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书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19 14:25: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心理学书读后感,心理学书读后感,心理学书读后感一:心理学与生活,这本...

说服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书读后感)

心理学书读后感

心理学书读后感

   心理学书读后感一:心理学与生活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心理学书读后感二:超个人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在心理健康研究中,主流心理学主要以病理学为依据,认为心理健康只不过是身体上“没有病”而已。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心理健康包含着更高的要求,是人的内在潜能和价值的最高实现,达到身心健康长寿、超凡脱俗的境界。

  对于超个人心理现象和神秘的内心体验的研究,主流心理学要么认为它毫无意义、要么斥之为病态的或宗教的。超个人心理学则认为病理的自我分裂和超越自我的非认同是有重大差异的;并且认为所谓神秘体验中也存在着科学真理。科学心理学不去研究,那就只能让位给宗教。

  针对主流心理学的这些不足,马斯洛、萨蒂奇、格罗夫等人多次协商,决心建立“第四种心理学”,即超个人心理学。1969年春《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1971年超个人心理学会正式建立。其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三人外,还有塔尔特(C.Tart)、沃什(R.N.Walsh)、威尔伯(K.Wilber)、克瑞普纳(S.Krippner)、阿玛斯(A.H.lmaas)等人.

  超个人心理学关心的是那些与“终极的人类能力或潜能”有关的心理学方面。萨蒂奇曾指出:“这种新出现的超个人心理学(第四势力)特别关注对成长、个人和种族的超越需要、终极价值、统一的意识、高峰体验、存在价值、神入、神秘体验、敬畏、存在、自我实现、本质、极乐、惊叹、终极意义、超越自我、精神、一体性、宇宙意识、个人与种族的协同一致、最高的人际了解、日常生活的神圣化、超越现象、宇宙的自我幽默和嬉戏、最高的觉知、反应与表达,以及相关的概念、经验和活动等实证的与科学的研究,对它们的认真贯彻实施和研究发现”。

  超个人心理学有三个关键性主张:第一,超个人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大多数人盲目和错误地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种角色、自己的人格、自我观念,或认同自己在平常清醒的意识状态下所含含糊糊觉察到的所谓“我”,但这些都不是我之所以为我,也就是说,都不是“真我”;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每个人都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置根于“大我”的,因此,人的使命不只是人本心理学所强调的自我实现而已,人还需要自我超越。

  对我而言最迷人的就是威尔伯的著作。

  初读时就与人曰:我只承认两个天才,一个是写《丹东之死》的毕希纳,另一个便是威尔伯。只惜毕希纳这等人物二十四岁即死于高热,不再得见其他著作。如今怕是只承认威尔伯一人。

  通达广博的威尔伯以整合观点为核心,凭借深入到底的洞悉力和几乎恐怖的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诠释法界构成演化的二十条法则、四大象限、从长青哲学的大存有连上发展而来的意识光谱等基本概念,展示了能同时容纳科学、宗教、艺术、社会、哲学、个人内心成长、灵性擢升等各方面的统观知识体系。由此揭露了许多领域有意或无意忽视其他方面,这样排他的封闭、狭隘和傲慢,最终造成自身体系的崩毁坍塌。

  他所谓“定位归纳”法的关键观念在于: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在纯抽象的层次上,其实是相互融通的。将各种领域的相对真理提炼归纳,串连成紧密相系的网状纲要,可由此照见较为狭窄的途径中的不完整。

  玛丽琳的《宝瓶同谋》和威尔伯的《万法简史》都是让译者苦不堪言的“硬书”,横跨各大领域,以纯粹的理性研究态度切入意识领域,视野开阔,对资讯的处理和思考的深入精密着纵横捭阖,对普遍存在的盲信、崇拜、教条、传统的狭隘以及被扭曲得面目全非的理论和观念有着强大的除旧布新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那是难以概其纲领叙其精妙的。绝不是我这样几笔带过能够展示筋骨的,顶多只是描其皮相。

  《万法简史》里威尔伯试图定位诠释整个“法界”的气魄令人咋舌,所谓“法界”是包含了物质、生命、心智、灵魂和灵性等所有存在领域的定性本质与过程。他提出二十条法则,如法界由全子组成,所谓全子,既为整体又为更大整体的部分。全子沿着一定的秩序演化,谓为“全阶序”……等等。

  由个人、集体、内在、外在组成的这看似思考范畴极其简单的四大象限,填充后且不敢说是最严密周到的考量体系,但确定的是,展开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知识地图,比以往支离破碎上的傲慢要开阔宽容得多。

  在这几个基本概念的支撑下,他探讨了远古、魔幻、神话、理性和存在期的核心观念的发展脉络,尤其理清了长久以来存在于各领域的“前成规期”和“后成规期”(前和超)的混淆,以及各种现代与后现代典范里或明显或微妙的二元对立议题。

  额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定性式术语挑剔得近乎苛刻的选择,很大程度地昭示了,如今使用的语言系统是如何僵化了我们的思维,将我们带入了狭隘的境地。

  但读来击节赞叹,如获至宝,非但不觉艰涩枯燥,反而觉得像熠熠生辉的明珠,本散落四处,现终被一双用心的手拾起串联,美得光芒四射。

  有时甚至觉得自己以前在不少领域浮光掠影地涉猎,仿佛只等待着有朝一日与这般书籍的邂逅。于是零乱散落的知识碎片像遇到一只魔棒,轻轻一挥调遣,各自归位,整个的知识结构震颤抖动,渣滓簌簌落下,杂乱残缺而僵固的认知结构整合成具有更好弹性的新结构演化,并将持续演化。

  契合之处实在太多,难以细述,只一点于我尤其重要。“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本源存在,能消解和否定各种由此延伸发散并固置的价值意义,而不是被各种观念所抽象掉?是否它的核心在于有流动着的、生发性的否定力量?如有,如何跳出先验范畴和已有概念的阴影,去追溯这种个人真实性?”

