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6至10回的读后感(红楼梦6到10回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4 23:45: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红楼梦6-10回读后感红楼梦6-10回读后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

红楼梦6至10回的读后感(红楼梦6到10回读后感)

红楼梦6-10回读后感

红楼梦6-10回读后感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一部书中人物的悲剧,一部作者的悲剧。曹雪芹不仅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赞美了封建礼教下纯真的爱情。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多达900多个,而其中我有一个最喜欢——探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泣,千里东风一望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在那样一个千顺从,万顺从的时候,只有她敢于去抗争,敢于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敢于同命运、同邪恶斗争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而她“分骨肉”的无奈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了。
在《红楼梦》中的一段情节——黛玉葬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也是黛玉的个性焦点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怜在她的《葬花词》中袒露无遗:“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毛泽东说“不读《红楼梦》就不是中国人”,清末有《京都竹枝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对中国影响之大。
我所看的《红楼梦》,不仅仅是120回的通行本,还有周汝昌校汇本、甲戌本、戚序本,一共四个版本。我没有看高鹗的续书,因为我总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那样子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还原一个我认为真实的情节而不受高鹗的影响。
《红楼梦》博大精深,次次读次次悟正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6到10回读后感

红楼梦6到10回读后感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先理一理刘姥姥与贾家的来历:刘姥姥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作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新近病故。狗儿生有一子一女,嫡妻(就一个老婆,也不存在嫡不嫡的)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狗儿因生活困难烦虑,在家喝闷酒,闲寻气恼,老婆不敢顶撞。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早说过,男人喝了酒,就变小孩,有理也难讲得通,老婆此时不顶撞是对的。即使是岳母刘姥姥要发话,开口也得先尊称姑爷,再有个过渡语:“别怪我多嘴……村庄人,守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原来,狗儿寻钱的法子是要有“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这难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刘姥姥说曾与王夫人见过面!王熙凤肯施舍,其实也都是看在王夫人面上。狗儿叫刘姥姥去找周瑞,说:“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后面又写周瑞家的“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前后呼应,步步为营,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在人情方面,这叫做“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引伸出:难怪官官相护。
刘姥姥终于决定出面去荣府,也正是上面所交代过的“一心一计帮女儿女婿过活”,老人家带着小孩子串门,是最方便的,事办成当然好,办不成,就当带小孩子出来玩玩。作者不但把老村妇写得生动,对五岁小孩板儿的心理也把握得极准:“听见带他进城,喜的无不应承”,孩子们的确如此。
透过刘姥姥在荣府门前打听周瑞的细节,看出荣府的门卫们势利,老太婆来问个事都不理睬!最后还是“内中有一老年人”看不过眼,说明情况,刘姥姥才得继续找人,否则,这故事也没法往下说了。刘姥姥转到后门向寻常百姓家的孩子问路,情况大不相同,问一句,答三句,还亲自带路,负责通报。每个细节,作者都写得细腻,处处见功夫!
周瑞家的见面就说记不得人,这话敢说出嘴,也是有些架子的!刘姥姥见了周瑞家的,聊了一堆闲话都没说正题,周瑞家的只好问明来意。即使这样,刘姥姥也只是委委婉婉,周瑞家的一听便知,毕竟,大家都是有了岁数的人了。周瑞家的肯出面帮忙,除了答谢旧日帮忙之恩,还有“显弄体面”之意,这一层我倒是没想到。
