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将军读后感100字(古代都说“千军万马避白袍” 身着白袍的人有何能耐)

发布时间: 2023-12-21 17:49: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5

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3篇,《三国演义》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

白袍将军读后感100字(古代都说“千军万马避白袍” 身着白袍的人有何能耐)

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

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3篇

《三国演义》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小说家罗贯中老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名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篇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刘备、诸葛亮、孙权、曹操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胸怀大志,现在让我给你讲讲《草船借箭》的故事。

当时,因为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利用一次机会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诸葛亮十天之内造不出,就军法从事。然而聪明的诸葛亮知道这是周瑜诡计,就对周瑜说三天即可。诸葛亮的好朋友鲁肃知道后来劝说诸葛亮放弃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却让鲁肃放心,并向他借来了二十只船只,六百名将士、青衣、稻草。前两天诸葛亮什么也没做,第三天夜晚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雾,诸葛亮命令将士马上开船出发,前往曹操的水军大营,行进汁曹操大营前,他命令所有将士击鼓大叫,装作攻打大营的样子,曹操因为大雾,无法看清楚,不敢轻易出兵,只能命令士兵用弓箭击退来犯之敌。顿时,箭如雨下,成千上万支箭向诸葛亮的船只扑来,不一会二十只穿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诸葛亮看后,大笑,命令所有船只返航,后来经过清点,共计有十多万支箭,顺利完成了任务。

听了这个故事后,是不是觉得诸葛亮足智多谋,越来越佩服他呢,即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做人一定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篇2

什么是智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我先来给大家说一个人吧,他可是智慧的化身。猜出来了吗?对,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提起诸葛亮,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是那个羽扇纶巾、手摇鹅毛扇的军师。

话说《草船借箭》中,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十万支!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哦!可诸葛亮却只用了三天时间按时交了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十万支箭是从曹操那里“借”来的。哈哈,诸葛亮聪明吧?佩服!佩服!

再来说《空城计》吧!诸葛亮听说司马懿的浩浩大军向西城杀来,而自己守城的将士不足三千。于是,他传令把全城旌旗藏起来。司马懿见城中空无一人,怕诸葛亮又有什么鬼把戏,慌忙下令撤军,退回汉中。你看,一场“空城计”就吓退了敌军。这等胆识,这等智慧,何人能及?实在佩服啊!

我虽是一名女生,可我却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诸葛亮这个人。我多想有一把诸葛亮的鹅毛扇,鹅毛扇一摇——计上心来,我多想像诸葛亮一样聪明能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一次次地上演着现实版的“女诸葛亮”!哈哈!

有一次,我和姐姐一块儿下棋。下着下着,眼看姐姐就要吃了我的“老帅”了,怎么办?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哎呦,姐,我的肚子痛!”“啊?你不要紧吧?”姐姐俯下身子,关心地问我。我趁机撞了一下桌子,棋子散了。“哟,姐姐,我的肚子好像又不疼了。不过,这棋盘已经乱掉了,我们重下吧!”姐姐看了看我狡黠的眼神,明白了:“你个小狡猾的,不过这次不能赖皮哦!”我笑了,原来姐姐早就知道了我的“小阴谋”,哎!

这些“雕虫小技”说出来真是难为情,太不光彩了!不过,我下定决心,要多看书,因为“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嘛!我现在经常把零用钱攒起来,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会买下来,然后一头扎进书本,看个昏天暗地。我家里的书已经有很多很多了,可我百看不厌。因为我心中有个愿望:多读书,成为像诸葛亮一样充满智慧的人!加油哦!

读后感《三国演义》500字篇3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思是说年轻人不应该读《水浒传》,而老年人则不宜读《三国演义》。原因是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太多,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三国中勾心斗角太多,会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会对这两本名著发出如此的感叹呀!

