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萧萧读后感(沈从文的《萧萧》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1-16 18:39: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沈从文萧萧读后感,(一),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没有雄浑气魄的叙事场景,没有情节起伏跌宕的振荡感,《萧萧》给我的似乎一直是这样平坦的心境...

沈从文萧萧读后感(沈从文的《萧萧》读后感)

沈从文萧萧读后感

  (一)

  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没有雄浑气魄的叙事场景,没有情节起伏跌宕的振荡感,《萧萧》给我的似乎一直是这样平坦的心境。闭上眼,静静地把它捧在手上,却仿佛又有一抹说不明深浅的淡淡的哀伤,道不清,剪不断,小心翼翼地在另一头牵动着心绪。

  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总能感受到那流露出的淳朴的乡村气息,朴素勤劳的民风,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仿佛是非常平静的姿态,而在这安宁的表象下总有那么几处汹涌澎湃,或许是泥沼,拉着你一直往下掉。

  萧萧,故事的主人公,单纯而又善良,总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边城》里的翠翠,但不同的是,萧萧是一个更悲情的女子,集众多苦难于一身。她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伯父家。她十二岁的时候,糊里糊涂地做了童养媳,丈夫竟然比她小九岁,还只有拳头大。用当时的乡村说法“媳妇年纪大,才能诸事作帮手,对家中有帮助”,这种习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在肯定它对家中劳动力增加的部分意义的情况下,换种角度我觉得它荒诞的近乎可笑。

  首先,萧萧和小丈夫之间,“丈夫有些时候对于萧萧的怕同爱,比对于父母还深切”这已然是一种类似于血浓于水的母子之情,若说是夫妻,怎么能连一点点的情爱都没有呢?其次,萧萧“像一株长在圆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而丈夫还是那么小,对于追求者有着强健体魄的花狗,她的心里总怀着对爱情朦胧的情愫,单独一人时,想让花狗留下,却又害怕他留下。在单纯的少女情怀下,天真的她以为赌了咒一切就都有了保障,糊里糊涂地变成了妇人。这不仅仅是萧萧的错,谁能说这样的习俗就不要负些责任呢?

  一家人对于萧萧怀孕事件“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按本分乱下去”好像是明文规定该这样做似的,这是不是就表明这些族长只是在表面做事给人看呢?在萧萧等待“发卖”的时候,她的小丈夫知道了这事,但不愿萧萧离去“大家全莫名其妙,只是照规矩像逼到要这样做,不得不做,究竟是谁定的规矩,是周公还是周婆。也没有人说的清楚”

  由此可见,“乡下规矩”的条条框框,框住了这一代代淳朴无罪的乡民。他们只是机械地在自己说不清为什么要这样的情况下循规蹈矩卑微地生活。或许有人曾想过要反抗,比如,曾经年轻的人,那时的萧萧是年轻的。她想要挣脱出这个框,渴望像女学生一样,那么神气,那么自由。于是在花狗引诱她又狠心抛弃她之后,她决然地要出逃,去寻找自由的脚步,任自由带领她飞翔。但是这样的梦终究做得太美,不是说太美的东西连神都会因妒忌而从你手中夺走么?醒来的时候,梦到底碎了一地,这一地的玻璃渣子,戳得人眼生疼,心更疼,一瞬间的坍塌,早已寻不到自由的方向。该怎么弥补拼凑着重来?

  在幸运地脱离“发卖”后,她被迫屈服,只留下曾用激烈的血气,挣扎在宿命深渊的美丽剪影。生命,自此寂寂。当多年后的萧萧抱着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牛儿娶亲,完全习惯了这样平庸的生活之后,也许连她自己也会忘记,她曾经仅有一次地,逐着自由的方向出逃过。

  十几年前的唢呐声萦绕着,萦绕着,在耳际,挥之不去。又一回,倒带般吹唢呐接媳妇的喜事开始了,而我听到的绝非是唢呐无限膨胀的喜悦声,倒是一曲悠扬的牧歌,在欢悦的背后总有抹不去的淡淡的哀伤,一直一直单曲循环,像是生命褪去所有浮华繁盛后苍凉的底色。

  (二)

  《萧萧》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作品中鲜明的艺术特色。沈从文喜欢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赋予温柔如水,恬淡自守的品格。小说中的萧萧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看到萧萧不仅拥有者美丽的面庞,更加有一颗朴实,纯净的心。萧萧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完整的家庭,从萧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背景来看萧萧是不幸的。