  这个问题现在仍旧没有解决,只是我终于清楚明白我那时始终觉得不对劲的重点——我寻求和相信的,是那冠以千名的,本体、道、梵、谛、空性、上帝、绝对真理等的个人真实体验,我要弃绝的是对这种体验扭曲了的诠释。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则是,我寻求的是真正的光明,而不是光明的投影。

  而威尔伯带来的是我态度的转变——只要放下盲信,一直保持辨别,这投影也就是入口所在。各种诠释都可为我所用。

  “我所寻找的,正是那寻视的。”

   (二)

  《恩宠与勇气》被称为威尔伯难得的感性之作,以他和妻子崔雅的灵修之路贯穿始末,由崔雅的日记、威尔伯的补充注解以及学术议题组成,一则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在“伟大的智慧传统、静修的本质、心理疗法与灵修的关系,以及健康与治疗的本质”(威尔伯语)的主题表达中,荡气回肠地演绎。

  美丽聪慧的崔雅,有着十多年的灵修基础,已认为自己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适合的男人,却在三十六岁那年遇到了“梦寐以求的男人”——小她两岁,身高一米九五、光头、长相犹如外星人的超个人心理学者肯。俩人一触钟情,第一次见面就感觉奇妙,仿佛生生世世都在寻找对方。两周后决定结婚。却在新婚几天后发现崔雅患了癌症……

  这戏剧化的开头简直像一个童话故事的初始。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个契合的灵魂伴侣,一份能全方位深入并促进彼此发展转化的关系。

  真正吸引我的,除了书中对以上那些主题纯理论的介绍探讨,便是在崔雅在面对种种挑战——癌症、身心反应、情绪起伏、夫妻间的龃龉——时,对自我的坦诚得接近赤裸的自省和剖析。

  在崔雅和肯的身上都发现了不少自己也有的特质,综合起来是过于阳性、倾向于做而非存在的价值观;对理性、智虑的执著;强烈的掌控欲; “喜欢在最简单的事物上编织理论”;对“由理论、逻辑、概念与符号组合而成的理念的阿波罗世界”的热爱……

  有了这样的印证,随着俩人赤诚地一步步自我揭露、剖析和转化,尤其是阅读俩人身心灵都落入泥潭的艰难时期的叙述,我很多深埋的意识也随之曝光,辅以阿玛斯强有力的威胁和干扰,开始自我转化与自疗。

  读到最后,崔雅接纳和承担了生命中的'种种磨难,通过爱与慈悲的修行,保持了静定、喜悦、自在并充满着生命力的精神状态,并透过磨难转化自我,最终解脱。而肯也从放弃自己的事业、五年随侍左右这样无私的奉献中,了悟了无我和解脱的真谛。

  读到接近末尾时忍不住流泪,完全读毕,心中却是一片纯然的温暖平静。

  <三>

  阿玛斯“钻石途径”的理论基石,在我看来几乎足以概括所有非后人本心理学的“坑洞”理论。

  此理论的核心在于:刚出生的孩子和本体是合一的(当然,这种不能分辨的合一与后来证悟了的合一,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童年某些创伤经验、与环境互动中的艰难造成了失去和本体某些面向的联结,会造成某些坑洞。而一旦隔绝了本体中的能量、热情及价值感,我们势必会感到虚弱、匮乏和不满足。无法安住在匮乏感上,会造成两种倾向——逃避倾向,补洞倾向。

  补洞倾向往往是被我们的自我和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它促使我们向外追寻各种的肯定、赞美和支撑,来自父母的、朋友的、爱人的、工作的、地位的等等。一旦那个用来补洞的对象发生改变,会立刻带来不安全感,这时就会企图固定对象在原位,以维持洞被填满的暂时满足。(这简直可以用来分析所有的关系,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物之间)

  整个社会就这样建立在补洞的基础上。男性往往表现为追求事业的成就,极端的则拼命追逐金钱、权力,女性多表现为对一份稳定的关系的追求,极端些的病态依赖伴侣。

  我们都希望被爱被关注被肯定,由此来维护自我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这份对价值感、安全感的需求隐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上——穿衣打扮,说话措辞,顺服他人和社会的要求。

  依照社会标准顺服地存活,其实是和大家一样地补洞,总是安全而容易的,不会受到排斥。若一个人不以一般的方式来补洞,甚而不补洞,必然会威胁到别的补洞的人,让补洞者更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匮乏,从而引来对他的排斥和攻击。

  而被人否定和贬抑(尤其是亲近的人)时,都常常不舒服,会自动护卫和反击。因为底端是对孤绝、被抛弃的恐惧,通过自我防卫机制的处理,通常表现为通过否定对方(批判、攻击、说服),以否定对方对自己的否定。

  补洞倾向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一种逃避。我们从来都无法安住当下,完全地去经验那份匮乏和不满足,用各种事物、追逐、游戏来打发时间,为自己设立一个又一个目标企图获得些许安稳的确定性,将意义赋给外物——工作、爱人、兴趣,用忙碌来使自己对匮乏的感觉迟钝,以求得暂时性的虚假满足。

  而真正的喜悦、满足、意义、力量、爱与慈悲都是来自本体。

  阿玛斯在“钻石途径系列”的第二章就介绍了如此完备的“坑洞理论”,他系统的现代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个案知识,即使不涉及深层次的灵修方面,说服力也是很强大的。他对心理议题的探讨客观得简直无情,促使我反观自照,努力保持对自我的觉察。

  初读时心中滋味复杂,苦乐交陈,有几个晚上烦躁不堪,几乎恨不得把书狠狠砸出去。它一方面揭露性过强、印证极多,另一方面威胁实在太大,剧烈动摇了私我的根基。

  我读书一般都容易读得兴奋,阿玛斯的书每晚却读得我很快困倦,巴不得早点丢了睡觉,也是不愿意面对自我真相的一种逃避。

  在断断续续保持了近一个月对内心状态、情绪生灭的觉察后,终于可以承认这个真相:我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基本每天的行为、念头和情绪都是一种近乎自动化的机械反应,它的构成机制十分单调,只有恐惧、欲望和自我防卫三个基本单位,以抗拒为关键演化点,遇到外在刺激时,可以表现和发展出各种花样:逃避、期待、兴奋、压力、耽溺、焦虑、愤怒、沮丧、悲伤、嫉妒、仇恨、认同、谴责、批判……通过投射和外界紧密连接,和过去的经验组合成“人格”这个冒牌货。

  我们习惯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包裹自己,而所谓的“自我”只是被恐惧、欲望和自我防卫机制所掌控、由一堆旧有观念、记忆累积而成的机械反应物,“自我”还浑然不觉感觉良好。

  这完全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最细致真实的个人体验,在意念的升起之处目睹所得。

  认识到内心的混乱破碎并不亚于外在世界,甚至本就是一体,所谓外在世界的种种都只是内在意识投射和扩张的结果——这实在是让人难受的事,震撼比以往看见这个社会的愚钝腐烂更大。毕竟我们习惯主客对立,事不关己。