周瑞家的心想帮忙,但话说出来,还要绕个圈子,与刘姥姥后面说话的直来直去,就显得村妇“不会说话”。周瑞家的说荣府现在是王熙凤当家,刘姥姥立即说“今儿还得见他”,可见刘姥姥还是有政治头脑的。在写两个老妇人议论凤姐当家的聊天里,先写刘姥姥说王熙凤“20岁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显然是有些不太信服,便可通过周瑞家的之嘴来描述凤姐当家的本事——“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
周瑞家的知道府内各人的作息时间,好办事,与当今人们到某个部门办事,先找熟人探门引路的道理是一样的。周瑞家的见凤姐前,先找秘书平儿,自然是要替刘姥姥美言一番,先拿王夫人的名义来压“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日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他进来”,平儿在这里是第一次出场,听完周瑞家的汇报,便自作主张,作了主意,可见这丫头的位置及办事能力。
刘姥姥进屋闻着香气,便如在“云端里一般”,飘飘然了,与宝玉进秦氏房中闻香的描写又不同,写刘姥姥看着房中摆设,“惟点头咂嘴念佛”,很生动。刘姥姥初见平儿,以为是凤姐,既可以理解为平儿气度不凡,也可理解成刘姥姥土,没见过世面。
王熙凤回到屋之前,小丫头子们刘乱跑!
周瑞家的笑嘻嘻的招手叫刘姥姥过去,准备见“真佛”之前,又和刘姥姥唧咕一会,说些什么没写,想来与刘姥姥进城前叮嘱小孩子板儿的意思一样吧?或者是见刘姥姥说话粗俗,教她见了凤姐时,说话注意些罢了。
刘姥姥等人进了王熙凤屋子,见凤姐拨手炉内的灰慢慢问:“怎么还不请进来”,可见,刘姥姥几个进屋时脚步极轻,入屋后,大气也不敢出。凤姐客套话说得圆滑,意思是如果有人说我们不认穷亲戚,就是小人。王熙凤与刘姥姥聊了几句,不好定夺,得先探明顶头上司王夫人的意图,这是办事的常规。
刘姥姥在周瑞家的那里犯了一次错误,要等别人问了才说明来意,到了凤姐跟前又犯一次,周瑞家的已经用王夫人的话引她说明来意了,她还只说“来瞧瞧,是亲戚情分”,还要周瑞家给她递眼色!周瑞家的前面唧咕的可能是这事!可怜刘姥姥一把年纪,在一个20来岁的姑娘面前未语先脸先红,忍耻说明来意。善良的劳动人民啊,开口求人难!其实刘姥姥不说,凤姐也已经明白了八九分。
王熙凤安排刘姥姥吃饭,才抽出空来向周瑞家的了解王夫人是什么意图,办事细致。周瑞家的说:“王夫人的意思是,当年他们来一遭,也没空了他们……不可简慢,今儿叫奶奶裁度”,这传话的中间人说话也要艺术——以前都没空手,现在你当家了,你看着办吧。可巧贾蓉进来,凤姐心情好,加上刘姥姥又是她王家人的亲戚,总的来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东成西就,运气不错。
刘姥姥走之前,本要留下一块银子给周瑞家的作中介费,作者不说周瑞家的客气,不好意思要,而是写“如何放在眼里”!可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送刘姥姥走后,到王夫人家汇报,王夫人却往薛姨妈处闲话了,可见王夫人不是没空见刘姥姥,而是懒得见。周瑞家的在薛姨妈处见王夫人,回了刘姥姥的事,王夫人半刻无语,她心里怎么想呢?
说香菱象蓉大奶奶,就是说象秦氏,貌美固然有之,会不会隐含象秦氏那样,自小离开父母之意?
余信主管各庙月例银子,庙里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咕唧半日”,有什么猫腻?
周瑞家的也爱多管闲事,办了事,东问西问后“又和智能儿唠叨了一会”。来到凤姐屋,平儿见了劈头就问她:“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
凤姐得了四枝花,马上转手送两枝给秦氏,可见与秦氏交情好,又或者为秦氏死前托梦给凤姐埋下伏笔?而且平儿是先吩咐丫鬟彩明送花过去,“次后方命周瑞家的回去道谢”,平儿办事,分得清缓急轻重。
周瑞家的女儿有事来寻母,母女的一番对话,可看出荣府下人根本不把官司当一回事:“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得你这样了”,难怪主子们杀了人,竟如儿戏一般。
从黛玉及迎春姐妹几个的住宿安排,看出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便有薛姨妈送宫花给姐妹们,黛玉比别人多了一枝,可惜黛玉看不到好的一面。只问“单是送我一个,还是大家都有”,接着冷笑道“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送花至黛玉处,作者细细的写了一问一答,其实,如果周瑞家的多美言两句,说清楚三姐妹每人一枝,姑娘是两枝,便能显出姨妈对黛玉的偏爱,黛玉就无话可说了。可此时,一贯油腔滑调的“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可能是黛玉平时说话尖刻,习惯了,再者,家里有事,女儿正等着呢,要急着回家,闲话少说。这里又与上面“又和智能儿唠叨一会”呼应,不该说的唠唠叨叨,该说的反倒没时间说了。作者安排周瑞家的女儿这时候来找母亲,还有另一个作用,即,点出冷子兴是周瑞的女婿,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想那冷子兴如何对贾家的事那么了解?原来如此。这回作个交代。
王熙凤“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可谓早请示,晚汇报。她在宁府喝酒时,说话语气不小“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看她在客人面前说话一套套,与自家媳妇、熟人们聊天,也粗俗呢,可见,人都有个性,但说话得看场合。她见了秦钟,也象初见黛玉时一样,亲切的问长问短,有领导风范。送见面礼一节,平儿又是“自作主意”。
宝玉与秦钟初见面时的心思写得有趣。秦钟说读书,必须有一两个人为伴时常讨论,我游泳又何偿不是须与六姐时常说说感受啊。到最后算钱,“又是秦氏尤氏二人输了戏酒的东道”,原来,请凤姐过来是拉关系,讨好凤姐。
