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记事簿读后感说是“纯真记事簿”,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本子。就像你找不到一个袋子,可以收藏人们的记忆一样。虽然你只是成长中的人,也一定能感觉...
纯真记事簿读后感
就像你找不到一个袋子,可以收藏人们的记忆一样。虽然你只是成长中的人,也一定能感觉到从你指缝间无声流逝的时间吧,或许也产生过“不想长大”的念头。但终究,时间是挽留不住的。好在,我们还有记忆,这是唯一能够挽留时间的方法。更为奇妙的是,随着光阴的继续流逝,你会发现原先的记忆将被涂抹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变成你预想不到的样子。假如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是无法体会这种奇妙的。令人苦恼的是,没有人可以提前看到未来的自己,对未来自己的想法更是摸不着头脑。
但我,却傻乎乎地想让这种奇妙提前在你身上发生。于是,便拥有了“纯真记事簿”。它不是纸张订成的有封皮的普通本子,而是写在心叶上的,无形无迹,却散发着青涩的植物的芬芳。
大约两年前,我开始在“纯真记事簿”上陆陆续续地写点什么。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下的故事,都和“纯真”有关,当然,也和逝去的时间有关。它们随着时间沉睡和流淌,忽然地,在某一个午后沉默地醒来。如同在光柱里漂浮和翻滚的微尘——这是我童年印象深刻的景象,神秘地诉说着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猜测。你会从中看到自己吗?
求『遇见未知的自己』 读后感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最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浅显的把它理解为两个意思。(1)外面只有你一个人,所有的事情都要靠你一个来完成,那意味有点像我的"nobodyelse"一样。(2)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好像世上只有你一个一样,勇敢一点,做更好的自己。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才知道这话的意思是: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身出来的结果。
这本书我看的既艰难又容易。容易的是,它是一个衔接很顺畅的故事,所以很好看下去。艰难的是,里面有好多“专业的术语”甚至到现在我也理解不 了;更艰难的是,看的时候有点点震动:原来,了解自己是如此痛苦的一个过程。有些时候,我好像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过去和思想都被颠覆了。
这本书我看的缓慢。靠着每天清晨公车上的时间终于把它啃完。如果可以,再看一遍当然是好的;而更好的是,要有人分享感受体会。
无意中在豆瓣上看到别人简短的一句评论:“唯心论”。一瞬间,似乎是击中了要害,溃不成军。但转念一想,唯心又怎么样?谁能证明唯物又是绝对正确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这本书不错,至少在某些方面给我们一些提示,让我们做更好更快乐的人。它告诉我们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
书中的老人真好,不遗余力的去帮助每个受伤的人。真希望自己也可以遇见他。可事实上,如果能够勇敢一点,其实可以拯救我们的老人就是自己,对么?
最后一章,老人写给若菱的信,我很想安静的亲自敲打一遍。嗯。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是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总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射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 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现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 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 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书中还有一个理论就是“心想事成的秘密”,通俗的说就是想什么就会有什么。那么,好吧,只希望我们所有的遇见都是礼物。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向内看,我们一直在路上
遇见这本书的经历本身就很神奇:
和妹妹走在路上,和她分享最近读到的关于“吸引力法则”和那些奇妙的,当我相信了,想要了就发生了的事情 的时候,路过了一家书店。
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又退了回来,觉得这家书店是我喜欢的气息。
里面有一些人在玩杀人,进去翻了几本书,挑了两本英文的关于生活法则的准备付钱的时候,看到了最近正在读的《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给妹妹说,这本书不错,我最近正在看。
怀孕的店主听到了我的话,于是走过来说,最近还有一本同类型的书。
拿出来,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她读了,说很好。
大概翻了一下,看见了关于心想事成的秘密,就决定要买下来。
开始问孕妈妈店主,相信吸引力法则吗?
