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和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2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1-15 03:22: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精选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

红楼梦第一回和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200字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精选7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1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回谈谈原因。因为时空的尺度被拉得非常的大。大荒山、无稽鸭、青埂峰;富贵温柔乡,花柳繁华处。这是空间。时间跨度上,从女娲补天一直到通灵宝玉下凡历世,再到情僧,再到曹雪芹批阅十载,再到脂砚斋再评。

  让我有个基本的反省,人生一世不过白驹过隙。脂砚斋的批语里用到多处的幻境和真身之类的表述,甄士隐的注好了歌里有一句讲:“反认他乡是故乡”。你说,贾府是宝玉的故乡还是天界是他的家乡?石头的故乡本来就在的青埂峰下,而不在宝玉的绛云轩里。同样的推理,你我的人生未必如同我们所笃信那般真实存在,也许只是一个幻境罢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在历劫。曹雪芹是个佛学大家,这是佛学的普遍价值。其实在道家的庄子那里,有着相似的理解:“庄周梦蝶”。其实我也搞不清到底是蝴蝶活在在你的梦里还是你活在蝴蝶的梦里。简单点说: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某种形而上的东西的梦境,而我们的真身也许是某个地方的某块石头或者某棵草之类的。这种观念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比如柏拉图认为的地洞和影子,我们看到影子但却执着认为那就是我们自己。这是本回给我的一些比较形而上的思考。

  讲点世俗的感触。我认为本回的两个男主角: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生起落的独特视角。这一回把5-6年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几百字来描述,让我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样的两个人生:1、甄士隐在走下坡路;2、贾雨村在往上爬升的人生通道。

  而当我们静态的观察一个点,比如说中秋赏月这一出戏时。年轻如我总会得到:“羡慕甄士隐,怜悯贾雨村”的结论。但是当短短数言之后,你发现两人此点之后开始各自走入自己的人生通道的时候,你会发现结论下的过早。3-4年之后,贾雨村当了大官,甄士隐潦倒出家。这时候,年轻如我又轻易下结论了:“羡慕雨村,怜悯士隐”。但是你会发现等到贾府抄家败落之后,雨村又会受牵连(脂砚斋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才批语里提到:“贾赦、雨村之流”,可以佐证)。

  我很庆幸自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回。我本人对此的感触是这样的:人生是个动态的过程,不要轻易在人生的某个点上,下定论。真正聪明的人,看得懂自己所处的人生通道,向上或是向下。然后平心静气的按照这个通道走。人生是一条波浪线,看不懂的人在人生的每个点上都选错,看得懂的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点我喜欢雨村,虽然很多人都讨厌这个势利小人。你看他被罢官的时候的表现:表面平心静气,不闹腾得罪人,安置家小,存好本钱,游历名山大川,伺机而动。在这个点上,笨蛋的选择往往不懂得暂时收手以避锋芒,一味强求。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2

  “我们太年轻,年轻到整天闹着自由,却不知道自己一直很自由。”可是既然我们还“闹”自由,证明我们确实不够自由,或许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乖”的。偶然的一次问同桌:“林黛玉为什么葬花?”同桌回答:“因为她无聊。”从今天这个时代想那肯定是无聊透顶才会去葬花。

  在初中就听说《红楼梦》是本百科全书,学生必读物。由于是古文,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真不知道它哪里好,只知道有一个不务事的贾宝玉,还有一个知书达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都是因为我在书店买到一本白话文的《红楼梦》,但无论是古文的还是白话文的,都没有介绍为何书名叫《红楼梦》而作者眼中的《红楼梦》又是怎样的?通过读书中的内容我只能把题目理解为:年少无知,胜似梦一场。这里我只是从主人的角度理解,要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可以理解为:物是人非,千变万化。

  有人说《红楼梦》是本医术,书中记载的药方及治病的方法都是奏效的;有人说《红楼梦》是本教科书,书中有许多教人处世之道;有人说《红楼梦》是本爱情小说,记载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我认为《红楼梦》是本反封建之书,在书中林黛玉广读诗书,可在贾府她只说自己略懂;而贾宝玉身为官仕子弟不好官场,只喜欢玩乐;地位高人一等的贾宝玉和出身于小官吏之家林黛玉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一个是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是批判官场折人才;还有一个是批判封建等级制度。