对待焦大,尤氏的办法是“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凤姐的主意:“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看来,还是凤姐棋高一着。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单位主要领导,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什么事也不做,甚至还要评头品足。所以,安置老领导的办法最好是调离原单位养老。
对宝玉性格的描写:1、一听说秦钟来,“即便要下炕”;2、与秦钟聊天,秦钟说读书还没延师,“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3、众人见焦大发酒疯,都装作没听见,宝玉“见这般醉闹,倒也有趣”,小孩子,爱看热闹。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荣府门客见了宝玉说:“……作了好梦,得遇见了你。”有这个说法?
宝玉虽是小孩子心性,但也是聪明人,怕遇见父亲,“宁可绕远路”,偏老嬷嬷也知道宝玉心思,叫住两个门客打探老爷在哪里,二人说“老爷歇中觉,不妨事”,说的宝玉也笑了,宝玉对下人很和气的。
宝玉初见黛玉,便问有没有玉,怎么见宝钗不问?宝钗可是有金项圈的啊。宝玉在宝钗身上又闻新鲜香气,作者怎么这么喜欢写香味?
黛玉来了,嘴里说“来的不巧……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其实她是在家里见不着宝玉,寻到这里来的?还是与宝玉心思一样,惦记着宝钗身体不适,前来探视?
见宝玉要喝酒,嬷嬷又出面干预了,上次在秦氏房中睡午觉,嬷嬷啰嗦,秦氏三言两语便打发了。今天在这里又说了一大堆,薛姨妈是有身份的人,说话不用绕弯子“……老太太问,有我呢”,嬷嬷就等这句话。
黛玉见宝玉在宝钗面前乖乖听话,磕着瓜子抿嘴笑,这神态好玩。接着又借题发挥,嘴巴不饶人。
宝玉与宝钗黛玉二人喝酒,正是“心甜意洽”之时,嬷嬷又来说仔细老爷提问你的书,真是一针见血,刺中心窝窝。与上面刚出门时怕撞见老爷呼应了。回家后,终于还是在老太太面前,告了嬷嬷一状。
黛玉的半含酸,是因为太在意宝玉,饭后帮宝玉整理帽子,岂不更显亲密!一般情况下,男人们的头是不许别人乱摸的。宝玉也是男人,喝了酒,回到自己屋子,稍有不合意,也耍起性子了。
刘心武讲课时,说秦氏是从养生堂抱养的,我没什么印象,原来写在这一回的最后。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起床时,袭人早已把上学用的书笔衣物都安排停当,并坐着发闷了,宝玉只不过是上学,她嘱咐的话象是母亲对儿子,王夫人反倒没说什么嘱咐的话,这丫头真是既勤快又尽心。
众多姐妹,单与黛玉辞别,还唠叨半日,引得黛玉提醒怎么不辞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这下,黛玉心里该高兴一阵子了。
宝玉与秦钟“二人更加亲厚”,同窗便因此起疑?男孩子也“生得妩媚风流”?还起了女孩子的外号,怎么这么写?一部《红楼梦》,什么事都有!这男孩子们在学堂内吵架,我可看不明白。贾瑞当老师不好好管学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难怪学堂里学风不正。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问题来了,大至国家,小至小家,都有这种现象。有不如意,必口出怨言,所谓人不平则呜。如果品性差些,遭遇不平,自然造言诽谤。
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竟玩起了借刀杀人之计,好象后来巧姐是被他设计卖的,这里先埋下伏笔,写一写他的奸巧了。
“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真是狗仗人势,所幸宝玉不似薛蟠等人。还是贾兰冷静,他叔叔的下人起哄打架,叔叔也被人点了名,飞砚又打到了自家座位,还能按捺性子“不与咱们相干”。宝玉人多势众,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喝住了众人,场面安定下来,宝玉此时说出来的话也一套套呢。秦钟一句“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分明是要逼宝玉撵了金荣,这帮孩子,一个两个都是非等闲之辈,秦钟也不是什么好人,能借个地方读书,不好好珍惜,胡闹什么。
闹学堂一事,最后还是李贵主持平息,来之前贾政的一番警告起作用了。
摘:
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宝玉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周公辅成王)
--------------------------------------------------------------------------------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在学堂里,宝玉拥有最高权力,安抚得宝玉不吵闹,学堂风波才算平定。金荣心里一直为秦钟的仗势不平,秦钟本来无理,又不肯让人,金荣已经作揖赔了不是,就该见好即收,宝玉要金荣磕头,一是怜爱秦钟,二是此时宝玉尚在气头之上。秦钟不劝宝玉,还坦然接受金荣的磕头,把人逼急了,就生反骨,埋下隐患。原来写学堂风波,是为了引出秦氏的病,好象刘心武讲秦氏是废太子的女儿。
金氏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只能在她嫂子跟前摆摆,如果来到宁府敢发作,茗烟就不会说“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可见她的献殷勤不是一天两天。到最后不但不敢提,贾珍进来跟她打了个招呼,客气地留饭,还觉得待自己很好,转怒为喜,忘了来的初衷。
用钱买官,是当时重要的入仕途径,难怪当今遗风犹存。
没能听刘心武讲秦氏的课,好象从冯家请来替秦氏看病的太医有些来头的,这里写他诊治也与常人不同,先把脉,再听介绍病情,书中对脉理的分析头头是道,我看不懂,难道作者也学过中医?

