奇功效?如何才能确定我们真正想要什么?这个目标是足够好的目标吗?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坚持到底吗?如果经过努力之后,愿望还是落空了该怎么办?“《目标法则》这本书证实围绕这一系列普通人对目标对发问徐徐展开,深夜静读,每一个章节无不是对自身灵魂的拷问。
一、如何才能确定真正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初问出来,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笑话,我还能不知道我要什么吗?当然是成功!我希望有很多钱,家人都过上好的生活!“ 可惜,在希尔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目标。成功本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有很多钱到底是多少钱?这些钱到底从哪里来?没有明确这些环节,我们的目标就不会被”吸引力法则“感应到,因此也不会得到有效的监测和反馈。还有一些人的苦恼在于找不到自己的真实目标。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希尔提供了”三步奇迹法“: 1.认真列出一个关于你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东西的列表,每天修订它,重写它,直到我们从心理和理智上都觉得非常确定捕捉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2.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读一读你的列表,时刻思考一下。一旦确信自己的目标,就要随身携带它,不时拿出来经常读它。 3.别告诉别人你在干什么。以免他们随意做出一些影响决心的负面评论。 二、如何为了目标而不懈坚持?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以自己的创业经历现身说法“也许我和其他同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别人当时就记得去激动了,而我有这样的目标之后,我就把他分解成我这半年要做什么,这一年要做什么,这三年要做什么,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不时要想着到最后才伟大,而是每一步该怎么伟大。”雷军用实际行动解读了如何为目标而坚持直到成功。 希尔认为,坚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可以培养的。一般而言,坚持是基于坚韧之人的8种性格力量产生。这八个性格分别是目的明确,欲望拉满,自力更生,计划明确,知识准确,合作力,意志力和习惯力。 当我们在实现目标的途中路遇困难,要有内心坚信”它不能阻挠我“的信心和勇气。 三、如果愿望落空该怎么办? 诚然,任何愿望的实现都不会是一片坦途。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把每件事都做对了,失败也可能是存在的。但它不一定是延续的,沮丧和永久的。我们要学会从中恢复过来:复盘项目,更高视角,稳定、耐心和坚持推进,以最大的努力和正直的态度来完成工作。这样,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要知道目标的实现势必是努力的结果,而不努力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成功。 还有些目标即使不能给我们带来名誉和财富,它仍可以是对的。这时,我们将目标定位清晰化即可,比如我们热爱写作却不能以此来养活自己,那么我们把它归为自身的个人实现目标即可。
目标法则
暂无评分
[美]米奇·霍洛维茨 / 2022 / 广东经济出版社
《目标法则》读后感(三):《目标法则》——对百年前自我认知理论《思考致富》的深度解读
这本书里的理论基础是从20世纪初拿破仑希尔的成功理论《思考致富》延伸出来的,将近快要有100年了。拿破仑希尔名气也很大,是影响过两任美国总统的成功哲学导师,在美国家喻户晓,跟卡耐基有一拼。他提出的“明确首要目标”,这个关键的概念可以存在差不多100年的时间,证明它确实有效。你看他开始举的例子。比尔威尔森的例子。比尔是一个市井醉汉,通过“明确首要目标”的理论,慢慢转变成了国际知名的匿名戒酒互助协会的创立者,影响力波及全球。证明这个理论是长久有效的。众所周知,像烟瘾,酒瘾,都是非常难戒的。我觉得任何读者可能都会想探究。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
这肯定不是心灵鸡汤能够带来的转变。这种精神力量,或者说是一种人生哲学。“明确首要目标”的精髓其实很简单,就是精确地描述你想要什么,并且正视他。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因为人大多数的想法都受制于我们所拥有的习惯,还有文化背景。我们以为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检验过。就是那些藏在心底无法自由表达的诉求,比如说一个经常喜欢抛头露面,外向的人。可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独处。这种体验,其实我自己也有。我的本职工作就是一个销售。销售需要做的事儿,就是每天不停的向外主动跟别人接触,打交道。但其实我也隐约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是个内向的人。所以我真的想在这方面获得成功吗?还是说为了获得我本质的快乐,而要去承认自己的内向呢?书里说,如果你能真正的绕过这些,挡在你面前的世俗掩饰。探究到你真正想要做到的那个东西,那么可以说你就获得了一次顿悟。
