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创造宣言的读后感啊我有急用在现代文阅读中,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要想准确理解文章,还需精读细读,具有领悟语言的能力。这里说的是...
谁有创造宣言的读后感啊我有急用
1. 对“指示语”的敏感。
语言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许多语境特征,如交际人之间的人称关系、社会关系、上下文的照应、联系,都会在话语得到反映。这“反映”的语言成分就是“指示语”。敏锐地把握“指示语”及其变化,是准确迅速地理解文意的重要条件。指代性词语在文章中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也极为广泛,所以首先要明确是“近指”、“远指”抑或“不定指”;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将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
如1994年全国题第23题,问: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A. 四角龙的头骨 B. 头角上的骨架 C. 被越的颞孔 D. 穿 越颞孔的肌肉。看原文“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更为重要”是什么?是咀嚼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在位于头角上的骨架上,带点的字正是“其”的指代之意,故选B项。
2. 对“关键句”的敏感
文章中常有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主要信息和作者意图、思路的句子,把握住这样的句子,无论是对宏观还是对微观,都是重要的。主要有:(1)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2)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同等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中抓住中心句。(3)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4)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5)警句语段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感情句语段中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7)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8)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格。(9)结尾句语段中的结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抓住这些语句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如1999年全国题陶行知的《创造宣言(节录)》中这样的句子特别多。如每一段的首句几乎都是中心句,如果抓住了这些句子,理解问题便迎刃而解。
3. 对“情调语”的敏感
一般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种感情基调,而这基调总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词语显现出来。如1991年《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一段为例:“风儿在俯临这无名者坟墓的树木之间飒飒的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说“风儿”就有“轻柔”之感。“飒飒响着”,我们从“动”中感到的是“静”。“和暖”、“温柔”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情调色彩。“嬉戏”更是生命力的外观。这样,就构成了总的“情感基调”:静穆中又有生气,朴素中不乏温暖。
《创造宣言》陶行知 读后感急啊!100~200字!
创造宣言作者是对谁宣告的
创造宣言作者是对创造的宣告。
文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坚定信念。题目虽为“创造宣言”但不是讲一般的创造,其话题范围是教育问题,是在教育育人这个领域里讲创造。《创造宣言》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21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出自《陶行知全集》 ,作者是陶行知 。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宗教家创造出神宋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是?
创造宣言的中心论点:
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个人简介:
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创造宣言》中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创造宣言》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21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出自《陶行知全集》,作者是陶行知。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