  我认为林黛玉的葬花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失落。这是一种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又不能反抗的愤怒无奈的表现。《红楼梦》的结局是悲惨的,他们都放弃“不乖”去遵循制度。当我们放弃反抗,结果只能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们依旧会过得很好,只不过已经失去了本色。

  当今的世界不也这样吗?条条框框的规定制约着我们的生活,稍有越界就被认为“不乖”,我们的思想就这样乖乖的去思考着人生。曾经有多少人放弃“不乖”?现在又有多少人坚持“不乖”?

  当人生走到尽头,我们会不会感叹,这又是一场《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3

  红楼梦,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4

  读完《红楼梦》,不是滋味,似有些许感触。孰为宁荣二府家破人亡,或为红粉佳人香消玉陨,抑或为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烟销云散?《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秀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复杂而

  又和谐的结构,布局上。序幕拉开,出场引线人物,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意思是把真事隐(甄士隐)去,用假语村言(贾雨村言)写出,为闺阁昭传。纵观《石头记》,这石头沾染的胭脂味还是挺浓的,书中众闺阁裙钗个个堪称是巾帼豪英,须眉男子则个个近乎‘禄蠹国贼’,都是坏男人。曹先生可谓是女权主义第一人,反对男尊女卑,甚至有点重女轻男。他为女儿摇旗呐喊,颂扬讴歌,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红楼梦》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仕途的、家族的,还是爱情的。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中国传统中是不可多见,当然也应是不可或缺的。萧史弄玉、相如文君、张生莺莺等等,俱是才子配佳人,但宝黛钗的`三角恋却是以悲剧收场。我不得不感谢高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达不到曹雪芹的水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不,应说是辞世或登仙,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

  对于她来说,死是她所有悲剧的总结,是她的解脱,是她的终结。当她在地下安静地沉眠时,看着宝玉人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残忍看悲剧,但不是有这样两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黛玉这大观园里的出水莲,逆和孤僻,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豪无避讳,言随心至,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纯真,那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大观园中,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潇湘馆前,悲叹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落得个一缕香魂随风散。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并产生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同是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

  看到了宫闱秘事……这点我倒是相信的,倒是那种说现代科技、文化,林林总总,都蕴藏在《红楼梦》中,就实难苟同。本来薄薄的一本书却硬要把大千世界都塞进其中,未免太不理智了,难道我们会因此而受益。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不停、永远地嚼下去!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5

  一二年级,我就开始阅读《红楼梦》少儿版,那时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四年级时,我开始阅读《红楼梦》原著。捧起《红楼梦》,我不仅被《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且被《梦》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而不能自拔,同时又被《红楼梦》中抑扬顿挫的诗词曲赋所迷恋,更被《梦》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而神采飞扬……于是,多次阅读《红楼梦》,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梦》追寻那清香的茶,那沉醉的酒。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一个过程。这个故事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主线作为方向,写出了这个大家庭中的各个故事,种种繁华。有宝哥哥爱林妹妹惊天动地,也有林妹妹葬花辞世驾鹤西去;有晴雯撕扇,也有宝玉挨打。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栩栩如生。曹雪芹可是在这部文学宝典上费了多少心血啊!他造就了《红楼梦》中官场与现实的美梦,他叙述了《红楼梦》的封建贵族阶级婚姻的幻梦,他说明了《红楼梦》只是一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噩梦……但是,透过《红楼梦》,风中飘来了浓浓的酒香,雨中飘来清清的茶香,让人不禁精神一振!曹雪芹不但在情节和人物上画下了大功夫,而且还在“茶”和“酒”这两个字上费尽心思。有一位红学家说,在《红楼梦》中就这个“酒”字出现67次,就这个“茶”字出现91次。浓浓的酒在《梦》中,清香的茶也在《梦》中。《红楼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让我们集中认识中国古代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窗。悠悠的茶香和醇醇的酒香定会从《红楼梦》中缓缓飘出,这味道会引着你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这本茶与酒的混合品。

