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书读后感赵一曼(《赵一曼的家书》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6 06:45: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

革命家书读后感赵一曼(《赵一曼的家书》读后感)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1

家书,是一种永远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当第一次看中央电视台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报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一封封家书是对家庭、父母、妻儿的深情,是对家国的忠肝义胆,是对日军对中国的罪行的悲愤。抗日英烈留给家人及中华儿女的家书,是我们珍贵的财富。

在此与大家分享左权将军的家书,与大家一同走进烽火连天家国情的铮铮岁月。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连天不休,家书珍抵万金。报道中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深情的念着一封父亲左权将军在牺牲前三天写的家书:

"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见,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5日,也就是写完这封信的第三天,左权将军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小太北,只有两岁。

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在她42岁时,母亲将保存的11封家书寄给了她。在读到父亲的家书之后,左太北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旅途,并将父亲的家书集结成册。

左太北说:"我就觉得我其实很幸福,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我想传递的就是学习父亲的这种精神,就是心里想着国家、想着民族。大家都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和富强。"

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写给亲人的一封封家信,记载了日军的罪行,也记录了一名军人在亡国关头的悲愤。女儿左太北说,父亲在家书上写了很多,包括他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本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上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将军的家书,还记载了八路军面临的困境,但将士为国抗争之心,却未曾有分毫的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左权将军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洒战场。他留给女儿的这十一封家书,不仅仅是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战英烈留给我们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和平盛世,现在的丰衣足食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战时期,枪林弹雨中,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战,决战沙场,殊死拼搏视死如归的背后,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最终可以当家作主还有小家的温馨,想象着经过了一天奋勇杀敌的战争,空闲的时间他们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写封家书,聊以寄慰。

家书的价值在战争的时候是无以计量的,远在万里的家人唯有通过珍贵的家书才能知晓彼此的生死安康,将命在身,即便亲人离去,奈何心中悲痛无比,痛惜未能尽孝床前,也只能凭借一封书信寄去哀思,思儿心切,望见证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儿女绕膝,尽享天伦,也敌不过时局有变,只能在信中以一句"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左权家书》作结,其间的思念在几句"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敌人又自本区开始扫荡,明日准备搬家了。"《左权家书》,虽只寥寥几句,但情深意切,"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革命英雄对妻子的遥远相思,"念念念念"言有尽而意无穷,漫漫相思穿越千里,一封家书承载起了太多的温馨、不舍、浓情与坚定。《戴安澜家书》中一句"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又是怎样的决绝与坚毅,面对风雨漂泊中的国家,危难时刻,英模们挺身而出,《蔡炳炎家书》中的一句"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铿锵几字道出了匹夫的责任与担当,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张自忠决战之前,掩去了对小家的眷恋,以军中战士为"家人",写出了鼓舞了士气的"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的豪言壮语。

今天,英模们奋战过的土地,早已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在国际中总量已达到了世界排名第二,文化上中西交流、博采众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已经以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的我们,人民的公仆,将牢记当年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困苦,忠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坚信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踏实努力、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重读家书,心有戚戚然,回望往昔,战火纷飞,思绪难安。立足当下,踌躇满志乎,当承遗志,以身效国,奋发图强。斯人虽已逝,其神却永存!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3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也有过如花似玉的青春,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着不俗的文人气质,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灾难她毅然投身革命。在革命的大家庭,她找到了幸福的婚姻,有了志同道合的爱人,有了心爱的儿子。她的爱人是弼时妻子,陈琮英的哥哥陈达邦。

赵一曼为了革命,离夫弃儿,把儿子宁儿寄养在陈达邦大哥家,投生到抗日的洪流中。1935年11月15日,赵一曼和团长王惠同,带领50多名战士在哈尔滨铁北左撇子沟附近被日军包围。赵一曼带着腿伤昏倒被俘,敌人对她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折磨。她被剥得赤身裸体,手脚相缚,电流从她最私密的部位进入,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