  尤其憋屈的是,阿玛斯把意识上所有的问题追溯下去,都归结为“和本体某个面向失去了连接”,本体这个个我压根没见过没体验过的内在宝贝,不可能不接受我的怀疑。

  调整好心态,放下抗拒来读阿玛斯,斩获颇丰。他是充满洞见的灵性导师,用通俗易懂但深具穿透力的语言来探讨各种议题。

  最关键的是,他和克里希那穆提都使我从那个理念的阿波罗世界回归到最切身的体验和认知转化上。让我意识到,智性的进益如果没有心灵的修炼配合,是一种极不平衡的畸形发展,而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我的文字世界,竟然都建筑在我对内心的整体结构和自身局限几无所知的情况下。

  若能保持觉察,大部分时候的经验都是正向的,都是能够拓展出空间,并在偶尔安住当下的瞬间体味到空寂里的平静与喜悦。坚持了十来天后,就能很快识辨出自我紧缩的倾向,不止觉察到心念的走向,也能捕捉到它对身体的影响(对我是往往带来肩颈部位的紧张和僵硬)。

  再配合以罗伊的情绪平衡技巧,辅以腹式呼吸,抓住身体不适时使情况糟糕的关键点——升起的第一个抗拒念头,颇能缓解不舒服条件反射式的紧张和抗拒。

  但我远做不到“无拣择的觉察”,无法不以自己的认知去评断干扰,最好的时候也只能目睹着自己念头的升起,并目睹自己对念头的抗拒,因抗拒而升起嗔意,觉察到嗔意,又生出对嗔意的恼怒,再是觉察恼怒,升起对恼怒的恨意……这一细微迅速而永远上演的模式。

  最糟糕的时候则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因为觉察到自我防卫的机制有多么顽固和难以抵抗,它一层一层地敷在恐惧和欲望的双面体上,露出狰狞的嘴脸朝我得意地笑。于是会连续产生——愤怒、自怜、投射、批判、自我认同、压抑、否认以及企图以理性分析转移注意力——等各式各样的逃避方式,被意识到后,情绪只会更加糟糕,愈演愈烈。

  用威尔伯的比喻,这好像冻疮,本来是冻着的,因为麻木迟钝反而不觉得痛,现在解冻了一部分,开始痛得受不了。问题没有解决,敏锐程度增加,只增了痛苦。

  这样的问题,是只能独自面对的,无人诉说。

  无人可诉说的原因在于:

  一、我觉得棘手的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一般人关注、思考的层面,如要阐释,则牵一发动全身,要迅速介绍足够的背景知识网络是不可能的。

  二、否定、反叛和转化某个东西的力量,来源于更强大事物作为后盾。我窥见问题,必也窥见可能的明光。而诉说的对象很可能不见明光只闻问题。

  三、即使诉说的对象有诚意和耐心了解问题本身和背景知识脉络,但它们太具威胁性,攸关紧缩着的“私我”的生死,教人难以接受。

  而无论诉说的内容为何,诉说本身就是一种寻求肯定的企图,说给不懂的人只会增加自怜和愤怒,于事无补。

  但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去看,这一意识的觉察和转化自疗初始,都是必要且有利的。

  我承认,某些最根本的“傻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一直不知道答案,且不知是否有能力找寻答案。但这团问题的火焰我想让它一直燃烧下去,烧掉所有的无明,用各种各样的观察和学习喂养它,而不是试图以任何外来的答案熄灭它,不管是社会的、宗教的、文化的还是证悟者的。以免陷入自以为知的浑噩生活。

  提炼归纳出想要对治的四个主要问题为:

  一、强烈的掌控欲(底端隐藏的不安全感)

  二、投射问题(批判性、攻击性、意义感)

  三、合理化自己的严重倾向(自动防卫机制)

  四、明知有些习惯是自身发展的阻碍,大部分时间仍旧保持着(惯性和惰性)

;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整理的销售心理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1

  世间万象,一切皆由心起!销售人员最大的优势是心理素质好、情商高,销售工作非同凡响的关键就是在掌握客户心理的基础上展开攻势,逐一化解销售难题,赢得大单!毋庸置疑,销售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场心理战!

  成功的销售人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这也是看这本书的初衷。其实销售到了最后,就剩下最简单的一句话:销售必须要懂得心理学。不要觉得研究客户心理是浪费时间,其实是要研究客户的购买流程、动机和原因,这样就比那些费力不讨好的推销售方法有效得多。《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就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销售活动,涉及心理学和营销学两个学科的内容,以销售活动为主线,配合相关的心理学术语,系统而科学地讲述了心理学在销售活动中的应用。

   这本书,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我们日常的销售程序,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心理研习术:销售不是打嘴仗,而是拼心理。要把拒绝当成家常便饭,同时常怀取经心,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二、心理吸引术:拉近距离,营造吸引客户的引大气场。所有营销人员都明白"关系近了好办事"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多点幽默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多点赞美增加彼此的融合度,同时不卑不亢,多谈客户喜欢的话题。

  三、心理认同术:想成交必须先做朋友,后做生意。记得张锦贵教授说过,不能同流,如何交流?不能交流,如何交心?不能交心,如何交易?真诚待人比什么都重要,它可以让人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销售人员经常要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而且要做到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

  四、心理倾听术:会做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会听。沟通从心开始,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倾听,在销售中,80%的成交要靠耳朵来完成。"听"客户讲话,不仅仅听文字上的话,还要善于"听音"。有积极的态度真正"听懂"客户,了解客户"话里"和"话外"所隐含的信息,识破他们的内心机密,同时让客户感到你的重视与关怀,就可以为解决问题、达成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心理读人术:身体小动作"出卖"客户内心大机密。研究表明,与人的言语相比,肢体语言通常是下意识的、不易自察的,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对于销售人员而言,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客户一些不经意的身体动作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往往让你的"进攻"更加顺利。

  六、心理掌控术:了解客户的心,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人。客户都想被优待,都爱在子,都乐于占便宜,都怕上当受骗……所在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赢得订单,就一定要抓住客户的心。

  七、心理说服术:把话说到客户的心坎里。说话是一门艺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关键不在于口才有多好,而在于是否能把话说到客户的心坎里。在销售中,掌握好说话的各种技巧往往能使你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心理暗示术:赢单的关键是让客户不知不觉说"是"。在销售中,销售人员要善于通过心理暗示把你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到客户的内心,使其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心理倾向,这也是赢单的关键所在。

  九、心理迎合术:投其所好,轻松搞定你的客户。客户的兴趣所在,暴露了他大部分的个性、习惯以及价值追求。这些客户所"好"也往往是销售人员搞定客户的最佳突破口。对于销售人员而言,既要把握客户的心理,也要懂得"献宝"的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十、心理博弈术:销售中惯用的心理学"诡计"。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销售中可运用的战术也是变幻无常,但是"心理战术"运是隐藏在所有战术背后的最根本力量。