红楼梦第六回的读后感

红楼梦第六回读后感
  宝玉说女子嫁了男人就是鱼眼睛,比男人更可杀。可是在第六回,我却见到了一个与人方便的周瑞嫂子,若没有她,想来刘姥姥也没那么容易借到钱。
  她帮助刘姥姥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日狗儿帮过他们,二是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其实刘姥姥与她多年才只得见一面,若为了显示本事,也要找那种每年都能见一两次面的人,那才有成就感。故,帮助刘姥姥,主要是因为昔日领过狗儿的情。于是,她分三步帮助了刘姥姥。
  第一步,安排刘姥姥去见凤姐。刘姥姥此次前来,本是指望周瑞嫂子给她通个风,能见见王夫人,靠着女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关系借点钱过冬,她并不知道彼时王夫人已经不管事了。倘若周瑞嫂子不为刘姥姥考虑周全,一味带她去看王夫人,想来,王夫人“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必难达到目的。是以,周瑞嫂子建议刘姥姥拜会凤姐,是第一步。
  第二步,补充说明刘姥姥的来历。凤姐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又年轻,未免会嫌弃庄稼人。昔日王家知道连过宗的只有王夫人兄妹。若只照直说明刘姥姥的来历,凤姐听了难免反感。所以周瑞嫂子在此补充,说这刘姥姥“当日太太是常会的”。其实刘姥姥和王夫人在此前也就见过一面罢了。周瑞嫂子在此处进行了夸张,只是为了说明,对于王夫人而言,刘姥姥是“不可不见”的,使凤姐认为自己也是应该见的。
  第三步,对王夫人的话加以修饰。刘姥姥来了,是周瑞嫂子回王夫人的,也是周瑞嫂子把王夫人的话带回给凤姐的。周瑞嫂子一共带回了两段话,第一段说“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并且对刘姥姥补充“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就怕刘姥姥不好意思开口。第二段说“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细读之,这两段话深层含义是不一样的,第一段的意思是,若有什么要帮忙的,就直接跟凤姐说;第二段的意思是,以前也没亏待了他们,又不是什么正经亲戚,今天既然来了,你就看着办吧。在这两段话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贾蓉来找凤姐。倘若没有这个插曲呢?那么顺着周瑞嫂子的第一段话往下进行,所得的恐怕就不止二十两银子了。就算事后追究起来,周瑞嫂子也可以说是当着刘姥姥的面有些话不好说出口。其实她是仗着这个理由而可以不照实回禀王夫人的话。连凤姐都知道这话跟王夫人的原话有所出入,所以在私下才会又问一遍,而面对凤姐的聪明,第二次回话时,周瑞嫂子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以前读《红楼梦》,受贾宝玉的影响,总当这些婆子们没好东西,可如今细想起来,这周瑞嫂子比多少没结婚的丫头都强呢。可见宝玉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红楼梦》第六回故事梗概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芝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红楼梦 6到10回的读后感800自

高一水平 急求!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感受: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感受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与父亲洒泪拜别时,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荣国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错!得到贾政优待,入情入理,并得到贾政力举终于谋了职位,出而复入,书里写得轻巧,其实中间颇费了一番心机的。 “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虽然母女间无话不说,但是黛玉母亲又如何体会到自家与别家不同呢?这倒奇了。可见,黛玉的性格其实受其母影响。记得现代育儿学里说到,一个人的性格,在五、六岁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绝顶聪明。 对贾府姑娘的描写:迎春“观之可亲”——性情温顺,探春“见之忘俗”——气宇不凡。 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什么叫“自然的风流态度”?黛玉称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不间断,这也奇了。 凤姐出场,用黛玉的心理纳罕来导出,也就是说,连小孩子都觉得她“放诞无礼”,接着才写凤姐的衣着打扮: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妙笔!(真不明白,男人们眼里的女人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这么写?体格风骚?)凤姐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这是礼节,同时还听出贾母说“凤辣子”是玩笑话,若是一般小孩子,就顺势接口称之了,黛玉略加迟疑才以“嫂”呼之,足见谨慎。 至此,又以凤姐之口形容黛玉标致,此外“竟不象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难道嫡亲孙就该比外孙长得标致?凤姐从“妹妹几岁”开始,一连串的询问,还真象个管家领导。吃茶果时,王熙凤与王夫人简洁对话,可看出二人领导与被领导的配合默契,王夫人对凤姐的办事能力较满意。 黛玉见了外婆,接着到母舅家拜访,是礼规。在去宁国府途中,黛玉还留意所经过的地方“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这孩子真是处处留心,贾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礼数周全。刑夫人留饭出于礼数,黛玉婉言谢绝,也是“人情”二字。 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又显黛玉识大体。再过来见王夫人时,在坐位上还是如此,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贾政虽不在家,始终是不坐贾政之位的。宝玉未出场,就先由王夫人口述,黛玉说话再小心,一提到宝玉话就多了。后王夫人与黛玉过贾母处吃晚饭时,路过贾链家,王夫人指给黛玉看。贾链与黛玉同辈,不用专程拜访,是这个意思吧。在贾母处吃饭,饭桌上的布菜让位,又显“人情”,寂然饭毕! 宝玉终于登场,之前又先是黛玉心中一阵疑惑。宝玉来了转一圈就出去,吊人胃口。 宝玉“外客未见,就脱了衣服”,可见其不拘礼节,或是不把林妹妹当外人。此时,又从宝玉的角度描述黛玉容貌。宝玉黛玉相见,都有眼熟面善之感,这就是前世缘吧?按宝玉说的傻话:“只作远别重逢”。贾母听了宝玉的傻话,还赞赏“更好,更好”,若王夫人听此说法,不知该如何表态。 宝玉得贾母纵容,竟走近黛玉身边细细打量,哈。宝玉送黛玉表字“颦颦”及摔玉,重笔。贾母:“你生气,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可见在贾母眼里,主人的一块玉儿比下人的尊严还宝贵。宝玉性情乖僻,自己独有玉,不是孤高自赏,反说“没趣”,摔了玉,贾母哄几句就信了,毕竟还是个孩子。 宝玉睡后,袭人还进去看黛玉,很细心,是个不贪睡的勤快丫鬟。黛玉到贾府的头一晚,便开始还眼泪了。 参考资料: http://2021.bokewu.com/blog409884.htm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精选12篇)