赵一曼疼得死去活来,只有信念时刻保持着清晰。为了祖国,她献出了女人的尊严,女人的名誉,母亲的仁慈,那受难的耶稣之痛也不及她的万分之一。她用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战胜了敌人的残酷折磨,淡然面对生死,让信念之花在东北大地血一样盛开。她是我心中坚强的自由女神。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就是要少一些个人的卑琐与私利,多一些崇高和大气。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微未敢忘忧党。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则更要牢记“抗战精神”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爱民爱同胞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以家国为重个人私利为轻,常念同胞之冷暖,常思国之兴衰,常想党之安危。

牢记“抗战精神”多一些“家国情怀”,让“抗战精神”与“家国情怀”心手相牵,乃国之幸运、党之利益、民之福泽,也是民之责任、党之遵循、国之精神。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5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了缅怀过去。曾几何时,在解放军的召唤下,多少热血青年抛弃妻子,告别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年轻的生命铸成永久的丰碑。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如今,当我们重新捧读一封封抗战家书时,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赤子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战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感受到了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让我们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今天创造一切的先烈们。

以小小家信见证大时代的信念。读书中王孝慈致弟书,他热情鼓励不满十七岁的弟弟放弃安稳的教书工作,奔赴抗日战场。

吾谦爱弟:

“来信收阅,备悉一切。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的健康、智慧及勇敢要在抗战中诞生,要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发扬光大,我们要为驱逐日敌寇出中国抗战到底,我们要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到底。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

他同时还要求弟弟帮忙送自己的女儿去陕北边区接受革命的教育。弟弟在收到信后即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于四年后在山西与日寇激战中牺牲。刚刚20岁。我们如今的好时代,正是当初一个个的家庭的牺牲换来的。家书里呈现的家风、使命、亲情,令人动容。

一封封抗战家书犹如一面面震撼人心的镜子,提醒我们要时刻对照审视自己,要珍惜光阴,以忘我忘家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6

一封简短的家书,一段漫长的硝烟岁月。近日,中宣部宣教局组织编辑的《重读抗战家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重读抗战家书,我深切地体会到爱国诗人杜甫“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的情感。在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在抵御外敌的峥嵘岁月里,多少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只身上战场从容赴死,仅仅依靠着一封简短的家书联系远方的亲人。在这些为了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中,有“为国而战,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有“为时代而死”的吉鸿昌将领……为了国家兴亡,他们放下儿女情长,以满清热血保家卫国。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和牵挂,更能读到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读完戴安澜将军的家书,我泪眼婆娑。这是戴安澜将军的最后一封家书,在敌人的炮火下,他孤军奋战,视死如归。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铮铮男儿的满腔柔情化作了一封简短的家书,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儿子对年迈母亲的想念,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为了国家的存亡,戴将军舍小家,顾大家,不能给母亲尽孝,不能与妻子长相厮守,不能陪伴幼子长大成人,将自己的所有责任、将家庭的重担全部抛给妻子。他是儿子、父亲、丈夫,更是一名中华儿女。他有愧于妻子、家庭,却无愧于国家。为国而战,事极光荣,戴安澜将军为此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从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铁血军人以身殉国的赤子之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像戴安澜将军一样为了祖国生死存亡而抛家弃子,奔赴战场的革命先烈们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自豪、敬仰和骄傲。

伟大的爱国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硝烟已经散去,然而战争带给中华民族的劫难和伤痛却是永远无法抹灭掉的,它在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烙印,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战争、不忘国耻,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继续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

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取了和平幸福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战火年代,我们深刻德感受到一封家书的弥足珍贵,而在这个通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更要珍惜亲情,充分利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多与家人沟通联系。

《红色家书》读后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可能承载着一份份思念,也可能预示着一次次诀别。《红色家书》所收录的每一封家书都留有英雄的印记,有的甚至沾染着英雄牺牲时的鲜血。阅读一封封红色家书,是心灵受到一次次触动的过程。

      在国家和民族陷入危机之时,总有那么一些人选择离开父母亲人、离开故土家乡,去追寻救国真理,直至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自己所信仰的革命事业。在死亡即将到来之时,钟志申抱着视死如归的意志在遗书中写道:“我认定,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我牺牲生命,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为了全国人民求得解放。我知道我的牺牲,不会白牺牲,我的血不会白流。”死亡在革命必胜的信念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英雄带着自己的信仰慷慨赴死,怎能不令人为之动容。