  看,她正在拿取树枝上的雪块,用雪水煮出了一碗浓浓的香茶;瞧,那小厮正在偷偷潜入厨房,正在自个儿为自个儿倒酒呢;哟,有个客人来访,这个贵族之家的老祖宗正在为客人摆上各色各样的茶具;喔,大家喝多了酒,正拿甘蔗汁醒酒呢……

  酒,不能多喝,而茶,每日必饮。看书时品茶,学习时品茶,工作时品茶,浓浓的馨香可直沁心田。酒,在特殊的时候,慢慢呷,慢慢呷,辛辣的味道会给你一种动力。呵,酒和茶,茶和酒,你们都不会被替代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迷人人自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品茶人之意”也就“不在茶”,而在《梦》中!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6

  大家好!我是罗婷。我读的是《红楼梦》第一回。这一回的题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的内容有三。

  一是《红楼梦》一书的别名。原为补天用的顽石不堪入选,落于大荒山无稽崖,灵性已通,请求两位神仙一僧一道,得入红尘,经历几次几劫,其经历被空空道人摘录去,名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即《红楼梦》

  二是甄士隐的经历。甄士隐一日梦见一僧一道谈话,话中内容紧跟顽石请求入世之后的事并点明了木石前盟,将它携带在这一干风流冤家中去入世的经历,此后有甄士隐识得顽石所幻化的通灵宝玉,梦醒。佳节元宵后,其女英莲被拐,家遭火灾没落,不得已之下,只得寄篱他岳父封肃家中,生活依旧蹉跎,最后是悟了道,飘然而去。

  三是贾雨村的事。一日,贾雨村入甄家做客,一丫鬟对她两回头,便以为她心中有他,于破落之际,风尘之中,怀此闺秀,心甚慕之。

  开篇有“作者自云”,即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打算为女子做一番传记,做一闺阁昭传,“因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故曰真事隐,假语存。既是为了给读者说明此文之“梦”“幻”,但更要透过表面的假,看清实质的真。

  再有空空道人与石头的谈话,也是作者想与读者表达的,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点明了方向。一是本文无年代可考,让人感到玄幻虚假。二是写些闺阁中的琐事,但这种小事又更加真实,贴近生活,更灵动鲜活,让人感触可能更加深刻。

  作者又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转成目录,分出章回……”这又是一种玄幻的写法,大概是作者想表明此书与他关系匪浅,但又不愿意直接承认是自己著作此书的事实。

  本回主要人物有一僧一道,虽然接下来没有过多描写,但正是他们将《红楼梦》的三大场景“补天神话”“木石前盟”以及主人公入世历劫所处之地紧紧联系起来,之后大多处于隐写的状态,关键时刻出现,或施予援手或加以规劝,来推动情节发展,正是他们所说的“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脱度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可见他们是何等重要的人物。

  甄士隐家中还算殷盛,正如书中所说,他是一个禀性恬淡,不慕功名,每日观花修竹,酌酒咏诗为乐,神仙一流的人品,这样的人可谓真正才士。甄士隐遇到一僧一道,不禁上前行礼,颇有礼仪之态,无论是在面对有一僧一道还是雨村这样破烂的儒人,他都能以礼相待,以诚相待。随后还帮助贾雨村进京考功,为他资助全部路途的费用,也准备给贾雨村写一封推荐书,可见心思之细腻。可这样一个神仙般的人,最后却没有落得个好下场。女儿被拐,家中没落,生活困难。并由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的世道:水旱不收,抢田夺地,鼠窃狗偷,官兵剿捕,难以安生。在这种情况下存活下来,实属不易。而他的岳父则是一个贪财势利眼的小人,家中本还殷实,却不帮忙,半哄半赚,只想把甄士隐索取的更彻底些。甄士隐的生活越来越没落,无奈最后看破红尘,随道而去,也算是一种解脱。

  一人没落,而另一人飞黄腾达。贾雨村本是个穷书生,有急功近利之心。“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可见态度极其殷勤,又说“晚生乃常造之客”可见它多次造访甄家,可能早有预谋让甄世隐给他施以援助,得助后又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可见其急功近利之心,。这样一个人飞黄腾达之后,不忘心中的闺秀,也就是甄家大丫鬟娇杏,做官后娶她为妾,这大概也是他仅有的可点之处了。