  第六回除了开始写了宝玉初偣人事,与袭人初偿云雨情外,大部分篇幅写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1

  刘姥姥第一次进了荣国府。刘姥姥一家因生计问题,到了入冬季节仍然冬事未办,正愁苦间,刘姥姥想起了二十几年前曾于金陵王家连过宗,虽然二十年未来往,但是想去碰碰运气,向凤姐要点钱。带着孙子板儿来到贾府外,刘姥姥遇到周瑞家的,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找到了王熙凤,刘姥姥诉说了一番连宗情谊后,便讲了来意,家中经济的拮据,希望王熙凤给点补助,但是王熙凤却苦诉了一番贾府最近的经济不足,刘姥姥以为要钱无望,最终却得到王熙凤给的二十两银子,说是给丫鬟做衣服的,叫她别嫌少,刘姥姥拿了钱,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刘姥姥这个形象,符合乡村妇女的形象。她还很乐观积极,不怕苦不怕累,面对挫折不缩。滑稽幽默的丑角。机智能言的人才。符合乡村妇女的形象。她还很乐观积极,不怕苦不怕累,面对挫折不缩。滑稽幽默的丑角。机智能言的公关人才。

  而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则与刘姥姥形成鲜明对比,她爱管闲事,心狠手辣,看不起穷人心态。对于他们来说穷人即是粪土,没有丝毫的价值。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2

  第六回中大部分篇幅写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借钱。在第六回,我见到了一个与人方便的周瑞嫂子,若没有她,想来刘姥姥也没那么容易借到钱。

  刘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儿,胆子极大。她想的是:穷人有的是穷智慧,只要撇下这个无聊的面子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办。可是穷人一登门,富人就害怕,明知道人家害怕,自己还要舍着老脸上,这不叫不知趣!

  刘姥姥刚来就被凤姐吓一跳。凤姐的气派一般人都受不了。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初一见面,都叫她唬得发愣,更何况可怜的贫婆子,一辈子所见不过是寒山枯树,住的不过茅草泥屋,糊的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家织的土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猛然看见凤姐,真当是神仙下凡。

  凤姐误打误撞施了一回恩,凤姐一定没有想到,这二十两银子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就救了自己的姑娘。所以说富贵时做些善事,终会有好的报应的,帮扶有实际困难的人才会“受恩深处胜亲朋”。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3

  第六回写宝玉与袭人的真,写云雨情,用意不在它本身,是为了超越云雨情,达到更高的境界。另外,也暗合“假作真时真亦假”。不论爱还是恨,都会在人心里打下很深的烙印。

  写刘姥姥,从外向里走一遭,到大门,到后门,到周瑞家,再见凤姐,每到一处,便显出无限丑恶来,即前面所说短匕之妙;写凤姐,当然得写她的毒辣,但正写则难以透彻,故先要写她的好,她在这里越是做好人,写得她越好,便显出她以后越坏。这段文字,对比极为强烈。刘姥姥和板儿,一个是返璞归真的世俗老人,刘姥姥有话直说,在凤姐眼里是个“不会说话的的人”。作者用了“忍耻”两字,相比之下,荣府中人,由上而下,大抵是厚颜无耻之辈,说起假话来一套一套,面不改色,不知耻而以之为能事。刘姥姥的形象确是清清楚楚,格外分明:写刘姥姥时刻不忘教训板儿,推板儿,可见刘姥姥无一刻不紧张,教板儿一面固然是怕板儿做错事,是姥姥掩饰紧张和求得片刻解脱的法子。到后来,写出姥姥还饿着肚子,再看前面“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而“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真是心痛欲绝,欲哭无泪。到后来凤姐给钱时,还被凤姐的利嘴耍了一番,弄得又喜又悲。凤姐则是无处不耍权谋,然终是“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悲可叹!刘姥姥是一个顶可爱的老人,在大观园里和贾母对比起来写时,更能看得清楚。