她说,相信的。和她的另外一个怀孕的朋友一起,相信她们和宝宝都会好好的。
又聊到她在北京去过的一些关于心灵成长的沙龙,说遗憾成都没有。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真的被彼此的频率吸引了。
因为我的团队和我的老师,就在一起做心灵的课程。之后就是谈关于合作了,在她的的书店,一起来做这方面的事情。
现在说说最大的几点收获:
1、明确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的目标:
其实,真正的快乐,要在内在找。因为它是快乐原本在的地方:爱、喜悦、和平。
如果在外在的地方找,就算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车、房、地位、金钱、名誉……没有内在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快乐持续的时间超不过一周,或者更短。
但是如果我们先拥有了内在的喜悦和和平还有无尽的爱,就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从而获得物质的、需要的东西。
所以,请先从您的心灵成长开始投资:参加课程、读书、内省、跳舞……都是很好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的内在在一起。
2、世界上的三件事:
当我们能真正区分开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用的地方,去接纳和面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抱怨。
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太少的人会区分三件事,还有,太少的人不敢面对。
我想,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有老天安排的成分,但是,最后那个礼物,是给经得起考验的人。
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现在的生活里面,任何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问自己,那个内心小小的自己,真正难过或者受伤的原因。
永远找得到。
因为别人的缺点是不需要你生气的。
而自己没有接纳或者没有成长到足够强大的内心,才是真正产生不好的情绪的原因。
4、包装不好看的礼物: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在生活的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你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请继续勇敢的、乐观的去面对,会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惊喜!
读书过后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分享会上面和很多人分享这本书里面的观点和我的真实感受,在讲台上收到的,都是接纳的目光。
谢谢德芬老师,让我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又有了新的进步,去让更多的人开始真正的关心自己,并且学会如何真正的关心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魔法师
我是谁?我不是我的工作,也不是我的地位,更不是我的外壳……用种种否定来寻找正确答案,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我”?
在经历了100多年心理学的飞跃之后,我们回头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关于EGO和力比多的作用下的我?关于那个存活在我们的基因中的20万岁的“我”?还是那些在分析家的眼光中的有着种种情结和阴影不去的童年?
经历了100年,我们重新回头看。用我们最迫切的需要来有选择的看到心理学史,我读到了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灰飞湮灭人生中的思考: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关 于人最后的选择权利。这个潜藏在我们内省的“自己”固然存在我们的大师们揭示的阴暗和伤痕、压抑和迫害,但它同样以最强大的力量驾驭着我们的思想马车,神 奇的主宰着我们的生命轨迹。那是一种被掩藏的力量和活力。
张德芬是一个美丽的知性女人,第一次接触她,是在胡因梦老师的博客链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智慧的女人都是让我们羡慕的。她们有丰富的经济,从此可以安静的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她们更有慧根,可以时刻在自己和自己中间平衡和提升。
广告上说,这是一部身心灵小说。而我从来不喜欢这类小说。借着小说的外壳来讲述哲理,总是有点不伦不类。即使著名的《苏菲的世界》,我也是不读的。因为觉得像大杂烩。
横竖就是一个故事,书里的神秘老人问女主角“我是谁”“我不是谁”“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因为女主角很多东西好像自己,竟然拿起就不要放下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人生最困惑的一些话题,无论你贫穷或富足,健康或衰弱。
第一,人的存在,是一种表演。我很喜欢的《圣经》里的话:我们成了一台戏,演给天使和世人看。那么我们的身份认同越多,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模糊,甚至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我是哪个人。(突然想起很可怕的那种人格分析法,朱建军)
第二, 我们寻常所说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事业、人生追求,为什么常常会被演变为勾心斗角、疲惫不堪而无法停止的闹剧呢?如果说成功到了最后,只是自我的良心不 安和弱肉强食的竞技人生,那么人就真的只是高级动物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会告诉我们,人们到底争夺的是什么。争夺的原因不是为了纯粹的物质,而是因为 丧失了平安的根源,就是自我。我们在成功中,在竞争中,争取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第三,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磁场,发出非凡的能量。很多年前,我和茹茹开玩笑说,《星球大战》里的绝地武士以原动力为自己的能量 源,或许我们也需要原动力与我们同在。那么这个宇宙就是由无数的能量组成。美国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其核心之处也即是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能量来影响宇宙 大能量场为我们工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想事成”。这绝对是科学,我把这方面的发现称为二十一世纪给人类最大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正如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对整个世纪心理学研究的奠基作用。
第四,我们体内的胜肽peptides。这是一种由着我们的情绪而在下丘脑产生的氨基酸,它携带着我们的情绪周游全身,供应给周身细胞。我们的细胞也就是 在被我们的情绪所影响着。长时间下去,我们的细胞就习惯于某种情绪的胜肽,而当这种情绪缺乏时,周身细胞就产生了不习惯,轻者触发我们下意识的需要去创造 这种情绪,重者动用人体能量磁场,触动宇宙大能量场去创造让我们能够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与事件。现在,我们只用想想,我们通常是用什么情绪去思考我们的人 生、每天的生活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总是跳不出悲观人生。因为我们的意识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命运,我们不知不觉中调动自己的全身细胞和整个宇宙场来包 围自己。