  但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强烈的乐观主义色彩,从小说开头萧萧被嫁当童养媳,到后来因萧萧爱情萌动而越界怀孕,花狗因不愿付负责任的出逃,萧萧因怀孕被囚禁,甚至可能会被沉塘而失去生命,这一连串的事件对于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女孩来说,无疑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但我们从小说的从头到尾,都体会不到悲剧小说的味道,散文化的笔调和抒情化的叙述风格,纯朴的民风,善良朴实的人们,美丽的景色等等构成了一幅美丽湘西的风景画卷和一个有着美好人性的边城世界,这些正是沈成文作品中最具艺术特色之处。

  正是萧萧没有受过教育和家庭关系的空白,赋予了萧萧不同于常人的乐观,自由,坚强,纯净,朴实的品格,她所有的品格都是这湘西世界所给予她的,她从小就只受到这美丽自然景色世界的滋养和熏陶,她的性格可以说是和这美丽的湘西世界互相呼应的。萧萧的生活完全顺从于自己的本能反应,这也是她之所以会越界怀孕的主要原因,她的生活是由她的心出发的,完全不受世俗道德的约束,致使她不顾后果的和花狗做了越轨的行为。

  沈从文把萧萧描绘成追求自由,(.)梦想爱情的女性。颇有农村女性人性解放的味道。萧萧幻想成为”女学生”,渴望“女学生”自由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湘西世界和城里世界的冲突,湘西世界人们对城市女性因陌生距离而存在的偏见,也可以感到城市生活对湘西世界人们思想的影响。

  萧萧戏剧性的逃过了被沉塘,发卖的命运,这和沈从文追求人性美,人情美,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和萧萧对于自身可怜生命有关。萧萧顺利的产下了私生子,意外的被夫家重新接受。但她的儿子毛毛也娶了童养媳,又有女孩和她相同的命运,似乎一切又回了原点,这是小说最显悲的地方,也是沈从文作品思想核心美丽总是让人忧愁的体现。

沈从文的《萧萧》读后感

不要百度的
“萧萧是个可怜的女子”,看过沈从文的《萧萧》的人都那么说。
是的,在湘西那个落后、保守甚至残忍的地方,保留着童养媳的陋习。萧萧十二岁时嫁作童养媳,不明人事时被花狗玷污,夫家伯伯本打算把她发卖,但她却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夫家又没舍得,又留了下来。作为一个童养媳的典型,萧萧受人愚弄、摆布。她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她的人生是被操纵的被安排的人生。她渴望变成女学生,却始终与她们无缘,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和受人践踏,生活在无知当中。
但是,从另一种眼光来看,萧萧的乡间也有现代人所羡慕不来的东西。
萧萧的乡间是很有情味也很现实的乡间,它永远给人出路。它像是世外,有着自己的质朴简单的存活的原则,自生自灭。世界上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没有一点矛头是指向萧萧的乡间,它和哪一种革命都不沾边,因此,任何激烈的对峙都与它无关。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得是人性的胜利。正因为如此,萧萧在与礼法制度的冲撞中,可以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而有惊无险地避了过去。
湘西民风质朴,湘西人勤劳而善良。萧萧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可怜,相反,其实她很享受她的生活,旁人又有什么权利置喙?萧萧,是近乎完全自然的,听从的是自然人性的召唤。她和弟弟相处愉悦,她夫家的人也没有亏待她。即使是她因为被花狗玷污怀有生孕时,家里人因为当地的规矩准备把她发卖,他们仍旧收留着她,在等待发卖的时候,他们反而可以正常的生活,即使最后萧萧是因为生了个男孩而不必被卖,这还是表现出了湘西民众的善良淳朴。
反观书中的“女学生”, 她们对于制度有着自觉的反省与反抗,她们是先进的群体,是萧萧羡慕却一生都无法达到的位置。但是,她们的生活,却是奢侈而缺少温情的。小资生活,不一定就比乡人的淳朴无知来得幸福。《萧萧》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啬是同样的,各有所得,各属分定。许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好事情上面。萧萧的一家,因为一个夏天的劳作,却得了十多斤细麻,二三十担瓜。湘西人在自己的辛勤劳作中,收获幸福,所谓的文明人,却在随意消磨浪费时间,过着近乎糜烂的生活,竟然还自诩为文明人。孰是孰非,谁也不能下定论,幸不幸福,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
萧萧,那个小女子,在湘西的某个小乡村,过着无知却没有忧愁与烦恼的生活,别人可怜她,她却依然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沈从文《萧萧》赏析是什么?