  除了以上几个人,重点还有“木石前盟”。西作文方灵河上三生石畔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一株绛珠草,后受天地精华得换人形,五内郁结着一股缠绵不绝之意,在境幻仙子案前挂号入世,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泪水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此情此意说不清,明不尽,还泪还恩还情,更是预示了主人公的结局。

  此外,本文有许多的谐音。一如“青埂峰”也就是“情根峰”,喻顽石流恋于情根,后见其入世后之痴情。顽石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资质尚佳,却毫无用处,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仿佛也印证有作者类似的心境。再如甄士隐,真正才德品德的人不得好终,只能归隐,只留下虚伪腐败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以填充自己的贪婪之心。还有“甄英莲”对应“真应怜”,其未来之生活必定令人感叹,可怜可悲。更有如“娇杏”——“侥幸”,便是“只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当然还有更多的待发掘。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篇7

  大家好!我是王志鹏,我读的是《红楼梦》第一回,这一回的回目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情节。

  且说那曹雪芹,唯独在第一回解释了回目,而在往后,皆是“话说”“云云”。看这名字倒也是值得考究,甄士隐,真事隐!隐去真事!另有一贾雨村,假语村!你看这原文有“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看来这曹雪芹先生倒也的确“敷演”,如此这般断章取义草草取了名字,可这后面的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但又脉络清晰。由此看来,曹雪芹先生在这后面确是用了浓厚笔墨了的,只是没有太重视取名字这等小事,想来也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了。(编者言:事实上,曹雪芹对书中人物取名还是颇费一番脑筋的)

  我记得初中有文学常识,这《红楼梦》好像原名《石头记》,是吧?看了这第一章中间部分,好像是有一点道理呵!不过细看这一百多回,除了宝玉是石头,好像也没有几个“石头”字眼,终究是梦了一场,改为“红楼”。(编者言:名曰《红楼梦》,有多种含意)这男主宝玉,便是开篇这石头所化。据文章所言,这石头竟是女娲补天剩下的,还渐通了人性。不过这石头能入了凡也要多亏了那一僧一道。后来宝玉多次陷入险境,也是这两位所救,且不在话下。而后便“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蹦出个空空道人,而后一番闲扯,你问我答,暂且跳过。你问我为什么跳过?呵!读得懂的话我会不跟你说?废话!

  且看那石上所说为何?先是一通地名,总之是一名为“葫芦庙”的古庙,庙边的一乡宦,哎嘿!终于,“真事隐”他终于出来了。其女英莲,便是后面那薛蟠之妾香菱,不在话下。且说那甄士隐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他俩倒也是阴魂不散),梦里倒是将林妹妹的出现及发生在后面那些情节的缘由讲清楚了,而这甄士隐倒也与那“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不在话下。

  这梦终究是醒了,醒了却又见了一个道士和一个和尚,只是这两人不修边幅,倒还找这甄士隐讨他的女儿。甄士隐呢?当然不干!不干好啊,在元宵节一个疏忽,丢了。这倒还没完,还应了那癞头、跣脚和尚说的“这有命无运累计爹娘之物”话,烧了甄家,如此也就只好去寻他岳丈封肃安身,这且不在话下。

  话说这贾雨村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发达了却也没忘了当年帮助过他的甄士隐。只是可惜,那甄士隐随道人一同离去,不知所踪,却没有再出现。哦哦,剧透了,这第一回的,也就不在话下了。

  今天的“鹏鹏说红楼”,就到此为止了,期待明天弢弢的表现哦。

  谢谢大家。

;