在一个故事中,一个都市女性在事业、家庭、爱情方面的困惑为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了近20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些尝试。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 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 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一这是我刚参加工作,一们朋友介绍给我的一本书,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一本书,告诉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些经验。我告诉她,我现在面对学校教育,我需要的是教育类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朋友告诉我,不管是做为家长还是做为老师,面对的都是孩子,此书值得一看,我欣然接受。
本书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经验,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孩子刚满三周,我记得他能稳稳地在广场上小跑,可以清晰说话了以后,就不像在我怀里抱着时那样好管教了,有很多时侯,我让他停下不要跑,他却偏不听,一定要远远地跑在前面,我允许他跑时,他却在停在我的前面,抱着我的大腿,求抱抱。有很多时侯,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冲着孩子大声喊叫,我常反醒,他只是孩子,喊有什么用呢,可是到了下一次我还是没能忍住。我很自责,我不是个好妈妈,至少不是合格的妈妈。
一、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之尊重孩子
现在的父母大多在有了孩子后工作生活会更加的努力,因为父母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受到很好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父母会变的更优秀,变的更好。
父母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你认为最好的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呢?案例中的父亲他爱孩子,他也想陪儿子打球,想和儿子聊天,显然这们父亲总是以父亲的身份自居,总是对儿子指手划脚的教训,于是,儿子惭惭远离他,疏远他,父亲也很委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在我看来,父亲缺少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孩子做为独立的个体,希望和大人同样得到平等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要重从平视开始,不要总以父母的身份俯视孩子。尊重孩子的过程中,民主是尊重的最佳土壤;协商是尊重的最佳捷径,倾听是尊重的最佳表现,做到了这几点,我想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就能很好的相处了。
读了这个案例,反思我的工作,“尊重”也更适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过程。
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基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一言一行中,学生的心理细腻,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感受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 那么,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尊重学生: (1)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2)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不板着脸训斥人,多谈心;(3)要言而有信;(4)不要总把学生当小孩子看待;(5)要批评就直截了当,不要讽刺挖苦;(6)对学生的错误应该批评,但不能因此而对犯错误的学生有成见;(7)不要认为学习差就是因为笨;(8)要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信任,是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学生喜欢老师真诚地对待自己,讨厌老师动不动就怀疑和否定自己。只有对学生的信任,教师才能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源泉,从而自觉地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发展。信任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
二、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人们总要为生计日日奔波。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这样的错误我一直在控制却又控制不住的在犯,反观我们的工作,教学中,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常常,我们费了好大功夫准备了一节精品课,当自己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时,却被一片打闹不止的混乱景象搅得兴致全无;常常,正当我们满怀激情的讲课时,几声学生的低语嬉戏,让自己高涨的激情一落千丈。这时是怒气灌顶高声训斥,还是巧作欢颜温文尔雅?往往,我们可以听到“闭上你们的嘴!”、“死都不改”、“喜欢讲话就站到后面去!”、“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的反映太慢了!”等等严厉的词句。很多时候,教师是在被学生激怒的情况下才会说出过激之词,等到事情过后,冷静下来,发现不妥,再去设法补救。但“覆水难收”,伤害已经造成。因此,这时教师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这个主导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这个主体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情绪的控制,使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呢?一、保持积极乐观,不把消极情绪带入课堂二、尊重学生自我意识,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放下架子,在人格上与学生平起平坐,而减少或避免“语言伤害”的发生。同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完善,因此,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力差,所以会不断的重复犯一些类似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作到“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呵斥。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
三、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
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更是这个职业中的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就如同是一面镜子,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小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感性认识。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语言、行动各方面进行模仿。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教师必须做一个“真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做学生的楷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表率和楷模。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养成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固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二初冬,冷冽的风在窗外呼啸,因为孩子不稳定的学习状态而勃然大怒,心情瞬间到了冰点。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到了今年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之一,《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清冷的空气中,在阵阵墨香里,烦躁苦恼的心,渐渐沉淀,而同时,我也对儿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自我反省。