赏析:

《萧萧》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平淡无奇的湘西农村,并没有正面的景色描写,但在“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天晴落雨日子混下去”的当儿,读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极其浓郁的乡村风情。

作者话家常般的叙述,使读者不知不觉进入了他构筑的那个平常而又亲切、充满温情的世界当中。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对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纯朴的天性来对抗。这样的对抗,也是不自觉的,甚至是自我抑制的,这样的力量看上去是弱小而偶然,但是却院藏在这些“种田的庄子”里。

主题思想

沈从文在《萧萧》中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

小说不乏现实主义的清醒,也写出萧萧的命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与幸运,她一生都为外在的力量所摆布,从来没有自觉地主宰过自己命运。她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人性的力量是天然的,但却带着蒙昧的面目。为了更深刻地揭示这一点,小说特别设置了有关女学生的情节。

在小说中,女学生是一群与萧萧们完全不同类的人,她们的出现不仅仅在于给小说一个时代的背景,同时还暗示着一种对于制度的自觉反省与反抗力量的滋生滋长及其渗透和影响。

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萧萧》读后感

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萧萧》读后感
        沈从文的《萧萧》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名叫萧萧的童养媳的故事。

        萧萧十二岁时出嫁为童养媳,丈夫是尚未断奶的三岁小孩。别的女人出嫁一般都哭,她不但不哭,还只是笑。又不害羞,又不怕。这也怪不得萧萧,她从小失去母亲,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对她来说,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再说,萧萧只有十二岁啊,她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妇了。

        “童养媳”三个字决定了萧萧的命运。不过萧萧的命运不算很坏,虽然她十二岁就已经失去了寻找爱的权利,但她既没有林黛玉寄人篱下的辛酸,也没有萧红《呼兰河传》中童养媳的凄惨命运。用沈从文先生原文中的话说,“一切并没有先前受苦”,在婆家“喝冷水,吃粗粝饭”,“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十四岁时已高如成人,“绩麻、纺车、洗衣、照料丈夫以外,打猪草推磨一些事情也要做。还有浆纱织布:两三年来所聚集的粗细麻和纺就的纱,已够萧萧坐到土机上抛三个月的梭子了。”不过萧萧虽然身体发育好像成人了,但她的心却还是一颗糊糊涂涂的心。她也曾做过“女学生”的梦,“用手捏着辫子末梢,设想没有辫子的人那种神气,那点趣味。”

        但涉世未深的萧萧后来被一个叫花狗的长工引诱怀孕,做了坏事的花狗却全无担当,撇下她一走了之。萧萧很害怕,吃香灰,喝冷水,企图堕胎,却未能如愿。她也想像花狗那样逃走,但却被家里人发觉了,将面对或“沉潭”或“发卖”。最终因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又没有相当的人家来要才幸免于难。最终萧萧顺利产下一个婴儿。丈夫一家人还算开明,尽管这是花狗的儿子,但还是“把母子二人照料的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来补血,烧纸谢神”。十年后,萧萧正式同丈夫拜堂圆房。

        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个圆满的结局,然而萧萧再也不会到水边去,用手捏着辫子末梢,设想没有辫子的人的那种神气,那点趣味。也许那一阵子,她心里会闪过那样一丝想法——随女学生去,随自由去,可是她最后没有走出那一步。她是“童养媳”,这样的一个身份定位就注定她的人生不能由自己掌控,无法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女学生成为她少女时代的梦,永远都不会实现的梦。最终萧萧还是留在了那里,抱了她新生的毛毛,像当年自己抱着丈夫一样,命运几经转折,却又回到了起点。

        萧萧仿佛是幸运的,她躲过了被“沉潭”或“发卖”的结局,然而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一辈子活在自己的愚昧和无知里,任凭命运将她带往何处,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要反抗。从这个角度讲,我宁愿小说的结局不是这样的,而是让萧萧去逃走,去做女学生,追求自己想过的自由生活。可惜,小说的结局不是这样的。不过,这正是沈从文先生的高明之处,这样的结尾会更加发人深思: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是像萧萧那样听从命运的摆布随波逐流,还是勇敢地去追逐自己想过的自由幸福生活?