红楼梦第一回200字读后感

  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书中人物的塑造、刻画生动: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心胸宽广的薛宝钗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是那么深入人心,可以让人为之研究一生。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我读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一定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她,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仇恨,自己的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如书中所写的绛珠草,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切实地向人们显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这不禁让人觉得她有那么点“窝囊”,当然,这词儿并不怎么适合她。哎,黛玉真叫我又爱又恨啊!
  相对于书中另一个主人公贾宝玉,他虽不是女孩,但一样是那么细腻柔肠。他与那些灵气、清秀的女孩相差无几,宝玉厌恶他人“男尊女卑”的思想,他对丫环毫不歧视,反而他会挺起胸膛保护她们,怜爱她们当宝玉得知无力帮助她们时,他伤心欲绝。当他失去迎春、晴雯、黛玉时,他比任何人都想挽回这一切,但是他追求完美,他追求独道的美!内心的美,行为的美,在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别人没有的美。他不是一位女子,但他更像一位愿意拯救那些女子“美”的勇士。与其他两相比,薛宝钗那宽豁开朗的胸襟无疑让人产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恰恰相反,心胸狭窄,贪财,泼辣让人发指!
  《红楼梦》,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内藏真经,对情节的描述荡气回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管谁看了都会像我一样爱不释手的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回,使我感悟到,1.《红楼梦》的时代背景2.作者简况3.《红楼梦》思想内容,《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
1.《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1)明末清初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
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
民不安生
官兵剿捕
(大意是明末清初,连年水旱庄稼,不收获,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努尔哈赤等牧民起义.
满贵族跑马占荒,抢夺土地.
明军剿捕满族起义军.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2)康雍乾
可怜甄家在隔壁,早以烧成一片瓦砾场了.
(康熙时,曹家在皇子争皇太子中,站在雍亲王对立面,雍正登基,借口抄曹家.乾隆时,废太子的儿子谋反,牵累曹家,第二次,被乾隆抄家.)
2.作者简况:
剩石,未补天
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3.红楼梦思想内容:
怀闺秀(悲,恨)
宝黛恋(恩水还泪)
抄家
总之,第一回是全书的总纲.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通用7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我整理的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1

  《红楼梦》第一回是全书开篇回,是全书总括,也是全书之纲。

  一、内容提要

  全回可综合为七大段交待了三桩事情。

  七大段内容:一是作者意向和书要旨,二是顽石遇见了僧道,三是甄士隐白日做梦,四是甄士隐忽遇僧道,五是贾雨村看见婢女和赴京赶考,六是甄士隐家遭火灾,七是甄士隐出家。

  三桩事情即: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来历。贾宝玉是顽石下凡,是“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在赤霞宫做了神瑛侍者,后因思慕凡间被一僧一道携去投胎做了人。他在赤霞宫时候“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这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绛珠仙草因神瑛侍者下凡,为了报达灌溉之恩,她便也跟着下凡来到了人间;二是甄士隐出家。甄士隐住在姑苏城仁清巷“葫芦庙”旁,是一乡宦之家,养三岁女儿叫英莲。一天,他“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梦中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块美玉上镌有“通灵宝玉”四字。梦被霹雳惊醒后,抱着女儿英莲去玩,便遇到了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因这僧道要英莲不给,那癞头和尚就念了四句谶语式诗。不久,女儿失踪,家遭火灾,悲观厌世甄士隐就跟跛足道人出了家;三是贾雨村做官。穷困潦倒儒生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内”,因常于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看了几眼,便大动情心。后来由于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二、回目喻意

  第一回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那天白日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这就是贾宝玉生时嘴里含那块玉,生后一直挂在脖子上。“甄士隐”是“真事隐”谐音。“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也有以“真事”做“引子”,又把真事隐去虚构故事、说些“假话”意思。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穷困潦倒时候,竟有闺中女子看上他,赏识他,他非常感动,也动了情心。“贾雨村”,是“假语存”谐音,或“假语村言”、“村中假语”,意指《红楼梦》这部书隐去了真事,故事是虚构,说话也是“村中假语”。“风尘怀闺秀”,不仅仅是说贾雨村想着娇杏,大约也有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经爱过自己闺秀和自己曾经刻骨铭心爱过人,无以为报,就想用小说为她们作传。

  这里“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谐音。意思大概是说,真正君子才士,只能隐居起来。而能够呼风唤雨只能是贾雨村这样“假儒”,这样贪官污吏。这就揭示了那个专制时代腐败和黑暗。