一翻开书,纪伯伦《先知》里头的诗结尾已经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的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带着心灵的激动,我细细地咀嚼着这书中的真意。这本书是三位加起来足有75年家庭教育的育儿专家所写。一个个朴实却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朴素却又发人深省的观点,都在告诉我作为家长如何保有一颗平常心;如何耐心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情绪;如何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我们都该走进孩子生命的每一天,积极参与他们的成长,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珍惜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次体验,在在时间里慢下脚步,等待他们的成长。
我想孩子,就是上天赐予的宝贝,是他让我逐渐懂得教育要掌握度,在爱与怕、自由限制中,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一直是个心思细腻的宝贝。他乖巧懂事,体贴入微。所以在同学眼里,他属于比较乖巧的好同学。在我同事眼里,他是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四年级,随着学业的加深,作业量的加重,宝贝开始也有种种偷懒的念头出现了,并且在学习上有诸多的粗心与不认真的表现。在又一次错的一塌糊涂的数学卷面前,我再次失控了,严厉的指责如暴风骤雨般爆发,孩子知道自己表现不好,哭了。那一晚,我和孩子都在凄风苦雨中度过。就连躺着入睡前,我也不断思索,深深地希望他能够有改观。
这一切看似朝着我所认为的、希望的方向发展,看似是做家长的我胜出。但当平息了心情,翻着书页的我也开始细想,就因为错了5大题,到五点还没有开始做回家作业就引发的风暴是否有意义?再想想,或许这周是因为孩子感冒严重,所以课上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听不进上课老师讲课的内容。或许,他真的是累了,发了会呆。可是,就在那天,作业到五点的孩子没有能吃上我特意留给他的一块奶油蛋糕,也再没有心情一起分享为他藏了一整天的姑姑特意送来的饭团。虽然,当时批评的畅快淋漓,也特别觉得不该给他好吃的,但事后内心也真的懊悔不已。我内心是知道这些客观原因的。而我自己其实也忙于工作而没有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作为家长的我其实自私地希望他能不要在我付出太多精力的前提下,安稳地,正常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可是,事实上孩子太小,能力有限。一旦有所差错,已经精疲力竭的我的管教自然就变成了无情的体罚。
文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能得到的启示也是各不相同,值得细细品读。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明白:如何去爱孩子、保护孩子。绝不要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狠狠责打。倘若孩子因此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大人交流的话,真的是得不偿失。事实上,孩子真的很稚嫩,他们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 如果我们父母自己都无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或许会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以后他也可以如此。所以假如长此以往,你今后再要求你的孩子好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这样描述他与女儿的关系: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而这本《遇见孩子 遇见更好的自己》,给了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宝贝,是你让我遇见了最好的自己。我不要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而应不断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亲子关系,真正地俯下身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陪伴你一起成长。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读后感三《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书中认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也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的确如此,作为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为人父母?有人总结了这样六个境界。第一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境界,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第三境界,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第四境界,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自己去学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第五境界,家长为了教育而提升和完善自己。最高境界,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个观点,恰恰与《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本书的观点一致。
你向孩子传递有价值的价值观念了吗?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涤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 ,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更没有天生的教育高手,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修炼、完善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家长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未来有无穷的可能性,真的不能以我们自己人生和才智的局限性去构想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更多地尊重孩子,牵着孩子的瘦,一起成长。
小王子第一章遇见小王子读后感50字
《小王子》的叙述者是飞行家圣埃克絮佩里.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时遇见小王子,交谈中得知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接着,小王子向作者讲述了关于自己星球的一些事,尤其是小王子的那只玫瑰花.作者又向我们转述了小王子在除了地球以外,其它六颗星球上小王子的所见所闻,以及小王子在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最后,小王子要走了,作者很伤心,写了这本书来纪念小王子,纪念与小王子共同生活的日子.