不过,说到三国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那几场较量了。

他们二人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是在周瑜的总部,周瑜因为降曹还是抗曹这个问题纠结了好长时间,结果诸葛亮指出大小乔实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铜雀台赋》,激得周瑜怒发冲冠,立即发表了:“我与老贼势不两立!”这个观点。从两人初次交锋看来,诸葛亮是略胜一筹。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就想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周瑜派诸葛亮胞兄诸葛瑾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结果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险些把诸葛瑾给游说过来。此局,周瑜又败。

周瑜见如此优秀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就想除了诸葛亮。设了借刀_之计,让诸葛亮去劫粮,想借曹操之手杀了诸葛亮。不想这小小计谋却被诸葛亮识破。不仅没上周瑜的当,又施了个激将法:“周公瑾只善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乖乖中招:“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个去!”诸葛亮笑了:“曹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为所擒。”诸葛亮只言片语,周瑜即容纳不下,可见周瑜气量之小。经此事后周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暂压心头之火。

接下来,他们的第三次较量便是的草船借箭。诸葛亮与周瑜签下军令状,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乃是周瑜心怀妒忌,寻事害孔明。诸葛亮神机妙算,通晓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雾,便驾二十只轻快小舟去佯攻曹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来了十万余只箭。当鲁肃将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屡次败给了诸葛亮,心中不平。当蜀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周瑜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南郡、荆州和襄阳,但是此时刘备和诸葛亮也想拿这三个城池作为他们的根据地,于是刘备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思,于是对鲁肃说:“吾自去和他说话。好便好;不好时,不等他去南郡,先结果了刘备!”诸葛亮这次又是略胜一筹,看出了周瑜的来意,让刘备对周瑜说:“先让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让刘备取。”

结果周瑜与曹仁大战一场,周瑜自己还受了毒箭之伤,终于击败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城楼上站着一位白袍将军:赵云。周瑜于是想强行攻城,但城楼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他有派兵去攻襄阳和荆州,却发现也被诸葛亮派关羽和张飞攻下了。于是周瑜气得口喷鲜血,晕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恼羞成怒,又下美人计迷惑刘备,但这也仍然逃不过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其中有妙计,最终刘备安全脱身。周瑜率兵攻打荆州,却被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击溃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周瑜用计不成,便派鲁肃去与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待刘备攻下西川,就将荆州还给东吴。周瑜于是又生一计:假意去攻打西川,让刘备给他们东吴兵一些粮草,乘机攻下荆州。不想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盘,派赵云严守城池,又派张飞、关羽、魏延和黄忠四面围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之计。气得周瑜再次金疮迸裂,回到本营后,诸葛亮又派人给周瑜送来一份带着挖苦和讽刺的信,周瑜看完后,昏绝又醒,大叫几声:“既生瑜,何生亮。”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其实,在我看来:周瑜之死完全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诸葛亮。他的死告诫我们不可以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嫉妒别人,要是善于向别人学习,以长补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同时也要热心地帮助别人,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得到提高。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白袍将军陈庆之,是如何奔袭千里,攻占敌都的?

他是如何奔袭千里,攻占敌都的?

其实陈庆之是正儿八经的“泥腿子”出身,他是出身庶族,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所以用兵十分的灵活。陈庆之指挥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士气,特别善于把握战机,善于用小股部队打运动战,袭扰战,这才是对待魏军真正的应对之法。

陈庆之被称为“白袍将军”,“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就是对陈庆之最好的评价。他曾经在北伐北魏的时候以7000兵力大败北魏30万兵力,从铚县至北魏都城洛阳,前后作战共47次,攻城共32座,可见陈庆之的军事才能有多么的卓越。

之所以能够以7000对战30万,除了特别能够把握战机之外,就是他特别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而军队的士气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斗志高昂,士兵便可以以一敌十,甚至一敌二十。 就像当时的项羽破釜沉舟,士气高昂的士兵以一敌十,打败了秦军。


在梁军将士都感到恐慌的时候,陈庆之喂了马后对将士们说:我们到这里以来,屠城略地,你们杀了无数的平民,元天穆的士兵与我们都是仇敌,他们理当不会让我们生存。不能和敌人的骑兵在平原上交锋,应该攻破他们的城垒,不要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战场。

于是陈庆之亲自擂鼓开始准备进攻,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攻城成功,都登上了城墙。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随后梁军相继而入,于是攻占了荣阳而且俘虏了杨昱。