    《红色家书》中收录了不少革命英烈的遗书,这些遗书是他们留给亲人的念想,也是他们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时代而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为时代牺牲、为国家而死,他们表示无怨无悔。但他们也是人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有自己的亲人、朋友,他们也有自己难以割舍的亲情、爱情,也有为着革命事业,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无法陪伴亲人左右的遗憾。“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这是赵一曼对无法陪伴儿子成长的遗憾。“我在拘囚中与临死时没有你的一点纪念物,这是心中很难过的一件事,但是你的心是紧紧系在我心中的,我最后一刹那的呼吸,是念着你的名字,因为你是在这个宇宙中最爱我最了解我的一个。”这是刘愿庵在就义前对妻子的最后告白。

    家书虽短,家国情长,一封封红色家书寄予着英雄们深厚的爱国情怀。  “要以万忍的耐心候黎明”、“太阳将要从东方出来了”、“春天一定就会来到人间了”是一封封红色家书中革命英烈们对社会之新光照耀中国的渴望。

2021年4月21日

沉潜

 

                                                             

                                                 

《赵一曼的家书》读后感

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经典红色传承的朗诵活动,从而了解到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故事和他写给儿子的家书。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员,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日军的一次作战中,不幸受伤被捕。赵一曼被日军折磨了九个月的酷刑后,1936年8月2日,她被日军押往刑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最为牵挂的是未满六岁的儿子。她向敌人要来纸和笔,写下了这封遗书。原来在她儿子未满周岁的时候,赵一曼在抱着他拍下了一张合影后,便把他托付给了伯父收养,自己远赴东北,投入抗日工作。

赵一曼写下这封给儿子的遗书后,就英勇的牺牲了。过了整整21年,她儿子宁儿才看到了这封遗书。从这封充满浓浓亲情的家书中,我体会到了赵一曼对儿子的想念和不能养育他的愧疚。她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爱着自己的儿子,更深爱我们的祖国,所以赵一曼牺牲了自己的亲情,勇敢的挺身而出为保护我们的祖国而英勇斗争。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有无数像赵一曼的革命先辈,割舍亲情,顽强斗争,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和平的年代,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初中暑假看《红色家书》读后感精选合集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1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吉安组工微讯接触到《红色家书》,此后每期都会仔细阅读。它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再现了历史。初次品读,是满足好奇心,再次读便是爱上了,一个个故事都是动人的、震撼的,越读越觉得羞愧,越读越认识到党员的责任担当。
 
  第一篇读到的是革命伉俪陈觉、赵云宵的故事。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的女儿的遗书。还有中国共产党员的邓恩铭、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革命烈士菊妹子毛泽建等。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将毙命,不足为奇……但是,人民总归要做主,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这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书信、演绎的革命故事!
 
  红色家书所展现出来的各个时期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仰和追求,对家人和亲友的浓浓亲情,都是触手可及,感人至深。革命先辈的那种崇高精神和感人情怀,让我为之流泪,为之动容,让我党性得到升华。他们为了民族解放、独立、富强而坚持不懈的战斗。多少个日夜,他们为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惆怅难眠,但是也为追求革命理想,为革命日夜奋斗那样的幸福快乐。“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家书中写到。“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别二十一个月了,何时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他在牺牲前三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信中描述对妻子的相思之情。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是一名威振敌胆的抗日名将,但更是一名情感细腻的威风男儿。这字里行间的绵绵相思之情,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他们都是为心中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他们至死不悔!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读到这句时我不禁眼泪盈眶,刘伯坚他生时是不断追求中国新的出路,追寻他心中和平、幸福、温暖的中国,而死时他也是无悔、慷慨就义的,为了他心中的信仰,为了他心中期盼的新的中国!可能我没有像刘伯坚那样伟大的志向、那样无畏生死的精神,但我有一颗爱国心!在这一刻,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鸣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我默默地念着,我放声的吟着,此时此刻心中似有激情万丈,热血沸腾!
 
  我突然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宝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幸福和充满生命力的新中国。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达到并且相信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而他们的力量,那种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决不能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是当我们当代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洋洋。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年青一代的我们正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家书,是一封封染着革命先辈们鲜血的家书!是一封封寄托着共产主义战士理想信念的家书!是一封封我们当代人无法遗忘时刻牢记学习的家书!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3
 
  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让人不禁思考,一个人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够爆发出多大的力量?
 