  十一、心理降服术:瞄准心理弱点,抓住客户软肋。每个人都有其致使的弱点,只要能充分利用其要害之处,掌握主动,攻其不备,则可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十二、心理攻坚术:临门一脚,在与客户攻防中成交。销售是以结果论英雄的游戏,没有成交,再好的销售过程也只能是风花雪夜,所以逼单也得讲究技巧,不能乱来。

  读这本书,不仅可以领略阅读的乐趣,还可以了解销售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销售技巧。

  电子商务部:张丽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2

  第一章主要讲心理修习术,销售不是打嘴仗,而是拼心理!用嘴不如用心,这是销售的一个铁律,口吐莲花的本领固然重要,但是心理的修习更胜一筹,因为再大的困难也敌不过强大的内心。

  在我平时的销售活动中,少不了受到客户的批评,遇到难缠的客户,说的口沫横飞也免不了被客户拒绝,因为客户是上帝,他可以大吵大闹不讲理,可是我们销售员即使满肚子委屈也不能意气用事。心态是影响人生的重要因素。要么你驾驭心态,要么心态驾驭你。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没有付出努力,而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没友历练好自己的心态。

  联系自身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历练强大内心。

   1遇到客户批评

  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认真想想为什么挨批,客户的话有哪些可取之处,把客户的批评当做进步的阶梯,修炼一个能够能够承受各种非难的强大内心。

   2怕拒绝心理

  把被拒绝当做家常便饭,在脑海里把被拒绝合理化,让自己慢慢接受被拒绝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内心强大不再为"被拒绝"烦恼,然后不再专注于自己的委屈学着转移注意力,在这时分析下客户拒绝自己的原因,以及接下来应该运用怎样得方式对待这位客户或者下一位客人。这样不仅能减少"被拒绝"的痛苦,而不是陷入低潮影响后续工作。

   3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销售行业竞争激烈,每天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为此学会调节自己的内心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才能不被沉重得压力压垮,销售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情绪化的做法会把事情搞砸,为此我们要全面观察问题,从多个角度,多种观点审视身边的人和事,避免偏激,另外情绪状态不好闷着不说会把一个人折磨坏,因此工作结束后可以找朋友或知心人倾诉下或者到外面轻松下,让不良情绪得到发泄,有利于我们以更加的状态面对明天。

   4常怀一颗取经的心

  对销售员来说,常怀一颗取经心,虚心好学将竞争对手当做老师和偶像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超越技巧,善于取经才能愈加卓越,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需要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还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只有一步步往上攀登,才会最终抵达高峰,反之没有取经心,就不能从竞争对手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发现不足,而是沉溺于对外在环境的抱怨,看不见别人的进步,最后落后于人而被淘汰,就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5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让自己强大起来首先要建立自我,同时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不要给客人压力,让大家来接纳你,喜欢你。重视赚钱的能力但不能忽视做人的能力,凡是成功得人,都善于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给别人面子,尊重别人,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6不要在最后一刻倒下

  销售是最考验人的耐性,尤其面对客人的拒绝,或者陷入销售低潮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屡败屡战,那么很难坚持到最后。具备苦中作乐的精神,奋斗的过程固然充满艰辛和挑战,但是它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当销售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时就会享受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突破销售的瓶颈,往往在于最后一刻的坚持。坚韧的人是迎接胜利的英雄!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3

  上个星期读完了销售心理学,想着总要写个读后感吧!然后呢,就一直拖,就拖到了今天。这本书真的挺不错的,看完了这本书总感觉浑身充满力量,非常兴奋,非常想去尝试一下。

  第一部分本书主要是鼓励,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要在各个方面鼓励自己,给自己的潜意识一个积极的暗示。你的潜意识会根据你口中说出话的命令来不断地暗示你每一件事。

  我可以控制潜意识,是不是自己的这个幻想也可以通过潜意识让它慢慢的减弱,这个还是挺影响生活的。每天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最后潜意识里就真的以为自己很强,在和客户见面之前鼓励自己。当跟客户见面的时候你的举手投足就真的俨然是一个非常牛逼的销售。

  这个是最重要的,每天鼓励自己,把消极的情绪抛之脑后。

  第二部分,设立并实现全部目标

  这个部分就是如果做销售需要设立明确细致的目标,设立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需要把目标定的很细致,每天要打多少电话,每天要拜访多少客户,当我们这么精确定制并且执行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月收入目标和年收入目标很容易完成。一定要强迫自己必须完成,直到成为自己的习惯。

  一步一个脚印,到最后发现目标已经完成。我现在就发现自己的计划的事情完成度不是很好,比如:从今天开始每天五点半起床、每天跑步五公里。每当我制定这种计划时,基本上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就持续不下去了。现在好像找到原因了,就是因为到最后我不知道每天做这个的意义是什么,我相信任何人都很难去持续做一件自己感觉没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应该有一个大目标,比如:我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就需要每天早上花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对着镜子练习,那么只能每天五点半起来去做这件事。面相最终目标去做一件事,每做一天都离目标更近一点,这样就比较有动力去做。

  最后一部分,暗示的力量。

  练习销售,每天对着镜子大声说话练习自己的声音。好的穿着,干净的穿着能够给自己自信。

  想变成成功者就去模仿成功者的言行,去模仿他们的穿衣,渐渐地你就会变成一个成功的销售。

  以前好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未来,不知道怎样去努力,不知道怎样去奋斗,一天天一点目标也没有,还没有钱,感觉自己的人生都是昏暗的。

  但是现在想通了,花最多的时间精力去找到自己想做的,之后剩下的精力就放在努力上就好了。如果还是没有成功那只有两种情况,努力的方法不对或者坚持的时间不够久,这样一想真的感觉好多了。

  所以有时候一想其实人的一生也挺简单的,找到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情一直坚持就好了,可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所以有些人一生平庸,有些人不平庸,差距也就在于这一点。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4

  之前有看过销售方面的心理学,但是都是一些网络上摘抄的,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后来看了博恩·崔西写的《销售中的心理学》,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我们日常的销售程序,我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处处留心皆客户”,每天我们看报纸,上网,外出见客户坐在公交车上看户外广告,坐电梯看电梯广告;晚上回家看电视都是找资料的好机会。

  只要你留心,随处都可以发现客户,许多人可能就问,那不是很浪费时间吗?我想强调一点是:看报纸是让你看广告,如果你什么新闻事件都看,那你看一份报纸最少需要15分钟,当然浪费时间了。

  上网也是一样,直奔财经,教育,地产,汽车主题网站。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外出见客户,许多同事在车上喜欢睡觉、看报纸,这是一大忌。坐在车上应该坐两件事情,一是用你的大脑模拟见客户的情形,二是用你的眼睛观察车外有什么大的广告牌,有用的赶快用手机记上。

  另外还可以给一些老客户发信息,打电话等,以维护老客户。晚上看电视除了看新闻之外,另外就是看广东台的广告。

  二、电话邀约客户,把握打电话前5秒是最关键的。语言要简洁有力,邀约客户的话术不能太生硬,既要体现自己专业的一面,又要有灵活性,让客户要有一种“欲拒不能”的感受!