陈庆之除了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有很优秀的政治才能。陈庆之坐镇江淮期间,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边境城市的生产,仅仅只有两年的时间,边境一带的府库就十分的充足。当时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

三国演义的精彩读后感

  三国演义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三国演义的精彩读后感,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三国演义的精彩读后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世人都说曹操乃一代枭雄!可是只一个枭雄,怎么能写出如此即潇洒肆意又豪放不羁的诗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而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级软弱无能的刘玄德呢?每每说到此,老妈都好像恨得牙痒痒的!老妈不止一次郁闷地说刘备除了一个汉朝正统的刘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孙权皆不如!若是诸葛亮当时投了曹操,早统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国,什么两晋南北朝统统靠边站啊!

  历史终究是历史,没有如果这一说,所以老妈让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计。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过全篇的《三国演义》,反正罗贯中的那部版本我还没有读过,我看的是注音连环画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什么定三分隆中对策,什么诸葛亮舌战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烧赤壁,什么关云长水淹七军,什么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因为小说添加了许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虚实夸张的描写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创作,所以比真实的历史有看头的多!

  虽然原版的《三国演义》我还没看过,但开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简直如雷贯耳啊!因为书本上的历史不就是照着这个轨迹走的吗!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好不容易有了秦汉的统一,可是还没有统一的太久,中国又分成了魏,蜀,吴三国了!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此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对策”。这个天下三分的对策可不是诸葛亮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空想出来的。史书上说刘备请教诸葛亮,而诸葛亮运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以及对当时局势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对各方政权了解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才定下的天下三分这一说!诸葛亮当时对刘备坦言:“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手下兵多将广,谋士众多,他自己又很有军事才能,可谓占着天时;东吴的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统治江南,从他父亲孙坚到他已经三代,根基牢固可谓占着地利;将军可以先攻取荆州,再战领蜀,然后以蜀为基地进取三秦,老百姓肯定会欢迎你。做到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这样一番精辟又言简意赅的对天下形势的总体分析,小伙伴们读了,是不是也超级佩服诸葛亮的绝顶学识跟无双智慧呢?只可惜了这人间奇才的“卧龙”先生,为了蜀国是那样地劳心劳力,鞠躬尽瘁!到最后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啊!也许还是老妈说得对,诸葛亮真的应该投奔曹操的,这样说不定不会让人感到那么遗憾了!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小伙伴们一定要读一读。因为书本会向你讲述曾经的惊心动魄,曾经的风云际会;曾经的刀光剑影,曾经的鼓角争鸣;更会在你面前展现一部充满传奇色调的精彩三国!抽空一定要看呀,我还等着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国演义的精彩读后感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记录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描绘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最辉煌的历史巨著之一。细细品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贯中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灵武帝中平元年到晋武帝司马炎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他的事迹激励我努力读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而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可是他没杀自己膝下的刘备,又让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是一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镇,都忠于职守,受人爱戴,他让我懂得了热爱百姓和忠于职守的深刻道理;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长;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他誓与刘备共存亡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仁义十分重要;孙权为人谦和,少年得志,同为天下英雄,使我体会到宽容大度的重要……

  《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富有策略的'战争故事。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谋长节短,百战百胜,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场刀光血影的场面;赤壁之战更是波澜起伏,惊心动魄;还有那巧妙的连环计,精密的借刀杀人计,和那动人心弦的苦肉计……真是一幅幅壮丽宏伟的战争场面。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三国演义》,它使我明白了:为人处事要动脑,步骤计划想周到,心平气和勤思考,谋长节短胜战多,坚定信念不动摇,义重如山知回报,忠于职守待人好,一生美名乐逍遥。

  三国演义的精彩读后感三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思是说年轻人不应该读《水浒传》,而老年人则不宜读《三国演义》。原因是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太多,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三国中勾心斗角太多,会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会对这两本名著发出如此的感叹呀!