      幸运的是,萧萧所处的时代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的女性,不仅真正的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去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且真正能顶半边天,各行各业的成功女性不胜枚举,这恐怕是萧萧连想都不敢想的。

读书 | 不被惊扰的牧歌——沈从文《萧萧》读书笔记

《萧萧》是一部读来让人很舒服的小说。沈从文用他满含深情的笔触,从一个叫萧萧的女孩子写起,勾勒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市井图。如今我们读起它来,仍觉得里面的人物是活灵活现、可亲可近的,让我们这些久居现代都市的人也能嗅一嗅中国传统乡村的淳朴气息。

《萧萧》的故事并不复杂,人物刻画也很简单,然而这种单纯的写法有时更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有多处关于农村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这些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美好的小村落,为读者展示了他们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如小说中描写,在夏夜里,萧萧所在的人家会聚在庭院里,一起聊天,听着夏天独有的各种自然的声音。“夏夜光景说来如做梦。大家饭后坐到院中心歇凉,挥摇蒲扇,看天上的星同屋角的萤,听南瓜棚上纺织娘咯咯咯拖长声音纺车,远近声音繁密如落雨,禾花风翛翛吹到脸上,正是让人在各种方便中说笑话的时候。”这大概是只有在农村才能做到的事情了。确实,这样的场景如同做梦般美好,能有一个这样仰头能仰望星空的院子,有一些能侧耳倾听的鸟鸣虫叫,有一群身边亲密的人们一起谈天说地,这实在是如同梦一般的光景。

文中还有一处有趣的比较,即“乡下里”的日子和“世界上”的日子的比较。“世界上”自然指的是农村外的地方,那些已经工业化了的城市。“乡下里日子也如世界上一般日子,时时不同。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和萧萧一类人家把日子吝惜是同样的,各有所得,各属分定。许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好事情上面。萧萧的一家,因为一个夏天的劳作,却得了十多斤细麻,二三十担瓜。”作者说“世界上人”把日子糟蹋消磨在衣服、饮料等事物上,而如萧萧一家人,早在一个夏天的劳作后获得了大丰收,相比之下,“世界上人”实在是太浪费光阴,光顾着享受、光顾着消暑了。沈从文在这里毫不吝惜他的笔墨,不掩饰地表达出对于农村人的勤劳的赞美。

小说并没有大段地刻意地去描写农村风光,而只是通过描写村庄里的人们来表现这个小村子,来进行小说环境的交代。这个小村子充满着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特点,村里人勤劳地进行劳作,闲暇时相聚谈天,享受自然。这便是沈从文在《萧萧》中展现给我们的,传统而朴实的中国小乡村。

文中交代,萧萧是婆家买来的童养媳,在丈夫幼小时充当保姆,丈夫长大后要与之成亲。可以说,萧萧与丈夫之间的感情,是亲情而不是爱情。

小说开始讲到,萧萧到婆家后,“她每天应作的事是抱弟弟到村前柳树下去玩,到溪边去玩,饿了,喂东西吃,哭了,就哄他,摘南爪花或狗尾草戴到小丈夫头上,或者连连亲嘴”,此时天天陪着幼小的丈夫玩耍的不是丈夫的父母,而是萧萧。萧萧充当着丈夫的保姆与玩伴,可以想象小小年纪的丈夫对于这个姐姐的依赖是很深的。甚至丈夫对于萧萧的信赖多于对自己母亲的信赖。“丈夫哭到婆婆无可奈何,于是萧萧轻脚轻手爬起床来,睡眼迷蒙,走到床边,把人抱起,给他看月光,看星光;或者仍然啵啵的亲嘴,互相觑着,孩子气的‘嗨嗨,看猫呵!’那样喊着哄着,于是丈夫笑了。玩一会会,困倦起来,慢慢的阖上眼。”婆婆哄不好的丈夫,需要萧萧来哄,可见,萧萧与丈夫之间已建立起了一种旁人无法企及的情感上的联系。

后来萧萧怀了花狗的孩子后,也是丈夫在她身旁陪伴着她:

“不久丈夫从他处拿了大把山里红果子回来,见萧萧一个人坐在草地上眼睛红红的,丈夫心中纳罕。看了一会,问萧萧:‘姊姊,为甚么哭?’