  三、面谈要成功,必须强化自己以下几种能力:

  1、打破坚冰的能力。能在短短1到3分钟内能让迅速关注你,提起对你的兴趣。

  2、培养自己提问、倾听的能力。多提问,少说话永远是销售面谈中的第一法则。提问是用来控制客户的,问题提的恰到好处,就能引起客户很大的兴趣。

  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听客户说话的“言外之意”。

  3、总结能力。销售人员的语言必须要简练,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四、心态上大家要注意:

  1、所有的拒绝都是销售中很自然的现象,而不是针对你或者某个人的

  2、客户购买产品,看重的是产品能给他带来的好处,而不是产品的“特点”,而我们大部分销售人员忽视了这点,总是针对产品的特点大肆渲染。

  3、永远要以“老师,朋友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姿态来为客户服务,客户不喜欢别人强迫自己买东西,却喜欢别人帮助他买东西。

  4、客户关注产品的“弊端”是关注产品给他的产品带来“好处”的2。5倍。因为客户一旦买了就不能后悔了,不再拥有第二次决定权。

  我们要刺激客户的痛处,让他知道不买回失去什么?

  五、三个不要

  1、不要试图通过电话给客户销售产品(在电话里报价等);

  2、不要试图通过发电子邮件给客户销售产品

  3、不要试图站着给客户销售产品,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而且也从来没有客户站着签合同的。

  六、促使自己销售翻倍的措施:

  1、为自己树立切实可行的收入目标,每天反复提示自己

  2、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让已经和自己合作过的客户把产品的“优点”说出来,把这些“优点”说给自己要面见的客户。

  3、约见更多的客户

  4、同等条件下:服装整洁的比不整洁的销售数量多,头发短的比头发长的销售数量多,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己更专业。

  读书是让自己知道的更多,作为销售,其实最为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学会的用于实践,这样才会有更大的价值,不然的话也是空谈。理论结合实践,这样的话,你的销售心理学才会把握的更好,业绩才会更突出。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5

  读了销售心理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做销售这一行我们不应该有敷衍的心理,如果对顾客敷衍是对我们销售人员业绩的致命打击。怀有敷衍心理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不追求完美,退而求其次,觉得凑合一下就行了,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做的那么好,从而消极应付,蒙混过关。

  敷衍的心理一方面是由销售员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渴望得到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激励,如果销售员付出了努力而得不到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无法获取成就感和归属感,就会失去应有的责任心,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另一方面,敷衍心理更是源自销售员的不思上进的消极心态。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态度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使人充满动力的努力工作,而消极的工作态度则会让人失去自信,缺少责任心。

  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想躲在温暖舒适的家中看电视,而不愿意在外面东奔西跑,被风吹雨淋。而销售员的工作避免不了辛苦的奔波,而且有时还遭受顾客的冷落和白眼,很容易让销售员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使积极的心态渐渐退去,而人性的缺点显露出来。这样就使得销售员把自己游离到工作之外,对工作便开始凑合应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对于超出自己职责的事一概不理不睬,访问顾客时也是马马虎虎,应付差事。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也会对你不负责任。最终销售员也会因为自己的消极表现而影响自己的业绩和公司形象,也不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

  以敷衍的心理去对待工作,既是对公司、对顾客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要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只有深入其中,以公司骄傲的一份子去努力工作,自然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因此销售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答应顾客的事要认真努力完成,对顾客也一定不能敷衍了事,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才会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销售心理学读后感6

  近日读完这本书,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作者列举了很多典型的销售故事和经典案例来告诉我们销售过程中的一些法门所在。读完此书后,就如作者所说的:“有助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们提高销售技巧,提升销售业绩,同时在你所扮演的角色转换为买家的时候,也能更好地辨识出别人在对你使着什么样的心理战术。”以下给大家分享一下较有体会的几点:

   1、价格中的相对论法则

  在销售过程中,为了让买家做出卖家所希望做出的选择,那么在备选的几个价格选项中提供一组明显具备相对劣势的价格选项,从而使卖家希望被选中的那一项成为明智之选,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购买者的消费决定。就如我们奥乐V的线上平台,店铺针对产品都设置不同的价格,其中加强型20克价格在平销时78元,而50克的158元还送同款20克,结果70%—80%的顾客朋友会选择购买50克产品而不是20克。

   2、免费策略

  免费策略激起人们的兴趣与热情,从而让更多的受众群体参与其中,即便是不会立刻产生购买行为,但是至少能够让这些潜在客户认知品牌,熟悉产品和服务的特征,这些都将成为其未来在进行该类产品消费时的决策参照。这让我立刻想到我们奥乐V产品的免费试用推广,在这样的免费试用过程中,我们作为销售的一方很容易就能采集到潜在消费群体与消费相关的诸多商业信息,而这些消费信息对整个销售而言有着很大的情报价值,能够对改进产品服务、制定整体销售策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3、未知引发兴趣

  从本质上讲,人的本性是满足的,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了解未知事物的一种不满足心态。客观的需要与现实的可能,促使好奇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固有心理本能。将好奇心理放到销售推广活动当中去看待,客户解开疑惑的过程,也正是对商品的认知过程。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人们的这一心理特征,那么往往能够借助“好奇”而一举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如写推广文章里夺人眼球的标题党,都是利用好奇心来引起人们的关注。

   4、销售中的心理共鸣

  兴趣、爱好、经历、情绪、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引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共鸣。所以在销售过程中不要急于兜售商品,而且销售向前推进的线索最好不要建立在商品之上,因为这样的销售方式容易让客户产生一种毫无温情的感觉。聪明的销售人员一般会先从细节观察以及沟通交流中了解客户的心理状况及兴趣点所在,然后找出能够引起心理共鸣的方面来作为销售的切入点。销售不单是你买我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的沟通联络过程,在销售过程中,如果能找到与客户交流的心理线索,并且按照其情绪倾向,以彼此共同的体会或兴趣点作为开端,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5、做一个好的听众

  听客户说,并且引导客户说,才是销售中最好的沟通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让客户多说的效果呢?适时的提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提问时最好选择那些与客户相关的,能够引起客户兴趣的,或者是客户引以为豪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因为人们通常只对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给予足够的关注。认真倾听客户的表达,才能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才能得到更多客户的信息,同时,倾听也能给销售过程留出更大的操作弹性。