  以刘姥姥进荣国府作总纲,以荣国府内部的腐朽黑暗预示的崩溃毁灭的结局作牵动,告诉人们荣府的命运,就是宁府的命运,就是整个社会的命运。唉!看得憋屈!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4

  以前一直没有感受到《红楼梦》的好,无论是看视频还是书,书总是看不进去,只是看了开头就终止了。最近看了《红楼梦》蒋勋说第三辑,主要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贾宝玉的真情、善良,林黛玉的清高、孤傲、专一,薛宝钗的骄傲、周到、圆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感觉到写得真好:在当时的环境下,那种细腻的感情,所处的环境,人物当时的真实心里等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个字:感人。以前是没有深入就没有体会,更不能理解了,看视频时只看到很乱轰轰的样子,没有主次之分,一片混乱,现在感觉那气势很壮观,人与人之间关系、主次、尊卑都很分明。其实视频的内容没有变,是我的认识或者说感观上的变化等造成不同的结果。

  除了这本书上看到的,还有就是最近听了张世君导师讲的“《红楼梦》的空间艺术“,共有63集,我原来感觉很枯燥无味的内容,现在听到后很有感悟,无论是建筑、方位还是礼仪都有很深的学问,都是不容忽视的。我才听了一点,就对张世君导师的外表有了新的看法,刚开始看到她感觉很古板,现在看她是得体讲究。所以说对于她讲的内容也是一点点的去认知和认同的,现在还有一点点的赏识她了。

  隔行如隔山,行行出状元。说得真好,所以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一定静下心来感受,不要去排斥。我很期待对《红楼梦》其他章节的了解。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5

  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一次重读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伤和无奈。

  重读红楼梦,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对人生的思考,那一个个女人的人生,无论走过历史长河的几百年,依然有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影子,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人生经验,喜欢曹雪芹的文笔,历经沧桑,经历繁华与贫穷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欢那其中的每一个女人,喜欢他们活的淋漓尽致的人生。《红楼梦》在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将女子作为主要人物,附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更拥有才华,在经历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现出了很多值得赞叹的品质。“绛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爱,虽然超凡脱俗但是察言观色间依然接得了地气,以自尊掩饰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诚,确实是个我见犹怜的仙子。“大家闺秀”薛宝钗则拥有封建社会女子最标准的品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她包容身边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挫折和挑战。“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史湘云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没有之一,她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的视野时,我满心都充满了钦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虽然她是书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女子,但是从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够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风采,虽然的命运让人唏嘘,但在临终托梦给王熙凤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对家庭荣衰的深深挂念。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6

  充满荒谬的话语,一个苦涩的眼泪读红楼梦,我总是感到感动和遗憾。虽然结局已经背得很透彻了,但我也知道剩下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残阳,但我还是忍不住要把它翻一翻,原来我并不欣赏《红楼梦》。贾宝玉的哭诉,林黛玉的软弱,王熙凤的行为,都成了我讨厌的理由。只要翻开几页,在月光下深睡一觉,回首往事,时间的缩影便浮现在脑海。当时,我喜欢阅读,四大名著,历史记录,一般知识的紫芝,昆虫记录的各种中外著名的作品,我知道一点,其实他们都是吞整体。但那时,我只看《红楼梦》中的好字好句,不能谈“读书”。偶尔,我认真地读了几句话,主观地认为只有黛玉和宝玉在一起才是现在最好的结局,再一次拾起了红楼梦。

  我不记得看了多少次,但至少这一次我走进了红楼梦和大观园里各色人等的心。我欣赏黛玉的诗性和生活,但我不想成为她;我同情宝钗,也同情她成为家庭婚姻的牺牲品。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笑,我的思绪也跟着它们的经历,在朦胧的月光下飞向贾府,贾府就像瑶池的仙境,也像地狱。但《红楼梦》中的人物无法逃脱曹雪芹为他们设计的悲惨命运。因为红楼梦只是飘浮在人间的一个凄美的梦

  《红楼梦》只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角落。中国文化就像大海,如果你用一生去了解它,你可能不会彻底地了解它。但它让我相信,我们是一个诗意的民族,我们尊重人性中的.美好元素。我们的灵魂,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灵魂,将在这样一种灿烂文化的支撑下崛起!我坚信!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7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多得又让人不得不佩服,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不完善,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的艰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收民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痛恨。