故事中的小王子是单纯的,好奇心强的,对什么事情都抱以认真的态度,什么事情都要问到底,从不在心里留下问号;小王子是孤独的,喜欢坐在椅子上看日落,欣赏著日落时斜晖脉脉的忧伤,小王子的心同样也是忧伤的.有一只玫瑰花骄傲又美丽,用自己独有的柔情眷恋着小王子,小王子也深深地爱着她.但是,敏感的小王子因为玫瑰的一次恼怒而对玫瑰的爱产生怀疑.小王子走了,离开了他爱的星星,离开了他爱的玫瑰花.一段孤独的旅行就此开始.
小王子先后来到了六个星球,先后遇见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和一个老先生.直到他来到地球,碰到了小狐狸,并在小狐狸的主动申请下驯养了它.小王子终究是要离开它的,但是它是知足的.它拥有的麦子变成了金黄色,看到麦子,就会想到小王子金黄的头发,孤独的心有了一丝希望.在与小狐狸在一起的日子,小王子学会了爱,懂得了要对玫瑰负责,因为他驯养过玫瑰,就永远负有责任.小狐狸送走了小王子,并告诉他,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小王子发现自己无法回去,他徘徊著,思念著玫瑰.在充满思念却不能回去的日子里,小王子望着自己的星星,说:“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仿佛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小王子是脆弱的的,他又无法忍受思念的孤独,他必须回去,却用毒液结束自己的生命,好抛开笨重的身体,快点回到玫瑰的身边.最后,小王子抛开了笨重的身体,却永远失去了见到玫瑰的机会.小王子就像一棵树一样轻轻倒了下去,柔软的沙地,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深爱着玫瑰,他的心被玫瑰驯服了.
小王子的故事是哀伤的,关于爱情,他尽力了.但他对玫瑰的爱是那么认真,那么纯洁,他把痛留给了自己,痛得令人心酸.
《小王子》是一部童话,一部写给儿童的作品,写给“还是孩子时的那个大人”.小王子最终没能飞回到玫瑰的身边,但他的灵魂一定飞回到他自己的星球,向玫瑰诉说着他的衷肠.整本小说的语言简单纯洁,又哀婉惆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了令人感动,富有哲理的韵味,道出了爱情的艰辛.是一本可以在任何年龄让自己再感受一次纯真的爱,再为纯真的爱而感动一次的书.
这是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让由衷的喜爱,与大家分享这个纯白童话!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名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他经常在与高山、海洋和风暴的生死角逐.而在其中寻找生命的方向和感悟着他自己的人生.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来自某小行星的小王子,一位有着金色头发的温柔小人,他喜欢与花朵结伴.花儿美丽、脆弱而骄气,让小王子忍不住去疼爱;也因为如此小王子变得不快乐、沉重起来,他选择放弃,出走了.花很难过但却骄傲地、故作坚强地没有挽留.离开了那平静的B-612小行星,小王子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不可理喻的大人.