‘不为甚么,毛毛虫落到眼睛窝里,痛。’

‘我吹吹罢。’

‘不要吹。’

‘你瞧我,得这些这些。’

他把手中拿的和从溪中捡来放在衣口袋里的小蚌、石头全部陈列到萧萧面前,萧萧泪眼婆娑看了一会,勉强笑着说:‘弟弟,我们要好,我哭你莫告家中。告家中我可要生气!’到后这事情家中当真就无人知道。”

在萧萧最难过无助时,是年幼不懂事的小丈夫陪在她身边,关心她,逗她开心,替她瞒着家里人。或许在丈夫心中,萧萧就是自己最亲的人。“因为时间长久,年龄不同,丈夫有些时候对于萧萧的怕同爱,比对于父母还深切。”

萧萧与丈夫之间的亲情,仿佛是两个孩子的互相依赖。而这种亲密的依赖,也伴随着他们,度过平和温暖的一生。

小说中,是花狗引诱萧萧做了“坏事”而导致萧萧怀孕。萧萧与花狗,这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原始的性的吸引力。

从文中对萧萧的描写来看,萧萧来到丈夫家之后,已出落成了一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女。“萧萧嫁过了门,做了拳头大的丈夫小媳妇,一切并不比先前受苦,这只看她一年来身体发育就可明白。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这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中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橱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婆婆虽生来像一把剪子,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但乡下的日头同空气都帮助人长大,却不是折磨可以阻拦得住。”萧萧长大了,且发育得很健康,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对于男性来说,她们身上是充满着性的诱惑力的。

而花狗,萧萧丈夫家里的一个帮工,此时也是身强力壮的大好青年。花狗年纪二十三岁,“花狗是起眼动眉毛、一打两头翘、会说会笑的一个人”,“花狗是男子,凡是男子的美德恶德都不缺少,劳动力强,手脚勤快,又会玩会说”,这样一个年轻的、手脚勤快、会玩会说的男孩子在萧萧身边,时不时与萧萧打趣开玩笑,难免萧萧不会对他产生好感。而花狗心里又有些不正派,于是萧萧被引诱,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出事后花狗的做法,却暴露了花狗的不成熟与不负责任。“原来这家伙个子大,胆量小。个子大容易做错事,胆量小做了错事就想不出办法。”可以看出,花狗属于那种空有一身力气而没有头脑的人,只顾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是个鲁莽的庄稼汉子。

萧萧与花狗的结合,虽是不应当发生的,却在自然原始的性的吸引之下发生了,然而这也是人性淳朴真实的流露。这一情节给萧萧的命运带来了波澜,推动了小说的高潮发展。

“女学生”与“自由”在这部小说中,仿佛是一个反映时代背景的小插曲般的存在。在村民们的心中,“女学生”是一个怪异的群体,“只因为在大家印象中,都知道女学生没有辫子,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吃的,用的,……总而言之,事事不同,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从乡下人眼中看来,这些人都近于另一世界中活下的人,装扮奇奇怪怪,行为更不可思议。这种女学生过身时,使一村人都可以说一整天的笑话。”当城里的女孩子们成为了上学读书的“女学生”时,乡下人对于女学生还只停留在猎奇与嘲笑的状态,这不能不说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思想观念的落后。而萧萧对于“女学生”这一概念的情感也有细微的变化。一开始祖父调侃萧萧:“萧萧,你长大了,将来也会做女学生!”时,萧萧的内心对于女学生是抵触的,“爷爷,我不做女学生。”“我一定不做。”此时萧萧尚不懂女学生是些什么人,只知道大家在笑话女学生,因而内心是抵触的。

然而当萧萧在听到祖父与他人的聊天中提到的女学生的情况后,她对女学生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这时经祖父一为说明,听过这话的萧萧,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愿望,以为倘若她也是个女学生,她是不是照祖父说的女学生一个样子去做那些事情?不管好歹,女学生并不可怕,因此一来,却已为这乡下姑娘初次体念到了。”此时,萧萧意识到女学生并不可怕,并且开始有些向往女学生们的生活。“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因为有这样一段经过,祖父从此喊萧萧不喊‘小丫头’,不喊‘萧萧’,却唤作‘女学生’。在不经意中萧萧答应得很好。”

萧萧对于成为女学生是向往的,然而她一个小村子里的童养媳,是不可能和城市里的女孩子们一样成为女学生的。如此一对比,萧萧命运的悲剧性便有所体现。

而小说中也两次提到了“自由”,分别是祖父眼里的“自由”与花狗眼里的“自由”。祖父在讲女学生时,提到“她们在学校,男女在一处上课读书,人熟了,就随意同那男子睡觉,也不要媒人,也不要财礼,名叫‘自由’。”女学生们的自由恋爱被祖父说的如此不堪,并以一种鄙夷的口吻称其为“自由”,可见当时的自由之思想并没有普及到诸如祖父般的广大群众中来。