  李大钊先生参与了不可计数的变革,最终造择了一条能够真正挽救中国的道路,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当中。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之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反动分子张作霖的围追下,被捕进监狱。在写下一篇遗书告同胞们需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需实现中华振兴富强后,从容不迫地迎接了死亡。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将自身的名利安危抛之于脑后。舍生而取义者,应为如此吧。
 
  每封家书中少的不过寥寥几行,多的也仅有几百字而已。可每行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沉重的担子,感到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会感到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可是什么令他们变得在死亡关头依旧临危不惧,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安危抛于脑后,将国家将人民挂在心间?
 
  翻开历史画卷,弥漫着一股令人心惊的铁锈味和血气,可当抬头远望时,是否能看到那些远去人物的身影?是否能感到心灵的一阵悸动?是否能感到血液为此沸腾?历史终将过去,任何人物都将在时间的车轮下湮灭,可革命烈士的身影不曾远去,他们的精神存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刻在每个人的骨子中,融于每个人的血脉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推动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永夜初晗凝碧,中国沉睡在暗无希望的'黑夜中时,一些人觉醒了,以身作烛,以微小的光茫,点亮国家的曙光,结束了漫长的黑夜。梦复千秋星垂野,现抬起头来,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指引我们前行。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4
 
  诵读《红色家书》后,我热泪盈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在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先烈们为了独立和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新中国的历史,是用鲜血写就的;新中国的未来,是用拼搏铸就的。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要学习他们坚定信仰、对党忠诚,不屈不挠、舍生取义,攻坚克难、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清政廉洁的革命精神与高尚品质,要铭记他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传承伟大的红色基因,汲取无尽的前行力量。
 
  作为陈家新任第一书记,使命光荣,但面对 脱贫攻坚 、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倍感责任重大,压力重重。我必须对得起组织信任与领导重托,以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逆势飞扬的豪气,挑起这负重担,变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读书笔记。以昂扬的斗志和优良的作风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一是尽快进入角色。坚定理想信念与信心,珍惜锻炼机遇,尽快融入新岗位着手开展各项工作,不成功便成仁;二是沉下身静下心。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群众融合,打成一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为民服务,解忧,做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三是是找准工作思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摸清陈家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找准工作思路,确定发展方向。三是要有所作为。以不屈不挠、攻坚克难的精神积极做好党建+精准扶贫、党建+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不断推进陈家村党建和经济发展。四是树立良好形象。传承勤政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建立威信,获得群众拥护。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5
 
  “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他们的鲜血化为国旗上的一缕红在东方初升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同时,我又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他们所奉献的事业终是扬起了!他们所一生至死、无比殷切的中国终是立足世界之林了!他们的名字也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承红色精神,不断学习、进步,长大后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么,来吧!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一起扬起我中华之富强!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6
 
  一封家书,纸短情长。读完《红色家书》我思绪万千,心中百感交集。在作者张丁绘声绘色的描写中,震撼心灵画面呈现眼前,各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令人打心底升起敬佩之情。
 
  《红色家书》是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的第二辑,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民众对亲情的珍视,传承中国文化。
 
  悟《红色家书》,无数革命先烈在战火纷飞时代,为了保卫国人的安全,勇敢的冲锋一线,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放在病毒肆虐的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不顾一切的保卫我们罢了。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更从中悟到了舍己为人的力量。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令人闻风丧胆的生死考验面前大义凛然?答案可想而知,是使命,是责任,是他们的信念。新时代我们又有了新的使命,坚守岗位、珍惜时光,为国家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革命青年的红色家书中体现了哪些革命道德

坚定的革命信仰。
读到赵一曼的绝笔信时,眼眶湿润了,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字里行间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殷切期盼。赵一曼先烈用朴实无华但饱含深情的话语,告诉她最深爱的儿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一封封家书纸短情长,催人泪下,字字情深意重,篇篇生动感人,是我们少年学习革命先辈品格风范,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最生动的教材。
本文标题: 革命家书读后感赵一曼(《赵一曼的家书》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52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蚂蚁躲雨读后感(《两只蚂蚁》读后感)时钟住宅里的风波读后感(《风波》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