   6、学会应对客户抱怨

  客户的抱怨可以归结于以下五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客户对商品的质量和性能感到不满意,认为销售人员的介绍或者先前的广告过分夸大了商品的价值功能,客户产生了被欺骗的感觉。对于这类型的客户抱怨,销售人员需要做的是让客户对品质放心。这时候采用以事实展示品质,或者以成功案例来证实品质的方式,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礼遇。这类客户真正在意的并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消费的满足感。对于这类型客户,销售人员只需要根据其透露出的性格特点,把客户的面子给足,一般来说,不仅销售活动能够顺利达成,往往还能得到客户的夸赞与感激。

  三是客户对先前做出的选择产生了反悔的意愿,这类客户可能会无中生有地找出一些毛病来借题发挥。对于这种类型的客户抱怨,处理起来相对麻烦一些,因为抱怨的症结并不在于产品或者服务本身,而在于客户自己的反复。对于这类客户,销售人员需要引导其重新肯定自我的判断。只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理由,其摇摆反复的心理特征会让这一次也不例外。

  第四类客户通常属于极为精明的买家,他们在抱怨的时候,往往在心里已经对商品进行了理性和综合的评估了,有时甚至已经计算好了接受的底价与上限。他们的抱怨就不仅只是抱怨那么简单了,他们通过抱怨商品或者服务的瑕疵,希望能够获取进一步的优惠,这时候,他们的抱怨事实上是在暗示销售人员进一步降价或提供一些额外的售后服务。

  第五类客户抱怨通常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类客户抱怨的真正上目的是希望借抱怨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让销售人员明白他对于产品服务的了解与在意程度,让销售者在售后等环节上不敢怠慢。

  作为一个销售人员,一定要做好时刻接受抱怨的思想准备,才能够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去应对客户提出的种种问题,真正读懂客户抱怨的意图。在读懂客户抱怨的基础上,一定要积极并且及时地做出回应,因为敷衍和拖延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客户的每一次抱怨都可以作为销售人员的一次磨炼机会。只有在工作中经历过更多,才能以一份平静的心态去圆满应对。

   7、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

  第一,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你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充分了解他的观点比一味地为自己的观点而与对方争辩要明智得多。

  第二,说话时采用先肯定后否定的表达方式,比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您说的相当正确,大多数情况都是这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有点特殊性……”这样表达方式是一种先肯定对方的异议,再说出不同观点的语言技巧,这种谈话方式,能够使客户在较为愉悦的心情下,听完你后面的不同意见陈述,避免从一开始就在心里产生对立情绪。

  第三,采用有一定弹性的语言。在销售中切忌说“满口话”,因为商业过程是一个复杂微妙的心理博弈过程,说话时如果不留有余地,往往容易授人以柄,使自己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类似于“绝对、完全、肯定、百分百”这一类的词语都是要慎重出口的,因为这类词语容易引起听者埋藏在心底的竞争与争辩意识。

  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总结和掌握一些必不可少的谈话技巧,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技巧,只有如此才能揣摩并且迎合客户的心理状态,使语言艺术成为促进销售的有力支撑点。

  总结:销售工作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有多个看待的视角。了解人们的心理特点将有效指导和促进销售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销售技能,积累经验,不仅仅是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更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7篇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1

设计心理学一套共有四本,这本设计心理学是日常的设计,还有另外三本书还没有来得及读,分别是:与复杂共处,情感化设计,未来设计。

通读全书,个人感觉作者并非在讨论某一个问题和某一个设计的秘诀和方法,而是传递一种希望透过表象,直达用户内在需求的关怀,那就是抓住本质,抓住用户需求和事实发展的最本源。

开篇道,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怎么开关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对于我,读了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设计,发现好的设计,当然也会各种吐槽那些不好的设计。

书中也讲到了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像《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表述的那样,设计师和客户都不是最终用户,我们不能了解每一个用户的想法,每个事物的原理,然而我们可以学会抓住设计的本质、还事物以本源,这样即使世界变幻莫测,时代脚步永不停息,设计却也将会是永恒的。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2

读了《爱的教育》,我的心被震撼,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其中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卡罗菲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老职员的眼睛。尽管他当时非常害怕,但还是在同学的鼓励下,来到受伤者家中,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他强忍眼泪,把最心爱的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送给了老人,作为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出人意料,老人康复后,又把邮票还给了卡罗菲,还送给他三张更加珍贵的邮票。是啊,这就是爱!如果没有同学的耐心开导和鼓励,卡罗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那就将有无辜的人当替罪羊。正是同学的关爱使卡罗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卡罗菲也以爱心和诚意得到了老人的谅解。

老人不但归还邮票而且又赠送邮票,这难道不是更伟大的爱吗?故事充满了爱,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发展、升华……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继续传递吗?现在的我们,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忽视了身边的爱而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即使别人来借,也编出充分的理由不借;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是循循善诱,呕心沥血,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反观这一切,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爱,而是我们心中没有爱。故此,无论世界有多美好,我们仍然感觉苍白。

所以当“吾日三省吾身”,从我做起,去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关心身边的事物,去拥抱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像故事中的人学习,学会爱,敞开心扉去爱。让爱在你、我、他之间传递延伸,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3

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能够得到很多欢乐、很多知识。

今日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贯穿了整篇小说,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教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并且整部小说都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来写的,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因为整本书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围的人们追求的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爱的世界,难怪夏丏尊先生一边流泪一边翻译这本书。他当时就许下心愿,必须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教师们读,让大人们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

刚刚升入三年级,教师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立即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那一个个爱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爱伙伴、爱教师、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总之,是《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也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也必须会爱上它!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4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日记的体裁写出的。是叙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里行间,皆离不开一个“爱”字。父爱,母爱,友爱,师生之情……等很多动人的故事。现在就让我来带领大家遨游这本书的海洋吧!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这样无知,这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5

暑假期间翻阅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心理学,特别是教师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得到一定的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不同类型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的心理学原理,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在大致浏览这些内容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暂且写下其中几点感受。

首先一点,我从感性上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着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

第二,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第三,教育心理学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研究结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指导你怎样利用这些看起来书面化的大理论,把他们真正变为指导你教学的利剑。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有值得你特别去关注的地方,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让你总结规律,更好的认识教学。教育心理学所提供的这些科学的研究法我认为不管今后是否从事教育事业都是让人从中受益良多的。原来一直不明白所谓量表是什么东西,现在才开始懂得原来心理学是这样一门精密的科学,要求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从数据中了解人内心的世界。

