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南安军别云间读后感(谁知道《南安军》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 2024-01-10 22:54: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3

南安军和别云间的两首诗结构和情感表达有何相同之处?文天祥的《南安军》和夏完淳的《别云间》的两首诗结构和情感表达有(诗人都是以俘虏的身份写下这些诗...

梅岭三章南安军别云间读后感(谁知道《南安军》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南安军和别云间的两首诗结构和情感表达有何相同之处?

文天祥的《南安军》和夏完淳的《别云间》的两首诗结构和情感表达有(诗人都是以俘虏的身份写下这些诗的,具有爱国之情)的相同之处。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供参考。

梅岭三章纪念馆位置在哪里


梅岭三章纪念馆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岭三章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梅山红色文化景区,距离县城7公里。所处位置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是赣粤边游击区的中心区域。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陈毅在梅山斋坑被围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笔诗《梅岭三章》,陈毅隐蔽处就在距离纪念馆1公里处。大余人民为保护珍贵的革命旧址和文物,故建馆加以纪念。
梅岭三章纪念馆是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21年9月26日开馆,向游客免费开放。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1300多平方米。馆内设有陈毅元帅诗词专题展厅、中国梦•铁军魂书画展厅、多功能影像厅等。其中,陈毅元帅诗词专题展厅由序厅、“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庾岭上暮天低”、“弥天烽火举红旗”、“团结抗日下山来”四个部分组成,并以雕像、大型场景、图片、书籍等各类文物陈列,真实再现了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弘扬坚定信念、百折不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梅岭三章纪念馆凭借“建筑”和“展览”的全新设计给予了游客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已经成为了广大市民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
建设村:建设村

梅岭三章中的梅岭在什么地方

梅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东临鄱阳湖,北与庐山对峙,方圆150平方公里左右。

《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扩展资料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

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

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

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寻访红色记忆—梅岭三章纪念馆

冬春之季,梅岭的梅花开啦!

        踏着梅香,我们来到了梅岭三章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馆前的三面红旗,上面分别写着: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这十二个字正是“梅山魂”的真实写照。

   梅岭三章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梅山红色文化景区。该馆依托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陈毅元帅隐蔽处旧址兴建,运用雕塑、油画、微缩景观、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展现形式,主要展示项英、陈毅等在1927年至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十年斗争史,其中详细展示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斗争情况,重点展示了陈毅元帅在大余时期的革命战争历史。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馆中去感受一下这浓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吧!
      疫情期间,却也没能阻挡我们探索红色历史的脚步。我们严格按照馆内规定,做好了登记和防护措施。我们怀着对红色历史的敬意和对求知的渴望,走进了梅岭三章纪念馆。
        置身于馆内,我被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所吸引。首先是眼前这个谈判的场景。简单的场景布置,却渲染着严肃的谈判氛围。我深深凝望着每一位谈判者脸上的神情,那一刻,我的心静如止水,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真实的谈判现场!
        曾经这些只有在荧屏上出现的物品,今天却让我在这里得以近距离地观望。虽无法用手一一触及,但隔着玻璃窗,却也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
  皑皑白雪之下,红军们拼命赶路、与敌人抗争。这一路上,他们挨过饿、受过冻,负过伤,谁也数不清他们遭受了多少苦难。

        红白基调的墙面上,记录着革命前辈们的光辉事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村里一位平凡的老妇人。

        她就是人们口中的周篮嫂。周篮嫂,原名周三娣,据说当年她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提着竹篮为游击队员送饭、购买物资、探听敌情,因此陈毅元帅给她取了正名“周篮”,后来,游击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周篮嫂”。

        在陈毅元帅的疗伤期间,周篮嫂时刻警惕敌情。一天傍晚一群国民党士兵突然出现,眼看快到家门口了,进屋已经来不及了。周篮嫂急中生智,用石头对路边的一只出栏的小猪砸过去,大声叫骂道:“你这头死猪,还不快回去,等官兵来了一下子就打死你!”陈毅听后心领神会,悄悄撤到后山,敌人进屋搜查了一阵,没发现异常就走了。

        “周篮嫂”,为何人们如此亲切地呼唤着她的名字,几十年仍未改变?因为她毫无吝啬地给予士兵们亲人般的爱;她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智慧和善意守护了红军;人们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她那朴素而又真诚的爱国热情!她将永远使人铭记,她的事迹必将代代相传!

   
        看,那刻在石壁上的“绝命诗篇”——《梅岭三章》!这是1936年冬天,当时形势窘迫,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攻,陈毅元帅被国民党军队围困梅山。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陈毅元帅因担心自己不能脱险,在危急时刻写下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诗中饱含了陈毅元帅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每每读到此处,陈毅元帅正气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便昂然挺立在我的眼前,不禁让人素然起敬!
  当我离开纪念馆,行走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上,馆内庄重严肃的氛围、生动形象的故事演绎以及震撼人心的革命史诗仍然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我越发体会到革命年代前辈们的艰辛和不易,也不禁开始反思,作为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继承了多少前辈们的光辉,又能为自己的家乡乃至整个国家做些什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危机与挑战。无论是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还是全球竞争与合作带来的种种矛盾。作为当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继承革命前辈们百折不饶、艰苦奋斗、勇担责任的伟大精神,去解决新时代的问题,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也就不辱使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谁知道《南安军》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具体分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这一句。只有对他身世有所了解的人最能理解这一句。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计划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本文标题: 梅岭三章南安军别云间读后感(谁知道《南安军》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37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初一(《走一步 再走一步》读后感)《爱的功课》读后感(《爱的教育》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