  《红楼梦》这本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8

  《红楼梦》是一本很玄妙的书,让人百读不厌,从不同角度去读,总会有不同的收获。也许是这个原因,让这本书遍布大千南北,老少皆知,人人皆爱,成为了中国的骄傲,必读的经典。

  作者曹雪芹翻阅历史,绞尽脑汁编写了这本书的前80章,是那么绘声绘色。高鄂又续编了后40章,却不如曹雪芹的80章动人。不过人们通常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有两位――曹雪芹和高鄂。

  我最欣赏书中的贾宝玉了,他心地善良,叛逆多情。得知金钏跳井自杀后,认为是自己造成的,在默默地自责,对金钏充满了抱歉,却不知是王夫人要将金钏卖出才自杀。他不给自己找借口,不推卸责任给别人,默默地认为是自己错了,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尽管不是他做的。回想起那件事,我真后悔……

  由于我是课代表,数学老师布置给我一个任务,让8给组长收齐导学案,并交给我。我向八个组长通知了,下午第二节课下课才交了2个组,我心慌了,读后感这次匆匆忙忙去催。这又收了3个组,临近放学又去催,一共收了6个组。老师第二天问我情况,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收了六个组,还……还有一个组没交。”老师严肃的反问:“你怎么不去催啊!”我把责任都推卸给那两个组长:“我早上就跟他们说过了,他们到下午都不收起来。”老师看了我一眼也就草草了事了。我好羞愧,就这样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明明是我自己不及时去催,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红楼梦》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难怪它这么出名,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它带给了我太多太多,我爱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的去回味这本书。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9

  第六回除了开始写了宝玉初偣人事,与袭人初偿云雨情外,大部分篇幅写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对于刘姥姥这个人物是作者写作的大手笔,起到了全文前后呼应的关系,看红楼梦刘姥姥一角很重要。她无儿只一女,女婿又是个庄稼汉,只是祖代与王府有些牵连,又周瑞家多少歉些情与他们王家,再者机会比较好,(周瑞家媳妇也想让她看看她的手段,王熙凤也心情不错通报了王夫人并厚待了他,给了不少东西并二十两银子,让他们家不仅过冬无虞,且以后还能不断走动扶持。

  读后感当然不能写云雨的那段了,写也只能自己写日记吧,主要还是写刘姥姥与贾府家庭人物和事情经验的读后感,比如家庭背景落差,姥姥的处事,王熙凤平儿的为人处事等,富贵时做些善事,终会有好的报应的,帮扶有实际困难的人才会“受恩深处胜亲朋”。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10

  宝玉说女子嫁了男人就是鱼眼睛,比男人更可杀。可是在第六回,我却见到了一个与人方便的周瑞嫂子,若没有她,想来刘姥姥也没那么容易借到钱。

  她帮助刘姥姥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日狗儿帮过他们,二是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本事。其实刘姥姥与她多年才只得见一面,若为了显示本事,也要找那种每年都能见一两次面的人,那才有成就感。故,帮助刘姥姥,主要是因为昔日领过狗儿的情。于是,她分三步帮助了刘姥姥。

  第一步,安排刘姥姥去见凤姐。刘姥姥此次前来,本是指望周瑞嫂子给她通个风,能见见王夫人,靠着女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关系借点钱过冬,她并不知道彼时王夫人已经不管事了。倘若周瑞嫂子不为刘姥姥考虑周全,一味带她去看王夫人,想来,王夫人“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必难达到目的。是以,周瑞嫂子建议刘姥姥拜会凤姐,是第一步。

  第二步,补充说明刘姥姥的来历。凤姐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出身,又年轻,未免会嫌弃庄稼人。昔日王家知道连过宗的只有王夫人兄妹。若只照直说明刘姥姥的来历,凤姐听了难免反感。所以周瑞嫂子在此补充,说这刘姥姥“当日太太是常会的”。其实刘姥姥和王夫人在此前也就见过一面罢了。周瑞嫂子在此处进行了夸张,只是为了说明,对于王夫人而言,刘姥姥是“不可不见”的,使凤姐认为自己也是应该见的。

  第三步,对王夫人的话加以修饰。刘姥姥来了,是周瑞嫂子回王夫人的,也是周瑞嫂子把王夫人的话带回给凤姐的。周瑞嫂子一共带回了两段话,第一段说“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并且对刘姥姥补充“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就怕刘姥姥不好意思开口。第二段说“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细读之,这两段话深层含义是不一样的,第一段的意思是,若有什么要帮忙的,就直接跟凤姐说;第二段的意思是,以前也没亏待了他们,又不是什么正经亲戚,今天既然来了,你就看着办吧。在这两段话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贾蓉来找凤姐。倘若没有这个插曲呢?那么顺着周瑞嫂子的第一段话往下进行,所得的恐怕就不止二十两银子了。就算事后追究起来,周瑞嫂子也可以说是当着刘姥姥的面有些话不好说出口。其实她是仗着这个理由而可以不照实回禀王夫人的话。连凤姐都知道这话跟王夫人的原话有所出入,所以在私下才会又问一遍,而面对凤姐的聪明,第二次回话时,周瑞嫂子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以前读《红楼梦》,受贾宝玉的影响,总当这些婆子们没好东西,可如今细想起来,这周瑞嫂子比多少没结婚的丫头都强呢。可见宝玉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曹雪芹《红楼梦》的第六回。

