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400答:,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读后感400
答: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 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鸦片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 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新中国的外交史
新中国外交史总结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
B、《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C、建国当天:毛泽东宣告:愿与平等待我之国家建交。
2、建国初期的外交
A、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华“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为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两大阵营对立的形势有关)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3年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而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A、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
C、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同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B、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C、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建国以来一直延续着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传统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E、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政策)。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
B、《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C、建国当天:毛泽东宣告:愿与平等待我之国家建交。
2、建国初期的外交
A、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华“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为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两大阵营对立的形势有关)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3年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而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A、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
C、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同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B、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C、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建国以来一直延续着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传统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E、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政策)。
《中国外交史》读后感···急需啊···找不到啊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才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三、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外交史意义
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外交史意义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
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
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及取得成就,中国50年代、70年代、90年代、20世纪初的外交成就和意义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期、的外交成就。三个时期啊~一定要完整啊!五十年代:
1、中苏建交:新中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中国建交,紧接着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阵营对于孤立封锁的政策,对于保障新中国获得比较安全的战略环境,对于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中印谈判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中国通史阅读心得100字?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尽管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向前,我们很多的过往历史,古人伟事皆已随风而逝。唯有留下那千古的佳话,耐人推敲的故事,影响社会发展的种种往事经过着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让人缅怀,让人推敲,让人追味------常言道:以古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读史书,今时今日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赏鉴着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难发现历史的记载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分享。有板有眼地据史记载的;推理延伸地分析讲述的;引经据典地品评一二的!不同的形式史书有着不同的阅读切入点研读。根据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读者们也会有选择地查看对应类型的史书。而此刻我所要分享的便是今日来我真不断翻看的一套中国历史的读本书籍----《中国通史》。
《中国通历》以上,中,下三个分册的形式加以推出。而全书确切而言其实又是由三位不同的史学大家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引经据典,更结合着近现代公认的史学大家的史料分享为依据,独一无二地编写集结而成了这样一套耐读的《中国通史》。博采而众长,引经据典而又有发挥和突破,分享剖析而又有探讨和琢磨----引领着书外的读者走入一个中国过去的探寻之路。一如本身编辑推荐的:“五千年时间长河,发散的观察视角,一以贯之的传承。”尤其是在时下这个注重国学,尊重历史的时代,这样的一部深入浅出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无疑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通篇的翻阅,我觉得这套史书有着它的亮点所在。尽管书中记载的历史也许我们在以往的史书中也曾有阅读一二,但是我更觉得本套丛书的经典在于它更是将各个阶段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关联进行了有伸缩性的分享和解析。原本读史就是为了开拓视野,用一个发展性的,阶段性的动态社会历史有机地串联剖析。《中国通史》一书着实出彩地将一个更为生动的,有着真实画面感的历史犹如影片般逐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相较于以往很多的历史类读本,我觉得看这套丛书除了更多地有了深刻的直击感受,更多的还是那种身不由己地动容。历史于书中已经突破,且超越了文字的记载,历史于书中更多的是有着真人,真事,真佐证的那份证实。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份真,所以身为读者的我翻看书时总是不知不觉地仿佛置身于相关的历史情节。细细地翻阅《中国通史》,我们还不难发现的是书中有着大量篇幅的古文穿插,历史画面介入。这样的分享无疑让整个历史的刻画和描述多了不少的生动有趣性。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就事论事,而是那种由此及彼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交相辉映,由此更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变迁。
尽管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向前,我们很多的过往历史,古人伟事皆已随风而逝。唯有留下那千古的佳话,耐人推敲的故事,影响社会发展的种种往事经过着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让人缅怀,让人推敲,让人追味------常言道:以古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读史书,今时今日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赏鉴着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难发现历史的记载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分享。有板有眼地据史记载的;推理延伸地分析讲述的;引经据典地品评一二的!不同的形式史书有着不同的阅读切入点研读。根据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读者们也会有选择地查看对应类型的史书。而此刻我所要分享的便是今日来我真不断翻看的一套中国历史的读本书籍----《中国通史》。
《中国通历》以上,中,下三个分册的形式加以推出。而全书确切而言其实又是由三位不同的史学大家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引经据典,更结合着近现代公认的史学大家的史料分享为依据,独一无二地编写集结而成了这样一套耐读的《中国通史》。博采而众长,引经据典而又有发挥和突破,分享剖析而又有探讨和琢磨----引领着书外的读者走入一个中国过去的探寻之路。一如本身编辑推荐的:“五千年时间长河,发散的观察视角,一以贯之的传承。”尤其是在时下这个注重国学,尊重历史的时代,这样的一部深入浅出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无疑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通篇的翻阅,我觉得这套史书有着它的亮点所在。尽管书中记载的历史也许我们在以往的史书中也曾有阅读一二,但是我更觉得本套丛书的经典在于它更是将各个阶段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关联进行了有伸缩性的分享和解析。原本读史就是为了开拓视野,用一个发展性的,阶段性的动态社会历史有机地串联剖析。《中国通史》一书着实出彩地将一个更为生动的,有着真实画面感的历史犹如影片般逐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相较于以往很多的历史类读本,我觉得看这套丛书除了更多地有了深刻的直击感受,更多的还是那种身不由己地动容。历史于书中已经突破,且超越了文字的记载,历史于书中更多的是有着真人,真事,真佐证的那份证实。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份真,所以身为读者的我翻看书时总是不知不觉地仿佛置身于相关的历史情节。细细地翻阅《中国通史》,我们还不难发现的是书中有着大量篇幅的古文穿插,历史画面介入。这样的分享无疑让整个历史的刻画和描述多了不少的生动有趣性。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就事论事,而是那种由此及彼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交相辉映,由此更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变迁。
本文标题: 中国外交简史读后感(《中国外交史》读后感···急需啊···找不到啊)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891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