这种顿悟你也可以称之为更高层次的目标,那么一旦你发现了的话,你全部的精力就能围绕着他旋转,时间变得更高效,关系变得更丰富,情绪变得更高涨,思维也会更加的宽广和敏锐。这本书呢,就主要讲的告诉普通人如何找到这种顿悟的方法,找到“明确首要目标“的方法,这种目标是你晚上带着它入睡,早晨带着它上班的目标。这个目标绝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愿望,而是一种燃烧着的欲望。只有这种绝对的目标,才能给我们带来想要的结果。
看到这一段儿的时候,我感觉和中国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很像。“知行合一”说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吧。绕开那些挡在内心深处真实欲望的世俗想法,尊重最底层的欲望。为了这个最底层的正义的欲望,如实地去做有益于它的事儿。这样才可能成功。这种感觉里包含了自我尊重,包含了坦诚。只有做到了真正面对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才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真诚。
这本书里也非常实际地列出了你如何找到你内心这种本质的欲望的方法。他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你最爱的某项事物、专攻对应领域、判断这个项目或者活动除了对你有益也对他人有益,作者把这个叫做聚焦的有效三角。这样才能够让咱们的行动不偏离轨道。听起来就像那句流行的话。“你认真起来,全世界都会帮你”。书中有大量的详细的方法论,如何确定你真正想要做什么?怎样不让自己偏离正确的轨道?如何打磨自己的目标?挫折了,该怎么样去面对?太详细的内容我就不讲了,自己看去吧。其实古今中外,让人变积极变快乐的理论内核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什么道教,佛教,基督教,还是现代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难的是如何让自己领悟,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自己。我觉得这本书就非常适合那些理智,客观,相信科学的读者去对照学习。
整体的内容上,感觉更像是在深度解读拿破仑希尔这本《思考致富》的书。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思考致富》这本书的提炼总结和现代的解释了。穿插进了作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感悟吧。既然是对《思考致富》这本书和拿破仑希尔理论的深度解读和分析,其实在书的标题上也可以直接把这本《思考致富》的书名写出来,比如说副标题叫做——“《思考致富》的现代解读”什么的。这样的话,对于读者来讲,会更明确一点儿,因为如果我不读正文的话,我确实不知道整本书是建立在这本《思考致富》上的。这也算一个小小的建议吧。嗯,如果要是我去买这本《目标法则》的话,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搭配着我再买一本《思考致富》,两本书一起看,这不是更方便理解嘛,对吧。
精装版的书,纸张质量高。做工非常的考究。封面设计也是我喜欢的这种简约现代化的。打开封皮之后发现书本身的封面也非常的漂亮。200页出头的厚度。内容里有很多大量的案例,很方便理解,这个是优点。你可以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或者也可以把里面比较经典的句子摘抄下来,反复的学习。强化自己的记忆。这本书不是鸡汤安慰书,确实是一本告诉人如何向上的自我管理和提升的书,从务实方面也解决人们普遍焦虑深陷恶习无法自拔的问题,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可能以后有别的朋友在跟我谈论自己生活压力大,焦虑,遇到很多麻烦的时候,我也会给他推荐这本书,让他去看看吧。
《目标法则》读后感(四):《目标法则》:如何确定你的明确首要目标(DCA)?
(很抱歉,对于这本书的感受,我不能呈现给您一篇节奏跌宕起伏、辞藻华丽的文学作品。我能给到的是我行动后的切身体会,我能保证的是没有一句废话。)
“这本书是为实践梦想家以及实干家服务的。它对渴望能够成功,但一边抱着大袋薯片在闪烁的电视前面睡觉的人没有帮助;它只能帮助那些渴望在商业、艺术、专业发明或是其他特殊领域中追求成功的人。”——米奇·霍洛维茨《目标法则》
如果您没有做好行动的准备,这本书对您来说可能又是一本烂大街的鸡汤书。如果您真的决定用行动来重塑自己的人生,请您一定要打开此书。这本书一共也就12万字,如果囫囵吞枣,很快就能读完。但是,这绝对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正确的做法是,每读一个章节就做一下彻底的反思与行动,因为每一章都是小而精的。
拿破仑·希尔认为,那些杰出人士往往掌握了这16条法则:明确首要目标、心智大师小组、自信、储蓄的习惯、主动性和领导力、想象力、热情、自控、不要只是拿钱办事、令人愉快的个性、准确的思考、专注、合作、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宽容、黄金法则。
作者认为,第一条,也就是“明确首要目标”是最重要的。明确首要目标在书中会被简称为DCA(不是DNA),英文单词是Definite Chief Aim。这个DCA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使命。
什么样的DCA是足够好的呢?
《目标法则》中对DCA的要求是:要兼具感性和理性。有激情,可以保证您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您的存在跟这个世界的存在是相融合的。有理智,可以保证您所做的事情是有计划的,是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知识而落地的。
如何保证DCA是足够有激情的呢?