第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如果,将来我能够有幸从事教育事业,一定好好应用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6

虽然上学时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但理论知识领悟得还不深刻。暑假里重读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可教材《教育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

让我收获最大的是第四章教学心理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节,它让我对我们每节课都要出示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第一,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一旦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第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学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其中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它提醒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能简单回忆我们所教内容远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

其次,从感性上让我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不是我以前所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比如说处理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怎样从个性中提炼出共性,又怎样在对共性的总结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还有怎样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优化,怎样教学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让其对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厌烦;还有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此等等。在书中介绍到了很多不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的观点,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我思考。读了这些,我才逐渐认识到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备受重视,被广泛研究的学科。不光是理论,书中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有很直接和现实的意义。书中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让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见惯的事其实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比如应该怎样让小学生克服坐不住的问题,还有怎样不动声色的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又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读了教育心理学后,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渐渐明白起来,真的感慨颇多。

还有,我在读完以后有了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教师读《教育心理学》第一,是因为我们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我们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所以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人物,要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那么老师的专业地位就仅仅是学科知识吗?我想,教师的专业地位更加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心理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的提升,更要加强教育心理知识的钻研,让我成为一位真正的好教师。恐怕任何一位教师,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把这些理论的知识和教学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的一大缺憾吧。

书中最后一章教师心理中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对我帮助也很大。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损伤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长期以来,由于师范教育中心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继续教育中也很少重视心理学的训练,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评大多局限于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致使我们许多教师缺少心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既不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心理方面的异常,也不能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解决心理问题。仅此还不够,应当在所有教师中加强心理学进修,使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修养和应用心理科学的能力有普遍提高。创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学生,就是创造未来。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篇7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窗口的服务工作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在窗口服务中的一些 心得体会 。

接触到《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我发现将心理学引入到行政服务窗口工作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在严格执行行政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文明服务手册的同时,我们窗口还实行微笑式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如果都搞一刀切式的服务态度,产生的效果未必好。看了《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各种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对我能正确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并进行针对性的和周到的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在窗口工作中,在推行微笑式服务时,如果服务对象属于活泼型,情绪外露,兴趣广泛,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周到办事,做到以热对热;如服务对象为安静型,表现为情绪稳定,自信心较强,这样的对象不喜欢我们过分热情,针对这样的服务对象,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热情适度,以静对静;如服务对象为兴奋型,语言坦率,喜欢提各种问题甚至意见,对这类服务对象,我们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尽量满足其要求;如服务对象为抑郁型,这类对象想得很细微,语言谨慎,我们除了热情外,还要有耐心,细致体贴地为其服务,以诚取信。

正是如此,我根据《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的知识和原理,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窗口形象。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己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非常合适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心理学书籍《影响力》读后感

心理学书籍《影响力》读后感

  心理学书籍《影响力》风靡全球二十载,堪称史上最强大、最诡谲、最震慑人心的心理学畅销书!因为影响力巨大所以引来无数的书迷追捧。他们在仔细研读之后都给出了不同的读后感。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瞧瞧书迷们阅读《影响力》之后的感想吧。

  1、这都是一本最基本的书,是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可以很好的了解心理学是如何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 风靡全球二十载,史上最强大、最诡谲、最震慑人心的心理学畅销书!《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没有专家解读,没有每章导读,这是最原汁原味的《影响力》。好的心理学书籍推荐给你们

  2、全书摘要-典藏版。引言chap1影响的武器1.卡嗒,哗---固定行为模式---①假冒小火鸡的叫声就可以启动雌火鸡的母爱磁带。小火鸡只有发出"吱吱"的叫声,雌火鸡才会照顾它,沉默的,妈妈会置之不理.而实验证明,在面对黄鼠狼和抚育下一代之间,雌火鸡选择后者(收益).②动物求偶③动物猎食④人类的例子---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原因很简单,人们就是喜欢为自己所做

  3、P6 影响力的6个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短缺每一个原理都能产生让人明显的、自动的、无意识地顺从他人的能力,即人们没有经过思考而愿意说同意。

  P7 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在成人的世界里,“因为”这个词据哟不同寻常的力量。

  P11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人们可以更频繁的,不假思索的去采取行动。

  Eg:优惠券,人们不禁希望优惠券省钱,还希望能节省我们的时间以及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所需的精力。

  P14怎样利用影响力来使自己成功?有时候仅需要正确选择一个词汇,与强大的心理学原理相结合。

  P17“对比原理”:对于商人而言,先将比较贵重的商品展示给顾客看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P29互惠原则: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先主动给予对方一点好处,非常自然的好处,于是你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

  P39政客们采取互惠原理互投赞成票或互相提携的方法,使各种稀奇古怪的攻守同盟充斥着政坛。

  P44互惠原理可以产生多余的负罪感。尽管某种礼物让人讨厌到一有机会就会扔掉的程度,但它仍然可以在互惠过程中发挥出同样的作用。

  P100 即使是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我们也要保持警惕。答应这种小小的请求,不仅会使我们更容易答应相似的,更大的请求,而且也会使我们更愿意答应那些更大的,与之前小的请求无关的请求。

  P106 把目标写下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P109当一个人公开选择了某种立场之后,马上就会产生维持这个立场的压力,为使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一致。

  P138保持愚蠢的一致是思想混乱的产物。

  4、虽然那些让人顺从的老手们采用了五花八门的手段让人们说是,但归根结底可以归纳为6种基本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受到一则能指导人类行为的基础心理学原理的控制。通过这种方式,那些手段才得以发挥效力。本书正是围绕着这6则原理来组织的,每则原理都会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来阐述。这6则原理分别是: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

  5、为什么心理抗拒会在两岁左右出现呢?答案可能与大多数小孩在这个年龄要经历一次心理上的突变有关。两岁的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延伸,而是一个可辨认的、独特的、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的个体。随着这种自主观念的形成,他们的感觉和行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他们认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因此开始了对这个选择空间的探索。当做父母的看到自己两岁的小孩变得桀骜不驯、仿佛要处处与自己作对时,不必太在意,更不要为之烦恼,因为这标志着他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快乐、更丰富、更独立的崭新境界。通过认真的测定他们的自由和父母的耐心的极限,他们正在发现在自己的天地里,哪里是不可逾越的禁区,哪里自己拥有支配的权利。而作为一个明智的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她们提供一个统一的答案。

  6、从个人而言,颇受启发的案例实在太多,很多案例读来时会发现“咦,我不曾经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形嘛”或是“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等感叹,从商业的角度去考量整本书,你会发现该6大影响力武器就是很多商业营销正或悄悄使用的营销手段;另外很多原理亦可适用于亲子教育或是人际关系处理上,总之此书是部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再次印证了经典书籍确实经得起时间的磨练,而且越久越能显现经典和智慧之处。