后来他来到了地球,他碰到了小狐狸,并且在小狐狸的要求下驯养了她.她认为,如果小王子驯养了她,她的生活一定会是欢快的.她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使她躲到地下去.小狐狸知道小王子终究是要离开的,但她也十分满足!王子在狐狸那里学会了爱,认识到了他所要追求的东西,他要离开小狐狸去承担他的责任,然而小王子却不知道他驯养了小狐狸,同样他对小狐狸也有必须担负的责任.但是小狐狸还是送走了小王子,并且告诉他一个道理. 小王子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回去,他在降临地球的地方反复徘徊,并且深深想念着他的花儿.后来感到彷徨、无助,最终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篇悲剧性的童话,但是小王子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与品质,让我为之倾倒.他在生活中感悟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在困难中感悟自己对生命追求,让原本他那本短暂的生命持续得更长,闪耀出更多的光彩来!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伴随自己终生,让自己一直保有孩童般的天真,让自己的那不为人知的一面还有一个美丽的梦!若现在自己还是一片空白,那从此刻开始,开始用自己的思绪化成的丝线去编织那个美丽的梦!
现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则寓言里的狐狸于狮子一样,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个,可看着一头狮子,还不照样都得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心不在焉地学习,学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我认为,学习不在于学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学绘画、学舞蹈、学提琴,若你什么都学,而什么都浮于表面,不深入下去,还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或者,就专于一门。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现就科学,当一名科学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今天在小毛的推荐下读了《小王子》,很惭愧以前没有认真对待过这本书,人有时候就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许多事,你所至爱的,往往就在你的身边溜走.正如寂寞,其实许多人和自己是一样的,走着同样的一条寂寞的路,可是却相逢如陌路,没有沟通的机会…………
您好
“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都好象开着花”.
今天在小毛的推荐下读了《小王子》,很惭愧以前没有认真对待过这本书,人有时候就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许多事,你所至爱的,往往就在你的身边溜走.正如寂寞,其实许多人和自己是一样的,走着同样的一条寂寞的路,可是却相逢如陌路,没有沟通的机会……
第一章:
对于孩子,我是那么的喜欢,可是我从来也没有试图或者努力去了解过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想法有时让我感到可笑,然而回味起来却是那么质朴.文中写到: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漂亮的粉红色的砖房,窗户上摆着绣球花,屋顶上落着成群的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有多么漂亮.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此时他们就会叫起来:“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呵呵,我们不得不苦笑,大人的思想真是受了太多的外界影响而失去了本真.作者把这篇文章送给曾经是儿童的大人,其实是送给所有的人,让我们思索无穷.儿童式的看待事物的态度让人感动,尽管也许在现实中它并不管用,可是却让我感到心灵受到的洗涤,我原本也如书中的大人们一样,一天天的离开了儿童时代的我.时间消磨,让人一点一点的脱离自己,到最后完全改变,罗马已早不在罗马……
第二章:
“我就这样在孤独地生活着,没有一个能真正谈得来的人.”作者曾经这样感慨过,然而孤独不代表没有真正能谈得来的人,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不是这本书不好,是我没有好的机缘得到它.许多人是不知道还有人和他一起并肩战斗罢了:).
终究的结果是,寂寞是短暂的,相知是永远的.
人和人总是从陌生到熟悉.“我”一开始也是和小王子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是我不得不依着他的话去做.不可否认,有些人所具有的气质是很独特的,在她的面前,你几乎要忘了自己,你连大气也不敢出一下,因为你不了解,你怕失去……
小王子能想到羊需要很多草,能看见画上盒子里面的羊在睡觉,呵呵,“我”那时却看不见,是“我”还没有和他的心灵一致啊.
人生的相逢就像两颗美丽的流星,就在那一瞬间,迸出灿烂的光彩……
当眼光长远到无际,你不能了解的是自我;当眼光凝固于万物中的一点,你不能摆脱的还是自我.一个人的空间,其实也和小王子的星球一样,很小很小……
世界是那么大,自我却是那么小.在你的范围内,你可以做你喜爱的事情、维持你生活快乐的事情,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舒展自己的人生,可是你永远无法超越自我.就是自己的思想,“一直朝前走,也不会走很远的……”因为空间就只有那么大.“我”的地方是“很小很小”的.
第三章:
在“我”看来只是纸张上可有可无的一个“箱子”,对小王子来讲也是也一个宝贝,因为那里面有他的羊,他要时时透过箱子上的小孔来照看它.大人和小孩的区别可能就在这儿,也许你无法理解他的执著,因为你不懂他,你没有和他一样富有纯洁的朴实的原始的人类的思想,甚至你没有孩子应该有的那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一句话,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一些微小的东西.