  另外,“葫芦庙”名,也非作者顺手取来或真有其庙,作者大约是取了“看你葫芦里卖什么药”意思,用意在于:一是调侃贾雨村——看你“卖出什么药”出来;一是自我调侃——看你这部书“卖什么药”。

  三、总括

  《红楼梦》第二回开首脂批有“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那么,我们从这“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中,就可知道写甄士隐家破败就喻示了贾家破败,甄家是贾家缩影;写甄士隐就是写贾宝玉,甄士隐生活道路就是贾宝玉生活道路,甄士隐就是贾宝玉缩影。因此,《红楼梦》所要反映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破败和一个人命运,而是整个社会破败和许许多多人命运,这是全书之纲要。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者要将“真事隐去”,而用“假语村言”了。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2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回谈谈原因。因为时空的尺度被拉得非常的大。大荒山、无稽鸭、青埂峰;富贵温柔乡,花柳繁华处。这是空间。时间跨度上,从女娲补天一直到通灵宝玉下凡历世,再到情僧,再到曹雪芹批阅十载,再到脂砚斋再评。

  让我有个基本的反省,人生一世不过白驹过隙。脂砚斋的批语里用到多处的幻境和真身之类的表述,甄士隐的注好了歌里有一句讲:“反认他乡是故乡”。你说,贾府是宝玉的故乡还是天界是他的家乡?石头的故乡本来就在的青埂峰下,而不在宝玉的绛云轩里。同样的推理,你我的人生未必如同我们所笃信那般真实存在,也许只是一个幻境罢了,我们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在历劫。曹雪芹是个佛学大家,这是佛学的普遍价值。其实在道家的庄子那里,有着相似的理解:“庄周梦蝶”。其实我也搞不清到底是蝴蝶活在在你的梦里还是你活在蝴蝶的梦里。简单点说: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某种形而上的东西的梦境,而我们的真身也许是某个地方的某块石头或者某棵草之类的。这种观念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比如柏拉图认为的地洞和影子,我们看到影子但却执着认为那就是我们自己。这是本回给我的一些比较形而上的思考。

  讲点世俗的感触。我认为本回的两个男主角: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们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生起落的独特视角。这一回把5-6年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了几百字来描述,让我一目了然的看到这样的两个人生:1、甄士隐在走下坡路;2、贾雨村在往上爬升的人生通道。谢谢。

  而当我们静态的观察一个点,比如说中秋赏月这一出戏时。年轻如我总会得到:“羡慕甄士隐,怜悯贾雨村”的结论。但是当短短数言之后,你发现两人此点之后开始各自走入自己的人生通道的时候,你会发现结论下的过早。3-4年之后,贾雨村当了大官,甄士隐潦倒出家。这时候,年轻如我又轻易下结论了:“羡慕雨村,怜悯士隐”。但是你会发现等到贾府抄家败落之后,雨村又会受牵连(脂砚斋在“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才批语里提到:“贾赦、雨村之流”,可以佐证)。

  我很庆幸自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回。我本人对此的感触是这样的:人生是个动态的过程,不要轻易在人生的某个点上,下定论。真正聪明的人,看得懂自己所处的人生通道,向上或是向下。然后平心静气的按照这个通道走。人生是一条波浪线,看不懂的人在人生的每个点上都选错,看得懂的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点我喜欢雨村,虽然很多人都讨厌这个势利小人。你看他被罢官的时候的表现:表面平心静气,不闹腾得罪人,安置家小,存好本钱,游历名山大川,伺机而动。在这个点上,笨蛋的选择往往不懂得暂时收手以避锋芒,一味强求。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3

  小时候就读四大名著,唯独《红楼梦》无数次的翻开却读不进去,最后丢在一边。最近很偶然的机会开始重新读红楼梦,越读越使我感动,这本书就像是一直等在我生命的某个时刻,哪怕无数次的错过,依然等着与我相遇。

  读《红楼梦》的最大收获是让我重新认识了青春,大观园里住着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小男孩、小女孩,贾宝玉只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青春是什么?我觉得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了梦幻、忧伤、不确定,充满性的欲望和爱的渴望,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与幻灭之苦。我们渐渐的回不去那个年纪,也慢慢变得无法理解青春,若不能以青春之眼去看待青春,恐怕是永远无法读懂《红楼梦》的。

  我没有读过任何有关《红楼梦》的考证,希望通过文本,把自己的理解加上听来的、看来的,整理成文,谨以此向这部伟大的作品,这位等待我三百年之久的导师致敬!