书中给出了“三步奇迹法”:
第一,认真列出一个关于您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的东西的列表。
第二,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读一读您的列表,时刻思考一下。
第三,别告诉任何人您在干什么。
每当您遇到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情,就赶紧记录下来。记载的足够多了之后,慢慢您会发现真正喜欢的东西。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很多天,甚至半个月。
按照三步奇迹法我找到了DCA之后,我的感受首先是诧异。我的DCA其实一直都在被我关注,是我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我并没有把它上升到足够高的位置,以至于看起来似乎又有点陌生。
第二点感受是感动。我时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到自己梳理出来的DCA之后才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至于我的DCA是什么,很抱歉,这时要保密。)
如果您真的还没有找到的话,可以参考作者的建议,给自己安排一个“奇迹周”,每天都去领略最美好的事物,比如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等。
“奇迹周”
·阅读一位梦想家的传记。我推荐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乔布斯传》(Steve Jobs)。
·参加一个让你能够全身心投入的课程或研讨会,如武术、瑜伽或雕塑。
·尽可能多地去一些地方。选择一条不同的路线去上班、回家,去朋友家也一样。
·从不同于自己的视角来解读政治。读一本与你的观点背道而驰的作者的书,比如自由主义资本家安・兰德( Ayn Rand)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迈克尔·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
·聆听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聆听现代古典音乐,比如约·亚当斯的歌剧 《尼克松在中国》(Nixon in China)。
·看一些述形态各异的坚初精神的电影,比如《生活多美好》(It' s a Wonderful Life)、《至暴之年》(A Most Violent Year)和《冰上奇迹》(Miracle)。
·阅读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的文章《自更生》(Se- Reliance)、《补偿》(Compensation)和《精神法则》(Spiritua1aws)。
·花一天的时间独自游览一个新的城市,去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当地的历史或文化景点。如果你不能抽出一天来,利用午餐时间去参观附近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
·动手去做:种点什么或是去做点手エ,比如修复一件老古董。
·如果你看电视,就看一些高质量的电视剧,如《故地重游》(Brideshead Revisited)、《大游行》(Parade'sEn)或《英雄秀》(Show Me a Hero)。
·开始读一部伟大的小说,比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筒・奥斯汀的《做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甚至是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Dracula)。
如果还没有找到,您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下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做过之后一定有一个大概方向了(这是我的建议,不是作者的)。
如何保证DCA是足够有智慧的呢?
作者引用了拿破仑·希尔《思考致富》的公式,如下图所示。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用想象力结合有组织的计划来连接你的想法和专业知识”,或,“想象力以有组织的计划(而不是白日梦)的形式,把想法和专业知识连接起来”。
这个公式所塑造的能力,会在人的想法和行动之间架起桥梁,并最终为DCA带来足够的专注和实现的可能。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您还需要继续打磨目标,并且扩充为一份个人的使命宣言(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第一,您需要在一个新文档中写出您的DCA。
第二,您需要列出您打算从DCA赚多少钱以及相应的截止日期。
第三,您需要写上您赚取报酬所要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第四,您需要把以下几段文字附在文档下方,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这样您就有了一份完整的个人使命宣言了。在正式开始行动之前,还需要您做一笔“交易”。在这笔“交易”中,您需要交出自己所有的悲伤、怨恨和憎恶,您的回报是得到完全的解脱。
这其实就是宽恕。看起来宽恕和目标毫无关系,其实宽恕别人也就是宽恕自己。只有真心实意的原谅每一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变得更有效率和魅力,拥有独特的能量和领导力,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
具体要怎么做呢?
作者推荐了历史学家和灵性哲学家理查德·莫里斯《交易》中的九个步骤:开始、集中、放下现在、放下过去、放下他人、结束、采取行动、整合、强化(详细内容请参考原书)。
我按照这九个步骤一一做了一遍。
因为我以前对NLP有一点了解,这个“交易”就是对人内感官的内视觉的应用。我也确实尝试过这个,效果很不错。所以这次,我干脆全面彻底地做了这个“交易”。结果是,我全然放下了在原生家庭、职场、亲密关系中受到的所有的伤痛,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懑。我想说的是:我自由了。
如果您做完了这个“交易”,就可以按照计划立即开始行动了。您可以先给自己一个30天心智挑战,以调整过去的行为惯性。您需要写下这么一段话:
毫无疑问,会遇到困难,会有磕磕绊绊。这个时候,请您记住这六个字:
它不能阻挡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