真理也许就在微小之中.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第四章:
:)又看到了大人和孩子的差别.
人是不是越走越远了……可是分明又走不远,人为什么要绕那么多的圈子呢?
说到土耳其的天文学家,我也很同意德克旭贝里的观点,服饰往往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买马人和卖马人所看好的都是马的“迎风”,所谓迎风,就是马的外在表征,高大与否?英俊与否?迎风好的,据说就可以卖到好的价钱.现实生活正是如此,任何一个院子的门卫从来也不会挡住那些来往的宾士宝马等华丽高贵的轿车,但是如果是三轮或脚踏车要通过,就要盘查;漂亮女孩总能在各个场合得到比其他女孩更多的照顾:)……例子很多,世风不是在乎真正的内在、真正的心灵,而是在其外表周游.
我必须时刻记着:不以衣帽取人,不以外表取人.珍贵的东西是不靠华丽的装饰来表现自己的.
第五章:
猴面包树本来当然是没有错误的.但对于小王子的星球来讲,它就是可怕的东西.必须不断地梳理,发现一棵,拔掉一棵,如果拔得晚了一点,就会很快长大,把整个星球撑破.这就和我们的一些坏习惯一样,很小的时候如果不注意,长大了就要酿成恶果.恶习的变化和成长总是很快的,人也老的很快,小孩到大人也就是几年的功夫.纠正错误就必须和小王子拔草一样有耐心,有些事情可以推到明天去做,有些像拔猴面包树这样的事情却不能推到明天,否则,后果就会是灾难.
不能真正恨恶的人,也就不能真正爱善.一定不能妥协!
懒散和不经意已经害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吧.:)
而“我”之所以能把猴面包数撑破星球画得那么有气势,画得那么好,是因为有一种急切的心情在激励着我.其实我们早已发现,只要用心,什么都可以成功.一件事情如果你没有做成功,那一定是你对这件事花的时间不够多,想的不够多,想的不够憔悴……
第六章:
“当人们非常苦闷时,总是喜欢日落的.”
连小王子也不能例外地有苦闷的时候,甚至一天43次地看日落.这样的日子也许我也有过吧,但是很偶然,我可能独自去看夕阳,但我不会一天看两次,呵呵,我看不到,我也不愿意.苦闷是可以调整的.同一事物,这样想是苦闷,换个角度也许就是幸福.让我们都积极争取做幸福的人群吧.嗯,一起拍拍手吧?
转换思维角度也许对人的心情很有帮助.压抑是有害的,苦闷一样.不过正是苦闷和痛苦的压抑,才使世界上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
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烦恼,他就没有真正的幸福.
夕阳是那么美,我们甚至说不出来它美在哪儿,那是一种美的感受,是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我们用这美,来抵消心中的苦闷.朋友,你呢,是厚积薄发吗?:)
微笑让生活灿烂,这大概总是没有错的.
第七章:
“如果我认识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我的星球上有它,别的地方都不存在,而一只小羊糊里糊涂就这样把它一下子毁掉了,这难道不重要?”
“如果有人爱上了在这亿万颗星星中独一无二的一茱花,当他看着这些星星的时候,这就足以使他感到幸福.他可以自言自语地说:‘我的那朵花就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但是如果羊吃掉了这朵花,对他来说,好象所有的星星一下子全都熄灭了一样!这难道也不重要吗?!”
此时,任何话语都显得无力.我的感觉很多,很感动却无法去描绘它.感动是因为我进入了他的境界,进入了他的境界我便无法向你诉说,需要你也来,我们一起.是不是人类总有点笨拙?
是啊,当一个人有爱心的时候,他看到什么不是幸福的呢?毁灭了他的爱心,其实就是毁灭了他的一切.