  不过,说到三国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那几场较量了。

  他们二人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是在周瑜的总部,周瑜因为降曹还是抗曹这个问题纠结了好长时间,结果诸葛亮指出大小乔实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铜雀台赋》,激得周瑜怒发冲冠,立即发表了:“我与老贼势不两立!”这个观点。从两人初次交锋看来,诸葛亮是略胜一筹。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就想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周瑜派诸葛亮胞兄诸葛瑾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结果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险些把诸葛瑾给游说过来。此局,周瑜又败。

  周瑜见如此优秀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就想除了诸葛亮。设了借刀杀人之计,让诸葛亮去劫粮,想借曹操之手杀了诸葛亮。不想这小小计谋却被诸葛亮识破。不仅没上周瑜的当,又施了个激将法:“周公瑾只善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乖乖中招:“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个去!”诸葛亮笑了:“曹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为所擒。”诸葛亮只言片语,周瑜即容纳不下,可见周瑜气量之小。经此事后周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暂压心头之火。

  接下来,他们的第三次较量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诸葛亮与周瑜签下军令状,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乃是周瑜心怀妒忌,寻事害孔明。诸葛亮神机妙算,通晓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雾,便驾二十只轻快小舟去佯攻曹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来了十万余只箭。当鲁肃将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屡次败给了诸葛亮,心中不平。当蜀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周瑜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南郡、荆州和襄阳,但是此时刘备和诸葛亮也想拿这三个城池作为他们的根据地,于是刘备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思,于是对鲁肃说:“吾自去和他说话。好便好;不好时,不等他去南郡,先结果了刘备!”诸葛亮这次又是略胜一筹,看出了周瑜的来意,让刘备对周瑜说:“先让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让刘备取。”

  结果周瑜与曹仁大战一场,周瑜自己还受了毒箭之伤,终于击败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城楼上站着一位白袍将军:赵云。周瑜于是想强行攻城,但城楼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他有派兵去攻襄阳和荆州,却发现也被诸葛亮派关羽和张飞攻下了。于是周瑜气得口喷鲜血,晕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恼羞成怒,又下美人计迷惑刘备,但这也仍然逃不过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其中有妙计,最终刘备安全脱身。周瑜率兵攻打荆州,却被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击溃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周瑜用计不成,便派鲁肃去与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待刘备攻下西川,就将荆州还给东吴。周瑜于是又生一计:假意去攻打西川,让刘备给他们东吴兵一些粮草,乘机攻下荆州。不想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盘,派赵云严守城池,又派张飞、关羽、魏延和黄忠四面围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之计。气得周瑜再次金疮迸裂,回到本营后,诸葛亮又派人给周瑜送来一份带着挖苦和讽刺的信,周瑜看完后,昏绝又醒,大叫几声:“既生瑜,何生亮。”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其实,在我看来:周瑜之死完全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诸葛亮。他的死告诫我们不可以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嫉妒别人,要是善于向别人学习,以长补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同时也要热心地帮助别人,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得到提高。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千军万马避白袍,历史上真正的白袍将军

说到白袍将军,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常山赵子龙,然而除了赵子龙之外, 历史 上还有一位白袍将军,他的事迹,比赵云还要玄奇。

陈庆之,字子云,南朝梁国著名将领,谥号“武”。

早年的陈庆之只是梁武帝萧衍的伴读,萧衍继位后,也没有亏待自己这个小伙伴,将陈庆之带入宫中,任命为自己的侍卫。

陈庆之在四十岁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兵事,而且他身体虚弱,也不精通武艺,在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造反事败,投降南梁,请求梁国出兵接应,萧衍首次任命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领梁军前往彭城接应元法僧。

这是陈庆之第一次领兵,没有人看好他,在所有人眼中,陈庆之不过就是一个文弱书生,连骑马都费劲,怎么能够带兵打仗呢?

可是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情发生了,首次领兵的陈庆之,在进入徐州后,遭遇北魏大将元延明两万大军的包围,当时梁军一致认为打不过北魏,唯有陈庆之不畏敌军势大,领着两千军队出城迎战。

陈庆之出动出击,谁也没有想到梁军在兵力远弱于北魏的情况下居然敢主动出击,一时不防,被梁军连破数营,梁军大胜回城。

可就在这个时候,萧衍派来驻守徐州的豫章王萧赞因为得知自己并非萧衍亲子,居然直接趁夜降了北魏,梁军见主将都投敌了,纷纷溃败,北魏大军趁势追击,梁军死伤无数,唯有陈庆之统领的兵马完好无损的退回了南梁。