  《红楼梦》前面有个类似序的东西,作者说自己“一事无成,半生潦倒。”然后重点来了,写这本书是为什么,竟然是“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他自己一生潦倒也就算了,可不能因为他的一事无成,让这些闺阁中他认识的精彩女子不被记录,所以呕心沥血写下这本伟大的小说,竟然是给这些女子一一立传。在作者的眼里,男人都是污浊之物,女人都像花儿一样,应该被疼惜和保护。这样的立论,放在三百年前,实在是够“荒唐”的,但这也正是《红楼梦》动人的地方,处处透着叛逆与不妥协。

  《红楼梦》是以神话故事开头,交代贾宝玉的前世,宝玉的前世是女娲补天时多出来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自经修炼,通了灵性,便动了凡心决意去到人间经历繁华。回来之后将自己在人间这一段故事编写成《石头记》记录下来。讲到这里,曹雪芹跳了出来,说自己将《石头记》增删修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并写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读到这里,总有一些感慨,曹雪芹并不觉得自己写出了多么了不起的文学,只是把人生,像镜子一样的呈现出来。当我们回头看自己一生的点点滴滴,大概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

  “都云作者痴”,写到这个“痴”字,“痴”可以是“白痴”也可以是“痴情”到底是哪一种,“谁解其中味?”

  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草。这颗草快枯死了,旁边有一块石头,这个石头修炼变成一块宝玉,觉得这棵草非常可怜,就每天舀一点甘露去滋润它,这棵草因此才没有死掉,最后修炼成女身。这块石头忽然有一天动了凡心要去人间,经历一下繁华世界。这棵草就说,我受了他的甘露之惠,并没有这种水可以还他。所以它也跟着下凡,用一生的眼泪来还他,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缘分。所以林黛玉是一直要哭的,不懂她的人大概觉得烦死了,这个小女孩怎么一直哭,是不是“痴”啊?人世间有一种情缘是“还”,总觉得欠了别人的,一定是要还的,不然心中就郁结着缠绵不去的东西,这一世不能还,下一世还是要还。这是一种不可解的哲学,但我们多少能理解林黛玉的哭,他要用眼泪来“还”前世受到的恩惠,这也是一种“痴”。两个“痴”的`意思完全不同。

  小说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甄士隐,借着他的出场,作者把我们拉回到现实世界,《红楼梦》经常游离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经常出现一僧一道,前面是一僧一道带宝玉下凡,这里又出现了一僧一道,这个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你这个女儿英莲,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不如给我吧。我们在梦境中遇到一僧一道,往往更容易相信,可是现实中,这个一僧一道跛足蓬头的,你可能觉得他大概是神经病吧。甄士隐当然不可能相信,可偏偏之后全部应验。

  接下来讲到了贾雨村,《红楼梦》经常喜欢通过谐音传达作者的意思。“甄士隐”是将真事隐去,对作者来讲,回看自己家族的历程,他既要透露,又要隐藏,在隐藏里包含着对活过的人的爱恨,他已经超然了。很多考证拼命想把“真事”挖掘出来,恐怕违反了文学创作的初衷,这种将真事隐去的悲悯和宽容,大概是文学与八卦的最大区别。

  贾雨村,姓贾名化,号雨村。这很直白,“假话”。贾雨村,假语村言,这是对比前面的甄士隐,文中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假”就像“有无”,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权利、财富、爱情,在执迷不悟的时候,都是真的;经历过了以后,可能又都是假的。一个杯子,如果“空”、“无”才可以装水;房间之所以可以容纳很多人,是因为它的空。作者将真事隐去了,写下的这些都是假语和街巷议论的小说村言。小说中有一个甄家,一个贾家;一个甄宝玉,一个贾宝玉;一“真”,一“假”。小说一直用“假”写“真”,假当做真时,真亦假了。