就是那么微小的一朵花,她又是多么的事关重大……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因为悲伤而哭泣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在哭泣什么,泪水的世界永远是神秘的……
读书笔记也就是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即引用文章的精彩段落,并联系自身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受到的启发。
刚好在看小王子,这里有《小王子第一章读后感(2篇)》,我每次遇到读后感的作文,都会在《夏雨阁的读后感》上找找,你也可以看看,不过范文只能借鉴,给你提供思路,最好还是自己写。
希望对你有帮助!摘自夏雨阁的读后感:xiayuge./xiaowangzi/162.
1、千万不要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
这是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由衷的喜爱。
这本书的作者是———圣埃克苏佩里,他经常在于高山、海洋和风暴的生死角逐寻找生命的感悟和方向的认识。
第一章讲述了一个来自某星球的小王子,一位有着金色头发的小人来到地球上。当他还只有六岁的时候,看到一条蟒蛇正在吞食一只大野兽。由于他对森林奇遇想得多,于是,他用自己五颜六色的彩笔勾画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生活形象图---蛇吞大象。当“自己”满怀信心的拿给大人们看的时候,我问他们:“你们害怕吗?”而他们的回答严重的打击了我的自信心,他们是这样回答的:“一顶帽子有什么好怕的。”听到后我努力的辩解、比画。
大人么劝我把这些开着肚皮或闭着肚皮的蟒蛇放在一边,还是把兴趣放在语法、地理、历史和算数上。就这样,我放弃了画画。
后来,他只好又选择了另一个职业----飞行员,他学会了开飞机,掌握了许多航线,在夜里也不会迷了航向。
从这一章中,我明白了、收货了。让我明白了:在自己认为这条路已经走不通的时候,一定不要硬著头皮去硬走,一定要去选择另一条能走通的道路,千万不要把自己堵死在一条路上。
小王子第一章节到第三章读后感200字 《小王子》是一篇短篇小说,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一字一句都富有哲理。小王子在沙漠的玫瑰园旁见到了狐狸。聪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他,他使小王子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本质。狐狸还告诉小王子: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在作者与小王子的交流中,我发现小王子不仅纯真而且还很有爱心。他和他花儿之间的爱,他和狐狸之间的爱,以及和作者之间患难见真情的爱!
总而言之,小王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世界上是需要情谊和友爱的。我们应该相互热爱,要像小王子口中的火山一样,燃烧着……
在16章节中,看到灯夫点灯的行动能像芭蕾舞一样的壮观,整齐,有秩序,真是令人感叹!问露雯:“你们平时上自习课时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吗?站队时能整齐站好吗?有自觉性吗?是需要老师或班长来维持吗?老师在与不在一样吗?”
你不好意思地说:“这还需要监督,自觉性还有待加强”。
“对比灯夫的行动你不觉得自己应该有所改变吗?”
“是应该改变一下”
“要加强自律,不应该让别人管着才可以”
“以后我会慢慢改变自己,请老师和同学监督我”。
只要在决心和信心,没有什么事情做不了。
看到过著平常日子的灯夫,在南北极只要工作两次就可以了,你问我为什么。因为地球上这两个地方是半年白天,半年晚上,所以只需要点两次灯。“真舒服!”你感叹到。我告诉你:无论任何工作都是有责任的,不要只是看着简单,感觉没什么。你现在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每天都要你预习,复习,练习,最终掌握这些知识。你点点头说是的。
在17章中,小王子遇到了蛇,蛇告诉小王子:它很孤独,寂寞。这就像人一样,因为内心是孤独和寂寞的,所以无论是繁华的闹市区,还是独处,他都会有这种感觉的,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多沟通、交流。就像我们一样,平时你和我说一些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和同学之间有什么矛盾需要化解的,在学校遇到什么麻烦事解决不好的;妈妈和你聊一下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事情,即时解决问题,不要让思想有包袱,造成心里负担,以致于影响生活和学习。
蛇从外表上看很细,只有小王子手指一样粗,但它的能力却不一般。讨论后一致认为:以后我们在看待事情时,要一分为二的来看,不要只看表面、只听一面之词或看到一件事情的片断就下结论,要看问题的内在,听取多方的意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自己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