第二年,北魏大将元树出征寿春,因为陈庆之上一次的良好表现,梁帝萧衍任命陈庆之为主将,领兵抵挡北魏大军的入侵。

这一战,陈庆之俘虏了北魏豫州刺史李宪,并连破北魏五十二城,俘虏北魏大军七万五千余人,魏强梁弱的局势瞬间逆转。

次年十月,陈庆之再度奉命领军进攻北魏涡阳,魏帝元诩连忙派大将元昭领兵十五万支援涡阳。

当魏军先锋抵达距离涡阳四十里外的坨涧时,梁军都认为魏军势大,应该暂避其锋,唯有陈庆之认为应该趁敌人远道而来,立足未稳的时候突袭敌军,不顾众人的阻拦,领着两百骑兵夜袭魏军先锋营寨,因为夜色的缘故,竟真的一举击破了魏军先锋大营,魏军惨败而退。

陈庆之趁机与梁军各部追击,双方交锋数百次,魏军一路溃败,而就在梁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涡阳又出现了变故,一支魏军居然绕到了涡阳后方,南梁兵马以为腹背受敌而军心动摇,生出了退意,这个时候,陈庆之力排众议,领骑兵奔袭魏军,凭借骑兵强大的机动力,打得魏军首尾难顾,最终溃散。

这一战,最终以梁军大胜而告终,魏军精锐尽丧,陈庆之之名,开始响彻南北。

北魏因为数次大败,朝中渐渐出现了混乱,尔朱荣得势,大肆屠杀北魏宗室,北魏的北海王元颢心中恐惧,便主动投降南梁,请求梁帝出兵助自己平定尔朱荣之乱。

梁帝再次派出陈庆之领兵前往相助元颢称帝,随后,借助元颢之名,梁军大举北伐,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此时城中百姓尽言: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之名,响彻天下。

元颢在洛阳称帝,自以为北魏正统,时尔朱荣扶持的傀儡皇帝元子攸被迫迁都长子,与元颢隔河相望。

元颢占据洛阳后,北魏黄河以南的兵马全部投奔了元颢,元颢一时间实力大涨,而这个时候,作为友军的陈庆之地位便变得十分尴尬,元颢要供养投奔自己的魏军,对于帮助自己的梁军,元颢便不再重视。

当时陈庆之麾下的梁军,已经只剩下七千多人,在察觉到元颢的变化后,陈庆之便想退兵,返回徐州,可元颢虽然已经不再重视梁军,但对于陈庆之这位战神却舍不得放手,于是拒绝了陈庆之的要求,将陈庆之强留在了洛阳。

尔朱荣聚集河北大军开始反攻洛阳,自信满满的元颢领着十万大军与尔朱荣对阵,当时陈庆之以突袭尔朱荣为由,借机领着梁军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而元颢此时志得意满,对于陈庆之的重视也开始减弱,于是同意了陈庆之的请求。

失去陈庆之帮助的元颢根本不是尔朱荣的对手,十万大军在尔朱荣的攻击下连连败退,最终元颢自己也战败被擒。

此时的陈庆之依旧在河北与魏军对阵,当得知元颢被擒后,陈庆之无奈,只得领兵准备退回南梁,在退兵途中,陈庆之遭到了尔朱荣大军的追击,遭遇了生平第一次惨败,并且因为在撤兵途中遭遇洪水的袭击,七千白袍军全部丧尽,唯有陈庆之一人化妆成僧人逃脱了尔朱荣的追捕,辗转逃回了南梁,结束了他传奇的战争生涯。

随后的陈庆之虽然也曾经领兵征战,但却没有办法复制他百战百胜的神话,几次作战失利之后,萧衍便不再让陈庆之领兵,不过对于陈庆之这位自己的伙伴,梁帝也没有亏待他,对他加官进爵,在陈庆之死后,准许其子继承爵位。
本文标题: 白袍将军读后感100字(古代都说“千军万马避白袍” 身着白袍的人有何能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3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丰田十四项管理原则1读后感(读丰田管理模式有感)家风探索发现读后感800字(关于家风家教心得体会8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