  读了第六回《闹书房秦钟赴黄泉》这篇文章后,让我疑惑不解: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走就走了呢?再仔细读一遍,哦,我明白了,原来是书房里的金荣把事情闹大了,在书房里打起架来,,却不知从哪飞出一方砚台,没砸到人,却溅了一书墨水。然后,秦钟不但不专心读书,反而行为放荡不检,又惹出许多是非。他父亲知道后,毒打秦钟,结果,他父亲被气得旧病复发,隔几天就死了。而秦钟被打后一病不起,七天后就被送殡掩埋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就要一心一意的去学习,不要不务正业、惹是生非。

  红楼梦第6回读后感 篇12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打秋风。这种行为也叫“打抽丰”,意谓“因人丰富而抽索之”。后来又因当时官府的衙役,总在秋风乍起时,以做棉衣为名向富户募款,“打抽丰”就演变为“打秋风”。

  不论对手是“富而好仁”还是“为富不仁”,打秋风都不是好活儿。舍着一张老脸,求人家一点残汤剩水,高兴了赏你几两银子,不高兴了赶你出门。所以查遍正史野史,小说戏剧,打秋风的例子并不多见,拿得出手的不过是《儒林外史》里的张静斋和范进打秋风的例子,一般人都知难而退。

  不过,毕竟打秋风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绵绵不绝的事。刘欢不是唱“你有我有全都有”吗?那是穷人对于“大同社会”的向往,碰上一个爱讲大道理的,他还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是社会财产的一种再分配方式哩!

  所以穷人一登门,富人就害怕,明知道人家害怕,自己还要舍着老脸上,这不叫不知趣,这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谁知道人家肯不肯给你仨瓜俩枣儿的?你以为自己是李逵,可以轮两把板斧,露一身横肉,闯进门去,大叫:“把你们那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全给爷爷献上来!”所以说,要是没有超困的生存境遇和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事儿趁早儿甭干,伤自尊。

  问题是刘姥姥可不是一般人儿,胆子贼大。她想的是:我是穷人我怕谁。穷人有的是穷智慧,只要撇下这个无聊的面子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办。

  于是她就来了。

  来了就被凤姐吓一跳。凤姐的气派一般人都受不了。黛玉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初一见面,都叫她唬得发-愣,更何况可怜的贫婆子,一辈子所见不过是寒山枯树,住的不过茅草泥屋,糊的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家织的土布衣裳补丁摞补丁,猛然看见凤姐,真当是神仙下凡。虽然人家只是家常穿戴,并没有加意打扮估计那一刻,她的耳边好比敲起一记铜磬,“嗡”的一声。

  接下来,又被臊得不轻。凤姐问她干什么来了,可怜她还想攀攀亲戚,维持一种基本的体面:“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天啊,你都穷成那样儿了,像个瘪核桃,居然还要和神仙一样的王熙凤讲情分!周瑞家的提示:“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那意思就是,有话快说啊,过了这村,可没这店。

  这时候,就看出贫苦人的可怜。七老八十的老婆子了,在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面前忍耻求告,未语先飞红了脸。凤姐虽然也告半天艰难,那意思是叫你以后别来了,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不过面子还是要小顾一下的。二十两银子,不过是贾府一顿小小的家宴的饭钱,或是给人家的丫头们做衣裳的钱,毛毛雨啦。龙王爷在天上打个喷嚏,地上就是春雨贵如油,这二十两银子,等于把刘姥姥一家三四口人一年的生活费给包了干儿。什么叫欣喜若狂?相信这时候,她的耳边又是一声锣鸣:咣!

  这一趟,刘姥姥只见识了贾府门前挺胸叠肚的看门大爷,凤姐屋里会打箩筛面一样“咯当咯当”响的自鸣钟,红香软帘,穿罗裹缎、插金戴银的平姑娘,吃了人家一顿鸡鸭鱼肉,但是,也算是经济收获之余,精神上的一次小小历险。回到家,盘腿在炕上细诉细讲,像孙悟空讲的:咱也是那上了台盘的和尚。

  凤姐一定没有想到,这二十两银子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虽说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那也得看受恩的是什么人。雅典的泰门资财散尽,却是膏血养就一帮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世上多狼心狗肺的人,偏偏刘姥姥这么一个重情重义的老太婆叫又贪又酷、失尽人心的凤姐撞上了,误打误撞施了一回恩,于是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就救了自己的姑娘。

;
本文标题: 红楼梦6至10回的读后感(红楼梦6到10回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10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海底两万里11章读后感(《海底两万里》第十一章读后感)草房子纸月读后感50子(草房子纸月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