  7、此书个人认为囊括了心理学营销学人际交往术。。不可不看!以下总结的素私以为的本书精华,其余书本内容大多是举例或扩展论述某点,或为通识,不包含于本书摘中: 影响力的武器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找到那个我们可以控制的“哗哗”声,也许我们可以有效地影响别人的行为,这就是《影响力》的作者最伟大贡献的.起始点。如同马云表达的一样,当不了解他的人看到他的脸的时候,就下了一个结论,这个人是坏人。因为他的脸如同这里说的所谓的“吱吱”的“模式” 生活处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也需要去思考。做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不落入生活中有心人布下的陷阱。我感觉从与非亲密友好关系的人正面接触那一瞬间开始就应该启动思考的开关。我们并不以过多的心思去估量别人,但请允许我们尽可能地理性。 然而友好亲密的关系也是常常被人利用的,这并不说明我们时时处于危机四伏的环境,但不轻信他人也许可以避免更多的错误。

  8、一般叫做“拒绝——后撤”术,也叫做“留面子”法。假设你想让我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为了提高获胜的概略,你可以先向我提一个大些的要求——对这样的要求我保准是要拒绝的,等我真的拒绝这个要求以后,你再提出一个稍小的要求,这个要求才是真正的目标。倘若你的要求设置巧妙,我会把你的第二个要求看成是一种对我的让步,并有可能感到自己这边也应该让步,于是就顺从了你的第二个要求。

  9、对我而言,这本书不是在坦诉“影响力”,而是慢慢影响了我,虽说内容大都集中在思想层面,但如同中国禅机一样,一句话点醒一个人!翻看这本社会心理学的书,通俗易懂,讲得挺有道理,但想把里面的技巧加以运用,感觉有点难度。比如书中说到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六种武器,真运用起来,呵呵,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上手的,蛮大的工程量呢,内心有点气急,吼吼。

  这本书真正实用的地方,个人感觉是扩大了思维的边界,虽没有提供详细方法,但却把所要走的路加宽许多,经典就是经典啊,像灯塔指引着方向,让你前行在昏暗世界里不至于迷路!

  10、新出现的稀缺更使人觉得迫切。詹姆斯·戴维斯曾指出: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条件改善后,要是在短期内出现剧烈逆转,最有可能爆发革命。而且,最容易起义的,不是那些传统上最受压迫的底层人民——这些人已经把自己的贫困潦倒看成社会的自然秩序了。相反,走上革命的,往往是至少品尝过了更美好生活的人。他们经历并习以为常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突然之间可望而不可求了,于是他们对进步产生了更为迫切的渴望,甚至不惜采用暴力来保护既得的进步。

  11、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个原因很浅显,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第二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更意思,它建立在社会认同原理上,并涉及到多元无知效应,很多时候,紧急情况乍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十分紧急。

  12、与人争夺稀缺资源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一个冷漠的情人会因为一个竞争对手的出现而变得热情奔放,因此恋爱中的男女常用的一个策略就是有意或无意地透露自己有了一个新的仰慕者。 希望拥有被争夺的东西的愿望,几乎是一种身体上的反应。 想起以前朋友就建议过我使用这个策略,但我还是没用,恋爱真麻烦。

  13、我们常常认为十几岁的孩子是反叛的,不受约束的。其实,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仅仅对父母才是这样的。在相似的人群中,他们会极力遵守社会认同原理,别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14、“如果我能说服别人,我就能转动宇宙。”——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19世纪美国黑人著名领袖,女权运动先)   “有一些人清楚地知道影响力的武器在哪里,而且经常熟练地驾驭这些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在社会上闯荡,恨不得让每一个人都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行事,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如愿以偿。其实,他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知道怎样提出请求,知道怎样利用身边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影响力武器来武装自己。而运用这些武器,并不难,有时只需要正确选择一个词汇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词汇必须要与强大的心理学原理相关,并且能够将“自动播放的磁带”放入人们的体内。相信人们很快就会知道如何从他人对这些原理的机械反应中捞到实惠。”——罗伯特·西奥迪尼   “影响与说服,是超越一切金钱、暴力、特权、科技的终极力量。”——影响与说服大师拿破仑杨庭   “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原因很简单,人们就是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一个理由。”——罗伯特·西奥迪尼   “洞察人类的欲望,是一切影响与说服的真谛。欲望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原始驱动力。人生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人的欲望要得到延续,无不透过说服去实现。说服是成名的捷径,成名意味着应有尽有:金钱、权力、女人及不朽!” ——说服成名创始人、说服致富终极教练、说服研究专家拿破仑杨庭

  15、最为获得美国心里协会、美国心里学基金会年度大奖提名的西奥迪尼经典著作,本书已经成为史上最强大、最震撼人心、最诡谲的心里学产销书,没有专家解读,没有每章导读,这是一本最原汁原味的影响力,醇厚甘甜,久而弥笃。阅读本书仿佛是与西奥迪尼面对面,让你可以细细聆听,在定格的经典中体味无孔不入的影响力。

  16、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经常说出蠢得可怕的话,而且还有一整套蠢得可怕的背后理论支持。当这套体系建立起来后,他只需要绕过理性分析所要求的脑力消耗去做出低级反射弧一般的回应。你以为只是一个小的认识上的错误可以去纠正他,没想到牵出深处一大坨的愚蠢一致性,对不起这可管不了了

  17、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18、影响力》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现在的顺从者,大多是销售,利用人类现在一些固有的想法,“播一下就放”的形式,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做出一些毫无根据,毫不理解和无奈的选择。主要包括“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几种因素。通过文章的阅读,了解了先前有些情况下自己所做出的一些不合理的选择的原因。国外的书籍解释的非常详细,不同于国内的书籍泛泛而谈。此书从根本和相关实践得出结论,并进行扩展,以及面对这些影响力因素时,我们应该做的正确做法。确实是本好书,让我又学到了一些,对于自己以后从事销售的工作,以及面对其他顺从者时,能够洞穿对方的目的,做出相应的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决定。

  19、我们会自动给长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点,比如有才华。善良、诚实和聪明等。而且我们在做出这些判断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外表魅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长相好看的人更容易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在改变听众意见时也更具说服力。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

  拼图学习法的本质是要求学生们一起合作,掌握考试里将会出现的问题。

  20、多元无知效应似乎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得优雅又成熟,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所以,置身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里面,我们有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也无法正确地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

;
本文标题: 说服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书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52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洒脱美文读后感(孔子的洒脱读后感)读后感的英文标题(英语读后感的标题应该怎样写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