  贾雨村在小说中是个穷书生,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之后再得以考取功名,甄家应是他的大恩人,后面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报恩”的。甄家有个丫头,多看了他一眼,可能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贾雨村就觉得这个丫头眼光不错,有意于他。这个丫头名叫娇杏,侥幸的多看了贾雨村一眼,也许并不是慧眼识英雄,但从此命运就侥幸的改变了。

  之前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的事情,开始应验了。元宵节时,士隐命家人霍启抱着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看名字就知道没好事,“霍启”是“祸起”的谐音;“英莲”是“应怜”,被一个叫祸起的人抱着,确实应该怜惜。果然这个霍启就把英莲给丢了,甄家半世就这么一个女儿,难过得不得了,可祸不单行,之后灾难接二连三。房子也被烧了,只得投靠到妻子的娘家,岳父叫封肃,“风俗”的谐音。看名字就知道了,虽然岳父不是一个坏人,但风俗中人,尤其在那个时代,看到落难的女婿,觉得窝囊死了,有钱的时候还勉强忍者,等把钱骗完了,当然不待见了。

  这时候一僧一道又来了,唱了一首《好了歌》,甄士隐经历了这么大的家族劫难之后,忽然有了感悟,注解完了《好了歌》之后,便出家了。

  甄士隐跟女儿只有三年的缘分,这女儿是来度化他的吗?有人说《红楼梦》用一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空”字,但我不觉得这是一部让人领悟空幻的小说,即使一秒钟的缘分,如果珍惜,它就是很深的缘分。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4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电视剧《曹雪芹》,即筠妹妹.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写真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

  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

  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是说,在那个xx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5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这段话属于过渡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要写的石头背景。方欲近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赖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挥霍谈笑而至。外貌描写,写那一僧一道,形象差,与下文不平凡作对比。红楼梦读书笔记。第一章写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贾宝玉是女蜗补天所用之石,林黛玉是一株绛珠仙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人,梦见一僧一道带一块美玉去投胎,不久甄士隐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在甄士隐的帮助下,考中进士做了知府,后来因徇私被革职,在贾政帮助下,又官复原职,为人心狠手辣,典型的封建官僚。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红楼梦的第一章。

  这一张主要讲的是:一块美玉投胎变成了一个小男孩,生在贾府中,因为他出生时口中含着一块玉,所以取名叫贾宝玉,他聪明活泼,深得别人的喜爱。有一天,林黛玉也来到了这地方,当贾宝玉得知这个妹妹身上没有玉时,气得把身上的玉取下来摔在了地上……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知道了玉是十分稀有的东西。

  红楼梦第一章的读后感 篇7

  毕竟是第一回,情节也不多。但却处处埋下伏笔,句句暗示着后文情节。从甄士隐的梦中,作者介绍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来历。林黛玉原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草,贾宝玉是对绛珠草有灌溉之恩的神瑛侍者。这一段虽然只是在介绍他们的来历,但也暗示着后文的情节,如,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众人皆知,那林妹妹是多愁善感的,一点小事也能惹她掉眼泪,而她为宝玉掉的眼泪是最多的。在另一处,也有暗示情节的诗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疯癫僧人的话,暗示这在后文出现的香菱,即是失踪了的英莲,还有那句“有命无运”,则是说道后来她家的丫鬟嫁给了不再落魄的贾雨村,成为了贾夫人,而她出生本为小姐,最后却成为了薛宝钗的丫鬟。另一处暗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贾雨村说的话,说明他的抱负。但作者也在其中巧妙地穿插了暗示之语,“玉”,指黛玉,“求善价”中的“价”与“嫁”同音,表明她在感情中处于被动状态;“钗”,指宝钗,到这里需提及一件事,贾雨村字时飞,这样就不难看出“待时飞”说明宝钗的登场与贾雨村有关。

  虽只是一回,却能在其中埋下这么多的伏笔,不愧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小说。

;
本文标题: 红楼梦第一回和读后感(红楼梦第一回200字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49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是一条幸福的小蚯蚓读后感(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读后感200字)阳明先生寄诸用明书读后感(寄诸用明书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