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树寻》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在燕园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树。我自家的院中有三棵古松;后院有一株老槐树,虫子很多;院中还有一颗大栾树,上面有很多蜜...
《燕园树寻》的主要内容?
略谈《燕园树寻》
人生之路漫漫,望似无可期;人生之路很短,如白驹过隙。宗璞先生把人与树相比,从树的命运谈到人生的短暂,海棠不知触犯了“文革”中的哪一位,顿遭斧钺之灾,古树的一生就这样被画上了突如其来的句号。人又不何尝是这样呢?但总有新的树在生在长,谁也挡不住;总有人在顽强拼搏,同命运抗争。以树喻人,文笔是多么自然亲切,以至于达到“无我”的境界,物我交融的巅峰。可在一瞬间,那笔触又直达心底,令人感慨和震撼。宗璞老先生的一生也是历经波澜,但她总是以坚韧的意志挺过去,挺过去……
《燕园树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从花的衰与盛的转变与自身的经历中,感悟到“树木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文章简介:
《燕园树寻》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
这篇散文的美在于描写的细腻多姿和结构的玲珑精美。文章的写景细腻而又有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有形态的绘制,又有芳香的捕捉,从外象写到内质,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腆,笔致多变。
从描写的层次看,色彩的摹画重在先勾勒整体的轮廓推架,形态的绘制则重在泛写的画面上推出单个的特写。写色写形,重在外象,写香则重在内蕴,为画面增添立体感和深厚感。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2021年,其作品《北归记》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
内容简介:
文章的描写语言,不仅做到了形象、生动,逼真,而且带着独特而含蕴的抒情韵味。值得称道的是文与意的谐和结合:语言的形式与语言的情韵妙合贴切。根据立意与抒情的需要,文章的描写语言,大多用灵隽鲜活的浅语短句,这不仅增添了语言的形式美、流动感,而且有助于表达作家赞美生命的喜悦欢欣情绪,清新中带着隽雅。
文章的抒情议论语言,多融汇在描写语言之中,象画面配诗,抒胸坦怀,既点化描写语言的内核,又表达了对于人生坎坷,命运浮沉的反思,意厚神凝,情聚思沉,蕴藉含婉,深沉通脱,表现了宗璞文学语言的深厚功力。孙犁赞扬宗璞的语言说:“宗璞的文字,明朗而又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可以说是字字锤炼,句句经营。”这是切中肯萦的评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