而花狗眼里的“自由”则更为可笑。“说他曾经到官路上见过四个女学生,她们都拿得有旗帜,走长路流汗喘气之中仍然唱歌,同军人所唱的一模一样。不消说,这自然完全是胡诌的笑话。可是那故事把萧萧可乐坏了。因为花狗说这个就叫做‘自由’。”祖父是“当地一个人物”,与其他村民相比是有一些见识的,尚且如此理解自由,那么花狗这个整天忙着农活的庄稼汉这样理解自由,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通过写祖父和花狗对于“自由”的不同见解,揭示了当时农村的政治状况,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并未普及。而像萧萧这样的农村小姑娘,对于“自由”的理解只能通过祖父与花狗的解释,更不用说像萧萧婆婆这样根本不关心政治的农村妇女们懂不懂“自由”了。

然而,与政治无关的他们,在这个恬静的乡下,也过着他们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萧萧的命运一波三折,在不幸中是幸运的。不幸在于她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而成为了童养媳,在花狗的诱骗下怀了孩子后,又为婆家人所不能容忍。而幸运的是,买了她的婆家人是善良的,而且她生下的是男孩,于是婆家人重又接受了她。

萧萧在来到婆家后,在婆家的日子是有人情味的。首先是与小丈夫之间的感情,她与丈夫日夜作伴,早已产生了姐弟般的亲情。在萧萧事情败露等待改嫁期间,她与丈夫的感情是没有变的,“先是小丈夫不能再同萧萧在一处,到后又仍然如月前情形,姊弟一般有说有笑的过日子了。”“但是丈夫并不愿意萧萧去,萧萧自己也不愿意去。”而萧萧与花狗的孩子长大后,与萧萧丈夫的关系想来也是亲密的,“平时喊萧萧丈夫做大叔,大叔也答应,从不生气。”萧萧与丈夫间割舍不断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萧萧最终还是留在婆家的结局。

其次,在婆家的另一处人情味所在,便是祖父对萧萧的打趣。祖父拿“女学生”打趣萧萧,充满了长辈对于小辈的爱意。试想,若在祖父眼里,萧萧只是一个在家里做事的童养媳,那么祖父是不会这样轻松随意地开玩笑的。而在一个家里,有一位这样的长者把你当成朋友般戏弄调侃,也是一件充满温情的事情。

另一个体现人情冷暖的细节,便是萧萧的伯父。婆家在发现萧萧怀孕后,请萧萧伯父来裁断,看是“沉潭”还是“发卖”。而这位伯父是一位敦厚的长者,“萧萧只有一个伯父,在近处庄子里为人种田,去请他时先还以为是吃酒,到了才知是这样丢脸事情,弄得这老实忠厚的家长手足无措。”这位老实忠厚的家长决定让萧萧改嫁,“照习惯,沉潭多是读过‘子曰’的族长爱面子才作出的蠢事。伯父不读‘子曰’,不忍把萧萧当牺牲,萧萧当然应当嫁人作‘二路亲’了。”这便又是萧萧的一个幸运之处了,若她唯一的娘家人是个腐朽的封建卫道士,那么她是必须沉潭的。伯父的这一顾念亲情的决定,是萧萧不幸中的幸运。

萧萧的命运,有她自己不可摆布的不幸,而这不幸中又有一些幸运,这幸运一些是由于偶然,如她生下的是个男孩,一些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割舍不断的情感,如丈夫,如伯父。

毫无疑问,萧萧在许多与她命途相似的女孩之中,是幸运的。
读完《萧萧》,仿佛聆听了一支不被惊扰的牧歌。沈从文笔下的这个乡村,不被外界惊扰,空气中弥漫着的只有作物在阳光下散发出的芳香,村民们悠游自得地过着他们的农耕生活;沈从文笔下的萧萧,自然美好地像块璞玉,她的人生虽有波澜,亦在这个朴实的小乡村里,被谱写成一支动听的牧歌。
本文标题: 沈从文萧萧读后感(沈从文的《萧萧》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45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四九精神读后感(缅怀先烈的读后感)小石潭记读后感3篇(《小石潭记》读后感范文5篇)
    Top